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作业2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作业2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雁冰2周作人3卓文君4新青年5宝和下处6风波7朱自清8严复9猫城记10
戏剧11周作人12离婚13家14土谷祠15章静16李健吾17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8女神
之再生19城市贫民20秋收
二、单项选择题
B A
C A C C B C B A
三、多项选择
1、BC
2、ABCD
3、ABCD
4、ABD
5、BCD
四、简答题
1、周朴园与侍萍之间有无真正的爱情请举出作品中的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传统中的观点:以前的文学史相关评论一般认为周朴园从一开始只是纨绔子弟,他
与侍萍的关系暴露了他虚伪的本质及始乱终弃又聚蘩漪,只是当他知道侍萍投河自尽后,
才为了自己的良心产生了忏悔,以至后来的保留照片,家具给侍萍保留生时行为.
当今的新看法:现在一般认为周朴园年轻时也是受新思想影响,也曾有过挣脱封建
家庭束缚,追求自由恋爱婚姻自主的理想因而对侍萍的爱是有过真空情感的,但自身的
影响,性格中存在懦弱的一面无法与家庭阶级彻底决裂,最终背判了侍萍背叛了理想,因
此对侍萍的思想也不能完全是虚伪的表现,周朴园的感情比较复杂,特别是晚年蘩漪的
不驯,独生子的不驯,家庭生活不如意,有了孤独寂寞感,怀念侍萍是弥补空虚,当侍萍真
的出现,周朴园又回到他阶级阵营中.
2,小说《四世同堂》中,作家是怎样描写老太爷"破缸御敌"的祁老太爷为什么会产
生这样的想法
祁老太爷这个人物,他也是北京老派市民的典型,在他身上集中了北京市民的"精髓"他怯懦地回避政治与一切纷争,甚至当日本人打到北京时在他看来只需准备一些粮食
与咸菜,堵上自己家院门,就可以万事大吉,都快当亡国奴了,他还想着自己的生日,别
管天下怎么乱,咱们北平人不能忘了礼节,虽然自己不过平头百姓可心理总忘了把人严
格地分为尊卑贵贱,真空而真诚地按照祖传的冖数习俗办事,处处讲究体面与排场,他奉
行着"和气生财"的人生哲学善良到了逆来顺受的地步,他向来抄家的便衣警察微笑,鞠
躬和领受"训示"他非常同情邻居缄默今受日军凌辱的遭遇,他怕边累自己而不敢去探
望一下这个老朋友,他的性格特征,就是懦弱,拘谨,这是作者最熟悉的一种性格,是老马
先生张大哥那一类的延续,不同的是作家在批判祁老太爷这样保守苟安的生活哲学的同
时还没忘记时代环境的变化,当老祁大爷发现了自己的一套行不通被逼到想做奴隶而不
得的绝境时也终于勇敢地捍卫人的尊严民族的尊严.
3、茅盾的创作为什么总是不能完成试举出三部以上的作品例子.
茅盾多次计划创作多卷本长篇小说,大规模地描写较长历史时期的的广阔社会生活, 但几乎都未能能如愿以偿《子夜》,《子夜》原拟写城市与农村的交响曲,中途伤感力所
不级而放弃了农村一面,以致留下残缺的痕迹,这创作计划一收再收的过程,固然有外在
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茅盾在创作上力不从心,但另一方面是否也反映了茅盾创作计划
一味求高求大,在某种程度上越越了他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才力.
未能按计划完成的作品:《虹》,《第一阶段的故事》,《走上岗位》,《锻炼》,《霜叶
红于二月花》以及《子夜》等。茅盾多次计划创作多卷本长篇小说,大规模地描写较长
历史时期的广阔的社会生活,但几乎都未能如愿以偿.
为追求社会功利目的硬写的失败之作:《虹》,《三人行》,《第一阶段的故事》,
《走上岗位》,《清明前后》等.
茅盾多次为适应社会需要而越出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硬写,结果是有的从内容到形式全面失败,有的起码是艺术上出现严重失误.
五、分析题:
1、鲁迅对传统文化是否是持否定性的批判态度,这种态度是否偏激?是否是虚无
主义的?请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说明像如何看待对鲁迅这种态度的?
鲁迅对传统的确是严厉批判是决绝的态度,甚至很偏激,最典型的也是大家熟悉的是鲁迅在《狂人日记》中通过狂人日记之口把中国历史文明高度概括和比喻为吃人的筵席"而传统中国就成了安排人肉筵席的厨房".狂人晚上睡不着觉翻开历史书,在满纸仁
义道德的字里行间看到的只有两个字"吃人".这是一种小说的开象表现,而不是逻辑判断,但其中有鲁迅独有的体验和发现,鲁迅给他的朋友许寿堂的信中说"为什么写《狂人
日记》,因为倡读《资治通鉴》才醒司到中国尚是食人族,他说自己座视这发现而知《狂人日记》用"吃人"来概括中国传统,主要是一种象征的说法,但的确不是一种猛烈而深刻的批判,而极带义愤的攻打和否定,提到旧制度,往往深恶痛绝,有时把话说得"很绝"不
能否认在对待传统的问题上,鲁迅的确采取与惯常思维不同的逆反评判,可能让人震撼, 惊愕,虽然不习惯却又顿觉清醒,思路别开生面,一些我们引以为荣的事,到了鲁迅那里
却可能又有新发现有入骨的质跃,鲁迅有意用这种逆反方向的评判去警醒人们,挣脱被
传统习惯所捆绑的思想,如雍正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一般认为是伟大的,文化建设积累, 积累盛世修书,有大的气魄,但鲁迅不以为然,把此举视为一种"文化统制",是以胜者的
看法,来评判被征服的汉族的文化和人情"文字狱只是由此而来的棘手的一种".鲁迅要
提示的是"历史的阐释权".在造就有利于统治阶级的文化传统方面所起的作用,鲁迅认
为官修史书往往把历史上的真实抹去了,明人刻古书而古书大;清人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在他看来,这就是所谓篡改历史,强迫遗忘,先为鲁迅对传统首先采取的是怀疑的态度,他常常另辟一种眼光,透入历史的本质而香新思考评价,鲁迅有意用这种逆反式的评
判去警醒人们,挣脱被传统习惯所捆绑的思维定势.提示历史上被遮蔽的真实,正视传
统文化中不适于时代发展的腐朽成分.如果不领会这种批判的意图和姿态,就可能认为
鲁迅太片面和绝对,鲁迅最为一些人所"治病"的,是是他甚至主张不要读中国书.在《青
年人必读书》(1925年)中,鲁迅这样说:"我看中国书时,总觉得就沉静下去,与人生离开, 读外国书――除印度一时,时时就与人生接触,想做点事,中国书虽有劝人入世的话,也
多是僵尸的乐观,外国书即使是颓废厌世的,但却是后人的颓废与厌世,所以主张少看或
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光是这些言论看,不无道理,的确又很绝对,问题是如何理解鲁
迅说这些话时的语境."鲁迅是针对"五四"落潮后,那些重新要提倡尊孔读经的思潮,而
担出要"少看中国书"的,其中也蕴涵着有鲁迅对中国书也就是传统文化的整体感悟,特
别是对那种麻木人心的"僵尸的东观"的反感.而且从实际内容看,鲁迅所反对和坚决批
判的主要是传统文化中那些封建性,落后性东西,是专制主义制度和文化,要理解鲁迅所
处的那个年代,是中国下受外敌入侵.挨打的时代,处于"弱肉强食"的国际环境.中华民
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但另一方面,封建传统的思想文化又仍然在严重麻木人民的灵魂,在这种情形下,鲁迅为了莸醒人们,当然是大声疾呼,去告别旧时代,有时就表现为"
有意的偏激",所以"吃人"也好,"不读中国书"也罢,这种急需突破传统的态度,即使有
些偏激,也是符合时代变革的需要,不能离开特定的语境,摘出一些句子,就来否定鲁迅, 要看其所持立场以及发表言说的基本的精神指向,不能脱离时代的分析,我们不应断言
鲁迅是"全盘否定传统"鲁迅绝非历史虚无主义者,在如何为民族文化寻求新的出路上,
鲁迅主张,对于传统一要批判,二要继承,三要转化.要看到,鲁迅却是对传统激烈的批判者,同时又是对传统最有见地的解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