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发毒品分析的发展与应用
毛发中毒品的定性分析的介绍及方法论证
德国应用案例:对新生儿头发进行分析,以确定产妇在怀孕期间是否摄入毒品;
毛发中毒品鉴定的应用
毛发毒品鉴定国内案例: 2014年10月,国家禁毒委和公安部根据上级指示开展了为期半年的“百 城禁毒会战”,常州市武进区按照指示开始使用新型毛发检测对吸毒者进行 检测,8名“零口供”吸毒人员被判定吸毒而受到依法处理;
2016年中国禁毒论坛在北京举行,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卓先 义教授 提出可用尿液作日常监控,头发作阶段性监控的观点。
毛发分段分析-部分毒品毛发代谢动力学示例
A:短期监测(0-455min):毒品进入毛发的速度与血液相当 (动物试验)
B:长期监测(14天):毒品进入毛发的速度与血液相当(动 物试验),进入发根需要3天(动物试验)
[1] Wada M, Ochi Y, Nogami K, et al. Evaluation of hair roots for detection of methamphetamine and 3,4-methylenedioxymethamphetamine abuse by use of an HPLCchemiluminescence method.[J]. 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 2012, 403(9):2569-76.
毛发中毒品的定性分析的介绍 及方法论证
毛发分段分析与吸毒史考察
毛发分段分析的基础基于“嵌入模型”理论:按照毒品进入毛发的“嵌入模型” 理论, 进入 血液中的毒品在毛发生长过程中, 进入毛发根部区域。毛发长出头皮后,这些毒品在毛发中形成带 状并以一 定浓度保持在毛发中。因为毛发 的平均生长率为每月1.1cm (0.8~1.4cm),所以根据这种 模型可推测吸食毒品的时间和剂量等有关吸毒历史的情况 。
禁毒毛发检测工作实施方案
禁毒毛发检测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近年来,毒品滥用问题日益严重,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打击毒品犯罪活动,保障社会安全和公共秩序,禁毒毛发检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检测对象。
禁毒毛发检测主要针对吸毒人员进行,包括涉嫌吸食、注射各类毒品的人员。
三、检测方法。
1.采集毛发样本。
对于怀疑吸毒人员,可以通过毛发采集工具采集其头发或体毛样本,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实验室检测。
将采集到的毛发样本送往专业实验室进行毛发毒品检测,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仪器设备进行分析,确定是否存在毒品成分。
四、检测流程。
1.采集样本。
工作人员根据相关规定,对涉嫌吸毒人员进行毛发样本的采集,确保采集过程规范、严谨。
2.样本送检。
采集到的样本将被标记并送往实验室,进行毒品成分的检测分析。
3.结果反馈。
实验室完成检测后,将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供后续处理和决策参考。
五、工作要求。
1.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检测工作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2.保障被检测人员的合法权益,做好信息保密工作,确保个人隐私不被泄露。
3.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工作素质,确保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4.建立健全的检测档案和信息管理制度,确保检测结果的可追溯性和真实性。
六、工作效果。
通过禁毒毛发检测工作,可以有效发现和打击吸毒人员,减少毒品在社会中的传播和危害,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
七、总结。
禁毒毛发检测工作是禁毒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对于打击毒品犯罪、保障社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认真负责地开展禁毒毛发检测工作,为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宁贡献自己的力量。
法医学在毛发鉴定中的应用
法医学在毛发鉴定中的应用毛发鉴定是法医学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通过对毛发的特征和DNA分析,可以用于破案、人身识别和父子亲子鉴定等领域。
本文将探讨法医学在毛发鉴定中的应用。
1. 毛发的结构与特征毛发是由角质化的角质细胞形成的,主要由顶毛囊、中部毛干和基部毛乳头组成。
每根毛发都具有独特的形态和结构特征,例如颜色、粗细、弯曲程度和表面纹理等。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观察和比对,法医学专家可以确定两根毛发是否来自同一人。
2. 毛发DNA分析DNA分析是现代法医学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也被广泛应用于毛发鉴定中。
每个人的DNA序列都是独特的,类似于指纹。
通过提取毛发中的DNA样本,并与被怀疑的人物或参考样本进行比对,可以确定毛发的主人身份。
这项技术在犯罪现场的毛发留痕鉴定中尤为重要,可以帮助警方追踪嫌疑人或排除误会。
3. 毛发的药物检测毛发是人体的排泄物之一,它可以吸附和储存人体内的各种物质,包括药物。
通过对毛发中的药物残留物进行分析,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滥用毒品、服用违禁药物或长期使用某种药物。
这项技术在司法鉴定和职业体检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供客观的证据和参考。
4. 毛发的病理学检测毛发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某些疾病或医疗干预措施会对毛发的生长和结构产生影响。
通过对毛发的病理学检测,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存在某种慢性疾病、药物副作用或手术历史等。
这项技术在法医学的尸检和医学诊断中是不可或缺的。
5. 毛发的时间确定毛发生长的速度和周期是唯一与时间相关的因素,通过对毛发的长度和生长速度的测算,可以推断一个人过去某段时间的行踪和活动。
这项技术在犯罪现场重要嫌疑人的时间确认中有广泛应用。
总结而言,法医学在毛发鉴定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且重要。
它通过毛发的结构和特征观察、DNA分析、药物检测、病理学检测和时间确定等多种手段,为司法鉴定、人身识别和医学诊断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法医学在毛发鉴定领域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司法公正和社会安全提供更好的支持。
涉缅人员毛发验毒工作总结
涉缅人员毛发验毒工作总结
在打击毒品犯罪的工作中,毛发验毒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
特别是针对涉缅人员,毛发验毒更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涉缅人员的毛发进行了验毒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下面就对这项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我们对涉缅人员的毛发进行采样,并送往实验室进行检验。
通过毛发验毒技术,我们成功地检测出了一些涉缅人员携带的毒品。
这为打击毒品犯罪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证据。
通过毛发验毒工作,我们成功地抓获了一批毒品走私分子,有效地遏制了毒品的传播和流通。
其次,毛发验毒工作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涉缅人员的毒品使用情况。
通过对毛发中的毒品成分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涉缅人员的毒品使用情况,包括使用频率、种类等。
这为我们制定针对性的打击毒品犯罪的措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同时,毛发验毒工作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涉缅人员的行踪和活动线索。
通过对毛发中的其他物质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涉缅人员的活动范围和轨迹,为我们开展进一步的侦查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总的来说,涉缅人员毛发验毒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它为我们打击毒品犯罪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侦查线索。
通过这项工作,我们成功地抓获了一批毒品走私分子,有效地遏制了毒品的传播和流通。
同时,毛发验毒工作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涉缅人员的毒品使用情况和活动线索,为我们制定针对性的打击毒品犯罪的措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加强毛发验毒工作,为打击毒品犯罪做出更大的贡献。
法医学在毛发鉴定中的应用
法医学在毛发鉴定中的应用毛发是人体表面最常见的一种线索物。
法医学作为一门关于刑事司法鉴定的学科,通过对毛发的形态、结构以及化学成分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为刑事侦查提供有力的证据。
本文将探讨法医学在毛发鉴定中的应用。
一、毛发的结构及特征毛发是由毛囊生成的,主要由毛干和毛根两部分组成。
毛干由角质细胞所构成,具有一定的弹性,能保护毛内部的蛋白质结构。
毛根则包括鳞状上皮、外毛鞘、内毛鞘和毛乳头等组织结构。
每根毛发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这些特征可作为鉴定的依据。
二、1. 毛发的物种鉴定通过对毛发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可以初步判断毛发是属于人类还是动物。
例如,人类的毛发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的横截面,而动物的毛发横截面则呈不规则的形状。
此外,不同动物的毛发颜色、纹路、长度和硬度等都存在差异,通过进一步的比对分析,可以确定毛发的物种。
2. 毛发的个体鉴定每个人的毛发都有其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可以用于个体鉴定。
法医学通过观察毛发的形态特征、颜色、长度、弯曲度等指标,结合显微镜、光学镜等工具,可以对毛发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比对。
通过比对被鉴定的毛发与嫌疑人或现场提取的毛发之间的形态特征是否一致,可以确定是否来自同一人。
3. 毛发的环境鉴定毛发往往会携带一些环境信息,如土壤颗粒、花粉、颗粒物等。
通过对毛发附着物的分析,可以确定毛发所处的环境。
例如,可以通过识别毛发上的花粉种类,判断毛发是在哪个地区遗留的。
4. 毛发的药物检测毛发可以在体内积累一些药物成分,并保存相对较长时间。
通过对毛发的药物检测,可以获取一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的药物使用情况。
这对于判断嫌疑人是否存在毒品滥用行为或者长期服用某些特定药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5. 毛发的DNA分析毛发是人体上可以提取到DNA的重要来源之一。
通过对毛发样本进行DNA提取和分析,可以进行亲子关系鉴定、刑事案件的嫌疑人比对等。
DNA分析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已成为现代法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
涉毒毛发检测实施方案
涉毒毛发检测实施方案一、背景毛发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毒品检测方法,通过分析毛发样本中的代谢产物来检测个体是否长期使用毒品。
毛发样本可以长期保存,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毒品检测领域。
针对涉毒毛发检测,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对于打击毒品犯罪、维护社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方案1. 采样涉毒毛发检测的第一步是采集毛发样本。
采样时应选择头发或体毛,通常采集数量为50-100根,长度约为2厘米。
采样时要注意避免污染,避免使用含有毒品成分的洗发水或护发素。
采样完成后,将毛发样本放入密封袋中,并在袋子上标注采样者的姓名、性别、年龄、采样部位、采样日期等信息。
2. 样本处理采集到毛发样本后,需要进行样本处理。
首先要对毛发样本进行清洗,去除外部污物。
然后将毛发样本切割成约1毫米长的小段,放入离心管中。
接下来,使用甲醇或丙酮等溶剂将毛发中的代谢产物溶解出来。
溶解后的液体样本可以用于后续的分析检测。
3. 检测方法涉毒毛发检测的常用方法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等。
这些方法可以对毛发样本中的代谢产物进行定量或半定量分析,从而判断个体是否长期使用毒品。
在进行检测时,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质控体系,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结果解读检测完成后,需要对结果进行解读。
根据检测结果,可以判断个体是否长期使用毒品、使用的毒品种类及使用频率等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可以为执法机关提供线索,帮助打击毒品犯罪活动。
5. 数据保存检测完成后,需要对检测数据进行保存。
检测数据应当保存在安全可靠的数据库中,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同时,还需要建立一套数据查询和管理系统,方便相关部门对数据进行查询和分析。
6. 质量控制在整个涉毒毛发检测过程中,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包括采样、样本处理、检测方法、结果解读等环节都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禁毒毛发检测工作实施方案
禁毒毛发检测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
近年来,毒品滥用问题在社会中日益严重,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加强禁毒工作,有效打击毒品犯罪活动,提高毒品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我单位决定开展禁毒毛发检测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二、目的。
禁毒毛发检测工作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个体毛发样本的检测,及时发现及排查毒品成瘾者,提高禁毒工作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减少毒品滥用对社会的危害。
三、范围。
本实施方案适用于我单位内部禁毒毛发检测工作的全过程管理。
四、具体措施。
1. 毛发样本采集。
针对需要检测的对象,进行毛发样本的采集工作。
采集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操作流程,确保采集的毛发样本具有代表性和准确性。
2. 样本保存和标识。
采集到的毛发样本应当及时进行保存,并在样本上进行清晰的标识,确保样本的来源和采集时间可以清晰辨识。
3. 实验室检测。
将采集到的毛发样本送往专业实验室进行检测,利用先进的毛发检测技术和设备进行分析,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结果分析和报告。
实验室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形成检测报告。
报告中应当包括样本信息、检测结果、分析结论等内容,确保报告的全面性和可读性。
5. 结果反馈和应对措施。
根据检测报告的结果,对于检测出毒品成瘾者,应当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包括个体辅导、社会帮扶等,以及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监管和管理。
五、工作要求。
1.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毛发样本采集、保存、实验室检测等环节的操作规范和标准化。
2. 保护个人隐私,对于采集到的毛发样本和检测结果,应当严格保密,不得泄露给外部人员。
3. 加强对禁毒毛发检测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
4. 定期对禁毒毛发检测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和提升。
六、总结。
禁毒毛发检测工作是禁毒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禁毒工作的效果和社会治安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希望全体工作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本方案的要求,认真履行禁毒毛发检测工作的职责,为打击毒品犯罪做出积极贡献。
吸毒毛发检测情况汇报
吸毒毛发检测情况汇报近年来,吸毒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毒品的滥用不仅对个人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也对社会治安和稳定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更好地控制毒品滥用现象,吸毒毛发检测成为一种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地监测吸毒者的毒品使用情况。
以下是吸毒毛发检测情况的汇报。
首先,吸毒毛发检测是一种科学、准确的检测方法。
通过检测被检测者的毛发样本,可以分析出吸毒者在一定时间内的毒品使用情况。
与尿液检测相比,毛发检测可以延长检测时间范围,通常可以检测出吸毒者在过去3个月内的毒品使用情况,因此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吸毒毛发检测可以有效应对吸毒者的逃避手段。
相比尿液检测等传统方法,吸毒者很难通过饮水等方式来掩盖毛发中的毒品成分,因此毛发检测可以更有效地避免吸毒者的逃避行为,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再次,吸毒毛发检测可以为吸毒者的康复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对吸毒者的毛发样本进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吸毒者的毒品使用情况,为吸毒者提供及时的康复治疗和帮助。
同时,毛发检测也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对吸毒者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降低吸毒者再次滥用毒品的风险。
最后,吸毒毛发检测需要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和规范化。
目前,我国吸毒毛发检测的标准和规范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建立健全的吸毒毛发检测体系,确保吸毒毛发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吸毒毛发检测作为一种重要的吸毒监测手段,具有科学、准确、可靠的特点,可以有效地监测吸毒者的毒品使用情况,为吸毒者的康复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吸毒毛发检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吸毒毛发检测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为更好地控制吸毒问题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相关部门和机构能够加强合作,共同努力,推动吸毒毛发检测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毒品的快速检测技术与应用
毒品的快速检测技术与应用目前针对吸毒人员的快速筛查主要通过检测尿液、唾液和发毛来实现。
近年来,毒品快速检测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为及时发现现场疑似毒品和吸毒人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为打击毒品犯罪奠定了基础。
与尿液和唾液相比,毛发具有取样方便、性质稳定、易保存、检测时限长、适用范围广等优势。
文章介绍了目前常见的毒品快速检测技术及其在毛发中毒品检测的应用,并简要分析了国内市场状况。
毒品检测;快速检测技术;毛发;国内市场分析引言毒品、艾滋病、恐怖主义活动并称世界三大公害。
毒品滥用严重危害社会安全和人类生命健康。
《2021年世界毒品报告》显示[1],全球目前约有2.75亿人吸毒,比2010年增加了22%,预计2030年吸毒人口将增加11%,在2019年,吸毒导致全球近50万人死亡。
现阶段全世界禁毒形势相当严峻,需加大手段解决毒品问题、遏制毒品蔓延,而高效、准确的毒品检测技术对禁毒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排查涉毒人员需要专业的快速检测技术,以检材的不同来分类,目前主要的毒品快速检测技术包括尿液、血液、唾液和毛发等检测技术。
不同的检材适用的范围也不同,在不同的案件中作用也不相同。
唾液、尿液、毛发主要用来做吸毒人员的快速筛查,血液主要用于实验室定性检测。
快速筛查适用于现场检测快速出结果,而实验室定性检测结果主要作为涉毒的法律依据。
1 毒品快速检测技术根据公安部发布的《吸毒检测程序规定》[2],毒品检测包括现场检测、实验室检测和实验室复检。
实验室检测由于存在检测周期长、设备昂贵、检测成本高等问题,不能满足禁毒工作中对现场检测的要求。
目前能够满足现场快速检测要求的技术主要有酶联免疫分析技术(ELISA)、胶体金法、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法、量子点荧光免疫层析法、胶体碳法等。
1.1 酶联免疫分析技术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是一种以通用酶作为标记物的非均相免疫分析技术[3]。
检测原理是将抗原或抗体结合到固相载体的表面,并使用酶标记抗原或抗体,保持酶的催化活性和抗原或抗体的免疫活性。
人毛发中苯丙胺类毒品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人毛发中苯丙胺类毒品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1-11-01T09:04:10.772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1期作者:吴瑞云[导读] 甲基苯丙胺类药物毒品主要是由药物人工合成的一种化学吴瑞云宿迁子渊司法鉴定所,江苏宿迁 223800摘要∶甲基苯丙胺类药物毒品主要是由药物人工合成的一种化学药品类和非合成药物毒品,在目前我国地区泛滥的严重程度越来越高。
毛发毒物作为在法庭毒物化学检验领域中的一种常见毒物检材,与其他传统的成年人体液和体液毒物检材,例如血液、尿液检材相比,毛发毒物检材不仅具有易碎和保存、稳定、检测持续时限长等优点,在刑事法庭中的毒物化学分析检验领域中也具有独特的技术应用价值。
目前,从人体毛发中检测苯丙胺类化学毒品的检验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其科学分析检验结果的科学有效性也被刑事法庭广泛采纳和社会认可。
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外对使用毛发毒品检材中使用苯丙胺类毛发毒品的应用检测方法研究进展,包括了对毛发的前后期处理检测方法和毛发检测结果分析方法的应用发展研究情况。
关键词:苯丙胺类毒品;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一、运用毛发检材的优越性检验人对苯丙胺类滥使毒品的所用常规化验检材为急性体液化验检材,但检验血液和急性尿液的化验检材一般只能直接反映人在收集检验样品前的1~3月对苯丙胺类滥用毒品的长期吸食滥用情况,不能直接反映长期吸食滥用毒品信息。
而这种人体毛发产品具有稳定、易长期保存、不易弄虚作假、检测期间时限长等优点,可及时提供法庭吸毒者首次吸食甲基苯丙胺类系列毒品的检测时间和质量信息,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法庭科学技术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二、毛发的前处理方法研究(一)清洗吸毒药物往往会直接导致人体的毛发被毒品污染,这就使得吸毒人员在接受毛发检测的过程当中,呈现出阳性的检验结果,因此能够将吸毒人员的毛发检测结果作为其吸毒违法犯罪行为认定的一个重要独立事实证据,是毒品吸毒阳性检验的一个重要标志物。
法医学在毛发鉴定中的技术与方法
法医学在毛发鉴定中的技术与方法毛发在犯罪现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们可以提供有关案件的重要线索,帮助调查人员解决复杂的犯罪之谜。
而在毛发鉴定中,法医学技术和方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法医学在毛发鉴定方面的一些技术和方法。
毛发鉴定是通过对毛发的形态学特征、DNA分析以及毛发化学信息的检测来确定个体身份或提取其他关键信息。
其中,形态学分析是最基本也是最广泛使用的技术之一。
通过观察毛发的颜色、形状、直径和毛鳞片等特征,鉴定人员可以初步确定毛发的来源。
然而,仅凭形态学特征往往无法提供准确的信息,因此,结合其他方法进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DNA分析是目前最为可靠和准确的技术之一。
通过提取毛发中的DNA,与已知样本进行比对,可以精确地确定毛发的所有者。
与传统的PCR方法相比,新兴的NGS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在毛发鉴定方面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
利用NGS技术,鉴定人员可以从极微量的毛发样本中提取足够的DNA,并通过与数据库的比对,找到可能的嫌疑人。
此外,毛发化学信息的检测也是毛发鉴定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毛发中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如蛋白质、脂质和色素等。
通过检测这些化学物质的含量和分布情况,可以提供关于毛发来源和处理过程的重要线索。
例如,某些药物或毒品在毛发中的积累可以通过化学分析来检测,从而判断个体的长期暴露情况。
此外,毛发中的氢同位素比值也可以用于确定个体的地理来源,为刑侦部门提供宝贵的侦查线索。
除了上述方法外,毛发鉴定还可以借助显微镜和光谱仪等仪器设备来进行分析。
显微镜可以帮助鉴定人员观察毛发的微观结构,进一步判断其真实性。
光谱仪可以用于检测毛发中的化学成分,并提供更为精确的定量分析结果。
总之,法医学在毛发鉴定中的技术与方法丰富多样,其中形态学分析、DNA分析、毛发化学信息检测以及仪器设备的应用是最为常见和可靠的。
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帮助调查人员确定毛发的来源、提取关键信息,从而推动犯罪案件的侦破工作。
禁毒开展毛发检测总结汇报
禁毒开展毛发检测总结汇报禁毒开展毛发检测总结汇报我们开展了一项禁毒工作中的重要举措——毛发检测。
本次总结汇报将对这项工作的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意义进行详细介绍和总结,以期对日后的禁毒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背景毒品滥用问题在社会中愈发严重,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因此,禁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由于毒品的种类多样化、制贩毒分子的隐蔽性强、检测手段的有限性等原因,传统的禁毒工作手段逐渐显现出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因此,我们决定引入毛发检测这一新技术,以期提高禁毒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目的通过毛发检测,我们的目的是:1. 提高禁毒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性;2. 增强禁毒工作的打击力度和威慑力;3. 对禁毒工作的成效进行客观评估。
三、方法1. 毛发抽取:我们从禁毒工作的对象中,选择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毛发抽取。
这些样本包括嫌疑犯、吸毒者、涉毒人员以及其他有可能参与毒品制贩的人员。
2. 毛发处理:我们对抽取的毛发样本进行处理,包括清洗、干燥等步骤,以保证后续分析的准确性。
3. 毛发分析:我们采用毛发分析技术对样本进行分析。
通过检测毛发中的毒品成分、代谢物、毛囊内的毒品痕迹等指标,来判断样本是否涉及毒品问题。
四、结果通过毛发检测,我们得到了一系列权威可信的结果:1. 毒品滥用情况:我们对被检测对象的毛发样本进行分析后发现,有一定比例的样本中存在毒品成分或者毒品痕迹,提示了毒品滥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2. 人群分布情况:通过对毛发样本进行分析,我们得到了有关涉毒人员的人群分布情况。
这些情况为我们的禁毒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3. 检出率与毒品种类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不同犯罪嫌疑人群体的毛发样本,我们发现不同毒品的检出率存在一定差异,为我们日后禁毒工作的重点把握提供了指导。
五、意义1. 提高禁毒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毛发检测作为一种科学且客观的检测手段,有效提高了禁毒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2. 增强禁毒工作的打击力度和威慑力:毛发检测的结果可以作为法律机关打击制贩毒犯罪的重要证据,增强了禁毒工作的打击力度和威慑力。
血液、头发、尿液、唾液检测毒品的各自特点
血液、头发、尿液、唾液检测毒品的各自特点摘要:当前我国禁毒形式依旧严峻,在2021年的禁毒报告中可以显示当前我国吸毒人数占总人数比重达到了0.21%,而这0.21%放在我们14亿人口当中其实数额极为庞大,随着新型毒品的出现。
越来越多的新行毒品也开始替代传统的毒品。
当前在250万的吸毒人员当中有接近150万的人吸食冰毒,可见新型毒品对社会的影响之大,当前针对毒品吸食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尿液检测、血液检测、唾液检测以及头发检测等,本文就以上的几种检测方法开展各自的特征说明。
关键词:检测毒品;检验手段;生物检材1 血液检材中毒品检测血液是比较常规的毒品检测方式,由于在血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毒品以及相关的代谢物,因此血液检测是相对理想的检测方式,全血样品在经过过滤板提取后再经过电喷雾离子源的正离子模式和多反应检测模式再进行质谱分析,进而最终获取检测结果,由于血液检测其提取回收率较好因此血液检测检测结果更具有可靠性,但由于血液检测存在有一定的风险,加之吸毒者多为传染性疾病病毒携带者,因此在血液采集时被采集者多不愿接受该种方式,除此之外在快速检测当中血液检测也并非最佳的方式,在传统的血液检测当中又需要将血样送往医院进行检测,因此其操作程序较为复杂,这也导致其不能够实现快速检测的目的。
2 尿液检材中毒品检测尿液检验是检测药物依从性和患者稳定性的重要工具。
目前在检验当中尿液检验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检测方法,由于毒品大多是由尿液排出,因此在尿液当中会存在有浓度极高的毒品及相关代谢物,同时在进行尿检时对于操作者也相对比较安全,因此在进行毒品检测时被采集者较容易接受该种检测方法,加之尿液本身就为液体状态,因此在样品的前期处理上会相对较为简单,在进行现场快速检测吸毒者时尿液检验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检测方法。
当然尿液检验也存在有其自身的不足的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尿液检验当中由于尿液为人体代谢物,因此存在有检出时限问题,正因如此其对于戒毒康复监控工作便存在有自身的弊端。
毛发样本中的毒品分析
环境污染毒物 阳性毛发排除
W/H 比率——
• W/H<0.1—毛发被环境部分污染,且污染的毛发 较少,结果可靠;
W —清洗液毒品含量 H —毛发毒品含量
• 0.1<W/H<0.5—部分毛发被环境污染,结果不可 采信,毛发需重新清洗。
• W/H > 0.5 —阳性结果来自环境污染,结果不可采 信。
在德国和意大利,机动车驾驶 证的申办前提是通过毛发毒品检测;
德国的做法是采集分析齐发根 6cm的头发,不分段,整体检测6cm 头发的毒品成分。
而意大利的交管部门需要采集 5cm的头发作为毒品成分鉴定用。
结论
毛发分析越来越受欢迎: 无创性 药物在毛发中稳定存在长达1年 新型半衰期更短的毒品有检测优势
分析方法
ELISA
RIA
IA
分析方法
毛发药物分析方法 的优点和局限性
毛发中毒品鉴定的 应用
毛发检测
药物滥用史 与毒品相关死亡原因分析
产妇产前产后接触药物分析 兴奋剂的监测(给药母体化合物) 治疗药物的监测(精神病患者) 酗酒(ETG和FAEE) 毒品性侵案辅助检测 驾驶证的申请
2009年8月,日本酒井法子与丈夫高相 佑一因吸毒相继被捕。经抽取毛发样本进行 毒品测试证实了酒井法子服用毒品的确实日 期。
毛发样本中的毒品分析
背景 & 目的
毛发检测的优势和劣势
毒品进入毛 发的途径
影响毒品进入 毛发的因素
毛发样本的 收集、制备
和存储
毛发的结构& 生长周期
分析方法 应用前景
毛发的结构
• 毛发由毛干和毛根两部分组成。毛根 包于毛囊内,周围有大量的皮脂腺。
毛发毒品检测个人总结
毛发毒品检测个人总结近年来,毒品滥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有效地打击毒品问题,毛发毒品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
我在检验部门实习期间,有幸参与了毛发毒品检测工作,并对此进行了一些个人总结。
起首,毛发毒品检测具有准确性高的特点。
与其他毒品检测方法相比,毛发毒品检测结果更加可靠。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屡屡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器进行毛发样本分析,通过对样本中各种毒品成分的检测与鉴定,可确定被检测人员是否有毒品滥用行为。
与传统的尿液或血液检测方法相比,毛发毒品检测可以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追踪毒品滥用行为,因为毛发生长速度较慢,可以留存毒品的证据更久,提供更长时间的检测窗口。
其次,毛发毒品检测的样本采集便捷。
与其他检测方法相比,毛发样本采集更加简便、快捷。
它不需要临床医生或专业人员的参与,甚至可以由被检测人员自行采样。
毛发样本通常从头部或体部得到,只需取得足够数量的样本即可进行检测,防止了繁琐的尿液或血液采集过程。
另外,毛发毒品检测对滥用各类毒品的侦测效果较好。
通过毛发样本的检测与分析,不仅可以检测到常见的毒品如大麻、可卡因、海洛因等,还可以发现更长时间范围内的滥用行为。
相比尿液或血液检测只能检测到短时间内的滥用行为,毛发毒品检测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
然而,毛发毒品检测也存在一些限制。
起首是成本较高,包括检测设备的费用以及检测过程中的耗材费用。
此外,样本的取得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对于没有或头发稀疏的人而言,毛发样本可能无法采集到足够的数量。
另外,由于个人卫生习惯等原因,某些地区或文化背景下的人群可能对毛发样本的采集存在抵触情绪。
综上所述,毛发毒品检测技术在打击毒品滥用问题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准确性高、采样便捷、对各类毒品的侦测效果好等特点使其成为一种较为可靠的毒品检测方法。
然而,思量到其成本和样本采集的限制,我们还需进一步完善该技术,提高其普及和应用范围,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治安和公共健康。
毛发毒品检测优势分析新时代新技术让禁毒法网更加牢不可破
毛发毒品痕迹定量检测优势分析:新时代新技术,让禁毒法网更加牢不可破“毒品查缉和吸毒管控技术与装备研究”是“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2018年《涉毒人员毛发样本检测规范》的通知发布后,毛发毒品痕迹定量检测技术就得到了更多的推广和应用。
吸食毒品后,毒品分子在一定周期内可以从生物样本中检测出,唾液和血液检测时限一般为24小时,尿液检测时限一般为48小时,毛发检测时限为3~6个月;一般吸食毒品3~7天后,血液、尿液、唾液中毒品基本代谢干净,但是在毛发中仍能够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检测出毒品成分;这是因为吸食后血液中的毒品在毛发的生长过程中,会从血液中进入到头皮的毛囊中,并被毛发中的角质蛋白固定。
毛发以相对不变的速度往外生长,根据这个机制就可以推测出有关毒品吸食的种类、时间和剂量等情形。
这也是“痕迹定量”检测技术得以广泛推广的意义所在。
在此之前相关机构在对瘾君子进行检测时大多采用的是尿检和唾/血液检的方式,这些体液检测方式有着很大的漏洞和不足。
首先是检测有效窗口期短,只有2~3天,现如今一些毒品已经不需要每天吸食,这就导致了那些长期吸毒人员会采取短期停吸的手段来躲避检测;其次体液检测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代谢快,可以通过吃辅助排泄的药物来加速毒品的排除,这也导致结果不够准确,所以想要骗过体液检测并不是什么难事。
而毛发检测则不会面临这样的问题,要知道人体毛发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含量达97%;毒品一旦被毛发中的角质蛋白固定,就会随毛发的缓慢生长而长时间存在。
通过毛发毒品痕迹定量检测仪进行检测后不仅可以准确反馈出近期大约六个月内的吸食情况,甚至可以根据头发长度追溯到几年内;而且人体表面大部分都覆盖着毛发,例如眉毛、鼻毛、腋毛等等,就算你全身脱毛也逃避不了。
要知道全身脱毛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即使在医院做激光脱毛也并不能够一次性的完成,一般至少需要反复3~5次,并且时间间隔还需根据脱毛者自身毛发的生长期来决定。
毛发检测的优势还在于:1.取材方便、易于保存、样品真实。
毛发验毒试点总结汇报
毛发验毒试点总结汇报尊敬的领导:我公司参与了毛发验毒试点工作,并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现将试点总结汇报如下:一、试点背景及目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毒品安全的关注日益增加,传统的毒品检测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毛发验毒作为一种新兴的检测方法,因其非侵入性、长效性、多次性等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期待。
为了推进毛发验毒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提高毒品检测的准确率和效率,我们公司积极参与了毛发验毒试点工作。
本次试点的目标主要包括提高毒品检测的准确性、推动毛发验毒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提高社会对毒品问题的认识和关注等。
二、试点工作进展1. 确定试点区域及对象:我们选择了某省的某市作为试点区域,并以该市的高中学生为对象,共计1000人参与试点。
2. 建立毛发验毒检测实验室:我们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共同建立了一座先进的毛发验毒检测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和高素质的技术人员。
3. 毛发采集和检测:我们根据试点要求,对参与试点的学生进行毛发采集,并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
同时,对毛发验毒的检测流程进行不断优化,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结果分析和数据统计:我们对试点期间的检测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统计,包括毒品阳性率、常见毒品种类、不同学生群体的情况等。
5. 宣传与推广:在试点期间,我们组织了多场宣传活动,向学生和家长宣传毒品的危害性,以及毛发验毒技术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三、试点效果评估通过一段时间的试点工作,我们得出以下几点试点效果评估:1. 提高了毒品检测的准确性:相比于传统的尿液等样本检测方法,毛发验毒能够更长时间地检测毒品的服用情况,准确性更高。
2. 推动了毛发验毒技术的大规模应用:通过试点,成功地将毛发验毒技术引入社会,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和应用。
3. 提高了社会对毒品问题的认识和关注:通过宣传和推广活动,成功地提高了学生和家长对毒品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形成了预防毒品的良好氛围。
4. 发现了一定数量的毒品使用者:试点期间,我们发现了一定数量的学生使用了毒品,通过相关部门的干预和教育,帮助这些学生从毒品的泥沼中走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发毒品分析的发展与应用
摘要:毛发分析在法庭毒品分析领域有其独特的优势,很多国家的法化学实验室,毛发分析已成为毒品检测的常规操作,并已得到了法庭的承认、采纳。
文章对毛发中毒品分析的发展、毒品进入毛发的机制、毛发检材的收集、处理、应用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毛发;毒品分析;机制;证据
十年来,毛发分析技术飞速发展,已经报道有近百种毒品可在毛发中检出,其中包括常见的滥用毒品如鸦片、大麻、可卡因、苯丙胺类和其他的致幻剂、精神兴奋剂、利尿剂和临床药物等。
毛发分析在法庭毒品分析领域有其独特的优势,没有一种常用的生物检材如血、尿、胆汁等可提供像毛发一样长期的用药信息。
一、毛发中毒品分析的发展
毛发的毒物分析最早可追溯到我国古代,那时人们已具有利用毛发判断中毒的知识。
现代的毛发毒物分析始于欧洲。
1858年,英国人霍佩(hoppe)在《法医实践指南》上发表了第一个利用毛发分析结果进行判决的案例。
此案例是他从埋了11年后开棺的尸体毛发中检出砒霜[1]。
1954年,戈德毕姆(goldbium)在豚鼠毛中分离出苯异丙胺。
1979年,鲍姆加特纳(baumgartnr)利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出了毛发中鸦片的含量,从而使毛发分析发生了一次革命性的变化。
由以前的零散分离到系统分析理论的产生,这是毛发毒物分析史上的飞跃[2]。
1980年,克卢格(klug)在鲍姆加特纳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层
析技术进行分离检测,得到了毛发的放射免疫测试结果。
该方法步骤清晰合理,逻辑性强,符合法庭科学的需要,从而建立了法庭毛发毒物分析方法[3]。
1980年,瓦伦特(valente)在比较了实验中所用的酸、碱与水、甲醇和缓冲液混合对提取效果的影响之后,改进了克卢格的实验步骤,降低了检测限度,并测定了毛发中鸦片和可卡因代谢物的含量[4]。
80年代中期,质谱、色谱分析方法被引进到毛发分析中来,从而开始了毛发分析的新时代。
在1986-1992年这段时期内,人们利用gc/ms技术发现了毛发中许多毒物成分,而且许多毛发毒物成分是在其最低含量时被测出,并得到大家的承认。
甚至有人根据古埃及人毛发的分析结果,指控古埃及也是吸食可卡因的社会[5]。
随后毛发分析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代,各种相关的研究均开展起来。
二、毒品进入毛发的机制
在研究毛发中的毒品分析方法时,人们对毒品进入毛发的机制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发现毒品进入毛发是很复杂的过程,也提出了几个假说和模型。
毒品进入毛发的几种模型:第一种类型被称为”嵌入模
型”[6]。
是存在于血液中的毒品在毛发生长过程中,进入毛发根部区域。
毛发长出头皮后,这些毒品在毛发中形成带状,以一定浓度出现在毛发上;进入毛发的毒品受到毛发机制的保护,而不会被外部环境清除或改变。
因为毛发是以相对不变的速度生长,所以根据这种模型可推测有关吸食毒品的时间和剂量的历史情况。
但是没
有直接的证据来支持这种模型,因此,现在这种模型只是一种假设而已。
第二种正是由于以上怀疑,而提出了另一种毒品进入法。
在此模型中毒品化合物在毛发生长期从血液进入毛发,但是可溶于水的毒品也可通过排泄进入汗液或皮脂腺,它们浸湿着毛发,可以在毛发从皮肤中长出时渗入毛发。
这一模型中毒品可能来自二种情况,一是由于排泄或新陈代谢,毒品进入汗液,随后又渗入毛发;二是由于毛发被动接触到毒品,既可以接触到蒸气物或固体物质,这些毒品溶解渗入无毒品的汗液中或其他水性介质中[7]。
三、毛发检材收集、处理
众多学者认为,收集毛发作分析检材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即数量、部位、采集方法(包括切断、梳理及拔脱)和毛根尾端的确定。
用于分析的毛发需要量,一般为5-10mg。
由于个体间毛发厚薄、长度等差异,很难确定所需毛发的最少根数,但也有人推荐用
50-100根毛发足够分析用。
大部分研究者选择头顶部毛发作检材。
有的采用男性胡须、腋毛或阴毛作检材用。
毛发是来自体外的检材,易受外界物质污染。
在作检测之前必须进行抗污染处理,即用不同性质洗涤剂清洗。
有学者依毛发的渗透性(孔隙多少)大小选择不同溶剂进行洗涤。
实验研究表明,大部分毛发检材受外界污染程度小,即使存在污染,经多次洗涤后污染物质可以去除。
毛发属坚硬固体检材,必须选择适当溶剂进行消化,一般是选择强酸或强碱溶液溶解毛发。
选择溶解试剂时,应注意试剂反应液对药物所产生的可能影响。
四、毛发毒品分析的应用
绝大部分研究表明,毛发分析在确定药物滥用方面比尿液分析更有效。
有人对可卡因、海洛因、苯环己哌啶(pcp),使用者作了临床研究。
把毛发分析及尿液分析结果同服药量作比较发现,毛发分析基本上以100%的效能检出受试人群中的药物滥用者;尿液分析检出阳性率仅分别是0.12%及30%。
另一研究表明:毛发分析在确定pcp滥用作为中毒性精神病发生原因方面,其实用性超过尿液及血液分析。
毛发分析近年来已用于胎儿期药物接触的诊断检测。
通过对怀孕期服用过药物的母亲及婴儿的毛发分析,证明药物可转移至发育中的胎儿,且有的药物明显影响胎儿的发育。
同时发现婴儿出生以后,药物量很快降至零水平。
毛发分析也用于评估药物滥用程度和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
让自愿受试者提供一年受试期内不同时间(用药当时,三月期,六月期等)的毛发检材,把不同时间段的检测结果同治疗记录药物用量、监控记录(包括逮捕次数等)及尿液分析结果作比较发现,使用药物剂量大,持续时间长者,其逮捕次数及侵犯行为增多;反之则减少。
毛发分析在药物滥用鉴定中的作用已被确证和公认,而且具有尿液、血液等生物体液分析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法科学及犯罪审判提供证据方面得到充分应用。
在医学领域中,越来越多地用来对药物滥用的监控,尤其是可作为中毒性精神病、胎儿期药物接触相
关问题的诊断技术。
现已被证明是指导药物成瘾者康复治疗及肿瘤化疗过程中用药的有用技术。
参考文献:
[1] sachs h. sistory of hair
analysis[j].forensic sci int,1997,84:7-16.
[2] baumgartner am,et al. radiommunoassay of
hair for determining opiate abuse histories[j].nucl med,1979,20:748-752.
[3] klug e. zur morphinbestimmung in
kopfhaaren[z].rechtsmed,1980,84:189-193.
[4] valente d,et al. hair as the sample in assessing morphine and cocaine addiction[j].clin chem.1981,27:1952-1953.
[5] sachs h. gc/ms and gc/ms/ms techniques in hair analysis. hair analysis in forensic
toxicology[j].abu dhabi,1995:273-281.
[6] baumgarter wa,hill v a,bland wh.hair analysis for drugs of abuser[j]. forensic sci. 1989,34:1433.
[7] 苗翠英、吴洋.毛发中毒品分析[j].北京:刑事技术,2006,1:32-34.
作者简介:杨洪国(1982-),男,山东日照人,甘肃政法学院
2010级诉讼法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