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项化验指标及意义(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心肌酶是存在于心肌的多种酶的总称,包括天门冬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或LDH)、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a-羟丁酸脱氢酶(a-HBD)等,急性心肌梗死时因心肌细胞坏死时释放出心肌内多种酶,因此测定血清中心肌酶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和评价溶栓后效果有一定的价值。

临床意义:
1.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
(1)心肌梗死时血清CK水平明显升高,于心肌梗死发病后2~4小时即开始升高,24~36小时达到高峰,3~5天即可恢复正常。

心肌梗死患者CK增高以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为主,CK-MB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诊断的灵敏度明显高于总CK,其阳性检出率可达100%,且具有较高特异性。

CK-MB一般在AMI发病后3~6小时增高,16~20小时达高峰,3~4天恢复正常,且增高程度与梗死面积大小基本一致。

另外,溶栓蛋白CK-MB高峰时间前移,提示溶栓成功、血管开通。

(2)其他心肌损伤,如心绞痛、心包炎、心脏手术、射频消融和安装心脏起搏器等CK-MB也可增高。

(3)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骨骼肌损伤和全身性惊厥时CK增高,主要以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M)为主。

(4)脑血管意外、脑部手术、严重平滑肌损伤如肠梗阻,可见脑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BB)增高。

(5)甲状腺可抑制CK的活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CK可升高,甲状腺功能亢进血清CK可降低。

(6)剧烈运动后血清CK升高。

2.乳酸脱氢酶
(1)LD增高主要见于急性心肌梗死、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肺梗死、骨骼肌病、白血病,尤其是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及恶性贫血等。

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时,LD于发病后12~24小时达高峰,并能持续升高达10天。

(2)恶性肿瘤发展到严重阶段LD可升高,肿瘤所致的胸水、腹水中LD可升高。

(3)慢性肾小球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膀胱及肾恶性肿瘤时患者尿中LD升高达正常人的3~6倍。

(4)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血栓形成并出血者,脑脊液中LD升高。

(5)LD下降无意义。

3.a-羟丁酸脱氢酶(a-HBD)
(1)心肌梗死患者血清a-HBD增高,发病后12~18小时开始升高,2~3天达峰值。

为正常值的2~3倍,持续7~20天后恢复正常。

(2)a-HBD、LDH、AST、CK及CK-MB一起构成了心肌酶
谱,对诊断心肌梗死有重要意义。

(3)活动性风湿性心肌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溶血性贫血等,因LD1增高,故a-HBD亦增高。

(4)肝脏疾病患者a-HBD不升高,肝病时则a-HBD/LDH<0.6,故当LDH升高而难于确定为心肌梗死或肝病时,测定理a-HBD有助于鉴别。

4.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AST的测定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AST升高常见于以下疾病:
(1)急性心肌梗死(AMI):在发病后6~8小时AST开始上升,18~24小时后达高峰,但心绞痛时,AST正常。

(2)肝脏疾病:传染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肝脓肿、脂肪肝、梗阻性黄疸、肝内胆汁淤积或淤滞、胆管炎、胆囊炎等。

(3)其他疾病: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皮肌炎、肺栓塞、肾炎、胸膜炎、急性胰腺炎、肌肉挫伤、坏疽、溶血性疾病。

二、风湿全套其实是一个大的概念,每个医院的打包项目不一样,就是每个医院会把它做成一个套餐。

如果要筛查有没有风湿,最基本的应该要查以下这些项目,血沉、 C 反应蛋白、抗O、类风湿因子、ANA加ENA谱,加上风湿组合,如果要更严谨,可以加上补体。

通过以上这些筛查,
基本上就可以判断到底有没有风湿病,或者是什么类型的风湿病。

一、肝功能化验单是包括血液生化检验(肝功检查)和病毒标记检测(乙肝五项)这两个方面的化验单。

肝功检查常用的项目主要包括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这三项主要反映的是肝脏的合成功能。

主要指标
谷丙转氨酶(ALT):0~40μ/L
二、谷草转氨酶(AST):0~40μ/L
三、碱性磷酸酶(ALP):30-90u/L
四、谷氨酰转肽酶(GGT):小于40单位
五、总蛋白(TP):60-80克/L;白蛋白(A):40-55克
/L;球蛋白(G):20-30克/L;白蛋白(A)/球蛋白(G):
1.5-
2.5:1
六、总胆红素:1.71-17.1μmol/L(1-10mg/L);间接胆
红素1.7-13.7μmol/L;直接胆红素:1.71-7μmol/L(1-4mg/L)
七、甲胎蛋白(AFP):
主要在胎儿肝中合成,分子量6.9万,在胎儿13周AFP 占血浆蛋白总量的1/3。

在妊娠30周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出生时血浆中浓度为高峰期的1%左右,约40mg/L,在周岁时接近成人水平(低于30μmg/L)[1]。

化验说明
肝功能检查是通过各种生化实验方法监测与肝脏功能代谢有关的各项指标,以反映肝脏的功能基本状况。

肝功能化验单是对肝功能化验结果的显示,医生通过对肝功能化验单的查看,可以很好的判断出一个人肝脏的情况,如果出现病变的话,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

以此作为参考的依据。

对于不同的医院来说,其肝功能化验单的所显示的结果的参考值可能会存在着差别,这是由不同的检测仪器基线决定的。

在肝功能的化验单中显示了包括对转氨酶,像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值,胆红素,胆汁酸等多项检查结果的显示。

每一项检查结果显示的内容所代表的意思不尽相同,通过对肝功能化验单所显示的分析,再和参考值结果对比分析,可以判断出一个人的肝脏是否出现了问题,或者是问题的严重程度,不过很多人看不懂肝功能化验单,因此说学会看肝功能化验单很重要。

基本项目
(1)反映肝实质损害的指标
主要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其中ALT是最常用的敏感指标,1%的肝细胞发生坏死时,血清ALT水平即可升高1倍。

AST持续升高,数值超过ALT往往提示肝实质损害严重,是慢性化程度加重的标志。

(2)反映胆红素代谢及胆汁淤积的指标
主要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间接胆红素、尿胆红素、尿胆原、血胆汁酸(TBA)、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碱性磷酸酶(ALP)等。

肝细胞变性坏死,胆红素代谢障碍或者肝内胆汁淤积时,可以出现上述指标升高。

溶血性黄疸时,可以出现间接胆红素升高。

(3)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
主要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胆碱脂酶及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等,长期白蛋白、胆碱脂酶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补充维生素K不能纠正时,说明正常肝细胞逐渐减少,肝细胞合成蛋白、凝血因子功能差,肝脏储备功能减退,预后不良。

(4)反映肝纤维化的指标
主要包括Ⅲ型前胶原(PⅢP)、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HA)、层连蛋白(LN)等,这些指标可以协助诊断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

(5)肝脏凝血功能的检测指标
肝脏能合成Ⅲ及因子a链以外的全部凝血因子,在维持正常凝血机能中起重要作用。

肝病患者的凝血因子合成均减少,临床可出现牙龈、鼻黏膜出血,皮肤淤斑,严重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

一般,最早出现、减少最多的因子Ⅶ,其次是因子Ⅱ和Ⅹ,最后出现,减少最少的是因子Ⅴ。

A、凝血酶原时间(PT)
正常值为11~15秒,较正常对照延长3秒以上有意义。

急性肝炎及轻型慢性肝炎PT正常,严重肝细胞坏死及肝硬化病人PT明显延长。

PT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及判断预后较敏感的指标。

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正常值为80%~100%.其临床意义同PT
C、肝促凝血活酶试验(HPT)
是测定肝脏储备功能的方法之一,能敏感而可靠地反映肝损害所造成的凝血因子Ⅱ、Ⅶ、Ⅹ合成障碍。

临床检测表
明,急性肝炎、慢性活动型肝炎、肝硬化和亚急性重型肝炎病人在病程的各个阶段,其HPT降低。

病情越重,HPT越低。

当肝病发展到肝细胞功能衰竭时,其HPT均显著下降,一般多低于0.5.若HPT逐渐依次恢复,则预后良好。

一、肝脏合成功能
(一)白蛋白(Alb)
肝脏是合成白蛋白的唯一场所,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反映慢性肝损伤的很好的指标之一。

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见于:营养摄入不足,合成障碍,消耗过多,丢失增多。

慢性肝病病人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可以反映肝脏合成白蛋白的能力及白
蛋白的容积分布变化,如果血清白蛋白的水平降低且不易恢复者,往往预后不良。

(二)凝血酶原时间
肝功能损害时,相关的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可以导致PT 延长,这是肝功能异常的早期预测指标之一。

PT延长,维生素K又无法纠正,预示肝功极差。

在爆发性肝功能衰竭,PT 是一项重要的早期诊断指标。

(三)脂质和脂蛋白
脂质和脂蛋白不是肝脏损害的敏感指标,但是在肝细胞损害时,血清胆固醇酯水平降低,而且于肝脏的损害程度呈正
比。

慢性肝脏疾病时,脂蛋白降低,而且其水平与转氨酶、胆红素呈负相关。

二、肝脏的排泄功能
胆红素
胆红素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总胆红素TBIL的水平<1.1mg/dl(17.1μmol/l),其中70%是间接胆红素,不能从肾滤过。

只有直接胆红素才能从尿排出。

注意:1.肝功能正常时,溶血性黄疸时TBIL<正常的5倍(85μmol/l)。

2.肾功能正常时,任何原因黄疸,TBIL<500μmol/l。

3.有黄疸,但是尿胆红素是阴性,说明是间接胆红素升高。

4.许多单纯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黄疸是Gilbert syndrome,这种综合征肝脏组织没有病理组织改变,对机体没有明显的影响,一般无需特殊的治疗。

三、血清酶学水平
(一)ALT、AST:ALT的特异性比AST好。

1. 当ALT>正常10倍,肯定有肝损害(如慢性乙肝)
2. 胆道疾病时ALT、AST升高,但是<正常8倍
3. AST/ALT的比值:(1)估计肝脏损害程度:越大,损害越严重;(2)鉴别肝病:酒精肝>2,慢乙肝>1可能有肝纤维化或肝硬化
(二)碱性磷酸酶ALP
1. ALP>正常4倍:胆汁淤积综合征
2. ALP>正常2.5倍,ALT、AST<正常8倍:90%为胆汁淤积
3. ALP>正常2.5倍,ALT、AST>正常8倍:90%为病毒肝炎
(三)谷氨酰转肽酶GGT
90%肝胆疾病病人有GGT升高,GGT>正常10倍,多有酒精肝、肝内、外淤胆,原发性肝癌
检查肾功能的指标是血清尿素、血肌酐、血β2-微球蛋白、尿酸等。

(一)血清尿素(BUN)
血清尿素是人体蛋白质的代谢产物,主要是经肾小球滤过而随尿液排出体外,当肾实质受损害时,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致使血液中血清尿素浓度增加,因此通过测定尿素,可了解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1.血清尿素增高
(1)肾脏疾病慢性肾炎、严重的肾盂肾炎等。

肾功能轻度受损时,尿素检测值可无变化。

当此值高于正常时,说明有效肾单位的超过50%已受损害。

因此,尿素测定不能作为肾病早期肾功能的测定指标,但对肾衰竭,尤其是氮质血症的诊断有特殊的价值。

(2)泌尿系统疾病泌尿道结石、肿瘤、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疾病使尿路梗阻等引起尿量显著减少或尿闭时,也可造成血清尿素增高。

(3)其他高蛋白饮食、脱水、蛋白质分解代谢增高、腹水、水肿、胆道手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妊娠后期妇女、磷、砷等化学中毒等,心输出量减少或继发于失血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肾脏灌注下降均会引起BUN升高。

2.血清尿素降低
见于中毒性肝炎、急性肝萎缩、类脂质肾病等。

(二)血肌酐
血清肌酐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准确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
的损害程度。

肾功能正常时,肌酐排出率恒定,当肾实质受到损害时,肾小球的滤过率就会降低。

当滤过率降低到一定程度后,血肌酐浓度就会急剧上升。

1.增高
血肌酐增高主要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疾病。

早期或轻度肾功能损害时,由于肾的储备力和代偿力很强,血肌酐浓度可以表现为正常,当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到30%~50%时,血肌酐数值才明显上升。

在正常肾血流条件下,血肌酐176~355μmol/L时,提示有中度至严重肾损害。

血肌酐和尿素如同时增高,提示肾功能损害很严重。

2.降低
见于进行性肌肉萎缩、白血病、贫血、肝功能障碍及妊娠。

(三)血β2-微球蛋白
血β2-微球蛋白是由淋巴细胞、血小板、多形核白细胞产生的一种小分子蛋白,其绝大部分在近端肾小管吸收。

增高见于:
1.肾功能减退
如各种急性或慢性肾炎、肾衰竭、糖尿病肾病、肾肿瘤、肾移植排斥反应等。

在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方面,比血肌酐更灵敏。

2.恶性肿瘤
原发性肝癌、肺癌、胃癌、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等。

3.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四)尿酸
尿酸是体内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

主要经肾脏排泄,因而测定尿酸能够了解肾脏的功能。

增高见于:
1.痛风
血清尿酸增高是诊断痛风的主要依据。

2.肾脏病变
急性或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肾结核等可使血清尿酸升高。

3.恶性肿瘤
各种恶性肿瘤都可导致血清尿酸升高
体检常见肿瘤标志物
常见的体检项目可分为如下几种:①血清癌胚抗原(CEA):正常值小于等于3.45微克/升。

最初在结肠癌患者中发现CEA 升高,后来发现,在胃癌、尿道癌、卵巢癌、肺癌、胰腺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膀胱癌和宫颈癌患者中,有30%的患者血CEA升高。

②甲胎蛋白(AFP):AFP是最早发现的肿
瘤标志物,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常用检查项目,约87%的原发性肝癌患者,AFP高达20微克/升以上。

③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正常值小于4微克/升,在前列腺癌中阳性率高达30%~86%,其升高水平与肿瘤密切相关。

④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正常人血中浓度小于5微克/升,如患绒毛膜上皮癌,睾丸和卵巢的胚胎性恶性畸胎瘤者,HCG可升高,且血、尿中的HCG的含量多少与预后相关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