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讲 秦及两汉散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书信体散文
邹阳的《上书谏吴王》与《狱中上梁王书》
董仲舒的《贤良对策》、《春秋繁露》 司马相如的《难蜀父老》、《谏猎疏》、《喻巴蜀檄》
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
杨恽的《报孙会宗书》
《狱中上梁王书》
此文博引史实,巧设比喻,铺陈排比,辞藻
富丽,有辞赋化的倾向。 “苏秦相燕,人恶之于燕王,燕王按剑而 怒,食以駃騠;白圭显于中山,人恶之于 魏文侯,文侯投以夜光之璧。何则?两主 二臣,剖心析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
贾 谊 的 政 论 文
第 三 节
一、贾谊的生平和思想: 1、生平 :(前200~前 168),洛阳人,汉初著名 的年轻的政治家、思想家 和文学家。少年博学,被 文帝召为博士。后被外放 为长沙王太傅,后又作梁 怀王太傅。最终忧郁而死。 年仅33岁。
李商隐《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为过”。 第4段 :从古今正反两方面,说明逐客的错 误和严重后果。
写作特点
其一,正反论述,说理透辟。
其二,是气势奔放,极富文采。 其三,善用比喻,生动形象。
清代李兆洛视此文为“骈体初祖”,并收入《骈体文抄》一
书之中。 鲁迅先生《汉文学史纲要》:“法家大抵少文采,惟李斯奏 议,尚有华词。”
第二编 秦 汉文 学
目 录
绪论 第一章 第二章
秦汉文学概况 秦汉散文(论说散文) 司马迁与《史记》(史传文学)
第三章
第四章
汉代辞赋
汉代诗歌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绪论
秦汉文学的界定:
秦汉文学是指秦、汉两代四百余年间的文学。一般来说, 指公元前221至公元189年,即秦始皇嬴政26年统一全国至 东汉灵帝刘宏中平6年。
汉代政论散文的发展概况
从武帝到东汉中期的政论散文衰落,成就不
高,内容上由越世高谈转为本经立义,在风 格上向深广宏富,醇厚典重方面发展。
汉代政论散文的发展概况
东汉后期的政论散文,内容多指陈时弊,抒
写政见,感情激愤,但较少文采,文学性不 及西汉初年。
牛刀小试
1.简述汉代文学的分期。 答:汉代文学的发展,大体可划分为四个时期。 自高祖至景帝,是汉代文学的初创期。多种文体基本上沿袭战国文学的余绪,同时又有新的因素萌生, 出现了像《七发》那样为汉赋体制奠定基础的作品。汉初政论文受战国说辞和辞赋的影响,大多气势 磅礴,感情激切。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家是贾谊和枚乘,他们的辞赋和政论文都有较高的成就。 从武帝至宜帝,是两汉文学的全盛期。代表汉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新体赋在此期间定型、成熟,出现了 以司马相如为首的一大批辞赋作家。史传文学也发展到高峰.不朽的传记文学名著《史记》由司马迁 撰写完毕。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逐渐定于一尊,因此,政论散文也由越世高谈转为本经立 义,在风格上向深广宏富、醇厚典重方面发展。乐府的强化,使大量民歌被采集、记录下来,此时宫 廷文人也竟相创作乐府诗。 从元帝到东汉和帝,是两汉文学的中兴期。辞赋创作掀起第二次高潮,相继涌现出扬雄、班固等著名 的辞赋作家。班固的《汉书》在此期间问世,成为继《史记》之后又一部重要的传记文学作品。由于 经学的日益深人人心,文坛的模拟风气日趋严重,王充的《论衡》却以其“疾虚妄”的批判精神,和 当时陈陈相因的不良倾向形成 从安帝到灵帝是汉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也是汉代文学的转变期。张衡集中体现了汉代文学的历史转 变,从他开始,抒情短赋陆续出现,京都大赋也发展到顶点。赵壹、蔡邕、祢衡等人的辞赋更加贴近 现实,批判精神很强。五言古诗进入成熟阶段,《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作家 在诗文中对人的生命、命运及价值的重新发现、思索和追求,诗文的日趋整饬华美,预示着一个文学 自觉时代的即将到来。
泰 山 刻 石 二
“臣去疾臣请矣臣”七字完整,“斯昧死”三字残。
汉代政论散文的发展概况
汉代的政论散文,以西汉初年最为 发达。此时的政论散文,能关注现实 中的重大问题,内容上表现出很强的 现实性和针对性,艺术风格上颇有战 国纵横家的气息,议论风发,畅所欲 言,抑扬开闔,雄辩恣肆,善用比喻 和排偶句,极富文采。
第一节 《吕氏春秋》
一、吕不韦其人
二、《吕氏春秋》的成书时间 三、《吕氏春秋》的成书过程பைடு நூலகம்
四、《吕氏春秋》的编写体例
五、《吕氏春秋》的思想价值
六、《吕氏春秋》的文学价值
七、课外阅读《察今》
第二节
一、李斯其人
李斯的散文
(?~前208),战国末期楚国上蔡
人,官长史、客卿、廷尉、丞相。 李斯工书 李斯是秦代唯一可称为作家的人物。 “由现存者而言,秦之文章,李斯 一人而已。”(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政论文、奏议文、刻石文。
(三)《论贵粟疏》
《论贵粟疏》这个题目为后人所加。
《论贵粟疏》是晁错继贾谊《论积
贮疏》稍后写下的名作。这一奏疏 大约上于汉文帝十一年(前169)。 主要是针对西汉前期经济薄弱、粮 食不足现象,分析了务农贵粟的重 要意义。
《论贵粟疏》内容简析
(一)通过古今对比说明当今蓄积不足
的原因,强调君主只有“务民于农桑” 才能巩固统治。中心是讲要重农。 (二)将明君之世与当今之世对比,说 明农夫贫贱的原因是君王劝农不力,提 出“贵五谷而贱金玉”与要重农抑商的 观点。中心是讲要贵粟。 (三)正面提出贵粟的建议,主张“以 粟为赏罚”来加强国防。
要》)。
第四节 《淮南子》及西汉中期 其他散文
一、刘安与《淮南子》
内篇论道,有21篇,十几
万字,今存;外篇杂说, 有33篇,今已失传。 书名原为《淮南鸿烈》, 自刘向校定后,称《淮 南》。《隋书· 经籍志》 始题作《淮南子》。 班固《汉书· 艺文志》将 其列入“杂家”。但实际 上它是以道家的思想为主 体。
写作特色
论点明确,层次清晰,说理透彻。
正反对照论述,说服力强。 语言严谨,朴实无华,简明精炼,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严
密。 以《论贵粟疏》为代表的晁错的散文,朴实有余,文采不足, 但较为实用,比不上贾谊文章的文采焕发。
贾谊和晁错是西汉初期的文章大家,鲁
迅称他们的文章为“西汉鸿文”,说他 们“沾溉后人,其泽甚远”(《汉文学史纲
下篇,指陈子婴不才、君臣离德、士民不附,
得出“本末并失,故不能长”的结论。 开创了中国古代散文中“史论”体裁的先河。
《过秦论》(上)写作特色
1、叙议结合
2、铺垫对比鲜明 3、多用排比、对偶、比喻、夸饰,语言极富文采,感情充沛,
行文气势磅礴。 “西汉鸿文”(《汉文学史纲要》)
包括秦代文学(秦统一中国前后)、西汉文学和东汉文学。
一、秦代文学概况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 有藏《诗》、《书》、百家语 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 偶语《诗》、《书》者弃市, 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 与同罪。(秦始皇34年)
陕西秦“坑儒谷”遗址
1、散文家李斯
散文以代表作《谏逐客书》,后人称 “骈体初祖”。鲁迅称“秦之文章,李斯一 人而已。”
2、立功扬名、积极进取、关注人生的价 值取向。 3、从浪漫幻想到现实理性的演进 。 4、文人创作和民间创作的互动。
秦 及 西 汉 散 文
第 一 章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吕氏春秋》
第二节
李斯的散文 第三节 贾谊的政论文 第四节 《淮南子》及西汉中期其他散文 第五节 刘向及西汉后期其他散文
《报孙会宗书》
文笔洗练,语言流畅,叙事中蕴涵着激情,谐语中流露出愤
懑。信中对所谓“淫荒无度”生活的尽情渲染,在后世嵇康 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岁时伏腊,亨 羊炰羊,斗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 赵女也,雅善鼓琴。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 仰天拊缶,而呼乌乌。其诗曰:“田彼南山,芜 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 富贵何时!”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袖低卬,顿 足起舞,诚淫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 !”
四、晁错的散文
(一)晁错其人 晁错(前200?~前154),
颖川人。汉初的一位学者, 也是个积极的政治改革家。 曾学习申不害、商鞅的法 家学说。号称“智囊”。 提出“削藩”的建议,引 起“七国之乱”。后被 “腰斩”处死。
(二)晁错的文章
其文章多为奏疏,长于
议论,切中时弊,颇有 改革精神。他的文风朴 实浑厚,逻辑性强,但 缺少文采。 《贤良文学对策》、 《言兵事疏》、《守边 备塞疏》、《论贵粟疏》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 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 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琴歌(司马相如)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时未 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夕升斯堂。有艳淑女在 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 胡颉颃兮共翱翔。
作为一部理论著作,它并不是抽象地去论道,
而是紧密联系现实,因此具有较强的文学性。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多用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来说理, 文风新奇瑰丽。 二是行文多铺叙张扬,语言重修饰整饬。 文中排比、对偶句比比皆是。它与陆贾、贾 谊等人的文章一样,对后世骈体文的产生起 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写作背景
《史记· 李斯列传》载:
李斯拜为秦客卿。适值韩人郑国来作间
谍,被秦发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 “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 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也在此列, 乃上此书。历叙客的有功于秦,力陈逐 客之失。
内容简析
第1段:开宗明义,提出“逐客为过”的论点。
第2段:列举“客之功”,说明“逐客为过”。 第3段 :联系秦王的所好所乐,说明“逐客
三、李斯与秦代的刻石文
《峄yi山刻石文》、《泰山
刻石文》、《琅琊台刻石 文》、《之罘fu刻石文》、 《东观刻石文》、《碣石刻 石文》、《会稽刻石文》。 秦代刻石文堪称碑铭之祖, 对汉魏及以后的碑铭的写作 具有深远影响。到唐宋时期 已由应用文转变为更具文学 色彩的传记文。
琅琊台刻石

泰 山 刻 石 一
2、 《吕氏春秋》:秦相吕不韦,召其门客 集体编篡而成。全书由十二纪、八览、六论 组成,共二十余万字。(《刻舟求剑》)
3、刻石文:中国最古老的碑文,刻于崖石或 石鼓之上。四言韵文,三句一韵。
二、汉代文学发展的趋势
(一)楚歌、楚辞由楚地向全国普及,成为 汉代文学的主要精神与创作的重要形式。
大风(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 兮守四方。 秋风辞(刘彻)
英年早逝的才子贾谊
2、贾谊的思想
发展了先秦的
民 本 思 想 ; “农本思想”: 以农为本,增 加积贮,抑制 富商大贾。
二、贾谊的散文
第一类:专题政论文。他的政论散文代表了汉初政论散文的
最高成就。代表作是《过秦论》三篇。 第二类:针对具体问题而写的疏牍文。代表作是《陈政事 疏》、《论积贮疏》。 第三类:杂论
二、《谏逐客书》
书,上书,古代臣子向帝王陈述意见的一种公文文体。亲朋
间往来的信件亦称为“书”。为加以区别,前者一般称为 “上书”或“奏书”,属公牍文的“奏疏”;后者单称“书” 或“书札”、“书简”、“书牍”。汉代,后者脱离公牍性 质,基本成为个人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如《报任安书》、 《报孙会宗书》、《陈政事疏》、《论贵粟疏》。
《论积贮疏》
主旨是劝谏汉文帝要重视农业生产。说明了积贮
的重要性,指出了百姓“背本而趋末”与 “公私之积犹可哀痛”的事实,提出了“趋 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的主张。
三、《过秦论》讲析
《过秦论》分上、中、下三篇,最早见于《史记· 秦始皇本
纪》。 上篇,总论秦得天下的形势,以及迅速灭亡的主因,得出秦 亡于“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的结论; 中篇,分析秦在统一后没有正确的政策,以及二世未能改正 错误,得出“牧民之道,务在安之”的结论;
(二)作家群体、文化学术由藩国向宫廷 集中,文学成为“润色鸿业”与娱乐宫廷 的重要工具。 (三)文学的浪漫性与经学的虚幻性。
(四)作家关注社会与人生,文学创作与社会历史共 振,文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苞括宇宙、总揽天人、贯通古今的艺术追 求。
司马相如说: “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揽人物。” 司马迁《报任安书》说他创作《史记》 的宗旨是: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 言”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