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序质量控制规范

合集下载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一、引言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是为了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流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范围、职责、流程以及相关的监控和改进措施。

二、目的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在关键工序中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通过建立有效的控制措施,及时发现并纠正工序中的问题,以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满足客户的需求。

三、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关键工序的生产环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工序: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和测试、包装和出货等。

四、职责1. 生产部门:a. 负责制定工序操作规范,明确每个工序的要求和标准;b. 监督工序操作人员的培训和合格证书的管理;c. 定期对工序进行抽样检查,确保操作符合规范;d. 及时处理工序中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纠正措施。

2. 质量部门:a. 负责制定产品质量标准,确保产品符合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b. 进行产品检验和测试,确保产品质量满足要求;c. 对关键工序进行质量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跟进处理;d. 提供质量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

3. 管理部门:a. 负责制定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并监督执行情况;b. 定期进行内部审核,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合规性;c. 协调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推动质量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流程1. 工序操作规范制定:a. 生产部门根据产品要求和工艺流程,制定详细的工序操作规范;b. 规范包括工序的步骤、要求、注意事项等,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2. 工序操作人员培训:a. 生产部门负责对工序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了解并掌握操作规范;b. 培训内容包括操作要求、安全注意事项、质量控制要点等。

3. 工序抽样检查:a. 生产部门定期对关键工序进行抽样检查,确保操作符合规范;b. 抽样检查包括对工序设备、工艺参数、操作记录等的检查。

4. 异常情况处理:a. 生产部门负责及时处理工序中的异常情况,如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等;b. 处理措施包括设备维修、重新操作、产品返工等,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一、引言关键工序在生产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为了确保关键工序的质量,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严密的质量控制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范围、职责、流程和监控措施。

二、目的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关键工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不良率、满足客户需求,并持续改进关键工序的质量。

三、范围本制度适合于所有涉及关键工序的生产环节,包括关键工序的设定、执行、监控和改进。

四、职责1. 管理层:负责制定和审查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2. 质量部门:负责制定关键工序的标准操作程序(SOP),并进行培训和监督执行。

3. 生产部门:负责按照SOP执行关键工序,并及时记录和报告相关数据。

4. 质量控制员:负责监控关键工序的执行情况,进行抽样检验,并记录和分析数据,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五、流程1. 关键工序设定:a. 根据产品特性和客户要求,确定关键工序。

b. 制定关键工序的SOP,明确操作步骤、要求和标准。

c. 培训生产人员,确保他们理解并能正确执行关键工序。

2. 关键工序执行:a. 生产人员按照SOP的要求进行关键工序的操作。

b. 定期进行自检,确保操作符合标准要求。

c. 遇到异常情况时,即将停工并报告相关质量控制员。

3. 关键工序监控:a. 质量控制员定期进行抽样检验,检查关键工序的质量。

b. 记录检验结果,分析数据并制定改进措施。

c. 及时反馈检验结果给生产部门,并跟踪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

4. 关键工序改进:a. 根据监控结果和数据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b. 培训生产人员,确保他们掌握改进措施并能正确执行。

c. 定期评估改进效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六、监控措施1. 数据采集和分析:采集关键工序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以发现潜在问题和改进机会。

2. 抽样检验:定期对关键工序进行抽样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一、引言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是指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在生产过程中对关键工序进行规范、监控和管理的一套制度和流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二、目的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关键工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以达到产品质量的要求。

通过规范工序操作、监控工序参数和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可以降低质量风险,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和客户满意度。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关键工序,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加工、装配等环节。

所有相关部门和人员都应遵守本制度的要求。

四、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的要求1. 工序规范a. 制定详细的工序操作规程,包括工序步骤、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等。

b. 培训工人,确保他们熟悉并遵守工序操作规程。

c. 定期进行工序操作规程的审核和更新,确保其与实际操作相符。

2. 工序参数控制a. 确定关键工序的关键参数,如温度、压力、速度等。

b. 制定参数控制范围和标准,确保工序参数在可控范围内。

c. 配备合适的设备和仪器,用于监测和记录工序参数。

d. 建立参数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参数异常情况。

3. 工序检验和测试a. 制定工序检验和测试标准,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b. 定期进行工序检验和测试,记录和分析结果。

c. 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包括返工、报废等,确保不合格品不流入下道工序或市场。

4. 异常处理a. 建立异常处理机制,包括异常报告、异常分析和异常处理措施等。

b. 对工序异常进行及时记录和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

c. 对重大异常情况进行紧急处理,以避免对产品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5. 数据分析和改进a. 对关键工序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包括参数数据、检验数据和异常数据等。

b. 建立数据分析体系,发现潜在问题和改进机会。

c. 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持续提高关键工序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

五、文件管理1. 本制度的编制、修订和废止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并进行相应的文件控制。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一、引言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是指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进行规范和控制的一套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二、目的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关键工序的质量稳定和一致性,以满足产品质量标准和客户需求。

通过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不合格品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三、适用范围本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关键工序的生产环节,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工艺控制、设备维护等。

四、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要求1. 工序规范每个关键工序都应有详细的工序规范,包括工艺流程、操作要点、设备要求等。

工序规范应经过严格的评审和批准,并及时更新。

2. 操作培训所有参与关键工序操作的人员都应接受必要的培训,包括工艺知识、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等方面的培训。

培训记录应进行归档并定期复查。

3. 设备保养与校准关键工序所使用的设备应进行定期的保养和校准,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保养和校准记录应及时填写和归档。

4. 工序监控关键工序应进行实时的监控和记录,包括温度、压力、速度等关键参数的监测。

监控数据应进行分析和统计,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5. 不良品处理对于发现的不良品,应及时进行处理和追踪。

不良品的处理记录应详细记录,并进行分析和改进措施的制定。

6.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对于发现的问题和不合格品,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防止问题扩大。

同时,应制定预防措施,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7.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以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审核和评审结果应及时记录,并进行改进措施的跟踪。

五、制度执行和监督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执行应由专人负责,并建立相应的执行和监督机制。

执行和监督结果应进行记录和汇报,以便进行持续改进。

六、制度的修订和更新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期修订和更新。

修订和更新应经过相关部门的评审和批准,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是指为了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和达到预期标准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流程。

该制度旨在通过严格的控制和监督关键工序,降低产品缺陷率,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

一、制度目的和背景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关键工序的质量稳定和可控,以减少产品缺陷率和质量问题的发生。

该制度的背景是公司对产品质量的高要求和客户对产品质量的严格要求。

二、适合范围该制度适合于公司所有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测和出厂检验等环节。

三、制度内容1. 关键工序定义明确公司认定的关键工序,包括工序名称、工序内容、工序所涉及的产品和关键参数等。

2. 质量控制要求制定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要求,包括工序的标准操作规程、工艺参数和质量检验标准等。

确保每一个关键工序的操作和控制都符合要求。

3. 质量控制流程制定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流程,包括工序的开始和结束条件、工序中的质量控制点和质量控制措施等。

确保每一个关键工序在生产过程中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监督。

4. 质量控制记录建立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记录,包括工序操作记录、工序检验记录和异常处理记录等。

记录关键工序的每一步操作和检验结果,以便追溯和分析质量问题的原因。

5. 质量控制评估定期对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进行评估和分析,包括关键工序的缺陷率、不合格品率和质量改进措施等。

通过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质量控制措施,提高关键工序的质量稳定性和可控性。

四、责任和权限明确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的责任和权限,包括质量控制人员、工序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确保每一个人在关键工序质量控制中都能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五、培训和沟通制定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的培训计划和沟通机制,包括对工序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以及与质量控制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定期沟通和交流。

提高每一个人对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的理解和执行能力。

六、监督和改进建立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的监督和改进机制,包括定期的内部审核和外部认证等。

工程施工主要工序质量控制

工程施工主要工序质量控制

工程施工主要工序质量控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工程施工质量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主要工序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

本文将从土方工程、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工程、装配式工程等方面探讨工程施工主要工序的质量控制措施。

一、土方工程质量控制1. 施工前应认真调查地质、水文等情况,确保施工方案的科学合理。

2. 严格把控填方土质的质量,对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土质进行处理。

3. 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排水、降水,确保施工安全。

4. 验收时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工程质量。

二、模板工程质量控制1. 模板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2. 模板安装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确保模板的平整、垂直和严密。

3. 模板拆除应遵循先支后拆、分层拆除的原则,避免对结构造成损坏。

三、钢筋工程质量控制1. 钢筋原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有合格的出厂检验报告。

2. 钢筋加工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确保钢筋的规格、长度和连接质量。

3. 钢筋安装应保证位置准确、焊接牢固,避免钢筋位移和焊接质量问题。

四、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1. 混凝土原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水泥、砂、石子等材料的质量。

2. 混凝土配合比应经过试验确定,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

3. 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确保浇筑的均匀性、密实性。

4. 混凝土养护应符合规范要求,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发展。

五、预应力工程质量控制1. 预应力钢材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有合格的出厂检验报告。

2. 预应力张拉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确保预应力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预应力锚固应保证牢固可靠,避免预应力损失。

六、装配式工程质量控制1. 预制构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保证构件的质量。

2. 预制构件的运输、存放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避免构件损坏。

3. 预制构件的安装应保证位置准确、连接牢固,确保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质量。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一、引言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是指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的一套规范和程序。

本文将详细介绍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适合范围、相关流程和要求。

二、目的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关键工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以达到产品质量的要求。

通过制定和执行该制度,可以有效降低产品缺陷率,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满足客户需求。

三、适合范围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适合于所有涉及关键工序的生产环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难以修复的环节;2. 涉及重要材料、设备、工艺和操作的工序;3. 客户特殊要求的关键工序。

四、流程和要求1. 制定工序控制计划a. 针对每一个关键工序,制定详细的控制计划,包括工序要求、工艺参数、检测方法等;b. 确定关键工序的质量指标和标准,以及相应的合格判定标准。

2. 建立工序控制文件a. 编制关键工序的工艺流程图,明确每一个环节的操作步骤;b. 制定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确保操作人员按照规定进行操作;c. 编写检测方法和标准,明确检测频率和检测方法。

3. 培训和培养操作人员a. 培训操作人员,使其熟悉关键工序的操作要求和流程;b. 培养操作人员的技能和责任心,保证其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操作;c. 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和考核,确保操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

4. 实施工序控制a. 在关键工序中设置质量控制点,对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b. 对每一个关键工序进行过程控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异常情况;c. 进行工序检验和抽样检验,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5. 数据分析和持续改进a. 对关键工序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问题和改进机会;b. 定期召开质量例会,讨论关键工序的质量问题和改进措施;c. 根据数据和反馈,不断优化和改进关键工序的控制措施。

五、总结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严格执行该制度,可以降低产品缺陷率,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

工序活动的质量控制方案及措施

工序活动的质量控制方案及措施

工序活动的质量控制方案及措施在工程项目中,质量控制是确保工序活动质量合格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工序活动质量控制方案及措施的详细介绍。

一、制定质量标准和规范1.所有工序活动的质量标准和规范应明确制定,以确保每个活动都能按照统一的质量要求进行执行。

2.质量标准和规范应涵盖活动的关键要素,如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工序的步骤和顺序、工艺的要求等。

二、设置质量检查点1.在每个工序活动的关键节点上设置质量检查点,确保在关键环节进行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2.质量检查点的设置应根据不同工序的特点和要求进行灵活调整,确保涵盖整个工序活动的质量控制。

三、提供培训和教育1.为参与工序活动的员工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以确保他们对质量要求和控制措施的理解和掌握。

2.培训和教育内容应包括质量标准和规范、质量检查方法和仪器的使用等。

四、制定工序活动的质量控制计划1.对每个工序活动制定详细的质量控制计划,包括质量目标、质量控制措施和质量检查方法等。

2.根据工序的复杂程度和风险评估的结果,调整质量控制计划的内容和频率。

五、实施质量检查和测试1.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查和测试,以验证工序活动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和规范要求。

2.质量检查和测试应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材料成分分析等,确保每个活动的质量问题被及时发现和解决。

六、记录和分析质量数据1.记录每个工序活动的质量数据,包括质量检查结果、质量问题和解决方案、工序活动的执行情况等。

2.对质量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常见的质量问题和改进措施,以提升整体质量水平。

七、持续改进质量控制1.定期评估质量控制方案的有效性,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2.建立反馈机制,收集和分析员工和客户的意见和建议,以改进质量控制方案和提升客户满意度。

以上是工序活动质量控制方案及措施的详细介绍。

通过制定质量标准和规范、设置质量检查点、提供培训和教育、制定质量控制计划、实施质量检查和测试、记录和分析质量数据以及持续改进质量控制,能够有效地确保工序活动的质量合格,提升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水平。

工序质量控制

工序质量控制

引言:工序质量控制是一种管理方法,旨在监控和确保生产过程中的质量。

在现代制造业中,工序质量控制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满足客户需求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概述、正文和总结三个部分详细介绍工序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目标和方法。

概述:工序质量控制是通过在生产流程的每个阶段进行监控和调整,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其主要目标是降低不良品率、提高产品一致性和满足客户需求。

工序质量控制包括制定标准、建立检验方法、实施过程监控和持续改进。

正文:一、制定标准1. 确定产品规格:在工序质量控制中,首先需要明确产品的规格和要求。

这包括产品的尺寸、重量、外观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制定明确的产品规格,可以为后续的质量控制提供基础。

2. 设定质量标准:根据产品规格,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可以包括产品的最低合格水平、不良品率的限制以及其他质量指标。

这些标准将成为后续工序质量控制的基准。

3. 建立检验方法:为了验证产品是否符合规格和质量标准,需要建立相应的检验方法。

检验方法可以包括尺寸测量、外观检查、化学分析等。

通过确定适当的检验方法,可以进行有效的质量检验。

二、过程监控1. 设立过程控制点:在生产过程中,确定关键的过程控制点是工序质量控制的关键。

通过在关键的步骤设置控制点,可以实时监控工艺参数和产品质量指标。

2. 实施统计过程控制:统计过程控制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工序中的样本数据来监控过程稳定性并及时调整的方法。

通过控制图、过程能力指数等工具,可以准确评估工序的稳定性和功效。

3. 采用自动化技术:现代制造业中,自动化技术可以提高工序质量控制的效率和准确性。

自动采样、自动检测和自动调整等技术可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并提高生产过程的稳定性。

三、持续改进1. 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当发生质量问题时,需要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找出导致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

通过这种分析,可以采取适当的纠正和预防措施,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2. 实施持续改进计划:持续改进是工序质量控制的核心。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一、引言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是指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进行规范和控制的一套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二、目的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关键工序的质量稳定和一致性,以满足产品质量标准和客户需求。

通过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不合格品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三、适合范围本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适合于所有涉及关键工序的生产环节,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工艺控制、设备维护等。

四、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要求1. 工序规范每一个关键工序都应有详细的工序规范,包括工艺流程、操作要点、设备要求等。

工序规范应经过严格的评审和批准,并及时更新。

2. 操作培训所有参预关键工序操作的人员都应接受必要的培训,包括工艺知识、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等方面的培训。

培训记录应进行归档并定期复查。

3. 设备保养与校准关键工序所使用的设备应进行定期的保养和校准,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保养和校准记录应及时填写和归档。

4. 工序监控关键工序应进行实时的监控和记录,包括温度、压力、速度等关键参数的监测。

监控数据应进行分析和统计,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5. 不良品处理对于发现的不良品,应及时进行处理和追踪。

不良品的处理记录应详细记录,并进行分析和改进措施的制定。

6.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对于发现的问题和不合格品,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防止问题扩大。

同时,应制定预防措施,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7.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以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适合性。

审核和评审结果应及时记录,并进行改进措施的跟踪。

五、制度执行和监督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执行应由专人负责,并建立相应的执行和监督机制。

执行和监督结果应进行记录和汇报,以便进行持续改进。

六、制度的修订和更新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期修订和更新。

修订和更新应经过相关部门的评审和批准,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4篇)

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4篇)

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工序质量控制,提高产品质量,确保工序质量,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工序质量控制的部门和岗位。

第三条工序质量控制点是指工序中需要严格把关的节点,对工序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

第四条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立应基于工序流程的特点和质量要求,经过充分的论证和协商确定。

第五条各部门应根据自身的工序特点和质量要求,制定相应的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办法。

第二章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立第六条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立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必要性原则: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立必须符合工序质量管理的需要,能够确保工序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二)关键性原则: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立应针对工序中的关键环节,对工序的整体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

(三)规范化原则: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立应符合相关的质量管理规范和标准。

第七条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立要经过充分的论证和协商,并报经质量管理部门批准。

第八条工序质量控制点应具备以下特点:(一)明确性:要明确该控制点的具体位置和表现形式。

(二)可操作性:要能够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对该控制点进行有效的检测和判定。

(三)追溯性:要能够追溯到具体的操作人员和时间。

第九条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立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一)产品质量要求(二)工序特点(三)工序流程(四)技术规范和标准第三章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第十条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全员参与原则:所有操作人员在工序中都应主动参与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工作。

(二)标准化操作原则:所有操作人员在工序中都应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

(三)主动预防原则:所有操作人员在工序中都应主动发现和预防工序中潜在的质量问题。

(四)及时反馈原则:所有操作人员在工序中都应及时将发现的质量问题反馈给质量管理部门。

第十一条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一)质量检测和判定:对工序质量控制点进行定期的检测和判定,确保工序质量符合要求。

重点工序质量控制

重点工序质量控制

重点工序质量控制引言概述:重点工序质量控制是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对于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以及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重点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

一、制定明确的工艺流程1.1 确定工序顺序和流程:根据产品的特性和工艺要求,确定各个工序的顺序和流程,确保每个工序之间的衔接和协调。

1.2 制定标准操作规程:制定详细的标准操作规程,包括操作步骤、操作要求、操作时间等,以确保每个工序的操作都能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

1.3 设定质量检验点:根据工艺流程和产品要求,设定质量检验点,对关键工序进行质量检验,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产品质量。

二、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2.1 选择合格供应商:与有信誉和质量保证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可靠。

2.2 进行原材料检验:对每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包括外观检查、物理性能测试、化学成分分析等,确保原材料符合质量要求。

2.3 建立原材料质量档案:对每批原材料进行记录和归档,包括供应商信息、检验报告等,以备后续追溯和质量分析。

三、加强工序监控和控制3.1 建立工序监控指标:根据产品要求和工艺特点,制定相应的工序监控指标,包括工序周期、工序质量等,及时掌握工序的运行状态。

3.2 实施过程控制:通过设备监控、工艺参数控制等手段,对每个工序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提前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工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3.3 开展工序质量分析:对每个工序的质量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工序的质量水平。

四、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4.1 建立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计划,对工序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和质量意识培养,提高其操作技能和质量控制能力。

4.2 设立考核机制:建立考核机制,对工序操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评估其工作表现和质量控制能力,激励其持续改进和提高。

4.3 加强沟通和协作: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机制,促进各个岗位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动,确保工序质量控制的有效实施。

重点工序质量控制规定

重点工序质量控制规定

重点工序质量控制规定1砌体工程1.1 质量监控要点①.砌体材料强度、砌筑砂浆配比、强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②.砌体的轴线位置控制。

施工方需进行轴线放线,工程师应全数复核。

③.现场必须设置配合比指示牌,砌筑砂浆按规定使用重量比进行配制,并应采用机械搅拌,严格控制好砂浆的拌制时间。

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分别应在 3h 和 4h 内使用完毕;当气温超过 30℃时应分别在拉制成后 2h 和 3h 内使用完毕。

④.在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宜同时砌筑,加气块砌筑时应上下错缝搭砌,搭接长度不小于砌块长度的 1/3,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在水平缝中设置钢筋加强。

内外墙同时砌筑,纵横墙交错搭接;外墙转角处严禁留直槎;墙体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 2/3。

⑤.砌筑时填充墙的水平灰缝饱满度均不应小于80%,小砌块、加气块的竖向灰缝也不应小于 80%,其他砖砌体的竖向灰缝应填满砂浆,并不得出现透明缝、假缝、瞎缝;砌体的竖向灰缝在挤压砂浆时要挤压密实;加气块的水平灰缝宽度宜为 15mm,竖向灰缝宽度宜为 20mm。

⑥.卫生间和有防水要求的房间,所有墙体底部应浇筑 200mm 高同墙体厚混凝土反梁。

详见“防水工程施工管理规定”。

⑦.墙体施工严禁一次砌筑到顶,按照规范要求砖墙每天砌筑高度以不超过1.8m 为宜,雨天施工时,每天砌筑高度不宜超过 1.2m ,收工时应遮盖砌体表面,防止雨水冲刷砂浆。

砌体顶砖应在砌筑完成后5-7 天方可施工,角度一般宜在 45°-60°,顶砖部位的砂浆必须填充密实,禁止有通缝、透光现象。

⑧.墙体砌筑按照规范要求应沿框架柱(剪力墙)全高每隔 500mm 设 2∮6 拉结筋,伸入墙内的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末端应有 90 度弯钩;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地区应采取抗震拉结措施。

⑨.墙体与构造柱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从每层柱脚起,应先退后进,马牙槎的高度不应大于 300,且应沿柱高每 500mm 设置 2φ6 拉结筋,伸入墙内的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预留的拉结筋位置应正确,施工中不得任意弯折,构造柱部位施工时应先砌墙后浇筑混凝土。

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程序规范

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程序规范

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程序规范工程质量是在施工工序中形成的,而不是靠最后检验出来的。

为了把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把关,转向事前控制,达到“以预防为主”的目的,必须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1、工序质量控制的概念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所构成,工序质量是基础,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

要控制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质量,首先必须控制工序的质量。

工序质量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二是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

从质量控制的角度来看,这两者是互为关联的,一方面要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即每道工序投入品的质量(即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另一方面又要控制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即每道工序施工完成的工程产品是否达到有关质量标准。

工序质量的控制,就是对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控制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控制,据此来达到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工序质量控制的原理是,采用数量统计方法,通过对工序一部分(子样)检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判断整道工序的质量是否稳定、正常;若不稳定,产生异常情况,必须及时采取对策和措施予以改善,从而实现对工序质量的控制。

其控制步骤如下:(I)实例:采用必要的检测工具和手段,对抽出的工序子样进行质量检验;(2)分析:对检验所得的数据通过直方图法、排列图法或管理图法进行分析,了解这些数据所遵循的规律。

(3)判断:根据数据分布规律分析的结果,如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曲线;是否在上下控制线之间;是否在公差(质量标准)规定的范围内;是属正常状态或异常状态;是偶然性因素引起的质量变异,还是系统性因素引起的质量变异等,对整个工序的质量予以判断,从而确定该道工序是否达到质量标准。

若出现异常情况,即可寻找原因,采取对策和措施加以预防,这样便可达到控制工序质量的目的。

2、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进行工序质量控制时,应着重于以下四方面的工作:(1)严格遵守工艺规程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是进行施工操作的依据和法规,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任何人都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一、引言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是指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一套规范和流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二、背景在现代制造业中,产品质量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关键工序是指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难以修复的工序。

为了避免因关键工序质量问题而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或者出现严重质量事故,制定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三、目的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在于:1. 确保关键工序的质量稳定,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2.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3. 保证产品符合客户要求,提升客户满意度;4. 防范和控制质量风险,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四、制度内容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 工序流程控制a. 明确关键工序的流程和要求;b. 制定详细的工艺文件和作业指导书;c. 确定关键工序的输入和输出要求;d. 制定工序检验标准和方法。

2. 设备管理与维护a. 确定关键工序所需的设备和工具;b. 制定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规范;c. 定期进行设备的检查、校准和维修;d. 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设备故障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3. 人员培训与管理a. 建立关键工序操作人员的培训计划;b. 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c. 设立关键工序操作人员的资质认证制度;d. 对操作人员进行绩效评估和奖惩措施。

4. 过程监控与分析a. 设立关键工序的过程监控点;b. 定期对关键工序进行抽样检验和数据分析;c. 确定关键工序的关键质量指标和控制限;d. 及时发现和纠正关键工序中的异常情况。

5. 不合格品处理与改进a. 确定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和责任人;b. 制定不合格品的处理和改进措施;c. 追踪和分析不合格品的原因,并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五、制度执行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执行包括以下方面:1. 制度的宣贯:通过内部培训和沟通,确保所有相关人员理解并遵守制度。

2. 监督与检查: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对关键工序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一、引言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是为了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和持续改进而制定的一套管理体系。

该制度旨在规范关键工序的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要求,以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二、适合范围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适合于所有涉及关键工序的生产线和生产部门。

关键工序是指对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的工序,其质量控制对产品的合格率和稳定性具有决定性作用。

三、制度内容1. 工序描述对每一个关键工序进行详细描述,包括工序名称、工序流程、所需设备和工具、操作人员要求等。

确保每一个工序的操作流程清晰明确。

2. 质量标准明确关键工序的质量标准,包括产品外观、尺寸、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质量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客户要求。

3. 检验方法和频次制定关键工序的检验方法和频次,确保每一个工序都能按照要求进行检验。

检验方法可以包括目视检查、测量检验、性能测试等。

4. 不良品处理规定关键工序中浮现不良品的处理方法,包括不良品的分类、记录、追溯和处理流程。

确保不良品及时得到处理,防止不良品流入下道工序或者出厂。

5. 数据分析和改进对关键工序的质量数据进行定期分析和评估,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数据分析可以包括不良品率、工序周期时间、设备故障率等。

6. 培训和资质要求制定关键工序操作人员的培训计划和资质要求,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能够熟练操作关键工序并按照要求进行质量控制。

7. 文件管理对关键工序相关文件进行管理,包括工序操作指导书、检验记录、不良品处理记录等。

文件应进行版本控制和归档,确保文件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四、执行和监督1. 执行责任明确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执行责任人和相关部门,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和落实。

2. 监督检查定期进行关键工序的监督检查,包括现场巡检、抽样检验等,确保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符合要求。

3. 内部审核定期进行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内部审核,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一、引言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建造项目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进行施工的重要环节。

通过严格控制施工工序的质量,可以保证工程质量的稳定和可靠性,提高建造项目的整体品质。

本文将详细介绍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标准,包括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的质量控制要点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

二、施工前的质量控制1. 施工准备在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施工准备工作,包括制定施工计划、组织人员、准备施工材料等。

质量控制的要点包括:- 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明确施工工序和工期要求。

-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察,确保施工条件满足要求。

- 采购符合质量标准的施工材料,并进行检验和验收。

2. 施工方案编制在施工前,需要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明确施工工序的具体要求和步骤。

质量控制的要点包括:- 编制施工工序的图纸和说明,明确施工工序的顺序和要求。

- 制定工序的施工规范和操作指南,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要求。

- 制定质量检验和验收标准,明确工序的合格要求。

三、施工中的质量控制1. 施工过程控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全程的质量控制,确保施工工序按照要求进行。

质量控制的要点包括:- 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确保工序的顺序和要求。

- 进行现场巡检,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 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和操作,确保施工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质量检验和验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检验和验收,确保工序的质量符合要求。

质量控制的要点包括:- 制定质量检验和验收计划,明确检验的内容和要求。

- 进行质量检验,包括材料的检验和工序的检验。

- 进行工序的验收,确保工序的质量符合要求。

四、施工后的质量控制1. 竣工验收在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竣工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质量控制的要点包括:- 制定竣工验收计划,明确验收的内容和要求。

- 进行竣工验收,包括工程的外观质量和功能性能的检验。

- 确保工程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

2. 质量评估和整改在竣工验收后,需要进行质量评估和整改,确保工程质量的稳定和可靠性。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一、制度目的:二、适用范围:该制度适用于企业的关键工序,包括生产车间的关键工序、质检部门的关键工序等。

三、制度内容:1.关键工序选择:企业根据产品特点和工艺流程,确定关键工序。

关键工序应具备以下特点: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环节、操作复杂或难度较大、与其他工序之间存在较大依赖关系等。

2.标准工艺制定:企业根据关键工序的操作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制定详细的标准工艺流程,并进行管理。

3.人员培训:企业应对从事关键工序的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掌握工序操作要求和质量标准,并提供相应的培训资料和培训记录。

4.设备管理:企业应对关键工序所使用的设备进行管理,包括设备的校准、维护和保养等,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提供稳定的工艺条件。

5.原材料控制:企业应对关键工序所使用的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控制,包括原材料的采购、验收和储存等,确保原材料符合质量要求。

6.操作规范:企业应对关键工序的操作规范进行详细的制定和管理,包括操作步骤、操作要点、操作流程等,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

7.过程监控:企业应对关键工序的过程进行监控,包括工作环境、操作人员、设备状态等,并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8.质量检验:企业应对关键工序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包括抽样检验、全检等。

9.纠正措施:企业应对关键工序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避免问题的再次发生。

10.持续改进:企业应对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制度进行持续改进,根据质量数据和客户反馈等信息,对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提高质量管理的水平。

四、责任与监督:1.生产主管负责制定和实施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并进行监督和检查。

2.质量部门负责对关键工序进行抽查和质量检验,并向生产主管提供质量数据和分析报告。

3.员工应按照制度要求进行操作,并遵守相关规定,保证关键工序的质量安全。

五、考核与奖惩:1.对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进行定期的内外部审核,评估制度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建筑工序质量控制标准

建筑工序质量控制标准

建筑工序质量控制标准一、开工前准备工作在进行任何建筑施工工序之前,必须对施工现场进行认真的开工前准备工作。

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施工现场清理:清除现场内的杂物、垃圾和其他障碍物,确保施工区域的整洁和安全。

2. 施工设备检查:检查施工所需设备的完好性和性能,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3. 原材料检验:对所采购的原材料进行检验,确保符合相关标准和质量要求。

4. 环境评估:评估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包括气候、地质等因素,确保施工安全。

二、基础工程质量控制基础工程是建筑施工的重要一步,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固和安全。

因此,在进行基础工程时,需要严格控制以下内容:1. 基础设计: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基础施工,确保基础尺寸、深度和材料符合设计要求。

2. 土壤处理:对基础施工现场的土壤进行评估和处理,确保土壤承载力和稳定性。

3. 浇筑质量: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搅拌、浇筑和养护过程,确保混凝土质量良好。

4. 强度检测:对基础工程中使用的材料和结构进行强度检测,确保符合相关标准。

三、主体结构施工控制主体结构是建筑的骨架,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固和耐久。

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内容:1. 结构设计:按照结构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梁柱墙板等构件的施工,确保结构稳定可靠。

2. 混凝土浇筑: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工艺和过程,包括搅拌、浇筑和养护等环节。

3. 钢筋绑扎:对主体结构中使用的钢筋进行正确的绑扎和连接,确保钢筋的受力性能。

4. 安全防护:在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四、建筑装饰工程质量控制建筑装饰工程是建筑物的外观和内部装修,对建筑物的美观和舒适性有重要影响。

在进行建筑装饰工程时,需要注意以下内容:1. 装修设计:按照装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内外墙、地面、天花等装饰,确保装修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2. 材料选择:选择符合环保标准和质量要求的建筑装饰材料,确保装修质量良好。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一、引言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是为了确保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能够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流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适合范围、责任分工、流程和具体控制措施。

二、目的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能够稳定、可靠地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以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和客户满意度。

三、适合范围本制度适合于所有涉及关键工序的生产过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工序:原材料采购、加工、装配、检验等。

四、责任分工1. 质量部门负责制定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并进行培训和监督执行;2. 生产部门负责组织和执行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3. 运营部门负责监督和评估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

五、流程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执行流程如下:1. 工序筛选根据产品特点和客户需求,确定关键工序,并将其纳入质量控制范围。

2. 工序规范制定关键工序的操作规范,明确操作步骤、工艺参数和质量要求。

3. 工序培训对参预关键工序的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了解操作规范和质量要求,并能正确操作。

4. 工序监控通过设立检测点、采集数据等方式,对关键工序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5. 工序分析定期对关键工序进行数据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并进行改进措施的制定。

6. 工序改进根据工序分析的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并进行试验验证,确保改进的有效性。

7. 工序评估定期对关键工序进行评估,评估指标包括质量指标、效率指标和成本指标等,以确保关键工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六、具体控制措施为了确保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控制措施:1. 设立检测点在关键工序中设置检测点,对关键参数进行监测和记录,确保工序的稳定性。

2. 数据采集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对关键工序的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3. 设备维护定期对关键工序所需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序质量控制规范
第1章总则
第1条为有效地对工序质量进行控制,逐步提高工序质量,保证各道工序稳定地生产出合格产品,特制定本规范。

第2条本规范适用于工序质量控制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处理。

第3条管理职责如下。

1.质量控制主管
(1)根据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制定具体的工序质量标准。

(2)根据工序质量标准进行工序质量控制,并督促质量控制专员反馈工序质量控制状况。

(3)根据工序不稳定产生的原因对工序质量异样原因进行控制。

2.质量控制专员
(1)根据调查、收集的数据进行工序质量分析。

(2)根据生产执行情况和工序质量控制现状提出工序质量改进措施,并为质量控制主管制定工序标准提供依据。

3.生产作业人员
生产作业人员按照既有的工序质量标准进行生产活动,并及时反馈生产过程中的工序质量问题。

第4条工序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如下。

1.工序质量控制的严格程度应视产品的类型、用途、用户的要求、生产条件等情况而有所区别,允许结合本公司的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的控制方法。

2.工序的质量控制以加强过程控制为主,辅以必要的多频次的工序检验,质检专员与质量控制人员对现场操作负有监督的责任和权限。

3.质量控制专员应从工序流程分析着手,找出各环节影响质量特性的主要因素,研究适当的控制方法,对工序过程进行系统控制。

4.质量控制专员应根据产品的工艺特点,制定明确的技术和管理文件,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及影响参数波动的各种因素,使工序处于受控状态。

5.对于特殊工序所用工艺材料、被加工物资,应实行严格控制,必要时应进行复检;对于使用中的各种工作介质,应定期分析、调整和更换,保证其成分在规定的范围内。

6.使用经确认合格的模具、工装、设备和计量器具,并积极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控制手段,对影响质量特性的主要因素进行快速、准确地检测和调整,力争实现自动控制,以减少人为因素引起的质量波动。

7.对工作环境(尘埃、温度、湿度等)进行控制,使其满足工艺文件的要求,必要时应加以验证。

第5条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如下。

工序质量控制是生产技术质量职能的重要内容,也是现场质量控制的重点,进行工序质量控制时,应着重做好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

1.严格遵守工艺规程。

2.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

3.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

4.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

第2章工序质量控制规划
第6条建立完善的工序质量控制指标体系。

为进行工序质量控制,质量管理部应建立完善的工序质量控制体系。

该体系应包含产品技术经济指标、质量岗位责任制、质量统计方法、质量控制考核的内容等,并体现“质量第一”的思想。

第7条工序质量控制要点如下。

1.加强对工序在制品质量的管理。

2.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

3.做好生产现场的质量检测工作。

第8条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

为了正确把握工序中的重点并对其加以控制,达成对工序质量的有效管理,提高工序质量的水平,保证产品质量稳定,质量管理部需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具体操作如下。

1.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定应考虑员工行为、物料状态、材料质量和性能、关键操作、生产顺序、技术参数和生产环境等。

2.技术部设计并绘制相关工艺图纸,并在装配系统图、工艺流程图上标出关键质量控制点的位置。

3.质量控制专员根据产品质量特性、工艺流程规范和潜在质量问题确定工序质量控制点,并编制相关文件。

第9条工序技术管理规范如下。

在生产阶段,技术管理工作是生产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方面,技术管理工作应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

技术管理工作具体包括以下3个方面,由技术部派出技术工程师进行负责。

1.技术交底
生产前,技术工程师对生产作业人员进行技术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同时把设计要求、技术标准、工艺操作规程等转换成具体而明确的质量要求。

2.技术监督
技术工程师做到边生产边指导,应加强对重要工序的技术监督,并针对重要环节做重点技术监督和管理。

3.技术复核
技术工程师在工序完工后运用检测工具对产品进行校核,并应用多级检查及交叉检查制度,尽可能减少对质量隐患的漏查。

第3章工序质量控制的实施
第10条工序质量由生产车间负责,按人、设备、材料、方法和环境五要素的内容展开,进行严格管理。

第11条在质量管理部的监控下,工序质量的检验必须做到“三自三检”,即自检、自记、自分、首检、中检、终检。

第12条工序现场质量控制点的生产人员必须按照质量文件规定的内容保证进行正确的操作、自检和自控,并按照要求做好原始记录,及时分析、及时解决、及时上报反馈。

第13条对于工序现场质量管理点上的设备、工装、检具,应建立、健全日常质量检验制度,并按照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同时工序现场质量管理点应配备相应的设备操作规程。

第4章工序质量控制反馈
第14条 工序质量控制程序中的各种质量检验记录、分析报告、控制图表等都必须按归档制度整理保管,随时处于受检状态。

第15条 公司应编制和填写现场加工缺陷分类统计日报表及其他各种质量问题反馈单,对突发性质量信息应及时处理,填写相应表格。

第16条 公司相关人员应对后续工序(包括产品使用中)发现的特殊工序质量问题及时反馈、汇总和处理,并认真执行。

第17条 质量控制专员应按规定的程序对各种工序质量控制点的活动资料进行及时的分析和汇总,针对主要缺陷项目制订质量改进计划,并组织实施,必要时应进行工艺试验,取得成果后纳入工艺规程。

第5章 工序质量改善
第18条 工序质量改善的对象如下。

1.偶发性的质量缺陷。

2.经常性的质量缺陷。

第19条 工序质量改善的程序如下图所示。

明确工序质量存在的问题
制定工序质量改进的目标
确定从事改善工作的人员及其分工
掌握工序现状,分析产品质量特性与原因的因果关系
质量控制人员制定改善方案并组织实施
确认工序质量改善的效果、措施并实行标准化
1 2 3 4 5 6
工序质量改善程序说明
第20条工序质量改善的注意事项如下。

1.及时检查作为基础数据的真实性。

2.尽量运用简单的方法。

3.质量控制专员应充分理解各种分析方法。

4.必须运用和专业技术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5.统计结论需要用简单易懂的日常用语进行表达。

第6章附则
第21条本规范由质量管理部制定,解释权和修订权归质量管理部所有。

第22条本规范经总经理审批后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工序质量控制流程
人员
步骤
质量管理部经理 质量控制主管 工序质量
调查分析 质量控制专员 制定工序
质量标准 工序质量标准
验证 工序质量改进 开始 明确质量目标
选择分析对象
收集并分析数据
生产部
制订调查计划
实行标准化
追查异常原因 制定工序标准 确定工序质量
控制点 工序能力分析
掌握工序能力 结束
设法降低成本 工序稳定


控制异常源头 制定改进措施
维持管理标准
总结
确认效果
实施改进
起草控制报告
审批 工序质量
控制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