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A2-练习题-题库2(1)海南大学

有机化学A2-练习题-题库2(1)海南大学
有机化学A2-练习题-题库2(1)海南大学

O H

C O O H

3

1.

CH 3CH 2COCl

2.NH 3

HCl

COOH

(CH 3)2CHOH

+3.

浓H 2SO 4

NHCH 2CH 3

4.

+

CH 3I

5.

CH Cl

NaCN

LiAlH 4

SH

NaHCO 3

6.

N

+

HCl

7.

8.

N

CH 3

H 3

Cl 2 ,NaOH

PCl 5

CH 3CH 2CHCH 2COOH

CH 3

9.2

KMnO 425

10.

O O

O

+

11.

3

CH

3

O

C

12.CH 3CH 2

O +

HO CH 2CH 2

HO

TsOH

13.

C 2H 5OC COC 2H 5O O

+CH 3COC 2H O

C 2H 5ONa

14.

2

1.

CO O H

O H

2 CH 3CH 2MgBr

NHCH 3

2.CH 3O

CH 3COCl

HNO

33.

24

4.

CH 3CH 2SH

+

NaOH

CHO

5.CH 3O

CH 22

6.

NH 2

NaNO 2, HCl CuBr / HBr

CH CHO

N

+

HNO 3

H 2SO 4 (98%)

7.

N

Na +C 2H 5OH

2

8.

9.

CH 2CHO 2COOH

300℃

KMnO4

CH 3CH 2

②10.Cl 2

12.

Fe + HCl O O O

11.

+

NO 2NaNO 2HCl

CH 2CH 2CH 2CH 2

COOH

COOH 13.

2 CH 3CH 2CH 2CH

O

10% NaOH

5 ℃

14.

COOH

COOH

1.

HOCH 2CH 2CH 2COOH

Na

322.

ClCH 2NaCN

CH 3CH 2OH H 2

SO 4

3.

4.

NH 2

2SO 4

H 2O, OH

N

H

①过量CH 3

I ①过量②湿CH 3I 5.

Ag 2O

Ag 2O

NH 2

3Br 2

NaNO 2, HCl H 3PO 2H 2O

6.

7.

CH 2Br S

H 2N H 2N

+

①②+

NaOH, H 2O

NaOH

8.

N

CH 3

H

+

PCl 5NH 3

Br

2 ,NaO H

9.

2 HI

2 NaCN

NH 2

NaNO 2, HCl

CuCN

3

H 3O +

10.

CH 3CH 2OH

CH Cl

NaCN

LiAlH 4

(CH 3CO)2O

11.

N 2 Cl

SnCl 2 + HCl

12.

O H

C O O H

1.

COCl

2.C 2H 5OH

3

+

NaOH

COOH

+

3.浓H 2SO 4

HOCH 2CH 2OH

N(CH 2CH 3)2

4.

+CH 3I

5.

CH 2Cl

NaCN

NaO H/H 2O

HCl

①②6.

CH 2O 17 H 35

CHO CC 17 H 35

2O CC 17 H 35

O

O O 3 NaO H

+

NH 2

NaNO 2, HCl

CuCN

H 3O +

7.

8.22

HNO 32CH 3I

K 2S

O

+

COOCH 3

3

N H

+

(CH 3CO)2O 150-200℃

9

CH 3COONO 2

10

CH 3

2Pd-BaSO 4

喹啉-硫

11

KMnO4

PCl 3

HOOC COOH

4

Ag 2O

②12

N H

3I 2①②

3I 2①②13

CH 3CH 2CH CH 3

3)3OH

14.

练习题(五)完成下列转变

CH 3CH 2CH 2COOH

CH

CH 2CH 3

COOH HOOC

O

COOC 2H 5C 2H 5

Cl

OCOCH 3

NO 2

NO 2

1.

2.

3.

4.以苯为原料合成

N H

O 2N

CH 3

O

5.以糠醛为原料合成

O CH

C 3

CH 2OH 6. 以甲苯为原料下列化合物

CH 3

Cl

Br

Br

(1)

COOH

CN

(2)

7.以苯或甲苯为原料合成

C

O CH 3

CH 3

Br

Br

8. 乙酰乙酸乙酯合成法合成下列化合物

CH 3CCH 2CH 2C 6H 5

O

(1).

CH 3CCH 2CHCH 3

O

(2).

CH 3

CH 2CHCOCH 3

CH 2CH 3

(3)

练习题(六)及例题

C

O H + 2CH

3CH 2OH

CHO +CH 3NaOH

2

CH 2CH 2COOH

COOH 300℃

生物化学题库及答案大全

《生物化学》题库 习题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蛋白质中的苯丙氨酸、酪氨酸和__色氨酸__3种氨基酸具有紫外吸收特性,因而使蛋白质在 280nm处有最大吸收值。 2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最基本的有两种类型,它们是_α-螺旋结构__和___β-折叠结构__。前者的螺距为 0.54nm,每圈螺旋含_3.6__个氨基酸残基,每个氨基酸残基沿轴上升高度为__0.15nm____。天然 蛋白质中的该结构大都属于右手螺旋。 3氨基酸与茚三酮发生氧化脱羧脱氨反应生成__蓝紫色____色化合物,而脯氨酸与茚三酮反应 生成黄色化合物。 4当氨基酸溶液的pH=pI时,氨基酸以两性离子离子形式存在,当pH>pI时,氨基酸以负 离子形式存在。 5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的因素有:碱基堆积力;氢键;离子键 6酶的活性中心包括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两个功能部位,其中前者直接与底物结合,决定酶的 专一性,后者是发生化学变化的部位,决定催化反应的性质。 72个H+或e经过细胞内的NADH和FADH2呼吸链时,各产生3个和2个ATP。 81分子葡萄糖转化为2分子乳酸净生成______2________分子ATP。 糖酵解过程中有3个不可逆的酶促反应,这些酶是己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丙酮酸激酶9。 10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全酶由σββα'2组成;核心酶的组成是'2ββα。参

与识别起始信号的是σ因子。 11按溶解性将维生素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性维生素,其中前者主要包括V B1、V B2、V B6、 V B12、V C,后者主要包括V A、V D、V E、V K(每种类型至少写出三种维生素。) 12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是以mRNA作为模板,tRNA作为运输氨基酸的工具,蛋白质合 成的场所是 核糖体。 13细胞内参与合成嘧啶碱基的氨基酸有:天冬氨酸和谷氨酰胺。 14、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延伸阶段,氨基酸是以氨酰tRNA合成酶?GTP?EF-Tu三元复合体的形式进 位的。 15、脂肪酸的β-氧化包括氧化;水化;再氧化和硫解4步化学反应。 二、选择题 1、(E)反密码子GUA,所识别的密码子是: A.CAU B.UG C C.CGU D.UAC E.都不对 2、(C)下列哪一项不是蛋白质的性质之一? A.处于等电状态时溶解度最小 B.加入少量中性盐溶解度增加 C.变性蛋白质的溶解度增加 D.有紫外吸收特性 3.(B)竞争性抑制剂作用特点是:

生物统计学考试题及答案

重庆西南大学 2012 至 2013 学年度第 2 期 生物统计学 试题(A ) 试题使用对象: 2011 级 专业(本科) 命题人: 考试用时 120 分钟 答题方式采用: 闭卷 说明:1、答题请使用黑色或蓝色的钢笔、圆珠笔在答题纸上书写工整. 2、考生应在答题纸上答题,在此卷上答题作废.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1、正确无效假设的错误为统计假设测验的第一类错误。( ) 2、标准差为5,B 群体的标准差为12,B 群体的变异一定大于A 群体。( ) 3、一差异”是指仅允许处理不同,其它非处理因素都应保持不变。( ) 4、30位学生中有男生16位、女生14位,可推断该班男女生比例符合1∶1 (已知84.321,05.0=χ)。 ( ) 5、固定模型中所得的结论仅在于推断关于特定的处理,而随机模型中试验结论则将用于推断处理的总体。( ) 6、率百分数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前,应该对资料数据作反正弦转换。( ) 7、比较前,应该先作F 测验。 ( ) 8、验中,测验统计假设H 00:μμ≥ ,对H A :μμ<0 时,显著水平为5%,则测验的αu 值为1.96( ) 9、行回归系数假设测验后,若接受H o :β=0,则表明X 、Y 两变数无相关关系。 ( ) 10、株高的平均数和标准差为30150±=±s y (厘米),果穗长的平均数和标准差为s y ±1030±=(厘米),可认为该玉米的株高性状比果穗性状变异大。 ( )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 1分别从总体方差为4和12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4的样本,样本平均数分别为3和2,在95%置信度下总体平均数差数的置信区间为( )。 A 、[-9.32,11.32] B 、[-4.16,6.16]

生物化学习题【题库】

生物化学习题集 生物化学教研室 二〇〇八年三月

生物化学习题 第一章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一、选择题 1、热变性的DNA分子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复性,条件之一是() A、骤然冷却 B、缓慢冷却 C、浓缩 D、加入浓的无机盐 2、在适宜条件下,核酸分子两条链通过杂交作用可自行形成双螺旋,取决于() A、DNA的Tm值 B、序列的重复程度 C、核酸链的长短 D、碱基序列的互补 3、核酸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A、2’,5’—磷酸二酯键 B、氢键 C、3’,5’—磷酸二酯键 D、糖苷键 4、tRNA的分子结构特征是:() A、有反密码环和 3’—端有—CCA序列 B、有密码环 C、有反密码环和5’—端有—CCA序列 D、5’—端有—CCA序列 5、下列关于DNA分子中的碱基组成的定量关系哪个是不正确的?() A、C+A=G+T B、C=G C、A=T D、C+G=A+T 6、下面关于Watson-Crick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叙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两条单链的走向是反平行的 B、碱基A和G配对 C、碱基之间共价结合 D、磷酸戊糖主链位于双螺旋侧 7、具5’-CpGpGpTpAp-3’顺序的单链DNA能与下列哪种RNA杂交?() A、5’-GpCpCpAp-3’ B、5’-GpCpCpApUp-3’ C、5’-UpApCpCpGp-3’ D、5’-TpApCpCpGp-3’ 8、RNA和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 A、核糖相同,部分碱基不同 B、碱基相同,核糖不同 C、碱基不同,核糖不同 D、碱基不同,核糖相同 9、下列关于mRNA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原核细胞的mRNA在翻译开始前需加“PolyA”尾巴。 B、真核细胞mRNA在 3’端有特殊的“尾巴”结构 C、真核细胞mRNA在5’端有特殊的“帽子”结构 10、tRNA的三级结构是() A、三叶草叶形结构 B、倒L形结构 C、双螺旋结构 D、发夹结构 11、维系DNA双螺旋稳定的最主要的力是() A、氢键 B、离子键 C、碱基堆积力 D德华力 12、下列关于DNA的双螺旋二级结构稳定的因素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3',5'-磷酸二酯键 C、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B、碱基堆积力 D、磷酸基团上的负电荷与介质中的阳离子之间形成的离子键 13、Tm是指( )的温度 A、双螺旋DNA达到完全变性时 B、双螺旋DNA开始变性时 C、双螺旋DNA结构失去1/2时 D、双螺旋结构失去1/4时

海南大学生物化学复习资料

蛋白质的高级结构即蛋白质的构象问题。(构型的改变伴随着共价键的短裂和重新形成,构象的改变不需要共价键的短裂和重新形成。) 肽键C-N键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具有部分双键性质,不能自由旋转,其中绝大多数都形成刚性的酰胺平面(由肽键周围的6个原子组成的刚性平面)结构。虽是单键却有双键性质,周边六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前后两个a-carbon在对角(trans) α-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P53): 1)肽链中的酰胺平面绕Cα相继旋转一定角度形成α-螺旋,并盘绕前进。每隔3.6个氨基酸残基,螺旋上升一圈;每圈间距0.54nm,即每个氨基酸残基沿螺旋中心轴上升0.15nm,旋转100°。 2)螺旋体中所有氨基酸残基侧链都伸向外侧;肽链上所有的肽键都参与氢键的形成,链中的全部C=O和N-H几乎都平行于螺旋轴,氢键几乎平行于中心轴; 3)绝大多数天然蛋白质都是右手螺旋。每个氨基酸残基的N-H都与前面第四个残基C=O形成氢键。 侧链在a-螺旋结构中的作用: 4)* α-螺旋遇到Pro就会被中断而拐弯,因为脯氨酸是亚氨基酸。 * R为Gly时,由于Ca上有2个氢,使Ca-C、Ca-N的转动的自由度很大,即刚性很小,所以使螺旋的稳定性大大降低。 * 带相同电荷的氨基酸残基连续出现在肽链上时,螺旋的稳定性降低。 β-折叠是由两条或多条伸展的多肽链靠氢键联结而成的锯齿状片状结构。侧链基团与Cα间的键几乎垂直于折叠平面,R基团交替地分布于片层平面两侧。 ①β-折叠分平行式(N端在同一端。氨基酸之间沿轴相距0.325nm)和反平行式(N端不在同一端。氨基酸之间沿轴相距0.35nm),后者更为稳定。 ②维持β-折叠结构稳定性的力——氢键由一条链上的羰基和另一条链上的氨基之间形成,即氢键是在链与链之间形成的。 β-转角存在于球状蛋白中,β-转角都在蛋白质分子的表面。其特点是肽链回折180°,使得氨基酸残基的C=O和与第四个残基的N-H形成氢键。 无规则卷曲是指没有一定规律的松散肽链结构。酶的功能部位常常处于这种构象区域。无规卷曲常出现在α-螺旋与α-螺旋、α-螺旋与β-折叠、β-折叠与β-折叠之间。它是形成蛋白质三级结构所必需的。 ⑶超二级结构指蛋白质中相邻的二级结构单位(即单个α-螺旋或β-转角、β折叠)组合在一起,形成有规则的在空间上能辩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基本组合形式为αα,βαβ,βββ 结构域指多肽链在二级结构或超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三级结构的局部折叠区,它是相对独立的紧密球状实体,称为结构域(domain)或功能域。结构域之间有一段肽链相连——铰链区;各个结构域可以相似或不相同;结构域一般为酶活性中心 ⑷三级结构指的是多肽链在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的基础上,主链构象和侧链构象相互作用,进一步盘曲折叠形成球状分子结构。球状蛋白的三级的结构特怔: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具有明显的折叠层次;大多数非极性侧链埋在分子部,形成疏水核;而极性侧链在分子表面,形成亲水面;分子表面往往有一个陷的空隙,它常常是蛋白质的活性中心。 维持三级结构的作用力:二硫键——共价键;(疏水作用,氢键,离子键,德华力)——非共价键(次级键) 肌红蛋白由—条多肽链和一个血红素(heme)辅基构成,分子量为16700,含153个氨基酸残基。血红素能与O2,CO,NO,H2S结合 ⑸四级结构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聚合而成、有特定三维结构的蛋白质构象。每条多肽链又称为亚基。 血红蛋白由四条多肽链形成,是一种寡聚蛋白质。这四条链主要通过非共价键相互作用缔合在一起。血红蛋白分子上有四个氧的结合部位,因为每条链上含有一个血红素辅基。 维持四级结构的作用力:疏水作用,氢键,离子键,德华力 9、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 1)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①一级结构与细胞进化以细胞色素C为例:细胞色素C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的线粒体中,是一种含有血红素辅基的单链蛋白质。在生物氧化时,细胞色素C在呼吸链的电子传递系统中起传递电子的作用,使血红素上铁原子的价数发生变化。在分子进化过程中,细胞色素C分子中保持氨基酸残基不变的区域称为保守部位。保守部位的氨基酸都是细胞色素C完成其生物学功能所必需的。 ②一级结构变异与分子病所谓分子病是指由于遗传基因突变导致蛋白分子中某些氨基酸残基被更换所造成的一种遗传病。镰刀状细胞贫血病是因病人的红细胞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变形而呈镰刀状。Glu 和Val 分子的侧链在性质上有很大的不同。Glu 侧链带负电荷,而Val侧链是一个非极性基团,所以使得HbS分子表面的负电荷减少,这种变化使患者的血红蛋白容易发生聚集并形成杆状多聚体,这就是导致红细胞变形的原因。

生物统计学考试题及答案

生物统计学考试题及答案

重庆西南大学 2012 至 2013 学年度第 2 期 生物统计学 试题(A ) 试题使用对象: 2011 级 专 业(本科) 命题人: 考试用时 120 分钟 答题方式采用: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1、正确无效假设的错误为统计假设测验的第一类错误。( ) 2、标准差为5,B 群体的标准差为12,B 群体的变异一定大于A 群体。( ) 3、一差异”是指仅允许处理不同,其它非处理因素都应保持不变。( ) 4、30位学生中有男生16位、女生14位,可推断该班男女生比例符合1∶1(已 知84.321,05.0=χ)。 ( ) 5、固定模型中所得的结论仅在于推断关于特定的处理,而随机模型中试验结论则将用于推断处理的总体。( ) 6、率百分数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前,应该对资料数据作反正弦转换。( ) 7、比较前,应该先作F 测验。 ( ) 8、验中,测验统计假设H 00:μμ≥ ,对H A :μμ<0 时,显著水平为5%,则测验的αu 值为1.96( ) 9、行回归系数假设测验后,若接受H o :β=0,则表明X 、Y 两变数无相关关系。( ) 10、株高的平均数和标准差为30150±=±s y (厘米),果穗长的平均数和标准差为s y ±1030±=(厘米),可认为该玉米的株高性状比果穗性状变异大。 ( )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 1分别从总体方差为4和12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4的样本,样本平均数分别为3和2,在95%置信度下总体平均数差数的置信区间为( )。

A 、[-9.32,11.32] B 、[-4.16,6.16] C 、[-1.58,3.58] D 、都不是 2、态分布不具有下列哪种特征( )。 A 、左右对称 B 、单峰分布 C 、中间高、两头低 D 、概率处处相等 3、一个单因素6个水平、3次重复的完全随机设计进行方差分析,若按最小显著差数法进行多重比较,比较所用的标准误及计算最小显著差数时查表的自由度分别为( )。 A 、 2MSe/6 , 3 B 、 MSe/6 , 3 C 、 2MSe/3 , 12 D 、 MSe/3 , 12 4、已知),N(~x 2σμ,则x 在区间]96.1,[σμ+-∞的概率为( )。 A 、0.025 B 、0.975 C 、0.95 D 、0.05 5、 方差分析时,进行数据转换的目的是( )。 A. 误差方差同质 B. 处理效应与环境效应线性可加 C. 误差方差具有正态性 D. A 、B 、C 都对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 1、方差分析有哪些步骤? 2、统计假设是?统计假设分类及含义? 3、卡方检验主要用于哪些方面? 4、显著性检验的基本步骤? 5、平均数有哪些?各用于什么情况? 四、计算题;(共4题、50分) 1、进行大豆等位酶Aph 的电泳分析,193份野生大豆、223份栽培大豆等位基因型的次数列于下表。试分析大豆Aph 等位酶的等位基因型频率是否因物种而不同。( 99 .52 05.0,2=χ, 81 .7205.0,3=χ)(10分) 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Aph 等位酶的等位基因型次数分布 物 种 等位基因型 1 2 3 野生大豆 29 68 96

生物化学题库及答案

生物化学试题库 蛋白质化学 一、填空题 1.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 20 种,一般可根据氨基酸侧链(R)的 大小分为非极性侧链氨基酸和极性侧 链氨基酸两大类。其中前一类氨基酸侧链基团的共同特怔是具有 疏水性;而后一类氨基酸侧链(或基团)共有的特征是具有亲水 性。碱性氨基酸(pH6~7时荷正电)有两3种,它们分别是赖氨 基酸和精。组氨基酸;酸性氨基酸也有两种,分别是天冬 氨基酸和谷氨基酸。 2.紫外吸收法(280nm)定量测定蛋白质时其主要依据是因为大多数可溶性蛋 白质分子中含有苯丙氨基酸、酪氨基酸或 色氨基酸。 3.丝氨酸侧链特征基团是-OH ;半胱氨酸的侧链基团是-SH ;组氨酸的侧链基团是 。这三种氨基酸三字母代表符号分别是 4.氨基酸与水合印三酮反应的基团是氨基,除脯氨酸以外反应产物 的颜色是蓝紫色;因为脯氨酸是 —亚氨基酸,它与水合印三酮的反 应则显示黄色。 5.蛋白质结构中主键称为肽键,次级键有、 、

氢键疏水键、范德华力、二硫键;次级键中属于共价键的是二硫键键。 6.镰刀状贫血症是最早认识的一种分子病,患者的血红蛋白分子β亚基的第六位 谷氨酸被缬氨酸所替代,前一种氨基酸为极性侧链氨基酸,后者为非极性侧链氨基酸,这种微小的差异导致红血蛋白分子在氧分压较低时易于聚集,氧合能力下降,而易引起溶血性贫血。 7.Edman反应的主要试剂是异硫氰酸苯酯;在寡肽或多肽序列测定中,Edman反应的主要特点是从N-端依次对氨基酸进行分析鉴定。 8.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基本类型有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曲 和。其中维持前三种二级结构稳定键的次级键为氢 键。此外多肽链中决定这些结构的形成与存在的根本性因与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次序、、 有关。而当我肽链中出现脯氨酸残基的时候,多肽链的αa-螺旋往往会中断。 9.蛋白质水溶液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亲水胶体,其稳定性主要因素有两个,分别是分子表面有水化膜同性电荷斥力 和。

生物化学考试试题库

生物化学考试试题库 蛋白质化学 一、填空题 1.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种,一般可根据氨基酸侧链(R)的大小分为侧链氨基酸和侧链氨基酸两大类。其中前一类氨基酸侧链基团的共同特怔是具有性;而后一类氨基酸侧链(或基团)共有的特征是具有性。碱性氨基酸(pH6~7时荷正电)有两种,它们分别是氨基酸和氨基酸;酸性氨基酸也有两种,分别是氨基酸和氨基酸。 2.紫外吸收法(280nm)定量测定蛋白质时其主要依据是因为大多数可溶性蛋白质分子中含有氨基酸、氨基酸或氨基酸。 3.丝氨酸侧链特征基团是;半胱氨酸的侧链基团是;组氨酸的侧链基团是 。这三种氨基酸三字母代表符号分别是 4.氨基酸与水合印三酮反应的基团是,除脯氨酸以外反应产物的颜色是;因为脯氨酸是α—亚氨基酸,它与水合印三酮的反应则显示色。 5.蛋白质结构中主键称为键,次级键有、、 、、;次级键中属于共价键的是键。 6.镰刀状贫血症是最早认识的一种分子病,患者的血红蛋白分子β亚基的第六位 氨酸被氨酸所替代,前一种氨基酸为性侧链氨基酸,后者为性侧链氨基酸,这种微小的差异导致红血蛋白分子在氧分压较低时易于聚集,氧合能力下降,而易引起溶血性贫血。 7.Edman反应的主要试剂是;在寡肽或多肽序列测定中,Edman反应的主要特点是。 8.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基本类型有、、 和。其中维持前三种二级结构稳定键的次级键为 键。此外多肽链中决定这些结构的形成与存在的根本性因与、、 有关。而当我肽链中出现脯氨酸残基的时候,多肽链的α-螺旋往往会。 9.蛋白质水溶液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亲水胶体,其稳定性主要因素有两个,分别是 和。 10.蛋白质处于等电点时,所具有的主要特征是、。 11.在适当浓度的β-巯基乙醇和8M脲溶液中,RNase(牛)丧失原有活性。这主要是因为RNA酶的被破坏造成的。其中β-巯基乙醇可使RNA酶分子中的键破坏。而8M脲可使键破坏。当用透析方法去除β-巯基乙醇和脲的情况下,RNA酶又恢复原有催化功能,这种现象称为。 12.细胞色素C,血红蛋白的等电点分别为10和7.1,在pH8.5的溶液中它们分别荷的电性是、。 13.在生理pH条件下,蛋白质分子中氨酸和氨酸残基的侧链几乎完全带负电,而氨酸、氨酸或氨酸残基侧链完全荷正电(假设该蛋白质含有这些氨基酸组分)。 14.包含两个相邻肽键的主肽链原子可表示为,单个肽平面及包含的原子可表示为。 15.当氨基酸溶液的pH=pI时,氨基酸(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当pH>pI时,氨基酸

贵州大学《生物统计学》考试试卷(含答案)

贵州大学《生物统计学》考试试卷(含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 1.在假设检验中,显著性水平α的意义是___C___。 A. 原假设0H 成立,经检验不能拒绝的概率 B. 原假设0H 不成立,经检验不能拒绝的概率 C. 原假设0H 成立,经检验被拒绝的概率 D. 原假设0H 不成立,经检验被拒绝的概率 2.设123,,X X X 是总体2( , )N μσ的样本,μ已知,2 σ未知,则下面不是统计量的是__C___。 A. 123X X X +- B. 4 1 i i X μ=-∑ C. 2 1X σ+ D. 4 21 i i X =∑ 3.设随机变量~(0,1)X N ,X 的分布函数为()x Φ,则( 2)P X >的值为___A____。 A. ()212-Φ???? B. ()221Φ- C. ()22-Φ D. ()122-Φ 4.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程度的大小应采用__D___。 A .样本平均数 B. 样本方差 C. 样本标准差 D. 变异系数 5.设总体服从),(2 σμN ,其中μ未知,当检验0H :220σσ=,A H :220σσ≠时,应选择统计量___B_____。 A. 2 (1)n S σ- B. 2 2 (1)n S σ- X X 6.单侧检验比双侧检验的效率高的原因是___B_____。 A .单侧检验只检验一侧 B .单侧检验利用了另一侧是不可能的这一已知条件 C .单侧检验计算工作量比双侧检验小一半 D. 在同条件下双侧检验所需的样本容量比单侧检验高一倍 7.假设每升饮水中的大肠杆菌数服从参数为μ的泊松分布,则每升饮水中有3个大肠杆菌的概率是____D____。 A.63e μ μ- B.36e μμ- C.36e μ μ- D. 316 e μμ-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化学习题库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化学 习题库

生物化学习题库 壹:选择题 1、对于肌糖原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A.在缺氧的情况下可生成乳酸 B.含量较为恒定 C.能分解产生葡萄糖 D.只能由葡萄糖合成 E.贮存量较大 2、丙酮酸羧化酶催化生成的产物是 A.乳酸 B.丙酮酸 C.苹果酸 D.丙二酸单酰CoA E.草酰乙酸 3、糖有氧氧化、糖酵解和糖原合成的交叉点是在: A.1-磷酸葡萄糖 B.6-磷酸果糖 C.3-磷酸甘油醛 D.6-磷酸葡萄糖 E.5-磷酸核糖 4、.糖异生过程经过下列哪条途径: A.磷酸戊糖途径 B.丙酮酸羧化支路 C.三羧酸循环 D.乳酸循环 E.糖醛酸途径 5、人体内不能合成的脂肪酸是 A.油酸 B.亚油酸 C.硬脂酸 D.软脂酸 E.月桂酸 6、机体中以下哪种物质不足会导致脂肪肝: A.丙氨酸 B.磷酸二羟丙酮 C.VitA D.柠檬酸 E.胆碱 7、.利用酮体的酶不存在于下列哪个组织

A.肝 B.脑 C.肾 D.心肌 E.骨骼肌 8、.下列哪壹项不是呼吸链的组成成分: A.NADH B.NADPH C.FADH2 D.FMNH2 E.Cytaa3 9、下列哪壹种是磷酸化抑制剂: A.鱼藤酮 B.抗霉素A C.寡霉素 D.CO E.NaN3 10、下列哪壹组全部为必需氨基酸 A.苏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 B.异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缬氨酸 C.亮氨酸,蛋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 D.亮氨酸,丝氨酸,缬氨酸,谷氨酸 E.亮氨酸,丙氨酸,组氨酸,酪氨酸 11、转氨酶的辅酶是: A.维生素B1的衍生物 B.维生素B2 C.维生素B12的衍生物 D.生物素 E.维生素B6的磷酸脂,磷酸吡哆醛 12、维生素D的最高活性形式是: A.25-羟维生素D3 B.维生素D3 C.1,25-二羟维生素D3 D.7-脱氢胆固醇 E.1,24,25-三羟维生素D3

生物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生物统计学考试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 分组时,组距和组数成反比。 ×2. 粮食总产量属于离散型数据。 ×3. 样本标准差的数学期望是总体标准差。 ×4. F分布的概率密度曲线是对称曲线。 √5. 在配对数据资料用t检验比较时,若对数n=13,则查t表的自由度为12。 二. 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6.x~N(1,9),x1,x2,…,x9是X的样本,则有() x N(0,1)B.11 - x ~N(0,1)C.91 - x ~N(0,1)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7. 假定我国和美国的居民年龄的方差相同。现在各自用重复抽样方法抽取本国人口的1%计 算平均年龄,则平均年龄的标准误() A.两者相等 B.前者比后者大 D.不能确定大小 8. 设容量为16人的简单随机样本,平均完成工作需时13分钟。已知总体标准差为3分钟。 若想对完成工作所需时间总体构造一个90%置信区间,则() u值 B.应用t分布表查出t值 C.应用卡方分布表查出卡方值 D.应用F分布表查出F值 9. 1-α是() A.置信限 B.置信区间 C.置信距 10. 如检验k (k=3)个样本方差s i2 (i=1,2,3)是否来源于方差相等的总体,这种检验在统计上称为 ( )。 B. t检验 C. F检验 D. u检验 三. 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 11. 12. 13. 已知F分布的上侧临界值F0.05(1,60)=4.00,则左尾概率为0.05,自由度为(60,1) 的F 14. 15.已知随机变量x服从N (8,4),P(x < 4.71)(填数字) 四.综合分析题(共60分)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1)

121.胆固醇在体内的主要代谢去路是( C ) A.转变成胆固醇酯 B.转变为维生素D3 C.合成胆汁酸 D.合成类固醇激素 E.转变为二氢胆固醇 125.肝细胞内脂肪合成后的主要去向是( C ) A.被肝细胞氧化分解而使肝细胞获得能量 B.在肝细胞内水解 C.在肝细胞内合成VLDL并分泌入血 D.在肝内储存 E.转变为其它物质127.乳糜微粒中含量最多的组分是( C ) A.脂肪酸 B.甘油三酯 C.磷脂酰胆碱 D.蛋白质 E.胆固醇129.载脂蛋白不具备的下列哪种功能( C ) A.稳定脂蛋白结构 B.激活肝外脂蛋白脂肪酶 C.激活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D.激活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 E.激活肝脂肪酶 131.血浆脂蛋白中转运外源性脂肪的是( A ) (内源) 136.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功能是( D ) A.转运外源性脂肪 B.转运内源性脂肪 C.转运胆固醇 D.逆转胆固醇 E.转运游离脂肪酸 138.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纯合子的原发性代谢障碍是( C ) A.缺乏载脂蛋白B B.由VLDL生成LDL增加 C.细胞膜LDL受体功能缺陷 D.肝脏HMG-CoA还原酶活性增加 E.脂酰胆固醇脂酰转移酶(ACAT)活性降低 139.下列哪种磷脂含有胆碱( B ) A.脑磷脂 B.卵磷脂 C.心磷脂 D.磷脂酸 E.脑苷脂

二、多项选择题 203.下列物质中与脂肪消化吸收有关的是( A D E ) A.胰脂酶 B.脂蛋白脂肪酶 C.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D.辅脂酶 E.胆酸 204.脂解激素是( A B D E ) A.肾上腺素 B.胰高血糖素 C.胰岛素 D.促甲状腺素 E.甲状腺素 206.必需脂肪酸包括( C D E ) A.油酸 B.软油酸 C.亚油酸 D.亚麻酸 E.花生四烯酸208.脂肪酸氧化产生乙酰CoA,不参与下列哪些代谢( A E ) A.合成葡萄糖 B.再合成脂肪酸 C.合成酮体 D.合成胆固醇 E.参与鸟氨酸循环 216.直接参与胆固醇合成的物质是( A C E ) A.乙酰CoA B.丙二酰CoA 217.胆固醇在体内可以转变为( B D E ) A.维生素D2 B.睾酮 C.胆红素 D.醛固酮 E.鹅胆酸220.合成甘油磷脂共同需要的原料( A B E ) A.甘油 B.脂肪酸 C.胆碱 D.乙醇胺 E.磷酸盐222.脂蛋白的结构是( A B C D E ) A.脂蛋白呈球状颗粒 B.脂蛋白具有亲水表面和疏水核心 C.载脂蛋白位于表面、VLDL主要以甘油三酯为核心、HDL主要的胆固醇酯为核心

生物统计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考试轮次: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编号 考试课程:[120770] 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命题负责人曾汉元 适用对象: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生物科学专业2015级审查人签字 考核方式:上机考试试卷类型:A卷时量:150分钟总分:100分 注意:答案中要求保留必要的计算和推理过程,全部答案保存为一个Word文档,文件名 为学号最后两位数+姓名。考试结束后不要关机。提交答卷后,请到主机看一下是否提交成功。第1题12分,第3题5分,第10题13分,其余的题各10分。 1、下表为某大学96位男生的体重测定结果(单位:kg),请根据资料分别计算以下指标:(1)算术平均数;(2)几何平均数;(3)中位数;(4)众数;(5)极差;(6)方差;(7)标准差;(8)变异系数;(9)标准误。(10) 绘制各体重分布柱形图。 66 69 64 65 64 66 70 64 59 67 66 66 60 66 65 61 61 66 67 68 62 63 70 65 64 66 68 64 63 60 60 66 65 61 61 66 59 66 65 63 58 66 66 68 64 65 71 61 62 69 70 68 65 63 66 65 67 66 74 64 70 64 59 67 66 66 60 66 65 61 61 66 67 68 62 63 70 65 64 66 68 64 63 60 60 66 65 61 61 66 59 66 65 63 58 66 2、已知1000株水稻的株高服从正态分布N(97,3 2),求: (1)株高在94cm以上的概率? (2)株高在90~99cm之间的概率? (3)株高在多少cm之间的中间概率占全体的99%? 3.已知某批30个小麦样品的平均蛋白质含量为14.5%,σ=2.50%,试进行95%置信度下的蛋白质含量的区间估计和点估计。 4、有一大麦杂交组合,F2代的芒性状表型有钩芒、长芒和短芒三种,观察计得其株数依次分别为348、11 5、157,试检验其比率是否符合9:3:4的理论比率。 5、某医院用某种中药治疗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现将血红蛋白含量(g/L)变化的数据列在下面,假定资料满足各种假设测验所要求的前提条件,问:治疗前后之间的差别有无显著性意义? 患者编号 1 2 3 4 5 6 7 治疗前血红蛋白含量65 75 50 76 65 72 68 治疗后血红蛋白含量82 112 125 85 80 105 128

海南大学生物化学重点

DNA的熔解温度:双链DNA或RNA分子丧失半数双螺旋结构时的温度。 增色效应:由于DNA变性引起的光吸收增加称增色效应,也就是变性后DNA 溶液的紫外吸收作用增强的效应。 减色效应:若变性DNA复性形成双螺旋结构后,其260nm紫外吸收会降低,这种现象叫减色效应。 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改变,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变性。 氧化磷酸化:是物质在体内氧化时释放的能量供给ADP与无机磷合成ATP的偶联反应。能荷:细胞内的能量状态取决于ATP、ADP及AMP的相对浓度。 基因: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或RNA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 基因组:单倍体细胞中的全套染色体为一个基因组,或是单倍体细胞中的全部基因为一个基因组。 比活力:每毫克的蛋白质所具有活力的单位数。 葡萄糖异生作用:由非糖前体物质合成葡萄糖的过程。 诱导契合学说:为说明底物与酶结合的特性,在锁钥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学说。底物与酶活性部位结合,会引起酶发生构象变化,使两者相互契合,从而发挥催化功能。 填空 核酸的*体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脂键连接 蛋白质的单体氨基酸通过肽链连接 核酸最大吸收波长260nm蛋白质最大吸收波长280nm 酶的两大特性专一性即底物选择性和高效性 异生生物ATP产生的两大途径: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 tRNA二级结构是三叶草型,三级结构是倒L型 选择 在生理PH条件下,下列哪种氨基酸带正电荷(赖氨酸) **结构的顺序5’-5’ tRNA末端(CCA序列) Rx米氏常数(是酶的特征常数) 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是(竞争性抑制) 非竞争性抑制使(Vmax降低,Km不变) 下列哪种物质不含高能磷酸键(G-G-P) 螺旋结构常在哪里被破坏?(脯氨酸) 判断 20中氨基酸中只有甘氨酸不是L型,且都有*先性T DNA双链总的G+C占有量与个单链的G+C含量相同T 所有蛋白质中N含量都是16% F DNA中,G+C含量越高,Tm越高,Tm与G+C含量成正比F 电子传递方向是由高电位传向低电位F 糖酵解和*酸戊糖途径都发生在细胞质中 T

生物统计学期末复习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 填空 1.变量按其性质可以分为(连续)变量和(非连续)变量。 2.样本统计数是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3.生物统计学是研究生命过程中以样本来推断(总体)的一门学科。 4.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包括(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两大部分。 5.生物统计学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古典记录统计学)、(近代描述统计学)和(现代推断统计学)3个阶段。 6.生物学研究中,一般将样本容量(n ≥30)称为大样本。 7.试验误差可以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两类。 判断 1.对于有限总体不必用统计推断方法。(×) 2.资料的精确性高,其准确性也一定高。(×) 3.在试验设计中,随机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完全消除。(∨) 4.统计学上的试验误差,通常指随机误差。(∨) 第二章 填空 1.资料按生物的性状特征可分为(数量性状资料)变量和(质量性状资料)变量。 2. 直方图适合于表示(连续变量)资料的次数分布。 3.变量的分布具有两个明显基本特征,即(集中性)和(离散性)。 4.反映变量集中性的特征数是(平均数),反映变量离散性的特征数是(变异数)。 5.样本标准差的计算公式s=( )。 判断题 1. 计数资料也称连续性变量资料,计量资料也称非连续性变量资料。(×) 2. 条形图和多边形图均适合于表示计数资料的次数分布。(×) 3. 离均差平方和为最小。(∨) 4. 资料中出现最多的那个观测值或最多一组的中点值,称为众数。(∨) 5. 变异系数是样本变量的绝对变异量。(×) 单项选择 1. 下列变量中属于非连续性变量的是( C ). A. 身高 B.体重 C.血型 D.血压 2. 对某鱼塘不同年龄鱼的尾数进行统计分析,可做成( A )图来表示. A. 条形 B.直方 C.多边形 D.折线 3. 关于平均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正态分布的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相等. B. 正态分布的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相等. C. 正态分布的中位数和几何平均数相等. D. 正态分布的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几何平均数均相等。 4. 如果对各观测值加上一个常数a ,其标准差( D )。 A. 扩大√a 倍 B.扩大a 倍 C.扩大a 2倍 D.不变 5. 比较大学生和幼儿园孩子身高的变异度,应采用的指标是( C )。 A. 标准差 B.方差 C.变异系数 D.平均数 第三章 12 2--∑∑n n x x )(

生物化学试题库(试题库+答案)

生物化学试题库及其答案——糖类化学 一、填空题 1.纤维素是由________________组成,它们之间通过________________糖苷键相连。 2.常用定量测定还原糖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试剂和 ________________试剂。 3.人血液中含量最丰富的糖是________________,肝脏中含量最丰富的糖是 ________________,肌肉中含量最丰富的糖是________________。 4.乳糖是由一分子________________和一分子________________组成,它们之间通过________________糖苷键相连。 5.鉴别糖的普通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试验。 6.蛋白聚糖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共价结合形成的复合物。 7.糖苷是指糖的________________和醇、酚等化合物失水而形成的缩醛(或缩酮)等形式的化合物。 8.判断一个糖的D-型和L-型是以________________碳原子上羟基的位置作依据。 9.多糖的构象大致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四种类型,决定其构象的主要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 二、是非题 1.[ ]果糖是左旋的,因此它属于L-构型。 2.[ ]从热力学上讲,葡萄糖的船式构象比椅式构象更稳 定。 3.[ ]糖原、淀粉和纤维素分子中都有一个还原端,所以它们都有还原性。 4.[ ]同一种单糖的α-型和β-型是对映体。 5.[ ]糖的变旋现象是指糖溶液放置后,旋光方向从右旋变成左旋或从左旋变成右旋。 6.[ ]D-葡萄糖的对映体为L-葡萄糖,后者存在于自然界。 7.[ ]D-葡萄糖,D-甘露糖和D-果糖生成同一种糖脎。 8.[ ]糖链的合成无模板,糖基的顺序由基因编码的转移酶决定。 9.[ ]醛式葡萄糖变成环状后无还原性。 10.[ ]肽聚糖分子中不仅有L-型氨基酸,而且还有D-型氨基酸。 三、选择题

生化选择题题库(各章_全)

生物化学题库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一)A1型题 1.某一溶液中蛋白质的百分含量为55%,此溶液的蛋白质氮的百分浓度为A A.8.8%B.8.0%C.8.4%D.9.2%E.9.6% 2.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属于下列哪一项?C A.L-β-氨基酸B.D-β-氨基酸C.L-α-氨基酸D.D-α-氨基酸E.L、D-α-氨基酸3.属于碱性氨基酸的是C A.天冬氨酸B.异亮氨酸C.组氨酸D.苯丙氨酸E.半胱氨酸 4.280nm波长处有吸收峰的氨基酸为D A.丝氨酸B.谷氨酸C.蛋氨酸D.色氨酸E.精氨酸 5.维系蛋白质二级结构稳定的化学键是E A.盐键B.二硫键C.肽键D.疏水作用E.氢键 6.下列有关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B A.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B.氨基酸分子间通过去水缩合形成肽链 C.从N-端至C-端氨基酸残基排列顺序D.蛋白质一级结构并不包括各原子的空间位置E.通过肽键形成的多肽链中氨基酸排列顺序 7.下列有关谷胱甘肽的叙述正确的是B A.谷胱甘肽中含有胱氨酸B.谷胱甘肽中谷氨酸的α-羧基是游离的 C.谷胱甘肽是体内重要的氧化剂D.谷胱甘肽的C端羧基是主要的功能基团 E.谷胱甘肽所含的肽键均为α-肽键 8.有关蛋白质二级结构错误的描述是D A.蛋白质局部或某一段肽链有规则的重复结构B.二级结构仅指主链的空间构象

C.多肽链主链构象由每个肽键的二个二面角所决定D.整条多肽链中全部氨基酸的空间位置E.无规卷曲也属二级结构范畴 9.有关肽键的叙述,错误的是D A.肽键属于一级结构内容B.肽键中C-N键所连的四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C.肽键具有部分双键性质D.键旋转而形成β-折叠 E.肽键中的C-N鍵长度比N-Cα单键短 10.有关蛋白质三级结构描述,错误的是A A.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都有生物学活性B.亲水基团多位于三级结构的表面 C.三级结构的稳定性由次级键维系D.三级结构是单体蛋白质或亚基的空间结构E.三级结构是各个单键旋转自由度受到各种限制的结果 11.正确的蛋白质四级结构叙述应该为C A.四级结构的稳定性由次级键维系B.蛋白质变性时其四级结构不一定受到破坏C.蛋白质亚基间由非共价键聚合D.四级结构是蛋白质保持生物活性的必要条件E.蛋白质都有四级结构 12.下列正确描述血红蛋白概念是B A.血红蛋白是含有铁卟啉的四个亚基球蛋白B.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为S型 C.1个血红蛋白可于1个氧分子可逆结合D.血红蛋白不属于变构蛋白 E.血红蛋白的功能与肌红蛋白相同 13.蛋白质α-螺旋特点有C A.为左手螺旋B.螺旋方向与长轴垂直C.氨基酸侧链伸向螺旋外侧 D.肽键平面充分伸展E.靠盐键维系稳定性 14.蛋白质分子中的无规则卷曲结构属于A A.二级结构B.三级结构C.四级结构D.结构域E.以上都不是

《生物统计学》试题A[1]word精品文档24页

《生物统计学》基本知识题 一、填空题 第一章 1.填写下列符号的统计意义:① SS ② S x ③ S2 ④ SP xy 。 2.t检验、u检验主要用于____ 组数据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F检验主要用于_____ 组数据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3.试验误差指由因素引起的误差,它不可,但可 以和。 4.参数是由____计算得到的,统计量是由____计算得到的。 5.由样本数据计算得到的特征数叫,由总体数据计算得到的特征数叫。 9.一般将原因产生的误差叫试验误差,它避免,但可以和。 第二章 4.变异系数可用于当两个样本的、不同时变异程度的比较。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5.变异系数可用于当两个样本的、不同时的比较。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7.连续性随机变量等组距式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方法步骤为: ①_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 8.计算标准差的公式是S=。 9.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是CV=。 10. 标准差的作用是①、②、③。

12.算术平均数的两个重要性质是①②。 13.样本平均数的标准差叫。它与总体标准差的关系是。 第三章 1.若随机变量x~N(μ,σ2),欲将其转换为u~N(0,1),则标准化公式为u=。 第四 1.统计量与参数间的误差叫,其大小受①②③的影响,其大小可以用来描述,计算公式为。 2.抽样误差是指之差。抽样误差的大小可用来表示。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和。 6.在两个均数的显著性检验中,若检验结果是差异显著,则说明。 7.在显著性检验时,当H 0是正确的,检验结果却否定了H ,这时犯的错误是: 型错误。 8. 显著性检验时,犯Ⅰ型错误的概率等于。 9.显著性检验分为_______ 检验和______检验。 10.显著性检验的方法步骤为:、、。 12.若服从N(,2)分布,则值服从分布,值服从分布。 第五章 1.方差分析是以为检验对象的。在实际分析时常常以 作为它的估计值。

生物化学试题库

核酸的酶促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一、名词解释 1.核苷磷酸化酶(nucleoside phosphorylase):能分解核苷生成含氮碱和戊糖的磷酸酯的酶。 2.从头合成(de novo synthesis ):生物体内用简单的前体物质合成生物分子的途径,例如核苷酸的从头合成。 3.补救途径(salvage pathway):与从头合成途径不同,生物分子的合成,例如核苷酸可以由该类分子降解形成的中间代谢物,如碱基等来合成,该途径是一个再循环途径。 4.限制性内切酶: 二、单选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 3 )1.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时首先生成的是: ①GMP; ②AMP; ③IMP; ④ATP ( 2 )2.提供其分子中全部N和C原子合成嘌呤环的氨基酸是: ①天冬氨酸; ②甘氨酸; ③丙氨酸; ④谷氨酸 ( 1 )3.嘌呤环中第4位和第5位碳原子来自下列哪种化合物? ①甘氨酸②天冬氨酸③丙氨酸④谷氨酸 ( 3 )4.嘌呤核苷酸的嘌呤核上第1位N原子来自 ①Gly②Gln③ASP④甲酸 三、多项选择题 1.嘧啶分解的代谢产物有:(ABC) A.CO2; B.β-氨基酸C.NH3D.尿酸 2.嘌呤环中的氮原子来自(ABC) A.甘氨酸; B.天冬氨酸; C.谷氨酰胺; D.谷氨酸 四、填空题 1.体内脱氧核苷酸是由____核糖核苷酸_____直接还原而生成,催化此反应的酶是____核糖核苷酸还原酶______酶。 2.人体内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是______尿酸______,与其生成有关的重要酶是___黄嘌呤氧化酶_________。 3.在生命有机体内核酸常与蛋白质组成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叫做染色体。 4.基因表达在转录水平的调控是最经济的,也是最普遍的。 五、问答题: 1.降解核酸的酶有哪几类?举例说明它们的作用方式和特异性。 2.什么是限制性内切酶?有何特点?它的发现有何特殊意义? 3.简述蛋白质、脂肪和糖代谢的关系? 蛋白质AA 糖EMP 丙酮酸乙酰辅酶A TCA 脂肪甘油 脂肪酸 六、判断对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