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6年高考历史复习试题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经典提升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经典提升卷
1. (2015 ·福建文综,41C)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御史台是唐代的最高中央监察机关。唐太宗注意以御史治吏。他采纳御史大夫李乾祐的奏请,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各二人。贞观末年,“于台中置东西二狱”,委御史台有“鞫(jū:审问)案禁系”之权。
——摘编自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材料二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
——摘自吴兢《贞观政要》卷二《求谏》(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以御史治吏的主要特点。(6分)
(2)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唐太宗是如何做到君明臣廉的。(9分)
2.(2015·江苏单科,24B)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道”,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不可任情以轻重”。此后,太宗提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何谓为明君?”魏征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贞观期间,太宗屡屡对“一士之谔谔(直言)”表示“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并赐绢帛。
贞观六年,太宗对侍臣说:“‘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请回答:
(1)据材料,就“明君”执政概括唐太宗的“君道”内涵。(3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君道”产生的客观因素。(3分)
(3)以帝王政治为视角,综合评价唐太宗的“君道”。(4分)
3.(2015·课标全国Ⅰ,4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丘处机(1148~1227年),登州(今属山东)人,19岁时投入道教全真派。全真派是当时新出现的一个道教派别,主张兼修儒、释。丘处机潜心研习,成为一方道教领袖。其时黄河南北陷于战乱,全真派徒众剧增,成为蒙古、金、宋竞相争取的对象。
1220年,应成吉思汗之召,丘处机偕弟子西行,历时四年,行程万余里,到达成吉思汗驻跸的雪山(在今中亚地区)。成吉思汗常与他交谈,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成吉思汗深为认同,“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史载:某日暴雷异常,成吉思汗询问是何预兆,丘处机借此回答说:“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宜明天威,以导有众。”成吉思汗采纳了他的建议。
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撰写了《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记录了丘处机西行谒见成吉思汗的经历与见闻,流传至今。
——据《元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丘处机的意见被成吉思汗接受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处机西行的意义。(9分)
4.(2015·课标全国Ⅱ,4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频繁,工人生活与健康状况不断恶化。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1878年,俾斯麦政府强迫帝国议会通过了《非常法》,对深受工人拥护的社会民主党进行严厉镇压。在《非常法》实行的12年里,许多社会民主党党员被监禁和驱逐,大量拥护社会民主党的工人被解雇,大批报刊、出版物及工人组织被查禁或取缔。
俾斯麦政府也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自1883年起,俾斯麦政府相继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工伤者提供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及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俾斯麦政府颁布《非常法》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俾斯麦对工人运动采取的基本政策并加以评析。(9分)
5.(2015·河北石家庄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长城修筑情况
——董耀会《万里长城纵横谈·秦始皇万里长城分几段》材料二(秦始皇)下令“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从而全部拆毁了内地的诸侯互防长城。
——《中国军事通史》(第四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述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是如何做到因地制宜的。(7分)
(2)指出材料二中秦始皇拆毁“内地的诸侯互防长城”的主要背景。有人在论及秦始皇的统治时,认为“秦始皇筑了长城,也毁了长城”。结合相关史实,评述这一观点。(8分)
6.(2015·贵州遵义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性就是中道,作为最高的善和极端的美。……我们在体力和健康方面就可以看到,锻练过多或过少都会损害体力。过多的饮食和过少的饮食都会损害健康。唯有适度才能造成健康,并增进和保持它们。对于节制、勇敢以及其他德性也是如此。……节制和勇敢是被过度和不及所破坏,而为中道所保全。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材料二谁让法律来统治,谁就是让神和理智来统治,但谁要是让一个个人来统治,这就在政治中混入了兽性的因素。……由于相互牵制,人人都不能按自己所认可的准则行事。这是十分有利的,因为人如果能够随心所欲,就无法压制植根于每一个内心的鄙陋和丑恶。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材料三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政治学就是应用伦理学。……真正的政治家都要专门地研究德性。
——晁乐红《中庸与中道》(1)据材料一,概括亚里士多德中道伦理学的观点。结合所学,指出其关注的对象。(7分)
(2)据材料二,概括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产生这些主张的时代背景。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与政治主张的内在联系。(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