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鲁豫与杨澜的访谈风格方式
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访谈艺术
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访谈艺术作者:王雨婷卞杰来源:《声屏世界》2013年第08期据统计,目前全国各级电视台谈话类节目将近200个。
在这些节目中,主持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节目的整体把握,以及对现场观众情绪的调动。
优秀的人物专访节目和优秀的品牌节目主持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好的人物专访节目打造了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又为人物专访节目带来了高收视率和品牌效应,二者是无法分割的。
善于倾听。
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就是以主持人的品牌效应打造的精品栏目。
在节目中,鲁豫较好地把握了“倾听”的分寸。
她的主持如果单从表面上看,多是不动声色地倾听,只是偶尔插上几句话,似乎很简单。
但是,这静静的倾听中却体现出鲁豫的内在功力,正是这样的表现才营造了一种让被访嘉宾备感真挚、亲切的氛围,从而让情感像涓涓细流浸润观众的心田。
她的这种特点和被访的嘉宾搭配在一起,能恰到好处地营造一个独具鲁豫气息的谈话空间。
与王志总是居于被访者对立面不同,荧屏形象如邻家女孩似的鲁豫总是设身处地地顺着访谈者的叙述进行她的访问,较少质疑和交锋。
这样就容易与被访者进行真诚互动的谈话,让嘉宾自然放松,消除戒备心理,说出心中真正想说的话。
①把握时机。
当然,善于倾听固然重要,但是作为一个主持人更要善于把握时机,智慧地发问。
问话的技巧对于一个谈话类的节目主持人来说也是必修课。
就像《鲁豫有约》采访歌星毛阿敏那期,鲁豫一开始就开门见山地说:“直到昨天晚上其实我还挺担心的,因为我不知道你做了多大的准备,就是你准备对我讲多少。
因为我想,如果你来做我的节目,你心里应该会想到,我可能会问得很坦率。
”这段话,鲁豫说得真诚坦率,让原本可能设置了心理防线的毛阿敏也会为之打开心理闸门,敞开心扉。
对于鲁豫的话,毛阿敏说:“我知道你应该问一些比较尖锐或者比较坦率的问题。
”在谈话的过程中陈鲁豫直接谈到了她的“逃税事件”,而且直接坦白地问她在第一次风波之后,为什么又有了第二次?而对于毛阿敏的解释,鲁豫始终保持中立客观的态度,没有什么个人色彩的同情。
《鲁豫有约》节目发展变迁及特色研究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谈话节目在我国兴起,在那个互联网并不普及的年代,大众获取资讯基本上是通过广播、电视媒介。
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谈话节目在国内出现了一片繁荣的景象,这与我国当时的国情有着很大的关系,当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大众媒体成为人们获取资讯、休闲娱乐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人们希望通过媒体了解社会、了解世界。
谈话节目在我国不断涌现,但节目内容、节目质量却参差不齐,甚至有些节目在荧屏上仅仅是昙花一现便消失于大众的视野当中。
2001年末凤凰卫视开始筹办《鲁豫有约》节目,2002年年初在凤凰卫视进行首播。
播出三年后,进行了改版升级,2008年《鲁豫有约》节目顺应制播分离的发展趋势在湖南卫视进行播出,但由于节目理念、主持人主持风格等有所差异,2010年转身投向安徽卫视。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发展,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的冲击,2015年《鲁豫有约》再次转型升级登陆海南卫视,在传统的谈话节目中融入真人秀元素,打造一档全新的真人秀访谈节目。
《鲁豫有约》一路走来经历了时代的变迁,获得了大众的认可和喜爱。
一、《鲁豫有约》节目的发展变迁1996年,刘长乐等人在香港成立了凤凰卫视,成立之初走的是娱乐路线,成功推出了《音乐无极限》《非常男女》等节目,并对台湾金马奖、亚洲小姐总决赛进行全程直播。
不久之后,刘长乐提出凤凰卫视的节目定位:娱乐性、服务性、资讯性和不断增强的新闻性。
[1]随后,凤凰卫视又成功推出了《时事直通车》节目,从此打开了凤凰卫视开办新闻资讯类节目的大门。
(一)花开的声音(2002年—2005年)凤凰卫视非常重视品牌的打造,注重培养一批明星主持人、评论员、记者,甚至用他们的名字来命名节目。
例如:《杨澜工作室》《小莉看世界》《文涛拍案》《鲁豫有约》等。
这不仅让主持人充分展现其魅力,同样也借助名人效应,使节目在受众群体中深入人心。
《鲁豫有约》节目2001年底开始筹办,2002年年初开播,节目起初命名为《鲁豫有约——说出你的秘密》,定位为“高端访谈”,大多选择的是历史性题材,邀请的嘉宾包括革命家后代、文化人物等。
电视名人访谈节目的主持风格比较研究——杨澜、许戈辉、陈鲁豫案例分析
电视名人访谈节目的主持风格比较研究——杨澜、许戈辉、陈鲁豫案例分析摘要:本文旨在通过新闻传播学文本内容量化分析方法,并结合电视谈访节目的理论知识,对杨澜《杨澜工作室》、许戈辉《名人面对面》、陈鲁豫《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三档电视名人访谈节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得出三位女主播的风格差异的规律与特征:杨澜为聚光灯式采访,访谈以辨论式为主,节目编辑风格表现为快速专业,跳跃动感;陈鲁豫为挖掘式采访,访谈方式如讲故事,节目编排风格为点到为止,沉静恬淡;许戈辉为导游式采访,采取一种感知式的访谈风格。
关键词:电视谈话;名人访谈;主持风格;文本量化;比较研究作为直接以主持人品牌冠名包装的名人访谈类节目,杨澜的《杨澜工作室》、许戈辉的《名人面对面》、陈鲁豫的《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一直倍受关注,受到不同阶层观众的喜爱。
从“三足鼎立”的同质性竞争的现象中,本文假定三位女主持人的风格个性差异是栏目成功的关键,运用新闻传播学中的文本内容定量分析方法,对三位主持人的节目案例加以实证解剖,研究得出变量主持风格的具体论点。
一、电视名人访谈的理论来源电视名人访谈属于谈话节目的形式之一,具有谈话节目的一般特性,即节目主持人邀请嘉宾或现场观众就各种话题展开轻松平等的交谈。
电视谈话这种形式的出现和盛行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体现大众传媒对个体话语权利的尊重。
[1] 谈话节目的目标是提供“谈话场”,给任何参与者说话——发表观点和意见的机会,体现一种平等民主交流的精神与新型的传受关系。
因此,电视理论学者黄匡宇认为电视进入全方位的“谈话阶段”。
相比之下,名人访谈是将采访对象锁定为具有一定知名度与特殊经历的个人,运用电视语言手段“为名人卸妆”,还原背后的真实,获得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与情感。
电视作为大众媒体,通过名人访谈节目,实现互勉、共鸣、励志、沟通、启迪、娱乐等社会功能。
二、电视名人访谈的节目定位《杨澜工作室》1998年1月在凤凰卫视正式开播。
杨澜与鲁豫的采访方式比较
1.杨澜的“聚光灯式采访”杨澜的采访对象从职业角度分析,商业人物占到50%,而政治要人占到1/4的比例,可见,杨澜名人采访定位为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高端采访,采访对象的主体是企业界商业精英人士或与经济相关联的风头正健的政治人物,而文化界人士绝大部分是文化市场的杰出代表或光环符号。
从本质上看,杨澜锁定的采访对象具有很强的时代感,是公众投入众多注意力眼球的新宠。
因此,可将杨澜的采访风格概括为“聚光灯式采访”。
2.陈鲁豫的“挖掘式采访”陈鲁豫的采访对象从职业角度分析,主体部分为艺术家,占30%,其他选项中作家、学者、体育人士、演艺明星基本平均。
此外,演艺界除谢霆锋、张柏芝等年龄偏小外,其余采访对象平均在40岁以上,特别像常香玉、秦怡、黄宗英、梅志、章含之等一批老艺术家、老作家,平均在75岁以上。
因此,《鲁豫有约》的采访对象是能够见证历史的群体,在他们身上撰写着充满传奇色彩与人生悲欢离合的往事情感,但他们因年龄的原因走下历史舞台,从幕前走向幕后,消失在时间的视线里。
从这个角度看,陈鲁豫是一种“挖掘式采访”,通过名人访谈的形式,运用最新的电视手段,再次记录与挖掘历史尘埃下的感动与故事,打开尘封已久的记忆。
话题设计比较1.“辩论式访谈”杨澜在话题设计上以“焦点性话题”为主,如果每期平均28个问题,则焦点性问题占到15个,其次是思想性话题,平均有5个。
正如上文所分析,杨澜的采访节奏感强,提问具有跳跃性,问题与时代联系紧密,具有较强的财经、商业、政治的专业背景。
在杨澜的引导与刺激下,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经常呈现对话张力,交锋频繁,观点碰撞,精彩淋漓。
因此从话题的选择上看,杨澜是一种“辩论式的采访”风格。
同时,她也善于调节现场气氛,所以人情味的话题与故事性话题一般占到2至3个,比如杨澜一般会以一些抒情与感性的话语作为采访的结语。
但总体上,杨澜采取的是一种辩论的方式推进采访,展现出她独特的专业性的辩论才能。
2.“故事式访谈”陈鲁豫在话题设计上以“故事性话题”为主导,如果每期平均25个问题,则故事性问题占到12个,其次是人情味话题,为10个。
陈鲁豫与杨澜的访谈风格方式
陈鲁豫与杨澜的访谈风格方式李贺 it0914 0911611411 通过这学期名记者研究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无论是在世界,观价值观还是人生观上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而且让我增长了许多见识,老师生动的讲述和让我们观看访谈类的节目都无疑十分吸引我。
总之,我十分感谢老师更对自己可以选这门课感到很幸运。
下面切入正题,说这两人的访谈风格不得不对他们先进行一下介绍。
陈鲁豫,凤凰电视主播、主持人。
199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外语系。
因获得北京市申办2000年奥林匹克运动会英语比赛第一名而一举成名,紧接着直接进入中央电视台《艺苑风景线》栏目担当主持人。
1996年加盟凤凰卫视,为凤凰卫视谈话节目《鲁豫有约》主持人。
2008年4月14日,《鲁豫有约》进驻湖南卫视。
2010年1月1日,《鲁豫有约》正式进驻安徽卫视。
他曾经获得这些奖项:1994年获“中央电视台最受欢迎的十大节目主持人”称号”2000年当选为《新周刊》主办、观众投票评选的“2000年度最佳女主持” 2000年当选“2000中国电视榜”之年度最佳女主持人 2001年当选为“最佳新闻节目女主持人” 2004年获得《GOOD好主妇》杂志评选的“最有影响力女性”称号 2005年当选《新周刊》2005年电视节目榜之最佳主持人2005年荣获第一届主持人颁奖典礼之最佳专访类节目主持人奖2006年当选2006凤凰卫视最佳主持人2006年《鲁豫有约》获《新周刊》2006中国电视榜之“最具亲和力谈话节目”2007年荣获香港《旭茉Jessica》杂志评选的“2007 Most Successful Women ”称号2008年获得由《时尚COSMOPOLITAN》杂志主办的2007首届COSMO时尚女性评选中“年度时代风尚女性”奖项 2009年获得“第二届上海大学生电视节最具亲和力主持人”称号。
虽然奖项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但是能获得这么多的奖项着实是很不容易的,多少可以反映这个人的成绩的。
【优质文档】鲁豫采访作家-范文模板 (16页)
陈鲁豫在话题设计上以“故事性话题”为主导,如果每期平均25个问题,则故事性问题占到12个,其次是人情味话题,为10个。陈鲁豫在采访过程中,一般像一个恬静的晚辈或朋友,仔细地聆听经历人生风风雨雨的前辈、长辈对已经飘逝的过去的追忆。几乎每一集中,陈鲁豫的眼神都表现得异常专注,听到动情与激动处,泪水盈眶,神情感伤。她的提问舒缓亲切,似乎仅仅是帮助受访者回忆过去,找寻历史。因此,陈鲁豫的提问带有较强的故事性或情节性,仿佛是一篇章回小说的标题,从一个故事跳到另外一个故事,从事业跳到家庭,从友谊跳到爱情。此外,背景画面在陈鲁豫的“故事式访谈”中运用较频繁,比如在采访常香玉时,将常香玉15岁、22岁、30岁、54岁、80岁的照片用蒙太奇的手法编排播放,勾勒出常香玉丰富多彩充满传奇的人生。在采访章含之时也同样运用类似手法。所以,正如陈鲁豫对节目的定位中所说,“说出你的故事”就是指采访“有故事的人”。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鲁豫采访作家
篇一:杨澜与鲁豫的采访方式比较
杨澜与鲁豫的采访方式比较
1.杨澜的“聚光灯式采访”
杨澜的采访对象从职业角度分析,商业人物占到50%,而政治要人占到1/4的比例,可见,杨澜名人采访定位为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高端采访,采访对象的主体是企业界商业精英人士或与经济相关联的风头正健的政治人物,而文化界人士绝大部分是文化市场的杰出代表或光环符号。从本质上看,杨澜锁定的采访对象具有很强的时代感,是公众投入众多注意力眼球的新宠。因此,可将杨澜的采访风格概括为“聚光灯式采访”。
2、明确访谈目的、设计相关内容。访谈的时间非常有限,因此访谈要有明确的目的,需要了解什么情况、掌握什么信息,要做到心中有数。采用结构化访谈一般会事先拟好访谈提纲。这里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对重要的访谈对象,访谈提纲要因人而异。二是根据在访谈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访谈的侧重点。例如,经过几个人的访谈,发现该企业的某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对项目很重要,那么在后面的访谈中就需要有意识地深入了解这个问题。
网络访谈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危机——以《十三邀》为例
168第2卷第16期文化纵横一、引言2007年5月22日,随着中国门户网站第一档深度访谈节目《凤凰网•非常道》开播,十年来,网络新媒体平台日渐成熟,节目内容日益丰富,出现了一系列的网络自制访谈类节目,节目更加个性化,加入许多创新元素,随之网络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相伴而生,他们中有些人曾经是记者、作家或是电视主持人,例如《一千零一夜》的梁文道、《局部》的陈丹青,《易时间》的易立竞、《十三邀》的许知远等等。
他们的主持风格也与我们在传统媒体上看过的访谈类节目主持人有很大不同,每个人在节目中都带着自己的特点、观点。
“偏见”是《十三邀》节目的关键词,主持人许知远也在节目中经常提及带着偏见看世界。
而主持人的这种主观看法是否能代替大众,满足大众的观看需求值得探讨;同时主持人在节目中的极致个性化会给访谈嘉宾以及受众不适,受众的期待与主持人表达内容上有时会出现错位,造成传授失衡,传而不达的传播困境,主持人在话语选择上如何更好地拉近与受众的心理距离,给大众精神愉悦很关键。
受众的文化素质、内涵修养参差不齐,如果主持人太过于关注自身的观点表达,节目便失去了社会人文精神的传播意义。
以往我们在探讨新媒体网络访谈类节目,更多会提及节目以及主持人的创新路径,而在新媒体日趋发展成熟的今天,本文旨在探讨主持人“个性化”的危机,我们鼓励个性,但是“个性”并不是忽视受众需求的“自我”,为了更好地满足大众观看需求,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主持人在追求个性化的同时,更要把握好表达自我的分寸。
2016年,腾讯新闻与单向空间合作在腾讯视频推出了一档网络访谈类节目《十三邀》,主持人许知远是一位作家,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专业,从1998年起便开始为多家报刊撰稿、担任主编,文风犀利。
读过许知远文章的朋友,会发现他的书中经常提及众多西方著名知识分子的名字。
每一期节目都会邀请当今文化圈、娱乐圈、商界的嘉宾,许知远与嘉宾进行面对面对话,对比以往传统访谈节目的“讲故事” “打感情牌”,《十三邀》把十三位嘉宾看作为“社会切片”,用新的视角去触碰社会,主持人许知远始终带着好奇心、自己的偏见与嘉宾对话,这吻合了《十三邀》节目定位的关键词“偏见”,节目一开始便指出“每个人都是带着成见来看世界的。
节目风格
摘要:经过十数年的发展,电视访谈节目已经逐渐成为各电视台的一档主打栏目,其中凤凰卫视播出的《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更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档栏目。
《鲁豫有约》凭借其轻松愉悦的谈话氛围和贴近普通大众的栏目定位,拥有了一大批忠实观众,从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关键词:访谈节目主持人媒体访问定位鲁豫有约引言:《鲁豫有约》是我国大陆地区少有的一档具有持久生命力的访谈节目。
由于《将我们娱乐死》的热销,很多人喜欢用“泛娱乐化”这个名词来解释以电视娱乐性节目为主的大众传媒时代。
而《鲁豫有约》则是那种既有娱乐性,又兼具了新闻性的节目。
这也许就是它成功的主要原因。
本文从栏目定位,语言风格以及话题选择这样的角度来浅谈《鲁豫有约》成功的因素,希望给今后的访谈节目提出一点值得思考的东西。
大众化的栏目定位“我相信故事的力量,我相信温暖的价值,我愿意倾听不一样的人生。
”这是2010年《鲁豫有约》登陆安徽卫视后的节目开场,也正是这样几句独白,将观众带入了或明星大腕或新闻人物背后的生活。
1993年1月28日,上海东方电视台开辟的一档新栏目《东方直播室》,开创了我国国内谈话节目先河。
随后的1996年3月16日央视正式推出的《实话实说》栏目,成为我国影响最大的谈话类节目。
自此之后,引发了电视谈话节目的浪潮全国各电视台各栏目纷纷效仿,据不完全统计,此类节目已达到200多个,刮起了强劲的谈话风潮,带来了如火如荼的竞争态势。
在这中间,也不乏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节目,如央视的《实话实说》、《艺术人生》、《面对面》,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冷暖人生》、《名人面对面》、《鲁豫有约》等等。
随着这些节目的不断发展,好的节目渐渐形成了自己特定的受众群,并且凭借着自己的影响力和收视率,在其他电视节目的挤压中脱颖而出,成为电视台的一档王牌栏目。
准确的栏目定位,针对性强的受众群体,是这些节目能够拥有超高人气的原因之一。
不过跟《艺术人生》、《杨澜访谈录》、《实话实说》(《小崔说事》)、《军旅文化大视野》等节目不同,《鲁豫有约》的受众群并不是非常固定的,他们可以是学生、工人、军人、白领,也可以是老人、中年人、年轻人、小孩,任何职业、任何学历的观众都可以成为它的忠实粉丝。
电视栏目评论范例《杨澜访谈录》
《杨澜访谈录》节目定位:节目定位锐意求新,突出人文和国际化特色。
节目就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不同方面的热门话题,与世界各地的知名人士进行广泛探讨,关注人的性格特征和独到见解,以历史的深度和广度,表现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寻找人类智慧的光芒,折射出特有的历史瞬间和社会背景。
畅谈的话题不仅紧紧围绕时事或专业,更以人的经历、感受和智慧为中心,抽丝剥茧地讲述人的故事,以成败得失、人生百味体现人的智慧和感悟,让更多观众通过节目去感受那些平常可望而不可及的世界名人,拉近距离,沟通彼此。
内容定位:《杨澜访谈录》此栏目的内容定位主要是着重于嘉宾的事业和他们从事事业的经验和心得体会,人生感悟,成败得失。
不仅仅是这样,更重要的是向观众展示自己的个性,体现一种精神,让受众从中得到启发和感悟。
风格定位:《杨澜访谈录》是以主主持人杨澜与知名人士(所请嘉宾)的交流为内容,因此,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决定着栏目风格的定位。
杨澜是一位知识女性的形象,他与被访者共同具有着成熟的思想和成熟的素质,并具有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芒。
在访谈交流的过程中,根据嘉宾的专业领域进行交流和碰撞以致引导被访者倾谈出自己最真实的人生经历以及对人生最最深刻的思考。
结构:在结构上《杨澜访谈录》创造了一种很平静很优雅的谈话环境,他主要是以嘉宾的人生,在事业,艺术上的生涯,或者说经历入手,以一种锁紧——到放开的结构形式进行的,是将嘉宾在人生中的成败,高潮,低谷,在大屏幕上以回忆展示性的方式体现,从中寻找访谈交流的落脚点,节目的整体结构如同故事的发展一样,呈放射状展开,段与段之间关系既相互粘连又互相独立。
同时暖色调的讲述氛围,典型的交谈环境和方式,舒缓平和的节奏,给观众以圆润顺滑的感觉,让嘉宾轻松,也让受众看的放松。
受众分析:《杨澜访谈录》具有较强的新闻性,以新闻形式为开头,但却不像新闻那样讲述新闻本身的内容,而是在此基础之上交流和传播在有关事件上的新观点新认识,帮助观众认识人生,获得知识,交流情感,思辨社会。
鲁豫有约
《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节目评析从2002年到2012年,世界上发生了许多大事。
美国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SARS在中国、东南亚和加拿大等地区暴发,并迅速蔓延到世界二十几个国家,肆虐半年之久;本拉登被击毙;奥巴马成为美国建国200多年来的第一位黑人总统···这十年间,科技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我们冷眼看着许多东西消失,又目睹了新事物的诞生。
而《鲁豫有约》则像无数星海中那最普通的一颗,它不是最引人注目的,却一直伴我们至今。
十年成长,历尽沧桑,如今,这颗星星越发璀璨起来。
2007年3月5日,一篇名为《陈鲁豫,中国的“奥普拉”》的文章出现在CNN网站的页面,对坚持了五年的颇具中国特色的“脱口秀”节目《鲁豫有约》给予了充分关注与肯定。
这个“15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
下面,我分明从几个方面进行了鲁豫有约的节目评析。
一、选择(一)被采访对象的选择。
《鲁豫有约》对采访人物的选择很独到,有人将鲁豫采访的人物总结为六类,即:(1)失意英雄(2)边缘另类人群(3)见证历史的焦点人物(4)经历人生重大变故的普通人(5)当下热点新闻人物(6)文化名人和演绎界的明星。
将这六类人再大而化之之后我们会发现,被采访对象总共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人,一类是在生活中有特殊经历的普通人。
1、名人访谈。
选择名人进行采访是众多电视节目的首选之一,因其公众身份与公众影响对社会有着莫大影响,同样对我们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其中以娱乐圈人士居多。
我们常说一句话,“人红是非多”,也探讨过“名人到底有没有隐私”。
在普通人看来,这些我们只能在电视上或者可能永远只能从电视上看到的人物,他们的生活是神秘的,扑朔迷离的,我们在好奇名人私生活的同时,也在不断希望知道更多关于他们的情况。
而狗仔队呈现给我们的名人生活,是三分之一的真实情况加三分之一的个人猜想再加三分之一的夸张渲染。
但在鲁豫有约里,我们见到了和想象中大相径庭的名人生活。
浅谈电视谈话节目的主题设计
浅谈电视谈话节目的主题设计作者:付帧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年第07期摘要:在电视谈话节目大肆泛滥的今日荧屏,要设计出一个吸引受众眼球的节目真的不容易,而要设计出一个既吸引受众同时又有意义的主题则更是难上加难。
谈话节目主题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节目的整体定位,另一方面是谈话主题。
本文就将从这两方面谈谈我个人对电视谈话节目主题设计的卡看法。
关键词:电视谈话节目;主题设计;整体定位;谈话主题中图分类号:J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3-0053-01近年来,电视谈话节目在国内风起云涌,充斥荧屏。
我们知道,电视谈话节目是指:由主持人邀请有关人士及受众,围绕公众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在轻松、和谐、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展开讨论的群言式言论节目。
①根据其定义,我认为,电视谈话节目之所以在电视节目竞争如此之激烈的今天能够占据一席之地,甚至火暴荧屏,主要是电视谈话节目不但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以自由的语言、姿态表述、沟通、交流的有效渠道,而且在转型期间的文化多元化、人心浮躁的现代社会当中充当了润滑剂,具有显著的社会伦理力量。
可是,看到电视谈话节目在整个电视市场中欣欣向荣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不断有新兴的或老牌的谈话节目走向衰落甚至永远地消失于荧屏。
相比较而言,也有一些电视谈话节目经久不衰,而且越来越焕发出活力,创下了一个又一个收视神话。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同一类型的节目两种截然相反的命运呢?我个人认为,关键就在于节目主题的设计,即节目的整体定位和每期话题的选定吸不吸引人,有没有社会价值。
一、电视谈话节目整体主题定位任何一档电视节目,设计伊始便会有一个特定的整体主题定位。
当然,电视谈话节目也不例外。
就拿中央电视台的两档谈话节目——《艺术人生》和《高端访问》来说吧。
以人文关怀的精神关注中国艺术界重大事件的《艺术人生》的整体主题定位是: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探讨人生真谛,感悟艺术精神。
鲁豫有约
鲁豫:现在大部分人在听你的 《大约在冬季》都是用来疗伤 的 齐秦:真的吗? 鲁豫:那 你可以为我们疗伤吗?接着齐 秦就唱了《大约在冬季》 齐 秦:你们有到疗伤吗?鲁豫: 听了这首歌先勾起了我们的伤, 现在就来聊聊这伤,然后就问 齐秦怎么样来看爱情。顺理成 章的齐秦毫无防备的说出了关 于自己和王祖贤的事情。同样 都是问同一个问题,李静采用 的是比较直接的方式,鲁豫采 用的是比较委婉的方式,并且 鲁豫的是带着嘉宾从一个故事 跳到另外一个故事。
《鲁豫有约》节目简介
开播于2002年1月,2005年1月改版 主持人:陈鲁豫 宣传语:寻访夕日的英雄和有特殊 经历的人物,它将见证历史,思索 人生,直指人们的生命体验与心灵 的秘密. 节目定位: 1、内容定位 《鲁豫有约》挖掘光芒背后所经 历的磨难、荣耀背后所饱尝的艰 辛,常常让观众在繁忙的生活中 涌现出瞬间的感动。是注重“谈” 的“谈话型名人访谈节目”。
2、风格定位 主持人风格决定了栏目风格,鲁豫的“ 倾听” 风格.以”临家女孩”的形象出现“鲁豫有约” 之所以吸引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主持人鲁豫 具有很高的“倾听”艺术。她在节目过程中大 量的时间是在倾听,说话时间最多的也就是占 总谈话时间的2 0 % ,最少的只占7 % 。她的 倾听使嘉宾感到被尊重、被理解,从而使嘉宾 畅所欲言,使得受众为其肺腑之言所打动。鲁 豫的倾听不是一言不发地呆坐着,而是在每一 次倾听之后,她都获得不少信息和灵感,既而 进行成功追问,最终使嘉宾说出生命体验和心 灵秘密。 3、观众定位 “ 鲁豫有约”着力于“共享情感”。有着不 同收视需求的观众便可自主选择。节目的开场 白是吸引观众也是定位观众-----历史沧桑的见证者 鲁豫有约在嘉宾的选择上我们可以把他归 为6个大类: 1、失意英雄 2、边缘另类人群 3、见证历史的焦点人物 4、经历人生重大变故的普通人 5、当下热点新闻人物 6、文化名人和演绎界的明星。
论思想性:访谈节目制作之根本——以《杨澜访谈录》与《鲁豫有约》为例
丧失 了之前 的睿 智 ,又 暴露 了主 持人 鲁豫 自身的 弱
点。如果不 寻求 突破 和改 变的话 , 恐怕节 目会 沦 落成
娱 乐 化 的 边 缘 产 物 , 不 伦 不类 。 将
节 目主持人 是栏 目的品牌 象征 和代 言人 , 必须具
能体现价值和产生效益 , 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节 目创 作思路将节 目定位 在一批 文化层 次
较高, 收入较 高, 社会地位较 高的受众群 上。开播三年 后 , 2 0 年 大规模 进行 改版 , 目量从 周播 改成 日 于 05 节 播 , 目制作体 制上 的制播 分 离 , 节 由专 门成 立的 能量 影视传播 公 司制作发行 , 这是凤凰卫视 第一次转换 节 目制作体制 。把 采访的对 象触角伸到 了社会热点和普
会 兴 极 一 时 , 注 定不 会 长 久 。 但 ‘
关键词
深度
访谈
品位
思想性
近年 来 , 不管 大陆, 还是 港 台, 各种形 式的访谈 节 目异 常火热和盛行 ,访谈风格和 形式也不尽相 同, 但
掘 深度和 广度 , 现 个体与 社会 的相 互作 用 , 表 寻找人
性智慧的光芒 。节 目就政 治、 社会 、 文化 、 经济等各 方 面的热 门话题 ,与世界 各 地的知 名人 士进行 广泛探
就访谈 节 目本 身而言 , 者认 为重在 内容 , 笔 而不是 形 式; 重在 深度挖掘 , 而非 浅尝辄止。 因为它既非综 艺娱
乐节 目, 又非新 闻信息专栏 。而观 众最想在 节 目中了 解到为什 么, 而不是 怎么样或是什 么。既然是访谈 。 就 要 传播给 大众 最有价值 和意 义的信 息 , 中获得 成长 从 的经验和 宝贵 的智 慧。 如今 , 国 内被 大 多数人 熟知 的关于各界名人 访 在
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访谈艺术
人 ,优 秀 的节 目主持人 又为 人物 专访 彩 的同情 。②这是鲁豫 的风 格特 色 . 婉 李 少红 将有 些凄惨 的 电影 《 恋爱 中的
节 目带 来 了高 收视 率 和 品牌 效 应 . 二 约 中不 失锋芒 , 含蓄 中不 失睿智 , 体现 宝贝》 在情 人节推 出时 , 杨澜 运 用设喻 者 是无 法分 割 的。 善 于倾 听 。凤 凰卫 视 的 《 鲁 豫有 了一个敏 感而知性 的女主持人 的魅 力。 来提 问 , “ 如 果说 别人 期待一 块巧 克 力
课。 就像 《 鲁豫有 约》 采访歌星 毛阿敏那 开 场 的 问题 必 须 要 最 快 调 动 起 采 访 对
期. 鲁豫 一开 始就开 门见 山地说 : “ 直 到 象的兴趣 。比如在 采访基 辛格时 . 杨澜 昨天晚上其 实我还挺担心 的 . 因为 我不 开场 以“ 乒乓 外交 ” 的重要 背景 加 以求 知道你做 了多大的准备 , 就是你准备 对 证 ; 采访 亲 民党主席 宋楚 瑜 时 . 杨 澜 问 我讲多少 。因为我想 , 如果你来做 我的 道 : “ 您对 两年 以来 陈水扁 当局 的两 岸 节 目. 你 心里 应该会 想 到 。 我 可能会 问 政 策 有 什 么 样 的 评 论 ? 要 想 突 破 现 在 得很 坦率 。” 这段 话 . 鲁豫 说得 真诚 坦 两岸 的僵 局 ,您 认为 缓解 之处 应如何 率. 让原本可能设 置了心理防线 的毛阿 下手 呢?” 杨 澜抛 出的这 些提 问 . 恰恰 敏也会为 之打开心理 闸门 ,敞开心扉 。 代表 了观众最想 了解 的信 息。 据 统计 .目前全 国各 级 电视 台谈 对于鲁豫 的话 , 毛 阿敏 说 : “ 我 知道 你应 在 所有 的提 问方 法 中 .基 于现 场 话类节 目将 近 2 0 0个。在这些 节 目中, 该 问一些 比较 尖锐 或者 比较坦 率 的问 的 创 造 性 提 问是 对 谈 话 节 目主 持 人 能 在谈话 的过程 中陈鲁豫 直接谈到 力的最 大考验 .这 也是访 谈过 程 中最 主 持人 的作 用主要 体现 在对节 目的整 题 。” 逃税事件 ” , 而且直接 坦白地 问 令 人 兴 奋 的 部 分 。 这 部 分 提 问 不 依 赖 体 把握 , 以及 对现 场观 众情 绪 的调动 。 了她 的“ 优 秀的 人物专 访节 目和 优秀 的品牌 节 她在第一 次风 波之后 . 为什 么又有 了第 于 事 先 设 计 . 而 是 基 于 现 场 灵 感 和 嘉 目主持 人二 者是相 辅相 成 的。好 的人 二次 ?而 对于毛阿敏 的解释 , 鲁豫始终 宾 的 回 答 即 兴 提 出 .它 根 源 于 访 谈 主 没有什 么个人色 持 人探 求未 知的 好奇心 。如谈 及 导演 物 专 访 节 目打 造 了优 秀 的 节 目主 持 保持 中立客观 的态度 ,
浅析鲁豫有约的风格特色
浅析《鲁豫有约》的风格特色《鲁豫有约》是凤凰卫视为陈鲁豫量身打造的一档谈话类节目,充分尊重了她的个性特点,同时也为她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发挥空间。
《鲁豫有约》自2002年开播以来,受到了各方面的普遍关注,成为凤凰卫视的品牌栏目之一。
个性化的栏目名称、丰富的节目内容、成功的节目品牌运作,以及主持人独特的风格个性等诸多因素共同造就了今天的《鲁豫有约》。
一档栏目的好坏常取决于该栏目主持人水平的高低。
节目的团队再好,内容再丰富,如果没有好的主持人呈现,节目仍然无法精彩。
因此谈话类节目也称之为“主持人的节目”,主持人对于节目举足轻重,节目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的魅力。
主持人的形象往往代表一个节目的形象,主持人独特的风格也往往成为受众对节目是否认可的最基本认知。
《鲁豫有约》之所以能在众多的访谈节目中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众对鲁豫主持风格的认可。
一、主持人独特的风格特色主持人是节目的灵魂。
具有鲜明个性风格的主持人赋予节目以魅力和生命力,直接决定受众对节目的印象和评价。
主持人与受众进行顺畅愉快地交流,从受众的角度来看,其选择收看的行为取决于对该节目主持人的态度,包括对该节目主持人是否了解、有好感、觉得可信赖、愿意接受他的观点等。
因为受众首先是从节目主持人这个活生生的形象中感受他(她)的个性风格,进而认识他(她)的特色,理解他(她)主持的节目。
树立自己的风格并得到受众的认可,是一个主持人真正成熟的标志。
一个主持人就代表一种风格。
主持风格自然跟主持人自身的素质修养有关,丰富的主持和工作经历也会影响其风格特色的形成。
(一)优秀主持人具备的素养主持人需要一定的专业素质,其中包括流畅的语言表达,机智的现场应变,以及对新鲜事物敏锐地观察,而这些是个人平时的点滴积累和成长教育获得,它是表演不出来的。
主持人的表情在传播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富有个性的表情会使主持人更有魅力,令节目更完美。
比如白岩松的冷峻沉着,周涛的温婉动人,陈鲁豫的笑。
《2024年从《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看现代电视访谈节目》范文
《从《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看现代电视访谈节目》篇一从《杨澜访谈录》与《鲁豫有约》看现代电视访谈节目之高质量特色引言:现代电视访谈节目已然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媒介之一。
而《杨澜访谈录》与《鲁豫有约》作为中国电视访谈节目的两大品牌,不仅拥有极高的观众认可度,还引领着现代电视访谈节目的发展方向。
本文将从节目制作、嘉宾选择、访谈技巧和传播价值等方面,对这两档节目进行深入分析,以揭示其高质量特色。
一、节目制作方面1. 视觉效果:《杨澜访谈录》与《鲁豫有约》在视觉效果上均追求高品质。
精美的布景、灯光和剪辑都为观众带来极佳的观赏体验。
两档节目还经常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如虚拟背景、动画效果等,使得访谈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2. 音频质量:清晰、立体的声音是这两档节目的另一个亮点。
主持人与嘉宾的对话清晰可辨,背景音乐和音效的运用也为节目增添了更多层次感。
二、嘉宾选择方面1. 多元化:《杨澜访谈录》与《鲁豫有约》的嘉宾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知名人士,包括政界领袖、商界精英、文艺名家等。
这种多元化的嘉宾选择使得节目内容更加丰富,能够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2. 互动性:两档节目在嘉宾选择上还注重互动性。
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对话自然流畅,嘉宾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使得节目更具看点。
三、访谈技巧方面1. 主持人素养:《杨澜访谈录》的杨澜与《鲁豫有约》的陈鲁豫都是经验丰富、素养极高的主持人。
她们在访谈过程中能够准确把握话题,引导嘉宾深入思考,使节目内容更具深度。
2. 提问技巧:两档节目的主持人都非常擅长提问。
她们的问题既能够引导嘉宾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能够挖掘出嘉宾的内心世界,使得节目更具吸引力。
四、传播价值方面1. 信息传递:《杨澜访谈录》与《鲁豫有约》作为高端访谈节目,为观众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这些信息不仅包括嘉宾的个人经历、观点和思想,还包括社会热点、文化现象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信息对于观众来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谈话类节目
3、节目现场气氛的调控者
• 谈话节目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电视节目,在 节目现场有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现 场观众和嘉宾的不可设计性、突发性和随 意性给节目增加了真实感,但同时也增加 了节目的风险,这就给节目主持人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要能调动现场气氛并能控制 话题进行的方向。
调控所要达到的目的
• 一是各种意见要被陈述出来,二是各 种意见之间进行交锋和论争,实现充 分地了解和交流。
• 电视谈话类节目存在着很强的电视纪实状态下的 话语风险,所以对节目主持人的现场操控要进行 周密的设计。这样主持人的思维就很容易被限定 在前期文本提纲的“框架”中,按照原先策划好 的谈话脉络,控制现场嘉宾和观众的谈话节拍和 情绪节奏,上演预期设计的“悬念”和“冲突”。 这种“控制器”式的权威性和具有所谓结论在胸 的优先权,很难捕捉到谈话现场精彩话语的“真 实”呈现,也明显地忽略了人际传播的平等交流, 于是节目主持人的角色被故意“位移”了。
• • • •
三、另类型设计 用一种异乎节目传统思维的手法,以抓住观众注意力。 比如,许戈辉的《名人面对面》采访嘉宾是章子怡。 非常巧合的是当时许戈辉与章子怡的嫂子都刚好生了小 孩。于是,孩子很自然地成了两人开始谈话的最佳话题。 这段开场让人印象深刻之处在于,人们印象中的章子怡 贵为国际巨星,孤傲、神秘,甚至有些拒人于千里之外。 然而,在看完这段内容之后,我们发现其实即使是国际 巨星,也同样是充满人情味的。
杨澜主持风格解析
杨澜主持风格解析电视名人访谈属于谈话节目的形式之一,具有谈话节目的一般特性,即节目主持人邀请嘉宾或现场观众就各种话题展开轻松平等的交谈。
电视谈话这种形式的出现和盛行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体现大众传媒对个体话语权利的尊重。
谈话节目的目标是提供“谈话场”,给任何参与者说话——发表观点和意见的机会,体现一种平等民主交流的精神与新型的传受关系。
因此,电视理论学者黄匡宇认为电视进入全方位的“谈话阶段”。
相比之下,名人访谈是将采访对象锁定为具有一定知名度与特殊经历的个人,运用电视语言手段“为名人卸妆”,还原背后的真实,获得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与情感。
电视作为大众媒体,通过名人访谈节目,实现互勉、共鸣、励志、沟通、启迪、娱乐等社会功能。
其中有这样一位主持人,她以从容而温和的主持风格,和深刻独到的见解影响了一个时期的访谈节目,她就是杨澜。
如果你想要了解杨澜,那么首先就要看一下杨澜的主持经历。
杨澜是在1990年成为了中国中央电视台杨澜节目女主持人。
年纪轻轻的她在1994年,就获得中国首届主持人“金话筒奖”。
但是随着主持的时间的累加,杨澜发觉自己遇到了主持的平静,所以在同年,杨澜放弃红极一时的《正大综艺》,赴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和公共事务学院主修国际传媒。
杨澜的第一次回归,应该是在1996年夏,杨澜与莫利斯·莫米德共同制作导演了《2000年那一班》两小时纪录片,在哥伦比亚电视网晚7点黄金档向全美播出,创下了亚洲主持人进入美国主流媒体的先河,也获得无数的好评,同时也为她在97年4月应邀出席联合国“1997世界电视论坛”打下影响力的基础。
《杨澜访谈录》1998年1月在凤凰卫视正式开播。
2000年停播一年,次年6月重新开播,节目定位在“以人的经历、感受和智慧作为中心,以成败得失、人生百味体现人的智慧和感悟,以世界性的眼光接触人,浓缩世界性的人文精神。
不难看出,一个主持人的风格就是要经过各种锤炼才能提就的,杨澜风格的不可模仿性,同时早就了杨澜的主持的传奇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鲁豫与杨澜的访谈风格方式
李贺 it0914 0911611411 通过这学期名记者研究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无论是在世界,观价值观还是人生观上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而且让我增长了许多见识,老师生动的讲述和让我们观看访谈类的节目都无疑十分吸引我。
总之,我十分感谢老师更对自己可以选这门课感到很幸运。
下面切入正题,说这两人的访谈风格不得不对他们先进行一下介绍。
陈鲁豫,凤凰电视主播、主持人。
199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外语系。
因获得北京市申办2000年奥林匹克运动会英语比赛第一名而一举成名,紧接着直接进入中央电视台《艺苑风景线》栏目担当主持人。
1996年加盟凤凰卫视,为凤凰卫视谈话节目《鲁豫有约》主持人。
2008年4月14日,《鲁豫有约》进驻湖南卫视。
2010年1月1日,《鲁豫有约》正式进驻安徽卫视。
他曾经获得这些奖项:1994年获“中央电视台最受欢迎的十大节目主持人”称号”2000年当选为《新周刊》主办、观众投票评选的“2000年度最佳女主持” 2000年当选“2000中国电视榜”之年度最佳女主持人2001年当选为“最佳新闻节目女主持人” 2004年获得《GOOD好主妇》杂志评选的“最有影响力女性”称号2005年当选《新周刊》2005年电视节目榜之最佳主持人2005年荣获第一届主持人颁奖典礼之最佳专访类节目主持人奖2006年当选2006凤凰卫视最佳主持人2006年《鲁豫有约》获《新周刊》2006中国电视榜之“最具亲和
力谈话节目”2007年荣获香港《旭茉Jessica》杂志评选的“2007 Most Successful Women ”称号2008年获得由《时尚COSMOPOLITAN》杂志主办的2007首届COSMO时尚女性评选中“年度时代风尚女性”奖项2009年获得“第二届上海大学生电视节最具亲和力主持人”称号。
虽然奖项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但是能获得这么多的奖项着实是很不容易的,多少可以反映这个人的成绩的。
作为一名主持人,她多才多艺,更用许多书出版。
陈鲁豫的“挖掘式采访”。
陈鲁豫的采访对象从职业角度分析,主体部分为艺术家,占30%,其他选项作家、学者、体育人士、演艺明星基本持平。
此外,除演艺界陈鲁豫采访的谢霆锋、张柏芝等年龄偏小外,其余采访对象平均在40岁以上,特别像常香玉、秦怡、黄宗英、梅志、章含之等一批老艺术家、老作家,平均在75岁以上。
因此,《鲁豫有约》采访对象是能够见证历史的群体,在他们身上撰写着充满传奇色彩与人生悲欢离合的往事情感,但他们因年龄的原因走下历史舞台,从幕前走向幕后,消失在时间的视线里。
从这个角度看,陈鲁豫是一种“挖掘式采访”,通过名人访谈的形式,运用最新的电视手段,再次纪录与挖掘历史尘埃下的感动与故事,打开尘封已久的记忆。
善意、笑容、用一种平等的方式与别人交流和谐气氛、沉静恬淡。
我几乎每次看鲁豫的采访节目,她总是面带微笑,或许笑容就是最好的亲和力,透过他那明亮的眸子,更让人看到的是她那份善意,那种用一种平等的方式与人交流的回报。
几乎每次采访中都是充满着和谐的气氛,被采访的人舒服,主持人舒服,观众也舒
服。
我想那也是最想要的效果。
记得她在采访美国华人政治活动家陈香梅的时候,陈香梅就是特别凝重,从她的脸上看不出一点表情,她是一个传奇色彩人物,也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女人,而鲁豫在那种情况下却依然那样镇静。
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这不能不说是她的本事。
记得她采访璩美凤时说的第一句话“光碟我没看过,这点你可以放心,因为我没看过才能很直接的看你的眼睛”。
鲁豫的话很感性,也很善解人意,这是她的风格,同时也很契合节目舒心、平等的谈心氛围,更重要的是,让嘉宾在心理上逐渐接受了自己,从而放松、自然地打开话匣,袒露心扉。
总的来说鲁豫虽然有时采访当中会有许多“经典语录”,但总的来说机智幽默还是不失的,无论怎样她都是一名十分优秀的主持人。
而另一位杨澜则是我十分崇拜和推崇的主持人了。
杨澜1986年至1990年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1990年,成为中国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女主持人;1994年,获得中国首届主持人“金话筒奖”1996年5月,以全优的成绩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事务学硕士学位;1996年夏,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曾数次获得普利策奖的制片人莫利斯·莫米德共同制作导演了《2000年那一班》两小时纪录片,在哥伦比亚及华纳兄弟联合电视网晚7点黄金档向全美播出,创下了亚洲主持人进入美国主流媒体的先河,获评论界好评;1997年4月,应联合国副秘书长之邀,作为东亚惟一代表,出席了联合国世界媒体圆桌会议,当年11月又应邀出席联合国“1997世界电视论坛”;1997年1月,散文集《凭海临风》出版,销量超过50
万册;1997年7月,被选为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校董,成为这所美国常春藤名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董事;1997年7月,凤凰卫视中文台,并于1998年1月推出访谈节目《杨澜工作室》;1999年10月离开凤凰卫视中文台,担任阳光文化影视公司(香港上市公司,代码0307,现改名为泰德阳光)董事局主席;2000年,创建第一个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卫星频道—阳光卫视。
2000年和2001年,阳光文化两次入选由世界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评选的全球最佳小型企业;2001年,应邀出任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形象大使;同年7月,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会议上代表北京作申奥的文化主题陈述;2003年,阳光卫视70%股权转让,现和东方卫视、凤凰卫视、湖南卫视合作,主持《杨澜视线》、《杨澜访谈录》等节目。
同年,杨澜女士成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05年,主持针对中国都市女性观众的大型谈话节目《天下女人》。
要是谈起她的奖项那就更是数不胜数了,而更让我大为佩服的是她是一名成功的商人,完全是可以这么说的。
她是才是公认的中国富有的女人,而不是那个刘晓庆,她成立的阳光媒体更是日益正大,不断开拓业务,发展前景十分良好。
她的聚光灯式参访,以辩论为主,节目编辑风格快速专业,跳跃动感。
杨澜的采访对象从职业角度分析,商业人物占到50%,而政治要人到1/4的比例,如澳门特首何厚铧、金融巨头乔治·索罗斯、联想总裁杨元庆、TCL董事长李冬生、香港房地产巨子2010/6/29李兆基、TOM的CEO王先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等等。
来自作家、导演、学者、专家的文化界精英共占35%,如著名学者
季羡林、著名华语作家李敖、查良镛、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崔琦、音乐家谭盾等。
可见,杨澜名人采访定位为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高端采访,采访对象的主体部分是企业界商业精英人士或以经济相关联的风头正健的政治人物,而文化界人士绝大部分是文化市场的杰出代表或光环符号。
从本质上看,杨澜锁定的采访对象具有很强的时代感,是公众投入众多注意力眼球的新宠。
6/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