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分类解析(17)——氧族元素 环境保护

高考化学分类解析(17)——氧族元素  环境保护
高考化学分类解析(17)——氧族元素  环境保护

高考化学分类解析(十七)——氧族元素环境保护

●考点阐释

1.了解单质硫及硫的氧化物、氢化物的性质,掌握硫酸的化学性质。

2.以硫酸为例,了解化工生产化学反应原理的确定。初步了解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综合经济效益问题。

●试题类编

(一)选择题

1.(2002年上海,10)水的状态除了气、液和固态外,还有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65 K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无固定形状,不存在晶体结构,且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有关玻璃态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缩小

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

C.玻璃态是水的一种特殊状态

D.玻璃态水是分子晶体

2.(2002年江苏大综合,22)高温下硫酸亚铁发生如下反应:2FeSO4

高温

Fe2O3+

SO2↑+SO3↑,若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氯化钡溶液中,得到的沉淀物是

A.BaSO3和BaSO4

B.BaS

C.BaSO3

D.BaSO4

3.(2001年全国,4)为了保护臭氧层,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B.减少含铅废气的排放量

C.减少氟氯代烃的排放量

D.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4.(2001年上海,3)下列物质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是

A.二氧化硫

B.氮氧化物

C.二氧化碳

D.悬浮颗粒

5.(2001年上海,10)标准状况下H2S和O2的混合气体100 mL,经点燃后反应至完全,所得气体经干燥后,恢复到原来状况时体积为10 mL,该10 mL气体可能是

A.H2S、SO2

B.O2

C.H2S

D.SO3

6.(2000年全国,1)导致下列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排放SO2有关的是

A.酸雨

B.光化学烟雾

C.臭氧空洞

D.温室效应

7.(2000年广东,2)下列气体不能用浓H2SO4干燥的是

A.CO2

B.H2S

C.SO2

D.HCl

8.(2000年广东,13)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硫是一种淡黄色的能溶于水的晶体

B.硫的化合物常存在于火山喷出的气体中和矿泉水里

C.硫与氧属于同一主族

D.硫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硫,在纯氧中的燃烧产物是三氧化硫

9.(1999年上海,11)在硫酸工业生产中,为了有利于SO2的转化,且能充分利用热能,采用了中间有热交换器的接触室(见图),按此密闭体系中气流的流向则A处流出的气体为

A.SO 2

B.SO 3、O 2

C.SO 2、O 2

D.SO 2、SO 3

10.(1998年全国,3)按下述实验方法制备气体,合理又实用的是

A.锌粒与稀HNO 3反应制备H 2

B.向饱和NaCl 溶液中滴加浓H 2SO 4制备HCl

C.亚硫酸钠与浓H 2SO 4反应制备SO 2

D.大理石与浓H 2SO 4反应制备CO 2

11.(1998年上海,5)0.05 mol 某单质与0.8 g 硫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反应,该单质可能是

A.H 2

B.O 2

C.K

D.Zn

12.(1998年上海,6)下列反应中,调节反应物用量或浓度不会改变反应产物的是

A.H 2S 在氧气中燃烧

B.铁在硫蒸气中燃烧

C.SO 2通入石灰水

D.H 2SO 4中加入锌粉

13.(1998年上海,13)冰箱致冷剂氟氯甲烷在高空中受紫外线辐射产生Cl 原子,并进行

下列反应:Cl+O 3?→?ClO+O 2,ClO+O ?→?Cl+O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后将O 3转变为O 2

B.Cl 原子是总反应的催化剂

C.氟氯甲烷是总反应的催化剂

D.Cl 原子反复起分解O 3的作用

14.(1997年全国,13)向50 mL 18 mol ·L -1H 2SO 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

反应后,被还原的H 2SO 4的物质的量

A.小于0.45 mol

B.等于0.45 mol

C.在0.45 mol 和0.90 mol 之间

D.大于0.90 mol

15.(1997年上海,12)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用煤作燃料 ②把工厂烟囱造高 ③燃料脱硫 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⑤开发新

能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③⑤

D.①③④⑤

16.(1996年上海,16)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溴水中,溴水颜色不变浅的是

A.KCl 晶体

B.H 2S 气体

https://www.360docs.net/doc/94869057.html,l 4

D.Mg 17.(1996年上海,1)下列物质中,不含结晶水的是

A.芒硝

B.大理石

C.明矾

D.石膏

18.(1995年全国,25)常温时,向20 L 真空容器内通入a mol 硫化氢和b mol 二氧化硫(a

和b 都是正整数,且a ≤5,b ≤5),反应完全后,容器内可能达到的最大密度约是

A.24.5 g ·L -1

B.14.4 g ·L -1

C.8 g ·L -1

D.5.1 g ·L -1

19.(1995年全国,26)某温度下,在100 g 水中加入m g CuSO 4或加入n g CuSO 4·5H 2O ,

均可使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m 与n 的关系符合

A.m =250160n

B.m =

n n 925001600+ C.m =n n 1625001600+ D.m =n n 2525001600+ 20.(1995年上海,24)为方便某些化学计算,有人将98%浓硫酸表示成下列形式,其中

合理的是

A.H 2SO 4·1/9H 2O

B.H 2SO 4·H 2O

C.H 2SO 4·SO 3

D.SO 3·10/9H 2O (二)笔答题

21.(2002年上海,31)硫铁矿高温下空气氧化产物二氧化硫,4FeS 2+11O 2===8SO 2+2Fe 2O 3

设空气中N 2、O 2的含量分别为0.800和0.200(体积分数,以下气体含量均用体积分数表示),试完成下列各题:

(1)1.00 mol FeS 2完全氧化,需要空气的体积(标准状况)为________L 。

(2)55 L 空气和足量FeS 2完全反应后,气体体积(同温同压)变为________L 。

(3)用空气氧化FeS 2产生的气体混合物中,O 2含量为0.0800,计算SO 2的含量。

(4)设FeS 2氧化产物的气体混合物为100 L ,其中O 2为a L ,SO 2为b L 。

①写出a 和b 的关系式

②在图中画出a 和b 的关系曲线(FeS 2氧化时,空气过量20%)

说明:为方便作图,纵坐标用13b 表示。

22.(2000年全国,23)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分别

做如下实验:

(1)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冷

却后恢复红色,则原溶液可能是________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红色逐

渐变浅的原因

是: 。

(2)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

恢复无色,则此溶液可能是________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 。

23.(1998年上海,28)汽车尾气(含有烃类、CO 、SO 2与NO 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

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剂转换器”(用铂、钯合金作催化剂)。它的特点是使CO 与NO 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烃类充分燃

烧及SO 2的转化。

(1)写出CO 与N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催化剂转换器”的缺点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空气的酸度。其原因是 。

(3)控制城市污染源的方法可以有 (多选扣分)。

a.开发氢能源

b.使用电动车

c.植树造林

d.戴上呼吸面具

24.(1997年全国,31)某无色溶液可能含有下列钠盐中的几种:A.氯化钠 B.硫化钠 C.

亚硫酸钠 D.硫代硫酸钠 E.硫酸钠 F.碳酸钠。向此溶液中加入适量稀H 2SO 4,有浅黄色沉淀析出,同时有气体产生,此气体有臭鸡蛋气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不能使品红试液褪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不能使品红试液褪色,说明该气体不含 (填分子式)。

(2)此无色溶液中至少存在哪几种钠盐?请写出全部可能的情况(填写相应的字母)。第一

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 ,第三种情况 ,第四种情况 (可不填满,也可补充)。

25.(1997年全国,35)8.8 g FeS 固体置于200 mL 2.0 mol ·L -1的盐酸中,以制备H 2S 气

体。反应完全后,若溶液中H 2S 的浓度为0.10 mol ·L -1,假定溶液体积不变,试计算:

(1)收集到的H 2S 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

(2)溶液中Fe 2+和H +的物质的量浓度(摩尔浓度)。

26.(1997年上海,36)接触法制硫酸排放的尾气中含少量的SO 2,为防止污染大气,在排

放前设法进行综合利用。

(1)某硫酸厂每天排放的10000 m 3尾气中含0.2%(体积分数)的SO 2,问用NaOH 溶液、

石灰及O 2处理后,假设硫元素不损失,理论上可得到多少千克石膏(CaSO 4·2H 2O )?

(2)如果将一定体积的尾气通入100 mL 2 mol ·L -1的NaOH 溶液中使其完全反应,经测

定所得溶液含16.7 g 溶质。试分析该溶液的成分,并计算确定各成分的物质的量。

(3)工厂在尾气处理制石膏的过程中,中间产物是NaHSO 3。调节尾气排放的流量,以取

得SO 2与NaOH 间物质的量的最佳比值,从而提高亚硫酸氢钠的产量。现设n (SO 2)、n (NaOH)、

n (NaHSO 3)分别表示SO 2、NaOH 和NaHSO 3的物质的量,且)

NaOH ()SO (2n n =x ,试写出x 在不同取值范围时,n (NaHSO 3)的值或n (NaHSO 3)与n (SO 2)、n (NaOH)间的关系式。

27.(1996年全国,36)将a mol H 2S 和1 mol O 2置于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内进行反应。维

持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变(101 kPa),在120 ℃下测得反应前后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分别为d 1和d 2。若a 的取值不同,则H 2S 的氧化产物可能有如下三种情况:

(1)全部是SO 2,此时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全部是S ,此时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并且d 1________d 2(填“小于”“大于”或

“等于”)。

(3)部分是SO 2,部分是S ,此时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反应所生成的S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mol。

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为________ mol。(以含a的代数式表示)

28.(1995年全国,35)取50.0 mL Na2CO3和Na2SO4的混合溶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后得到14.51 g白色沉淀,用过量稀硝酸处理后沉淀量减少到4.66 g,并有气体放出。试计算:

(1)原混合液中Na2CO3和Na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2)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29.(1995年全国,31)A、B、C是在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三种化合物,它们各由两种元素组成,甲、乙是两种单质。这些化合物和单质之间存在如下的关系:

据此判断:

(1)在A、B、C这三种化合物中,必定含有乙元素的是________(用A、B、C填写)。

(2)单质乙必定是________(“金属”或“非金属”),其理由是。

(3)单质乙的化学式可能是________,则化合物B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0.(1994年上海,36)从某物质A的水溶液出发有下图所示的一系列变化:

试回答:

(1)物质的分子式: A ,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2)写出E→F的离子方程式。

(3)鉴定物质F的方法。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因玻璃态水的密度与液态水的密度相同,所以由液态水变为玻璃态水其体积不发生变化。固体有三种形态:晶体、玻璃态和无定形,所以玻璃态水并不是晶体,而是水的一种存在形态。

2.答案:D

解析:SO3溶于水生成H2SO4,H2SO4与BaCl2反应生成BaSO4沉淀,SO2在硫酸溶液中不易溶解,另外,BaSO3能溶解在酸中,即硫酸溶液中SO2不会与BaCl2反应。

3.答案:C

解析:氟氯代烃为一类含氯、氟的有机物,它在日光照射下分解产生的氯原子是破坏臭氧层的“罪魁祸首”。为了保护臭氧层,可采取减少氟氯代烃的排放量这一措施。

4.答案:C

解析: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悬浮颗粒。CO 2是空气的成分之一,含量的变化只能引起“温室效应”,对空气质量影响不大。

5.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严密性。只要仔细分析四个选项,不必计算就可找出答案,SO 2与H 2S 不能共存,故A 不可能;若只剩余O 2,说明O 2过量,则必有SO 2生成,故B 也不可能;H 2S 在过量O 2中燃烧只能生成SO 2,SO 2要转化为SO 3必须有催化剂的参与,故D 项不可能;所以答案应为C 。

6.答案:A

解析:环境污染与保护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这类题目在今后的高考中也会出现,且比重会增加。引发酸雨的主要是氮和硫的氧化物,光化学烟雾主要与NO 2和NO 有关;氟利昂是破坏臭氧层的最主要物质;大气中CO 2含量的增加引起了温室效应。

7.答案:B

解析:浓硫酸可干燥酸性气体和一些中性气体,但不能干燥具有还原性的气体,如H 2S 、HI 等。SO 2尽管有较强的还原性,但不能被浓硫酸氧化。

8.答案:AD

解析:此题全面考查了硫的存在和性质。硫是一种淡黄色不溶于水的晶体,直接与氧气反应的产物是SO 2,SO 2被氧气氧化为SO 3必须是在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

9.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了工业生产H 2SO 4的重要设备之一——接触室中气体的流向。SO 2和O 2进入热交换器的管外时,虽具备合成温度,但无V 2O 5催化,不会生成SO 3,只有SO 2和O 2。

10.答案:C

解析:锌与稀HNO 3反应,被还原的是氮元素,产生的是氮的氧化物而不是H 2。因氯

化氢易溶于水,制备时用固体食盐与浓H 2SO 4反应。浓H 2SO 4中H +浓度小与CaCO 3反应慢,

且CaSO 4微溶于水,反应难于进行。

11.答案:C

解析:n (S)= 1mol

g 32g 8.0-?=0.025 mol,该单质与硫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所以该单质在四个选项中只能是钾。

12.答案:B

解析:H 2S 在足量O 2中燃烧,方程式为2H 2S +3O 2===2SO 2+2H 2O 。O 2不足时:2H 2S +O 2===2S +2H 2O 。SO 2与Ca(OH)2反应时首先发生:SO 2+Ca (OH )2===CaSO 3↓+H 2O ,当SO 2过量时又发生反应:CaSO 3+SO 2+H 2O===Ca(HSO 3)2。稀H 2SO 4与Zn 反应放出H 2,浓H 2SO 4与Zn 反应放出SO 2。

13.答案:C

14.答案:A

解析:n (浓H 2SO 4)=0.05×18=0.9 mol 。由反应Cu+2H 2SO 4?

====CuSO 4+SO 2↑+2H 2O ,看出有2 mol H 2SO 4参加反应,被还原的H 2SO 4为参加反应的一半,由此有0.9 mol 浓H 2SO 4反应时就有0.45 mol H 2SO 4被还原。但实际上由于H 2SO 4随反应进行浓度变稀,而变为稀H 2SO 4后,则不能与Cu 反应。所以实际被还原的H 2SO 4应小于0.45 mol 。故选A 。

15.答案:C

解析: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煤和石油的大量使用造成的,开发新能源可以减少对煤的使用,燃料脱硫可以减少SO 2的排放量,这些都是可行的。

16.答案:A

解析:A 项KCl 与Br 2水不作用,故符合题意。B 项反应为H 2S +Br 2===S ↓+2HBr,溴水变浅溶液浑浊。C 项CCl 4可萃取溴水中的溴,溴水变浅。D 项Mg+Br 2===MgBr 2,溴水褪色。

17.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硫酸盐的俗名和组成,芒硝的化学式是:Na 2SO 4·10H 2O ,明矾的化学式是KAl(SO 4)2·12H 2O ,生石膏的化学式是CaSO 4·2H 2O ,大理石的化学式是CaCO 3。

18.答案:B

解析:Ⅰ.容器内反应后的气体只能为SO 2或H 2S(因常温水为液态,S 为固态),若气体密度大,则应SO 2过量,设SO 2为5 mol ,H 2S 为1 mol ,由方程式2H 2S +SO 2===3S ↓+2H 2O

知余SO 2为4.5 mol ,所以密度为4.5×64/20=14.4 g ·L -1。

Ⅱ.极限法,假设无H 2S ,有SO 2 5 mol(因此时密度最大),则密度为5×64/20=16 g ·L

-1,参照选项只能选B 。

19.答案:B

解析:因在某温度下,溶解度为定值,可得方程:25090100250160100

?+?

=n n m 解之得m =n n 925001600+,选B 。(也可由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一定值列方程:n

n m m +?=+100250160100) 20.答案:AD

则其物质的量之比为n (H 2SO 4)∶n (H 2O)=

18

2:9898=1∶1/9。 即可判断A 正确,B 、C 不正确。D 项略作变形:SO 3·910H 2O →SO 3·H 2O ·9

1H 2O →H 2SO 4·91H 2O ,即与A 选项相同,故也正确。 (二)笔答题

21.答案:(1)308 (2)52

(3)设SO 2为x (体积分数)则有4×(

8

x ×11+0.0800)=1-0.0800-x x =0.0923

(4)①13b =200-10a ②如下图

解析:(1)1.00 mol FeS 2完全氧化需O 2为

411mol ,则需标况下的空气为:411mol ×22.4 L ·mol -1÷0.200=308 L

(2)采用体积差列式求减少的体积

4FeS 2 + 11O 2===8SO 2+2Fe 2O 3 ΔV

11 3

55 L ×0.200 3

最后气体体积为55 L -3 L=52 L

(3)设SO 2为x (体积分数)

则有4×(8

x ×11+0.0800)=1-0.0800-x x =0.0923 (4)100 L 气体混合物中有N 2为(100-a -b ) L

而生成b L SO 2耗O 2为

8

11b L 则:(100-a -b )∶(811b +a )=4∶1 即:13b =200-10 a

22.答案:(1)稀氨水和酚酞 稀氨水中的NH 3气体逸出,所以溶液的颜色变浅

(2)溶有SO 2气体的品红 SO 2气体逸出,品红溶液恢复红色

解析:此题考查了学生由实验现象判断实验原理的直觉和逆向思维能力。首先要审清实验的装置为一封闭的体系,受热时,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进入气球,导致溶液的颜色的变化;冷却后,逸出的气体又溶解在溶液中,得到原来溶液,恢复到原来的溶液的颜色。另外要注意溶液颜色的变化,能使溶液在红色和无色之间变化的物质在中学阶段最常见的是酚酞和品红。导致酚酞溶液在无色和红色之间变化的气体是碱性气体,即氨气;导致品红溶液在无色和红色之间变化的气体是SO 2。

23.答案:(1)2CO +2NO 催化剂======2CO 2+N 2

(2)SO 2转化为SO 3,产生硫酸酸雾 (3)ab

解析:在催化剂作用下把CO 和NO 都转化为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即NO

转化为N 2、CO 转化为CO 2,反应的方程式为2NO +2CO 催化剂======2CO 2+N 2。同时SO 2也

在催化剂的条件下转化为了SO 3,从而提高了空气的酸度。控制城市空气的污染源主要是减少煤和汽油的使用。

24.答案:(1)SO 2 (2)BDF ,BCF

解析:本题设置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由于题设条件不复杂,看似很容易,易使考生产生

轻视题目的心理状态,而不去深入分析而失误。试题通过这种方式体现对考生知识、能力和心理素质的考查;二是因本题作出判断需较大的思维强度,本题的关键在于能否从量上分析H 2S 和SO 2的关系,这就考查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逻辑性。

从题给条件上首先可判断出不存在的气体是SO 2,溶液中Na 2CO 3和Na 2S 并存。再由混合溶液与稀H 2SO 4反应有黄色沉淀的现象,对硫的来源作出两种思考:

其一:H 2SO 4+Na 2S 2O 3===Na 2SO 4+S ↓+SO 2↑+H 2O ,但反应中有SO 2生成,又与前面的判断相矛盾。这就给考生造成了很大的干扰。又因H 2SO 4+Na 2S===H 2S ↑+Na 2SO 4。如果能从定量的角度考虑2H 2S+SO 2===3S ↓+2H 2O ,当n (H 2S)=2n (SO 2)时,SO 2就不会放出了,因此,第一种情况为Na 2S 、Na 2S 2O 3和Na 2CO 3。

其二:若用Na 2SO 3代替Na 2S 2O 3,按上述理由也可由硫产生而无SO 2放出,因此第二种情况为:Na 2S 、Na 2SO 3和Na 2CO 3。

若溶液中存在Na 2S 、Na 2SO 3、Na 2S 2O 3和Na 2CO 3也符合现象,但不符合“至少”这一条件。

25.答案:(1)1.8 L (2)c (Fe 2+)=0.50 mol ·L -1 c (H +)=1.0 mol ·L -1

解析:(1)由FeS+2H +===Fe 2++H 2S ↑可知HCl 过量,应以FeS 的量计算。

n (FeS)= 1

mol g 88g 8.8-?=0.10 mol 共生成H 2S 为0.10 mol 。在溶液中溶解的H 2S 为:n (H 2S)=0.10mol ·L -1×0.20L=0.020mol,

所以收集到的H 2S 体积为

V (H 2S)=22.4 L ·mol -1×(0.10-0.020) mol=1.8 L

(2)生成Fe 2+

为0.10 mol,浓度为 L

0.20mol 10.0=0.50 mol ·L -1,消耗H +0.20 mol,反应前 n (H +)=2.0×0.20=0.40 mol, 故c (H +)=20.020.040.0-=1.0 mol ·L -1。 26.答案:(1)153.6 kg (2)Na 2SO 3 0.1 mol NaHSO 3 0.05 mol

(3)

解析:本题较好地体现了《考试说明》的要求,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设计颇具特色。本题的三大特色是:计算与推断相结合;数学和化学的综合应用;化学知识与环保相互联系。因此,反映出了高考化学计算命题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解题过程如下:

(1)由硫原子守恒可得关系式

SO 2 ~ CaSO 4·2H 2O

22.4 L 172 g

1×104×103×0.2% L m (CaSO 4·2H 2O)×10-3

解之得 m (CaSO 4·2H 2O)=153.6 kg

(2)要运用极端假设法进行推断,溶液中可能发生两个反应:

SO 2+2NaOH===Na 2SO 3+H 2O ①

SO 2+NaOH===NaHSO 3 ②

假设按反应①进行,产物为Na 2SO 3,m (Na 2SO 3)=12.6 g

假设按反应②进行,产物为NaHSO 3,m (NaHSO 3)=20.8 g

由于20.8>16.7>12.6,所以溶质成分为Na 2SO 3和NaHSO 3的混合物。

设混合物中NaHSO 3的物质的量为x ,Na 2SO 3的物质的量为y

解之得x =0.1 mol, y =0.05 mol

(3)可借用数轴进行分析讨论:

根据反应(1)和(2)可确定)NaOH ()SO (2n n =21和)

NaOH ()SO (2n n =1两个界点。

讨论结果为

27.答案:(1)a ≤2/3 (2)a ≥2 大于

(3)2/3<a <2 1-2a 1+2

a 解析:反应为:2H 2S +3O 2===2SO 2+2H 2O (g )

① 反应为:2H 2S +O 2===2S +2H 2O (g )

② 可由数轴分析:n (H 2S)/n (O 2)

(1)当全部为SO 2时O 2过量,或恰好发生反应①

即n (H 2S)∶n (O 2)=a ∶1≤2∶3 a ≤2/3

(2)当全部为S 时,H 2S 过量,或恰好发生反应②

即n (H 2S)∶n (O 2)=a ∶1≥2∶1 a ≥2

又反应前后等压;密度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反应前后气体相对分子质量都大于

18,所以d 1>d 2。

(3)当SO 2、S 同时有时;①、②反应都发生,a 取值必为3

2<a <2。 而后两空的计算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设反应过程是向a L H 2S 中逐渐通入O 2,先发生反应②,O 2未用完。所生成物量用H 2S 计算:即S=a mol, H 2O=a mol , 耗O 2=

2a mol,余O 2=(1-2

a ) mol , 而过量O 2可与S 反应:S +O 2===SO 2 ③ 由反应可知,生成n (SO 2)=n (O 2)=(1-

2

a ) mol 。 反应生成气体总量为n (SO 2)+n (H 2O)=1-2a +a =(1+2a ) mol 方法二:总反应方程式法。因反应物、生成物均已知,且反应物量已知,直接写出方程式其系数即为解:

a H 2S +O 2

2+a H 2O 配平时:由H 守恒得H 2O 系数为a ;由O 守恒得SO 2系数为(1-

2a ),最后由S 守恒得S 系数为a -(1-2a )=(2

3a -1)。 28.答案:(1)M (Na 2SO 4)=0.40 mol ·L -1 M (Na 2CO 3)=1.00 mol ·L -1

(2)1.12 L

解析:(1)14.51 g 白色沉淀是BaCO 3和BaSO 4的混合物。 M (Na 2SO 4)= L

0.05mol g g/233 66.41-?=0.40 mol ·L -1 M (Na 2CO 3)= L

05.0mol g 197g 66.4g 51.141??--=1.00 mol ·L -1 (2)设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x ,

BaCO 3+2HNO 3===Ba(NO 3)2+H 2O +CO 2↑

1 mol 22.4 L

197

66.451.14- mol x x =mol

1mol 1974.66-14.51 L 4.22?

=1.12 L 。 29.答案:(1)AB

(2)非金属 只有非金属元素才既能呈正价又能呈负价

(3)S H 2S

解析:本题的设置意在考查考生对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综合认识水平,与之相结合,还考查了考生的分析、推理、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抽象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解本题的关键在于进行逻辑推理。

化合物A 既然是由甲、乙两种单质化合而成的,则化合物A 中一定含有乙元素。再看框图的左边纵行,单质甲不含乙元素,而A 中含乙元素,则A 中的乙元素必来自于B 中。至于C 是否含有乙元素从题给条件上无法判断,这样一定含乙元素的应是A 、B 两种化合

物。由框图的右侧纵行可以看出,由于反应物A、B都含乙元素,而其产物为单质乙,则A、B中的乙元素必有一种呈正价,另一种呈负价,只有非金属才有这种性质。所以乙为非金属。对第(3)问,要求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十分熟悉,而且习惯于发散思维。本题应从两种含有相同元素的化合物反应生成该元素的单质作为思维的出发点。再思考能在二元化合物中呈正、负两种价态的非金属最常见的就是硫,2H2S+SO2===3S↓+2H2O。将这几种物质放到所给出的反应关系中去试验,就可得出结论:乙为S,B为H2S。

本题在整体设计上由易到难,考查的层次逐步深入。将化合价的基本概念与具体反应相结合,考查了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表明了高考的方向。

30.答案:(1)A:NH4HSO3或(NH4)2SO3B:NH4HSO4或(NH4)2SO4C:SO2D:NH3 E:K2SO3F:K2SO4

(2)SO-2

3+Br2+H2O===SO-2

4

+2Br-+2H+

(3)通过焰色反应鉴定K+(隔钴玻璃火焰呈浅紫色);取少量F的溶液加入氯化钡和盐酸

的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证明SO-2

4

的存在

解析:这个图示看起来复杂,实际上若能迅速找到突破点,问题并不难解。

A溶液既能与浓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钾反应,说明它的阴离子和阳离子为含有弱电解质的离子或能被氧化的离子。反应中都有气体产生,说明阴、阳离子都具挥发性。无色气

体C与氨水反应,D又与C的溶液反应,可见D为NH3,C为CO-2

3、HCO-

3

或SO-2

3

、HSO-

3

等。E与溴水反应,所以排除CO-2

3

,E是K2SO3,F即为K2SO4。这样其他问题均可得出答案。

●命题趋向与应试策略

(一)重视基础形成知识规律

1.硫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1)硫和硫的化合物及不同价态的含硫物质是通过氧化还原规律联系在一起的。

低价态的硫元素通过氧化剂的氧化反应,可以变为较高价态的硫元素,高价态的硫元素通过还原反应,可以转变为较低价态的硫元素。要能熟练写出H2S、S、SO2、H2SO4等含硫物质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2)相同价态的含硫化合物间,是通过酸碱反应规律联系在一起的:

把上述含硫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和酸碱反应规律结合在一起,便可从纵、横两个方面提示出硫及其化合物中的相互联系,形成科学的知识网络。

2.氧族元素

(1)氧族元素的相似性

①最外层都有6个电子,负化合价都为-2价,除氧外,最高正价为+6价。(除H2O2、OF2及FeS2外)

②气态氢化物通式为H2R,除H2O,对热稳定性都较差,如H2S 300℃以上即分解,H2Te 0℃即分解。除氧外,都有氧化物(RO2、RO3),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含氧酸。

(2)氧族元素的递变性

①熔沸点:O2→Te逐渐升高

②氧化性:O2>S>Se>Te

③氢化物稳定性:H2O>H2S>H2Se>H2Te

④含氧酸酸性:H2SeO4>H2SO4(特殊)

(3)氧和硫的对比

①Na2S与Na2O都呈碱性,CS2与CO2一样呈酸性。碱性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可反应生成盐,碱性硫化物与酸性硫化物亦可反应生成盐。如:Na2S+CS2===Na2CS3

②含氧酸盐中的氧可部分或全部被硫取代,如Na2S2O3可看作硫取代Na2SO4中的部分氧。

③在FeS2中S为-1价,在Na2O2、H2O2中O为-1价。

3.硫酸工业

(1)硫酸的工业制法(接触法)

系统地学习掌握某一物质的工业制法,一般要从所用原料、化学反应、适宜条件、生产过程、主要设备、环境保护等角度去分析理解。按照上述要求,工业上接触法制硫酸概括为“五个三”,即三种原料、三个反应、适宜生产条件中的三个问题、三个生产过程、三个主要设备等:

二氧化硫的制取和净化4FeS2+11O2

高温

=====2Fe2O3+8SO2(沸腾炉)

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2SO2+O2

催化剂

?

======2SO3(接触室)

三氧化硫的吸收和硫酸的生成SO3+H2O===H2SO4(吸收塔)

(2)关于硫酸工业综合经济效益的讨论

①环境保护与原料的综合利用。化工生产必须保护环境,严格治理“三废”,并尽可能把“三废”变为有用的副产品,实现原料的综合利用。硫酸厂的“三废”经处理后,不仅消除了污染,而且也使SO2和黄铁矿矿渣得到合理利用。

②能量的充分利用。许多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化工生产中应充分利用反应热,这对于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硫酸生产中的反应热得到充分利用后,不仅不需要由外界向硫酸厂

供应能量,而且还可以由硫酸厂向外界输出大量能量。

③生产规模和厂址选择。现代化工生产要求有较大的生产规模;厂址选择涉及原料、水源、能源、土地供应、市场需求、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因素,应对这些因素综合考虑,作出合理的抉择。由于硫酸是腐蚀性液体,不便贮存和运输,因此要求把硫酸厂建在靠近硫酸消费中心的地区,厂址应避开人口稠密的居民区和环境保护要求高的地区。工厂规模的大小,主要由硫酸用量的多少来决定。

(3)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此外还包括固体废弃物、放射性、噪声等污染。大气污染物是指粉尘、煤烟、硫的氧化物、氮的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等,其中二氧化硫是污染大气的主要有害物质之一,易形成酸雨,对人体、生物、物品有严重的危害性;其来源除硫酸厂的尾气中含有二氧化硫外,大量的二氧化硫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金属矿石的冶炼。消除大气污染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二)分析热点把握命题趋向

氧族元素是重要的非金属元素族,而且硫及其化合物硫酸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印染、制药、有机等工业方面是重要的原料。因此本章内容是近几年来高考命题的热点。

1.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相互转化关系

高考在本部分考查的知识点较多,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的还原性。

②SO2、H2S、SO 2

3

③浓H2SO4的性质及其应用,硫酸盐的组成。

④以本部分知识为载体的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

以上几个考试热点分散在具体题目中一般具有以下几个命题特点:

①单纯测试元素及化合物的知识,主要以选择题为主,难度不大,目的是起到稳定考生情绪,减少考生焦虑的作用。

②由于硫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硫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复杂,与其他各族元素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等理论知识联系密切,利用这一点编制一些综合性较强的推断题、计算题和实验题。

2.环境保护

随着人类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增加,大量污染物进入环境,冲击生态环境和影响人体健康,人们对改善环境质量要求可持续发展的愿望日益迫切。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酸雨、臭氧空洞和全球气候变暖这三大全球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上至政府下至黎民百姓议论的话题,如何解决此问题已经不是一代人能解决的问题,是二十一世纪的热点问题。联合国于1972年首次召开世界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的决议。每年的环境日都有一个主题,旨在通过宣传,强化公众环境意识。

环境问题不仅与化学联系在一起,而且还广泛涉及到物理、生物等多学科知识。与本章内容密切相关的环保问题有:

①氟利昂造成臭氧空洞,使紫外线辐射增强,导致皮肤癌等多种疾病。

②微量的硒是正常的肝功能必须酶的关键组成元素,但稍加大量的硒对人体有毒。

③二氧化硫及形成酸雨的危害。

④接触法制硫酸的反应原理、设备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相联系,与化工生产的原理相联系。

⑤“三废”的污染与生物中环境保护知识有关,如大气监测、水质监测、生化需氧量计

算等。

⑥垃圾发电消除污染与物理知识中能量转换有关。

⑦空气质量预报,污染指数有关分析。

二氧化硫是污染大气的主要有害物质之一。少量的二氧化硫能刺激人的眼睛,损伤呼吸器官,浓度高达一定程度时,会使人死亡;二氧化硫可加速钢铁的腐蚀;以及由其生成的三氧化硫进入植物叶子的气孔就产生硫酸,细胞组织被水解和脱水引起黄萎和落叶;硫的氧化物所形成的酸雨,能毒害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使土壤酸化、破坏生态环境、危害建筑和人类健康等。防止酸雨的主要措施有:①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②改变能源结构,发展无污染能源;③增强防“酸”意识;④回收处理二氧化硫废气。

[例题]最近,国际上提出的“绿色化学”是指化学工业生产中的

A.对废水、废气、废渣进行严格处理

B.对化学生产中不排放任何有害物质

C.对化工厂及周围种草、种树、种花,使工厂成为花园式工厂

D.以绿色植物为原料,以生物催化剂实现化工生产过程的化学

解析:绿色化学是指以绿色意识为指导,研究和设计没有(或尽可能少的)环境负作用,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的化学品与化学过程。其目标就是研究与寻找能充分利用无毒害原材料,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在各个环节都实现净化和无污染的反应途径的工艺,是始端实现污染预防而非终端治理的科学手段。由于它在通过化学转化获取新物质的过程中,就已充分利用了每种原料的全部原子,因而生产过程和末端均为零排放或零污染,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根本措施。

绿色化学的研究重点有四个:一是设计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危害小的,淘汰有毒的反应起始物(原材料);二是选择最佳的反应(生产)条件,以实现最大限度的节能和零排放;三是研究最佳的转换反应和良性的试剂(含催化剂);四是设计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更安全的目标化合物(最终产品)。

答案:B

高考化学分类解析化学计量及定律

高考化学分类解析(四)——化学计量及定律 ●考点阐释 1.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涵义;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掌握物质的量与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 2.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和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涵义及有关推论。综合应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和气体摩尔体积进行有关的计算。 ●试题类编 (一)选择题 1.(2002年春,8)设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氢的摩尔质量等于N A 个氯分子和N A 个氢分子的质量之和 B.常温常压下1 mol NO 2气体与水反应生成N A 个NO -3离子 C.121 g CCl 2F 2所含的氯原子个数为2N A D.62 g Na 2O 溶于水后所得溶液中含有O -2离子数为N A 2.(2002年河南,15)1 mol X 气体跟a mol Y 气体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X(g)+a Y(g) b Z(g) 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X 的转化率为50%。而且,在同温同压下还测得反应前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反应后混合气体密度的3/4,则a 和b 的数值可能是 A.a =1,b =1 B.a =2,b =1 C.a =2,b =2 D.a =3,b =2 3.(2001年上海,16)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的22.4 L 辛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子数为8N A B.18 g 水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 A C.46 g 二氧化氮和46 g 四氧化二氮含有的原子数均为3N A D.在1 L 2 mol ·L -1的硝酸镁溶液中含有的硝酸根离子数为4N A 4.(2000年春,7)常温下,在密闭容器里分别充入两种气体各0.1 mol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温度时,压强降低为开始时的4 1。则原混合气体可能是 A.H 2和O 2 B.HCl 和NH 3 C.H 2和Cl 2 D.CO 和O 2 5.(2000年广东,10)同温同压下两个容积相等的贮气瓶,一个装有C 2H 4,另一个装有C 2H 2和C 2H 6的混合气体,两瓶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质量 B.原子总数 C.碳原子数 D.密度 6.(2000年广东,20)同温同压下,当反应物分解了8%时,总体积也增加8%的是 A.2NH 3(g) N 2(g)+3H 2(g) B.2NO(g) N 2(g)+O 2(g) C.2N 2O 5(g) 4NO 2(g)+O 2(g)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稳 〔2018天津卷〕6.以下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 A .图①表示25℃时,用0.1 mol·L -1 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 - 1 NaOH 溶液,溶液的pH 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 B .图②中曲线表示反应2S O 2(g) + O 2(g) 2S O 3(g);ΔH < 0 正、逆反应的平稳常数 K 随温度的变化 C .图③表示10 mL 0.01 mol·L -1 KM n O 4 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 -1 H 2C 2O 4溶液混合时,n(Mn 2+) 随时刻的变化 D .图④中a 、b 曲线分不表示反应CH 2=CH 2 (g) + H 2(g)?? →C H 3C H 3(g);ΔH< 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解析:酸碱中和在接近终点时,pH 会发生突变,曲线的斜率会专门大,故A 错;正逆反应的平稳常数互为倒数关系,故B 正确;反应是放热反应,且反应生成的Mn 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故反应速率越来越快,C 错;反应是放热反应,但图像描述是吸热反应,故D 错。 答案:B 命题立意:综合考查了有关图像咨询题,有酸碱中和滴定图像、正逆反应的平稳常数图像,反应速率图像和能量变化图像。 〔2018重庆卷〕10.()()()22COCl g CO g +Cl g ;0.H ??→?←??> 当反应达到平稳时,以下措施:①升温 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 ③增加CO 的浓度 ④减压 ⑤加催化剂 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 2转化率的是 A .①②④ B .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③⑤⑥ 10.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化学平稳的移动。该反应为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因此升温顺减压均能够促使反应正向移动。恒压通入惰性气体,相当于减压。恒容通入惰性气体与加催化剂均对平

【精品】高中化学(大纲版)第一册 第六章 氧族元素 环境保护 第一节氧族元素(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 1.黑色食品“俏”于硒 20世纪末,受国际食品消费潮流的影响,在我们国家也刮起了一股“黑色食品热”,一时间,黑米、黑豆、黑芝麻和黑木耳等具有黑颜色的食品走俏市场。 黑色食品“得宠”,是因其具有较好的保健功效,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而这些作用又来自它所含有的丰富的微量元素——“硒”。医学研究证明,人的癌症发病率与该地区的硒水平(土壤中的硒含量、食物中的硒含量和人血中的硒含量)之间呈反比关系。据调查,在我们肺癌发病区,健康人的血硒水平为0.088 ppm,癌症患者为0.070 ppm,而低病区健康人则高达0.123 ppm。科学研究还发现,血清硒的下降会导致心肌损伤,同时还发现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00%缺硒,因此,在人体必需的多种元素中,硒被誉为“生命火种”。 硒的生理作用是:(1)刺激机体,增强免疫功能,促进抗体的生成,这对癌症的预防和治疗都有积极作用;(2)作为一种较好的抗氧化剂,有助于消除体内生成的各种自由基,而自由基可以造成基因突变导致癌症的发生;(3)有助于抑制癌细胞DNA的合成,以阻止癌细胞的分裂与生长,抑制致癌物活力并加速解毒,甚至使恶性细胞发生逆转;(4)能抗汞、镉、砷等重金属污染物的毒性;(5)保护染色体,使之少受损伤;(6)营养和修补心肌,调节人体微循环代谢系统,从根本上防止心脑血管疾病。 黑色食品中,硒含量较其他食品多,经常食用对抗癌具有明显的作用,除此之外,肉、海产品、芦笋、蘑菇、大蒜也是硒的良好来源。 需要注意的是,摄入的蛋白质和脂肪会影响硒的功效。常常吃一些高蛋白食物,或食物中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那就需要补充较多的硒,才能使其发挥作用。 2.臭氧的应用 自发现臭氧以来,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发现臭氧具有以下奇特作用:强氧化、高效消毒、催化等。 (1)自来水、饮用水消毒、净化 人们对臭氧消毒、饮水灭菌极感兴趣,这是由于用臭氧消毒不存在任何对人体有害的残留物(如用氯消毒,有致癌的卤化有机物产生),解决了饮用水的消毒质量问题。 (2)臭氧消毒灭菌 臭氧是一种高效、快速消毒灭菌剂,它的氧化能力高于氯一倍,灭菌比氯快600~3000倍,甚至几秒钟内可以杀死细菌,使用方便,不产生二次污染。 (3)高效快速臭氧水消毒灭菌 臭氧水对各种致癌微生物均有极强的灭菌作用。臭氧在水中不稳定,时刻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十分活泼、具有强烈氧化作用的单原子氧、臭氧化物离子团、过氧化离子团、过氧化氢、羟基等。羟基氧还原电位相当于氟的氧化能力,当水中臭氧浓度达到0.3~4 ppm 时,臭氧水几乎成为万能消毒灭菌水剂,更可取的是这种消毒灭菌剂对细菌、病毒、芽胞等灭菌率均为100%。 (4)污水处理 臭氧可以用于水中污染物的氧化分解:脱色、脱臭、杀菌、灭藻与病毒灭污;清除酚、氰、农药、铁、锰及硫化物;清除石油制品及合成洗涤剂,清除水中致癌物质,降低水中BOD、COD等。臭氧在污水中有特殊处理效果,是一种“万能”水处理剂。 (5)食品保存、防腐 高温、高湿季节各种食品受丝状菌、酵母菌等繁殖,使食品腐败。应用臭氧对肉食、糕点、乳酪、鱼虾、水果及蔬菜防腐保存、保鲜;也可用于食品加工过程消毒、灭菌,长期保存。

高二化学《氮族元素》测验题答案

高二化学《氮族元素》单元测验试卷 姓名 班级 座号 成绩 第I 卷(60分) 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造成光化学烟雾的有害气体主要是( ) A .CO 2、碳氢化合物 B .NO 和NO 2 C .SO 2 D.氟氯烃 2、下列关于氮族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的最外层均有5个电子,最高价均为+5价 B 、非金属性比同周期的氧族元素和卤族元素弱 C 、原子半径比同周期的氧族元素、卤族元素小 D 、稳定性:NH 3 > PH 3 3、氮气能大量存在于空气中,且能维持含量基本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 A .氮分子结构稳定 B .氮气难溶于水 C .氮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D .氮气比空气轻 4、下列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A. H SO H SO 2423和 B. 红磷和白磷 C. H O D O 22和 D. O O 18 8168和 5、将氨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发现氧化铜变红色,此外还收集到一种单质气体,这种气体估计应是( ) A. O 2 B. H O 2 C. NO D. N 2 6、在8363242NH Cl NH Cl N +=+反应中,若有1023.g NH 被氧化,则反应用去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 A. 5.04L B. 6.72L C. 20.16L D. 40.32L 7、有一种盐A 和KOH 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 ,B 经过一系列氧化再溶于水可得到 酸C ,B 和C 反应又可以生成A ,则A 是 ( ) A .NH 4Cl B .(NH 4)2SO 4 C .NH 4NO 3 D .NH 4HCO 3 8、用以下三种途径来制取相同质量的硝酸铜:○ 1铜与浓硝酸反应;○2铜与稀硝酸反应;○3铜与氧气反应生成CuO ,CuO 再与稀硝酸反应。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所消耗的硝酸的量:①>②>③ B .对环境造成的危害,③最小 C .因铜与浓硝酸作用最快,故制取硝酸铜的最佳方案是① D .三种途径所消耗的铜的质量相等

2019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8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 (解析版)

专题18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 1.[2019新课标Ⅰ]在普通铝中加入少量Cu和Mg后,形成一种称为拉维斯相的MgCu2微小晶粒,其分散在Al中可使得铝材的硬度增加、延展性减小,形成所谓“坚铝”,是制造飞机的主要村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状态的镁中,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 (填标号 )。 A.B.C.D. (2)乙二胺(H2NCH2CH2NH2)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氮、碳的杂化类型分别 是、。乙二胺能与Mg2+、Cu2+等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环状离子,其原因是,其中与乙二胺形成的化合物稳定性相对较高的是(填“Mg2+”或“Cu2+”)。 (3)一些氧化物的熔点如下表所示: 氧化物Li2O MgO P4O6SO2 熔点/°C 1570 2800 23.8 ?75.5 解释表中氧化物之间熔点差异的原因。 (4)图(a)是MgCu2的拉维斯结构,Mg以金刚石方式堆积,八面体空隙和半数的四面体空隙中,填入以四面体方式排列的Cu。图(b)是沿立方格子对角面取得的截图。可见,Cu原子之间最短距离= pm,Mg原子之间最短距离y= pm。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则MgCu2的密度是 g·cm?3(列出计算表达式)。 【答案】(1)A (2)sp3sp3乙二胺的两个N提供孤对电子给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Cu2+ (3)Li2O、MgO为离子晶体,P4O6、SO2为分子晶体。晶格能MgO>Li2O。分子间力(分子量)P4O6>SO2 (4 23 330 A 824+1664 10 N a- ?? ? 【解析】(1)A.[Ne]3s1属于基态的Mg+,由于Mg的第二电离能高于其第一电离能,故其再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能量较高; B. [Ne] 3s2属于基态Mg原子,其失去一个电子变为基态Mg+; C. [Ne] 3s13p1属于激发态

【化学】2009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含详细解析)

2009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 1.(09广东理科基础25)钢铁生锈过程发生如下反应: ①2Fe+O2+2H2O=2Fe(OH)2; ②4Fe(OH)2+O2+2H2O=4Fe(OH)3; ③2Fe(OH)3=Fe2O3+3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②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 B.反应①中氧化剂是氧气和水 C.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不易发生腐蚀 D.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能发生电化学腐蚀 答案:A 解析: ①②反应中消耗O2的量相等,两个反应也仅有O2作为氧化剂,故转移电子数是相等的,A 项正确。①中H2O的H、O两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故不作氧化剂,B项错;铜和钢构成原电池,腐蚀速度加快,C项错;钢铁是铁和碳的混合物,在潮湿的空气的中易发生吸氧腐蚀,属于电化学腐蚀,故D项错。 2.(09安徽卷12)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意图如下,点解总反应:2Cu+H2O==Cu2O+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 B.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D.当有0.1mol电子转移时,有0.1molCu2O生成。 答案:A 解析: 由电解总反应可知,Cu参加了反应,所以Cu作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B选项错误;石墨作阴极,阴极上是溶液中的H+反应,电极反应为:2H++2e-=H2↑,A选项正确;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C选项错误;阳极反应为2Cu+2OH--2e-=Cu2O+H2O,当有0.1mol 电子转移时,有0.05molCu2O生成,D选项错误。 3.(09江苏卷12)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氧族元素习题参考

第十六章氧族元素习题参考 7.少量Mn+可以催化分解HbQ,其反应机理解释如下:HO能氧化MrT 为 MnO,后者又能使H2Q氧化。试从电极电势说明上述解释是否合理,并写 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解:H2O2+2H++2e-=2H2O p01 = MnO 2+4H++2e-= Mn2++2H2O p0 2= O 2+2H++2e-= H2O2 p0 3= ①-②H 2O2+Mn2+ =MnO2+2H+ 0 0 0 E =? 1 —? 2= >0 ②-③MnO2+H2O2+2H+=Mn2++O2+2H2O 0 0 0 E =9 2一(p 3= 一= >0 8. 写出H2O2 与下列化合物的反应方程式:KMnO(在HSO介质 中), Cr(OH)3 (在NaOH介质中)。 解: 3H2Q + 2Cr(OH) 3 + 4NaOH H2NaCrO + 8H 2O 5H 2Q + 2KMnO + 3H 2SS2MnSO+ K 2SQ +8H2O + 5。2 14. 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并解释在反应(1)过程中为什么出现由 白到黑的颜色变化。 第一个反应首先形成白色硫代硫酸银沉淀,随后经历黄色、棕色至黑色的硫化银。 Ag + + 2S2Q2-(足量)—[Ag(S2O) 2]3 16. 写出下列各题的生成物并配平反应方程式: (1)Na2C2与过量冷水反应。Na 2O +

2H2d2NaOH + O (2)在N Q Q固体上滴加几滴热水。2Na 2C2 + 2HO —4NaOH + O2 ( 3 ) 在Na2CO3 溶液中通入SO2 至溶液的PH=5 左右。 Na2CO3+2SO2+H2O—2NaHS3O+CO2 ( 4) H2S 通入FeCl3 溶液中。H 2S+2FeCl3—S+2FeCl2+2HCl (5) 62S加水。Cr 2S+HSCr(OH)3+HS ( 6)用盐酸酸化多硫化铵溶液。2HCl + (NH 4)2S x—H2S + (x-1)S + 2NH 4Cl (7) Se禾口HNC反应。3Se+4HNO 3+H?3HSeO+4NO 18. 将SC(g)通入纯碱溶液中,有无色无味气体A逸出,所得溶液经烧碱中和,再加入硫化钠溶液除去杂质,过滤后得溶液B。将某非金 属单质C加入溶液(B)中加热,反应后再经过过滤、除杂等过程后,得溶 液D。取3mL溶液D加入HCI溶液,其反应产物之一为沉淀C。另取 3mL溶液D,加入少量AgBr(s),则其溶解,生成配离子E。再取第3份 3mL溶液D,在其中加入几滴溴水,溴水颜色消失,再加入BaCl2溶液,得 到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F。试确定A~F的化学式,

{高中试卷}慈溪中学高一《氧族元素环境保护》单元检测[仅供参考]

20XX年高中测试 高 中 试 题 试 卷 科目: 年级: 考点: 监考老师: 日期:

慈溪中学高一《硫和硫的化合物环境保护》单元检测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各3分,共24分) i.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和地区定期公布空气质量报告,在空气质量报告中,一般不涉及() A SO2 B NO2 C CO2 D 可吸入颗粒物 ii.下列物质均具有漂白作用,其中一种与另外三种的漂白原理不同的是() A SO2 B Na2O2 C O3 D 新制氯水 iii.能在空气中稳定保存的物质是() A 亚硫酸 B 亚硫酸钠 C 硒化氢水溶液 D 硫黄 iv.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硫气体,不可选用的试剂是() A 饱和碳酸钠溶液 B 高锰酸钾溶液 C 溴水 D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v.下列对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因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故不可用它来干燥氢气 B 浓硫酸不活泼,可用铁铝容器存放 C 浓硫酸有强氧化性,稀硫酸不具有氧化性 D 浓硫酸难挥发,可用来制HF、HCl等挥发性酸 vi.下列反应中亚硫酸表现的性质,其中一种与另外三种不同的是() A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B 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变质 C 能使溴水褪色 D 在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vii.下列四种溶液中,分别加入MnO2固体少量,能产生气体的是() A 3%H2O2溶液 B 1mol/L NaOH溶液 C 1mol/L盐酸 D 1mol/L KClO3溶液 viii.下列情况可能引起大气污染的是:() ①煤的燃烧;②工业废气任意排放;③燃烧鞭炮;④飞机、汽车尾气的排放 A 只有①② B 只有②④ C 只有①②④ D 只有①②③④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2个正确答案,各4分,共20分。) ix.喷气式飞机在对流层中飞行时排放的尾气NO,能进行下列反应:O3→O2+O;NO +O3→NO2+O2,NO2+O→NO+O2,则NO在这些反应中的作用是() A 催化剂 B 还原剂 C 氧化剂 D 中间产物 x.下列不能用浓硫酸来干燥的气体是() A HCl B HI C SO2 D NH3 xi.钋是原子序数最大的氧族元素,下列有关钋及钋的化合物的推测错误的是 A 钋是第116号元素 B 钋是能导电的固体() C 钋的氢化物很稳定 D 钋可能有两种不同价态的氧化物 xii.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①微粒半径:S2->Cl>S>F ②氢化物稳定性:HF>HCl>H2S>H2Se ③离子还原性:S2->Cl->Br->I-④氧化性:Cl2>S>Se>Te ⑤酸性:H2SO4>HClO4>H2SeO4⑥非金属性:F>Cl>S>Se

高考化学分类解析(十五)——碱金属

高考化学分类解析(十五)——碱金属 ●考点阐释 1.以钠为例,了解典型碱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ⅠA族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3.以Na2O2为例,了解过氧化物的性质。 4.掌握钠的几种最重要的化合物(NaOH、Na2CO3、NaHCO3等)的性质和用途。 ●试题类编 (一)选择题 1.(2002年春上海,19)在烧杯中加水和苯(密度:0.88 g/cm3)各50 mL。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0.97 g/cm3)投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 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 B.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 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作上、下跳动 2.(2001年全国理综,13)将a g含NaOH样品溶解在b mL 0.1 mol·L-1的硫酸中,再加入c mL 0.1 mol·L-1的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后所得溶液恰好呈中性,则样品中NaOH的纯度是(NaOH相对分子质量为40) A.[(b-c)/125a]×100% B.[(b-2c)/125a]×100% C.[(b-c)/250a]×100% D.[(8b-8c)/a]×100% 3.(2001年上海,11)碱金属与卤素所形成的化合物大都具有的性质是 ①高沸点②能溶于水③水溶液能导电④低熔点⑤熔融状态不导电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4.(2001年上海,5)下列科学家中,为我国化学工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A.邓稼先 B.李四光 C.华罗庚 D.侯德榜 5.(2000年春,25)用1 L 1.0 mol·L-1 NaOH溶液吸收0.8 mol CO2,所得溶液中的CO-2 3的浓度之比约是 和HCO- 3 A.1∶3 B.1∶2 C.2∶3 D.3∶2 6.(1999年上海,6)下列俗称表示同一物质的是 A.苏打、小苏打 B.胆矾、绿矾 C.三硝酸甘油酯、硝化甘油 D.纯碱、烧碱 7.(1998年上海,23)已知酸性强弱顺序为H2CO3>下列化学 方程式正确的是

2017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13个专题)及5套高考试卷烃

专题9 有机化合物 Ⅰ—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1.(2017?北京-7)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A.瓷器B.丝绸C.茶叶D.中草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有机物大多数能够燃烧,且多数难溶于水;无机 物指的是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多数不能燃烧,据此分析。 A、瓷器是硅酸盐产品,不含碳元素,不是有机物,是无机物,故A正确; B、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是有机物,故B错误; C、茶叶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是有机物,故C错误; D、中草药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是有机物,故D错误。 【考点】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硅及其化合物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 【点评】本题依托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考查了化学知识与生活中物质的联系,难度不大,应注意有机物中一定含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却不一定是有机物。 Ⅱ—有机结构认识 2.(2017?北京-10)我国在CO2催化加氢制取汽油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CO2转化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的产物中含有水 B.反应②中只有碳碳键形式

C.汽油主要是C5~C11的烃类混合物 D.图中a的名称是2﹣甲基丁烷 【答案】B 【解析】A.从质量守恒的角度判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反应为CO2+H2=CO+H2O,则产物中含有水,故A正确; B.反应②生成烃类物质,含有C﹣C键、C﹣H键,故B错误; C.汽油所含烃类物质常温下为液态,易挥发,主要是C5~C11的烃类混合物,故C正确;D.图中a烃含有5个C,且有一个甲基,应为2﹣甲基丁烷,故D正确。 【考点】碳族元素简介;有机物的结构;汽油的成分;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菁优网版权【专题】碳族元素;观察能力、自学能力。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碳循环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把握化 学反应的特点,把握物质的组成以及有机物的结构和命名,难度不大。 C H, 3.(2017?新课标Ⅰ-9)化合物(b)、(d)、(p)的分子式均为6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和p两种 B. b、d、p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 C. b、d、p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D. b、d、p中只有b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答案】D 【解析】A.(b)的同分异构体不止两种,如,故A错误 B.(d)的二氯化物有、、、、、, 故B错误 KMnO溶液反应,故C错误 C.(b)与(p)不与酸性4 D.(d)2与5号碳为饱和碳,故1,2,3不在同一平面,4,5,6亦不在同 一平面,(p)为立体结构,故D正确。 【考点】有机化学基础:健线式;同分异构体;稀烃的性质;原子共面。 【专题】有机化学基础;同分异构体的类型及其判定。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把 握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以及空间构型的判断,难度不大。 Ⅲ—脂肪烃

第十六章 氧族元素习题参考

第十六章氧族元素习题参考 7. 少量Mn2+可以催化分解H2O2,其反应机理解释如下:H2O2能氧化Mn2+为MnO2,后者又能使H2O2氧化。试从电极电势说明上述解释是否合理,并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解:H2O2+2H++2e-=2H2O φ01=1.77V MnO2+4H++2e-=Mn2++2H2O φ02=1.23V O2+2H++2e-=H2O2φ03=0.692V ①-②H2O2+Mn2+ =MnO2+2H+ E0=φ01-φ02=0.54V>0 ②-③MnO2+H2O2+2H+=Mn2++O2+2H2O E0=φ02-φ03=1.23-0.68=0.55V>0 8. 写出H2O2与下列化合物的反应方程式:KMnO4(在H2SO4介质中),Cr(OH)3(在NaOH介质中)。 解:3H2O2 + 2Cr(OH)3 + 4NaOH→2Na2CrO4 + 8H2O 5H2O2 + 2KMnO4 + 3H2SO4→2MnSO4 + K2SO4 +8H2O + 5O2 14. 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并解释在反应(1)过程中为什么出现由白到黑的颜色变化。 (1)Ag++S2O32-(少量)→ (2)Ag++S2O32-(过量)→ 解:2Ag+ + S2O32- (少量)→Ag2S2O3 (白色) Ag2S2O3 + H2O→Ag2S↓(黑色) + 2H+ + SO42-

第一个反应首先形成白色硫代硫酸银沉淀,随后经历黄色、棕色至黑色的硫化银。 Ag+ + 2S2O32- (足量)→[Ag(S2O3)2]3- 16. 写出下列各题的生成物并配平反应方程式: (1)Na2O2与过量冷水反应。Na2O2 + 2H2O→2NaOH + O2(2)在Na2O2固体上滴加几滴热水。2Na2O2+ 2H2O →4NaOH + O2 (3)在Na2CO3溶液中通入SO2至溶液的PH=5左右。Na2CO3+2SO2+H2O→2NaHSO3+CO2 (4)H2S通入FeCl3溶液中。H2S+2FeCl3→S+2FeCl2+2HCl (5)Cr2S3加水。Cr2S3+H2O→Cr(OH)3+H2S (6)用盐酸酸化多硫化铵溶液。2HCl + (NH4)2S x→H2S + (x-1)S + 2NH4Cl (7)Se和HNO3反应。3Se+4HNO3+H2O→3H2SeO3+4NO 18. 将SO2(g)通入纯碱溶液中,有无色无味气体A逸出,所得溶液经烧碱中和,再加入硫化钠溶液除去杂质,过滤后得溶液B。将某非金属单质C加入溶液(B)中加热,反应后再经过过滤、除杂等过程后,得溶液D。取3mL溶液D加入HCl溶液,其反应产物之一为沉淀C。另取3mL溶液D,加入少量AgBr(s),则其溶解,生成配离子E。再取第3份3mL溶液D,在其中加入几滴溴水,溴水颜色消失,再加入BaCl2溶液,得到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F。试确定A~F的化学

高考化学 第六章 第一节 氧族元素 二氧化硫与环境保护课时提升作业

【全程复习方略】(广东专用)2014年高考化学第六章第一节氧族元素二氧化硫与环境保护课时提升作业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2012·海南高考)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CO2属于大气污染物 B.酸雨是pH小于7的雨水 C.CO2、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D.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2.工业上以硫铁矿为原料制硫酸所产生的尾气中含有SO2,为便于监控,实施环境保护,下列适合测定硫酸尾气SO2含量的试剂是( ) A.品红溶液 B.浓硝酸 C.碘水、淀粉溶液 D.以上都能 3.为了除去CO2气体中的SO2气体,下列仪器和药品组合中合理的是( ) 仪器:①洗气瓶②干燥管 药品:③固态生石灰④苏打溶液⑤小苏打溶液 A.①⑤ B.②⑤ C.①③ D.①④ 4.(2013·揭阳模拟)常温下单质硫主要以S8形式存在。加热时,S8会转化为S6、S4、S2等。当温度达到750℃时,硫蒸气主要以S2形式存在(占9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S8转化为S6、S4、S2属于物理变化 B.不论哪种硫分子,完全燃烧时都生成SO2 C.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可防止全球气候变暖 D.把硫单质在空气中加热到750℃即得S2 5.SO2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下列措施中能够减少SO2排放量的是( ) ①用天然气代替煤炭作民用燃料 ②使用水煤气或干馏煤气作燃料 ③硫酸厂使用V2O5作催化剂,加快SO2的转化速率 ④将块状煤粉碎,提高其燃烧效率 ⑤在煤中加入生石灰后燃烧

⑥循环处理吸收塔放出的尾气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⑥ C.①②⑤⑥ D.②③④⑥ 6.(2013·防城港模拟)碲元素及其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碲的化合物有-2、+4、+6价 B.碲的氧化物有TeO2和TeO3 C.碲能与氢气直接化合,且H2Te比H2Se稳定 D.单质碲为银白色,是导电性比硒强的固体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Na2SO3与BaCl2溶液作用,有白色沉淀生成,加硝酸后沉淀不消失 B.将SO2气体通入Ba(OH)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C.将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D.将SO2气体通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8.下列有关Cl2和S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等体积的Cl2和SO2分别通入石蕊试液中,溶液的紫色均立即褪去 B.等体积的Cl2和SO2同时通入石蕊试液中,溶液的紫色保持不变 C.加热可判断品红褪色是通入SO2还是通入Cl2引起的 D.品红溶液中同时通入等体积的Cl2、SO2,漂白效果会更好 9.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实验室采用图①所示装置收集SO2 B.可用图②所示装置比较KMnO4、Cl2、S的氧化性强弱 C.除去NaHCO3溶液中的Na2CO3可加入Ca(OH)2溶液后过滤 D.称取0.40 g NaOH,放入100 mL容量瓶中,配制0.10 mol·L-1的NaOH溶液 10.(2013·贵港模拟)为研究CO2和SO2的有关性质,某学生做如下实验:如图,烧瓶中分别收

(完整word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章单元测试题-副本-副本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章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常元素的化合价与其原子的质量数有密切的关系 B.14 6C和17 7N的质量数相同,但质子数不同,所以互称为同位素 C.已知铱的一种核素是191 77Ir,则其核内的中子数是114 D.钾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在正规化学试卷的开始处总有“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一项,如H:1C:12 Cl:35.5S:32Cu:64等。请问这些数值准确的说法应该是() A.某种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某种核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C.某种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 D.某种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 3.下列有关碱金属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锂与过量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锂 B.从锂到铯,密度由小到大 C.从锂到铯,熔沸点依次升高 D.钠与水反应不如钾与水反应剧烈 4.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A.D2O和H2O B.235U和238U C.O3和O2D.SO3和SO2 5.X、Y、Z和R分别代表四种元素,如果a X m+、b Y n+、c Z n-、d R m-四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a、b、c、d为元素的核电荷数),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b-d=n+m B.a-b=n-m C.a-c=m-n D.c-d=m+n 6.A元素的阳离子与B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有关两元素有以下叙述: ①原子半径A<B;②离子半径A>B;③原子序数A>B;④原子最外层电子数A≤B; ⑤A的正价与B的负价绝对值不一定相等。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③④⑤ C.③⑤D.③④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B.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除氦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 D.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均相同 8.Y元素最高正价与负价的绝对值之差是4,Y元素与M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并在水中电离出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该化合物是() A.KCl B.Na2S C.Na2O D.K2S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化学反应时失去电子越多的金属原子,还原能力越强 B.金属阳离子被还原后,不一定得到该元素的单质 C.核外电子总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的原子 D.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10.若周期表ⅢA族中的某元素X和ⅥA族中的某元素Y化合,下列说法中肯定不可能的是() A.形成了X3+离子和Y2-离子

最新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 (15)

新课标三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氧化还原反应1.(2021模拟年山东理综·15)一定体积的KMnO4溶液恰好能氧化一定质量的KHC2O4·H2C2O4·2H2O。若用0.1000mol·L-1的NaOH溶液中和相同质量的 KHC2O4·H2C2O4·2H2O,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恰好为KMnO4溶液的3倍,则KMnO4溶液的浓度(mol·L-1)为 提示:①H2C2O4是二元弱酸 ②10KHC2O4·H2C2O4+8KMnO4+17H2SO4=8MnSO4+9K2SO4+40CO2↑+32H2O A.0.02021模拟889 B.0.2021模拟000 C.0.1200 D.0.2400 答案:B 解析:此题类型属于信息给予题,据题意并结合提示,H2C2O4为二元弱酸,可写出氢氧化钠与KHC2O4·H2C2O4·2H2O反应的方程式: 6NaOH+2KHC2O4·H2C2O4·2H2O=3Na2C2O4+K2C2O4+8H2O; 10[KHC2O4·H2C2O4]+8KMnO4+ 17H2SO4=8MnSO4+9K2SO4+40CO2+32H2O 。可得关系式:6NaOH~2KHC2O4·H2C2O4·2H2O,10[KHC2O4·H2C2O4]~8KMnO4 ;综合以上两式可得: 15NaOH ~ 4KMnO4 , 结合题意:V(NaOH)=3V(KMnO4)可得出关系: 15NaOH ~ 4KMnO4 15 4 3V(KMnO4)×0.1000mol·L-1V(KMnO4)×c(KMnO4) 列式得:15×V(KMnO4)×c(KMnO4)=4×3V(KMnO4)×0.1000mol·L-1,整理得:0.2021模拟000mol·L-1,答案选B。 2.(2021模拟年广东化学·5)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利用反应在3Cl2+2NH3 =N2+6HCl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烟 B.该反应利用了Cl2的强氧化性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生成1molN2有6mol电子转移 答案:C 解析:本题原理大多同学已在平时练习中接触过,2021模拟年高考题实验题21题⑵考到: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05 元素及其化合物 (解析版)

专题05 元素及其化合物 1.[2019新课标Ⅰ] 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 题。下图为少量HCl 气体分子在253 K 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冰表面第一层中,HCl 以分子形式存在 B .冰表面第二层中,H +浓度为5×10?3 mol·L ?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 ?3) C .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 D .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 垐?噲?H ++Cl ?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示意图可知,在冰的表面第一层主要为氯化氢的吸附,第二层中氯化氢溶于水中并发生部分电离,第三层主要是冰,与氯化氢的吸附和溶解无关。 【详解】A 项、由图可知,冰的表面第一层主要为氯化氢的吸附,氯化氢以分子形式存在,故A 正确; B 项、由题给数据可知,冰的表面第二层中氯离子和水的个数比为10—4:1,第二层中溶解的氯化氢分子应少于第一层吸附的氯化氢分子数,与水的质量相比,可忽略其中溶解的氯化氢的质量。设水的物质的量为1mol ,则所得溶液质量为18g/mol× 1mol=18g ,则溶液的体积为18g/mol 1m 0.9ol g/mL ?×10—3L/ml=2.0×10—2L ,由第二层氯离子和水个数比可知,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 等于氯离子物质的量,为10 —4 mol ,则氢离子浓度为-4-2102.l 010L mo ?=5×10—3mol/L ,故B 正确;

C项、由图可知,第三层主要是冰,与氯化氢的吸附和溶解无关,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故C正确; D项、由图可知,只有第二层存在氯化氢的电离平衡HCl H++Cl—,而第一层和第三层均不存在,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氯化氢气体在冰表面的吸附和溶解。侧重考查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及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注意能够明确图像表达的化学意义,正确计算物质的量浓度为解答关键。 2.[2019江苏]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B.稀硫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除去铁锈 C.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纸浆漂白 D.Al2O3具有两性,可用于电解冶炼铝 【答案】B 【解析】A.NH4HCO3受热易分解和用作化肥无关,可以用作化肥是因为含有氮元素; B.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2O3,硫酸具有酸性可以和金属氧化物反应,具有对应关系; C.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是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化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不涉及氧化还原,故和二氧化硫的氧化性无关; D.电解冶炼铝,只能说明熔融氧化铝能导电,是离子晶体,无法说明是否具有两性,和酸、碱都反应可以体现Al2O3具有两性。 故选B。 3.[2019江苏]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Fe在稀硝酸中发生钝化B.MnO2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l2 C.SO2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NH4)2SO3D.室温下Na与空气中O2反应制取Na2O2 【答案】C 【解析】 【分析】相同的反应物,条件不同(如温度、浓度、过量与少量),反应有可能也不同; A.钝化反应应注意必须注明常温下,浓硝酸与Fe发生钝化; B.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反应中应注意盐酸的浓度和反应温度; C.过量与少量问题应以少量物质为基准书写产物;

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氧族元素环境保护专题训练 人教版

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氧族元素环境保护 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请将第Ⅰ卷各小题的答案选出后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各题答在试卷的相应位置上,满分110分,答题时间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S-32Cl-35.5Ca-40Zn -65Ba-137Pb-207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关于环境污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碳任意排放都会导致酸雨 B.生活污水、农药和难分解有机物等会造成水体污染 C.装饰材料中的甲醛、芳香烃及氡等会造成居室污染 D.二氧化碳和甲烷等物质的大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 【解析】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任意排放,与二氧化碳无关,A项错误;其他选项正确。 【答案】 A 2.煤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含有硫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是含碳化合物 B.煤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C.在水吸收SO2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D.SO2是酸性氧化物,被雨雾吸收后转化成酸雨 【解析】A.煤属于混合物;B.煤是不可再生资源;C.水吸收SO2并与其反应:SO2+H2O H2SO3,主要是化学变化;D.SO2是典型的酸性氧化物,被雨雾吸收后转化为亚硫酸成为酸雨。 【答案】 D 3.从20世纪20年代起,就有人预言可能存在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但一直没有得到证实。最近,意大利一所大学的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离子制造出了它存在的证据。若该氧分子具有空间对称结构,你认为该氧分子是() A.氧元素的一种同位素 B.臭氧的同素异形体 C.一种新的氧化物 D.可能是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 【解析】O4是氧元素的一种新的单质分子,故A、C错;与臭氧互为同素异形体,B正确;单质分子不可能存在极性键,D错。 【答案】 B 4.下列关于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判断正确的是() A.非金属性:OH2S>H2Se>H2Te C.酸性:H2SO4SO2>H2Se 【解析】根据元素周期律,非金属性:氧、硫、硒、碲依次顺序减弱,A错;同主族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随着原子序数递增,酸性减弱,C错;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逐渐增强:H2Se>H2S>SO2,由2H2S+SO2===3S↓+2H2O知,硫化氢还原性比二氧化硫的强,D错。 【答案】 B 5.采用循环操作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下列工业生产中,没有采用循环操作的是() A.硫酸工业B.合成氨工业 C.硝酸工业D.氯碱工业 【解析】硫酸工业,循环操作提高二氧化硫利用率;合成氨工业,循环操作提高氮气和氢气利用率;

2019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解析版)

专题02 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 1.[2019新课标Ⅱ] 已知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3 g 3He 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 B .1 L 0.1 mol·L ?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34PO - 数目为0.1N A C .1 mol K 2Cr 2O 7被还原为Cr 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 D .48 g 正丁烷和10 g 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 【答案】B 【解析】A .3He 的中子数为3-2=1,则3g 3He 的中子数为3g 3g/mol A N ?=N A ,A 项正确; B .磷酸钠为强碱弱酸盐,磷酸根离子在水溶液中会发生水解,则1L 0.1mol/L 的磷酸钠溶液中磷 酸根离子的个数小于1L× 0.1mol/L×N A mol -1 =0.1N A ,B 项错误; C .重铬酸钾被还原为铬离子时,铬元素从+6降低到+3, 1mol 重铬酸钾转移的电子数为3mol×2×N A mol -1 =6N A ,C 项正确; D .正丁烷与异丁烷的分子式相同,1个分子内所含共价键数目均为13个,则48g 正丁烷与10g 异丁烷所得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48g+10g 58g/mol ×13×N A mol -1 =13N A ,D 项正确; 答案选B 。 2.[2019新课标Ⅲ] 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关于常温下pH=2的H 3PO 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每升溶液中的H +数目为0.02N A B .c (H +)= c (42H PO -)+2c (24HPO -)+3c (34PO - )+ c (OH ?) C .加水稀释使电离度增大,溶液pH 减小 D .加入NaH 2PO 4固体,溶液酸性增强 【答案】B 【解析】A 、常温下pH =2,则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是0.01mol/L ,因此每升溶液中H +数目为0.01N A , A 错误; B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选项B 正确; C 、加水稀释促进电离,电离度增大,但氢离子浓度减小,pH 增大,C 错误; D 、加入NaH 2PO 4固体,H 2PO 4-浓度增大,抑制磷酸的电离,溶液的酸性减弱,D 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