(完整)关于培养小学生数学兴趣的研究现状与实践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培养小学生数学兴趣的研究现状与实践探索
文昌市昌洒中心小学蔡秀春
一国内外有关兴趣的心理学研究现状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
绪色彩的心理倾向。

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
倾向。

兴趣的本质及其对学习的影响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它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
践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教育家赫尔巴特(Herbart 1806, 1841)把发展广泛的兴趣视为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并认为主要是兴趣引起对物体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它导向有意义学习,促进知识的长期保持,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动机。

杜威也是兴趣问题最有影响的理论家
之一,1913年出版了专著《教育中的兴趣和努力》,提出以兴趣为基础的学习的结果与仅
仅以努力为基础的学习的结果有质的不同,他认为,唤起儿童兴趣的最好办法是,发现和
儿童目前能力有联系的事物和活动。

兴趣又分为两种:个人兴趣和情境兴趣。

个人兴趣是由个体的倾向性引起的,它相对
稳定,常常与知识的增长、积极的情绪和价值的增加相联系。

它是使个体的需要得以保持
的一种认知和情感的品质。

情境兴趣是由当前环境里的某些条件和刺激在个体中产生的兴趣,它常常对个体的知识和参照系统只有短暂的作用和边缘性影响.但情境兴趣也可能具有
更持久的作用,并成为个人兴趣产生的基础。

情境兴趣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发展为相对持
久的个人兴趣。

个体兴趣具有相对持久的稳定性,因此使教学适应学生的个体兴趣将具有积极的作用。

尽管如此,个体兴趣要在实际的教育情境中加以利用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这是因为个体兴
趣具有差异性,而在以大班制、师生比极高的教育大环境下,教师为提升并迎合个体兴趣而
采取的策略是极端费时费力的,特别是并不是所有学生的兴趣都能轻易地与学校背景相适应,所以教师想向学生提供个人化的课程也是有问题的。

我们唯有真正知道更多与教育相关的个
体兴趣的发展情况及对这些兴趣的元认知的认识有关的内容,个体兴趣在教育中的应用才能
成为现实。

个体兴趣在教育上要加以利用具有局限性,这使得我们应更加重视情境兴趣在教
育中的潜在效用。

情境兴趣在促进个体兴趣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而当个体无预存的兴趣及
无学业动机时,情境兴趣所起的激发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激发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有几种可行的方法:向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学习选择机会;选择那些能提升学生们兴趣
的有组织性的学习材料及为使学生们达到对某一主题的充分理解而向其提供一些背景性的
知识;教师使用那些学生们有所了解的、生动活泼的文本,向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线索并鼓励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学习材料的意义性及其与学生日
常生活及学生自身的相关性,并努力促进学生学习中的自觉,以使兴趣得以维持并最终促使
深层次学习的发生。

正如杜威所言,如果学生能认识到他所学的数学知识在完成它所从事
的活动中的地位,她的学习就是有效的。

把学习的对象和课题与推动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联
系起来,乃是教育上真正的兴趣理论的最重要的定论。

二我国有关小学生数学兴趣的调查分析与一线教师的实践探索成果
我国小学生数学能力协作组的研究表明:四年级和六年级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态度和抱负水平与他们在相应的数学能力测验上取得的成绩有非常显著的关系;随着年级的升高,这三种非智力因素与小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关系更加密切,作用也有所增大,其中学习数
学兴趣的作用,从四年级时的居第3位跃居到六年级时的第1位。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广大数学教师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

大多数教师都认同这样的观点,即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
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而且他们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许多激发学生兴趣的经验,不妨归纳如下:
(1)师生关系方面,通过融洽师生感情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待学生,以真诚
的情感去爱护、关怀他们,与学生建立起良师益友般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师爱的温暖,愿意把老师当作自己的亲人、师长,从而对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

(2)学生认知体验方面,通过使学生体验成就感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重视低起点,重过程,多鼓励,为所有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
我的机会,使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都能获得成功。

成功是力量之源泉。

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便起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

数学活动中,教师使自己和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要鼓励学生的自信心,并给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加深学习兴趣,进而取得新的成功。

要让每个孩子都体会到学习成功的欢乐,就要切实了解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态度、兴趣爱好,思维纪律等个人信息。

在设计课时授课内容时全盘设计。

对学困生,教师再演示指导,让学生相互交流算理过程,满足不同层次同学的需要,使他们体会到“我能行”。

这样,使每节课都没有失败者,学习就变成“努力尝试—成功—再尝试—更大成功”的良性循环。

尝试实践,感受成功,以趣激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加深,给他们的学习以强大的动力。

(3)教学方法方面,通过联系实际,直观教学,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在人们的观念里,数学之所以显得单调、枯燥,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传统的认识、方法和材料远离生活实际。

新课程改革之后,课标明确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数学都是在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大部分教师早已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材料只要与生活密切相关,或是直接选用鲜活、充满激情的生活实例,是没有学生不感兴趣的。

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创造精神。

另外,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也是广大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

这其中包含着教师独到的教学智慧,试举一例。

在教学中算两位数加一位数( 进位) 时, 一位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引入新知: “今天, 老师带你们去文具店里, 每人选择两样你喜欢的文具, 算一算要付多少钱? ( 书包26 元、尺子 3 元、钢笔8 元、水彩笔 5 元) ”学生纷纷举手, 每人选择自己喜欢的两样文具, 很快列出了算式。

但在计算26+8, 26+5 时就难住了。

于是, 笔者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分四人一组, 用小木块摆一摆。

学生通过摆一摆, 发现先把 6 块和8 块合起来是14 块, 再把
20 和14 合起来是34。

这种方法最能一眼看出一共有几块。

这样, 学生比较容易地得出了“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 再加十位上的数”这一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三结论与启示
学习兴趣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已经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对于影响学习兴趣的因素、学习兴趣的发展特点,以及学习兴趣与智力、非智力因素、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对于国外的兴趣研究成果也作了一定的介绍。

但是对于兴趣的概念、兴趣影响学习的机制以及学习兴趣理论的建立都做得不够。

从研究的趋势看,定性的研究多,而实证的研究少,其中又以相关的研究多,因果研究少;研究工具极度缺乏。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进行兴趣研究的心理学、教育学专家太少,而一线教师又较缺乏实证研究的知识。

由于研究者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上,所以把个人兴趣与情境兴趣割裂开来,只对学生情境兴趣进行了整体的研究,而对个人兴趣缺乏具体、细致的研究。

情境兴趣与个人兴趣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不同的学生个人兴趣不同,对于激发情境兴趣的方式反应也不一致,效果也不尽相同,行为方式也有差异。

只有情境兴趣与个人兴趣进行协调的发展才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由于缺乏实验研究,所以中国根本就没有自己的兴趣理论,最多的是一些经验的探索。

未来的研究重点应该是建立一套成熟的学习兴趣的定义和理论,研究出合适的学习兴趣研究工具,选择具有生态效度的研究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习兴趣的进一步发展,而这则需要心理学、教育学的专家学者与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与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