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生产指标的计算公式
主要生产指标的计算公式
主要生产指标的计算公式一、烧结厂1、烧结矿产量=皮带速度x料批x作业时间x(100-混合料水分)x残存量2、反推产量=高返X +落地量-上落地量+高炉入炉烧结矿量3、台时产量= 产量/作业时间4、烧结机有效面积利用系数(t /(m •台时))=烧结矿产出量/ (有效面积X实际作业时间)5、烧结矿品位=烧结矿含铁量(吨)/烧结矿产出量(吨)X100%6、日历作业率(%)=实际作业时间/日历时间%(取参数报表中时间)7、干料量=该原料湿料量X(1 —HO%8干料单耗=某物料干料量/产量X 1000 (kg)9、铁料原料消耗(单耗)=1吨消耗多少公斤该物料。
10、烧结矿固体燃料消耗(kg/t )=烧结矿固体燃料耗用量kg/烧结矿产出量t11、烧结矿煤粉消耗(kg/t )二烧结矿煤粉耗用量kg/烧结矿产出量t12、烧结矿焦粉消耗(kg/t )=烧结矿焦粉耗用量kg/烧结矿产出量t13、一次配料:某料下料量=某料的百分比X总下料量/ 100(t)14、一次配料某物料配比=某料总配比表中配比/ 一次配料物料在总配比表配比之和15、某物料下料量=某物料下料量(吨/小时)X运行时间段16、成品率=产量(产量+返矿)%(返矿取配料配比变更)17、出矿率=产量(混合料总量X)18、返矿率=返矿(产量+返矿)二、炼铁厂1、生铁合格率(% =生铁检验合格量(吨)/生铁检验总量(吨)x100%2、生铁一级品率(% =一级品生铁总量/合格生铁检验总量x100%3、入炉焦比是反映高炉冶炼每1吨合格生铁所消耗的干焦炭量。
入炉焦比(kg/t )二干焦耗用量kg/合格生铁产量t4、干焦量=湿焦量x (1-湿焦含水%5、综合焦比是指高炉冶炼每1吨合格生铁所消耗的综合干焦(将各种燃料均折合成干焦计算)量。
综合焦比(kg/t )=综合干焦耗用量kg/ 合格生铁产量t6、综合干焦量=干焦量+其他各种燃料量x折合干焦系数7、喷煤比是反映高炉冶炼1吨合格生铁所消耗的煤量。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
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所有居民和单位生产活动所创造的货物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 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表示:GDP = C + I + G + (X - M)其中,C代表个人消费支出,I代表投资,G代表政府支出,X代表出口,M代表进口。
个人消费支出(C)指的是居民在一定时期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这包括食品、衣物、住房、交通等各类消费品。
个人消费支出是GDP中最大的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
投资(I)是指企业和个人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投入的资金。
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是指企业购买设备、建造厂房等长期资产的支出,存货投资则是指企业为了生产和销售而增加的存货的价值。
投资的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
政府支出(G)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用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支出。
这包括教育、医疗、交通、国防等各类公共服务的开支。
政府支出的增加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和社会稳定。
出口(X)和进口(M)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易。
出口指的是本国生产的商品和服务销往其他国家或地区,进口指的是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商品和服务。
净出口(X - M)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贸易顺差或逆差。
净出口的增加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国际竞争力。
通过上述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GDP。
GDP的增长代表着经济的扩张和发展。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可以带来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社会福利改善等好处。
然而,GDP并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方面的综合指标。
它忽略了一些非市场化的经济活动,如家庭劳动和非正规就业等。
此外,GDP也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质量和生活水平。
因此,在评估经济状况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其他指标,如人均GDP、失业率、财政收支平衡等。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一、收入指标
1.收入:收入指标是企业经营状况最基本的衡量指标,即企业在其中一时期内的经营活动中实现的经济效益。
计算公式:收入=销售收入-销售费用
2.销售收入:是企业销售产品和服务的实际收入,可以反映企业销售质量和数量及市场表现。
计算公式:销售收入=销售单价*销售数量
3.销售利润:是企业销售产品和服务的净收入,即净销售收入减去销售成本,可以反映企业的销售收入与成本间的变化情况。
计算公式:销售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4.毛利率:是指企业销售产品和服务的毛利润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可以反映企业的经营效果和竞争力。
计算公式: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
二、费用指标
1.管理费用:是企业在经营管理期间所发生的一类成本,可以反映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计算公式:管理费用=行政费用+营销费用+技术研发费用+其它
2.行政费用:是指企业在行政管理上的费用,包括行政人员薪金、物料支出、通信费用等,可以反映企业行政管理效率及费用控制情况。
2024年生产计划部考核指标
为了确保生产计划部在2024年能够高效、准确地执行生产计划,并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以下是一份针对生产计划部的考核指标:一、生产计划完成率△指标定义:生产计划完成率是指实际完成的生产计划数量与计划生产数量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生产计划完成率= (实际完成产量/ 计划产量) × 100%△目标值:≥95%△评价标准:△≥98%:优秀△95-97%:良好△90-94%:合格△<90%:不合格△权重:30%二、生产效率△指标定义:生产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实际完成的产量。
△计算公式:生产效率 = 实际完成产量 / 计划工时△目标值:≥105%△评价标准:△≥110%:优秀△105-109%:良好△100-104%:合格△<100%:不合格△权重:20%三、产品合格率△指标定义:产品合格率是指经检验合格的产品数量与总生产产品数量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产品合格率 = (合格产品数量 / 总生产数量) × 100%△目标值:≥99%△评价标准:△≥99.5%:优秀△99-99.4%:良好△98-98.9%:合格△<98%:不合格△权重:20%四、库存周转率△指标定义:库存周转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库存货物周转的次数。
△计算公式:库存周转率 = (年销售量 / 平均库存量) × 100%△目标值:≥6次/年△评价标准:△≥8次/年:优秀△6-7次/年:良好△4-5次/年:合格△<4次/年:不合格△权重:15%五、成本控制△指标定义:成本控制是指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
△计算公式:成本控制率 = (实际成本 / 计划成本) × 100%△目标值:≤100%△评价标准:△≤98%:优秀△99-99.9%:良好△100-101%:合格△>101%:不合格△权重:15%六、安全与质量事故率△指标定义:安全与质量事故率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和质量问题的次数。
生产指标及计算方法
生产指标及计算方法一、引言生产指标是衡量一个企业或产业生产效益的重要指标,它能够反映出生产过程中的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用的生产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指标。
二、产量产量是衡量企业或产业生产数量的指标,通常以产品或服务的数量来表示。
计算产量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总产量:指某一时间段内企业或产业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的总数。
计算公式为:总产量= 单品产量1 + 单品产量2 + … + 单品产量n。
2. 单品产量:指某一时间段内某一种产品或服务的产量。
计算公式为:单品产量 = 单位时间内生产的数量。
3. 平均产量:指某一时间段内企业或产业平均每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的数量。
计算公式为:平均产量 = 总产量 / 总时间。
三、效率效率是衡量企业或产业生产能力的指标,它反映了单位资源所能创造的价值。
计算效率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生产效率:指某一时间段内企业或产业所实现的产量与投入资源之间的关系。
计算公式为:生产效率 = 产量 / 资源投入。
2. 劳动力效率:指某一时间段内企业或产业所实现的产量与劳动力投入之间的关系。
计算公式为:劳动力效率 = 产量 / 劳动力投入。
3. 能源效率:指某一时间段内企业或产业所实现的产量与能源投入之间的关系。
计算公式为:能源效率 = 产量 / 能源投入。
四、质量质量是衡量产品或服务优劣的指标,它直接影响着企业或产业的竞争力和声誉。
计算质量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不良品率:指某一时间段内生产的不合格产品数量与总产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计算公式为:不良品率 = 不合格产品数量 / 总产量。
2. 产品合格率:指某一时间段内生产的合格产品数量与总产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计算公式为:产品合格率 = 合格产品数量 / 总产量。
3. 服务满意度:指顾客对企业或产业所提供的服务的满意程度。
通常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评估,得出满意度的百分比。
五、成本成本是衡量企业或产业生产费用的指标,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生产相关指标
1、上线准时率计算公式:以日为计算单位,当日计划中实际当日上线的发动机数量除以当日计划发动机总数量。
2、完工及时率计算公式:以日为计算单位,当日完工的发动机完工时间与实际上线时间相减在24/48/72小时(指标基本参数定义)以内的台数除以当日完工的发动机总数量。
3、主机入库及时率计算公式:以日为单位,当日入主机库的发动机入主机库时间与完工时间相差X 小时(指标基本参数定义)以内的台除以当日入主机库的总台数。
4、总装下线及时率计算公式:以日为单位计算,当日总装下线的发动机总装下线时间与总装上线时间相差X小时(指标基本参数定义)以内的台数除以当日总装下线的总台数。
5、试车下线及时率计算公式:以日为单位计算,当日试车下线的发动机其试车下线时间与试车上线相差X小时(指标基本参数定义)以内的台数除以当日试车下线的总台数。
6、成套下线及时率计算公式:以日为单位计算,当日完工下线的发动机其完工下线时间与成套喷漆上线时间相差x小时(指标基本参数定义)以内的台数除以当日完工下线的总台数。
7、关重件扫描率计算公式:以日为单位计算,当日所有下线的发动机实际扫描的零件数量/当日所有下线发动机按照档案卡模板的要求共需扫描的零件数量。
8、扫描件与标准BOM相符率计算公式:以日为单位计算,扫描信息与标准BOM一致的零件总数/零件扫描总数9、车间节拍计算公式:以总装车间节拍为例,以小时为计算单位,分钟数除以小时内发动机试车上线(总装下线)数量。
10、订单交付及时率计算公式:按期入库的当日计划数量/当日的计划入库数量*100% 11、生产厂交付及时率计算公式:按期出库扫描的当日计划数量/当日的计划完工数量*100%。
企业生产部门考核指标及计算公式
企业生产部门考核指标及计算公式一、企业生产部门考核指标的重要性企业生产部门是企业核心部门之一,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力和效益。
对于企业来说,合理的生产部门考核指标能够帮助企业管理层评估生产部门的绩效,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和改进措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进一步推动整体企业的发展。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部门考核指标及计算公式对企业非常重要。
二、企业生产部门考核指标的分类1.生产效率类指标生产效率是企业生产部门的核心指标之一,直接反映了生产部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与产出效果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生产效率类指标包括单位产出率、效能、运营时间利用率等。
2.产品质量类指标产品质量是企业生产部门的另一个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用户满意度。
常见的产品质量类指标包括产品合格率、不良品率、零缺陷率等。
3.生产成本类指标生产成本是企业生产部门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常见的生产成本类指标包括人工成本占比、原材料成本占比、制造费用占比等。
4.技术创新类指标技术创新是企业生产部门的重要发展方向,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常见的技术创新类指标包括科研项目数量、新产品开发速度、技术创新占比等。
5.安全生产类指标安全生产是企业生产部门的基本要求,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员工安全和企业稳定发展。
常见的安全生产类指标包括事故率、伤亡率、安全生产合规率等。
三、企业生产部门考核指标的计算公式1.单位产出率计算公式单位产出率=产量/生产成本2.效能计算公式效能=标准工时/实际工时3.运营时间利用率计算公式运营时间利用率=实际生产时间/计划生产时间4.产品合格率计算公式产品合格率=合格产品数量/总产品数量5.不良品率计算公式不良品率=不良品数量/总产品数量6.零缺陷率计算公式零缺陷率=合格产品数量/总产品数量7.人工成本占比计算公式人工成本占比=人工成本/总成本8.原材料成本占比计算公式原材料成本占比=原材料成本/总成本9.制造费用占比计算公式制造费用占比=制造费用/总成本10.科研项目数量计算公式科研项目数量=完成科研项目数量11.新产品开发速度计算公式新产品开发速度=新产品研发周期/目标周期12.技术创新占比计算公式技术创新占比=技术创新投入费用/总投入费用13.事故率计算公式事故率=事故发生数量/总生产次数14.伤亡率计算公式伤亡率=伤亡人数/总员工人数15.安全生产合规率计算公式安全生产合规率=合规项目数量/总项目数量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企业生产部门考核指标及其计算公式,具体的考核指标和计算公式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测算企业主要经营指标公式
测算企业主要经营指标公式企业的主要经营指标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业和企业性质有所差异,但一般而言,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经营指标和其计算公式:1. 净利润率(Net Profit Margin):净利润率是企业净利润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反映了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
公式:净利润率=净利润/营业收入2. 资产回报率(Return on Assets):资产回报率衡量企业利用全部资产创造利润的能力。
公式:资产回报率=净利润/总资产3. 负债率(Debt Ratio):负债率是企业总负债占总资产的比例,反映了企业债务的风险程度。
公式:负债率=总债务/总资产4. 存货周转率(Inventory Turnover):存货周转率衡量企业存货转化为销售收入的速度。
公式: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平均存货5. 应收账款周转率(Accounts Receivable Turnover):应收账款周转率衡量企业应收账款的收回速度。
公式: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6. 销售增长率(Sales Growth Rate):销售增长率衡量了企业销售额的增加情况,反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公式:销售增长率=(本期销售额-上期销售额)/上期销售额7. 利润增长率(Profit Growth Rate):利润增长率衡量了企业净利润的增加情况,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的改善。
公式:利润增长率=(本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8. 员工劳动生产率(Labor Productivity):员工劳动生产率衡量了员工创造的产值与劳动投入之间的比例。
公式:员工劳动生产率=年产值/平均员工数9. 现金流量比率(Cash Flow Ratio):现金流量比率衡量了企业现金流量与偿债能力的关系。
公式:现金流量比率=现金流入/现金流出10. 客户满意度(Customer Satisfaction):客户满意度衡量了客户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
公式:客户满意度=满意客户数/总客户数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企业主要经营指标和其计算公式,不同的企业可能还存在其他特定的指标,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行业特点进行衡量和计算。
指标计算公式及方法
指标计算公式及方法指标计算公式及方法是衡量某个对象某一方面状态、性质或变化情况的定量化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被应用于各种领域,例如经济、医疗、环境、社会等,它们提供了实用的信息以帮助决策者做出决策。
本文将从指标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两个方面加以介绍,并给出相关参考内容作为实例。
指标计算公式:计算指标的公式在不同的领域有着巨大差异,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指标计算公式:一、经济领域1.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公式:GDP=消费+投资+政府开支+净出口。
其中消费包括个人消费和政府消费。
2. CPI( Consumer Price Index,消费价格指数)计算公式:CPI=(物价·物品数量)/(基期物价·物品数量)×100%。
CPI越高,表示相同的物品在现在的价格会比基准年份高出多少百分之多少。
3. PPI(Producer Price Index,生产者价格指数)计算公式:PPI=生产商品的价格/生产商品的成本×100%。
PPI反映了产品的生产成本的变化情况。
二、医疗领域1. 动脉硬化指数( Arteriosclerosis Index,ASI)计算公式:ASI=2*年龄+压力+Fpsins。
其中Fpsins是空腹胰岛素水平,在不同容积下抽血后测定。
2. 骨密度( Bone Mineral Density,BMD)测量方法:通过骨密度扫描仪来进行无创检测骨的矿物浓度,对于骨骼疾病的预防与治疗非常重要。
3. 心率( Heart Rate,HR)公式:HR=60/RR(RR是心跳的间隔时间),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心率为60-100次/分钟。
三、环境领域1. 生态足迹( Ecological Footprint)计算公式:生态足迹等于独有生态系统的面积乘以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系数。
2. 碳足迹( Carbon Footprint)公式:碳排放量=燃料用量×碳排放系数,其中碳排放系数在燃料的不同使用过程中不同。
主要经济指标测算公式
主要经济指标测算公式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
GDP的计算公式如下:GDP=C+I+G+(X-M)其中,C表示消费支出,I表示投资支出,G表示政府支出,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
2.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人均GDP是指GDP除以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数量,可以衡量平均经济水平。
人均GDP的计算公式如下:人均GDP=GDP/总人口数量3. 劳动力参与率(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劳动力参与率是指劳动力参与就业、自主创业或寻求就业机会的人口所占的比例。
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公式如下:劳动力参与率=就业人口数量/劳动力人口数量4. 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失业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的劳动力人口所占的比例。
失业率的计算公式如下:失业率=失业人口数量/劳动力人口数量5. 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通货膨胀率是指价格水平上涨的速率,通常以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来衡量。
通货膨胀率的计算公式如下:通货膨胀率=(本期CPI-上期CPI)/上期CPI6. 贸易差额(Trade balance)贸易差额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与进口之间的差额。
贸易差额的计算公式如下:贸易差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7. 外汇储备(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外汇储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持有的外汇资金总量。
外汇储备的计算公式如下:外汇储备=外汇资金+黄金资产+特别提款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8. 公共债务(Public debt)公共债务是指政府或公共部门所欠的债务总额。
公共债务的计算公式如下:公共债务=政府债务+其他公共部门债务9. 居民储蓄率(Household saving rate)居民储蓄率是指居民部门储蓄总额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
产量指数计算公式
1、产量总指数计算公式:Iq=∑p0q1/∑p0q0。
2、单位成本总指数计算公式:Ip=∑p1q1/∑p0q1。
3、总成本总指数计算公式:Ipq=∑p1q1/∑p0q0。
4、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v1t1/v0t0(v:劳动生产率;t:平均职工人数)。
5、如果月末某种产品一部分未完工,一部分完工,这时归集在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费用总额,要采取适当的分配方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才能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6、如果月末某种产品全部完工,那么该产品的生产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所有费用总额,就是该种完工产品的总成本,用完工产品总成本除以该种产品的完工总产量即可计算出该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7、如果月末某种产品全部未完工,该种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费用总额就是该种产品在产品的总成本。
指数作为一种对比性的统计指标具有相对数的形式,通常表现为百分数。
它表明:若把作为对比基准的水平(基数)视为100,则所要考察的现象水平相当于基数的多少。
譬如,已知某年全国的零售物价指数为105%,这就表示:若将基期年份(通常为上年)的一般价格水平看成是100%,则当年全国的价格水平就相当于基年的105%,或者说,当年的价格上涨了5%。
总量指数(totalamountindex):由两个不同时期的总量对比形成的相对数。
它可以由不同时期的实物总量对比形成,如不同时期的粮食总产量或工业总产量对比形成的总产量指数;也可以由不同时期的价值总量对比形成,通常称为价值指数,如不同时期的工业总产值、产品总成本、商品销售额等对比形成的价值指数。
gdp计算公式指标30个
gdp计算公式指标30个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
它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计算,以下是常见的30个GDP计算公式指标:1. 消费者支出(C),衡量个人和家庭在消费商品和服务上的支出。
2. 政府支出(G),衡量政府在公共项目和服务上的支出。
3. 投资(I),衡量企业和个人在固定资产和设备上的支出。
4. 净出口(X-M),衡量出口减去进口的价值。
5. 净国内生产总值(NDP),GDP减去折旧费用。
6. 国民收入(NI),NDP加上净外国收入。
7. 个人可支配收入,国民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和其他个人支付的税费。
8. 实际GDP,GDP根据通货膨胀进行调整,以反映物价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9. 名义GDP,未经通货膨胀调整的GDP。
10. 实际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根据通货膨胀进行调整,以反映物价变动对收入的影响。
11. 名义国民收入,未经通货膨胀调整的国民收入。
12. 人均GDP,GDP除以国家的总人口,用于衡量国家人均经济活动水平。
13. 人均国民收入,国民收入除以国家的总人口,用于衡量国家人均收入水平。
14. 经济增长率,衡量一年内GDP的增长百分比。
15. 投资率,投资占GDP的比重,反映经济中资本积累的程度。
16. 储蓄率,储蓄占GDP的比重,反映个人和企业的储蓄水平。
17. 贸易顺差,出口减去进口的差额。
18. 贸易逆差,进口减去出口的差额。
19. 劳动生产率,衡量每单位劳动力创造的价值。
20. 资本生产率,衡量每单位资本创造的价值。
21. 就业率,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22. 失业率,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23. 通货膨胀率,衡量物价水平的上涨速度。
24. 人均消费支出,消费者支出除以国家的总人口,用于衡量人均消费水平。
25. 人均政府支出,政府支出除以国家的总人口,用于衡量人均公共服务水平。
26. 人均投资,投资除以国家的总人口,用于衡量人均资本积累水平。
27. 人均净出口,净出口除以国家的总人口,用于衡量国家对外贸易的影响。
电厂主要指标计算公式
电厂主要指标计算公式-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主要指标统计计算1、发电量:日、月累计发电量。
2、供电煤耗:日供电标准煤耗(克/千瓦时)=计算期内入炉煤平均热值(兆焦/千克)=月供电标准煤耗(克/千瓦时)=累计供电标准煤耗(克/千瓦时)=3、供热标准煤耗率(千克/百万千焦)=月供热标准煤耗率(千克/百万千焦)=累计供热标准煤耗率(千克/百万千焦)=4、发电厂用电率(%)日发电厂用电率(%)=月发电厂用电率(%)=累计发电厂用电率(%)=5、供热厂用电率(%)日供热厂用电率(千瓦时/百万千焦)=月供热厂用电率(千瓦时/百万千焦)=累计供热厂用电率(千瓦时/百万千焦)=7、补水率日补水率(%)=月补水率(%)=累计补水率(%)=8、耗油量按日、按月进行累计。
9、发电水耗日发电水耗(吨/千瓦时)=月发电水耗(吨/千瓦时)=累计发电水耗(吨/千瓦时)=10、入厂、入炉煤热值差日入厂煤平均热值(兆焦/千克)=月入厂煤平均热值(兆焦/千克)=累计入厂煤平均热值=日入炉煤平均热值(兆焦/千克)=月入炉煤平均热值(兆焦/千克)=累计入炉煤平均热值=月入厂、入炉煤热值差=月入厂煤平均热值-月入炉煤平均热值累计入厂、入炉煤热值差=累计入厂煤平均热值-累计入炉煤平均热值11、主汽压力(Mpa)日主汽压力平均值=月主汽压力平均值=累计主汽压力平均值=12、主汽温度(℃)日主汽温度平均值=月主汽温度平均值=累计主汽温度平均值=13、再热汽温度(℃)日再热蒸汽温度平均值=月再热蒸汽温度平均值=累计再热汽温平均值=14、排烟温度(℃)日排烟温度平均值=月排烟温度平均值=累计排烟温度平均值=15、给水温度(℃)日给水温度平均值=月给水温度平均值=累计给水温度平均值=16、真空度(%)日真空度平均值=月真空度平均值=累计真空度平均值=17、凝汽器端差(℃)日凝汽器端差平均值=(日24小时现场抄表所得每小时汽轮机排汽温度实际值累加起来-日24小时现场抄表所得每小时循环水出口温度实际值累加起来)÷24月凝汽器端差平均值=累计凝汽器端差平均值=18、大渣含碳量(%)日大渣平均含碳量=日每次取样化验所得的大渣含碳量算术平均月大渣含碳量平均值=累计大渣含碳量平均值=19、飞灰含碳量(%)日飞灰平均含碳量=日每次取样化验所得的飞灰含碳量算术平均月飞灰含碳量平均值=累计飞灰含碳量平均值=20、高加投入率(%)月高加投入率=累计高加投入率=21、制水单耗(千瓦时/吨)月制水单耗=累计制水单耗=22、输煤单耗(千瓦时/吨)月输煤单耗=累计输煤单耗=23、除灰单耗(千瓦时/吨汽)月输煤单耗=累计输煤单耗=24、给水泵单耗(千瓦时/吨汽)月给水泵单耗=累计给水泵单耗=25、循环水泵耗电率(%)月循环水泵耗电率=累计循环水泵耗电率=26、制粉单耗(千瓦时/吨原煤)月制粉单耗=累计制粉单耗=27、送风机单耗(千瓦时/吨汽)月送风机单耗=累计送风机单耗=28引风机单耗(千瓦时/吨汽)月引风机单耗=累计引风机单耗=29、锅炉漏风率(%)锅炉漏风率一般指锅炉本体漏风率和烟道漏风率、空气预热器漏风率。
煤炭生产主要指标计算办法
附件2煤炭生产主要指标计算办法一、煤炭四量的计算办法(一)煤炭四量的划分1、开拓煤量在矿井可采储量范围内已完成设计规定的主井、副井、风井、井底车场、主要石门、集中运输大巷、集中下山、主要溜煤眼和必要的总回风巷等开拓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去开拓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设计损失量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回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开采量,即为开拓煤量。
计算公式:Q开=(LhMD-Q地损 -Q呆滞)K式中:Q开——开拓煤量,t;L——煤层两翼已开拓的走向长度,m;h——采区平均倾斜长,m;M——开拓区煤层平均厚度,m;D——煤的视密度,t/m3Q地损——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t;Q呆滞——呆滞煤量,包括永久煤柱的可回采部分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煤量,t;K——采区采出率。
露天开拓煤量:是指在露天或露天内某一采区,按设计已完成了运输通道,并在开采时不需要再进行剥离工作的煤量。
2、准备煤量在开拓煤量范围内已完成了设计规定所必须的采区运输巷、采区回风巷及采区上(下)山等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去采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开采损失及准备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煤量后,即为准备煤量。
计算公式:Q准=(LhMD-Q地损 -Q呆滞)K式中Q准——准备煤量,t;L——采区走向长度,m;h——采区倾斜长度,m;M——采区煤层平均厚度,m。
在一个采区内,必须掘进的准备巷道尚未掘成之前,该采区的储量不应算作准备煤量。
3、抽采煤量抽采煤量就是说已经经过瓦斯抽采评价符合回采要求的工作面可采煤量,可以是几个工作面可采煤量之和。
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抽采达标煤量必须与矿井产量相适应,瓦斯抽采能力不得小于矿井产能。
4、回采煤量在准备煤量范围内,按设计完成了采区中间巷道(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和回采工作面开切眼等巷道掘进工程后所构成的煤储量,即只要安装设备后,便可进行正式回采的煤量。
计算公式为:Q回=LhMDK式中:Q回——回采煤量,t;L——工作面走向可采长度,m;h——工作面倾斜开采长度,m;M——设计采高或采厚,m;K——工作面回采率。
安全生产工作指标公式
安全生产工作指标公式
安全生产工作指标是衡量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合理的指标公式能够客观地反映出企业的安全生产情况。
下面给出一个简单的安全生产工作指标公式作为参考:
安全生产工作指标公式:安全生产绩效 = (事故率 + 违章率 +
隐患数) / (人员数量 + 设备数量 + 工作量)
在这个指标公式中,主要考虑了事故率、违章率和隐患数这三个重要的安全指标,并通过除法运算将其归一化。
1. 事故率:指单位时间内发生事故的频率。
事故率的计算方法可以是通过将事故次数除以单位时间(如一年)来获得。
事故率越低表示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越高。
2. 违章率:指单位时间内发生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行为的频率。
违章率的计算方法可以是通过将违章次数除以单位时间来获得。
违章率越低表示企业的员工安全意识越强。
3. 隐患数:指企业存在的未消除的安全隐患数量。
隐患数可以通过安全检查和巡查等方式进行统计得出。
隐患数越低表示企业的安全生产设施和管理水平越高。
在公式的分母部分,考虑了人员数量、设备数量和工作量这三个指标。
这是因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不仅需要有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还需要有合格的安全设备和科学合理的工作量分配。
总之,这个安全生产工作指标公式通过综合考虑事故率、违章率、隐患数以及人员数量、设备数量和工作量等多个因素,能够客观地评估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帮助企业发现问题,改进安全生产工作。
当然,这个指标公式只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实际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产品产量总指数的公式
产品产量总指数的公式产品产量总指数是企业生产能力的体现,也是衡量产量增长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通常被用来评估一个企业或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力,是一个综合指标,综合了产量、效益和效率三个因素。
下面是产品产量总指数的公式以及该指数的计算方法。
1. 产品产量总指数的公式产品产量总指数 = 产量指数 ×效益指数 ×效率指数其中,产量指数 = 当期产量 / 基期产量 × 100%效益指数 = 当期产值 / 当期成本 × 100%效率指数 = 基期成本 / 当期成本 × 100%2. 产品产量总指数的计算方法(1)产量指数产量指数是指某一时期的产量与基期的产量的比例。
基期的产量一般是固定的,通常选择某个历史时期的产量作为基期。
产量指数的计算方法为:当期产量 / 基期产量 × 100%。
(2)效益指数效益指数是指某一时期的产值与成本的比例。
成本指的是生产某一产品所需的全部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等。
效益指数的计算方法为:当期产值 / 当期成本 × 100%。
(3)效率指数效率指数是指某一时期的成本与基期成本的比例。
基期成本一般也是固定的,通常选择某个历史时期的成本作为基期。
效率指数的计算方法为:基期成本 / 当期成本 × 100%。
将这三个指数相乘就得到了产品产量总指数,该指数反映了一个企业或国家的生产能力、效益和效率水平的总体表现。
3. 产品产量总指数的意义产品产量总指数是一个衡量企业或国家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
其意义主要在于:(1)衡量生产能力产品产量总指数能够反映一个企业或国家的生产能力水平,主要通过产量指数体现。
能够有效衡量生产能力的水平,为企业或国家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依据。
(2)评估经济效益产品产量总指数还能够反映一个企业或国家的经济效益水平,主要通过效益指数体现。
能够评估经济效益的水平,为企业或国家进行经济管理提供有力的依据。
(生产指标)计算公式
生产指标计算公式
焚烧比:垃圾量÷(垃圾量﹢给煤量)×100%
原煤耗:给煤量÷总发电量(g/Kwh)
发电标煤耗:耗煤量×煤热值÷7000÷发电量(g/Kwh)
供电标煤耗:耗煤量×煤热值÷7000÷供电量(g/Kwh)
汽(标)煤比:锅炉蒸发量÷标煤量(t/ t)
汽耗率:汽机进汽量÷总发电量(Kg/ Kwh)
发电量:(本班有功总-上个班有功总)×24000(Kwh)
供电量:(本班有功总-上个班有功总)×42000(Kwh)
厂用电:发电量-供电量(Kwh)+线损+倒送电
厂用电率:(发电量-供电量)÷发电量×100%
端差:排气温度-循环水出水温度
温升:循环水出水温度-循环水进水温度
过冷度:排气温度-凝结水温度
锅炉热效率:(饱和蒸汽焓*蒸发量-给水焓*给水量)/(垃圾量*垃圾热值+燃煤量*原煤热值)/4.1816*100% 过热管损率:(蒸发量-汽机进汽量)/蒸发量,如果存在双减供汽时,注意双减在汽机的前后。
排污率:(给水量-蒸发量)/给水量*100%。
煤炭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注释及计算公式
煤炭生产统计指标计算注释及计算公式一、回采工作面指标1、回采工作面期末再籍个数:是指期末那一天实有的全部工作面个数。
包括生产工作面和备用工作面。
2、回采工作面平均个数:回采工作面平均个数是指报告期内平均每天从事回采工作面个数。
其计算公式如下:月平均个数(个)=月内各回采工作面实际生产日数之和/月日历日数累计平均个数(个)=各月的平均个数之和/累计月数3、回采工作面长度:是指回采工作面从下顺槽到上顺槽的煤壁长度。
月平均总长度(米)=月内(每个回采工作面的长度 实际生产日数)之和/月日历日数累计平均总长度(米)=各月的平均总长度之和/累计月数4、平均每个工作面长度:是反映矿井集中生产程度大小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是在回采工作面平均个数和平均总长度的基础上计算的。
其计算公式如下:月平均每个工作面长度(米/个)=月平均总长度(米)/月平均个数(个)累计平均每个工作面长度(米/个)=各月平均总长度之和(米)/各月平均个数之和(个)5、回采工作面月进度:是指回采工作面向前推进的距离。
它是综合反映生产技术、正规循环作业与合理劳动组织的重要指标之一。
工作面进度的计算,应视回采工作面个数的多少而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平均月进度(米/个/月)=月内各工作面采煤面积之和(平方米)/工作面月平均总长度(米)累计平均月进度(米/个/月)=各月工作面采煤面积之和(平方米)/各月的平均总长度之和(米)6、回采工作面采煤面积: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回采工作面已采煤层的面积。
它是以每个回采工作面为计算基础的,然后逐级汇总出井、矿、集团的回采工作面采煤面积。
其计算公式如下:每个回采工作面月采煤面积(平方米)=本月工作面平均有效长度(米) 本月实测进度(米)工作面平均有效长度(米):指工作面的可采全长。
工作面平均有效长度(米)=每日工作中工作面的有效长度之和(米)/本月工作面生产日数实测进度:是按工作面的有效长度实际测量出来的推进距离。
7、每平方米采煤面积产量(煤层生产能力):是反映煤层厚度和煤的容重等自然因素变化的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每平方米采煤面积产量(吨/平方米)=回采产量(吨)7采煤面积(平方米)8、回采工作面平均月产量(单产):指矿井全部工作中的回采工作面平均每个面的月产量。
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计算公式
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计算公式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计算公式通常包括产出指标和输入指标的比率,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计算公式,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解释。
一、产出指标1. GDP(总量指标)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体经济活动的指标,在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计算中,可以用来衡量一个产业的总产出。
GDP的计算公式为GDP=C+I+G+(X-M),其中C表示消费,I表示内部投资,G表示政府支出,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
2. 产值(部门产值指标)在特定产业中,可以用产值来衡量该产业的产出。
产值是指产业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3. 利润(经济效益指标)利润是一个产业的经济收益,可以作为产业产出的一个指标。
利润可以通过销售收入减去成本来计算。
二、输入指标1. 劳动力投入劳动力是一个产业的重要资源,计算全要素生产率时通常以劳动力的投入来衡量产业的劳动生产力。
劳动力投入可以用人数、工时、工资等指标来计算。
2. 资本投入资本是生产的重要生产要素,包括设备、土地、建筑等。
资本的投入可以通过产业的固定资产、设备成本等来衡量。
3. 技术水平技术水平是决定产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它可以通过产业的技术创新投入、研发投入等来衡量。
三、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公式1.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是一种衡量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指标,它考虑了产业在不同时间段的产出和投入的变化。
Malmquist指数的计算公式为:Malmquist生产率指数 = (TFPt/TFPt-1) * (TFPt-1/TFPt-2)其中,TFPt表示时间t的全要素生产率,TFPt-1表示时间t-1的全要素生产率,TFPt-2表示时间t-2的全要素生产率。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大于1表示生产率提高,小于1表示生产率下降。
2. Cobb-Douglas生产函数Cobb-Douglas生产函数是一种常用的生产函数,它可以用来计算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生产指标的计算公式
一、烧结厂
1、烧结矿产量=1.25皮带速度x料批x作业时间x(100-混合料水分)x残存量
2、反推产量=高返×0.97+落地量-上落地量+高炉入炉烧结矿量
3、台时产量=产量/作业时间
4、烧结机有效面积利用系数(t/(m2·台时))= 烧结矿产出量/(有效面积×实际作业时间)
5、烧结矿品位=烧结矿含铁量(吨)/烧结矿产出量(吨)x100%
6、日历作业率(%)=实际作业时间/日历时间%(取参数报表中时间)
7、干料量=该原料湿料量×(1-H2O%)
8、干料单耗=某物料干料量/产量×1000 (kg)
9、铁料原料消耗(单耗)=1吨消耗多少公斤该物料。
10、烧结矿固体燃料消耗(kg/t)=烧结矿固体燃料耗用量kg/烧结矿产出量t
11、烧结矿煤粉消耗(kg/t)=烧结矿煤粉耗用量kg/烧结矿产出量t
12、烧结矿焦粉消耗(kg/t)=烧结矿焦粉耗用量kg/烧结矿产出量t
13、一次配料:某料下料量=某料的百分比×总下料量∕100 (t)
14、一次配料某物料配比=某料总配比表中配比/一次配料物料在总配比表配比之和
15、某物料下料量=某物料下料量(吨/小时)×运行时间段
16、成品率=产量/(产量+返矿)%(返矿取配料配比变更)
17、出矿率=产量/(混合料总量×0.92)%
18、返矿率=返矿/(产量+返矿)%
二、炼铁厂
1、生铁合格率(%)=生铁检验合格量(吨)/生铁检验总量(吨)x100%
2、生铁一级品率(%)=一级品生铁总量/合格生铁检验总量x100%
3、入炉焦比是反映高炉冶炼每1吨合格生铁所消耗的干焦炭量。
入炉焦比(kg/t)=干焦耗用量kg/合格生铁产量t
4、干焦量=湿焦量x(1-湿焦含水%)
5、综合焦比是指高炉冶炼每1吨合格生铁所消耗的综合干焦(将各种燃料均折合成干焦计算)量。
综合焦比(kg/t)=综合干焦耗用量kg/合格生铁产量t
6、综合干焦量=干焦量+其他各种燃料量x折合干焦系数
7、喷煤比是反映高炉冶炼1吨合格生铁所消耗的煤量。
喷煤比(kg/t)=煤量kg/合格生铁产量t
8、焦丁比(kg/t)=干焦丁耗用量kg/合格生铁产量t
9、燃料比(kg/t)=燃料耗用总量kg/合格生铁产量t
10、生铁电力消耗(kwh/t)=电力消耗量kwh/合格生铁产量t
11、高炉有效容积利用系数(t/m3d)=合格生铁量t/(高炉有效容积m3x规定作业天数d)
12、休风率%=休风时间/规定作业时间
13、慢风率%=慢风时间/规定作业时间
14、入炉铁矿品位,是指入炉铁矿(包括人造块铁矿和天然铁矿石)的平均含铁量。
入炉铁矿品位%=入炉铁矿含铁总量t/入炉铁矿实物总量tx100%
三、炼钢厂
1、转炉钢坯合格率,是指转炉合格钢坯量占钢坯检验总量的百分比。
其计算公式为:
转炉钢坯合格率(%)=钢坯检验合格量(吨)/(钢坯检验总量十钢水废品量(吨))
2、钢铁料量=生铁量+废钢铁量
3、钢铁料消耗(kg/t)=钢铁料量kg/转炉钢坯合格产出量t
4、转炉炼钢工序氧气能耗(m3/t)=转炉炼钢工序氧气使用量(m3)/转炉钢合格产出量(t)
5、转炉日历利用系数是指转炉在日历工作时间内每公称吨容积每日
所生产的转炉钢合格产出量。
其计算公式为:
转炉日历作业率(%)=转炉各炉座炼钢实际作业时间(台时)/转炉座数×日历时间(台时)x100%
四、轧钢厂
1、钢材合格率(%)= 钢材检验合格量(吨)/钢材检验总量+中间废品量(吨)x100%
2、成材率(%)=钢加工最终钢材合格产出量(吨)/钢坯耗用量(吨)x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