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 6

合集下载

高考文言文120实词和18虚词

高考文言文120实词和18虚词

高中语文120个文言实词详解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6古之遗爱也(恩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失街亭》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7衣食所安(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被1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论积贮疏》译文:年成有好坏(荒年、丰年),(这是)大自然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遭受过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译文:大雪越过南岭。

覆盖了南越之地的几个州郡7幸被齿发,何敢负德(加)《柳毅传》译文:承蒙您的大恩大德,我怎敢忘记?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译文: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进攻他们,有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设法分散他们3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4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

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和虚词

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和虚词

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和虚词
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和虚词有很多,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例子:常用的实词:
1. 行:走。

2. 走:跑。

3. 语:说。

4. 故:所以,因此。

5. 顾:回头看。

6. 以为:认为。

7. 是:这,这个。

8. 亦:也。

9. 乃:才,仅仅。

10. 至:到达。

常用的虚词:
1. 之:的,它,他们,这,此。

2. 于:在,对于,到,给,向。

3. 以:用,把,因为,在...之前,通过,除了。

4. 与:和,同,跟,给。

5. 其:他的,她的,它的,他们的,这个。

6. 焉:于是,在哪里,怎么。

7. 然:这样,然则(然而)。

8. 则:那么,就是,却。

9. 乃:才,仅仅。

10. 乎:呢,吗。

这些词在文言文中十分常见,但文言文词汇量非常大,还有许多其他的实词和虚词需要学习。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文言文词汇,建议查阅专业的文言文词典或相关教材。

150个文言文实词大全

150个文言文实词大全
、兴致:遥襟甫畅,逸兴遄飞(滕)
、行
、行动:大行不顾细谨(鸿)
、品德行为:辱人贱行(五) 其行廉(屈)
、实行,做:余嘉其能行古道(师)
、行走:道芷阳间行(鸿) 草行露宿(指)
、将要:行将为人所并(赤)
、行列:涕 落百余行(孔)
、军队编制:蹑足行伍之间(过)
、经: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
、周全,详尽。(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
、知道。(丞相亮其悉朕意)
、尽其所有。(料大王之卒,悉之不过三十万)
、详尽地叙述。(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
、信
、诚实,不欺,讲信用。(言而有信)
、信任。(愿陛下亲之信之)
、相信。(忌不自信)
、信用。(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使者,送信的人。(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莫 72、乃 73、内 74、判 75、期 76、奇 77、迁 78、请 79、穷 80、求
、去 82、劝 83、却 84、如 85、若 86、善 87、稍 88、少 89、涉 90、胜
、识 92、使 93、是 94、适 95、书 96、孰 97、属 98、数 99、遂 100、率
、说 102、私 103、素 104、汤 105、涕 106、通 107、徒 108、图 109、退 110、亡
、朋友。(悲歌辞旧爱,衔泪觅新知)
、通“智”。智慧;聪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置
、安置。(今以钟磬置水中)
、设立。(内外多置小门)
、购置,添置。(郑人有且置履者。)
、放弃。(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驿站。
、致
、送达,送来。(存问致赐《汉书?武帝纪》)

文言实词图文详解(六)

文言实词图文详解(六)

文言实词图文详解(六)六、鄙【字形演变】【字源解说】“啚”是“鄙”的本字。

啚,甲骨文(囗,村邑)(廪,设在田野的临时谷仓),表示粮仓之邑。

当“啚”的“粮仓之邑”本义消失后,篆文加“邑”(村落)另造“鄙”代替,加强“村落”的含义。

造字本义:垦荒种粮的农村边邑。

隶书将篆文的“邑”写成“双耳旁”。

【本义】 垦荒种粮的农村边邑。

本义只见于古文(鄙远、边鄙)。

(1)名词,边界,边远的地方。

古代人们的聚居地非常分散、相距遥远——边疆、边远的地方、边邑。

▲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蜀地的边邑有两个僧人。

)【成语举例】〇屈鄙行鲜(鄙:边远的地方;鲜:善。

比喻人虽地位低下却有德行。

)【引申义】(2)动词①以……为边界(边邑)▲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退秦师》越过别的国家,把遥远的地方当作自己的边邑,您知道那是很难的。

) 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草书行书②轻视,瞧不起。

见识浅陋会让人——轻视、看不起。

▲孔子鄙其小器。

(《训俭示康》孔子瞧不起他的器量狭小。

现代汉语:鄙薄、鄙弃、鄙视、鄙夷。

)【成语举例】〇鄙夷不屑(指轻视;看不起。

)(3)形容词,鄙陋、见识浅、庸俗、未开化的、缺乏教养的、粗俗的。

偏远地方的人见识浅陋——庸俗、浅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那些做官的人见识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现代汉语:鄙陋、鄙俗、卑鄙、粗鄙。

)【成语举例】〇卑鄙龌龊(龌龊:肮脏。

形容品质恶劣,居心不正,言行肮脏。

)〇贵远鄙近(以为与当世相隔久远的就珍贵,相隔近的就低贱。

同“贵远贱近”。

)〇辞鄙意拙 (鄙:粗俗、低劣;义:意思;拙:拙劣。

文词庸俗,立意拙劣。

)(4)古人谦虚,自称一般要表示自己的浅陋——谦词,用来指称自己。

▲“敢竭鄙诚,恭疏短引。

”(王勃《滕王阁序》恭疏短引:恭敬地写了这篇短序。

现代汉语:鄙人。

)(5)复合词①鄙人a自称的谦词。

▲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史记·冯唐列传》——冯唐谢罪说:“我这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

文言文所有实词解释

文言文所有实词解释

文言文所有实词解释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表达方式,使用的词汇和句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实词在文言文中的解释:1. 之:表示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介词"的"。

2. 乃:表示因果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连词"就"。

3. 是:引导主语或宾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

4. 以:表示手段、方式,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介词"用"。

5. 也:表示肯定或推测,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助词"了"、"吧"。

6. 去:表示离开,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动词"走"。

7. 吾:指代第一人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我"。

8. 汝:指代第二人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

9. 尔:指代第二人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

10. 於:表示地点、时间、范围等,在句中常有介词的作用。

11. 何:表示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疑问代词"什么"。

12. 之所以:表示原因,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连词"因为"。

13. 昔者:表示过去的时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从前"。

14. 可以:表示可能、许可,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助词"可以"。

15. 必将:表示必然会,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定会"。

16. 无论:表示不论,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连词"无论"。

17. 且:表示连词"而且"或副词"还"的意思,用来连接句子,表示顺承。

18. 亦: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副词"也",表示程度较轻。

19. 久:表示时间的长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长时间"。

20. 尽:表示竭尽、全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全部"。

语文高考文言文实词

语文高考文言文实词

语文高考文言文实词
1. 爱:喜爱;热爱;爱护;爱惜;吝惜;通“薆”,隐蔽;吝啬;亲爱的。

2. 安:抚慰;安置;使……安定;安稳;安定;哪里,怎么;哪里,哪儿。

3. 被:被子;覆盖;施加;遭受;表示被动;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披散。

4. 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加倍;通“背”,违背,背叛。

5. 本:草木的根;草木的干、茎;根本;本业;庸俗,浅陋。

6. 兵:兵器;士兵,军队;战争;军事。

7. 病:重病;弊病;生病;使……成病态;担心;责备;困苦;疲劳。

8. 察:细看;看清楚;详审;明察;考察和推举;精明。

9. 朝:朝见;拜访;朝廷;朝代;对,向;早晨。

10. 曾:曾经;竟,竟然;通“增”,增加。

11. 乘:驾,坐。

12. 从:跟随;依顺;从事;依傍;使……跟从;随从的人;指堂房亲属;通“纵”,合纵的盟约。

13. 当:遮挡;对等;占据;应当;掌管;判决;表处所;表时间;表必然;表未来的时间;通“倘”,表假设。

14. 道:道路;途径;道义。

常见文言实词

常见文言实词

常见文言实词1.安(1)安逸。

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养,奉养。

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3)怎么。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4)安稳,安定。

例: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曾(1)同“增”,增加。

例: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副词,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不……”。

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曾不盈寸(《核舟记》)(3)曾经。

例: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4)同“层”,重叠。

例:荡胸生曾云(《望岳》)3.从(1)跟,随。

例:战则请从(《曹刿论战》)/隶而从者(《小石潭记》)(2)学习。

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3)追寻。

例:溯洄从之(《蒹葭》)(4)依从。

例:民弗从也(《曹刿论战》)(5)自,由。

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记》)(6)在。

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7)堂房亲属。

例:赠从弟(《赠从弟》)(8)向。

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4.得(1)能够。

例: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2)领会。

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3)同“德”,恩惠,感激。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4)实施。

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得意。

例:怡然自得(《童趣》)(6)得到,获得。

例:优劣得所(《出师表》)5.道(1)(正确的)方法。

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2)主张,思想,学说。

例: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3)路。

例: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4)政治的理想境界。

例:大道之行也(《礼记•大道之行也》)(5)仁政。

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6)说。

例: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6.当(1)面对,对着。

例:木兰当户织(《木兰诗》)(2)在某个时候或某个地方。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
6、熟悉
7、喜欢、羡慕
1、任安记人之善, 忘人之过。
2、齐人固善盗乎 3、善始者实蕃 4、择善而从之 5、素善留侯张良 6、这人好生面善 7、善万物之得时
1、离开、远离 1、戎夷违齐如鲁 2、距离、相距 2、乃救郑,及留舒,
违谷七里,谷人不知
违 3、违背、违反 3、不违农时,
谷不可胜食也 80
4、避开、躲避 4、当早易道,以违其害 5、出走、逃亡 5、君之违,不适仇国
1、唇亡而齿寒
2、年龄、岁数 2、以尽吾齿
3、次列、并列 3、百工之人,
齿
君子不齿
62 4、录用
4、降霍叔于庶人, 三年不齿
1、到、到达
达 2、通达、 通晓 62 3、得志、
显贵
1、自昏达曙, 目不交睫
2、君子之志于道也, 不成章不达
3、本图宦达, 不矜名节
1、山的南面 水的北面
1、以其乃华山之 阳名之者
会 盟会、宴会
12 4、领会
4、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
5、一定、必定 5、吾已失恩义, 会不相从许
1、归属,归 到一处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归还
2、而其归书也必速
3、返回、归来3、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4、出嫁、趣 4、后五年,吾妻来归
归 5、回娘家看 5、吾妻归宁,述诸小妹
望父母 10 6、归向
语曰 6、天下之水,万川归之
5、功业、功绩 5、奋六世之遗烈
1、忧虑、担忧 1、欲勿予,即 (动词) 患秦兵之来
患 2、忧患、灾祸 2、一日纵敌,数 世之患也
(名词)
70
3、时有患疟疾者 3、得----病;
患----病
1、白白地, 徒然

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
1逮、收、执、絷、羁、系、拘、下、囚、幽、发(逮捕)
2.幸、庶、庶几、唯、愿、冀(希望)
3.宽、贷、宥、阔略、恕(宽容)
4.一、毕、具、咸、皆、举、悉(全、都)
5.克、拔、举、下(攻下)
6.过、出、拔、越、逾、加(超过)
7.引、以、帅、率(率领)
8.权、行、假、摄、署、领、判、牧(兼任、代理)
9.阴、私、间、潜、密、微、窃(私下)
10.之、如、适、造、诣、徂(到、去)
11.候、造、诣、造诣、过+人(拜访)
12.辟、除、拜、授(征召)
13.知、司、主、典、宰(掌管、主持)
14.嘉、多、宝、旌、状(赞扬)
15.绐、罔、赚、虞、诡言、佯(欺骗)
16.虑、患、病、虞(担心)
17.适、值、会、属(恰逢、正赶上)
18.特、第、但、顾、徒、直、唯(只是)
19.少、轻、薄(轻视)
20.向者、昔者、曩者(从前)
21.遗、贻、赍(赠送)
22.谮、短、构、诋、毁、馋、訾(诬陷)
23.新、甫、初(刚刚)
24.执政、用事、得政、秉政、临政(执掌政权)
25.岂、安、宁、独、顾(反问语气)
26.行、类、属、伦、曹、徒(一类)
27.让、过、数、咎、诮(责备)。

文言文实词

文言文实词

文言文实词(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180个文言实词1。

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

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4。

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6。

毕:①尽(毕力平险)②全部(群响毕绝)7。

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8。

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⑤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

长:cháng 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②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

(死者长已矣)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⑥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10。

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②惩罚13。

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15。

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

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

当:①承当,承受。

(当之无愧)②应当。

文言文常见实词

文言文常见实词

文言文常见实词史传类文言文常见重要实词汇编1.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薪。

2.跟科举考试有关的:贡举、中举、进士第、及第、中第、落第、登第、登科、状元、解元、乡试、明经、制科。

3. 跟皇帝有关的:上、帝、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召、(驾)幸、诏、敕、御、祚、践祚、膳、奏、表、疏、奏对。

4.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善、得。

5.表责备的:过、责、咎jiù、族、让、谴、刺、折、尤(怨天尤人)、诛。

6.表示追究、探究、追查之意的:按、查、原、穷、迹、查、征、问、追。

7.表示才能遭嫉妒或受迫害、诬陷类的词语。

①害、嫉:嫉妒。

②短、毁:说某人的坏话。

③隙:与某人有隔阂。

④谮zan、构陷、傅会:谗言;说别人的坏话。

⑤中:zh?nɡ中伤,诬蔑.⑥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

8.表示办案或犯罪遭审判类的词语。

;①坐:因犯错而定罪。

②案(按):考察、审问。

③论:判罪。

④当:定罪。

⑤狱:案件。

⑥辜:罪行。

⑦系:拘囚。

9表违背的:牾wǔ、忤wǔ、逆、倍(背)。

10.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遽jù。

11.表揭发的:弹tán、劾h?、讦ji?、揭。

12.表文书的:诏、诰、策、奏、表、疏、章、檄xí、牒。

13表战胜的:破、克、下、拔、占、取、举。

14.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渝、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15.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幸、往、经、就、之。

16.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17.表告别的:辞、别、谢。

18表暗中的:阴、间、密、潜。

19.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20.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胡。

21.表示百姓: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2、表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23、句末语气词,可译为“吗、呢”乎、与、欤、哉、焉、耶、邪、为。

常用的150个文言实词

常用的150个文言实词

常用文言文实词(150个)一、常用的150个文言实词:1、爱2、安3、伯4、被5、倍6、本7、鄙8、兵9、病10、察11、长12、朝13、池14、曾15、乘16、城17、诚18、除19、传20、辞21、从22、达23、殆24、迨25、当26、道27、得28、度29、短30、多31、发32、方33、非34、复35、负36、盖37、鼓38、故39、顾40、固41、归42、国43、过44、何45、恨46、后47、胡48、患49、或50、疾51、及52、即53、既54、假55、间56、见57、解58、进59、尽60、就61、举62、绝63、堪64、克65、类66、怜67、临68、弥69、名70、末71、莫72、乃73、内74、判75、期76、奇77、迁78、请79、穷80、求81、去82、劝83、却84、如85、若86、善87、稍88、少89、涉90、胜91、识92、使93、是94、适95、书96、孰97、属98、数99、遂100、率101、说102、私103、素104、汤105、涕106、通107、徒108、图109、退110、亡111、王112、望113、恶114、微115、闻116、相117、谢118、悉119、信120、兴121、行122、幸123、修124、徐125、许126、阳127、要128、宜129、遗130、贻131、易132、阴133、引134、右135、逾136、狱137、再138、造139、知140、置141、致142、质143、治144、诸145、贼146、族147、卒148、走149、左150、坐二、文言实词详解:1、爱(1)名词。

恩惠。

(古之遗爱也《左传》)(2)动词①加惠于人。

(吴广素爱人。

《陈涉世家》)(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秦论》)②喜爱,爱护。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触龙说赵太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③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文言文常见实词及其翻译

文言文常见实词及其翻译

1. 谓(wèi):说,表示判断或说明。

例句: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2. 于(yú):在,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等。

例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我每天反省自己,对别人有欺诈吗?)3. 而(ér):表示转折、顺承、并列等关系。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曾经整天思考,不如片刻的学习。

)4. 于(yú):比,表示比较。

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青色是从蓝色中提取出来的,但比蓝色还要青。

)5. 以(yǐ):用,表示手段、方法等。

例句:以德服人,非以力服人。

(用德行来使人服从,不是用武力来使人服从。

)6. 其(qí):代词,表示所指的人或事物。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7. 也(yě):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疑问、感叹等。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曾经整天思考,不如片刻的学习。

)8. 于(yú):对,表示对象。

例句: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说:“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9. 于(yú):因为,表示原因。

例句:君子之学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君子的学问,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0. 以(yǐ):凭借,表示依据。

例句:是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因此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

”)11. 也(yě):句中停顿,无实际意义。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曾经整天思考,不如片刻的学习。

)12. 于(yú):对于,表示对象。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通过以上对文言文常见实词及其翻译的介绍,希望对大家在阅读古代文献时有所帮助。

常用文言实词及10个文言虚词词义

常用文言实词及10个文言虚词词义

整理常用文言实词词义1、爱:义项:①喜爱,爱护;②怜惜,同情;③吝惜,舍不得。

2、安:义项: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③安心;④安放,设置(后起意义);⑤疑问代词。

什么,什么地方;⑥怎么,哪里。

3、被:义项:①被子;②覆盖;③施及,加于……之上;④蒙受,遭受;⑤介词,表示被动;⑥音同“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

4、鄙:义项:①边疆,边远的地方;②庸俗,浅陋;③看不起,轻视;④谦词,谦称自己。

5、病:义项:①病,生病;②筋疲力尽;③毛病,弊病;④担心,忧虑。

6、乘义项:①驾车,驱马拉车;②乘船;③登,升;④趁着,凭借;⑤压服,欺压;⑥追逐;⑦计量,计算;⑧计算的一种方法,即算术中的乘法;⑨shèng(剩)。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10乘车驾四马,所以“乘”有时作为“四”的代称。

11顶着,冒着。

7、诚义项:①真心,不虚伪;②确实,的确;③表示假设,相当于现代汉语“果真”。

8、除义项:①台阶;②清除,去掉;③修治,修整;④任命,授职;5扣除;6流逝,过去;7除了,除非。

9、从:义项:①跟随;②追赶;③使……随从;④顺从,听从;⑤任凭,听凭;⑥参与;⑦由,自;⑧堂房亲属;⑨副,与“正”相对;10zòng,放纵,纵容;11表示对象,相当于“向”;○12从事,参与。

10、殆:义项:①危险;②近于;③几乎;④副词。

大概,恐怕;⑤通“怠”,懒惰。

11、道:义项:①路;②途径,方法,措施;③规律,道理;④指道家,道教;⑤主张,思想,学说;⑥从,由;⑦说,讲;⑧dǎo(后来写作“导”),引导;⑨d ǎo(后来写作“导”),通;10量词。

12度:义项:①量长短的标准;②限度,尺度;③制度,法度;④度量,气度;⑤渡过,越过;⑥量词,表示次数;⑦duó,量长短;⑧duó,揣度,推测;⑨奔驰;⑩思考,考虑。

13、盖:义项:①用芦苇或茅草编的覆盖物;②搭盖;③车盖;④器物的盖子;⑤遮蔽,掩盖;⑥胜过,超过;⑦副词,大概,大约,表推测,推断;⑧连词,连接上句或上一段,表示原因;⑨句首语气词,表示要发议论;⑩通“盍”,何不;○11通“盍”,何。

【文言文阅读复习宝典】专题06 实词(六)(基础知识)-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复习宝典】专题06 实词(六)(基础知识)-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高考120个常见实词学习运用百宝箱6实词知识积累61.去【词义分析】其本义是有盖儿的盛食器;又可引申为去掉、除去;放弃、失掉和距离等。

【链接课本】①离开去不复顾(《种树郭橐驼传》)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项脊轩志》)则有去国还乡(《岳阳楼记》)②过去的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琵琶行(并序)》)③除去,失掉君子去仁,恶乎成名(《论语?里仁》)去死肌,杀三虫(《捕蛇者说》)④距,距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鸿门宴》)⑤表示动作的趋势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琵琶行(并序)》)⑥(jǔ)通“弆”,藏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苏武传》)【相关成语】大江东去:长江的水往东奔流而去。

多表示陈迹消逝,历史向前发展。

一去不复还:一去就不再回来了。

比喻事情已成为过去,再不能重回。

其他如:何去何从刮骨去毒陈言务去大势已去相去几何【速记故事】曹操率军南征,至河边,此地去(距离)乡千里,见江水东(向东)去,回首去(过去的)日苦难,感慨颇多。

又见士卒皆思乡,士气不振。

为去(除去)晦气,捉小鸟留军营。

小鸟久住军营,人至不去(离开)。

士卒见之,大喜,遂士气大增。

【高考速递】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去:离开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去:离开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去:去除母忧去职去:离开贤(人名)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人名)【真题演练】1.(2021春·山东济南·高二统考期末)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①彭泽去.家百里(距离)②如惠语以让.单于(谦让)③忍尤而攘.诟(攘除)④凡在故老,犹蒙矜.育(怜悯)⑤会论.虞常(商量)⑥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举荐)⑦大母过.余曰(看望)⑧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知道)⑨名我固当.(应当)⑩故病.且怠(生病)A.①③⑥⑨B.①④⑦⑧C.②④⑧⑨D.②⑤⑦⑩【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文言文120个重点实词

文言文120个重点实词

文言文120个重点实词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固、顾、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1、爱:①喜爱,爱护;②怜惜,同情;③吝惜,舍不得。

例句:⑴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过秦论》)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秦论》)⑶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⑷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宫赋》)⑸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阿房宫赋》)⑹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项脊轩志》)答案:⑴吝惜,舍不得,吝啬;⑵喜爱,爱护;⑶喜爱;⑷喜爱;⑸爱护;⑹喜爱。

2、安: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③安心;④安放,设置;⑤疑问代词,哪里,哪儿;⑥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例句: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⑵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⑶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⑷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⑸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谏太宗十思疏》)⑺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谏太宗十思疏》)⑻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疏》)⑼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⑾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文言文重要实词600

文言文重要实词600

文言文重要实词600以下是文言文中重要的实词,共60个。

1. 疏:做奏章,上书。

2. 策:名词时翻译为“竹简”、“木简”;动词时翻译为“记下”、“摘录”。

3. 说:一说为“游说”;“说”通“悦”,愉快。

4. 修:研究、学习。

5. 假:借。

6. 间:偶尔。

7. 许:赞许,同意。

8. 坐:因为,由于。

9. 亡:失去。

10. 辞:推辞。

11. 察:考察。

12. 寻:不久。

13. 信:信奉,相信。

14. 及:比得上。

15. 安:怎么。

16. 给:供应。

17. 相:帮助。

18. 恨:遗憾。

19. 少:轻视。

20. 鄙:轻视,看不起。

21. 诚:如果,假如。

22. 诸:兼词,相当于“之乎”。

23. 已:停止。

24. 病:担心,忧虑。

25. 怪:形容词时翻译为“奇怪”;名词时翻译为“怪物”。

26. 恨:遗憾,不满意(心里)怨恨。

27. 望:名词时翻译为“俸禄”;动词时翻译为“盼望”。

28. 愚:对自己说话的谦称。

29. 请:替对方请求。

30. 为:治理。

31. 宁:难道。

32. 行:巡视。

33. 益:增加。

34. 非:不是。

35. 过:超过。

经过。

36. 难:问题。

难得,毛病。

责备。

灾难。

像……一样(的)。

37. 罪:过失,罪过。

怪罪,责备。

犯罪。

38. 去:离开,除掉,去掉。

距离。

往……地方去。

比较关系(得好)。

除去。

所存的钱(跟“来”相对)。

罢了,算了(有时带轻微恐吓的语气)。

逃走(古汉语无“逃”字,“逃”是后起字)。

已过去的(时间等):过去的伤痛至如今已完全消逝了已去的不复返了.以上各项均指时间而言)。

已经的(后面跟着名词):~事实俱往矣!(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表示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跟“来”相对):从街市~往田里来回走动.~散步.他~了整整一年才回来.有了现成材料可以不经准备就进行工作~方便.跟“来”相对以上各项均就处所而言).跟“往”相对(前面所到的处所或地点大都是较远的地方):我~北京去了趟.我~车站送行去了.我从~长城回来.他~了趟上海.此项均就处所而言)表示由一方到另一方(跟“往”相对):我~图书馆借本书.这一支乐队~欧洲演出去了经常往各处活动的(人):~客他是个老~.从别的处所来到这一方的(人或物)跟“往”这一意义相对):东北的马不~南来.但南方的花却~北运输这一类的货物这批货是运往沈阳的以上各项均就处所而言)表示属于(后面多跟着有定语特指的宾语):李白是唐代的伟大诗人.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大兴安岭是多么富饶的一个地方!现在我们转到第二步工作上去了以上各项均指事物而言)表示当某个时候跟“当”字相同此外还有用本义的(如“公下如厕”)用引申义的(如“朝闻道,夕死可矣!”)也有兼用本义和引申义的(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一句中,“专”就有两个义项:一是本义的专一二是引申为独占)等表示这个宾语跟谓词共在一处(后面常有表示地点的专有名词作宾语):北京的西山他们住在一间屋里这间房子里堆着他从东北搜集来的标本.以上各项均指人或物而可省略的地方用不着指明人或物都可省略).表示原因、根据或理由跟“因”相同但用得较广):~行动不便,他长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稳扎稳打——文言实词训练(6).()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⑵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⑶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⑷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

谨再拜。

⑸成语“要.()言不烦”.()。

⑵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⑶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⑷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⑸成语“因地制宜.()”“权宜.()之计”“事不宜.()迟”“面授机宜.()”.()策。

⑵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⑶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⑷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⑸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⑹既至匈奴,厚币遗.()单于。

⑺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⑻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⑼成语“不遗.()余力”“养痈遗.()患”“遗.()恨千古”“路不拾遗.()”“遗.()弃”⑴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⑵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⑶成语“贻.()笑大方”“贻.()害无穷”“贻.()人口实”.()璧。

⑵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⑶贼易.()之,对饮酒,醉。

⑷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⑸成语“不易.()之论”“移风易.()俗”“万世不易.()”.()之兰亭,修禊事也。

⑵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⑶指通豫南,达于汉阴.()⑷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通“擒”),上下肃然。

⑸成语“阳奉阴.()违”.(),夜半妖星照渭滨。

⑵昔先王右.()贤左戚,先民后己,至明之极也。

⑶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⑷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⑸成语“无出其右.()”.()拜献大王足下。

⑵鸣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⑶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⑷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

⑸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⑹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

⑺成语“恩同再.()造”“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一而再.(),再而三”.()袁所寓之法华寺⑵曾造.()雁山绝顶否?⑶小子有造.()。

⑷今词“造()访”“登峰造.()极”“造.()诣”.()新,可以为师矣。

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⑷咏擢第,释褐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

⑸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⑹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⑺之二虫又何知.()?⑻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千里。

⑵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⑶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⑷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⑸今词“致()词”“致.()电”“闲情逸致.()”“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⑵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⑶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⑷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⑸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

⑹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⑺成语“蕙心兰质.()”“质.()疑问难”.(),虽在下愚,知其不可。

⑵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⑶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⑷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⑸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⑹成语“天下大治.()”“治.()学严谨”“励精图治.()”“长治.()久安”.()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⑵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⑶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⑷成语“付诸.()行动”“付诸.()东流”“诸.()色人等”.()也。

⑵是贼.()天下之人者也。

⑶二人相憎而欲相贼.()也。

⑷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

.(),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⑵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⑶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⑷族.()庖月更刀⑸成语“非我族.()类”“名门世族.()”.()陈利兵而谁何。

⑵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⑶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⑷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⑸今词“有始有卒.()”“不忍卒.()读”“卒.()业”.()咸阳。

⑵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⑶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之)也。

⑷成语“走()马观花”“不胫而走.()”“坂上走.()丸”.()名都,竹西佳处⑵成语“虚左.()以待”“旁门左.()道”.(),杀之。

⑵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⑶王曰:“何坐.()?”曰:“坐.()盗。

”⑷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⑸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2008全国卷)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

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

时蔡京当国,刚论秦无所避。

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

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

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

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

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

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

”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

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

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

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因,欲救此患莫屯田。

”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

上令都督府措臵。

时朝廷推究章@、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

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

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

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洲圣,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

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从之。

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

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臵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

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

明年致仕。

以绍兴十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廖刚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部使者檄刚抚定檄:文告。

B.刚遣长子迟喻贼喻:开导。

C.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稽:查考。

D.以杜金人窥伺之意杜:制止。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廖刚“对下采用安抚方式”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一组是A. 顺昌民以刚为命B. 刚喻从盗者使反业谓即如此,何以示惩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C. 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D. 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是欲置我何地耶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廖刚是南剑州人,任监察御史时正值蔡京当权。

他敢于直言,奏事议论无所避忌。

又很孝顺双亲,以亲老求往地方任职,父亲去世后又因母病辞任工部员外郎。

B.廖刚认为古代天子亲自率军,是为防备不测增强主威。

当今也应精选亲兵,平时守卫,战时打仗。

他又认为,当前国家危难,应率军往建康固守,防备金人入侵。

C.廖刚提出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如今诸将率领部队布于江淮之间,人多粮少,因而要重耕战、行屯田,将校若既能打仗又能种田,应当给以优待。

D.廖刚敢于直言。

郑亿年因秦桧的关系而得美官,廖刚上疏奏其恶行,秦桧因此忌恨廖刚。

金人叛盟,廖刚起用有德望的旧相,以遏制秦桧,又引起秦桧的强烈不满。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

译文:(2)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

译文:(三)任选一段文字翻译。

(一)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莫不奔走而服役者,岂非以礼为之纪纲哉!是故天子统三公,三公率诸侯,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

贵以临贱,贱以承贵。

上之使下犹心腹之运手足,根本之制支叶,下之事上犹手足之卫心腹,支叶之庇本根,然后能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

故曰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

(二)文王序《易》,以乾、坤为首。

孔子系之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言君臣之位犹天地之不可易也。

《春秋》抑诸侯,尊王室,王人虽微,序于诸侯之上,以是见圣人于君臣之际未尝不也。

非有桀、纣之暴,汤、武之仁,人归之,天命之,君臣之分当守节伏死而已矣。

是故以微子而代纣则成汤配天矣,以季札而君吴则太伯血食矣,然二子宁亡国而不为者,诚以礼之大节不可乱也。

故曰礼莫大于分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