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台湾省教案1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台湾教案人教版

初中地理台湾教案人教版

初中地理台湾教案人教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台湾省的位置、地理特征及主要岛屿。

2. 掌握台湾省的地形、气候、资源等环境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提高对台湾省的认识。

教学重点:1. 台湾省的位置及地理特征。

2. 台湾省的地形、气候、资源等环境特点。

教学难点:1. 台湾省的地形、气候、资源等环境特点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准备:1. 台湾省地图、地形图、气候图等相关地图资料。

2. 教学PPT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观察台湾省地图,了解台湾省的位置。

2. 提问:谁知道台湾省是由哪些岛屿组成的?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台湾省的地形特点。

2. 提问:台湾省的地形有哪些特点?三、课堂讲解1. 讲解台湾省的地形特点:以山地为主,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台湾山脉集中分布在岛屿的东部和中部;台湾岛地势东高西低,中央山脉是台湾岛的主要山脉。

2. 讲解台湾省的气候特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夏季多台风,冬季偶尔受寒潮影响。

3. 讲解台湾省的资源特点:矿产资源丰富,如煤、金、铜、石油等;水资源丰富,有“东方甜岛”之称;森林资源丰富,覆盖率高达55%。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台湾省的主要岛屿。

2. 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地形、气候、资源分布特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台湾省的地形、气候、资源特点,谁能概括一下?2. 让学生观察台湾省地图,找出台湾省的主要城市。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台湾省的城市特点。

2. 提问:台湾省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三、课堂讲解1. 讲解台湾省的城市特点: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区,以台北、高雄、台中、台南等城市为中心。

2. 讲解台湾省的经济特点: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旅游业发达,有“旅游天堂”之称。

3. 讲解台湾省的文化特点:融合了中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

湘教版初中地理台湾教案

湘教版初中地理台湾教案

湘教版初中地理台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地图和资料,学生能够说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了解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特点,培养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资料,学生能够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色,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利用材料能说明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1. 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2. 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特点三、教学难点1. 台湾的地理位置及对我国的重要性2. 台湾的经济发展特点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如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等。

然后提问:“你们听说过台湾省吗?请大家谈谈对台湾的了解。

”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台湾省的位置、范围、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特点。

2. 自主学习教师分发地图和资料,让学生自主学习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和资料,总结出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濒东海,南界巴士海峡。

同时,学生还能够了解到台湾省包括台湾本岛及大小岛屿共100多个。

3. 课堂讲解教师结合地图和资料,详细讲解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特点。

(1)自然地理环境教师讲解台湾的地形、气候、水资源等自然地理特点。

如台湾地形以山地为主,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台湾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台湾有丰富的水资源,拥有许多大型水库等。

(2)经济发展特点教师讲解台湾的经济发展历程,如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台湾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台湾经济的特点,如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重点发展电子、家电、纺织、服装等产业;台湾与大陆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两地贸易往来频繁等。

4.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谈谈对台湾省的了解和认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设计:第七章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设计:第七章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1)

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1、能够从地图上准确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组成。

2、根据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等特征。

3、了解台湾省的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认识台湾的地理位置、组成部分;分析台湾的地形气候。

2、通过地形、气候分析台湾人口的分布。

3、阅读资料,认识台湾省与祖国大陆的深厚渊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阅读史实材料,明确台湾自古以来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台湾人口分布的原因重难点突破方法:强化读图训练,从图上获取信息,掌握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征。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启发式讲授法、读图分析法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及多方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制作精美、适用的课件,以便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课件朗读《乡愁》。

【设计意图】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短短数语就把乡愁刻画得淋漓尽致,作为这节课的导语,在学习之初就从情感上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师:这头、那头分别指的是哪里?(学生回答)导出课题:祖国神圣的领土——台湾课件展示学习目标:1、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2、在台湾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范围3、认识台湾省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4、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等特征。

为什么说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呢?请同学们用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来谈谈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历史渊源。

(学生回答)【设计意图】学科相互渗透,让学生知道不同的学科之间是有关联的。

教师归纳总结,多媒体展示。

历史的见证:1、三国时,吴国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夷洲同内地的联系。

2、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台湾正式隶属中央政权3、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进驻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加强了两岸关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4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4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用闻一多作词、袁忠宜作曲、谢华演唱的《七子之歌──台湾》导入。

歌词: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我要回来……随着歌曲的进行,五个不同大小的画面分别展示和台湾相关的内容。

PPT底部显示歌词。

通过歌曲、歌词、画面相互配合,能够极大程度地刺激学生的感观,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讲解考点1 自然地理概况(1)范围:包括A台湾岛以及附近的B澎湖列岛、C钓鱼岛等许多小岛。

(2)地理位置:①纬度:北回归线穿过中南部,地跨亚热带和热带。

②海陆: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3)地形:山地占2/3,平原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

地势中部高,东西低。

考点2 人口、城市(1)分布特征: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区。

(2)主要城市:①台北②台中③高雄。

考点3 外向型经济(1)发展过程:20世纪50年代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20世纪60~90年代出口加工工业,形成“外向型”型经济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2)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①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动力;②海岛多港口;③吸收外资;④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

三、例题精析考点一自然地理概况例1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台湾有“水果之乡”的美誉,下列不是产自台湾的水果是( )A. 菠萝B. 香蕉C. 苹果D. 柑橘2.由图可以看出,台湾岛地势特点是( )A. 北高南低B. 南高北低C. 西高东低D. 东高西低【答案】1.C2.D【解析】本题组考查台湾的主要物产、地势特点。

1.台湾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故其气候湿热,盛产亚热带水果、热带水果,苹果属于温带水果,故选C。

2.从总体上看,台湾岛地势特点是东高西低,故选D。

考点二人口、城市例2读“台湾省略图”和“台湾山脉南段植被的垂直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4课《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优质课公开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4课《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优质课公开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4课《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优质课公开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标题:台湾省:祖国的神圣领土一、导入(100字)大家好,我是XX中学的地理老师。

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堂有关台湾省的地理课。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是我们祖国的神圣领土。

通过今天的课程,我们将深入了解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及资源分布。

二、呈现(200字)1. 地理位置台湾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地处北纬20°45′至25°56′、东经119°18′至124°30′之间。

台湾省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濒东海与浙江省相对,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对。

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我国东南沿海的枢纽。

2. 自然地理特征台湾省地势东高西低,地貌复杂,以山地、丘陵为主,少量平原。

宜人的气候和丰富的降水使台湾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岛上还有许多火山地质景观,如阿里山和雪山等。

此外,台湾还经常受到台风的影响。

3. 资源分布台湾省资源丰富,主要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以及农林渔业资源。

其中矿产资源以石油、天然气为主,水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央山脉和海岸地区。

台湾省的农业和渔业发达,主要种植水稻、茶叶和水果等,渔业资源也十分丰富。

三、展开(400字)1. 台湾省的交通运输台湾省拥有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陆路交通以公路为主,公路密集,相互连接畅通。

台湾还拥有多条高速公路,使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此外,铁路和地铁也十分发达,覆盖了岛上的主要城市,提供了快速、稳定、安全的交通方式。

2. 台湾省的人文地理特征台湾省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包括汉族、客家族、福建族等。

这些民族在台湾的长期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习俗,丰富了台湾的文化多样性。

台湾的语言以汉语为主,也使用台湾闽南语和客家话等方言。

3. 台湾省的经济发展台湾省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制造业和电子科技业在全球具有重要地位。

高新技术产业在台湾省有着快速发展,如半导体、计算机硬件和电子产品等。

初中地理《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1(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1(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是认识省级区域的一部分,为学生学习其它省份奠定基础。

在加上台湾省特殊的位置特点及政治特征,更加突出了本节学习的必要性。

主要包括“祖国神圣的领土”、“美丽富饶的宝岛”和“出口导向型经济”三方面内容,且环环相扣,紧密联系。

教材中的“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趣味性、逻辑性强,又注重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较强,感性认识占重要地位,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

他们具有一定的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但对资料进行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比较欠缺;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从他们感性趣的内容入手,并且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能大胆提出设想,提出探究性的解决办法。

三、设计思路在教学中力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敢于创新。

内容上要求学生能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识图、绘图的方式),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情感教育上以谈话法(通过搜集资料的方式),突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从而实现课程资源共享,让社会进入地理课堂,让地理教学走进社会。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台湾省的范围、位置,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地理信息并进行提取、加工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信息、学会求知、学会创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系列活动,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及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教学重点、难点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

台湾省农产品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台湾的工业发展和分布。

台湾的“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阿里山的姑娘》歌曲,让学生欣赏台湾的美景,感受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祖国神圣领土,台湾。

讲授新课:一、祖国神圣的领土1、出示《台湾省》图,让学生说出台湾的位置,周围的海洋和海峡:(特别指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其中,钓鱼岛归属于中国,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能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的范围、位置、地形、河流、气候以及人口和城市等基本概况;②在了解台湾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认识理解台湾的各种美称;③了解台湾经济发展的历程和特点,理解其外向型经济。

过程与方法:①运用地图等资料分析台湾的自然地理特征,进而认知台湾的人口和城市分布,理解台湾美丽富饶的缘由;②利用教材的活动这一板块,展开分析,认识台湾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理解其外向型经济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感受台湾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激发爱国主义情感;②了解台湾与本地的紧密经济联系,增生对台湾、台胞的亲近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发展特色。

教学难点:台湾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预备铃响、播放音乐:《阿里山的姑娘》。

正式铃响,开始热身运动:根据提供的信息,联想到中国的哪个省区?①古都、沙尘暴、中关村②毗邻广东、人多地狭、博彩旅游业③金融业、京九铁路线、紫荆花④妈祖庙、地震、岛屿点击呈现本课三大板块:导学目标知识框架本课总结。

新授: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1、台湾与祖国大陆有着紧密的联系①地缘关系:②血缘关系:补述:在台湾的少数民族居民中,人口最多的是哪个族?高山族约占台湾人口的2%。

展示图片:高山族的服饰、著名艺人③历史渊源:④文化渊源:例,两地居民都尊奉妈祖,都注重中国的传统节日等。

展示:余光中《乡愁》简介:余光中,台湾诗人,祖籍福建。

过渡:应该说,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

2、台湾省的范围闪现三大块图标呈现、验证:★包括台湾岛(中国面积最大的岛屿)、澎湖列岛、钓鱼岛等 80多个岛屿;★面积约万K㎡。

3、台湾的位置(1)海陆位置闪现四块图标呈现、验证:★北临东海、南临南海、东临太平洋、西临台湾海峡;★与福建省隔海相望。

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第1课时)

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第1课时)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读图分析台湾的位置和范围。

了解台湾的面积与人口及人口分布情况。

能举例说明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资料分析等,了解台湾省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台湾的位置、范围。

台湾省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简要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乡愁》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海峡指的是哪个海峡?(台湾海峡)海峡两岸的人民有什么共同的愿望呢?(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二、新课学习(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1.位置海陆位置活动:读图认识台湾省的位置(1)找出台湾岛周围的海洋、海峡。

(北临东海、东太平洋、南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2)利用比例尺量算基隆到福州、高雄到厦门之间的实地距离。

(基隆到福州:265千米、高雄到厦门:295千米)纬度位置(3)看一看北回归线通过台湾岛的哪个部位。

(通过台湾岛的中南部)拓展延伸:位置之火山、地震带上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接地带,地壳活跃。

2.范围视频:台湾省的范围归纳: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许多小岛活动:读图认识台湾省的范围找出台湾岛及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

3.面积、人口面积:36000平方千米,人口:2300多万(2010年)4.人口分布活动:读图认识台湾省人口读图,说出台湾岛人口的分布特征。

(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拓展延伸:民族视频:民族的构成绝大多数是汉族,少数民族以高山族为主。

拓展延伸:城市台北:台湾省的省会、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城市。

高雄:台湾第二大城市、最大海港。

5.台湾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阅读材料:台湾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台湾,在我国史书记载中曾称夷州,明代始称台湾。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一课,主要介绍台湾省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台湾与大陆的关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使学生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方面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其他省份,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台湾省作为我国的一个特殊地区,其地理特点、人文风情以及与大陆的关系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探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掌握台湾与大陆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表、文字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

2.教学难点:台湾与大陆的关系,以及台湾问题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台湾省为例,分析其地理特点、人文风情以及与大陆的关系。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视频、图表等。

2.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台湾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台湾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和图表,展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让学生对台湾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让学生了解台湾省在祖国大陆的支持下,取得了怎样的发展。

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台湾与大陆的密切联系。

台湾初中地理教案

台湾初中地理教案

台湾初中地理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利用地图准确地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居民及地形特点。

2. 记住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南海、太平洋、台湾山脉、玉山、日月潭、浊水溪等地理名词。

3. 知道台湾岛丰富的资源及其分布。

4. 理解台湾省“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特征,记住主要城市:台北、基隆、高雄、新竹。

教学重点:1. 台湾省的自然环境——海岛的位置,多山的地形。

2. 台湾岛丰富的资源——森林、水能、矿产、农产、海洋水产、气候、旅游等。

3. 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特点。

教学难点:自然条件与资源分布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看台湾地图,让学生指出台湾的位置和范围。

2. 询问学生对台湾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台湾的地形、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二、讲解台湾的地形特点(10分钟)1. 讲解台湾岛的地形分布,如山脉、盆地、河流等。

2. 引导学生了解台湾的山脉分布情况,如中央山脉、阿里山、玉山等。

3. 讲解台湾的河流特点,如浊水溪、高屏溪等。

三、讲解台湾的资源丰富(10分钟)1. 讲解台湾的森林资源,如樟树、红桧等。

2. 讲解台湾的水能资源,如日月潭、曾文水库等。

3. 讲解台湾的矿产资源,如煤矿、金矿等。

4. 讲解台湾的农产资源,如稻米、水果等。

5. 讲解台湾的海洋水产资源,如鲨鱼、鱿鱼等。

6. 讲解台湾的气候和旅游资源,如热带气候、阿里山、垦丁等。

四、讲解台湾的经济发展(10分钟)1. 讲解台湾省的经济特点,如进口——加工——出口。

2. 引导学生了解台湾的主要城市,如台北、基隆、高雄、新竹等。

3. 讲解台湾的工业发展,如电子、纺织等。

4. 讲解台湾的农业发展,如稻米、水果等。

5. 讲解台湾的旅游业发展,如阿里山、日月潭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台湾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绘制一张台湾地形分布图,标注主要山脉、河流等。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特征,以及台湾省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经济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资料等引导学生分析台湾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特征;台湾省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经济特点。

2.教学难点:台湾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台湾省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台湾的地理位置。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台湾的了解。

2.探究活动一:分析台湾的自然环境(1)分组讨论: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台湾的地形、气候、河流等特点。

3.探究活动二:了解台湾的经济发展(1)展示台湾省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台湾的经济发展。

(2)分组讨论:分析台湾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经济特点。

4.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增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意识。

四、课后作业1.结合地图,描述台湾省的地理位置。

2.简述台湾省的地形、气候、河流等特点。

3.分析台湾省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经济特点。

4.思考:台湾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资料,让学生了解了台湾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课堂小结,引导学生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4.课后作业旨在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台湾的地理位置:通过与学生互动,询问他们:“同学们,你们能指出台湾在我国的哪个位置吗?”引导学生指出台湾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初中地理台湾旅游教案

初中地理台湾旅游教案

初中地理台湾旅游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基本地理知识。

2. 掌握台湾的旅游资源,包括著名景点、特色美食、文化习俗等。

3. 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对台湾旅游业的兴趣和认知。

教学重点:1. 台湾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

2. 台湾的旅游资源及其特色。

教学难点:1. 台湾的地形地貌对旅游业的影响。

2. 台湾的文化习俗在旅游业中的体现。

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台湾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台湾的位置、形状和周边海域。

2. 提问:你们对台湾有什么了解?台湾有哪些著名的旅游景点?二、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10分钟)1. 介绍台湾的地理位置,包括东经、北纬、海陆位置等。

2. 介绍台湾的地形地貌,包括山脉、平原、丘陵等。

3. 分析地形地貌对旅游业的影响,如山脉带来的壮观景色、平原的广阔视野等。

三、气候特点(5分钟)1. 介绍台湾的气候类型,如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2. 分析气候特点对旅游业的影响,如温暖的气候适合旅游、多雨的气候带来丰富的水资源等。

四、旅游资源(15分钟)1. 介绍台湾的著名景点,如阿里山、日月潭、垦丁等。

2. 介绍台湾的特色美食,如夜市小吃、海鲜、高山茶等。

3. 介绍台湾的文化习俗,如夜市文化、民俗活动等。

五、旅游业的发展(5分钟)1. 分析台湾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如游客数量、旅游收入等。

2. 探讨旅游业对台湾经济的影响,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就业率等。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台湾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对旅游业的影响。

2. 引导学生反思台湾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如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台湾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台湾旅游资源的了解和兴趣。

3. 学生对旅游业对台湾经济影响的认知。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4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4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第1课时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美丽富饶的宝岛
的祖宗在唐山——唐山就是指祖国大
台湾岛上河流
基隆离福州仅
观察北回归线的位置
1.自我突破
结合台湾地形,对照“台湾岛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图”
小组探究
答案:台湾的农产品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
润,土壤肥沃,适合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农作物生长。

台湾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

以季风气候为主
水丰富,且山地垂直变化明显。

(2)台湾省是我国美称最多的省份之一。

除了下面列举的
) 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火烧寮
台湾有“海上米
第2课时外向型经济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爱
20世纪50年代
(1)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

(2)台湾多山,A是我国东部最高峰玉山。

(3)“细草席、甘蔗糖、特产盛誉数樟脑”,这句话描述了台湾物产丰富。

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
据“台湾三类产业结构变化图”可知,。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南方地区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1)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南方地区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1)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节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的第四节,为学生学习其它省份提供了方法指导,再加上台湾省特殊的位置特点及政治特征,更加突出了本节学习的必要性。

主要包括“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美丽富饶的宝岛”和“外向型经济”三方面内容,且环环相扣,紧密联系。

教材中的“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趣味性、逻辑性强,又注重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本着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从学生朗读余光中的诗歌《乡愁》导入新课,精心设计探究活动题,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敢于创新,得出结论,力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人口、面积等基本概况,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地理信息并进行提取、加工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信息、学会求知、学会创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系列活动,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及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认识到台湾省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2、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3、台湾省的经济发展过程和经济特色。

难点:1、台湾省物产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台湾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必要性。

四、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并预习本节内容,完成导学单的自主预习部分,带上课本、地图册、填充图册。

五、教学和学法教法:指导自学,适时点拨和评价。

学法:自学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初中地理台湾讲课教案人教版

初中地理台湾讲课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地理台湾讲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台湾省的位置、范围和组成。

(2)掌握台湾岛的主要地理特征。

(3)了解台湾省的经济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片资料,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特征。

(2)利用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特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认识到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增强民族团结。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台湾省的范围、位置和组成;台湾岛的主要地理特征;台湾省的经济特点。

2. 教学难点:台湾岛的地形、气候特点;台湾省的经济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台湾省的美丽风光、水果和电子商品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的来源,引发学生对台湾省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台湾省的位置、范围和组成。

(2)让学生通过地图和图片资料,分析台湾岛的主要地理特征。

3. 合作探讨:(1)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台湾岛的地形、气候特点。

(2)让学生通过资料分析,了解台湾省的经济特征。

4.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培养学生的高度爱国主义情感。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绘制台湾省地理位置示意图。

2. 收集有关台湾省的经济资料,分析其经济特点。

3. 撰写一篇关于台湾省的文章,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地图、图片和资料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台湾省的位置、范围、组成、地理特征和经济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同时,强调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但在课堂时间安排上,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今后需要进一步调整。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案台湾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案台湾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案台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能运用地图简要说出台湾省的位置及范围。

2. 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台湾省是祖国的神圣领土,不可分割。

3. 能够利用图文资料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特征,理解“宝岛”美誉由来。

4. 学会利用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特征,理解外向型经济。

教学重点:1. 台湾省的位置及范围。

2. 台湾省的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

教学难点:1. 台湾省的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的分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展示台湾省的风光、超市农产品和电子商品等图片。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美丽的风光、鲜美的水果、丰富的电子商品都来自于哪里?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课本p65-67,了解台湾省的位置、范围及组成。

2. 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台湾省的位置,并用彩笔标注。

三、课堂讲解1. 讲解台湾省的自然特征,如地形、气候、植被等。

2. 讲解台湾省的经济特征,如出口导向型经济、重点产业等。

四、课堂讨论1. 让学生分组讨论台湾省的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绘制一幅台湾省地图,标注出台湾省的位置及主要城市。

2. 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台湾省的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的小论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检查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2.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台湾省的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

二、课堂讲解1. 讲解台湾省的历史背景,强调台湾省是祖国的神圣领土,不可分割。

2. 讲解台湾省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如经济、文化、交通等。

三、课堂讨论1. 让学生分组讨论台湾省与祖国内地的联系。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实践活动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台湾省的产品在祖国内地的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台湾省的发展对祖国内地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收集有关台湾省的最新发展动态,了解台湾省与祖国内地的合作项目。

2. 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台湾省的发展对祖国内地的影响的小论文。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台湾省》精品教案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台湾省》精品教案

《台湾省》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运用地图简要说出台湾省的范围及位置。

2.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台湾省是祖国的神圣领土,不可分割。

3.能够利用图文资料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特征,理解“宝岛”美誉由来。

4.学会利用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特征,理解“外向型经济”。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图片资料了解我国台湾省的部分自然人文景观,创设生活情境来理解归纳,分析地图和图片资料来总结完善。

小组合作探讨来总结反思。

三、课前准备学生在旅行社或网上查阅并下载关于台湾省的地理风情图片资料,了解台湾省出口的商品类型。

到大型超市查找台湾省出口的食品。

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课件展示台湾省的风光、超市农产品和电子商品等。

教师设问:同学们,这些美丽的风光、鲜美的水果、丰富的电子商品都来自于哪里?教学反馈:课件资料选用的是学生熟悉的典型的台湾风光图片,个人经常吃的和用的超市商品,学生感觉亲切,集中了注意力,初步形象直观感受到台湾省和我们联系紧密。

活动一:认识台湾省——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1.教师提问:台湾省在哪儿?范围组成有哪些?请各小组同学快速查找,组内交流。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65-67.并将对应内容在书上和图中找出。

结合课本p66-67页图7.41-7. 42独立完成P67活动1、2。

教学反馈:学生小组内能互相抽记,强化巩固。

小组合作抽查的优势显现出来。

反馈检测:学生代表指图介绍台湾省的地理位置与范围组成:台湾省包括岛,以及附近的____、岛等许多小岛。

台湾岛北临海,东临洋,南临海,西隔海峡与省相望,是我国最的岛屿。

北回归线通过台湾岛的部位。

2.教师过渡:同学们刚才在读图时注意到台湾岛的轮廓像什么?3.师生互动1: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形象引导,如果像树叶,总有落叶归根的一天;像孤舟,终将有回归港湾的那一刻(课件展示: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作《乡愁》)。

师生互动2:台湾省的居民中族占97%,他们主要是自明清以来从___ _、两省迁居台湾的居民后代。

八年级地理下册台湾省教案5篇

八年级地理下册台湾省教案5篇

八年级地理下册台湾省教案5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学问,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老师应当怎么开展地理教学计划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带来的八年级地理下册台湾省教案内容,期望能关心到您!八年级地理下册台湾省教案1第一课时一、说教材作为区域地理的内容,“中东”这一节的教材并没有着重某一个国家,而是对整个区域进行了总体描述。

教材突出了以下几点:①长期的热点地区;②重要的地理位置;③丰富的石油资源;④匮乏的水资源;⑤宗教以及文化的差异。

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该区域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并通过阅读和思索培育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等地理思维能力,其中也渗透了对读图、搜集归纳地理信息能力的训练。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已有的学问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本课学问目标有如下四点:1.能指图说出中东地区的范围和位置,以及重要的临海、海峡、水道;2.能运用地图、统计数字说明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状况,并能领悟中东石油对本地区经济及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3.运用中东河流图及世界气候图,分析本区水资源状况;4.了解中东的文化差异和宗教冲突。

能力目标为:通过本节的学习,加强培育读图能力,以及对地图的归纳、推理、分析推断能力,同时培育的自主学习能力。

思想目标:结合时事地理内容,培育关怀社会和关怀世界的情感,树立可持续进展的资源概念与人地协调观念,明确世界各国各民族应团结协作,而非势力抗衡,呼吁世界和平。

综上所述,依据新课标对学生熟识水平的要求确定:中东处于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性和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冲突为教学重点。

中东地区冲突的复杂性,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难点,就其重点而言,它是中东问题难以顺当解决的症结所在,又是中东地区战火频仍的重要原因。

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又一难点是:巴以冲突。

这既是一个历史渊源很深的问题,又是一个现实冲突很突出的问题。

尤其是巴以疆界线的划定,学生很难读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2.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2.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德育目标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教学难点台湾的经济特色。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画面配以台湾的一些著名的景观。

提问:阿里山位于我国哪个省?学生齐答:台湾省。

讲述:台湾岛与台湾省含义相同吗?台湾除阿里山外还有些什么山、什么河呢?今天我们就来畅游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板书: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讲授新课]我们首先来认识台湾省位置、范围等概况。

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及图6.22,回答以下问题: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等地理事物,并填在填充图册上。

2.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哪个部位?3.看图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

4.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数量,计算台湾省的人口密度。

学生自学、填图、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学生回答。

(略)归纳讲述:台湾省,简称台。

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及其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组成。

面积共约3.6万平方千米,人口密度达611人/km2,属人口稠密地区。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濒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因此台湾位于低纬度,南部属热带,北部属北温带。

承转: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台湾岛西部与大陆福建省隔海相望,距离很近。

活动:1.请大家量算基隆—福州、高雄—厦门之间的实地距离(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量算,写出过程)。

2.阅读P34兰色内容,填出下面空格:材料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地缘关系。

材料说明了海峡两岸人民的血缘关系。

材料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与文化渊源。

提问、学生回答。

(略)归纳、补充、讲述:通过刚才的量算大家知道高雄距厦门306 km。

基隆离福州仅276 km。

若在此两地之间修建海底隧道,乘特快列车仅需3至4小时即可到达,足见两地距离之近。

而且种种史实资料和证据证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

首先,从地缘关系上,台湾原本就是祖国大陆的一部分。

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平面时升时降,台湾岛也时沉时浮,直到大约1万年前,相连的部分下沉为海峡,台湾于是成了祖国东海中一个四面环海的大陆岛。

这从台湾海峡的海底地形可以得到证明,台湾海峡的海底就像一条河谷,有向南和向北两大河系,这是当它还是陆地时,被河水冲击、侵蚀而成的,最深处不过100米,大多数地方的深度只有50米,而在1.5万年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 0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

现代科学还证明,台湾不仅是东海大陆架的一部分,而且台湾的基本地形,与大陆的地块相同,在地质成分上是与福建、浙江省相同的酸性火成岩体。

所以,后来有人送给台湾一个雅号——“浮福建”,意思是说,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

其次,从血缘关系上看,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主要来自祖国大陆的广东、福建。

即使是台湾的“土著”居民高山族人,他们的根也在大陆。

据专家考证,台湾高山族是我国古代於越族(简称越人)的一支,他们的根在中国大陆浙江、绍兴一带。

约在4000年前,绍兴一带的部分越人因某种变故,乘船渡海,迁入台湾繁衍生息,成为台湾最早居民。

今天台湾高山族的许多风俗习惯,原始的宗教崇拜,与古越人极其相似,如二者都有断发纹身的习俗,都崇拜岛神,以鸟为图腾。

高山族与越人先民在遗物方面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1980年,台湾台东卑南乡发现的大批石棺、石器、陶片和玉器,与百越族遗物非常相似。

更令人惊讶的是,台湾大坌坑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印纹陶器,与河姆渡的印纹陶器仿佛是同一模子里出来的……这一切都说明:台湾同胞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与我们血脉相通。

最后,从行政区划、文化渊源上来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历朝历代的“王土”。

早在公元230年,三国时东吴国君孙权派大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州(今台湾)。

元统一后,设立了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琉球,台湾正式为中央政权所控制。

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打败了盘踞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于1662年正式收复台湾。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蜂拥而至,清政府更加珍惜这块宝地,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正式设置台湾省,但隔十年之后爆发了甲午战争,被腐朽无能的清政府割让给日本,直到1945年抗战结束。

综上所述,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同胞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殷切地盼望台湾回家,祖国统一,都希望看到中华民族团结和睦,祖国繁荣昌盛的那一天,我们相信那一天为期不远了。

承转:刚才我们提到从明朝开始,列强就多次进犯台湾,他们主要是看重了台湾之“宝”。

活动:请大家阅读P35课文“美丽富饶的宝岛”及图6.24,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简要概况台湾自然环境的特点。

2.台湾之“宝”主要指台湾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说说台湾有哪些农林产品,分析台湾的自然环境对农林产品分布的影响。

3.看看台湾有哪些重要的矿产资源。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读图方法。

提问:小组代表发言,组员补充。

归纳讲述:台湾岛多山,山地丘陵占2/3。

其中玉山最高峰3952米,为全省最高点,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及东部狭窄的沿海地带。

台湾岛属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20℃~22℃,年降水量2200 mm 左右,季节分配较均匀。

岛上河流众多、水量丰富,但由于地形限制,流程较短,最大河流为浊水溪,最大湖泊日月潭。

温暖湿润的气候和面积广阔的山地孕育了台湾岛丰富的森林资源。

台湾山脉海拔较高,从山下至山上气候的垂直分异明显,使得台湾森林树种十分丰富,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

其中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台湾西部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土壤深厚肥沃,成为稻米、甘蔗、亚热带热带水果的主要产区,因此台湾有“海上粮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的美誉。

台湾岛四面环海,还有丰富的渔业和盐业资源,因此台湾又有了“东南盐都”的美称。

从图上我们还可得知,台湾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铁、石油、天然气、铜等。

承转:丰富的资源,优越的位置为台湾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们来了解台湾的经济特点。

板书:二、经济特点:出口导向型经济(请大家读图6.28)讲述: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的经济一直以农业和农产品的加工为主,主要出口蔗糖、菠萝、稻米、樟脑等,大家看图,上世纪五十年代,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的出口比例远大于工业产品,但从60年代以后,台湾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大家从图6.28上可以明显看出60年代后出口商品中工业品直线上升,而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下降很快,到90年代,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在台湾出口商品中所占比例已微乎其微。

承转:那么,大家思考过没有,台湾发展出口加工业的优势在哪?活动:请大家读图6.27,分析回答刚才所提问题。

提问,学生回答。

(略)教师归纳讲述:台湾经济在60年代以后得以飞速发展,一跃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四小龙”之一,得益于以下几个有利因素:1.台湾地肥水美,物产丰富,从基础产业到工业原料都为经济的腾飞创造了条件;2.台湾是个海岛,有许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3.60年代后,台湾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大幅度提高了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台湾人口稠密,这为台湾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而又素质很高的劳动力;4.60年代后,台湾扩大了开放力度,吸纳了大量外国资本,为经济的腾飞提供了资金保障;5.为加速经济发展,台湾还大力建设了大量出口加工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如“台湾硅谷”——新竹科学园。

请大家阅读P38材料。

承转:在以上优势条件的推动下,台湾经济发展很快,那么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呢?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30,回答以下问题:1.台湾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2.这几个工业城市的分布有什么共同的特点?3.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可能受了哪些条件的影响?提问,学生回答。

(略)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台北、台中、高雄等位于台湾西部平原的沿海城市。

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从地形来看,这几个城市都位于平原。

平原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农业发达,这为城市的形成、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2.从开发历史来看,西部与祖国大陆隔海相望,相距较近,是大陆移民首先到达,最早开发的地区;3.由于西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移民又先到达,因此西部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这也促进了城市和工业的发展;4.这几个城市多为沿海城市,交通便利,尤其是海运便利,高雄是台湾最大的港口,这为台湾原料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提供很大便利。

总之,工业的分布,城市的分布是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这些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随着经济的发展,台湾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活动:请大家阅读图表6.1,完成表下两题。

(1小题要求学生用铅笔在课本上完成)学生画图,分析。

教师指导,检查。

提问2,台湾的产业结构有何变化?学生回答,略。

讲述:从1965年至1998年三十多年间,台湾的三大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第一产业持续下降,而且下降的幅度较大,下降了近2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是波动小幅度上升,第三产业升幅较大,目前是三类产业中所占比例最高的,达63.1%。

比1965年上涨了将近20个百分点。

这再一次说明60年代以后,台湾的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了解了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点,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之“宝”。

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

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翘首盼望着她的归来,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和平统一尽一份力。

知识要点与检测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反馈练习]1.填空(1)台湾省位于我国,隔与我国省相望,由及、等许多小岛组成。

(2)台湾地形以为主,其中最高峰是。

(3)北回归线穿过台湾部,还穿过我国的、和三个省区。

(4)台湾森林资源丰富,有“”的美誉,是最著名的树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