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农村中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网络对农村中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摘要:本文剖析了网络对农村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部分农村中学生沉溺网络的具体主要成因,并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提出了克服网络对农村中学生身心健康负面影响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网络农村中学生影响对策
据统计,在现在的农村中学生中75%以上家庭购置了电脑(我校地处县城边缘地带,达85.53%),其中家中联网计算机占到69.2%,这说明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脑已成为家庭学习和休闲的主要家电。

在电脑成为我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时,网络对于我们中学生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互联网络极大地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给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但由于互联网络空前的开放和自由,但也会使中学生找到了精神的寄托,解脱了束缚,在网络的海洋里尽情的放任自己,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有目共睹,不得不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这已经成为当前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

一、网络对中学生健康成长产生的负面影响
网络是把双刃剑,利用的好它便可以为你服务,但若是利用的不得当它便会成为祸害。

中学生时期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中学生,是一个人的个性的稳定、价值观的确立以及小小叛逆的时期。

这也令网络对中学生的不好方面的影响力扩大了。

如:
1.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方面的影响
网上信息泛滥可能造成中学生信仰的缺失或价值观的多元化,影响中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有可能引起中学生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网络交流的隐藏性、无约束性,极容易使中学生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2.对中学生智力素质方面的影响
网络聊天是许多中学生上网的主要内容,多数进入聊天室聊天的中学生大都没有固定的话题,这种散漫的聊天方式,容易影响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注意力;计算机网络挤占了中学生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在网络上,有人靠帮别人写论文、做作业赚钱,甚至硕士、博士论文也从网络上购买,于是,许多缺乏自律的中学生仿效着从网络上下载文章作为作业交给教师,这就大大降低了中学生学习的认真态度;现实中存在不少中学生由于过度地迷恋、依赖电脑网络,沉湎于网络之中,正常学习、生活秩序遭受破坏,学习时间无精打采,学习成绩下降,有的甚至厌学、逃学、辍学。

3. 对中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影响
长时间连续上网会造成情绪低落、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焦躁不安、血压升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睡眠障碍,有的甚至消极自杀;不良的上网环境也会损害中学生的身体健康。

4.对中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影响
长期上网会引发中学生网络孤独症,人际情感淡漠,对现实社会产生不认可甚至逃避的心理;“网恋”和网络聊天会引发中学生系列感情纠葛,导致各种情感问题;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会诱发中学生的双重人格障碍;网络操纵时间失控,还会导致网络成瘾症,使中学生变得孤独、敏感、忧郁、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甚至出现精神障碍、自杀等情况。

5.对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影响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们网上交际主要依靠于抽象的数字、符号,中学生终日沉迷于这种人机对话的模式,会对社会适应行为和能力受到影响,更有甚者,有些中学生还可能患上“网络社交障碍症”;在网络环境下,中学生交往的对象、身份都不确定,这就减弱了中学生的社会角色的获得能力;网络交往的虚拟性、自由性,很容易导致人们行为的普遍失范,不利于中学生的社会化,甚至导致中学生社会化的失败。

二、造成农村部分中学生沉溺网络的具体主要成因
1.学生自身的特性方面:中学生好奇心极强而自制力较弱,往往会在网络上通过各种途径观看在现实中很难得到的暴力、色情信息等来满足他们好奇心及对刺激的渴望,也会沉迷于惊险、刺激的网络游戏中流连忘返。

少数由于网络而出现问题的中学生,他们的问题一般是出在了“玩”上。

网络吸引他们的不是知识,而是其他他们所看到的事物。

中学生好奇心强、爱玩,自控能力又不太强,这使这些过于沉迷于网络的中学生在生活、学习,乃至思想上出了问题。

2.可供浏览的网站建设方面:真正促成部分中心学生出现了问题的不只是在于他们本身,其根源问题是在于,现在针对中学生的网站实在太少。

一般上网,如果不是有明确目的地搜索信息,充斥于中学生眼中的网络世界的,更多的还是过于成人化的东西。

真正能让中学生感兴趣,并能牢牢吸引住他们的有益的专门网站寥寥无几。

正因为如此,许多感到寂寞、无聊而上网的中学生,才会被吸引到网络游戏、聊天室中来,或是在无意的浏览中,被不良信息所影响。

而且,玩游戏、聊天时都很容易上瘾,时间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过去,这样就使一些中学生的身体受到影响,还影响到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3.家庭引导方面:一是家庭关系紧张,无法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这是中学生选择网络的主要原因。

特别是“父亲功能”的缺失。

父亲对于青春期的男孩来说是很重要的,父亲往往代表着规则和秩序,孩子自控能力的形成与父亲的作用有很大关系。

但是现在我们农村很多家庭中,父亲的功能是缺失的,由于父母外出做生意多,平时孩子得到的父爱又少,加上这里娱乐活动不多,于是他们便想方设法去寻求自己的自由天地。

有一些孩子父母离异了,孩子跟着妈妈生活;有的家庭虽然表面完整,但父亲很少在家,他们总是在外面忙自己的事;还有的父亲为了生存与发展,不得不离开家庭,想尽责也尽不了。

在传统的大家庭时代,父亲不在,还有爷爷和叔叔伯伯来代替父亲发挥功能,而现代核心家庭却找不到替代者,造成父亲功能的缺失。

这从某种角度上解释了为什么网络成瘾的大多是男孩。

二是家庭教育方法的缺失,特别在农村,很多父
母习惯于那种“家长命令式”的教育方法,忽视了中学生的叛逆心理,造成了中学生偏要和父母对着干的局面。

许多家长对网络一无所知,或错误地认为上网是学知识,比看电视、玩好多了;或强行将孩子与计算机分开,以为那样可以保护孩子免受网络的影响。

这些做法更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反而依赖网络。

4.学校教育方面:现行教育无论在内容、手段、方式上与滚滚而来的网络浪潮相比都存在滞后性或不足。

有的教师对网络知之甚少,对上网行为深恶痛绝,被学生称为“从未上过网的古董老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而他们强行制止学生上网更容易激起孩子的强烈逆反心理。

还有的教师对学习差和调皮的学生有偏见,容易让这些孩子脱离正常的生活环境而沉溺于网络中。

5.社会环境方面:一是在经济大潮冲击下,农村网吧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这些网吧大都设在学校的周边,业主针对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经营网络游戏,把好奇心强、自制力差、进入叛逆期向往暴力的中学生定位为自己的经营对象,这样更致使许多的中学生沉溺于网吧,学习习惯越来越差,不思进取甚至堕落、犯罪,这不仅影响中学生的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二是缺少可以供中学生们娱乐、活动、放松的有益的免费活动场所。

许多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因此在节假日,都很想去外面放松一下。

但农村正是缺少能真正让他们放松而且能在玩中学到知识的场所。

而像城里的科技馆等场所,虽然比较好,可是路程远,门票也很贵,而且展品也很少更新,中学生不可能经常去。

所以,正是这种“真空”使网吧得到了机会。

而且网吧为了增加顾客,上网的价格不贵,农村的学生有零花钱能承受得起,内容上还增加了许多能满足学生们“爱玩”性格的游戏,这更使中学生经常“光顾”网吧。

三是对非法网吧的打击力度不够。

许多非法网吧已转到了“地下”,这更使执法人员无法清除它们。

三、克服网络对中学生健康成长消极影响的对策建议
面对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绝不能“因噎废食”,更不能坐等事态的自然发展,而必须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尽可能地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毋庸质疑,这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个层面的不懈努力和共同协作。

为此我们认为,在农村对待学生面前的网络的做法应该是:
1.加强中学生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做好上网依赖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在现实中,我们应该在教会学生正确科学地上网的基础上,支持已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学生上网。

最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在学生上网前就向学生传授科学合理的接触网络的方法,尽量避免心理障碍的产生。

而对因上网而导致心理障碍的学生应积极地进行心理疏导和矫治。

如适当控制上网时间,要求学生在上网的同时不要忽视与同学、家长、教师的人际交往,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引导家长正确指导孩子上网等。

2.加强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尤其网络道德教育,增强中学生的防范能力和辨别能力。

目前还没有成熟和有效的法律和道德规范来约束上网行为。

上网人只是按照自己的需要来活动,这就使道德规范的约束力明显下降。

加强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可以增强中学生的政治敏感度,树立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感和民族自豪感;加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可以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其在不正确的价值观和腐朽生活方式、黄色信息面前的抵抗力。

3.积极开拓渠道,组织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首先,是要多让学生参与各种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面对各种道德问题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其次,要加强对学生的写字、运算等基本功的操练。

特别是对正在打基础的初中生,更不能以电脑和网络来代替写字和运算。

再次是加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

学生在电脑面前,只要点击鼠标就能驰骋在因特网中。

长此以往,不利于活动协调性的培养和大脑的全面发展。

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则是弥补的最好方法。

4.用行政、法律等手段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理。

面对网络上鱼龙混杂的信息流,有必要建立相关的监控机制,可通过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控制信息源头,以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

特别是有关技术部门,应承担起保护中学生的重大职责,及早研制出能“过滤”有害信息的软件,为中学生学生输送科学、正确、健康的信息。

还有对校园周围的地下网吧或游戏机房要加大监管清查力度,对不符合规定的要一律扫清。

网络这一数字化时代的新鲜事物,像一把双刃剑,具有双面特征。

其对中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方面,也有其消极的、负面的。

但是,互联网络毕竟代表了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我们没有理由去拒绝和说服,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中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学生健康地成长,以使中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