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13-09-24T14:36:31.013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3年9月供稿作者:王方锐[导读] 新课程教学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
王方锐河北省清河中学高中语文摘要: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必要环节,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毕竟,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学生接触社会,认知世界的主要方式。同时,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也是反映学生语文综合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和学生学习能力强弱的重要方面。在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里,广泛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从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角度来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基本前提。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该着重让学生感悟以及体味文本的内涵,让学生从整体角度来把握阅读文本的内容,采取各种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阅读教学长期以来“少、慢、差、费”的低层次阅读状况,本文对当前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对话文本,寻找意义
阅读,不是单纯的文字阅读。阅读是为了从中体验生命、体验生活、认知世界,因而阅读自身也就有了―个对话交流的过程。文字本身是具有传播力的,是一种文化和信息传播的载体,在文章中所承载的信息和内涵,都是化在字里行间的。读者要读文章,不是为了读文字,而是为了其中的人文精神、思想内涵、生命感悟、生活体验,是为了和文本进行对话,在对话中实现自我知识的飞跃。因此,对高中语文而言,让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是为把握文本的意思,但是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学习可以通过与文本、作者的对话,重新建构文本的意义,建构全新的自我。如前所述,文本是作者情感和思想的化身,读者阅读文本,就是与这些文本的思想进行对话,学生只有通过与文本、文本的创作者、与他人和自己的对话,才有可能更深入地、更充分地理解问题,同时也能够理解作为个人存在的自我在文本中的作用和意义。也就是说阅读其实是一种对话,是合作,是探究,是转变,是发展。由此可见,对话的重要性非比寻常。而这正是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要认清的,并且鼓励学生去探索和体会的。如在《敬畏生命》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学生跟文本,跟作者进行思想对话。这个对话的过程分为几个部分:一是把握现象,也就是说学生在阅读中要从文本表面,理解基本的意思,了解作者对“生命”的态度。二是深入对话,也就是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掌握文章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对话。对话的过程就是思想交流的过程。如教师可以以“你认同作者的观点吗?你的生命观与作者是否相同?如果不同,你是怎么看的?”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对话,让学生寻找生命的意义。这正是本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高层次要求。
二、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新课标教学理念下的阅读教学可以采取探究式阅读、体悟式阅读、问题式阅读等多种方式实施教学,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在切身体会和感受中品味文学作品的内在情感与艺术形象。①探究式阅读。所谓探究式阅读,是指让学生通过课内外阅读自主探寻问题答案。作为语文教师,应在课前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引发学生迫切得到问题答案的求知欲。②体悟式阅读。所谓体悟式阅读,是指让学生通过自主体验、感悟来品味文学作品的内在含义。如:《文心雕龙》中有所记述:“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疑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文学语言曼妙无穷、美轮美奂,只要学生体会到位,就能从中感悟到作者所指的美妙意境,并能表达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同时,通过学生自我构建的文学形象才是最生动、最真实的,因此,当阅读一些文辞优美的诗歌、散文等作品时,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并从中获取感悟。③问题式阅读。所谓问题式阅读,是指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提出问题,从而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的阅读方式。每一位学生由于成长背景、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心理特征等各方面的不同而产生诸多差异,因此,每一位学生在阅读同一篇文章时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体会,加之每一篇文章都蕴涵了作品独特的个人风格和创造空间,因此,每篇阅读文章都在无形中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自然学生们就会产生各种各样不同的问题。作为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要以平等、和蔼、交流的态度对待学生,切忌轻易否定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为学生畅所欲言奠定基础,教师还应鼓励所有学生敢于发表独到见解,争取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三、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
新课程教学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事实确实如此,任何人都无法体会个体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与感悟,不管是天性、禀赋,还是素养和文化差异,都会在阅读过程中表露无遗。但是,我国的考试制度却使得阅读教学逐渐走向了应试化道路,教师在教学文章时,不自觉地受到了考试题型的约束,将本来应该丰富多彩的文章内涵规范成了标准化和唯一化,限制了学生充满灵性的解读方式,遏制了学生的思维拓展,最终使语文阅读教学陷入了“高原现象”。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他们渴望张扬个性、释放天性,也愿意用自己的眼光来解读文章,从而表现自己的内心想法。那么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的这种心理,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读者想象、思考以及情感参与的过程,应该体现出强烈的个性特征。“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也有可能产生无数种答案,因此,教师要给予每一位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小到字词理解,大到文章主旨,都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意见,使他们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提高阅读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发挥自身的主导和组织作用,保证正常的阅读秩序,并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出及时地引导和点拨,使学生产生“拨开云雾见青天”的良好感受。
总之,现代课程观视野中的阅读教学,事实上包含文本阅读和课堂教学两个环节的,高中语文教师除了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以文本作为欣赏人类的艺术和审美经验的表现样式的主要途径,也需要让学生在文本阅读后,能够深入美学和艺术哲学中,体验文本的思想,重构文本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