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乡村城镇化的历史——关于城镇化的一些观点辨析
城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城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城镇化和现代化,这俩词听起来就像是水和火,怎么看都像是两码事,其实它们之间的关系可大着呢!你想想,城镇化就是让村民们不再在田地里耕耘,而是搬到城市里,去享受那灯红酒绿的生活。
想当年,咱们的祖辈还得起早贪黑,忙着喂猪种地,现在呢?年轻人们只需要刷刷手机,便可以获得一切,真是时代在变啊。
不过,有些人就觉得,城镇化了就意味着生活水平提高了,简直是太乐观了。
咱们看看,现在城市里人多得跟蚂蚁似的,拥挤得让人喘不过气。
大街小巷,车水马龙,真是一场“汽车狂欢节”。
可你要是想去个超市买点东西,简直得像打仗似的,得看准时机,快速冲刺,抢在别人的前头。
不过,咱也不能全抱怨,这城市里确实有些好玩的地方。
各种小吃摊、夜市、文艺活动,简直像是生活的调味品,让人心情大好。
再说了,现代化的城市里,科技也是飞速发展。
你看看,现在连个快递都能在你下单后几分钟内送到,简直像变魔术一样。
可这样一来,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变得飞快了,大家都忙忙碌碌,连喝杯咖啡的时间都没有。
总觉得人越忙,越容易忽略身边的小美好。
慢下来,细细品味生活,才能真真切切享受到现代化带来的便利。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城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以前的乡村,节日里大家聚在一起,欢歌笑语,聊聊天,真是乐趣无穷。
现在呢,很多人都跑去大城市,连过年都忙着加班,回家的人少了,亲情渐渐被淡化了。
哎,这现代化的生活,是快了,可心灵的滋养却在减少。
人们都在追求物质,却忘了精神的富足。
有时候停下来,和家人一起包饺子、看个电影,都是无价之宝。
再说经济发展,城镇化的确推动了经济的腾飞,城市里有各种各样的工作机会,年轻人找工作也更方便。
不过,背后隐藏的压力也让不少人喘不过气。
房价贵得像天上掉下来的,奋斗多年却买不起一套房,真是让人心塞。
大家都在拼命工作,却不知到底为了什么。
可一想到自己住在高楼大厦里,心里又是说不出的骄傲。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
交通、教育、医疗等都在逐渐跟上,这让人感到生活越来越有保障。
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二“城镇”与“乡村”概念辨析
当前我国城乡发展日新月异,预计到2030年城镇化率将达到66%。
“城镇与乡村”模块是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必修内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有关“城镇与乡村”的内容要求共计三条,可见其重要程度。
因此对该部分内容,尤其是对课标与教材中所体现的基本概念形成清晰的认知至关重要。
但是目前使用的各版本教材对于“城镇”与“乡村”概念的界定均有所不同,给教师教学带来一定的困扰。
因此,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各版本教材“城镇”与“乡村”概念表述的异同,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来明晰基本概念的涵义,以期帮助一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利用新教材进行教与学。
一、各版本教材“城镇”与“乡村”概念表述的异同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二“城镇与乡村”的课标内容包括:“2.2结合实例,解释城镇与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特征,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2.3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2.4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与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1]各版本教材的表述如表1所示。
摘要:概念是教材最为重要的要素之一,对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运用教材来组织教学。
本文以四个版本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二“城镇与乡村”为例,在课标分析的基础上,比较四个版本教材中“城镇”与“乡村”概念表述的异同,通过分析国内外对“城镇”与“乡村”概念的界定,来辨析与明确基本概念在教材中的含义,并对概念理解、教材编写与教学组织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新教材;课程标准;概念比较;建议孙超帅1 赵 媛2(1. 南京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7; 2. 南京师范大学 金陵女子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7) 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二“城镇”与“乡村”概念辨析表1 各版本教材“城镇”与“乡村”概念比较城镇乡村人教版城镇包括城市和镇,是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乡村是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中图版城镇一般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尤其是规模更大的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乡村城市化”和“城市乡村化”
“乡村城市化”和“城市乡村化”乡村城市化和城市乡村化是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议题,两者虽然看似相似,但实际上涵义和影响却有所不同。
本文将就乡村城市化和城市乡村化这两个概念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意义和影响。
一、乡村城市化1.1 乡村城市化是指农村地区向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农村经济结构逐渐转变为城市经济结构。
1.2 乡村城市化可以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活水平。
1.3 乡村城市化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农村人口外流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农村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等。
二、城市乡村化2.1 城市乡村化是指城市地区向乡村化发展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向乡村迁移,城市经济结构逐渐转变为乡村经济结构。
2.2 城市乡村化可以促进城市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缓解城市人口过密等问题。
2.3 城市乡村化也会带来一些挑战,如城市人口向乡村迁移可能导致乡村资源过度开发,乡村社会结构不稳定等。
三、乡村城市化与城市乡村化的联系3.1 乡村城市化和城市乡村化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着城乡发展的平衡。
3.2 乡村城市化和城市乡村化的发展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城乡发展的协调与平衡。
3.3 乡村城市化和城市乡村化的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
四、乡村城市化与城市乡村化的前景4.1 乡村城市化和城市乡村化是未来城乡发展的必然趋势,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4.2 乡村城市化和城市乡村化的发展将为城乡居民带来更好的生活品质和发展机会。
4.3 乡村城市化和城市乡村化的成功实施将为中国乡村振兴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五、结论5.1 乡村城市化和城市乡村化是城乡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个人共同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5.2 乡村城市化和城市乡村化的成功实施将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5.3 乡村城市化和城市乡村化的发展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以实现城乡发展的协调与平衡。
当前对城镇化的几点认识
当前对城镇化的几点认识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在当前形势下,对城镇化有更清晰、更深入的认识显得尤为重要。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迁移和城市扩张,而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
从经济角度看,城镇化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在农村,主要以农业为主,产业结构相对单一。
而在城市,工业、服务业等多元化的产业蓬勃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水平。
当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他们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城市的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城市的聚集效应也使得企业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增长。
然而,城镇化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部分地区盲目追求城镇化速度,忽视了质量和可持续性。
一些地方为了扩大城市规模,大量占用耕地,导致农业用地减少,影响了国家的粮食安全。
还有一些新建的城镇缺乏产业支撑,就业岗位不足,导致人口的“假性城镇化”,即虽然在城市居住,但生活水平并未得到实质性提高。
社会方面,城镇化带来了人口结构的变化。
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这些公共服务不能及时跟上,就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比如,城市学校的学位紧张,导致一些孩子无法就近入学;医院人满为患,看病难的问题突出;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使得一些弱势群体的生活得不到有效保障。
文化方面,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文化。
在农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域文化。
但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一些传统的村落和文化遗产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城市建筑和生活方式。
这不仅是文化的损失,也让人们在精神上失去了归属感。
要实现城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科学规划。
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产业发展基础和人口规模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新型城镇化:概念辨析、现实困境和突破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新型城镇化:概念辨析、现实困境和突
破路径
洪晗;肖金成;陈蕊
【期刊名称】《区域经济评论》
【年(卷),期】2024()2
【摘要】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之举。
新型城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存在着深刻的逻辑关系,工业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动力之源、农业现代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基础和支撑、信息化是城镇化的实现途径与重要手段。
与此同时,新型城镇化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着人口规模巨大、区域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群体间收入水平差异较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对落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短板等现实困境。
要想更好发挥新型城镇化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在突破路径上需要进一步促进城市群与县域城镇化发展,深度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同步建设美丽城市与美丽乡村,完善县域城镇化的体制机制,加快城市现代化转型。
【总页数】12页(P38-49)
【作者】洪晗;肖金成;陈蕊
【作者单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02
【相关文献】
1.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以“降水、水源、水分概念辨析”教学为例
2.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苏南就地城镇化的现实困境与优化策略
3.困境与突破: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健全新型举国体制的实践方略
4.以公共经济学视角分析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困境与路径
5.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县域城镇化的困境、实现逻辑与路径选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概念辨析:城市化、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
概念辨析:城市化、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2014年06月06日 16:52:01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丁守海字号:【大中小】【核心提示】从内涵上讲,城市化至少有两层内涵。
一是人口从乡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以库茨涅兹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就是从这个角度来定义城市化的。
这个概念已广泛地为人们所熟知,但它仍是一种浅层次的定义,因为它没有涉及在人口结构分布变化背后所隐藏的经济结构变化的本质。
二是克拉克将城市化定义为第一产业人口向第二、三产业人口转换的过程。
这种定义法可以弥补第一种定义所存在的缺陷。
将这两层内涵结合起来,城市化就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换的过程。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还会带来其他一些伴生现象,如城市生活方式及城市文明向乡村渗透。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前二者才是问题的根本。
而城镇化是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概念,它发端于城市化,但又不同于城市化,即便是今天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概念,与城市化之间仍存在重大区别。
城镇化与城市化本质相同但形式有别城市化的英文单词是Urbanization,而英语的Urban既包括城市(city)也包括城镇(town),所以城市化既可以是通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在城市发展第二、三产业来吸纳农业人口的过程,也可以表现为人口从农村向城镇集中,在城镇发展第二、三产业并吸纳农业人口的过程。
它们都属于城市化范畴,本质都强调经济社会的活动中心从农村转出。
只不过前者强调转向城市,后者强调转向城镇,在地理上的侧重点不同。
在西方国家,由于多重因素的作用,特别是城市化发轫之前,工业化所积累的雄厚经济基础以及国土资源的稀缺,它们一般都秉承了city型的城市化路径,强调人口向大城市转移、非农产业向大城市集聚,缔造了纽约、伦敦等大都市的快速繁荣。
这就是今天人们所熟悉的以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化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小城镇被置于相对次要的位置,只是在城市化的后期才被重新重视起来。
中国则正好相反,在20世纪80年代初城市化刚发轫的时候,百业待兴,没有能力去搞大城市的发展,就只能尝试小城镇的发展。
国内外关于城镇化水平的衡量标准
国内外关于城镇化水平的衡量标准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中央明确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国务院在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时,也提出了“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目标,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要求。
这都促使北京积极稳妥地加快城镇化步伐。
为更好地理解城镇化的实质,我们就如何衡量和比较国内外城镇化水平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城镇化水平的核算方法城镇化与城市化并没有实质的区别。
我国长期存在“城市化”和“城镇化”两种提法,指的都是相对于“乡”而言的“城”发展壮大的过程,相对应的英文也是同一个词(Urbanization,为避免翻译不准确影响读者理解,个别地方引用了原文)。
中国城市与区域规划学界和地理学界1982年召开的“中国城镇化道路问题学术讨论会”,曾指出城市化与城镇化为同义语,并建议以“城市化”替代“城镇化”。
国家正式文件曾使用过“城市化”的提法。
2000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此后国家正式文件都使用“城镇化”的提法。
之所以使用“城镇化”而不是”城市化”的提法,主要是因为我国曾长期实行“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以及“避免农民向大中城市盲目流动”的政策;而“城”一般被理解为县级市或更高级别的地方,“镇”则一般理解为建制镇或集镇,“城镇化”的提法可以引起对“镇”的重视,防止片面发展大中城市的倾向。
只要我们正确理解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就不会对“城镇化”的理解产生歧义。
下面一般使用“城镇化”的提法,涉及国外部分则使用“城市化”的提法。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城镇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城镇化水平也不断提高。
但城镇化的进程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历史回顾中国的城镇化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商代。
当时,中国的城市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城市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下,中国在20世纪初步入城市化的道路。
20世纪初,中国的城市化率仅为4%左右。
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城市化率开始显著提高。
2000年,中国城市化率超过30%。
目前,中国城市化率已经超过60%。
现状分析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经历了快速增长、问题不断的发展阶段。
目前,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城镇化率持续增长。
截至2019年底,全国城镇化率达到60.6%。
其中,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80%以上。
第二,城镇化水平地区差距较大。
东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沿海省份的城镇化率高于内陆省份。
西部省份的城镇化率相对较低。
第三,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仍然突出。
城市失衡、房价过高、城市贫困等问题亟待解决。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贫困人口和外来人口面临的问题比较突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政策推动为了促进城市化进程,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其中,最重要的政策是“城镇化新型计划”。
该计划旨在推进城镇化,解决城市人口集中、城市粗放发展、环境污染等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市场建设,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科学城市建设。
此外,为了解决城市贫穷问题,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扶贫政策,确保贫穷人口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结论城镇化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产物。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城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
尽管城镇化进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保证城镇化进程的顺利发展,同时也保证了城市居民和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
城乡发展辩论辩题
城乡发展辩论辩题正方,城乡发展应该平衡发展。
首先,城乡发展应该是平衡发展,而不是片面发展。
城市发展过快会导致资源过度集中,环境恶化,人口失衡等问题,而农村地区的发展滞后也会造成资源浪费,人才流失等问题。
因此,平衡城乡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会造成社会不公平现象。
在城市发展过快的情况下,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资源跟不上,导致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低下,城乡差距加大。
而平衡发展可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再者,城乡发展的平衡对于国家经济发展也是有益的。
农村地区是国家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而城市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中心,城乡发展的平衡可以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推动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最后,我们引用毛泽东的名言,“农村包围城市”,强调了农村对于城市的重要性,也表明了城乡发展应该是平衡发展的观点。
反方,城乡发展不需要平衡发展。
首先,城市是现代化的代表,城市的发展对于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至关重要。
城市的快速发展可以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吸引人才和资金的流入,推动社会的进步。
其次,城市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城市的发展是大势所趋,无法阻挡。
因此,城市发展的速度自然会快于农村地区,这是正常现象,不需要刻意平衡。
再者,城市的发展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城市是一个区域经济的中心,城市的发展会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更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最后,我们引用马克思的名言,“城市是人类的未来”,强调了城市对于人类进步的重要性,也表明了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城乡发展不需要刻意平衡,城市的快速发展是符合时代潮流的,也是有利于国家发展的。
城镇化能够VS不能够兼容乡村振兴辩论赛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城镇化能够VS不能够兼容乡村振兴辩论赛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反方辩词一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大家好。
今天我们反方的立场是:城镇化能够兼容乡村振兴。
我们认为,城镇化不仅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城镇化可以为乡村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为乡村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首先,城镇化可以为乡村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城市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城市的发展也需要乡村的支撑。
城市和乡村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城市发展需要乡村提供食品、原材料和劳动力等资源,而乡村也需要城市提供市场和技术等支持。
城镇化可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乡村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其次,城镇化可以为乡村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中心,也是就业的主要来源。
城镇化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为乡村带来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同时,城镇化也可以促进乡村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高乡村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最后,城镇化可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一。
城镇化可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城镇化是能够兼容乡村振兴的。
城镇化可以为乡村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为乡村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因此,我们反方认为城镇化是有利于乡村振兴的。
反方辩词二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大家好。
我是反方的二辩,我将从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城市与乡村的互动、城镇化对乡村环境的影响三个方面来阐述我们的立场。
首先,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城镇化可以为乡村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为乡村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而乡村振兴也需要城镇化的支持和促进,城镇化可以为乡村带来更多的资金、技术和市场等资源,促进乡村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农村城镇化与城市化概念的区别及意义
关键词:现代化建设 新农村建设 城镇化 城市化
让我们把视野放得大一点,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而我们国家要在这个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现代化建设,而对于一个农业人口仍占全国总人口数75%以上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农村现代化建设又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农村的现代化实际上就是要进行城市化。这样,一系列的“工程”就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因此需要我们首先从理论上做一个梳理,而其中最关键的是城镇化和城市化的区别问题,正如前文所言,对于这个区别应该放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这样一个背景下来进行区分,而具体到我国就是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样一个背景下来比较。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实质上是想引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我们的农村建设之所以叫新农村建设,就因为其“新”在其建设过程中处在和利用全球化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之中;同时在其建设过程中和目标中的价值取向上对现代化中强调的“现代性”的体现。
因此,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是与全球化和现代化紧密相关的。而全球化的浪潮中,不进则退,现代化的直接要求就是加快农村城镇化和城市化的建设。
城市化战略是指通过现有城市规模的扩张、功能的完善,以及大量新建城市的兴起,充分发挥聚集效应,规模收益以及扩散效应,吸引大量农民脱离农业,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实现农民向市场主体——居民转变,促进城市化进程,带动整个国家现代化的发展。
(二)具体区别
具体而言,城镇化战略与城市化战略的区别体现在:
2、目标不同。城镇化战略与城市化战略的最终目标虽然都是提高城市化水平,但在具体目标方面存在差异。城镇化战略是在不引起人员大规模流动的前提下,通过在当地兴办乡镇企业使农民“离土不离乡”,逐步向当地城镇集中,从而提高城市化水平。简言之,城镇化战略的目标是,就地消化农民,使农民顺应城市。城市化战略则是通过城市数量、规模的扩张和功能的完善,吸引农民大规模进城,使农民彻底转变为市场主体,成为城市文明的推动者和重要组成部分,促进现代化进程。简言之,城市化战略的目标是,城市接纳农民,实现农民的现代化和整个国家的现代化。
城镇化能够VS不能够兼容乡村振兴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城镇化能够VS不能够兼容乡村振兴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正方辩词一辩:尊敬的评委、各位参赛选手、观众朋友们:我代表正方团队,认为城镇化能够兼容乡村振兴。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首先,城镇化可以带来人口红利。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人口流动将会更加便捷,城市吸纳农村人口的能力也将增强。
这不仅可以缓解农村人口过剩的问题,还可以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这样的人口红利对于乡村振兴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城镇化可以促进产业升级。
城市的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化,可以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市场和就业机会。
特别是在数字经济、高科技产业等领域,城市的发展更具优势。
这种优势可以通过城镇化的手段传递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升级。
最后,城镇化可以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
城市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可以为农村提供更多的文化交流和学习机会。
这种交流和学习可以促进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提高,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
总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关系。
我们应该在城镇化的同时,注重乡村振兴,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正方辩词二辩:尊敬的评委、各位参赛选手、观众朋友们:我是正方团队的二辩,我认为城镇化能够兼容乡村振兴。
城镇化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支持。
首先,城镇化可以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
城市的消费需求更加多元化,可以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
特别是在农产品加工、生态农业等领域,城市的需求更加旺盛。
这种市场机会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升级。
其次,城镇化可以为农村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城市的技术水平更加先进,可以为农村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帮助。
特别是在现代农业、数字经济等领域,城市的技术优势更加明显。
这种技术支持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升级。
最后,城镇化可以为农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城市的公共服务更加完善,可以为农村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
这种公共服务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
城市化·城镇化·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城市化概念辨析
也必 须从 质 和 量 两 方 面连 行 高度 的概括 和 总 结 ,肮
质 的 规 定 性 看 , 域 甫 化 过 程 是 一 个 不 断 被 城 市 “同 化” 的 过 程 ,印 域 青 的 先 进 生 产 力 、现 代 文 不 断 向
是 同步曲 , 即城 市 的文 明 只有城 里^ 享 受 , 当城 市化 水 平进 一 步提 高 ( 0 以上 ) 3茗 ,城 市 文 明普厦 率 就超 过城 市 化 率呈加 速 增长 的趋 势 资 料证 实 , 当城 市化
内客 包 括 : 农 村 地 域 向 城 市 地 域 的 转 化 过 程 , 城 L. 即 镇 化 ; 2. 业 人 口 向 非 农 人 口 的 转 化 过 程 , 即 非 农 农
城 市 所 化 :第 二 层 次 是 乡 村 丰 身 内 部 的城 市 化 ; 第
维普资讯
三 层 欢 是城 市 自身 的 发 展 , 市 的 城 青 他 ; 四 即 城 第
提. 一般 来 讲 . 可 化 水 平 在 5 % 以 r 时 , 市 化 城 D 。 : 城
现 了城 乡 融合 , 克 舟 说 明 了 当 城 市 化 “ 化 ”到 一 这 量
共 享 , 不是 由城 市 “ 而 消灭 ” 农村 = 从量 的规 定 陛看 , 城 市化 过 程又 是 一个 断 的 “ 量化 ”过程 ,这 一 量 化”过 程 意味 着农 村 的地 域 不 断地 转 化为城 市地 域 ,
层 建是 作 为 不 同 学科领 域 研 究对 象 的城 市 化 ;第五
层 建 是 最 抽 象 的 城 市 化 , 即 作 为 城 市 化 整 煞 运 动 过 程 的 城 青 化 , 这 一 表 述 实 际 上 只 是 高 度 概 括 了域 币 化 的 外 延 , 即 城 市 化 包 括 了农 村 城 市 化 . 城 市 域 市 化 , 斟 城 青 亿 ,扫 象 城 市 化 . 没 有 揭 示 出 城 市 北 学 柙 并 过 程 的 规 津 性 城 市 坚 济 学 研 究 表 明 , 市 化 连 程 呈 城 现 出 … 型 发 展 规 律 , 根 据 城 市 化 水 平 , 依 姨 将 S 并 可
推进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思考
推进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思考
陈晖涛
【期刊名称】《福建理论学习》
【年(卷),期】2004(000)002
【摘要】农村城镇化是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
马克思说:"城市本身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乐和需求的集中;而在乡村里所看到的却是完全相反的情况:孤立和分散。
"可见,城市在社会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许多国家现代化的历史表明,现代化与城市化有着密切关系:现代化是目标,工业化是动力,城市化是载体。
城镇化不仅是工业化的结果,
【总页数】3页(P27-29)
【作者】陈晖涛
【作者单位】福建师大公共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9.2
【相关文献】
1.城镇化进程中推进民族工作法治化的思考 [J], 薛冰
2.加快推进重庆市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思考 [J], 喻小倩
3.三峡库区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对策与思考--以巫山县为例 [J], 郑中华;郑东风
4.关于加快推进湖南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思考 [J], 吕灵华
5.对科学推进郑州城镇化进程的思考 [J], 胡述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化对农村发展的影响辩论辩题
城市化对农村发展的影响辩论辩题正方辩手观点:城市化对农村发展有积极影响。
首先,城市化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农村产品能够更快速地进入市场,农民收入也会相应增加。
据统计,中国农村人均收入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渐提高。
其次,城市化能够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城市化过程中,政府会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城市化可以带动农村产业升级和转型。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也会发生改变,传统的农业产业逐渐向现代化、多元化发展,这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名人名句,毛泽东曾说过,“农村包围城市”,城市化可以带动农村的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经典案例,中国的精准扶贫政策,通过城市化进程,帮助农村地区脱贫致富,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反方辩手观点:城市化对农村发展有消极影响。
首先,城市化导致农村人口大量外流,造成农村劳动力短缺。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大量外流至城市,导致农村地区的劳动力短缺,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其次,城市化加剧了农村资源环境的恶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的资源环境受到破坏,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和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城市化拉大了城乡差距。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落后,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得不到改善。
名人名句,朱自清曾说过,“乡愁是一张小小的车票,我在这头,黄鹂在那头。
”城市化加剧了农村地区的人口外流,加剧了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失和乡愁。
经典案例,中国一些农村地区因城市化而面临着资源环境恶化、农村人口外流等问题,导致农村地区的发展受到限制。
《乡村社会学》作业1—4答案(1)
《乡村社会学》作业1—4(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作业1题目:结合我国乡村家庭的实际,谈一谈我国城乡家庭功能的异同。
目的:这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题,让学生理清家庭功能理论的基本内容,在理清理论的同时。
分析家庭功能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加深对家庭功能理论的理解,同时发挥家庭功能在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有作用。
要求:(1)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和研读第三章家庭的含义、结构、特点、功能,搞清家庭基本理论的内容;(2)完整准确地阐述家庭功能的基本理论内容;(3)联系实际时既可以逐条进行,也可以将所有理论阐述后进行;(4)字数不低于800字;(5)作一次小型的家庭情况的调查(以一个自然村或行政村为单位)。
时间:学习第三章后做本作业(约第3周)解题思路:(1)家庭的涵义、特点;(2)乡村家庭的功能;(3)简要概述乡村家庭的发展趋势;(4)结合乡村家庭的特点,分析城乡家庭功能的多少、强弱。
答题提示:1、答题前应采用访谈、问卷等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完成对一个自然村或行政村的家庭情况调查。
以家庭为单位登记户主及其成员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受教育状况、婚姻状况、处所或职业以及与户主的关系等,记录每个家庭的人口数、经济收入及消费等情况,然后进行统计分析。
2、请学员按照解题思路去答题,答题时以理论要点结合相应的调查材料分层叙述。
3、答题所需要的理论要点如下,请学员自行整理形成800字以上的文字材料。
(一)家庭的涵义与特点(P.35/§3.2乡村初级社会群体/乡村家庭)1、涵义: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成员间有着共同的利害和亲密关系的群体。
这些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婆媳关系、祖孙关系等。
2、特点:(1)家庭目标一致,内聚力强。
在家庭中,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表现为很自然的一致。
群体目标在众多场合下,能够变成个人的自觉行动。
(2)家庭满足其成员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比任何一种群体都多。
城镇化的内涵辨析
A .S e r d a 在其著 作 《 城市 化基本原理 》中首先使 用
了城市化(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 - 词 。美 国学者弗里德曼( J . F r i e d ma n n ) 将 城 市 化 过 程 区分 为 城 市化 I 和 城 市 化
机 器 大 工 业 的 崛 起 ,吸 引 了大 量 人 口向新 兴 工 业 城
市集 中 ,城 市人 口增加 ,城市外 围郊 区和农村人 口
城 市化概念最早 出现在 1 8 5 8 年 马克思 的 《 政 治
经济学批判 》中,在谈及 城乡分离和城市发展 时 , 他提 出了 “ 现代 的历史是 乡村城市化 ,而不象在 古 代那样 ,是城市 乡村化 ”。1 8 6 7 年 ,西班 牙工程 师
城镇 的过程 ,是农村 人 1 : 3 减少 ,农 民身 份向市民 、
产 业工人转换 的过 程。这也是导致产业 结构 、就业 结 构以及生产 、生 活方式和社会关 系等 发生变化 的 重要 因素。
镇化 。
2 、 产 业 结 构 升 级 、 生 产 向 城 市 集 中的 过 程 和
城 镇 化 作 为 一 个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历 程 ,既 包 括
而发展 中国家 由于工业 化水平相对较低 ,农村 劳动资源大量 富余 ,受 全球经济一体化 的冲击 ,政 府又常常牺牲 乡村 的政 策 ,刺激 了城市增长和城市
化 进 程 ,导致 大 城 数 激增 ,
城 市人 口膨胀 ,出现过度 城市化现象 。特别是 在拉美等地 区的国家 ,城市化过度发展 ,乡村地 区 缺乏活力 ,城 市经济社会环境恶化 。 随着多年经济 的快速发展 ,我国城镇化 的发展 速度 伴 随着 由限制农 民进 城 到允 许 、引导 农 民进 城 ,再到鼓励支持农 民进城 ,人 口城镇化速度不断
兵团城镇化建设初探
1城镇化 是解 决兵 团经济发展 突 出矛盾 的重要举措 . 当前 兵 团面 临产 业 结构 不合 理 、地 区发 展 不平 衡 、农 牧 团场 职工 和 部分城 镇 居 民收入 增长 缓慢 等 制 约经 济发 展 的 “ 颈 ” 问题 ,而究 其深 层原 因 ,都 与长期 造 成 的城 镇 瓶 化 水平 低这 一 突 出矛盾 有关 。产 业结 构不 合 理 主要 表现 为 第三产业严重滞后 ,目前兵团的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全 国平 均 水平 。第 三产 业特 有 的服 务性 和规 模 性 , 求 城镇 为 其 要 发 展提 供 条件和 依托 。兵 团之所 以欠 发 达 ,也多 是 因为城 镇 功能 不强 ,形 不 成生产 要 素集 聚效 应 ,难 以带 动 一方 经 济发 展 。城 镇化 建 设可 以加 速实现 兵 团农 业产 业 规模 化 经 营 ,利 用城 镇 巨大 的聚集 功 能和 辐射 作 用 ,积 极 培育 农 业 产 业规 模化 经营 的组 织优 势 、机制 优 势 和创新 优 势 ;利 用 资 源优 势和 区位 优 势 ,形成特 色 农产 品 生产 加工 基 地 ,最 大 可能 地利 用城 镇现 有 的科技 水平 和 手段 ,生 产 加工 出 高 质 量 、有特 色 、低成 本 的精 细农产 品来 ,从而 实 现 一条龙 生产 经 营规 模 ,真正 把职 工 与企业 、生产 与 流通 、种 植业 和 养殖 业 以及农 产 品加工 业 有机 结合 起来 ,使 农 业产 业规 模化 经营依 托城镇化 建 设得 以实 现和发 展 。 2 镇化 是 增强 兵 团维 稳 能 力和 转 变屯 垦 戍边 方 式 的 . 城
关 键 词 :兵 团城 镇 化 建 设
由之路 。
中央新 疆工 作座 谈 会 召开 之后 ,兵 团党 委六 届 四次全 委 ( )会 议提 出 : “ 扩大 加快 推进 具有 兵 团特 色 的城 镇化 体 系建 设 ,力 争 到 2 1 0 5年 兵 团城 镇化 率 达 到 6 %,2 2 0 00 年达到 7 %。 0 ” 加快 城 镇化 进程 ,这 是 中央在 新 的历 史 条件 下更 好地 发展壮 大 兵 团 、更好地 发 挥兵 团作 用所 做 出 的重 大战 略安 排 ,赋予 了 屯垦戍 边 这一 千古 之策新 的时 代 内涵 ,为 促进 兵 团经济 结构 战 略性 大调 整和 发 展方式 战 略性 大 转变 ,发 展 兵 地融 合经 济 、增 强屯 垦戍 边事 业 的凝 聚力 创 造 了千载 难 逢 的历史机 遇 。 团城 镇 化 建 设 的重 要 性 和 必 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 的重要 出路 。李 克强强调 , 城 镇化是 我们最大 的 内需潜力所在 。我 国城镇 化率刚 刚超 过 5 0 %, 按户 籍人 口计算仅为 3 5 % 左右 , 不仅 明显低 于发达 国家 近8 0 % 的水平 , 也低于许多 同等发展 阶段国家的水
2 O年才 能达 到 7 0 %。2 0 1 1 年底, 中国城镇 化率 为
平 。差距也是潜力 , 在未来二三十年 里 , 如果城镇化 率 的提高 保持 目前水 平 , 每 年将有 1 0 0 0多 万人 口 转移到城 市 , 这必 然会带来劳动 生产率和城 市集聚 效益 的提高 , 带来 城镇公共服 务和基础设 施投资 的 扩大 , 带来居 民收入和消费的增加 , 为农业现代化创 造条件 , 从而持续释放 出巨大的 内需潜能 , 这正是 中 国经济长期平稳较 陕发展的动力源泉所在 。经济学 家厉 以宁提 出: 如果说每年城镇化提高 1 个 百分 点 , 2 0 0 0万农 民连 家属都要 进城 , 进城到 哪儿去 , 主 要 在县城和镇 , 比较大一点的镇 , 要盖房子 、 修 马路 、 办 学校 、 办 医院, 公共服务设施 、 水 电等等都要 建 , 这是 多大 的工程 , 全世界没有这么大 的市场 , 城镇化 的推
的时候 , 经常和农 民们聊天 , 他 们在谈到对未来生活
费相 当于一个市 民的消费 。 目前城乡居 民消费比例 为3 : 1 。有机 构测算 , 中 国城 镇化 率每提 高 1 个 百
分点, 就有 1 3 0 0多万人 口从农村转入城镇 , 由此 带
的愿望 时, 不少人 用一句简洁 的话来表达 , 说是 ‘ 希 望过 上和城里人 一样好的 日子 ’ 。 ” 这方面有 三个观 点值 得关 注 : 第一个 是 中国城 镇化是世 界经济社 会 发 展 的一 件大事 。诺 贝尔经 济学奖得 主 、 美 国经 济 学 家 斯 蒂格 利 茨 曾预 言 , 2 1 世 纪对 世 界 影 响最 大 的有 两件事 : 一 是美 国 的高科 技 , 二是 中 国的城镇 化 。第 二个观点是城镇化成为破解中 国经济发展难
5 1 . 2 7 %。2 0 1 2 年底 , 中 国城 镇 人 口达 7 . 1 2 亿, 人
21
・ 笈 . 发 展 要 论
口城镇化 率提 高到 5 2 . 5 7 %。在推进 城镇化 的过程
中, 过快过慢都不行 , 重要 的是质量。要进一步提高 规划 水平 , 促 进大 中小城 市和小城镇协调 发展 。只
动 的投 资 、 消费 需求 至少 可维 持 4 % ~5 % 的经 济
增速 。
二、 “ 新型城镇化” 需要科学的发展规划 我 国城 镇 化 率 各 方 形 成 的期 望 值 为 7 0 %左 右 。根据 国际经 验 , 城镇化 率达到 7 0 % 才能稳定下 来 。关于 城镇 化率 , 新兴 发展 中国家为 6 0 %, 发 达 国家为 8 0 %, 我 国各 方形成 的期望值 为 7 0 %左右 。 若 中 国的城镇化 率今后 每年提高 1 个百分 点 , 持 续
合, 相互促进 。要注重建设传世精 品工程 , 接受群众
有这样 , 才能避 免患上 “ 城市病 ” , 才能遏制 “ 土地财
镇” 蔓延和 “ 摊大饼 ” 式扩张 。要坚持 “ 规划 即法” ,
增强 规划 的前 瞻性 、 强制 性 、 法律 性和 权威 性 滥 。拓展专 家参与规 划 的深度 , 有 必要将专 家 “ 一
中心镇建设 。2 0 1 2年 , 中央提 出了依托县城和县域 中心镇 的新型城镇化 , 以新 型城镇化作 为中国经济
新 的增 长点 的发 展策略存高层 中屡被提及 。“ 城镇 化” 而不是 “ 城 市化 ” , 虽然是一字之差 , 但却是 国家
发展观念 的飞跃 。从行政区划来看 , “ 镇” 囊括了更 加广袤的地区 , 关注 了更加广大的人民群众 ; 从人 厂 1 组成来看 , “ 镇”更加关注农村 人口向非农业方式变 迁 的过程 , 更加侧 重解决农 民的问题 ; 从城市发展历 程 来看 , “ 镇”更加注重 片 区经 济的和谐均 衡 , 规避 资源过度集 中的大城市病 。
行将加快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三个 是三个 农民的消
对城镇化 的一些问题进 行了一些初步 研究。
一
、
为什 么要推进 ‘ ‘ 新型城镇化”
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 对 为 什 么 要 推进 “ 新型城 镇化 ” 作 了精 辟 回答 : “ 城镇化 是现 代化 的 必然趋势 , 也是 广大农 民的普 遍愿望 , 它不仅 可以带 动 巨大 的消费和 投资需求 , 创 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 其 直 接作用 还是富裕 农 民、 造福 人 民。我在 农村调研
囝
现代化 的历史就是 乡村城镇化 的历史
— —
关于城镇化的一些观点辨析
刘立仁
i 0 0多年前 马克思 曾论 断的 “ 现代化 的历史就 是 乡村城镇化 的历史 ” , 正在被 中国城 乡己经发生和 即将 发生 的历史演 变印证着 。中国 的城镇 化 , 要让 深 受 乡村 恩泽 的城 市切实反 哺农村 , 让世 代躬耕 垄 亩 的亿万农 民真正过上像城里人一样 的生活 。当前 的“ 新型城 镇化 ” , 其 本质是 为 了从根 本上 解决 “ 三 农 ”问题 。笔 者长 期从 事农 业 、 农村 工作 , 鉴于 此 ,
次参与” 转变为 “ 长期参与 ” , 明确专家的长期 责任 。
建立 “ 大规划 ” 专家队伍 , 着力培养一批既熟悉城市 发展规律 , 又懂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 并能把握 中国城 镇化发展规律 的规划大师 。正确处理规划制定和执 行 中政府 、 专家和公众之 间的关系 , 这三者应有机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