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简论现代汉语新生词语的特点333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科毕业报告

论文题目:关于学习现代汉语言新词新语新义的体会

姓名:姚兰

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年级:200903

层次:高起专

学习中心:宝鸡学习中心

完成时间:2010年5月 3 日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浅谈现代汉语言新词新语新义

前言: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同时语言作为一套信息符号系统,是社会交际的工具,是人们思想的直接的现实。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影像,因社会生活而架构,可以说“语言与社会结构共变”。凡是社会生活中出现了新的东西,诸如新制度、新体制、新措施、新思潮、新事物、新观念、新工具和新行为,它们都会雨后春笋般地在语言中得到呈现,而词汇作为语言中最活跃敏感的部分,表现得愈是直观明显,与时代同步。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现代汉语词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进人21世纪以后,出现了大量的新生词语。从构词方式、词义及承载的信息社会文化信息角度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可更清晰地一窥现代汉语新词的特点。

教育部和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于2007年8月16日联合发布了《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对流行语、网络用语、方言用语等方面进行了汇总分析,列出了171条汉语新词语选目。对于社会工作者而言,通过对这些新词的观察和分析,去探究现代汉语新词背后所蕴涵的丰富社会文化信息,从而描绘和建构当前社会转型期下的社会生活图景和社会变迁模式,以至进一步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和方向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都发生了急剧、深刻的变化。在此背景下,语言的应用呈现出丰富、活跃、复杂的状态,其中引人注意的一个现象就是新生词语的大量涌现。如2003年出版的《新华新词语词典》,收人最近12年的新词语200条,连同相关词语约4000条。什么是新词语?回答似乎可以很简单:新词语就是新出现的词语。然而,简单的回答并不能解决新词语认定上实际存在的问题。早在1984年,吕叔湘先生就发表了《大家来关心新词新义》一文探讨这一语言现象川,从而渐渐引起了人们对新词语研究的重视。自1987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汉语新词词典》以来,新词词典的编纂出版便一发不可收拾,至今已出版20余部,但关于“新词语”的界定却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论:

(1)认为新词语一般指的是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的变革和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利用已有的构词材料,按照汉语的构成规律新创造出来的词和语。如周永惠的《新时期汉语语汇的变化》认为,新词是新创造的词,它从意义到形式都应该是新的。这是传统词汇学的观点。

(2)认为新词语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往汉语中没有的,新时期里随着新生事物、新观念、新制度的产生而产生的词语;一种是以往汉语中有的,但是在新时期的语言交际中增加了新的义项,并且该义项以较高的频率被使用的词语。如王铁昆所说,新词语是指一个新创造的或从其他语言中借用过来的词语,也指一个产生了新语义的固有词语,这里的新是相对概念,有一定的时限性在起作用。其中“新创造的”既包括代表新事物、新概念的词或短语,也包括不表示新事物、新概念的词语的新构成。

(3)认为新词语包括三种形式:全新词语;旧词赋新义;旧词语复活。如姚汉铭就认为,新词语包括:从未出现过的;建国前存在,建国后几乎消失,近几年复活的;一直存在,但近来新意义高频率地出现的。

上述说法各有千秋,但我们认为,对于新词语的范围,不妨采取从宽的态度。新词语主要的、突出的特征就是“新”,只要具备这一特征的词语都可称为“新词”。本文即综合上述观点,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尤其是进人二十一世纪以后出现的大量新生词语为对象,探讨其所折射出的丰富特点。

一、从构词角度看

1.词缀化现象

汉语不像印欧语系有着丰富的形态变和词缀。在现代汉语中,可以称之为词缀的,有前缀“老、阿、第、初”等;后缀“子、头、性、化”等。严格上来讲,词缀有“纯词缀”(真词缀)和“类词缀”(准词缀)之分。“纯词缀”是指位置完全固定,意义基本虚化,读音大都弱化的词缀,上述前缀、后缀都属于此类;“类词缀”是指位置基本固定,意义正在类化,读音保持不变的词缀。语言的发展具有渐变性,词根语素弱化、虚化为词缀语素不可能一下子完成,因此从理论上说,允许“类词缀”这种处于词根和词缀之间的过度成分的存在。类词缀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词缀,但它具有向词缀靠拢的趋势。大量类词缀的出现即称之为“词缀化现象”,如“工程”(希望工程、菜篮子工程);“效应”(热岛效应、名人效应)等。总体来说,本是只有个人主动才能做的事儿,在这里全是被动地给完成了。

2.缩略语趋势

缩略语的产生是现代汉语的一大发展趋势,200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新词语词典》中缩略语占到了将近五分之一的数量。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实际反映了人们在创造新词语时追求简洁的心理,这就是所谓的“语言经济化原则”。这一原则是由信息经济学的先驱Marschak(马丁内)于1956年提出的。他认为语言作为人类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具有与其他经济资源一样的经济特性,即价值、效用、成本和收益。交际和表达的需要始终在发生变化,这促使人们采取更多、更新、更具特色的语言单位,而人在各方面表现出来的惰性则要求在言语中尽可能减少大量的消耗,使用较小的、省力的、已经熟悉或习惯的语言单位。受语言经济原则的影响,语言总是向着简单、经济、便捷的方向发展。故用尽量少的语言形式表达更多的内容,就成为人们对语言的基本要求。如“非典、人世、三讲、双规、飞检、倒扁”等常见词语都是缩略语。

3.非汉语语素构词如字母词、数字词等增多

现代汉语已开始吸收一些非汉语语素以之作为新词的构造材料,构成所谓字母词、数字词等。大致来看,“字母词”有以下几种形式:(1)汉语语素加英语字母的“混搭词”(IP业)与“混形词”(甲型H1N1流感);(2)英语缩略词:CEO.BBS等;(3)数字加英语字母:3G等。“数字词”则是以数字谐音来实现意义及情感等的表达。如“5746"(我气死T)、"9494"(就是就是)等。

二、从新词承载的社会文化信息角度看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社会的镜像折射,社会的发展变化引起语言的发展变化,这种变化最明显地体现在新生词上。新生词上承载了复杂的社会文化信息,重大社会事件常会催生新词语“群”。新词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因为它表示的是新事物、新观念、新制度、新科技等,故“创新”是新词的主要特征。几十年来,现代汉语产生了成千上万的新词语,而这些新词语绝大多数都是《现代汉语词典》里很少甚至不曾收入的。如:独二代、熊市、小产权房、电话门、八荣八耻等等。

新词语很难用以上几类加以概括,但这却足以证明汉语新词的产生印证了时代发展的轨迹,体现着新的时代特点。借助于网络和其他大众媒体,各种新词语正在被广泛地使用着。新词语的大量出现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语义的混乱,从而引起语言学界的争论:有人认为这不仅损害了文字的纯洁性,也严重妨碍了资讯的传播,从某种程度上消解着中国文化的基础;也有人认为语言的发展与社会变迁紧密相连,并在词语中很快反映出来,新词语的繁荣正是语言文字的生命力所在,对其不应一棍子打死,要全面地看待。应该看到,我国当今社会语言的这一重大变化,实际表现了汉语言具有强大活力这一特点。它不仅有利于语言生活的丰富化和多样化,而且有利于人们的表达与交际。但到底该怎样规范使用这些词语,还需要我们很好地进行研究。因为词语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不能仅仅依靠语言学家依据语言的理论去进行设计和规划。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在语言理论上行得通的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