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的创作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契诃夫小说创作的三个阶段以及戏剧创作
契诃夫小说创作的三个阶段以及戏剧创作契诃夫是19世界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他的作品真实地体现了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的俄国现实。
他毫不留情的揭露当时社会的落后于腐败,认真地探寻生活的真谛以及未来的道路,真诚地期盼美好的生活。
他是俄国劳动人民的朋友。
契诃夫在文学创作上是一个优秀的革新家,他的小说和戏剧创作方面的创新,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标签:三个阶段;小说创作;戏剧创作一、契诃夫小说创作的三个阶段契诃夫从事小说创作二十余年,在写作技巧上一丝不苟,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他一直尽他所能,希望开拓短篇小说反应社会生活的艺术潜力。
契诃夫创造了一种内容丰富深刻、形式短小精湛的一种独特的短篇小说体裁。
在这种短篇小说中,作家往往以普通人们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凭借巧妙的艺术手法对生活和人物的心理进行真实而又细致的描绘和概括,从中展示出重要的社会内容。
这种小说有强烈的抒情意味,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里的丑恶一面的厌恶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但作家把他对自己笔下的生活和人物的褒贬以及作家内心的痛苦和愉悦之情自然而然地融入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中,让读者自己从不同的人物形象中认知和体会作品的含义。
(一)契诃夫小说创作的第一阶段契诃夫小说创作的第一个阶段是在80年代,当时年青的契诃夫因为生存和生活的压力,不得不跟随潮流,以“安东沙·契洪特”、“没有病人的医生”等笔名,写了大量无伤大体的幽默风趣的故事和小品。
在契洪特的某些作品里,尤其是在他描写金钱和权势如何践踏人格,而饱受欺凌的人又不知自重的作品里,年青的作家虽然也在笑,但在他的笑声中饱含了心酸的泪水、惆怅的音调和斥责的感情。
在地主资产阶级的俄国,人的尊严和人格同样收到了金钱和权势的蹂躏,这使出身卑微、靠劳动谋生的契洪特身上有一种自觉的民主主义作风。
他尊重人的品格,并在自己的优秀幽默作品中一边鞭笞辱没人格的老爷,同时也讽刺了一些被欺辱者的奴隶心理,从而维护了人的自尊。
文学的创作过程[1]
文学的创作过程文学创作活动的过程,即艺术积累、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阶段。
理论上三者有先后次序,但在实际创作过程中,三者并非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交错的。
(一)艺术积累(材料储备)阶段艺术积累是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用自己的全部生命和心灵去把握生活素材的实践活动。
陆文夫说:‚不写小说的人观察生活,较多的着眼于事,人是作为事的参与者而存在的。
小说作者较多的着眼于人,事是作为人的一种连续性表现而存在的。
‛艺术积累应该把‚人‛当作第一目标。
作家进行艺术积累和情感酝酿的基本途径,是对生活的观察、记忆、感受与体验。
1.观察:用审美的眼光,去观看和审查创作对象。
⑴观察要有广度。
⑵观察要有深度。
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2.记忆:把观察得来的信息、素材储存在头脑中。
⑴艺术积累中的记忆,是经过作家筛选的印象。
⑵记忆在艺术积累中,起酝酿、孕育、发酵的重要作用。
⑶艺术积累中的记忆,不仅是外部材料的累积,更重要的是主体自身在观察中获得的情绪心境的聚积。
《契诃夫手记》3.感受:作家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承受外物的刺激,从而产生属于艺术家自己的艺术感觉的过程。
多愁善感是作家必须具备的创作素质。
‚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是故为文。
”作家在感受生活时获得的艺术感觉,是进入创作的极有艺术价值的素材。
艺术感觉和一般感觉的区别:一般感觉是人的感官对刺激自己的外在事物某个属性的直接反应,其内容只求与外物的客观属性相一致。
艺术感觉则是调动了感受主体关于对象的全部经验与情绪,以一个完整的人,倾之整个身心的感觉,故带有主观性、情绪性、独创性,其表现形式常常是反常的变形的。
4.体验:作家设身处地、身体力行地经受和体味自己的表现对象。
作家对生活进行观察、记忆、感受和体验之后,原始的生活材料则变成主观与客观交融的基本素材。
郁达夫文学作品特点
郁达夫先生的作品特点创作风格文学创作阶段特色,分为三个阶段:早期(1920—1933);中期(1933—1938);晚期(1938—1945)。
早期:1920—1933年。
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郁达夫一共写了《沉沦》《银灰色的死》等二十六篇抒情性散文和六十——七十篇议论杂文,表现了他从日本回国时满怀希望的心情和见到满目疮咦的祖国后无限失望的感叹,既有他对革命的前途感伤悲观的思想,又有对革命慷慨激昂,疾声呐喊的激进的理论。
中期:1933—1938年。
这个时期,是郁达夫思想的一个低潮期,由于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使他走上了消极避世的道路,追求一种落后的“名士”风度,留连往返于山林江湖。
这就充分暴露出他作为从封建旧营垒中出来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弱点——软弱性和妥协性。
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他憎恶现实,不愿同流合污,才逃遁的这一面。
晚期:1938—1945年。
1938年春,郁达夫参加了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他用笔参加战斗,写下了许多政论文章,用自己热情的声音来鼓舞人们战斗。
文学创作中的“自叙传”色彩郁达夫的散文无一例外是“自我的表现”,而且是“自叙传”式的自我表现,是最为坦诚、露骨的自我表现。
在郁达夫看来,小说带有作家的自叙传,“现代的散文,却更是带有自叙传的色彩。
”其作品《还乡记》《还乡后记》和小说《迟桂花》,都运用大量内心独白式的抒情、描写、记叙,错落有致,感情真挚,打上有很深的个人印记。
他自己的散文就是循着这一原则构造的。
他不加掩饰的表露他的身世、思想、感情、癖好,将自己的信仰、习惯、性格甚至病态也大白于天下,以一己的身世、感受,集中表现了在旧社会的压迫、窒息下青年一代的精神苦闷,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文学特色。
这种特色就是感伤的弱者的情调,浪漫的青年觉醒者的理想,反压迫的民主主义者的倾向。
首先,郁达夫强烈地表现出作家个性,这是郁达夫散文创作的理论认识,也是他“散文的心”。
他在文中无所顾忌地对自己的思想、生活细节进行详细的描写,非常强效地表现了他“自叙传”的独特风格。
物化阶段
第三节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本节论述文学创造过程的最后阶段--物化。
物化是作家把在艺术构思中已基本酝酿成熟的形象和意念转换为文字符号系统并固定在纸张上的过程。
这是文学创造的最后一个阶段,经过作家的精心构思,艺术形象与整个艺术世界已经初具规模,只不过它还是作为作家的“内在世界”而存在,它要成为可供读者阅读与欣赏的文学文本,还要显现为一定的语言组织。
从艺术构思到语言显现,这中间还要经历极为艰苦的过程。
这个过程有很多,这里主要讨论三个问题: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语词提炼与技巧运用、即兴与推敲。
一、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就是把构思中已基本成熟的形象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文不逮意”或“心手不一”(陆机、刘勰语)的情况,这就是说作品的内在逻辑与意图之间有时会发生矛盾。
为什么会出现构思与传达之间的矛盾了,其具体情形有两种:1.意图有时不适应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
意图是指向性很强的目标预期,它有时并不符合人物性格的发展趋向。
人物一旦被激活起来,就获得自己的生命,就必然要按自身性格逻辑生长,而不愿迁就作家意图。
这时,顺从人物性格发展而改变意图,往往是创作获得成功的方法。
叶蔚林:“写中篇《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的盘老五时,我努力克制自己,不要无故地干涉、限制它的行动。
它要骂人、打架,由它去;因为它是盘老五。
然而写到盘老五在木排上当众脱裤子时,我和盘老五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限制与反限制的矛盾。
我觉得脱裤子不雅观,有伤风化,不让它脱,但盘老五不干,它说它热,它无聊,它要借此排遣、发泄心头的愤懑。
于是相持不下,几行字写了又抹掉,抹掉又写上,使我整整苦恼了一天。
”有人说托尔斯泰逼安娜死在车轮之下太残忍了,托尔斯泰笑了,说·:“这个意见使我想起了普希金的一件事情,有一次,他对他的朋友说:‘你想想看,达吉雅娜跟我们开了多大一个玩笑,她结婚了。
我万万没有料到她会这样'。
关于安娜·卡列尼娜我也完全可以这样说。
文学创作的两个阶段是什么
文学创作的两个阶段是什么?指作家为现实生活所感动,根据对生活的审美体验,通过头脑的加工改造,以语言为材料创造出艺术形象,形成可供读者欣赏的文学作品,这样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称为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是最基本的文学实践,它是作家对一定社会生活的审美体验的形象反映,既包含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又包含着审美创造。
在中国文学史上,随着文学的发展,人们曾不断地总结文学创作的经验,探讨文学创作问题。
从先秦开始,人们就逐渐注意到文学托物言志反映生活的特点。
晋代陆机的《文赋》,是中国文学理论史上第一篇系统论述创作的文章,其中心内容就是“论作文之利害所由”。
陆机根据文学的实践经验,指出文学创作的难处在于“意不称物,文不逮意”,从而提出了文学创作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等问题,对“物、”“情”、“文”三者的关系进行了探索,并比较细致地论述了创作中的构思过程,奠定了研究文学创作的基础。
齐梁时代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把创作论列为他的文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在《神思》中指出了文学创作过程中“神与物游”的思维特点;在《情采》篇中阐明了“为情而造文”的创作原则,在《物色》篇中提出了“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的艺术概括理论,同时还涉及文学创作的其他许多方面的问题,大大地开拓了有关文学创作理论研究的领域。
此后,出现了浩如烟海的文论、诗话、评点等,其中不乏有关文学创作的甘苦之谈和真知灼见,如清代叶燮在《原诗》中把被表现的客观事物概括为理、事、情,把作者的主观条件归纳为才、识、胆、力,对文学创作中的主客观关系问题提出了可贵的见解;明代李贽、清代金人瑞、李渔等研究了小说、戏剧的创作经验,也提出了不少精辟见解。
主张主观和客观统一,崇尚物我交融,寓情于景,形神兼备,是中国文学创作理论的优良传统。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为指导,从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揭示了文学创作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了人的生产的共同规律,即“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联系作品特征把握先秦文学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联系作品特征把握先秦文学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先秦文学经历了从初期的祭祀文学、宗教文学到后来的辞章文学、史书文学和诗经文学等多个发展阶段。
下面我将简要介绍其中的几个阶段:
1.祭祀文学和宗教文学阶段:在先秦时代早期,祭祀活动是
社会中重要的文化和宗教仪式。
在这个阶段,文学作品主要是为了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而创作的,如《尚书》,它主要记录了周礼、官职等祭祀仪式和政治制度的文献。
2.辞章文学阶段:在这个阶段,文学开始体现了个人的思想
和情感。
辞章是指为特定场合而创作的歌唱文学,如《离骚》是屈原创作的一种辞章文学作品,它表达了诗人流离失所后的孤独和无奈之情。
3.史书文学阶段:这个阶段的文学形式是以史书为载体的创
作。
《左传》和《史记》等著作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史书文学,它们记录了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故事,同时也运用了一些文学手法和修辞风格来表达。
4.诗经文学阶段:这个阶段的代表作是《诗经》,也被称为
《诗经》。
《诗经》收录了约305篇古老的诗歌,其中大部分都是由贵族和士人创作的。
这些诗歌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而著名,透露出当时社会文化和个体情感的特点。
以上只是对先秦文学经历过的主要发展阶段进行了简要介绍。
在这些阶段中,先秦文学逐渐从祈祷祭祀的功利性逐渐发展出个体的情感和思考,同时也在历史叙述和诗歌创作等方面展现出了不同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方式。
一、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程:
中国现代文学自学辅导(二)导论、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程:第一阶段(1 91 7年一1 927年)中国新文学的开端。
“五四”新文学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文学实现了从封建文学、旧民主主义文学向新民主主义文学的转化。
“个性解放”,“人的解放”是“五四”文学的基本主题。
这一时期的后半段,文学界开始提出创建“革命文学"的口号,要求文学表现阶级意识及其使命的要求。
在文学创作方面,新文学的作家以开放性的眼光接纳世界文学新潮,形成多元探索的风气。
第二阶段(1 927一l 93 7)新文学的成长壮大期。
.弘扬“人的解放的精神,,依然是这一时期文学的主题之一。
其突出的特点是强化了阶级解放和民族解放意识。
由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严酷的阶级斗争形势,决定了“人的文学“转向”“阶级文学”,即声势颇壮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和其开展的“左翼文学运动”,涌现了大批文学大家和厚重力作。
文学思潮多元并存和对峙互补,建构文学的多样性。
第三阶段(1 937—1 949)新文学的发展深化期。
这一时期文学处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次大规模的战争环境中,中国作家的民族意识空前高涨,表现出空前团结一致。
文学创作的中心主题是“如何把抗战进行到底”。
解放战争时期文学,由于国内阶级矛盾再度激化。
文学在推翻旧中国,迎接新中国的伟大斗争中尽其使命。
这一时期的文学客观上形成了在国统区、解放区两个不同环境中展开。
国统区文学的主流是继承了“三十年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高扬“民族、民主”旗帜,用暴露和讽刺为基调,批判黑暗,呼唤光明,发挥文学的战斗作用。
解放区文学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指针,文学的政治性、阶级性,文学形式的民族化、大众化进一步加强。
特别是《讲话》发表以后,确定了文艺“工农兵方向",为新中国的文艺方针奠定了基础。
第一章、第二章、(见教学辅导(一))第三章、郁达夫与《沉沦》1.《沉沦》及早期小说的特点沉沦》是1921年出版的郁达夫的第一部小说集,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小说集。
认识中国古代文学的三大发展阶段
认识中国古代文学的三大发展阶段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分别是先秦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和唐宋元明清文学。
这三个阶段的文学作品在不同时期展现出独特的风貌和特点,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先秦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主要包括诗、书、礼、乐等各种文学形式。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以丰富的内容和优美的语言风格,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情感。
这些诗歌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更是研究古代社会、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动荡不安的时期,这也反映在了文学作品中。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包括骈文、辞章和诗歌。
骈文是一种以对偶句为特点的文体,它的特点是形式华丽、修辞丰富,常常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辞章则是以辞章辞句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文学作品,它的特点是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常常用来表达作者的哲学思考。
而诗歌则是这个时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陶渊明的田园诗最为著名。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国文学达到了一个高峰期。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以诗歌为主,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杜甫、李白等人的诗歌创作。
这些诗人以其深沉的思想、广阔的胸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
宋代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又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以诗词和散文为主,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苏轼、辛弃疾等人的作品。
他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中国古代文学增添了新的色彩。
元明清时期,中国文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
元代的文学作品以戏剧为主,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元曲》。
这些戏剧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为中国古代文学增添了新的元素。
明代的文学作品以小说为主,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西游记》、《水浒传》等。
这些小说作品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的形象,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转载]浅谈文学创作的三个阶段
[转载]浅谈⽂学创作的三个阶段好原⽂地址:浅谈⽂学创作的三个阶段作者:FXONLY⽂学创作的过程主要有三⼤阶段:⽂学创作的发⽣阶段、⽂学创作阶段的构思阶段、⽂学创作阶段的物化阶段。
下⾯就结合我从前写的⼀篇作⽂《墙》来谈谈我所经历的这些创作阶段。
⼀、⽂学创作的发⽣阶段⾸先要进⾏材料储备。
⽂学创作材料是指作者由省有⽣以来从社会⽣活中有意接受或⽆意获得的⼀切⽣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学创造材料的来源只有⼀个:客观的社会⽣活,依赖作家的⽣活积累,扎实的⽣活基础。
⽽获得这些材料储备的途径有:按照作家精神专注的倾向和程度⽽划分,可分为有意获取和⽆意获取;安作家获取的渠道来划分,可分为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
我的这篇作⽂想要反映的主要是当代⼈与⼈之间的情感渐趋冷漠的问题,特别是由于住房结构的变化,有时候邻居⼗⼏年却连对⽅姓什么都不知道,平时⽆论是在客观⽣活中还是电视上,书本上,关于这个主题的各种事件屡见不鲜,所以,我的材料储备按获取渠道分应该是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兼得,按精神专注的倾向和程度划分是⽆意获取。
当然,还有“艺术发现”,艺术发现是艺术家在社会⽣活中积累了⼀定的⽣活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认识⽣活和评价⽣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倾向对外在事物进⾏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种独特感知。
艺术发现的⼼理特征主要有四点:艺术发现是作家⼼灵的蓦然领悟、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凡观察⼒的凝念体现着深层的⼼理内容、艺术发现是外在事物某⼀突出之点与作家个⼈内⼼体验的契合、艺术发现并不改变原来的事物,⽽是在⾃⼰的知觉中出现⼀个新的创造物,总之艺术发现是种寻求事物或现象间同中之异或异中之同间的⼀种⼼理机制。
关于这篇作⽂的艺术发现,是来源于我周围的现实世界的⼏个真实的故事,在我住的⼩区⾥我常常见到⼀个⽼太太,每次见到她都只有她⼀个⼈,默默地⼀个⼈⾛路或者是买东西,见的多了,有时会忍不住猜想她的⽣活境况是什么,她的家⼈在哪⾥等等问题,但是,尽管住在同⼀个地⽅,我却连她的名字都不知道,如果要开⼝询问,⼜似乎有好管闲事之嫌,不太符合当代社会的⾏事准则。
中国文学发展史的进程:
中国文学发展史的进程:一、殷商殷商文学与神话故事密不可分。
二、周《诗经》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剥削阶级的罪恶,表现了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
在文学发展史上具有积极进步的历史意义。
三、春秋战国春秋战国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大大的解放时代。
无论政治、经济和社会组织,都起了剧烈的变化。
△散文的勃兴在百家争鸣中,无数杰出的思想家涌现出来,他们传世的散文绽放着思想的光辉。
历史散文:1、尚书2、春秋3、左传4、国语5、战国策哲理散文:1、老子2、论语3、墨子4、孟子5、庄子6、荀子7、韩非子8、吕氏春秋与李斯△屈原与《楚辞》诗经以后的三百年间,是理智思维发展的时代,是哲学、历史散文胜利的时代。
屈原是楚辞的创造者,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出现的伟大诗人。
在他的作品里,表现了他卓越的思想、人格和天才。
代表作:离骚、天问、招魂、哀郢及怀沙五篇。
我们在其中看到了爱国精神的发扬,强烈的政治倾向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词的兴起比起诗来,词与音乐发生更密切的联系。
在初期,词只是音乐的附庸,与乐府诗很相近似。
晚唐:温庭筠南唐:李煜△唐代短篇小说小说的生命由此开拓,而其地位也由此提高了。
到了唐朝,文人才有意识的写作小说,把它看作是一种有价值的文学作品。
八、宋宋词是宋代文学的主要形式宋初:晏殊、欧阳修中宋:苏轼南渡前后:李清照南宋:辛弃疾九、元元曲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一大瑰宝。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十、明综观明代文学,小说成就最高,戏曲次之,诗文相对衰微。
《三国志演义》可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高峰,《水浒传》则是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
《西游记》可说是神魔小说的楷模,《金瓶梅》在人情小说中揭露封建社会黑暗方面也是前无古人的。
明代的白话短篇小说,是宋、元话本的继续和发展,其成就也很高,它犹如昙花在明后期一现,弥足珍贵。
戏曲中的《牡丹亭》以其独特的构思,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精神,影响深远。
15文学接受的过程
15文学接受的过程第一阶段:创作阶段。
在文学接受过程中,首要的是作家的创作。
作家通过思考和感受,借助于自己的经历和想象力,创造出具有独特性和独创性的作品。
在创作过程中,作家还需要将自己的创意和观点转化为文字,以便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他们的作品。
第三阶段:传播阶段。
一旦作品发布,就会通过各种媒介渠道传播给更多的读者。
这些媒介渠道包括书店、图书馆、网络等。
媒介的选择和方式对于人们了解作品和获取作品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第四阶段:阅读阶段。
当作品传播到读者手中时,接受的过程进入到了关键阶段。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会与作品进行对话和沟通,通过解读和理解作品中的细节、情节、主题等,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和情感。
读者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方式,受到个人背景、教育背景、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
在文学接受过程中,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和趋势。
首先,接受文学的过程是主观和个体化的。
每个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都是不同的,这种差异会导致不同的评价和观点。
其次,文学接受的过程是动态的和演化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作品的理解和接受会发生变化。
有些作品可能在第一次阅读时并未引起特别的注意,但在后来的阅读中,可能会产生更深的共鸣。
最后,文学接受的过程是相互作用的。
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反馈可以影响其他读者的阅读和理解。
因此,读者的接受和作品的传播是相互依存的。
总的来说,文学的接受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
它涉及到作家、作品、读者等多个参与者和因素。
这五个主要阶段是文学接受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际情况可能会因时间、地理、文化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理解和研究文学接受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创作、传播和接受。
文学的创作要经历三个过程即发生阶段
文学的创作要经历三个过程即发生阶段、构思过程与物化阶段。
文学创作的发生阶段包括材料储备、艺术发现与选择创作动机;文学创作的构思阶段则是文学创作过程中最实际、最紧张也最重要的阶段,这是一个意象序列的思维过程;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既是我们说的创作表现阶段,即文艺创作的完成和定型。
我们一直在追看、讨论的《美人心计》,我们十分期待的《泡沫之夏》、《蓝色佳期》(原著名为《佳期如梦》)、《来不及说我爱你》(原著名为《碧甃沉》),有惊喜,但更多的是因为与原著不同而带来的缺憾和思考。
珠玉在前,我不能接受电视剧在剧情上的变动,不能接受演员与心中角色的巨大差距。
但因为有对原著深刻的感情和想对电视剧版本和原著对比的想法,即使失望,我还是一直在看,一路期待。
也会觉得自己十分矛盾,但交流之后我发现身边的同学也大多有这样的感觉。
这让我萌发了对这一现象进行归纳、深入探究的愿望,于是顺其自然的有了写作的欲望。
首先我和几个关注这个类型电视剧的朋友进行了简单的交流,大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听取了大家或褒或贬的意见,我有了更多感悟,但还是坚持最初自己的想法:这归根结底是电视剧创作中的一种“拿来主义”,即使原有读者群的追捧带来了高收视率,仍不值得推崇。
然后,我上网查阅了这几部小说及改编后的电视剧的资料,重点是网友对剧情改编及演员选择的看法。
其中,争议最大的是《泡沫之夏》与《蓝色佳期》。
《泡沫之夏》主演被质疑集体装嫩,《蓝色佳期》则被疑“台味”太浓。
仔细翻看剧照,再联系自己当年看小说时幻想的主角形象,我十分唏嘘和感慨,一千个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得不说我是失望的,还有一点无奈。
妆容再精致,服装再华美,也会是我读原著时心中的那个形象。
相信众多忠实读者和我也有一样的想法。
中国当代文学的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成就。
中国当代文学的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成就。
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主要成就。
第一阶段:新文化运动时期(1919年-1949年)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起点,它催生了许多重要的作品和文学理论。
在这个阶段,主要成就包括:1. 五四文学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对封建传统和追求现代化的浪潮,吸引了大量学生和知识分子的参与。
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品包括鲁迅的《狂人日记》和背离传统的白话文体的创作。
这些作品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文学理论的兴起:在这一阶段,出现了一系列的文学理论,如陈独秀的白话文运动和鲁迅的文学观。
这些理论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创作和思潮,并为后来的文学批评提供了思想基础。
第二阶段: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时期(1949年-197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官方鼓励文学服务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在这个阶段,主要成就包括:1.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确立:中国共产党提倡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指导的文学创作,要求作家表现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道德风貌。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包括巴金的《家》和钱钟书的《围城》等。
2. 文学与政治的交融:在这一阶段,文学与政治密切相关,文学作品被用于塑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宣传党的政策。
这种交融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时期至今(1979年至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文学也开始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
在这个阶段,主要成就包括:1. 长篇小说的崛起:改革开放后,长篇小说开始兴起,作家们开始表达更加个人化的声音和关注当代社会问题。
代表作品包括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和余华的《活着》等。
2. 女性文学的崛起:女性作家开始在文坛崭露头角,她们通过自己的作品探索女性身份和在社会中的地位。
代表作品包括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等。
3. 非虚构文学的兴起:非虚构文学开始受到关注,作家们通过记录真实的人生经历和社会问题来呈现真实的生活。
创作文学作品的步骤与要点
创作文学作品的步骤与要点文学作品是一种艺术创作,通过文字表达思想、情感和想象力。
创作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需要一定的步骤和要点。
本文将介绍创作文学作品的基本步骤,并提供一些创作时应注意的要点。
一、明确主题和目标创作文学作品之前,首先需要明确作品的主题和目标。
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思想,目标是作者希望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信息或情感。
明确主题和目标有助于作品的整体结构和表达方式的选择。
二、进行创作前的准备在正式创作之前,进行一些准备工作是必要的。
这包括对主题的深入研究和了解,查阅相关的文献和资料,积累素材和灵感。
此外,还可以通过观察生活、阅读名著、参加写作培训等方式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
三、构建故事结构文学作品通常以故事为基础,因此构建故事结构是创作的重要一步。
故事结构包括起始、发展、高潮和结局等部分。
起始部分用于引起读者的兴趣,发展部分展开情节和角色,高潮部分达到故事的最高点,结局部分解决故事的冲突并给出结论。
四、塑造人物形象人物是文学作品的灵魂,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创作的关键。
人物形象应该具有独特的个性、情感和行为特点。
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言行举止等方面,使读者能够对人物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投入。
五、运用适当的文学技巧文学作品的创作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文学技巧。
比如,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叙述手法如直接叙述、间接叙述、倒叙、插叙等可以使作品更具吸引力;语言风格如诗意、幽默、悬疑等可以赋予作品不同的情绪和氛围。
六、注重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具体和真实。
通过描写环境、气氛、物品等细节,读者可以更好地融入作品的世界,感受到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七、进行反复修改和润色创作一篇文学作品后,需要进行反复修改和润色。
这包括对结构、语言、逻辑、人物形象等方面的修正和调整。
通过不断的修改和润色,使作品更加完善和精致。
八、积极参与创作社群创作文学作品不仅是个人的努力,也需要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
文学创作过程中设计的主要环节
文学创作过程中设计的主要环节创作是非常复杂的。
它的具体过程又是不一轻易划分的。
然而为了对她有较明确的理解。
还是要详细的说明。
法捷耶夫曾经说“任何艺术工作的过程都可以假想地分三个时期。
(一)积累素材时期(二)构思和酝酿作品时期。
(三)写作时期。
”这也是一种创作阶段的划分法。
但是所谓积累素材时期,大约可以认为是创作的准备分阶段,不宜算作创作的一个时期;而所谓的构思时期和写作时期又和认识阶段和表现阶段是一致的。
如果是短篇作品,也许有可能先行构思好了,然后在写作中一挥而就。
但是在一般情况下。
特别是创造较大的作品时,都不可能把构思和写作截然划分为两个时期。
当然在写作之前。
总得先有构思。
但是写作之前的构思。
往往只是形成大致轮廓,而在写作过程中还需不断地加以补充修正。
使它成为更具体,鲜明而生动的形象。
因此把创作过程简单的划分为构思时期和写作时期。
也不是那么合适的。
我们不从创作过程的时期和阶段着想,而从创造活动的具体任务着想。
却可以看出整个创造过程中有几个主要环节。
题材的选练,主题的发掘,形象的塑造,结构的安排和语言的修饰。
有的,看来是比较单纯的,有的显然是很复杂的。
而从完成整个创作任务来看,这几项都是重要的,是一般文学创作都不可缺少的。
作家从事创作。
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写什么,因而首先要负担的一个任务就是选择题材,进而要提炼题材。
由于作家的创作个性不同,对文学的种类与体裁的应用不同,一般的说,作家道选择题才,往往是由于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经过观察,体念、研究、分析,对某种生活现象,得到较强烈的感受,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因而引起创作的欲望,试图把它写出来。
这种印象,也许来自间接的传闻和历史的记载,虽然不是直接接触的实际生活,但终究也还是实际生活的反映。
所谓文学的反应现实生活是广义的,作为题材的选择对象也是广泛的。
也就是说,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只是当前的世界生活。
而且关于题材的选择,从初步的试图写它到确定写它,还需要反复斟酌的,未必是一次就能订妥的。
第三编文学的创作过程和方法
鲁迅说“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4、典型化的基本方法 A、广泛地概括、集中生活中的大量素材以塑造典型的方 法 B、在某个人物原型的基础上,适当地吸取其他素材加以 融合,塑造为典型。 例如:鲁迅说“专取一个模特儿”
(2)形象思维(艺术思维) A、含义 ——是文学创作中认识和掌握世界、选取材料以及塑造 形象等过程中一种具有整体性、情感性和创造性的思 维活动和思维方式。 B、特点 a始终离不开具体形象,具象和抽象同时进行。 具象——一方面是生活形象的积累,一方面又是生活形 象的聚合,造成具体的艺术形象。 抽象——是作家对众多的生活形象的本质认知和提取过 程。
(2)技巧主要指具体的写作手法 例如:鲁迅所创作的小说,多以农村生活为题材,却又 各不相同《药》《祝福》《狂人日记》《离婚》 3、典型化(注意和典型区分) (1)含义 典型化——指作家根据自己对感性世界的审美理解,通 过对日常生活现象进行艺术的选择、集中、虚构、想 象和概括等,创造出具有高度概括性和鲜明独特性的 艺术形象的过程和方法。 (2)典型——以鲜明独特的个性、充分概括了某种范围 的共性,反映了社会生活某些本质方面并具有较高审 美价值的艺术形象。
4、艺术构思中常见的心理机制 (1)想象与联想 A、想象的本义是“想出一个象”。这个象可能是对外部 事物或现象的复现,叫再现想象;也可能是将某种理 论的东西形象化,叫比拟想象;还可能是凭空地将此 物想成彼物,将无物想为有物,将常物想为异物,叫 虚构想象。 B、联想是由此物想到彼物的心理过程,也是一种想象。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发现了联想的三条规律: 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
3、艺术构思中的形象(内心形象) 进入到艺术构思阶段后,作家主要是在创作冲动的推动 下,按照其审美追求,展开艺术想象,把已经积累的 生活材料加工转化为特定的内心形象系统。 (1)内心形象特征 它与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有别。 内心形象是在原始材料、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艺术的提 炼、概括,在作家头脑中逐渐成形的。作家首先要通 过艺术构思创造出内心完整形象,然后才有可能将其 外化为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文学作品中的文学创作
文学作品中的文学创作一、文学创作的基本概念文学创作是指作家运用一定的文学手法和表现形式,创作出具有艺术性和思想性的文学作品的过程。
文学创作是文学活动的核心,是文学艺术的源泉。
二、文学创作的基本要素1.主题:作品所要表现的中心思想或寓意。
2.人物:作品中的主要角色,包括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
3.情节:作品的故事情节,包括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4.环境:作品所描绘的时间、地点和背景。
5.对话:作品中人物之间的语言交流。
6.描述:作品对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的具体描绘。
三、文学创作的主要体裁1.诗歌:以抒情、叙事、状物、说理等方式,抒发作者感情,体现一定主题的文学体裁。
2.散文:以平实的语言,抒发作者情感,阐述道理,描绘形象的文学体裁。
3.小说:以故事情节为主线,通过人物描写、环境渲染等手法,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一定主题的文学体裁。
4.戏剧:以舞台表演为主要形式,通过人物、情节、对话等手段,展现一定主题的文学艺术。
5.寓言:以象征、寓意的手法,通过讲述故事,传达道理的文学体裁。
6.童话:以幻想、夸张的手法,讲述富有想象力和教育意义的故事。
四、文学创作的手法与技巧1.象征:通过具体的事物或现象,表达深层的寓意或思想。
2.比喻:用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3.夸张:对事物的特点进行夸大处理,以突出其特征。
4.讽刺:用诙谐、幽默或嘲讽的手法,揭露事物的缺点或错误。
5.对比:将事物或人物进行对比,以突出其差异或特点。
6.渲染:对事物的描绘细致入微,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五、文学创作的意义与价值1.传承文化:文学作品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
2.教育引导:文学作品通过生动的故事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传递正能量,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审美欣赏:文学作品具有艺术美感,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4.情感共鸣:文学作品能够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缓解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写作的三重境界
写作的三重境界文学创作有三重境界,或者说三个阶段:初则自发,继而自觉,终于自由。
下意识地将生活中的得失悲喜用文字记录下来,即文学创作之自发。
人类作为万物之灵长,生存在这个孤独而喧嚣的陆离世界,睹日盈月昃,历沧海桑田,在四时劬劳与人事变迁中颠沛辗转,情郁于衷,难免要发之于外。
于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或纵酒长啸,或向隅呢喃,或倾吐于树洞,或自虐以移情,发泄完之后,也就烟消云散了。
唯有以文字记录下来,一感一悟,付诸吟咏,所思所见,属之文辞,才能使抽象的意识成为具象的存在,稍纵即逸的情感得以留驻,转瞬而逝的日常亦因此永恒。
这种自发的创作,是文学的初级阶段,主要满足于表达的愿望和倾诉的冲动,或者文学性尚不充分,但是作为一种表达途径,使人们超越于物欲宣示,从而具有了形而上的意义和价值。
对于自发阶段的写作者来说,写作只是个体存在的一部分,只是为了记录自己的生活,并没有成名成家的野心,也没有将作品藏名山而传后世的企图。
这就好比人们每天都要做饭,但目的仅在于填饱肚子,而非志在当大厨师或美食家。
所以这种写作往往比较率性,也比较随意,不管好坏,亦不求闻达。
一旦写作者对文学心存敬意,怀抱向往,开始有意识地去写作,那么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自觉。
此时他们已不满足于讲清楚一个故事、写明白一种情感,还在意词藻、重视结构,讲究起了语言和技巧,并试图给每一篇诗文都确定一个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加工创造。
这个阶段的写作者,在文本上尊重法则、敬畏古训,自觉模仿或者认为应该模仿名家的写作技法与表达方式(虽然大多数并不承认)。
在理念上,则执守理想、观念先行,尤其重视主题正确,务求积极向上,传播有益于世道人心的正能量。
这个阶段的写作者是可敬的。
他们热爱文学,尊重文学,而且懂得文学,在文学日益被边缘化的时代依旧痴情不改,矢志不渝。
在很大程度上说,他们对文学的赓续与传播贡献至巨,若非他们的支持和狂热,文学恐怕早已小众到需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到,而当其影响微弱到可以忽略,那么文学也就虽生犹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作品的创作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文学创作首先要经历发生阶段,这个阶段包括材料的储备、艺术发现和创作动机.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生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事情,正是这些客观的社会生活,为我们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在积累素材方面,有时候是无意地积累,有时则是有意地积累.比如说我今天去旅游了、去参观了某个地方,或者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困难,遇到了值得开心的事情.我会习惯性的写下日志,而这个写日志的过程就可以说是文学创作的过程,日志的内容素材自然就是我平常在生活中无意积累下来的.那什么叫有意地积累呢,我是这样理解的.今天我看了一本书,我从中得到了一些材料,以此作为我创作的素材,那么这就是有意积累.作为一个文学作品创作人,还必须具备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一个作家,必须要具有独特的眼光.或者说,想成为一个作家,就要练习自己的观察力.当我们看到一个普通的事件,如果你不具备非凡的观察力,也许它就永远只能是一个普通的事件,无法成为你笔下的作品.想要创作文学作品,就要懂得挖掘一件事情的本质,让平凡变得不平凡.很多人都会说,没有东西写.我想说,不是没有东西写,是你缺少发现精彩素材的眼睛.这一点,我觉得也可以和创作动机联系起来.创作一篇文学作品时,要想想自己为什么要写这篇作品,这样才能使创作具有内在的动力,使创作过程也不那么的枯燥乏味.我想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比如说写作业吧,写作业的目的是为了上交然后拿分数,这就是创作动机,有了一个上交拿分数的目的你就有了写作业的动力.也许这个例子并不是很恰当,写作业同时也是检验我们的一种方式,也能让我们得到锻炼,但我所说的同样也是事实的一部分.
文学创作同样离不开构思阶段,想要创作一篇文学作品,换句话说,如果想要创造出一篇好的文学作品,自然不是信手拈来就可以的.可能有些人会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想说这句话只是为了提醒人要勤奋,或者说是体现了量变质变的道理,仅此而已.想要写出好文章,是需要有前期构思的.不是说不构思就写不出文章来,只是写出来的东西会缺乏思想性,结构安排也不甚合理.前段时间我参加了姑苏晚报校园记者的考核,一般考核时间都比较紧迫.写文章的时候就比较赶,来不及提前构思,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是很空洞的.虽然最后仍然幸运地第一批通过了考核,但是我觉得我的写作水平还是有待提高的.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构思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真的很重要.
文学创作的最后一个阶段是物化阶段,如果说构思时打腹稿的话那么物化阶段就是实战了,可想而知,这是不可或缺的.心中所想固然重要,但是意图有时可能会不适应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也有可能创作动机中途发生了转变.所以说,物化阶段,就是一个转化的阶段,是作品的完成与定型.一篇好的文学作品想要吸引人,要学会词语的提炼和技巧的运用,要寻找最准确的词把作品呈现出来,多多利用肖像、行动、心理等描写.这点,可以用英语写作来说明.对我们来说,文学创作可能主要指的是中文作品的创作,但我认为中英文也是密不可分的.当我们在写一篇英语作文时,如何取得高分呢?一直强调的就是要使用高级词汇替代低级词汇,多使用好句型.我想这在中文里也同样适用.可能中文不分低、高级词汇,但哪些词用在哪里合适,这是可以判断的.创作时,就是要有这种判断力.即兴与推敲是文学作品物化阶段的两种操作方式,也是作品定型的两种手段.即兴,我把它简单地理解为灵感.灵感来了,作品也出来了.但是很多人误解灵感是一瞬间的冲动,其实不是这样的,即兴创作也是一种长期酝酿的产物,因为此这和之前所说的发生阶段、构思阶段并不冲突.推敲则与即兴不同,要对词句进行精选、对细节进行提炼,这是一个求精
准的过程.当然,即兴与推敲是同一操作过程的两个侧面,我们是不可以把它们绝对分割开来的,所谓的矛盾也是具有同一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