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轨道交通发展概况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概论》课程论文
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年级:
姓名:
学号:
2013.11
一、世界轨道交通的起源
在16世纪前,城市交通的发展只是表现为城市道路网的不断修建与完善,其交通形式则一直是步行、骑马和马车出行,直到16世纪中期的罗马时代才出现了公共交通。
随着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大,对公共交通运输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轨道马车应运而生。
1832年,在美国纽约市的曼哈顿街道上铺设了轨道并开始运行有轨公共马车,这就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雏形。
到1861年,伦敦的街道上也有了有轨马车。
自1765年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带领人类进入了“蒸汽机时代”。
人们为了追求高效率的交通运输工具,把蒸汽机发明应用到车辆设计中制造出了蒸汽汽车。
就在第一辆蒸汽汽车出现不久,英国人理查德·特里维西克根据蒸汽汽车工作原理,经过探索、研究和改进,终于在1804年制造了一台单气缸和大飞轮的蒸汽机车,能够牵引5辆车厢以在轨道上行驶,这就是在轨道上形式的最早的机车,因为用煤炭木柴作为燃料,人们就把它叫做“火车”。
之后的几年,人们逐渐识到火车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交通运输工具,并于1825在英国的斯托克顿与达林顿之间开设了世界上第一条营业铁路。
从此以后,火车就以速度快、运载能力强逐渐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快速发展。
随着牵引动力的改革,铁路
发展速度加快,到一战爆发前夕,全世界就已经修建铁路达上百万公里。
随着城市人口及车辆的增加,在平交道口出现了交通的阻塞,这种情况在较大城市非常严重。
交通的拥堵使人们想到了将交通铁路线往地下发展,以便很好地解决客流膨胀与土地紧张的问题。
19世纪中叶的英国伦敦交通十分拥堵。
1843年,有“地铁之父”之称的英国律师查尔斯·皮尔逊建议修建地铁。
进过了20年的酝酿和建设,世界上第一条快速轨道交通地下线(地铁)与1863年1月10日在轮动正式运营。
它标志着城市轨道交通在世界上诞生。
用明挖法施工的伦敦地铁,通车时采用蒸汽机车牵引,线路全场 6.5km。
由于列车在地下隧道内运行,尽管隧道里烟雾熏人,但当时的伦敦市民甚至是皇亲显贵们都乐于乘坐这种地下列车,因为在拥挤不堪的伦敦地面街道上乘坐公共马车,其条件和速度还不如地铁列车。
世界第一条地下铁道的诞生,为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发展公共交通取得了宝贵经验。
从1893年到1900年期间,修建地铁的就有5个国家7个城市,,英国伦敦,美国格拉斯哥、纽约和波士顿、匈牙利布达佩斯、奥地利维也纳和法国巴黎。
20世纪初的欧美地区,包括德国柏林和汉堡、美国费城、西班牙马德里等9座大城市又像机修了地铁。
从此,城市交通步入了轨道交通时代。
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在试验中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制造出第一台发电机,把人类社会带入了电的世界,当时最成功地利用电能最为动力的交通工具要算是有轨电车了。
而1881年,德国研制出架空接触导线供电系统,使电动车辆的供电线路由地面转向空中,电动车辆的电压和功率都大大提高。
1890年,英国首次用电力机车牵引车辆。
地下铁道也改用电力牵引,地铁的环境条件得到了大大改善。
一、世界轨道交通的发展和现状
从1863年第一条地铁线路在英国伦敦建成投入运营以来,轨道交通的诞生和发展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但重视和大规模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则是在二战以后。
一百多年
来,已有近五十多个国家三百余个城市修建了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度达到了数万公里,各大城市的地铁、轻轨、城市铁路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为城市的交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回顾历史,世界轨道交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初步发展阶段
欧美发展较快,期间十余个城市建了地铁,许多城市建设了有轨电车。
20世纪20年底啊,美国、日本、印度和中国的有轨电车有了很大发展。
2.停止萎缩阶段
一方面,二战爆发和汽车工业发展,导致了轨道交通停止萎缩,汽车成为了新宠儿;另一方面,因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让轨道交通一度失宠。
3.再发展阶段
汽车过度增加导致了道路拥堵,严重时会导致交通瘫痪,加之空气噪声污染、大量耗费石油资源。
停车位紧缺等问题,人们重新认识到城市客运交通必须依靠电力驱动的轨道交通。
于是轨道交通重新得到重视,并逐步扩展到日本、中国、巴西、韩国、伊朗、埃及等国家。
4.高速发展阶段
世界各国都确立了优先发展轨道交通的方针,立法解决城市轨道交通的资金来源。
城市化趋势导致人口高度集中,需要高速发展的轨道交通来适应日益增加的客流运输,各种技术发展也为轨道交通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我国轨道交通的现状及发展
我国有轨电车起源于20世纪初期,1908年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到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有轨电车交通达到了高峰。
有轨电车在我国城市交通中发挥了历史性作用。
我国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是以1965年7月开工建设的北京地铁为开端的。
1969年10月1日中国第一条地铁在北京通车。
这一阶段地铁的规划与建设,除了实现城市的客运功能之外,更重要的是考虑满足人防战备的需要。
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起步比较晚。
在2000年以前,全国仅有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拥有轨道交通线路。
在此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城市对交通的需求大大增加,导致道路交通供给能力严重不足,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甚至制约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了适应发展需求、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紧张的状况,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强调轨道对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和引导城市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从此,发展大容量轨道交通的理念开始显现,我国正式开始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阶段。
除了地铁建设,以上海明珠线一期工程为代表的轻轨交通也开始建设。
近年来,轨道交通在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缓解城市交通拥挤、保护环境等方面都体现了积极的作用,在中国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过程中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中国的轨道交通步入了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的轨道交通也进入了大发展时期。
到2008年,全国“十一五”期间,计划建设1500公里左右的轨道交通,总投资4000多亿。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了最大的轨道交通市场,也成为了世界上轨道交通发展最快的国家。
中国已经有10个城市拥有共29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运营里程已经从1995年的43公里增加到了775.6公里。
08年爆发全球经济危机以来,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各级政府也纷纷开始筹建轨道交通,在中国各大城市掀起了一股“地铁热”。
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有27个城市在筹备建设轨道交通,其中22个诚实的建设规划已经获得国务院的批复。
到2015年前后,北京、上海、广州等2城市将建设79条轨道交通线路,总长22万多公里,总投资8千多亿元。
除里程增加外,我国的轨道交通也由地铁这一种单一形式像多样化发展,如北京的地铁、大连的快速轻轨、重庆的跨座式单轨、上海的磁悬浮列车等。
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大大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也促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能促进经济发展,轨道交通产业关联广、关联度高,建设投资之后能够带动原材料、建筑、电子信息、金融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促使居民出行消费增长,直接带动GDP增长,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满足社会需求;发展轨道交通能提高效率和安全,缓解汽车数量剧增后的车位紧缺、交通拥堵等问题;发展轨道交通能缓解能源紧张、减少环境污染,大容量公共交通是比较节能的,在当今提倡节能减排的时代,运量大、污染小、效率高的轨道交通无疑是不二选择,还能有效减少汽车排放有害污染物、制造噪声。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较快。
在公共交通系统中,城市轨道交通的骨干作用及其整体效应愈加凸显。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未来城市交通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我国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来看,无论是否已经建成地铁,在城市未来的总体规划中,都应该把轨道交通系统列入其中。
四、对本专业的认识
轨道交通作为近年来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的新方向,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在很大程度上能推动国家经济转型升级。
各个中型城市也开始追随发达地区的脚步,为了缓解交通拥堵、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逐渐开始规划和建设轨道交通系统。
我所在的昆明市,也加入了新一批开始轨道交通建设的队伍。
高考过后我选择了学校今年开设的新专业——轨道
交通信号与控制。
和第二批开始筹备地铁建设的城市一样,学校顺应地区的发展趋势,增设了此专业,旨在为未来昆明以及全国各地的轨道交通建设培养专业的的技能过硬的人才。
昆明市从2008年开始筹备地铁建设,历时5年时间,现有两段线路开始运营,5条线路在建。
几年以后随着地铁交通网络逐步形成和完善,昆明的交通拥堵问题将会得到大大缓解,贯穿东西南北各个方向的地铁线将会承载很大数量的上班族及群众的出行,相应地有效节省人们出行的时间和成本。
轨道交通领域的发展,在未来的昆明,前途是不可估量的。
我不后悔自己没有从众成为医学、文学、财经学科中的一员,反而庆幸选择了独特而不乏过硬技术的新专业。
专业课程会很复杂,任务很艰巨,我会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充分利用四年时间,努力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更多的技能,尽自己微薄的力量,为所在的城市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慕威.城市轨道交通导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彭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2
[3]网址: /view/7b957abd1a37f111f1855bf8.html
[4]网址:/view/ed7ad5edaeaad1f346933fa9.html
[5]网址:/view/3520714ee45c3b3567ec8b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