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称评聘状况调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职称评聘状况调研报告
一、教师职称现状
调研时间:2011年5月4日-6月30日
调研方式:座谈会、问卷调查
1、(一)基本情况
(二)数据分析
统计数据显示,我校教师的专业素质较高,具备中、高专业技术资格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9.28%。未评定职称人数3人为2010年特岗教师。
2、近年中(小)学教师高、中级初级职称评审申报和通过人员情况
(一)高、中级职称评审申报和通过人员情况
(二)数据分析
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我校基础教育的申报人数基本稳定,中级通过率均在100%,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表明我校基础教育高素质教师队伍有迅速递长的趋势。
3、2011年认定、评审中小学专业技术资格预计人数情况及分析
(一)预计人数情况
(二)数据分析
统计数据显示,我校教师对申报专业技术资格热情不减,尤其是申报中学高级和小学高级。但由于推荐名额所限,难以满足所有申报者的愿望,此规定也令一些有申报潜在意向的老师望而却步,使推荐工作增加难度。
4、总体情况分析
从以上几项数据可以看到,职称评聘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良好导向,是真实反映教师能力的其中一种有效手段,也是教师待遇得到落实的重要依据,因此,职称聘评制度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充分认可和参与。
5、对现行教育系列职称评审条件、程序方面的建议
(一)人才总量有待提高,职称结构有待合理化
教育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教育人才,随着社会对教育日益增长的重视和关注度,教师素质也需要不断提升,教师待遇需要不断提高。目前,教师人才总量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申报职称的老师亦越来越年轻化,但高职低聘现象却日益严重,尤其是中、高级职称的编制数少,有一定比例的老师无法受聘对应级别的教师职务,产生了“评上、聘不上”的局
面。这样不利于提高教师的个人素养和竞争意识,形成一种得过且过的状态。政策法规不配套,保障机制不健全,完善的激励机制尚未真正形成,这都将阻碍优秀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力发挥。建议适当增加学校中、高级职称编制数,把教师职称的管理纳入政府目标管理,每年有序地,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一定的职称数量,让教师通过职称和聘用的对等,充分体现其价值,让更多优秀教师在尽力完成教书育人职责的同时,也能得到相应的待遇,从而更好地运用人才。
(二)建立表彰激励机制,激发人才的活力和创造力
职称申报已形成一套良性循环机制,但总有些评审结果差强人意,有部分申报人的论文质量不高、教学教研能力不突出但由于各种荣誉较多,评委不了解个人的情况而造成主观性评价过高。进一步推行和完善聘任制度是大势所趋。建议能大力加强鉴定工作,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进一步突破年龄、资历、身份和比例限制,加快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教师评价体系。结合教师岗位要求,强化标准,健全程序,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符合教师特点的业绩考核内容和评价方式,反对和防止考评中的不正之风。对在岗位工作中掌握高超技能、作出重大贡献的骨干教师,应该考虑进一步突破工作年限和职业资格等级的要求,允许他们破格或越级参职称的评定。同时,关注职称评审衍生的
诸多心理问题,建立职称评审心理疏导机制。对申报没有通过和高职低聘的人员,讲解政策,把矛盾消化在萌芽阶段。
二、我校正副校长2人,均持证上岗。2010年通过网络培训均合格;教育局组织校长到外省进行参观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一是每位中小学校长都要自觉地加强自身专业化发展;二是加强中小学校长全员研修。三、我校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数为22人,现有在编教职工数22人,在编专任教师18人,特岗教师2007年分配2人,2008年分配1人;2010年9月分配4人,至2011年3月离岗1人,现有6人,均无编制。代课教师2人。
2011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