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通讯作者的定位及其对科研管理的影响

合集下载

如果想要成为论文的通讯作者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如果想要成为论文的通讯作者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如果想要成为论文的通讯作者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很多人都渴望成为论文的通讯作者,但是要知道想要成为论文的通讯作者是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的,下面中科医学编译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论文的通讯作者需要具备的条件,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通常来讲,论文的通讯作者是要对这篇论文负有一定责任的,包括学术责任和相关法律责任。

因此,通讯作者自然也是论文的主要受益人之一。

可以这么说,论文的第一作者就是这项科研成果的主要贡献者,而一篇论文的通讯作者是这项成果的责任者和受益人。

在这种情况下要是这项研究成果涉及到专利,那么这个专利是属于通讯作者或单位的。

第二,项目的主要负责人。

论文的通讯作者一般是科研项目的负责人。

其主要贡献是提供研究的经费,试验的场所,实验室,仪器设备等与实验相关的物质资源等。

第三,试验的指挥员。

通讯作者的身份一般是导师,教授或者是研究机构的项目负责人。

他们也许不会直接做具体的实验,但是在整个试验阶段,都会全程关注试验进程,并提供指导性意见。

第四,可以是论文的任何作者。

要是一篇论文有好几个作者,通讯作者也可以是他们中的任何一位。

换句话说通讯作者可以本人系天天论文网就职11年的资深论文编辑;工作中与各大医学期刊杂志社进行学术交流过程中建立了稳定的编辑朋友圈,系多家医学杂志社的特约编辑,常年为医学期刊杂志供稿,负责天天论文网医学论文·分检·编校·推送·指导等工作!工作企鹅1:1550116010工作企鹅2:766085044是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作者等。

至于到底是第一还是其他,主要看通讯作者在这项研究中真正起的作用和做出的贡献大小。

如果他在整个实验中做到了关键的作用,那么他理所当然地即可做第一作者,也可以做通讯作者。

第五,有一个固定的通讯地址。

这里的意思是通讯作者一般都是有一个办公室和实验室。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通常可以是导师,教授或者研究单位的项目负责人。

因为论文发表后,在社会上会引起了反响,必然会与通讯作者联系。

论文作者顺序

论文作者顺序

论文作者顺序
在学术界,论文作者的顺序通常是根据各个作者的贡献和重要性来确定的。

一般情况下,第一作者被视为是对研究做出最大贡献的人员,通常会负责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论文撰写等工作。

第一作者也常常是实际进行研究的主要人员。

第二作者通常也是研究中的重要人员,他们可能会协助第一作者进行实验或数据分析,或者在论文撰写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第二作者的具体贡献可以根据研究类型和论文的主题而有所不同。

其他作者的顺序则是由各个合作者之间的协商决定的。

通常情况下,越靠前的作者在研究中的贡献越大。

然而,这种顺序并不是硬性规定,有时候也会根据个人的学术地位或其他因素来确定。

在一些学科领域,特别是在某些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通常会在最后列出一位通讯作者。

通讯作者是研究中的主要负责人,他们通常负责整个研究的规划、组织和监督,并对研究结果负责。

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的区别

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的区别

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的区别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是论文作者中的两个重要角色,他们在论文发表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和负责不同的任务。

下面我们会分别介绍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的区别。

通讯作者是论文中最后一位作者,他通常是实验室的负责人或者导师。

作为实验室的负责人,通讯作者在整个论文研究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和决策作用。

他负责整个研究项目的设计、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并且对论文的整体结构和内容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和修改。

通讯作者还负责与编辑、审稿人和其他合著作者进行交流和协调工作,确保论文在发表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

通讯作者还负责论文的投稿和修改工作,包括撰写和提交投稿信、回复审稿人的意见、修改论文中的错误和不准确之处等等。

因此,通讯作者在论文发表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任务。

而第一作者则是在论文作者中的第一位,通常是在研究项目中起到核心作用的研究人员。

第一作者应当对论文研究工作有深入的了解,并且对研究的设计、实施和结果解释非常熟悉。

第一作者负责撰写论文的绝大部分部分,包括引言、方法、结果和讨论等。

他需要将研究工作进行系统的组织和描述,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和理解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果。

第一作者还需要对论文进行一系列的修改和修订,以充分反映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和创新性。

同时,第一作者还需要与其他合著作者进行沟通和协调,确保论文的整体一致性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在论文发表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和任务。

通讯作者负责整个研究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并且在发表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协调和沟通作用。

而第一作者则负责对研究工作进行具体的描述和结果解释,并且与其他合著作者一起完成论文的撰写和修改工作。

两者之间的合作和协调是保证论文质量和发表顺利的重要因素。

期刊发表论文通讯作者

期刊发表论文通讯作者

期刊发表论文通讯作者
首先,作为通讯作者,我要对论文的内容进行严格把关。

我会和共同作者一起
确保论文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出现任何错误和遗漏。

我会对论文的结构、数据、实验方法等进行仔细审查,确保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可信度。

同时,我也会与共同作者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确保每个人的意见都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考虑。

其次,作为通讯作者,我要对论文的投稿和审稿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协调。

我会负责选择合适的期刊投稿,并按照期刊的要求准备好所有的投稿材料。

在论文被投稿后,我会及时跟进审稿进展,与编辑和审稿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商,确保论文能够顺利通过审稿并最终发表。

此外,作为通讯作者,我还要对论文的修改和回复审稿意见进行有效的组织和
协调。

我会认真阅读审稿意见,与共同作者一起进行细致的修改和回复,确保每一条审稿意见都能得到妥善处理。

我会尊重审稿人的意见,同时也会坚持论文的学术立场和观点,确保论文的学术质量和价值不受影响。

最后,作为通讯作者,我还要对论文的后续引用和交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推广。

我会积极关注论文在学术界的引用情况,与其他学者进行交流和合作,扩大论文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我也会利用各种学术平台和社交媒体进行论文的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我们的研究成果。

总之,作为一名期刊发表论文的通讯作者,我将以严谨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全力推动论文的顺利发表和有效传播,为学术界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我的经验和思考能够对其他学者在期刊发表论文的过程中有所帮助,共同推动学术研究的进步和发展。

关于通讯作者

关于通讯作者

关于通讯作者关键词:日前被同学问及什么是通讯作者。

仅仅知悉跟研究生导师指导学生做科研论文署名有关,没能很好的回答。

今日特查询了一番。

虽仍为一头雾水,但还是有所收获。

观点1第一作者当然不用多说了;而通讯作者一般指整个课题的负责人。

以前国内一般注重排名,老板要排在第2,现在有变化了,所谓和国际接轨哦,投国外杂志时老板可放在最后,并注名是通讯作者。

当然有些老板还是看中排名的,最好要和他商量一下。

观点2通讯作者往往指课题的总负责人,他要负责与编辑部的一切通信联系和接受读者的咨询等。

应该说,通讯作者多数情况和第一作者是同一个人,这样的话实际上是省略了通讯作者。

只有在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不一致的时候,才有必要加通讯作者。

我不赞成一味地模仿国外杂志,加不加通讯作者应根据需要而定。

观点3现在国内很多地方也改革了,很是看重通讯作者的,如果是自己很有分量的文章不要随便将别人作为通讯作者(当然这个别人是指老板,主任,领导etc). 实际上如果从知识产权上来说,研究成果算是通讯作者的。

有这样贪得无厌的老板,研究室的一切文章包括研究生、博士后的都要算作他的通讯作者,实际上他连***都不懂。

观点4通讯作者是课题负责人,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文章的书写和把关。

他也是文章和研究材料的联系人。

最重要的是,他担负着文章可靠性的责任。

通讯作者的好处是能和外界建立更广泛的联系。

一些杂志会约你申稿,写综述。

这些会大大地提高你在科学界的地位。

所以,老板一般不会将通讯作者让给手下的人。

第一作者一般是本文工作中贡献最大的研究人员。

此作者不仅有最多和最重要的图表(即体力上的贡献),也是文章初稿的撰写人(即对本文的智力贡献)。

一些反映老板重要观点的文章,老板也不会放过既是第一又是通讯作者。

有些杂志甚至声明只有体力上的贡献不可以作文章的作者,但可以致谢。

以上观点摘自:/topic_show.php?tid=107918::1其他资料:加强期刊通讯作者信息著录的建议Suggestions for Strengthening Periodical Communication Author's Information Recording黄家瑜摘要:本文分析了通讯作者信息现状及著录中存在的问题,通讯作者信息的重要性,对通讯作者信息的著录工作提出几点建议,便于编辑工作者、读者与通讯作者联系,了解其研究方向及科研成果,对提高期刊编辑质量有重要作用.关键词:通讯作者通讯作者信息著录通讯作者即文章最重要的作者,在论文投稿、修改直至被接受发表的过程中的一切联络工作一般由通讯作者负责。

SCI论文通讯作者应具备的条件

SCI论文通讯作者应具备的条件
第一.是SCI论文的法定负责人。 一般情况下, SCI论文的通讯作者对这篇论文负有责任,包括学术责任和法律责任。因而, 通讯作者也是论文的主要受益人之一。 也可以这么说,论文的第一作者是这项科研成果的主要贡献者,而论文的通讯作者是这项成果的责任者和受益人。在这种情况下,要是这项研究成果涉及到专利, 那么这个专利是属于通讯作者或者单位。
第五.有一个固定的通讯地址。 这里的意思是通讯作者一般是有一个办公室和实验室。从另一个角度说, 通常是导师, 教授或者研究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因为,论文发表后, 在社会上会引起反响, 必然会有通讯联系。要是没有固定的通讯地址, 这必然带来通讯方面的困难。比如说,一个学生可能经常要换地方,没有固定的住处,更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和实验室(不属于学生的),这样的话,通讯交流很不方便。
投前了解
投稿前要先了解杂志,做为备选方案。从影响因子高的往低投,优先考虑le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ters之类的杂志以及半月刊的杂志,当然还要考虑到内容是否相符,这个是重中之重。论文的格式都修改完毕,准备投稿。
投稿
投稿前要确认你的稿件是否是最终版本,因为经过多次修改你经常会将文章的前几次的修改稿和最终版本搞混。
要是一个人能够满足上面五条中的任何一条,就可成为通讯作者。当然,很明显,要是能满足两条以上,那就更好。要是五条都是,那是最好的了。
预备阶段
写作准备。实验数据收集便开始着手准备论文写作。主要包括查阅5-10篇左右的与你的实验设计相近的论文,参考他人的写作模式来初步设计自己的论文写作大纲。
渐进阶段
SCI论文通讯作者应具备的条件
一篇有几位作者且被发表的sci论文一般会区分通讯作者、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等,很多人对其中的区分并不是很了解,也有部分作者会产生sci论文第二作者有用吗的疑问?sci论文第二作者有用吗的答案并不是肯定的,sci论文第二作者是否有用主要还是看单位的具体政策,有些单位承认第二作者在论文中的作者,有些单位则不承认,今天先撇开sci论文第二作者有用吗的问题,谈谈SCI论文通讯作者应具备的条件。

科研论文的分工贡献与学术影响力分析

科研论文的分工贡献与学术影响力分析

科研论文的分工贡献与学术影响力分析在当今学术领域,科研论文的发表是衡量学术成果和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篇优秀的科研论文往往是团队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晶,每个成员在其中都扮演着独特且关键的角色,各自的分工贡献对论文的质量和学术影响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科研论文的创作通常需要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涉及研究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论文撰写以及审稿修改等多个环节。

在一个科研团队中,成员们的分工可能会因研究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团队成员的专长而有所不同。

研究人员是科研论文创作的核心力量。

他们负责提出研究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并在实验或调查过程中收集数据。

研究人员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科研洞察力,能够准确把握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找到具有创新性和研究价值的课题。

例如,在医学领域,研究人员可能会针对某种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动物实验或临床试验收集相关数据。

实验技术人员在科研论文的创作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他们负责实验的具体操作和技术支持,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以化学实验为例,实验技术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严格按照实验流程进行操作,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和解决。

他们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研究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数据分析人员则负责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读。

他们运用统计学方法和专业软件,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论文的结论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数据分析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和统计学基础,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数据分析工具,对复杂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

论文撰写人员负责将研究成果以清晰、准确、有条理的方式呈现出来。

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将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一篇结构完整、语言流畅的论文。

同时,撰写人员还需要遵循学术规范和期刊要求,对论文进行精心的排版和校对。

研究生学术期刊论文作者顺序解析

研究生学术期刊论文作者顺序解析

研究生学术期刊论文作者顺序解析在研究生学术界,发表研究论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而对于研究生学术期刊论文的作者顺序,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和讨论。

本文将分析不同的作者顺序方式,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一、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研究生学术期刊论文中,通常将工作贡献最大的作者置于第一作者的位置。

第一作者通常是实验设计和数据采集的主要负责人,其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也会得到一定的体现。

因此,在研究生学术界,第一作者地位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与第一作者相对应的是通讯作者,通常位于作者名单的最后一位。

通讯作者具备一定的学术声望和知名度,通常是实验课题的主导人或指导教师。

通讯作者承担了整个研究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并负责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通讯作者在研究生学术期刊论文中的地位同样不可忽视。

二、非第一作者的排序方式除了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之外,研究生学术期刊论文中的其他作者则没有明确的顺序要求。

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和实验室中,作者顺序的安排可能会有所不同。

比较常见的几种方式如下:1.字母排序:按照作者姓氏的字母顺序进行排序。

这种方式是最常见的,尤其是在多个作者之间的贡献相当或没有明显分工的情况下,采用字母排序可以避免争议和不公平的问题。

2.贡献排序:按照作者在研究工作中所做的贡献大小进行排序。

这种方式需要各位作者对自己在研究中的具体贡献有清晰的认识和共识,可能需要通过组会或讨论来达成一致。

3.导师排序:在研究生学术期刊论文中,导师通常会被列在所有作者的最后一位。

这种方式体现了导师在指导和支持学生研究工作方面的重要性。

三、作者顺序的影响研究生学术期刊论文中的作者顺序会对相关人员产生一定的影响和评价。

第一作者通常被认为是该研究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并且能够在学术界展示个人能力和研究水平。

通讯作者则代表了实验室或课题组的整体实力和学术声誉。

对于其他非第一作者来说,排名靠前的人可能会被认为在研究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备较高的研究能力和贡献。

科技论文不同署名作者的贡献及责任

科技论文不同署名作者的贡献及责任

科技论文不同署名作者的贡献及责任杨雪;余磊;王开云【摘要】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科技论文投稿到国外期刊,论文署名中出现了作者与通讯作者.由于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使用习惯和用法在国际、国内有很大不同,通过了解和分析中外案例,明晰了学术论文中不同署名顺序代表着作者所作的不同贡献以及所负的不同责任.在科研管理中承认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的差异和贡献,有利于科研队伍的建设.%With more and more scientific research papers contributed to foreign language periodicals, author and corresponding author in signature are presented in papers. However,it is greatly different in the meaning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After understanding and researching signature cases in China and abroad,it clarifies that different contribution and responsibility of authors are fully contain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rresponding author and the first author is approved, which has advantage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building.【期刊名称】《昆明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33)006【总页数】4页(P113-116)【关键词】作者;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论文署名;科研管理【作者】杨雪;余磊;王开云【作者单位】昆明学院农学院,云南昆明650214;昆明学院农学院,云南昆明650214;昆明学院学报编缉部,云南昆明6502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4.922科研工作者在严肃的科技期刊发表论文是为了公开自已的研究结果,阐述自已的理论、见解和观点.在科技论文中署名的目的在于表明研究人员在该论文所述的研究中所作的贡献,而作者署名的位置则表明了他们对论文所报道的结果与论点所负的责任和贡献大小相关,并宣告获得自论文发表之日起相关的知识产权.在国际上,科研论文上署名的惯例是根据作者对论文的贡献大小排序,对论文所负的责任随着排名顺序的递增而递减,享受的权利也递减.但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例外,通讯作者通常由资深作者(Senior Author)担任,并习惯性地署名在最后.而我国的科技论文署名方式却是五花八门,如以集体署名、按贡献大小排列、按社会关系排列、随机排列等[1].在我国极端漠视个人权利的时代,通常只能以集体署名.著名例子是我国科学家1965年以简报形式将成功合成牛胰岛素的工作发表于《中国科学》.由于论文中没有明确的责任人,责任不清、权利不明,痛失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2].现在,以集体或团体署名的现象已经逐渐减少.此外,考虑社会关系或与对论文贡献无干的各种因素的署名则是中国的特有现象.以此方式署名的署名者根本没有做任何工作,仅按社会关系就“搭车署名”、“友情署名”.对于这种类型的署名者,轻者说是寄生虫,腐蚀了科研工作的纯洁性,玷污了科研环境;严格说来违反了《知识产权法》、《著作权法》,如果涉及专利的还违反了《专利法》.而随机排列这种署名方式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做法,看似那么多作者,实则谁也不为文章的数据、观点负责.因此,制定合理的科学论文署名规范化就显得非常重要.随着国际合作和外投论文的增多,科技论文的投稿要求和作者信息著录格式也逐渐与国际接轨,在投往国外的论文中使用了“通讯作者”,随之而来在国内发表的论文中也越来越多地标注了“通讯作者”.那么,通讯作者到底具有什么样的内涵和外延呢?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标注通讯作者呢?通讯作者承担什么责任和义务呢?本文按照作者贡献大小确定署名顺序的前提下,讨论通讯作者与第一作者的区别.1 不同作者的贡献和责任作者,是对具体的某篇科学研究论文从选题、设计、具体实验一直到从中得到必要的结论和总结的全过程都有所了解,确实对其中某一个或几个具体环节作出重要贡献,并能为论文整体或其中某一重要部分负责的,才能作为作者之一,可当之无愧地在该论文上署名并按贡献大小先后排列.而且,作者应负的责任与其所作的贡献密不可分[3].换句话说,每位署名作者都必须或多或少地对论文中的工作作出直接的、实质性的、知识性的贡献;在酝酿和设计实验、数据分析和解释、论文撰写和修改等方面做了具体工作的工作者才有权利署名.论文的作者不但要对自己所负责的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并且要对该文的结果、结论负责.《美国医学会期刊》(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JAMA)要求作者在以下三方面作出说明:第一方面是参与实验,包括酝酿和设计实验、采集数据、分析和解释数据等方面做了哪些工作;第二方面是论文撰写,包括起草论文、对论文的知识性内容作批评性审阅等工作中作了哪些贡献;第三方面是做了哪些支持工作,包括统计分析,获取研究经费,行政、技术或材料支持,以及指导、支持性贡献和其他贡献.《Nature》、《Science》对署名作者也有类似要求,以防止论文署名时“友情作者”、“名誉作者”的出现.而仅仅为工作争取到资金、提供技术服务、提供样品材料或负责行政管理的人,虽然对完成论文不可或缺,但这些支持性工作本身不足以使他们成为论文作者[4].对论文曾经提出过有益意见的人,也不一定列为作者,可在“致谢”中表明他的贡献.论文的第一作者往往是研究中承担大部分实验的研究人员,对该部分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有全责,负责撰写并完成论文初稿并在导师帮助下进行论文修改.如果只承担实验而不撰写论文,通常不应排名第一作者.此时由论文的思想提出者兼论文撰写者直接承担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由于通讯作者与第一作者的贡献和责任合二为一,在这种情况下就不需要另列通讯作者(也可以明示出来).在韩国“黄禹锡事件”中,按国际上对科学论文署名作者的要求,即使黄禹锡本人没有造假而是他的团队成员作假,他作为通讯作者也应该对论文负主要责任[4].可见论文的第一作者虽然贡献很大,但并非论文的最大贡献人和唯一责任人.将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作用区分开更能明晰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对文章所作的贡献,其责任和义务的界限也更加清晰了.在国内,有些单位评奖或登记科研成果时,通讯作者与第一作者往往被同等看待.在科学界,被标注为通讯作者的人,往往更能赢得尊敬的目光.文章是否一定需要通讯作者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当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对文章的贡献和责任完全一致时,文章就不需要标注出通讯作者.很显然,通讯作者这个角色的出现,实际是第一作者的角色发生了分异,第一作者应负的责任也部分地转移到通讯作者身上.也就是说,第一作者的一些责任和义务被通讯作者承担了,但这不妨碍他的论文排名位置在最后.2 通讯作者与科研管理和人才培养2.1 有利于培养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并认可导师的贡献目前高校、科研院所每年都招收大量研究生,特别是在高校越来越重视教学和科研并重的背景下,招收的研究生也越来越多.在高校、科研院所的科学研究中,很多具体工作是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为了培养高水平和高素质人才,很多重点高校都规定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必须发表SCI检索学术论文才能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对于研究生(包括硕士和博士)而言,除完成实验工作以外,撰写论文也是他们在培养阶段的重要训练.科研论文的撰写有一定的格式和方法,不经过科学论文撰写训练并达到投稿水平的研究生,其培养计划是存在一定缺陷的.因此,虽然一些要求必须有SCI论文的院校可以把博士毕业生发表论文的署名放宽到导师作为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作为第二作者也可以取得毕业及论文答辩资格.但是,若此博士申请到其它单位做博士后工作时,如果申请人仅有一篇导师作为第一作者而博士生排第二的论文,这些学校或研究单位则不会接受该博士,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该博士生只执行了研究中的实验部分而没有撰写论文,尚达不到进入博士后流动站(或工作站)的资格.在博士后流动站(或工作站)的工作,主要任务已经不是学习,而是需要具有独挡一面的工作能力,并且需要独立申报研究项目,主持并完成之.只会按照导师的要求做实验,而没有受到良好的论文撰写训练的研究生,即使拿到博士学位,所受的训练也是有缺陷的.虽然以是否被SCI收录作为衡量我国基础研究的科研论文质量的唯一标准是否得当一直有争议.但是,受到撰写一篇能够发表于被SCI收录的国际期刊的科研论文的训练或锻炼,对科研人员(或硕、博士研究生)来说是一个从阅读文献、了解研究背景和现状、采集实验材料、实验、得到实验结果、最后撰写论文的严格过程,学生们往往会在整个过程中获得严格的科研训练.在此过程中他们不但掌握了实验的技能技巧,而且对怎样解答科学问题有了全面的认识并得到撰写论文的训练.导师为此付出的心血尽在不言中.随着逐步跟国际接轨,我国也逐渐认可在论文中标注通讯作者的做法,在科研成果统计中将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同等看待,导师和研究生对论文的贡献均得到认可,而且更一目了然.梁立明等[6]曾对1989~1998年10 a间的论文进行了统计,师生合著论文中80%以上的是学生署名第一作者,导师署名通讯作者.该文把这种现象解释为“贵人断后”和“提携后学”.在国内科研压力、考核压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仅仅把这样的现象解释为道德或道义上的帮助,显然说服力不够.关键的原因是,作为第一作者的学生和作为通讯作者的导师的工作,均要得到了单位和社会的承认,这样的署名方式才能稳定地、长久地保持下去.2.2 有利于培养科研队伍科研工作有很多种评价体系,可用来认可个人的工作、界定个人贡献,并以此由单位给予科研工作者相应的待遇.对于他们来说,在论文中的署名是工作被认可的一种方式.科研工作者、项目组织者和他们指导的学生的工作都需要被认可.在一个科研团队中,工作有分工.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的区分,有助于使创意者和实践者的工作都得到承认,而不只是偏向提出学术思想的一方或动手实践的一方.只有在其工作被认可以及获得一定待遇的管理制度下,科研工作者才会稳定、长久地为其组织贡献自己才能和智慧.由于有些学校还没有硕士点,有资格的导师有可能到其它院校作研究生导师,或者指导老师所在单位无条件完成实验内容,学生需要到外单位做实验.这样做实验的单位又有另一位老师具体指导学生的实验工作.这样完成的论文可能会注明了两位通讯作者,一位是具体的指导老师,另一位是注册的指导老师[7].但这位注册老师必须是该实验创意的提供者,真正对该篇论文作出了贡献.2.3 有利于学术交流、建立作者和审稿专家库、保证论文质量、提高知名度和学报影响力[8]现在越来越多的文章是由研究生(包括硕士、博士)或其它单位来的访问学者在某单位的某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研究生毕业后将去新单位,访问学者回原单位以后也不一定继续相关研究.但是,通常情况下他们的导师不仅仅是课题的主持人,还是实验的设计者和策划者.他们大部分都是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专家,指导并亲自参加研究工作,其研究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有固定的工作单位和通讯地址.作为通讯作者,便于与外界进一步沟通、交流和联系.因此,有的学报将这些通讯作者列为审稿专家,建立审稿专家库.并在学报上增设通讯作者简介,增加学校研究项目、研究课题的宣传[8].作为通讯作者,更多的是承担的责任.在一定程度上能促使通讯作者加强对论文的学术把关,保证了学报论文的学术水平.同时,也可防止一些学生将不成熟的论文未征得导师的同意就匆匆投稿,造成编辑和审稿专家审理稿件上时间和精力的浪费[8].3 一些误区3.1 导师和学者的名望不是署名通讯作者的理由科研论文的发表与科研选题是相关联的.没有科学问题的提出、没有科学课题的执行就不会有数据,也就不会有相关的科研论文被撰写,被发表.因此,科研选题一定是放在科研重要性的首位,而创新性又放在其核心地位,没有创新也就没有科学的前进和发展.创新性首先体现在科学思想上,其次才是研究方法上,两者又密不可分.但就此来说,对科研论文贡献最大的作者,是论文学术思想的提出者.多年来,国内是由第一作者对论文全文负责,并承担与编辑部的联系、通信交流的责任.随着国际合作和外投论文的增多,我国科技论文的投稿要求和作者信息著录格式已逐渐规范并与国际接轨,通讯作者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内期刊的论文中.但是,很多人尚不清楚作为论文共同作者的通讯作者应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并享有哪些权利,并不理解通讯作者的真正含义.“有的编辑部要求:通讯作者应是论文的指导者,并具有高级技术职称”[9],或“任何非高级职称的作者和研究生都没有资格当通讯作者”[10].但本文认为,项目主持人的身份和导师的身份不能成为通讯作者的必要条件.由于在已经发表的论文中,项目主持人和研究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的名字后常常被标注为通讯作者,其内涵是指他们是论文思想的提出者或实验的指导者,所以不要误解为只有导师和项目主持人才能担任通讯作者.通讯作者意味着对论文要担负主要责任和义务,而不是作为导师或项目主持人的特权. 3.2 科技论文与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有严格区别学生与导师合作发表论文,即导师作为通讯作者署名与导师的名字出现在学生的毕业论文上是完全不同的情况.前者说明的是一种合作研究和合作发表论文的关系,仅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来区分两者对论文的不同贡献和负有不同责任.而第二种情况则是荒唐透顶而且完全错误的,不仅违背学术规范、学术伦理和知识产权,而且更重要的是这还证明必定有一方是假的.因为与一般的论著不同,学位论文应该是学生独立完成的学术作品,导师负责指导,责无旁贷.无论如何,作为导师,不能在学位论文上作为署名作者.不然的话,人们就可以有充分的理由提出这样一个悖论式的疑问:如果导师在学生学位论文上署名,那么,这篇论文就应该属于导师的学术成果,作为学生,则不应该通过该毕业论文并获得相应的学位;如果学位论文是学生独立完成的,那么导师就不应该作为署名作者,否则就是侵权行为[11].3.3 未经同意使用他人名字署名违反学术道德作为论文的作者必须了解整个实验、论文的内容及学术观点,并对所有实验数据、论点和论据负责.有的作者为了使自己的论文能在学术期刊上顺利发表或在影响力大的期刊上发表,未经导师或知名教授的同意就将他们署名在自己的论文里,以增加文章通过几率的这种做法是不允许的.这是一种署名造假的行为,既是有意逃避自己对论文数据应负的责任,也是对导师的不尊.另外,有的单位由于自身实力不够,事先又不征得他人同意,就署名另一不相干单位的一位知名教授作为作者之一或通讯作者,企图欺骗杂志以获得论文的录用.这些造假署名论文一旦发表将引起广大读者的质疑,严重损害有关教授和刊物的声誉[10,12].总之,作者,无论第一作者还是作通讯作者,或排名于其它位置的作者,署名是以其对该论文的贡献和责任来决定的.4 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学术成果署名及其排名顺序,本来是体现有关当事人对学术研究及其成果的贡献度以及知识产权和学术责任的标识.而现在出现的“荣誉署名”、“友情署名”、“赠送署名”等行为是严重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韩国黄禹锡事件被揭发后,首尔大学立即展开调查,及时、充分公布调查结果,正面回应民众和社会.黄禹锡在承认造假行为后向首尔大学递交了辞呈;丑闻论文中的“友情作者”朴基荣为副部级总统情报科学技术助理,对论文没有实质性贡献,丑闻揭露后也只能递交辞呈.首尔大学公正严肃的调查,是对被揭发人负责、对单位负责、对民众负责的行为,赢得了公众的认可和尊敬,挽回了学术声誉.由于学术造假成本低,而且对造假者处罚轻甚至根本没有处罚,以至于造假之风愈演愈烈.究其原因,有科学家道德缺失和社会环境的因素,也有学术制度不健全、缺乏监督、缺乏公正处理的因素.这使公众对造假之人失去信心的同时,也对相关单位和机构失去信心和信任.要杜绝至少是减少这样的不道德行为,应大力提倡科研工作者廉洁自律、提倡与学术腐败、剽窃、学术赝品、学术泡沫等不良现象作坚决斗争,捍卫学术的尊严和纯洁.大力倡导遵守学术规范,并将现有的学术规范细化.在道德的力量很薄弱且作用不佳的时候,更应当完善现有的学术体系,提高虚假、腐败行为的风险度,加大惩罚力度,增加违规操作的成本,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而不是视而不见,听之任之[11].应成立学术监督和检查机构,受理有关学术不端行为的投诉,核实之后严肃处理.在互联网时代,学术论文在各学术数据库都能查到,论文被抄袭、剽窃、一稿多投等行为很容易被核实.应加强舆论监督,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和正确的新闻导向.我们相信学者和学术机构都非常珍惜自己的声誉.当不道德的学术行为要接受公众的监督时,其不道德的行为将要付出很高的成本,甚至是丧失终身工作机会的时候,相关行为就会有所收敛.学术刊物在正式刊发论文之前应要求作者亲笔签署自己所承担的工作,并能认真核查他们对论文所作的贡献,也能减少一些沽名钓誉的“荣誉作者”“友情作者”的情况发生.也能减少为争取快速发表和争取审稿人的信任,把一些较有名气的学者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挂作作者的情况发生.由于自然科学研究由科学问题提出、材料采集、实验以及论文撰写等诸多步骤组成,且有时不止一个实验.在启动实验之先就要设计多方面的实验才能相互验证,有科学研究的特殊性.因此,本文讨论的通讯作者问题仅涉及自然科学研究.由于本文作者对社会科学的研究不熟悉,不掌握其特点,所以本文论证的内容不涉及社会科学研究产出的论文.[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李军纪.科技论文署名的规范化[J].编辑之友,2002(s1):80-81.[2]赵小平.20世纪中叶中国科技法制与科技文化探析:兼谈牛胰岛素人工合成成果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3(4):1-6.[3]邹承鲁.我的科学之路[M]//邹承鲁杂文集.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4]郝炘.谁该在科学论文中署名[N].科学时报,200-01-23(4).[5]COZZARELLI N R.Responsible authorship of papers in PNAS[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4,101(29):10495. [6]梁立明,刘俊婉.师生合作发表科技论文署名模式的研究与思考[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25(5):47-53.[7]王显苏.科技论文中通讯作者及其相关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8):241-243. [8]周广礼,是雅蓓,夏爱红.高校学报宜对通讯作者进行简介[J].学报编辑论丛,2002(10):202-203.[9]西部医学编辑部.本刊对论文著录“通讯作者”的要求[J].西部医学,2010,22(10):1897. [10]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编辑部.维护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责任和尊严[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0,18(4):862.[11]徐友渔,杨玉圣,陈宝成.认真对待学术不端问题:关于黄禹锡事件的反思[N].新京报,2006-02-14(2).[12]付光玺.学术论文通讯作者的定位及其对科研管理的影响[J].科技管理研究,2007(8):157-161.。

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区别

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区别
首先,一般情况下,第一作者是工作的主要完成人,这个当无异议。在多数情况下,第一作者也 是该文章的主要执笔者。但是也有例外,比如 nice 的老板自己写文章,把学生放第一;不 nice 的老板让学生写文章,自己挂第一(国内特别认第一作者,这种现象严重可能更一些);还有的文 章是多人合写,第一作者是贡献最大的一位,甚至因此还有标注多人同为第一作者的事情。 但是,第一作者是否就是或者不是文章学术思想的提出者,这点非常难说。一般来说,刚刚入门 的学生,多数情况下是根据老板提的思想完成的工作。对於比较 资深的如快毕业的博士、博士后和其他研究人员,他们的工作较少依赖性,作为 第一作者往往 对於学术思想的贡献也很大。而如果是多个独立研究人员的平等合 作,那么第一作者显然是学 术思想的主要提出者。 再说通讯作者。通讯作者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文章读者和作者联络方便,因为学 生、博士后等 人员的流动性,因此老板的固定地址常常作为通讯作者并且把名字 放最后(有时候一篇文章不只 给一个 email 地址)。 另 外一方面,通讯作者也是和编辑部直接打交道的人,需要一定的 credit 和经验。通常学生和 博士后往往没有名气,因此工作出来,同行往往会说,某老板的 组又做了一项什么工作。这个 是正常的。 通讯作者是否是学术思想的提出者,则是非常难说。特别是很多的大老板主要时 间和精力都在 搞钱和拉关系,具体的学术细节不可能去过问。这种情况下,他们 是指出研究方向的人,但是 却不一定是具体提出思路解决问题的人。
The corresponding author signs a copyright licence on behalf of all the authors. 给予所有对此工作有贡献的人员恰当的承认。那些对研究工作有显著贡献的人应该被列入共同作 者。在投稿时,通讯作者要确认所有被列入作者名单的人都同意投稿,承担包括所有共同作者并 且仅仅包括共同作者的责任。通讯作者代表所有作者签署版权证书。 谁应该是通讯作者? 1,一般是比较资深的研究人员。 2,没有任何学术地位,职务的要求。学生,博士后都行,只要他们能够负起责任。 3,年轻人做通讯作者,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

科技论文中通讯作者及其相关问题探讨

科技论文中通讯作者及其相关问题探讨

王显苏(山东省酿酒葡萄科学研究所 山东济南250100)摘 要: 针对目前科技期刊中通讯作者的标注及信息著录的混乱现象, 阐述了通讯作者具有的含义及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探讨了通讯作 者信息著录的内容、原则及意义, 为广大作者在论文投稿中通讯作者的规范标注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技论文 通讯作者 著录信息 规范 中图分类号:G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0)03(b)-0241-02 2 通讯作者信息著录及署名位置2.1 著录内容及规范性《科技期刊技术类质量要求及其评估标 准 》[3]把“作者简介 ”列入了科技期刊技术类 的编辑要求和评估标准, 因此, 各期刊杂志为 了符合要求,大多在论文中增加了作者信息的 内容, 但标注的内容和位置不够规范和统一。

陈捷[4]等认为,作者信息应包括两部分:一是作 者简介 (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职称 、职 务、主要社会兼职和主要学术成就等);二是通 讯联络方式 ( 单位 、地址 、邮编 、电话 、传 真 、E-m ail 等 ) 。

在具体作法上 , 可在拟著录 信息的作者署名的右上角标注注释符号,然后 再在相应位置著录作者信息。

目前,除在标题下面标注所有作者姓名及 单位外,特别对作者信息进行标著的有以下几 种情况 。

以页下注的形式对第一作者作较详 细介绍的为最常见;另一部分有通讯作者的文 章, 多数情况也介绍第一作者, 对通讯作者的 只作简单介绍,或者只标出,没有信息内容;个 别期刊对多个作者都做介绍,如湖南大众传媒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而按照国际惯例, 对文章 中注明通讯作者的稿件,有关稿件的一切事宜 ( 包括邮寄稿件 、收稿回执 、退修稿件 、校 样、版面费通知等) 均与通讯作者联系, 因此, 通讯作者的信息要比第一作者重要的多 。

在 信息著录时, 为了使信息简明扼要, 就要侧重 于通讯作者的内容, 弱化第一作者。

但具体到 每篇文章 , 要想使通讯作者信息内容规范统 一, 操作起来并不容易, 虽然各编辑部在稿约 或投稿须知中规定, 投稿时需附作者简介, 明 确了作者信息著录项目,由于作者的个人观念 和具体情况不同,并不是所有作者都愿意提供 自己的详细信息 , 特别是年龄 、学历 、职称等 与个人隐私较密切的内容,而有些作者并没有 E-m ail 、职称 、职务等信息 , 因此也无法提 供 。

SCI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哪个重要?SCI第一作者很重要吗?

SCI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哪个重要?SCI第一作者很重要吗?

SCI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哪个重要?SCI第一作者很重要吗?SCI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哪个重要?SCI第一作者很重要吗?SCI (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一个广泛使用的学术期刊引用数据库。

在SCI上发表文章对研究者来说意义重大,因为这代表着选择SCI的质量和范围的择优。

在SCI文章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是最重要的作者。

他们在文章的撰写、提交和发表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因此,这篇论文将探讨SCI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哪个更重要以及SCI第一作者的重要性。

提纲:1. 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定义2. 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对SCI文章的质量和影响因子的影响3. 通讯作者的重要性4. SCI第一作者的重要性5. 关于SCI发表顺序的争议6. SCI第一作者的职业路径和学术声誉的影响7. 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在实验室合作中的不同角色8. SCI文章的共同作者和对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影响9. 总结与建议本文旨在通过探讨SCI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重要性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SCI文章的发表,以及在科研工作和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影响。

1. 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定义在SCI文章中,第一作者是指对文章的贡献最大的作者,通常是主要实验室成员或者第一个参与文章撰写的研究者。

而通讯作者则是负责文章的整体设计、实验方案、文稿修改和组织的工作人员,通常是研究组或实验室或者项目负责人。

2. 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对SCI文章的质量和影响因子的影响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SCI文章的质量和影响因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作者的贡献可以决定文章的实验设计、实验结果,以及数据分析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从而直接关系到文章的质量。

而通讯作者则负责整个文章的设计、组织和文稿修改,可以决定文章的整体质量和可读性。

这两个作者对文章的质量和影响因子都有重要影响。

3. 通讯作者的重要性通讯作者在SCI文章的发表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负责整个文章的组织、设计和文稿修改,可以有效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和准确性。

作为SCI论文的通讯作者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作为SCI论文的通讯作者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作为SCI论文的通讯作者需要具备什么条件SCI论文里最有权威性的就是第一作者、和第通讯作者(第二作者),晋升的话也就是对这两大作者有用,相信大多数的人对第一作者都比较熟悉,今天就跟大家聊下通讯作者。

究竟应该具备那些条件才能称得上通讯作者。

第一.是SCI论文的法定负责人。

一般情况下,SCI论文的通讯作者对这篇论文负有责任,包括学术责任和法律责任。

因而,通讯作者也是论文的主要受益人之一。

简而言之,论文的第一作者是这项科研成果的主要贡献者,而论文的通讯作者是这项成果的责任者和受益人。

在这种情况下,要是这项研究成果涉及到专利,那么这个专利是属于通讯作者或者单位。

第二.是项目的主要负责人。

通讯作者一般是科研项目的负责人。

其主要贡献是提供实验室、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研究经费等与实验相关的物质资源。

而且还是试验的指挥员。

通讯作者的身份一般是导师,教授或者研究机构的项目负责人。

他们也许不直接做具体的实验,但是,在整个试验阶段,都会很关注试验的进程,提供指导性意见。

第三.有一个固定的通讯地址。

这里的意思是通讯作者一般是有一个办公室和实验室。

从另一个角度说,通常是导师,教授或者研究单位的项目负责人。

因为,论文发表后,在社会上会引起反响,必然会有通讯联系。

要是没有固定的通讯地址,这必然带来通讯方面的困难。

比如说,一个学生可能经常要换地方,没有固定的住处,更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和实验室(不属于学生的),这样的话,通讯交流很不方便第四.可以是论文的任何作者。

通讯作者可以是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作者等。

至于到底是第一,还是其他,主要看通讯作者在这项研究中真正起的作用和做出的贡献。

要是他在整个实验中做到了关键的作用,那么他就理所当然地即可做第一作者,也可做通讯作者。

其实说白了,要想成为通讯作者也简单,只要满足以上任何一个条件均可,但是假如你能全部的满足,那就是相当权威的了。

发科研文章排名规则制定

发科研文章排名规则制定

发科研文章排名规则制定
在制定科研文章排名规则时,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贡献程度:这是排名最重要的依据。

第一作者应该是对文章贡献最大的人,这通常是实验的主要实施者和执笔者。

如果有多个人对研究有同等贡献,他们可以被列为共同第一作者。

2. 通讯作者:通讯作者通常是实验的设计者或指导者,通常也是课题的总负责人。

他们负责提出主要学术思想,承担课题的经费、课题设计等,或者是研究生导师,帮助和指导研究生的课题设计、修改论文和投稿发表等。

按照惯例,通讯作者通常放在最后一位。

3. 姓氏字母排序:在某些领域,如数学和高能物理,合作者按照姓氏字母进行排序,所有署名作者被视为同等贡献。

这种排名方式适用于那些对论文作出实质贡献的人,而对于普通贡献者只是以致谢的方式被提及。

4. 学术水平:学术水平也是排名的一个因素,但通常不作为主要的依据。

一般来说,学术水平高的学者会被放在更靠前的位置。

5. 组织合作:在多学科交叉的领域,组织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鼓励跨领域合作,可以将其他学科领域的专家放在重要位置,比如第二作者或第三作者的位置。

以上规则需要遵守相关的学术道德和规范,避免出现学术不端行为。

同时,排名规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论文通讯作者

论文通讯作者

论文通讯作者
通讯作者是指提交论文时负责与期刊编辑进行沟通和交流的作者。

通讯作者通常是论文中的主要研究者或负责研究工作的导师,负责与编辑沟通论文的提交、修改和出版等事宜。

通讯作者的责任包括:
1. 提交论文:通讯作者负责将论文提交给期刊编辑,并确保所提交的材料完整、准确。

2. 与编辑进行沟通:通讯作者与编辑之间进行邮件、电话或会议等沟通,解答编辑对论文的问题和建议,确保论文的修改和格式符合期刊的要求。

3. 整合作者意见:通讯作者负责整合共同作者对于论文修改和提交的意见,确保大家的意见一致,并向编辑传达。

4. 回复审稿意见:当论文被期刊审稿人评审后,通讯作者负责回复审稿人的评论和建议,解释论文中的疑点或修正错误,以便再次提交给期刊编辑进行审核。

5. 出版事宜:一旦论文被接受,通讯作者负责完成出版文件的准备(如授权书、作者奖励声明等),确保论文能够按时出版。

通讯作者的选择通常根据以下几个因素考虑:
1. 研究者的知识和技能:通讯作者负责与编辑进行专业交流,因此需要具有深入了解论文研究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2. 负责人的地位和影响力:通讯作者通常是研究工作的负责人或导师,他们在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力将有助于论文的发表和传播。

3. 时间和精力:通讯作者需要承担与编辑的沟通和其他相关事务,因此他们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履行这些责任。

4. 合作关系:如果有多位作者参与到同一篇论文的写作中,选择通讯作者通常需要根据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和责任分配来确定。

总之,通讯作者在论文的提交、修改和出版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与编辑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以确保论文的顺利发表。

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的区别

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的区别

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的区别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是科研论文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代表了不同的责任和贡献程度。

在本文中,将详细解释这两个角色的定义、职责和区别。

通讯作者是科研论文中负责与外界进行沟通和联系的人。

通讯作者通常是实验室或研究团队的负责人,也可能是项目的主要领导者。

他们负责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通讯作者负责整个论文的撰写和修改工作。

他们负责确保论文的逻辑和结构完整,并与其他合作者一起完成写作工作。

其次,通讯作者负责与编辑部和同行评审人进行联系。

他们负责回答编辑部和同行评审人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并根据需要修改论文。

此外,通讯作者还负责向研究界和公众传播研究成果。

他们可以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发表演讲或撰写科学文章来分享研究成果。

最后,通讯作者还负责与其他研究团队进行合作和交流。

他们可能与其他实验室合作开展研究项目,共享数据和资源,并进行合作发表研究论文。

第一作者在科研论文中承担的是研究工作的主要责任。

第一作者通常是论文研究的主要贡献者,其具体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第一作者负责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操作。

他们负责收集实验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

其次,第一作者负责撰写论文的方法和结果部分。

他们需要清晰和准确地描述实验的具体步骤和结果。

此外,第一作者负责解释和讨论实验结果,并提出相关的结论。

最后,第一作者还负责根据通讯作者的建议和指导对论文进行修改。

他们需要根据通讯作者的意见和要求修改论文的内容和格式。

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在科研论文中的权重和地位是不同的。

通讯作者在论文中的名字通常排在第一作者之后,代表着较高的责任和贡献。

第一作者通常是论文的主要贡献者,代表着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和原创性。

然而,通讯作者作为研究项目的领导者,负责整个论文的撰写和修改工作,以及与外界的沟通联系。

他们在学术界和研究团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也较高。

因此,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在科研论文中的角色和职责是不同且互补的。

综上所述,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在科研论文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国外英文论文中,通讯作者排名如何

国外英文论文中,通讯作者排名如何

国外英文论文中,通讯作者排名如何
通讯作者在国外有很高的认可度,甚至比第一作者还要高。

所以,发表英文论文用于国外学术评价时,要重视通讯作者。

而国外通讯作者排名,一般署名第二位或最后一位,我们通过标注和尾注辨别。

一篇英文论文中,两大重要作者分别是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

第一作者是课题研究的执行者,也是完成研究成果的最大贡献者,而通讯作者是为课题研究提供资金、基础设施、指导以及研究成果所有权人。

在国外,通讯作者的认可度往往高于第一作者,这一点与国内正好相反。

正常情况下,国外英文论文作者排名,说的是国外英文论文的合著者,比如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而非通讯作者,他们是按贡献从大到小依次署名排序。

而通讯作者排名,往往是指定位置,有的是第二位,还有的是最后一位,同时还要在作者右上角进行标注,比如*,用于区别合著者。

举例:yanhao,shuhua*,…,… 或者是yanhao,…,…,shuhua*,同时在尾注说明:*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 address:邮箱(作者姓名).当然也可能是其他说明是通讯作者含义的表达,如果出现多名通讯作者,其余通讯作者往往是在最后依次署名。

作者可以参考目标期刊以往通讯作者表达的方法。

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一个人的论文

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一个人的论文

通信作者
重要程度:(★★★★★)
通讯作者往往指课题的总负责人,他要负责与编辑部的一切通信联系和接受读者的咨询等。

应该说,通讯作者多数情况和第一作者是同一个人,在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不一致的时候,才有必要加通讯作者。

通信作者是课题负责人,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文章的书写和把关。

他也是文章和研究材料的联系人。

最重要的是,他担负着文章可靠性的责任。

通信作者的好处是能和外界建立更广泛的联系。

一些杂志会约你审稿,写综述。

这些会大大地提高你在科学界的地位。

通讯作者也是论文的主要受益人之一。

也可以这么说,论文的第一作者是这项科研成果的主要贡献者,而论文的通讯作者是这项成果的责任者和受益人。

第一作者
重要程度:(★★★★★)
第一作者一般是本文工作中贡献最大的研究人员。

此作者不仅有最多和最重要的图表(即体力上的贡献),也是文章初稿的撰写人(即对本文的智力贡献)。

如果两个以上的作者在地位上是相同的,可以采取“共同第一作者”(joint first author)的署名方式,并说明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e work(这些作者对研究工作的贡献是相同的)
以第一作者的身份进行论文发表对博士生的科研路是很重要的。

对博士后及资深教授来说,作为第一作者的期刊论文发表是争取基金、职称晋升及续聘时的重要因素。

据此,期刊论文的作者名单里,第一个名字一直是最抢手的位置。

是不是所有期刊都有通讯作者?

是不是所有期刊都有通讯作者?

是不是所有期刊都有通讯作者?
作者的署名在SCI论文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大环节,会影响的作者的职称评审或升学评优。

大家都知道,论文的通讯作者在论文当中是极其重要的。

那么,是不是所有期刊都有通讯作者呢?
是的,所有的期刊都会需要通讯作者。

通讯作者是期刊与作者方的对接人,通讯作者在论文当中是非常重要的角色。

有的文章会直接标注出通讯作者,有的文章会默认第一作者为通讯作者。

一、期刊无论是省级的、国家级的还是国际的期刊,无论是SCI、SSCI、EI、国内核心期刊,论文当中都会有通讯作者。

所以论文通讯作者与期刊级别并没有关系。

二、作者在发表期刊论文时,会对期刊有一定是要求。

例如期刊的发表时间、期刊级别等等,而期刊对投稿稿件也有一定的要求,期刊只会录用符合期刊要求的文章。

所以,作者在发表论文的过程当中需要与期刊编辑进行交流。

期刊需要要反馈给作者论文初审、外审、终审、录用、校稿、见刊等各阶段的结果,所以论文的通讯作者是论文与期刊之间交流的桥梁。

三、负责期刊与论文自己的沟通与联系,这位通常是大家所说的通讯作者。

而通讯作者可以是一位也可以是多位,有时第一作者也可以是通讯作者。

如果通讯作者与第一作者不是同一个人,那该期刊一定是规定了必须要有通讯作者的。

当通讯作者与第一作者是同一个人时,有的作者会认为没有通讯作者,实际上此时的通讯作者只不过是由第一作者担任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第8期 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 ogyM anage ment Research 2007No 18收稿日期:2006-08-30,修回日期:2006-12-13文章编号:1000-7695(2007)08-0160-03学术论文通讯作者的定位及其对科研管理的影响付光玺(安徽科技学院,安徽凤阳 233100)摘要:通讯作者的出现不仅引起了人们认识上的混乱,而且带来了一系列法律问题。

在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分离的情况下,仍应由第一作者对论文享有更多的权利,同时承担更多的义务。

单位对论文只在其是职务作品或有特殊约定时方享有著作权。

在有多个作者署名,并且单位应该享有著作权时,论文的著作权一般应由第一作者所标注的单位享有。

关键词:通讯作者;第一作者;著作权;知识产权;科研管理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识码:A1 问题的提出由于科研工作的复杂性以及学科交叉综合趋势的发展,靠一个人单独完成某项科研活动非常困难,科学研究工作既需要一个优秀的科研带头人,也需要一个协作的团队。

伴随着科研合作的加强,多作者署名并标注“通讯作者”的论文在不断增加,通讯作者问题也随之被摆在了我们面前。

通讯作者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始于邹承鲁院士1996年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建议》上发表的一篇题为《评审国内奖励必须坚持立足国内———论当前评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文章。

邹院士在文中指出:现在的国际习惯,在多作者署名的论文中,第一作者往往是承担主要实验工作的作者,在很多情况下,是某一实验室的研究生。

而通讯作者才是主要学术思想的提出者,并是读者对有关论文提出各种问题时能与之讨论和联系的作者,通常是课题负责人[1]。

继邹院士之后,国内的许多杂志开始关注通讯作者问题,并在征稿启事或发布的公告中明确提出标注通讯作者的要求和通讯作者的条件。

如,《中华儿科杂志》在《关于作者署名问题的通知》中明确规定,通信作者署名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对确定选题起主要作用者;(2)对科研设计起主要作用者;(3)参与论文撰写者;(4)能够答疑读者问题者;(5)能对论文负全部责任者[2]。

通讯作者在学术论文中究竟如何定位,其与第一作者孰轻孰重等等,这些都存在争议,而且带来了一系列法律问题,同时还对科研管理产生了很大影响。

本文拟对通讯作者与第一作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科研管理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 通讯作者与第一作者的辨析为准确理解通讯作者的定位,我们有必要先来比较一下有关学者对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描述,以便从中发现二者的区别。

薛镭认为:文章的第一作者应该是文章主要观点和主要见解的拥有者,第一作者还更应该是得出该课题研究成果第一手资料的具体操作者和掌握者,更应该是该课题论文的主要执笔者[3]。

陈捷等认为:从编辑学的角度看,通讯作者的信息应属于作者信息的范畴,应属于辅文信息,著录作者信息主要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联系或交流,作者信息著录中的地址主要是从通讯的前提出发,而正文中的单位署名却是从著作权的归属出发[4]。

从上述学者对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描述可以看出,通讯作者的信息体现在辅文信息中,主要担当联系人角色,辅文信息与著作权无关,而第一作者的作用体现在正文信息中,是判断作者著作权大小的主要依据。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通讯作者在论文中主要具有两方面功能:一是论文的学术责任人,二是论文的对外联系人。

就论文学术责任而言,第一作者应当是首要的责任人,理应承担首要责任,通讯作者与第一作者相比,与首要责任人对称,其应当属于主要作者之一,可以是论文的主要责任人,因此,把通讯作者定位为论文的“主要责任人”是合适的和理性的;就对外联系而言,通讯作者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他的对外联系功能,当然这是以其对论文的全面了解为基础的,他与第一作者在论文中出现的位置和在论文中的担当的角色是有区别的,但在不明确标注通讯作者时,二者的责任又往往是重合的,也就是说,只有当通讯作者与第一作者不一致时才需标注通讯作者。

3 “通讯作者”与第一作者的争议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区域性和国际性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日益频密,科研成果的排名和知识产权归属纠纷也日渐增多。

作为科研成果重要载体和体现形式的学术论文更是纠纷的热点。

这种新的热点纠纷主要是伴随着“通讯作者”的出现,并且在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身份分离的情况下产生的。

通过在作品上署名排序来体现科研工作者对科研成果的贡献大小是科技论文写作中体现著作权法意义上的权利和义务的常用方法,但通讯作者的出现,使人们对署名的这种作用的认识出现了混乱,产生了分歧,引起了一系列新的法律问题:(1)谁应享有更多的著作权;(2)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谁对论文的贡献更大,谁应当对论文负责;(3)谁有权享受与论文有关的奖励和报酬。

311 著作权归属争议31111 谁应享有更多的著作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

两人以上合作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合作作品不可以分割使用的,其著作权由各合作作者共同享有,通过协商一致行使。

因此,按照法律规定,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的著作权应当由所有署名作者共同享有,能够分割使用的除外。

但共同享有并不等于平均享有,由于不同作者对作品的贡献大小不同,其享有的权利也应有付光玺:学术论文通讯作者的定位及其对科研管理的影响所不同。

而对文章的贡献大小一般是通过署名顺序体现的,按常理,第一作者应享有更多的权利,当然也应承担更多的义务。

但由于通讯作者的出现,人们对这种看法出现了分歧。

那么,标注通讯作者的论文,其著作权应如何实现“共同享有”呢?笔者认为仍应由第一作者享受更多的权利。

首先,这是因为,论文署名顺序反映了作者对论文的贡献大小,并体现了一种公平-谁付出多谁收获更大。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编辑部在《作者署名的意义及原则》一文中说,论文的署名者应具备以下条件:本人应是直接参加课题研究的全部或主要部分的工作,并做出主要贡献者;本人应为作品创作者,并为作品的直接责任者;本人对作品具有答辩能力,并为作品的直接责任者。

多位作者共同完成的作品联合署名时,署名顺序按对该文的贡献大小排列,第一作者是主要贡献者和直接创作者,同时又是作品的直接责任者,享有更多的权利,承担着更多的义务,除有特别声明外,第一作者就是第一权利、第一责任和第一义务者[5]。

由此可以看出,学术论文的第一作者对论文本身是最有发言权的,合作作者的排序应当可以理解为是合作作者按贡献大小在协商一致基础上的排序,其对权利的分享也是建立在约定的基础上的。

其次,“通讯作者”的出现并不能排除第一作者享有主要权利。

邹承鲁院士提出的“通讯作者才是主要学术思想的提出者,并是读者对有关论文提出各种问题时能与之讨论和联系的作者,通常是课题负责人”的看法[6],应该说是正确的,但不能据之推导出通讯作者可以代替第一作者担当学术论文“第一权利、第一责任和第一义务者”的角色,更不能否认第一作者享有更多的著作权。

因为,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它保护的是作品,是思想的外在形式,而不是思想本身。

一般情况下,即便“通讯作者”提出了构想,但作品也多由第一作者负责完成,其他作者协助。

当然,不能排除学术以外的因素干扰,而出现的署名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

但总体情况是署名顺序能够体现不同作者对论文的贡献大小。

因此笔者认为,论文著作权应由著者共同享有,并由第一作者享有更多的权利,标注通讯作者并不能改变第一作者在学术论文中的独特贡献。

31112 论文署名单位的知识产权归属。

通讯作者与第一作者的“责任”和“著作权”之争无疑已累及作者单位,理论上讲判定科研论文作者所在单位知识产权的归属并不困难,因为作者往往在发表论文时已明确标注作者单位。

但事实上,学术论文作者在许多情况下在单位标注时往往是别的单位(如导师所在单位)或同时标注两个单位,这为判定成果的知识产权带来了混乱。

我国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除本条第二款的规定以外,著作权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

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

该条第二款规定,有两种情形的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给予作者奖励。

该款第二项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

笔者认为,依据上述法律规定,科研学术论文的著作权归属也应区别对待,一是对经由有关单位立项并签订了研究合同或任务(或以其它法律认可的方式事先约定)的研究课题而产生的学术论文的著作权完全适合该条第二款二项规定,由作品署名单位享有完全的著作权,作者只享有署名权。

二是对在没有合同约定的情况下开展的科研横向合作研究而发表的学术论文,应由署名作者享有著作权,单位只享有一定时段内优先使用的权力。

第一种情况在研究生与导师合署发表论文时表现最为突出(一般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导师为通讯作者),关于论文作者单位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主要看第一作者的身份如何界定,也即是第一作者的所属单位的标注问题。

在判断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时,笔者认为,研究生是导师所在单位的学生,其研究课题大多是导师自己所承担的科研课题,实验过程中也实际在使用导师所在单位的软硬件资源,研究生与导师所在单位之间形成了事实上的雇佣关系,研究生客观上是导师课题组的一员,其与原单位的雇佣关系在此期间暂时客观上发生了转移,其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理应属导师所在单位拥有,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对本单位的研究生发表论文作者单位的标注大多以一定方式予以要求便是基于此种考虑。

所以,此种情况下,身为第一作者的研究生发表论文时将自己所属单位标注为导师所在单位是合适的,但近年来出现了对一个作者同时标注两个单位的情况。

笔者认为,这种标注本身并不规范,也容易产生著作权纠纷。

从法律意义上讲,不能因为这种同时标注改变成果著作权的归属,著作权的享有单位仍是导师所在单位,研究生原所在单位的标注只起说明或提示作用,并不代表研究生原所在单位应享有著作权。

如果是自带研究项目和经费的访问学者或在职研究生开展合作研究,并在有偿使用在读单位的科研资源,或者双方对知识产权的归属有不违背法律精神的书面协议,那么,他们完全可以以自己原单位名义发表论文,并由原单位对科研成果享有著作权。

312 论文的责任承担论文的责任应当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文责,一是法责。

文责包括对论文内容的真实性、数据的可靠性等方面的责任;而法责则应包括论文内容在违反法律规范和学术规范时论文作者所应承担的法律上或道德上的不利后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