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读书笔记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读书笔记(精选4篇)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读书笔记(精选4篇)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篇1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
这是莎士比亚的。
当今社会瞬息万变,你一不留神就会被时代落下,所以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积累才能跟上时代的节奏。
学习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最近利用假期学习了在学校图书室借的《有效上课——初中思想品德》一书,让我受益匪浅。
课堂是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成长和实现教师自身发展的主要途径。
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各级学校现阶段深化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学的首要问题。
要想上好每节课,就要知道什么样的课才算一节好课。
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1、要有意义。
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在课堂上学生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的要求。
2、要有效率。
所有的学生都有收获。
3、要有生成性。
这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
4、要有常态性。
5、要有待完善。
要想上好一节课,不仅要求教师选择灵活的教学方式,而且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技能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那么,教师要具有哪些教学的基本技能呢?1、创设情境的技能。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能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2、沟通交往的技能。
新课程就是以师生之间的课堂沟通为基础的,没有师生间的课堂沟通就没有高效的教学,就没有学生的健康发展。
3、讲授指导技能。
在探究过程中“告诉”;在教学情境中,巧妙及时地“告诉”;留足时间思考,在倾听的基础上“告诉”;丰富“告诉”的途径;分层“告诉”,分类指导。
4、巩固强化技能。
如何通过专项题型练习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促进知识有效上课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读书笔记篇2一节高质量的思想品德课其课堂教学的导入必须十分精彩,精彩的开头就像磁铁,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思维,这样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读书笔记
思想政治教育读书笔记第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主要研究环境与人的思想以及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2006版p304)中国古代“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政教习俗,相顺而后行”“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荀子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与现实生活的环境有密切关系,环境能决定人们意志的坚定性,意志则支配人们的行为。
认为物质生活条件对人的思想意识起决定作用,主张对环境进行有效的控制,促使人们形成坚定的意志。
——王夫之(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p96)1、重视人际关系环境对人的品德形成的影响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儒家伦理教育思想最为系统。
孔子看到客观环境的决定作用,又承认有天命的存在。
孟子继承并发展孔子的教育环境论,看到了客观环境在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影响和作用,又否定客观环境的作用。
2、重视主观思想与客观环境的关系不仅看到了客观环境的影响,而且能够看到主观认识的作用。
代表人物是荀子。
荀子通过环境的“渐”和“积”相结合,来说明人的主观思想与客观环境的关系,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本性变化的作用。
(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2006版p305-306)西方人通过环境的熏陶、日常的锻炼和教育而获得“第二本性”,即思想道德素质——德谟克利特人性本恶,需要教育和环境来加以改造。
——奥古斯丁气候地理环境对人们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有重大影响——孟德斯鸠天赋智力人人平等、观念和知识都是后天形成的“白板说”,主张加强对教育过程中环境的控制——洛克试图解决环境和个性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社会政治环境决定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爱尔维修人性禀赋善良的教育思想和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卢梭环境决定论——欧文从隐性教育的视角研究环境——其他部分学者(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p96)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发展主要分为三个时期:1、自然条件下朴素的环境论代表:苏格拉底,开始关注环境对好公民教育的影响。
大思政读书笔记范文
大思政读书笔记范文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大思政的书籍,深受启发。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而大思政的理念更是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
书中开篇就强调了大思政的背景和意义。
在当今社会,信息爆炸、价值观多元化,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思想冲击。
大思政旨在打破传统思政教育的局限性,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的格局。
这不仅是应对时代挑战的需要,更是培养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大思政强调的是协同育人。
学校不再是思政教育的唯一阵地,家庭、社会都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思想道德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会则是一个大课堂,各种实践活动、文化氛围都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
比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等,都能够让人们在实践中感受和领悟思想政治的内涵。
在教育方法上,大思政注重以人为本。
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
比如,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积极参与,让他们在思考和交流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判断。
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手段。
网络平台、多媒体资源等都可以为思政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书中还提到了大思政对于教师的要求。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思想的引路人。
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扎实的专业素养。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关注时事热点,将最新的案例和观点融入到教学中。
同时,教师还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此外,大思政也强调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每一门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教师应当善于挖掘和运用这些元素,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有机结合起来。
大学生思政读书笔记摘抄
大学生思政读书笔记摘抄
在阅读了《大学生思政教育读本》后,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摘抄的一些重要内容,这些内容不仅加深了我对思政教育的理解,而且也为我的个人成长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首先,书中强调了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各种思想观念交织碰撞,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公民意识。
其次,书中提到了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同时,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认识自我,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者,书中强调了大学生应该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大学生应该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大学生应该注重个人修养和全面发展。
在追求学术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最后,书中强调了大学生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在知识更新换代日益加快的今天,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我们应该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同时也要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人生方向,也更加坚定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思政经典著作读后感
思政经典著作读后感
刚看的时候,我心想:“这都是些好高深的理论啊,马克思和恩格斯可真是厉害的思想大神。
”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里面讲的很多东西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它还说到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我以前觉得资产阶级好像就是那些高高在上、剥削别人的人。
但书里告诉我,资产阶级打破了封建的生产关系,让生产力像火箭一样飞速发展。
就像工业革命的时候,那些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办工厂,发明各种新机器,让世界一下子从慢吞吞的马车时代进入了蒸汽轰鸣、机器运转的新时代。
资产阶级也有着自己的问题,它带来的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关于共产主义的描述。
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简直就是一个超级美好的愿景啊!就像我们现在经常说的理想社区一样,大家相互帮助、相互尊重,每个人都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且还能促进别人的发展。
在那个社会里,没有了剥削,没有了压迫,人们不用为了生存而拼命奔波劳累。
我读到这里的时候就在想,要是真能有这样的社会,那该多好啊。
这本书读完之后,我就像被注入了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
它让我知道,社会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我们现在所做的努力,无论是努力学习、认真工作,还是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都是在向着那个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一步步靠近。
而且,它也让我更加坚定地相信,只要人们团结起来,朝着公平、正义、平等的方向努力,那个所有人都自由发展的社会终有一天会到来。
我现在看周围的人和事,都感觉有了不一样的视角,就像戴上了一副能看穿本质的眼镜一样。
思政老师的读书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作为一名思政老师,我深知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将思政课教学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日,我阅读了《思政课教学的挑战与创新》一书,以下是我的一些读书笔记摘抄。
二、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挑战1. 学生兴趣不足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多,但他们对思政课的兴趣却逐渐降低。
这主要是因为思政课理论性强,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2.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以讲授为主,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过于教条,缺乏创新,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
3. 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依靠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 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下,一些学生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导致思想政治素质下降。
思政课教学需要应对这种社会环境带来的挑战。
三、思政课教学的创新策略1. 创新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结合学生实际,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互动式教学: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 丰富教学内容(1)关注时事热点:将时事热点融入思政课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拓展课程资源:结合教材,引入相关书籍、文章、影视作品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1)多元化评价:采用考试、作业、实践、答辩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加强教师思想政治素养、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读书笔记
思想政治教育读书笔记思想政治教育读书笔记进行了思想政治的教育,而相关的读书笔记你知道应该怎么做好吗?思想政治教育读书笔记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思想政治教育读书笔记一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的第一章,就为我们详细而系统地介绍了大学生活,使我们对自己的大学环境有了全面的理性认识,在一些突入其来的问题,有了应对思想准备和认识方法,起到了引路标灯的作用,对大学生活中的为人处事有了指南和参考。
对新生的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思想情绪不计其数,环境的陌生、生活的适应、学习的压力、情绪的波动,总能在人最脆弱的时候蜂拥而上,加之我们的心态并不成熟,很容易被困难折倒,进入误区。
大学较以往的高中生活相比,完全是一种全新的阶段,少了拘束,自由多了一些;少了督促,自觉多了一些;少了古板,灵活多了一些。
这些新的变化要求我们学会接受并且适应转变,健健康康地成长。
《思想道德修养》课中从不同角度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大学及其大学生活,迅速调整方位,积极适应大学生活。
人生的品质在于不断地净化——树立理想、把握人生。
在《思想道德修养》课里,对树立理想、把握人生方面,我认为,要树立好崇高的理想、科学的信念;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和共产主义接班人;树立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决心;树立好科学的世界现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态度。
大学也增加了我的责任感,让我和家庭祖国和为一体,作为一个龙的传人,一个炎黄子孙,使我感到骄傲与自豪,实现自己目标的前提是对祖国有利,能促进国家的发展。
学了《思想道德修养》课使我懂的为什么要活者,它像是大海中的航标指引我前进的方向,它燃烧着我内心的激情,它更像一只五彩的画笔,在我这张白纸上用心勾勒出一副完美的画。
大学的生活是丰富人生的一种历程,为我们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成长平台,我们要抓住眼前的任何机会去锻炼自己,历练自己,充实自己。
一个学期下来,我经受了大学生活上的磨练、专业学习上的考验,在老师们的教导下、同学们的帮助下,特别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后,我对大学生活和学习环境充满了热爱,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处事,通过一些有益的活动,锻炼了自己能力,增强了自己的人格素质,完善了自己人格魅力的修养和陶冶。
思政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3篇)
第1篇一、摘抄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 《中国共产党简史》- “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力量,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指导思想。
”- “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高质量发展。
”4.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 “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
”5.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战略》-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的总目标。
”-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
”二、感悟1. 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阅读摘抄后,我深刻认识到,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我们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这要求我们在发展中要注重质量,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 关于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我们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3. 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指导思想。
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这一思想,将其贯穿于工作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能力。
4. 关于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高质量发展。
大思政读书笔记范文
大思政读书笔记范文《大思政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些关于大思政的书籍,感触颇深。
大思政理念强调的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时代新人。
在《大思政教育的创新与实践》一书中,作者开篇就指出了大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当今社会,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青年学生面临着诸多的诱惑和挑战。
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时代的需求,因此必须创新思政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书中提到,大思政教育要注重课程思政的建设。
课程思政不是简单地在专业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而是要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内涵,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比如,在理工科的课程中,可以通过介绍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爱国情怀;在人文社科的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象背后的价值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此外,大思政教育还要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
社会实践是学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学校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体会到奉献的快乐和自身的价值;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研,让学生在深入了解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新时代大思政教育的探索与思考》这本书中,作者强调了大思政教育要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必须关注人的需求和发展。
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自我教育中不断成长。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书中还提到,大思政教育要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学校要加强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建设,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手段,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
思政类书籍读书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8年发表的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
该书全面阐述了共产主义的理论体系,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我在阅读《共产党宣言》时的笔记摘抄。
二、主要内容摘抄1.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
”(第一章)这句话开篇即点明了共产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揭示了共产主义运动的本质和目的。
2. “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顾虑地承认,一切文明国家的社会的真正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第二章)这句话揭示了共产主义革命的本质,即彻底改变社会制度,实现阶级斗争的最终胜利。
3. “共产主义革命将不是一次简单的观念变革,而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
”(第二章)这句话强调了共产主义革命的深刻性,不仅仅是观念上的变革,更是社会制度、生产关系等方面的变革。
4. “共产主义革命将使现有的家庭制度解体,代之而起的是自由、平等、博爱的共产主义大家庭。
”(第二章)这句话阐述了共产主义革命对家庭制度的颠覆性变革,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5. “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人们将不再受剥削、压迫和贫困的困扰。
”(第三章)这句话进一步阐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愿景,为人们描绘了一幅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图景。
6. “共产主义革命将使国家消亡,取而代之的是自由、平等、博爱的世界。
”(第四章)这句话揭示了共产主义革命对国家制度的颠覆性变革,强调了共产主义社会的世界性。
7. “共产主义革命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第五章)这句话强调了共产主义革命的人民性,揭示了共产主义运动的群众基础。
8. “共产主义革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
”(第五章)这句话阐述了共产主义革命的长期性,揭示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规律。
三、个人感悟1. 《共产党宣言》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它揭示了共产主义运动的本质和目的,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学校思想品德课程的读书笔记
学校思想品德课程的读书笔记关于学校思想品德课程的读书笔记范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确定有很多值得共享的心得,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任凭应付就可以,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学校思想品德课程的读书笔记范文,欢迎阅读与保藏。
思想品德的课程标准要求加强教学的过程性、同学学习的体验性,引导同学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进展同学搜集和处理信息的力气、猎取新学问的力气、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力气,以及沟通与合作的力气。
在教育方式上,更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同学为中心,以同学的进展作为终极目标,摆正同学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思想品德的综合学问和同学的亲身体验为载体,不断地诱发同学主动探究的动机。
我依据一年来在政治新课程教材运用过中的经受,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应用中的感悟与收获1、给同学供应了呈现的机会,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性也明显增加。
课改前,课堂上我们以讲为主,用劲向同学灌输学问点,同学却不愿定领情,老师也累得要命,费劲不讨好。
我也曾苦苦思索怎样转变面临的逆境。
新课改的试验和尝试,给了我极大的震动,赐予我比较全新的教学理念。
只要把课设计好,给同学充分呈现的机会,放手让他们去探讨,效率会明显提高。
当然,老师要把握好课堂得把握力,并不是让同学放任自流。
实践证明,同学是情愿表现自己的,他们需要更多的鼓舞和引导。
2、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初步形成课改前,教学内容学问性很强。
课改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新课程下,同学也把握了确定的教学资源。
从第一节课开头,我就对同学说品德课上乐观参与的态度最重要。
在上课沟通的过程中,留意捕获和激发同学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觉和挖掘同学进展的潜能和性向。
同学讲得精彩的地方,我赐予准时赞扬。
对于讲的不太好的同学也总是鼓舞。
同学在成长过程中不行避开地要犯错误,也会受社会上不良影响,反映在课堂上,想法有错误有偏激,这就需要老师对同学要有关爱之心、理解之心、宽容之心。
思想政治教育读书笔记
思想政治教育读书笔记思想政治教育读书笔记篇1读书笔记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20XX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耀灿。
本书主要介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概念、内容、方法以及实践。
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深刻,让我对思想政治教育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思考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意义,也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通过阅读本书,我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现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不断思考着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实践,注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总之,通过阅读本书,我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实践,注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不断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解和应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思想政治教育读书笔记篇2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及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科学1.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性2.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主观创造性3.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1.导向功能2.保证功能3.激励功能4.纽带功能5.协调功能6.凝聚功能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1.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2.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的特点3.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四、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与方法2.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1.现代科技革命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2.现代市场经济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3.现代民主与法制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读书笔记篇3读书笔记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思想政治教育书籍读后感
思想政治教育书籍读后感最近读了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书籍,读完之后那感觉就像是在精神的大澡堂子里好好地泡了一回,把心灵上的一些小灰尘都给搓掉了。
咱先说这些书里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那就是把那些高大上的理论说得跟咱身边的事儿似的。
以前我总觉得思想政治啊,都是些飘在云端里的东西,离咱十万八千里呢。
但是在书里,就把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现象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比如说讲到价值观,书里就列举了生活中那些扶老人却被讹诈的例子,然后再分析背后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是人的道德缺失还是社会风气的某些扭曲。
这就好像是给我配了一副特制的眼镜,戴上之后看周围的人和事儿都更清楚了。
以前我看这种社会新闻可能就光跟着气愤或者瞎感叹,但是现在我能从更深层次去理解,这背后反映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中没做到位的地方。
而且这些书里有好多历史故事呢。
就像讲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候,它不是干巴巴地告诉你“爱国好啊,你得爱国”,而是从古代的那些爱国志士说起。
像岳飞精忠报国,书里详细地描述了他面临的处境,朝廷里的那些奸臣陷害他,但是他依然怀着满腔热血要保卫国家。
这故事读得我热血沸腾啊,感觉就像是在看一场惊心动魄的电影。
同时呢,也让我明白爱国不是一句空话,它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是在国家有难的时候挺身而出,在平时呢,就从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开始,当个好公民,为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
不过呢,有些部分读起来还是有点小费劲的。
就像那些哲学性比较强的理论阐述,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在走迷宫一样,绕来绕去的。
有时候一句话得读好几遍才能明白个大概意思。
但是呢,当你好不容易走通了这一小段迷宫的时候,那种成就感也是满满的。
就好像你解开了一个特别难的谜题一样。
读完这些思想政治教育的书籍后,我感觉自己就像是个刚刚被修理过的小机器人(当然我是个大活人啦,这只是个比喻),之前一些不太正确的思想观念被纠正了,行动的方向也更明确了。
我看待周围的世界变得更加理性,也更加积极向上了。
我觉得这些书就像是一位位智慧的长者,在你耳边轻声细语地告诉你生活中的那些道理,让你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重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读书笔记
重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读书笔记
政治课是让学生明理的,而每一课的知识点又比较多,如何做到上下知识点的自然过渡,让学生能在上一个情境中进入到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这对于我来说是个挑战,有好几次都是生吧吧的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学生接受起来有些生硬。
⑹小组合作的困惑
小组合作是好事,但我发现了这么一个问习题,就是合而不作、作而不合。
要不就是光听别人的,自己主动不参与,只是假装在小组内合作,什么都不做,别人说啥他就是啥。
另一种就是他也在作,只是自己独立做,不去与别人合作,我行我素。
⑺如何与学生沟通,这是一个难习题。
人与人需要理解,师生之间更需要沟通。
在校园中假如处理不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不但难以提高教学成绩,还有可能使师生关系走向对抗。
现在的学生不好教育,说轻了不管用,他不当回事,无所谓的样子。
说重了又说伤害了自尊心,弄不好会走向极端。
给弄出个惊天动地来让我们难堪,这就需要管理的艺术和技巧,这一点我一直在寻找答案,力求提高自己,但鉴于我能力所限,实在难以做到尽善尽美。
希望同行们能给与指导。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思政的读后感
思政的读后感思政读后感。
《思政》是一本关于政治思想的书籍,通过对政治理论、历史事件和思想家的深入探讨,引导读者思考政治与社会的关系。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加深了对政治的理解,也对自己的思想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通过《思政》这本书,我对政治的定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书中,作者对政治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让我意识到政治不仅仅是指国家机构和权力运作,更是一种社会组织和管理的方式。
政治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离不开政治的影响。
这让我认识到政治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能对政治视而不见,而是要积极参与其中,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通过对历史事件和思想家的学习,我对政治的发展和演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书中对不同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政治运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我了解到政治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
同时,书中还对众多思想家的政治理论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让我对不同政治观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这让我意识到政治是多元的,不同的政治理论都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理性思考和选择,不能盲目追随某种政治观念。
最后,通过阅读《思政》,我对自己的政治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书中,作者对政治思想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让我意识到政治思想对我们的行为和选择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政治观念,思考自己对政治的态度和立场是否正确,是否符合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我意识到,只有不断学习和思考,才能够拥有正确的政治观念,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通过阅读《思政》,我对政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政治的发展和演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自己的政治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本书不仅为我提供了丰富的政治知识,也让我对自己的政治态度和立场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不断运用《思政》中的知识和观点,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小学思政学习读书笔记 (1)
中小学思政学习读书笔记寒假开始,专门认真读了《共产党宣言》,也买了《反杜林论》,里面有一些优美的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赏心悦目,引用到工作的材料和发言里,也都是极为增色的佳句。
作为非科班出身的业余学习者,摘录一些经典的句子,也对照实际思政实践工作,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
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首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它把宗教的虔诚、骑士的热忱、小市民的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激发,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
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
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
读后感言:多么优美的句子,辅导员做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有情有义、有棱有角、有虚有实、有滋有味,做人的工作,要带着感情去做,我们和学生之间,有“利害关系”,是关乎学生成长成才的一份使命和担当,既要“亲”,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但也要“清”,清清白白做人做事,公平公正为人处事,尤其是在入党推优、奖助学金评定等重要环节,要体现一个思政教育工作者的道德情操,我们才有底气去给学生传道受业解惑,塑造品质品格。
《共产党宣言》这本每一个共产主义者必读的启蒙读物,发表至今已经过去了一百六十多年了,但书中所表达的“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核心思想及许多精典语言,熠熠生辉,今天读来仍然令人叹为观止。
其实我们在给学生做宣讲、开班会的时候,也可以采取这样类似先抑后扬的方式,学会以学生关注的问题和现象和引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忱,也为后面的内容做好铺垫,上来就给学生讲理论道理,往往在首因上就输了气势。
三、从来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是为了少数人利益的运动。
思政教育读本开学第一课理想照亮未来读书笔记
思政教育读本开学第一课理想照亮未来读书笔记
新学期、新面貌,开学第一课的钟声终于敲响了,今天我和所有同学一样,观看了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为全国中小学生准备的开学礼--《开学第一课》。
今年的主题是:理想照亮未来。
共分四个篇章:
理想是火,点燃革命热血;
理想是石,铺就奋斗征程;
理想是路,开启幸福生活;
理想是光,照亮复兴之路。
这四句话如同一首诗歌,铿锵而隽永地向我们讲述了关于国家、民族的过去和现在,展望未来的同时,也点出了我们学生的肩上,那份沉甸甸却光荣无比的责任。
经过百载流转,时光好似抚平了那一切,那个动荡的时局,那些疮痍的心灵,还有那一场场残酷的战争,都成为了历史。
而对干我们这些新时代的少年来说,那个年代热而澎湃的红色精神,不可不知更不可忘。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继承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血脉中流动的红色基因,我们要铭记红色精神,更要承担起传承的重任,我们是下个时代中华伟大复兴的希望。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
好好学习、努力拼搏,未来新时代的天空,将由我们努力去创造!。
大思政读书笔记范文
大思政读书笔记范文在当今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大思政”理念的提出,更是为我们打开了全新的视野,让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
在阅读相关书籍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也有了许多感悟。
在《思想政治教育新论》一书中,作者深刻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并非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塑造。
它旨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通过书中的案例分析,我明白了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深入人心,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书中还提到,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
在信息时代,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技术,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
例如,可以通过制作短视频、开展线上互动等方式,让人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教育。
另外,在《大思政格局下的育人实践探索》一书中,作者强调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性。
这意味着不仅仅是学校的思政课教师,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乃至整个社会都应该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价值观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要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各个环节中。
而社会也应为青少年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环境,让他们在良好的氛围中成长。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禁思考,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们应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思想政治教育呢?首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其次,要积极传播正能量,用自己的言行影响身边的人。
比如,在公共场合遵守秩序、爱护环境,在工作中诚实守信、勤奋努力,在家庭中关爱家人、尊老爱幼。
同时,我也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要注重实践。
我们要将所学的思想政治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与思政有关的书籍读后感
与思政有关的书籍读后感以前,我对这种经典的思政书籍是有点小害怕的,感觉会是那种特别严肃、特别难懂的“天书”。
但真正读进去后,发现它简直是宝藏。
这本书一开头就像吹响了战斗的号角,“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
”就这么一句话,瞬间把我拉进了那个动荡又充满希望的时代。
当时的欧洲啊,各种矛盾交织,阶级对立严重得就像两座大山互不相让。
资产阶级像个暴发户一样崛起,他们改变了世界,却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工人阶级被压榨得苦不堪言。
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位大神,那文笔就像犀利的剑。
他们把资产阶级的本质剖析得那叫一个透彻。
什么“现代的工人只有当他们找到工作的时候才能生存,而且只有当他们的劳动增殖资本的时候才能找到工作。
”就这么短短几句,把工人阶级的无奈和资本主义的残酷暴露无遗。
这让我想到现在,虽然社会发展了很多,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忘记资本的逐利性如果不受约束会带来的危害。
再看看关于共产主义的描述,那简直是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未来世界。
人人平等、没有剥削、大家共同为了人类的幸福努力奋斗。
这就像是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明灯,给当时受苦受难的人们一个希望的方向。
而且这个希望不是空想的,书里通过分析历史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必然的。
就好比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这种公平正义的社会形态必然会取代旧的不合理的社会形态。
我还特别佩服书中的国际视野。
它可没有局限在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而是放眼整个世界。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这一点更加显得重要了。
各个国家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很多问题都是全球性的,就像气候变化、贫富差距等,这时候就需要一种全球性的解决方案,就像共产主义所倡导的那种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的精神。
与思政有关的书籍读后感
与思政有关的书籍读后感
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嘀咕着,这会不会是那种晦涩难懂、充满大道理的书。
结果,读着读着,我就被它深深吸引住了。
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位大佬,就像两位超级智慧的预言家。
他们在书里描述的当时社会的情况,贫富差距大得吓人。
资产阶级就像是一群贪婪的家伙,拼命地压榨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呢,被压迫得苦不堪言,就像被压在大山底下的孙悟空,虽然有反抗的力量,但是还没找到完全释放的办法。
我特别佩服他们对历史发展规律的分析。
从古代社会的生产方式一直讲到资本主义的兴起,感觉就像是跟着他们在历史的长河里坐了一趟过山车。
他们把资本主义的那些事儿剖析得那叫一个透彻。
说资本主义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这就像打开了一个装满宝藏的盒子,里面的财宝源源不断地涌出来,可这些财宝大多都进了少数人的腰包,广大的工人阶级只能看着流口水。
而且,书里对阶级斗争的阐述也特别精彩。
就像是在看一场激烈的拔河比赛,两个阶级在两端拼命拉扯。
资产阶级不想失去自己的统治地位,无产阶级则渴望翻身做主人。
马克思和恩格斯大声呼吁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就像一群小蚂蚁聚在一起变成强大的军团一样。
这让我想到,我们普通人的力量其实是很强大的,只要团结一心,就能够改变世界。
最让我热血沸腾的是他们对未来社会的展望。
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人人平等,每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能力去劳动,按照自己的需求去获取。
这简直就是一个超级理想的世界啊,就像桃花源一样美好,但又不是那种虚无缥缈的幻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政读书笔记【篇一:思政课实践教学原著导读读书心得】思政课实践教学原著导读读书心得报告正文:历史的伟大在于后人能够吸取教训、借鉴经验,伟人的伟大在于其思想贯穿在历史长河。
从古至今,不断吸允精华,不断蜕变出真理,让史事见证。
毛泽东可谓是一代伟人,受得起古今中外人士的推崇,不光是带领革命胜利的伟绩,更是其思想的先进性。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抗日时期为了击破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的不利于革命事业的那些教条主义思想而完成的。
在马克思思想和列宁主义的基础上,注入自己所深入探究而得的思想,成功诠释了以矛盾思维不断发展的前进步伐。
从《矛盾论》问世70多年,70多年来,中国革命、建设乃至改革开放的实践,从正反两方面都证明着毛泽东的《矛盾论》和他整个的“矛盾论”,亦即“矛盾思维”的真理性。
矛盾论当中研究诸多,在《矛盾论》这一著作中,毛泽东从中国革命的实践出发,精辟地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核心问题――矛盾的问题,矛盾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特别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就是共性和绝对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
毛泽东从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内在源泉出发,阐明了内因和外国的辨证关系。
在对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众多矛盾和矛盾双方等地位和作用的分析考察中,指出了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提出了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等范畴,强调在把握和解决事物的矛盾时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在矛盾双方的同一与斗争的相互联结中,强调必须学会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克服任何一种可能存在的片面性。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言简意赅地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
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以及从一个事物同其它事物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的发展。
关于两种宇宙观,显然在新时代里,唯物辩证法所指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才是主流。
在世界的任何因素都是不断运动而非静止不动的系统,在每一个时空每一个过程的转化着带有着矛盾的不断转变。
但是事物的发展,矛盾的转变往往不是由外在取决的,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即环境只是一种变化的启动条件而非绝对因素,主要是内因的驱动导致事物的发展。
从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内在源泉出发。
矛盾而引起的发展生活里也比比皆是,不管是人是物都有其自我特征,而一个人的成长虽说是受后天环境影响因素,但是其内心不断壮大的源动力才是使一个人变化的最大因素。
由矛盾而引发事物的不断运动和发展,唯物辩证的宇宙观更是强调我们在不断变化的事物里放开心眼,用观察和分析的角度寻求事物中矛盾的解决方法。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表现在矛盾出现在生活里的方方面面,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新旧事物交替带来的矛盾,在不断斗争和解决矛盾中赋予事物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推动事物地前进。
矛盾也从几个情形中去研究其特殊性,在科学领域里事物相对的矛盾,因其特殊的矛盾和特殊的本质才构成不同的科学研究对象。
只有研究矛盾的特殊性才能确定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也才能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原因、根据,从而辨别事物,区分科学研究领域。
并且在研究过程中一定要抓住每一个环节的运动。
一切运动形式的每一个实在的非臆造的发展过程内,都是不同质的。
对待不同质的矛盾的时候也要用不同质的方法去解决。
例如新中国成立,落后的生产力和急速膨胀的社会需求间的矛盾,在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道路上,要以其矛盾为研究对象,从而提出符合此矛盾的实际解决方法。
一个大的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包含着许多的矛盾。
这些矛盾,不但各各有其特殊性,不能一律看待,而且每一矛盾的两方面,又各各有其特点,也是不能一律看待的。
所以在研究问题时,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要全面而动态地去分析每一个过程,认识到事物本身就是互相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的。
矛盾在不断发展的阶段中得到量的改变,虽其发展过程根本矛盾的性质和过程的本质没有变化,但在动态之间不断激化中诞生出不一样的特性,因而需要对其实行具体的分析,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可合适地处理矛盾。
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矛盾在动态间不断转换,即运动,即事物,即过程,也即思想。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
事物都是相对的,所以一定要所条件及范围的限制,才能维护真理的存在,才能是理趋向无缺陷。
事物也是绝对的,在事物的发展规律之中寻找共同点。
事物的矛盾又有主次之分,在主要矛盾之中又有主次面之分,在矛盾解决的过程中一定要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因为主要矛盾是牵动着其他矛盾发展的主要因素。
只有先解决了主要矛盾才能确保事物矛盾的解决,在主要矛盾解决的过程中也要把重点放在矛盾的主要面上。
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
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谓矛盾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如果将矛盾面平等看待,而忽视了其中的差别性,就无法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世界上没有绝对地平衡发展的东西,我们必须反对平衡论,或均衡论。
要在动态发展中呈现新兴力量,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力量。
一切过程都有始有终,一切过程都转化为它们的对立物。
一切过程的常住性是相对的,但是一种过程转化为他种过程的这种变动性则是绝对的。
矛盾在对抗和斗争中不断新生,不断转化,这使得矛盾的存在及对矛盾解决方法的研究是永恒的。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清晰地从各个方面研究透析了矛盾的存在。
而在于革命道路,甚至于是在新中国发展史上都是生生不息地传承。
对于我而言,革命之路,建设大业之伟岸还不足以攀及。
作为当代大学生虽说要用满腹雄心壮志,但是在现实世界的萎靡风下,难免于逊色。
从生活里说谈矛盾,只能从人的个体是矛盾滋长的起源说起。
人是区别于其他的动物的高级动物,是因其能够拥有思想的伟大。
而人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地思考与情感的变化充斥着矛盾。
在细腻的情感方面,对于事物的欢喜与厌恶地对立,对事情成功与失败的感悟。
例如,你爱一个人,爱着也恨着。
例如,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绝对的失败也没有绝对的成功。
失败的过程既是矛盾的量的改变,成功即是质的跃升。
人在追逐之中,总是在矛盾下抉择的。
只有正确的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才不会陷入迷惑的局域里。
人的一生有始有终,但矛盾无终止,所以人的一生都在追求里奔波劳累,渴求富足地生活与安逸着碌碌无为又相违背。
人生来对美好的渴望之心与之不相符的现实行动就是矛盾局域里的困惑。
只有在矛盾发展力不断改变其内心的驱动力使之朝着最初的目标前进。
时间的维度见证矛盾的转化,回忆里恋恋不忘的事物最后也是在最后的默然里烟消云散。
人在成长阶段所感受的苦痛往往放在整个人生里就显得微不足道。
因为无法紧紧抓住主要矛盾,使得人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迷失方向甚至于心智。
只有在当下对自身矛盾的清楚认识,从每个阶段的变化历程总结和改进,从方方面面观察和分析才能实质性地解决矛盾所带来的问题,从而不断地蜕变和完善自我。
【篇二:“孙中山政治思想”专题读书笔记】“孙中山政治思想”专题读书笔记严开强孙中山是一位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
就其而言,可谓是博大精深。
但其思想中主体地位的是政治思想。
凭借“巨人”的研究,经分析,可将其政治思想从三民主义思想、“五权宪法”学说、宪政三阶段理论、政党政治思想等四个方面加以介绍和学习。
一、三民主义思想1、旧三民主义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正式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作为同盟会的纲领。
同年11月,在《民报》发刊词中,他第一次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并指出:“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 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
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美各国以独立。
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
18世纪之末,19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
世界开化,人智益蒸, 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
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20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檀场时代也。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须臾缓。
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
是故或于人为既往之陈迹,或于我为方来之大患,要为缮吾群所有事,则不可不并时而驰张也。
”①在他看来,唯有民族主义才能摆脱“异族残之,外邦逼之”的局面,才有国家的独立自主;唯有民权主义才能“解”“千年专制之毒”,才有社会“百年锐于千载”的迅猛发展;唯有民生主义“去”“欧美所虑积重难返”,才有国家民富的前途。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和之后他在广州国立高师所作的题为《三民主义》的连续讲演,对三民主义的内容作了更加详尽的申述。
①民族主义,就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民族主义在孙中山那里主要有①《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版,第75-76页。
两层涵义:一是民族自身的特性,即由民族之间的天然差别而产生出来的对异族的天然排斥性。
二是排满,但并不针对整个满族而是针对那些满族当权者。
并不是要灭尽整个满族,而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我们并不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期,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 我们决无寻仇之理”①在这里,他已经宣明民族主义不是民族复仇主义,二者的区别是泾渭分明的。
在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宣言,孙中山提出了“五族共和”的主张,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如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②。
②民权主义,就是“创立民国”。
欲建立民国,必先推翻千年的专制主义政体。
在专制政体之下,国民没有平等、没有自由,苦不堪言!推翻专制政体,并不是只推翻满族政府,他指出:“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说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③。
必须彻底地、永远地推翻这种政体,建立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共和国,并指出:“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民国政府。
凡为国民,皆平等而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享。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④③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主要部分。
孙中山强调,“三民主义皆基于民”,目的在于“谋四万万人之福祉”。
指出:“我们的革命目的,是为众人谋幸福。
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
达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善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