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现象的应用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科学教案:静电现象与应用

初中科学教案:静电现象与应用

初中科学教案:静电现象与应用1. 引言静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现象。

了解静电的原理和应用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本教案将引导学生探索静电的基本概念、产生原因以及应用实例。

2. 目标•了解静电的基本概念和产生原因;•掌握触发物体带上正、负电荷的方法;•理解静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3. 非接触法带电实验步骤:1.准备一个塑料毛刷和一张小纸片;2.将毛刷反复梳理头发,并把头发移开;3.将小纸片置于地面上,将毛刷轻轻接近纸片, 观察结果。

结果:小纸片被毛刷吸引并跟随其移动。

通过摩擦,毛刷获得了正电荷,而小纸片则获得了负电荷。

由于不同电荷之间存在吸引力,所以小纸片会被毛刷吸引。

4. 静电产生的其他方法静电可以通过摩擦、接触和感应等方式来产生。

例如: - 摩擦:当两种不同材料相互摩擦时,会导致电荷的转移; - 接触:当一个带有电荷物体与一个没有电荷的物体接触时,电荷会转移到没有电荷的物体上; - 感应:当一个带有电荷的物体靠近未带电的物体时,它可以使得未带电的物体产生反向的电荷。

5. 静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a. 静电吸附器静电吸附器是一种利用静电原理去除空气中杂质(如灰尘)的设备。

通过使用高压产生静电场,空气中的微小颗粒会被吸引到设备表面。

b. 除尘器许多家用和工业用除尘器也利用了静电原理。

在这些设备中,带有正或负静电荷的收集棒吸引大气中灰尘颗粒,并将其收集起来进行过滤、清洗或处理。

c. 复印机复印机能够借助静电完成打印工作。

在复印纸上通过感光装置产生静电图案,利用感光鼓上的激光束瞬间将静电轨迹转化为可见文字或图片。

通过本教案,我们了解了静电的基本概念、产生原因以及一些实际应用。

静电是一门有趣且实用的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许多与静电相关的现象和应用。

理解静电现象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释我们所观察到的现象,还可以启发我们去发现更多有趣的事物和实践应用。

以上就是关于初中科学教案:静电现象与应用的内容编写。

静电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

静电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

静电现象的应用教学设计一、引言静电现象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电荷、电场、电力等概念,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设计一节静电现象的应用教学,通过实践与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静电现象的应用领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静电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特性;2. 掌握静电的生成、传导和消除方法;3. 了解静电现象在生活和科学中的应用;4. 培养学生观察、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自由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对静电现象的观察和经验,引发对静电现象的好奇心。

2. 实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简单的静电实验,如摩擦产生静电、用气球贴墙等,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静电的生成和传导过程。

3. 概念解释:根据学生实验的结果,教师系统地讲解静电现象的基本概念,包括电荷、电场、静电力等,引导学生理解相关概念。

4. 应用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和多媒体展示,教师介绍静电现象在生活和科学中的应用,如静电除尘器、静电喷涂等,激发学生的智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5. 分组实践:将学生分组进行小实验,让他们自主选择材料和设计实验方案,探究静电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吸尘器的制作、静电电梯的模拟等。

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应用自己的理论知识。

6. 结果分享: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实践成果,让学生互相借鉴和学习,提高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7. 总结回顾: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静电现象的应用价值和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2. 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记录能力,评价他们对于静电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通过小组展示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开展更复杂的静电实验,如静电电场的测量和模拟,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2.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静电应用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一份小论文或制作宣传海报,展示自己对该领域的理解和创新想法。

物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物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物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静电现象的基本概念,知道摩擦起电的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避免在生活中因静电产生的事故。

二、教学内容1. 静电现象的基本概念2. 摩擦起电的原理3.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及解释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静电现象的基本概念,摩擦起电的原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及解释。

2. 教学难点:摩擦起电的原理,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静电现象的产生及危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遇到的静电现象,如“为什么冬天脱衣服时会看到闪光?”2. 讲解静电现象的基本概念,摩擦起电的原理。

3. 实验演示:摩擦起电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

4. 分析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如“为什么静电会吸引灰尘?”、“静电在打印机中的应用”。

5. 讨论静电现象的危害及预防措施,如“如何避免静电危害?”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其他的静电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了解静电现象在工业、农业、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静电现象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静电吸附、静电降雨等。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静电现象的基本概念、摩擦起电原理的理解。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生活中静电现象的观察及解释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静电现象危害及预防措施时的参与程度。

八、教学资源1. 教材:《物理》2. 实验器材:摩擦起电实验装置3. 多媒体课件:静电现象的生活实例、图片、视频等九、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静电现象。

2. 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含五篇)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含五篇)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含五篇)第一篇:《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教学内容】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四年级下册“电”单元第1课。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一课。

本课是“电”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将对身边的静电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来认识到电荷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切物质中的。

知道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

从而使学生对电的本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学生后面学习电的其他知识打基础。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教学准备】小组:一把塑料梳子、吹塑纸、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羊毛制品教师:吹塑纸卡通人、课件。

【教学过程】一、悬念导入1、今天这节课老师邀请了一位好朋友和我们一起上课。

出示吹塑纸福娃图片,谈话:你们喜欢它吗?哪位同学有什么办法让它站在黑板上呢?2、学生尝试直接贴图片。

(未成功,教师把福娃摩擦衣服后贴在黑板上)。

3、老师为什么能把这张福娃贴在黑板上,想知道这里的秘密吗?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二、学生探究活动第一部分:体验静电现象:1、体验活动。

(1)出示梳子、吹塑纸、纸屑。

你们能使梳子、吹塑纸吸引纸屑或头发吗?学生尝试。

(2)学生汇报,说说是怎么做的。

(3)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学生交流后汇报。

(4)这就是静电现象。

生活中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板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5)让梳子、吹塑纸产生静电都有一个相同的做法,是什么呢?(摩擦)(板书:摩擦产生静电)2、交流更多的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

大班科学活动静电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静电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静电教案第一章:活动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孩子们了解静电现象,知道摩擦可以产生静电。

让孩子们了解静电的产生原因和特点。

让孩子们知道静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2 技能目标: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培养孩子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物质准备:塑料尺、毛皮、气球、塑料袋等。

2.2 环境准备:室内活动场地,安静、整洁。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部分:引导孩子们观察周围的物体,引发对静电现象的好奇心。

3.2 主体部分:实验一:摩擦起电引导孩子们用毛皮摩擦塑料尺,观察塑料尺带电的现象。

讨论摩擦起电的原因和特点。

实验二:静电吸引引导孩子们用带电的塑料尺接近气球,观察气球被吸引的现象。

讨论静电吸引的原因和特点。

实验三:静电排斥引导孩子们用带电的塑料尺接近另一根塑料尺,观察两根塑料尺相互排斥的现象。

讨论静电排斥的原因和特点。

3.3 总结部分:引导孩子们总结静电的产生原因、特点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章:活动延伸4.1 室内游戏:静电传递孩子们分成小组,通过静电传递的方式进行游戏,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4.2 家庭作业:静电小实验让孩子们在家中与家长一起进行静电小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观察孩子们的参与程度和兴趣。

5.2 观察孩子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5.3 收集孩子们的课堂表现和家庭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第六章:活动准备6.1 物质准备:气球、塑料尺、毛皮、气球、塑料袋等。

6.2 环境准备:室内活动场地,安静、整洁。

第七章:活动过程7.1 导入部分:引导孩子们观察周围的物体,引发对静电现象的好奇心。

7.2 主体部分:实验一:摩擦起电引导孩子们用毛皮摩擦塑料尺,观察塑料尺带电的现象。

讨论摩擦起电的原因和特点。

实验二:静电吸引引导孩子们用带电的塑料尺接近气球,观察气球被吸引的现象。

初中二年级物理科目教案静电的现象与应用

初中二年级物理科目教案静电的现象与应用

初中二年级物理科目教案静电的现象与应用教案名称:初中二年级物理科目教案——静电的现象与应用引言:静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之一。

了解静电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对于学生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帮助学生们了解静电的产生原理、相关实验和常见应用。

一、知识导入与概述静电是指物体之间由于电荷的分离而形成的现象。

当物体对电荷的平衡失去时,就会发生静电现象。

比如,我们摩擦橡皮棒后,就可以吸引小纸片或头发。

这是由于橡皮棒上的电子被转移到了纸片或头发上,形成了静电。

二、静电的产生原理1. 原子结构:物体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

通常情况下,原子是电中性的,即正负电荷相等。

2. 电荷的转移:当两个物体摩擦时,电荷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使得两个物体带上相同大小但异种符号的电荷。

例如,用橡皮棒摩擦头发,橡皮棒带正电荷,头发带负电荷。

3. 电荷的吸引和排斥:根据电荷之间的吸引和排斥规律,带正电荷的物体和带负电荷的物体之间会相互吸引,而同种电荷之间会相互排斥。

三、实验探究——静电产生与表现1. 实验一:用塑料薄膜摩擦棉布材料:塑料薄膜、棉布、小纸片步骤:用塑料薄膜摩擦棉布,再将摩擦过的塑料薄膜靠近小纸片,观察其现象。

2. 实验二:用电击大气球材料:大气球、头发步骤:用头发梳理产生静电,然后将头发靠近充气的大气球,观察其现象。

3. 实验三:用电击水龙头材料:水龙头、塑料薄膜步骤:将塑料薄膜摩擦后,靠近水龙头,观察其现象。

四、静电的应用1. 静电粉末喷涂:将涂料或药粉进行电荷分离,利用静电吸引力将其喷涂到需要的物体上,可以提高涂层的均匀性和附着力。

2. 静电除尘器:利用静电吸附原理,将气体中的颗粒物质吸附到带电的集尘板上,从而净化空气。

3. 静电消毒:通过将静电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分结合,产生臭氧和游离氧分子,起到杀菌和净化空气的作用。

五、课堂练习1. 电荷的基本单位是什么?2. 描述一下静电的产生原理。

静电现象的应用教案

静电现象的应用教案

静电现象的应用教案静电现象的应用教案静电现象的应用教案静电现象的应用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静电平衡状态,2.知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征。

3.知道静电的应用与防止。

学习重、难点静电平衡状态导体特征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知识链接1.电场的强弱用来描述,此物理量为量;定义式为,单位是:。

2.电场的叠加原理:。

学习过程用案人自我创新【自主学习】1.静电感应现象是指:2.静电平衡状态是指:3.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征⑴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内部场强。

⑵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表面上任一点的场强方向与该点表面,表面场强为零。

⑶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是个体,其表面是个面。

4.静电平衡时,导体上的电荷分布有以下两个特点:⑴导体内部:。

⑵在导体表面:。

5.静电的防止与应用⑴尖端放电⑵静电屏蔽⑶静电除尘【例题与练习】1.如图所示,接地的金属板右侧有固定的点电荷+Q,a、b点是金属板右侧表面的两点,其中a到+Q的距离较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静电感应,金属板右侧表面带负电,左侧表面带正电。

B.由于静电感应,金属板右侧表面带负电,左侧表面不带电。

C.整个导体,包括表面上的'a、b点,是一个等势体,且电势等于零D.a、b两点的电场强度不为零,且a、b两点场强方向相同.但a 点的场强比b点的场强要强(大)一些.2. 一金属球,原来不带电,现沿球的直径的延长线放置一均匀的带电细杆MN,如图所示,金属球上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在球内直径a、b、c三点的场强大小分别为Ea、Eb、Ec,三者相比( )A.Ea最大B.Eb最大C.Ec最大D.Ea=Eb=Ec。

静电现象的应用教案

静电现象的应用教案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5.一个带绝缘座的空心金属球A带有4×10-8 C的正电荷,有绝缘柄的金属小球B带有2×10-8 C的负电荷,使B球和A球的内壁接触,则接触之后,A、B各带电量为
A.QA=10-8 C; QB=10-8 C
B.QA=2×10-8 C; QB=0
C.QA=0 ; QB=2×10-8 C
(3)自由电子会在什么地方积聚?
(4)电子的积聚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5)最终会出现怎样的现象?
电场中的导体
2、问题:当我们把导体放入电场中,导体上的自由电荷处于电场中将受电场力作用,这时的导体与无电场时的导体相比有什么不同特征?引导学生分析.
总结:若是金属导体,自由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将发生定向移动使两端出现不同的电荷分布,从而引起导体的某些新的性质.
D.QA=4×10-8 C; QB=-2×10-8 C
6.如图所示,一个不带电的金属棒放在一个电量为+Q的点电荷附近,点电荷到金属棒O点的距离为R,则以下错误的是
A.点电荷在球心产生的场强仍为
B.点电荷在球心产生的场强变为
C.金属球上感应电荷在O点产生的场强大小为 ,方向由O点指向点电荷
D.金属球上感应电荷在球内各点产生的场强各不相同
7、导体内部没有电荷,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表面(选择“外”或“内”)。
导体表面,越尖锐的位置,电荷密度越(选择“大”或“小”)。
8、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整个导体是个,它的表面是个。
(地球是个等势体)
9、导体外表面处场强方向必跟该点的表面(选择“垂直”或“平行”)。
10.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把一个实心导体挖空,变成一个导体壳,壳内的场强仍处处为零,这样,导体壳就可以保护它所包围的区域,使这个区域不受外部电场的影响,这种现象叫做。

静电现象的应用(教案)

静电现象的应用(教案)

第7节静电现象的应用【教材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静电感应现象指的是在电场中的导体沿着电场强度方向两个端面出现等量异种电荷,其核心是导体内部处处场强为零,理解它关键就是要假设内部场强不为零,那么自由电荷必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说明导体尚未达到静电平衡.导体内部场强为零,是外加电场E0与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E′相互叠加的结果,即E0+ E′=0 (E′与E0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教学的重点是内部场强处处为零,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好好理解感应电场。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了解导体导电机制、静电平衡状态、静电感应现象;理解电场中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点;了解静电屏蔽现象及其应用。

着重理解静电场中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性,即其电荷分布、电场分布、电势等。

目标解析导体内部处处场强为零。

假设内部场强不为零,那么自由电荷必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说明导体尚未达到静电平衡.导体内部场强为零,是外加电场E0与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E′相互叠加的结果,即E0+ E′=0 (E′与E0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知识与技能】1、了解静电平衡的概念,知道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的特征。

2、了解静电平衡时带电导体上电荷的分布特点。

3、了解尖端放电和静电屏蔽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提高抽象思维水平,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1、静电场中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性;2、运用电场有关知识,分析、推理出实验现象的成因【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电荷守恒定律★教学难点:感应起电的原理及运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重难点一、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电场★一、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电场1.静电感应现象现象解释:将呈电中性状态的金属导体放入场强为E0的静电场中,导体内自由电子便受到与场强E0方向相反的电场力作用,除了做无规则热运动,自由电子还要向电场玩的反方向作定向移动,图1—4一l(a)所示,并在导体的一个侧面集结,使该侧面出现负电荷,而相对的另一侧出现“过剩”的等量的正电荷图l 一4—1(b)所示。

静电现象的应用教案

静电现象的应用教案

课题§ 1.7静电现象的应用教案课型新授知识与技能三维1、认识静电感应,知道感应起电的原理和感应电荷正、负的判定。

2、知道静电平衡状态;理解静电平衡的特点,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目标的外表面上;3、知道静电屏蔽现象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重点难点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推理,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1•静电场中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性,即其电荷分布、电场分布等是重点。

2•运用电场有关知识,分析、推理出实验现象的成因是难点。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1思考与讨论:(1)金属导体的微观结构如何?(2)自由电子怎样移动?(3)自由电子会在什么地方积聚?(4)电子的积聚会出现怎样的结果?(5)最终会出现怎样的现象?电场中的导体2、问题:当我们把导体放入电场中,导体上的自由电荷处于电场中将受电场力作用,这时的导体与无电场时的导体相比有什么不同特征?引导学生分析.总结:若是金属导体,自由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将发生定向移动使两端出现不同的电荷分布,从而引起导体的某些新的性质.二、新课内容:(一)静电感应1、演示实验静电感应现象静电感应现象:在电场中的导体沿着电场强度方向两端出现等量异种电荷,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现象.当外电场撤掉,导体两端电荷又中和,可见静电感应现象中导体上净电荷仍然为零.将不带电的导体置于电场中时,导体那自由电荷受力,发生定向移动,从而重新分布•重新分布的电荷在导体内产生一个与原电场反向的电场,阻碍电荷定向移动,该电场与外电场叠加,使导体内部的电场减弱,只要内部场强不为零,导体两面的正负电荷便继续增加,导体的内部电场就会继续削弱,直至导体内部的合场强都等于零的时候为止,这时导体内自由电子不再发生定向移动.导体中(包括表面)没有电荷的定向移动的状态,叫做静电平衡状态.总结:①静电平衡状态:导体上处处无电荷定向移动的状态.②特征:导体内部处处场强为零•在这个特征基础上进行推论,可得静电场中导体的特点.A£DA£亠4—•丿十1-t D2、强调: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而且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电荷只能分布在导体外表面上•这是为什么呢?为了验证这一点,可采用反证法,若导体内部有净电荷,电荷周围有电场,那么导体内部电场强度将不为零,电荷将发生定向移动.(二)、静电现象的应用1尖端放电1)、演示尖端放电导体尖端附近的电场特别强,它会导致一个重要的后果,就是尖端放电。

高中物理静电现象的应用教案

高中物理静电现象的应用教案

高中物理静电现象的应用教案学科:物理年级:高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静电现象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2. 掌握静电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静电现象。

教学重点:1. 静电现象的应用;2. 举例说明静电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静电现象在具体应用中的作用;2. 运用静电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教科书《物理》;2. 实物:玻璃棒、塑料棒、气球等;3. 图片或视频资料:与静电现象的应用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教学流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或者图片引入静电现象的概念,引发学生对静电现象的兴趣。

Step 2:讲解(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静电现象的基本概念,并通过举例说明静电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吸附、静电除尘等。

Step 3: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提供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静电现象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Step 4: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静电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Step 5: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静电现象的应用,并结合实际情况举例说明。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静电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灵活运用静电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激发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进一步拓展静电现象的应用领域,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初中物理静电现象教案(3篇)

初中物理静电现象教案(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了解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2. 掌握原子结构,理解电荷守恒定律。

3. 认识元电荷的概念。

4.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静电现象,分析其原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静电产生的三种方式及原理、电荷守恒定律及电量平分原则。

- 难点:理解静电产生的本质——电荷发生转移而非创造。

教学准备:- 物质准备:玻璃棒、丝绸、毛皮、硬橡胶棒、验电器、静电计、塑料尺子、化纤制品、正方形纸片、小兔子形象、纸桥等。

- 经验准备:学生已具备基本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景导入:通过讲述关于静电现象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魔术师变电”的故事,让学生思考电的来源和作用。

2.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如衣服上粘附的纸屑、干燥天气头发竖起等。

二、讲授新课1. 电荷的概念:- 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 介绍富兰克林命名电荷的方法,即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负电荷。

2.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 通过实验展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如验电器实验。

3. 电荷量:- 介绍电荷量的概念,即电荷的多少。

- 讲解电荷量的符号和单位,库仑(C)。

4. 静电产生:- 介绍静电产生的三种方式: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

- 通过实验展示摩擦起电现象,如用塑料尺子摩擦化纤制品。

5. 静电现象的原理:- 解释静电产生的本质是电荷发生转移,而非创造。

- 介绍电荷守恒定律,即电荷总量保持不变。

6. 元电荷的概念:- 介绍元电荷的概念,即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三、实验操作1. 验电器与静电计:-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验电器和静电计的工作原理。

-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2. 静电现象观察:- 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静电现象,如塑料尺子摩擦化纤制品后吸引小纸片。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静电现象、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等概念。

静电现象的应用教案

静电现象的应用教案

7 静电现象的应用姓名:雷富【素养目标】物理观念:1、建立静电平衡的概念及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征。

2、了解尖端放电和静电屏蔽现象,并能对其应用进行简单解释。

科学思维:运用反证法、等效法等科学思维分析静电平衡状态。

科学探究:利用实验探究电荷的分布特点,分析生活中的尖端放电及静电屏蔽现象。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静电平衡的建立过程的分析过程,静电实验的探究过程,静电现象的应用的分析过程提高理论分析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综合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客观严谨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静电平衡的概念2、静电平衡的特征【教学难点】1、导体的电荷分布特征2、尖端放电现象及静电屏蔽现象。

【教学流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演示实验情境,引出课题把手机放在铁盒中并用盖子盖住,手机还能接通吗?如果放在塑料盒中呢?现象:铁盒子中手机没有打通,塑料盒中打通。

(二)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理论分析及动画演示,建立静电平衡状态概念及特征问题1:把一个不带电的金属导体ABCD放到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引导学生回答: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定向移动,使左端带负电,右端带等量的正电荷。

问题2:导体两端的正负电荷产生电场吗?问题3:电场的方向是怎样呢?问题4:导体内部的电场会发生什么变化?问题5:导体内部的自由电子还会继续移动吗?问题6:最终会出现什么现象?(通过问题串将达到静电平衡状态这一过程引导学生展开分析和讨论)播放Flash:静电平衡状态的动态过程。

提问:(静电平衡状态)1、电场强度有什么特征?生: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引导学生展开分析与讨论,运用反证法得出导体表面场强不为零,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为静电平衡的场强特征。

2、电势具有怎样的特征?引导学生从场强特征入手继续运用反证法得到导体一个等势体,导体的表面是一个等势面,电场线和等势面垂直。

把这这一点作为静电平衡的电势特征。

3、电荷分布在哪里?生:表面引导学生从场强特征入手继续运用反证法得到导体电荷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

《静电现象的应用》优秀教案

《静电现象的应用》优秀教案

§17 静电现象的应用知识与技能1、知道静电感应产生的原因,理解什么是静电平衡状态;2、理解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上;3、知道静电屏蔽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1、培养观察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2、掌握分析和综合等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在理解知识、获取知识的同时体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意义;2、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静电平衡导体的场强和静电荷分布的特点。

空腔导体静电平衡时空腔内的场强处处为零,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上。

学习内容一: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电场1、静电平衡状态:导体中(包括表面)没有电荷的的状态,叫做静电平衡状态。

2、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点:(1)内部的场强处处为(2)整个导体是个,它的表面是个(3)电场线导体表面(4)导体上的电荷分布:①导体内部没有电荷,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②在导体表面,越尖锐的位置,电荷的密度越,凹陷的位置几乎没有没有电荷。

学习内容二:尖端放电问题:什么是尖端放电?学习内容三:静电屏蔽1、导体壳金属网罩能保护它所包围的区域,使这个区域不受的影响,这种现象叫做静电屏蔽。

2、两种情况:(1)外屏蔽:金属空腔导体内部空间不受壳外部电场的影响(2)全屏蔽:接地的封闭的导体壳内部电场对壳外空间影响生活实例:有线电视连线、防电磁辐射服、汽车安装天线便于接受广播,电梯内部手机无信号【重点题型】【例1】如图所示,长为10cm的导体棒原来不带电,现将一带电量Q=8.O×O-10C 的正点电荷放在距棒左端5cm处的P点, 达到静电叫平衡后棒上感应电荷在棒内中点O处产生的场强大小等于______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_____规律总结: [变式训练1] 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A 和B ,电量分别为-Q 和2Q ,它们相距为L ,如果在两个点电荷连线的中点O 处,有半径为r2r<<L 的空心金属球,且球心位于O 点,如图所示,当达到静电平衡时,金属球上的感应电荷在球心O 处产生场强为 ,方向 。

初中静电现象讲解教案

初中静电现象讲解教案

初中静电现象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静电现象的定义和产生原因。

2. 让学生掌握静电现象的基本表现和应用。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静电现象的定义和产生原因。

2. 静电现象的基本表现和应用。

教学难点:1. 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

2. 静电现象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静电现象的图片和实验视频。

2. 学生准备实验材料,如塑料尺、气球、毛皮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静电现象。

2. 学生分享对静电现象的了解和经历。

二、讲解静电现象的定义和产生原因(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讲解静电现象的定义和产生原因。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要信息。

三、演示静电现象的实验(15分钟)1. 教师演示静电现象的实验,如塑料尺吸引头发、气球吸引纸片等。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四、探讨静电现象的基本表现和应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静电现象的基本表现和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了解,讨论静电现象的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涂等。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静电现象的定义、产生原因、基本表现和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困惑。

教学延伸:1. 学生进行静电现象的实验探究,如自制静电发生器、观察静电现象在不同材料上的表现等。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涂、静电复印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静电现象的定义、产生原因、基本表现和应用。

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到了静电现象,并通过讨论了解了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静电现象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解释。

《静电现象及其应用》 教学设计

《静电现象及其应用》 教学设计

《静电现象及其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知道摩擦起电、接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方式。

(2)理解电荷守恒定律,能够运用该定律解释相关现象。

(3)认识静电的危害及防护措施,了解静电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经历对静电现象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和三种起电方式。

(2)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3)静电的应用和防护。

2、教学难点(1)对感应起电现象的理解。

(2)解释静电现象中的电荷转移和守恒。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四、教学准备实验器材:丝绸、玻璃棒、毛皮、橡胶棒、验电器、静电发生器、金属球、金属箔片等。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静电现象的视频,如冬天脱毛衣时的火花、触摸金属门把时的电击等,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静电现象及其应用。

(二)新课教学1、静电现象的产生(1)摩擦起电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分别靠近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摩擦会使物体带电?解释: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当两种物质摩擦时,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质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束缚电子能力弱的物质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2)接触起电让一个带电的物体与一个不带电的物体接触,观察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接触时电荷是如何转移的?解释:带电体与不带电的物体接触时,电荷会从带电体转移到不带电的物体上,使两个物体带上同种电荷。

(3)感应起电演示感应起电实验:将一个不带电的金属球靠近带正电的静电发生器,然后将金属球的一端接地,再断开接地,观察金属球的带电情况。

静电现象的应用 教案 说课稿

静电现象的应用 教案  说课稿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静电平衡的概念,理解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特征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应用静电平衡的知识,理解静电平衡的特征,认识导体的电荷分布特点是本节的难点。
【学习流程】
■问题引导(自主学习)
当一个带电体靠近不带电导体时,由于导体内的自由电子受到库仑力的作用,将向着与电场相反的方向定向移动,从而使导体两端出现等量异种电荷,这就是前面学习的静电感应现象.这种定向移动是无休止的吗?电荷的移动对导体内部的电场有何影响?
1.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原因是什么?
2.此处涉及到几个电场?它们分别是来自哪里?
3.什么是静电平衡状态?为什么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是等势体,它的表面是等势面?
4.在课本“研究空腔导体内表面的电荷”的演示实验中,甲、乙图对应的操作步骤有何不同?得出怎样的结论?
5.导体的尖端与空气的电离有什么关系?
6.尖端放电是不是电荷都从导体尖端跑到空气中去了?
课题:静电现象的应用
【学习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什么是静电平衡状态,理解处于静电平衡状态导体的特征。
2.知道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上电荷的分布规律。
3.知道什么是尖端放电现象
4.理解静电屏现象的形成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静电现象的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生活实际出发研究静电现象的原理,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坚定思考探索物理的的信念。
7.简述避雷针的避雷原理?
8.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其内部场强处处为零,若导体是空心的,则空心部分的场强怎样?
9.静电屏蔽是怎样起到屏蔽作用的?
■课堂小结
备注(教师二次备课栏及学生笔记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1.7静电现象的应用教案课型新授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静电感应,知道感应起电的原理和感应电荷正、负的判定。

2、知道静电平衡状态;理解静电平衡的特点,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上;
3、知道静电屏蔽现象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推理,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重点难点1.静电场中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性,即其电荷分布、电场分布等是重点。

2.运用电场有关知识,分析、推理出实验现象的成因是难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思考与讨论:
(1)金属导体的微观结构如何?
(2)自由电子怎样移动?
(3)自由电子会在什么地方积聚?
(4)电子的积聚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5)最终会出现怎样的现象?
电场中的导体
2、问题:当我们把导体放入电场中,导体上的自由电荷处于电场中将受电场力作用,这时的导体与无电场时的导体相比有什么不同特征?引导学生分析.
总结:若是金属导体,自由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将发生定向移动使两端出现不同的电荷分布,从而引起导体的某些新的性质.
二、新课内容:
(一)静电感应
1、演示实验静电感应现象
静电感应现象:在电场中的导体沿
着电场强度方向两端出现等量异种电
荷,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现象.当外电
场撤掉,导体两端电荷又中和,可见静
电感应现象中导体上净电荷仍然为零.
将不带电的导体置于电场中时,导体那自由电荷受力,发生定向移动,从而重新分布.重新分布的电荷在导体内产生一个与原电场反向的电场,阻碍电荷定向移动,该电场与外电场叠加,使导体内部的电场减弱,只要内部场强不为零,导体两面的正负电荷便继续增加,导体的内部电场就会继续削弱,直至导体内部的合场强都等于零的时候为止,这时导体内自由电子不再发生定向移动.
导体中(包括表面)没有电荷的定向移动的状态,叫做静电平衡状态.
总结:①静电平衡状态:导体上处处无电荷定向移动的状态.
②特征:导体内部处处场强为零.在这个特征基础上进行推论,可得静电场中导体的特点.
2、强调: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而且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电荷只能分布在导体外表面上.这是为什么呢?为了验证这一点,可采用反证法,若导体内部有净
电荷,电荷周围有电场,那么导体内部电场强度将不为零,电荷将发生定向移动.
(二)、静电现象的应用
1、尖端放电
1)、演示尖端放电导体尖端附近的电场特别强,它会导致一个重要的后果,就是尖端放电。

再导体尖端附近放一根点燃的蜡烛。

当我们不断给导体充电的时候,火焰就好像被风吹动一样朝背离尖端的方向偏移。

这就是尖端放电引起的后果。

原因:因为在尖端附近强电场的作用下空气中残留的离子会发生激烈的运动。

在激烈的运动过程中它们和空气分子相碰时,会使空气分子电离,从而产生大量新的离子,这就使空气边得易于导电。

与尖端上电荷同号的离子受到排斥而飞向远方,蜡烛的火焰偏移就是受到这种离子形成的“电风”吹动的结果。

在强电场作用下,物体曲率大的地方(如尖锐、细小的顶端,弯
曲很厉害处)附近,等电位面密,电场强度剧增,致使这里空气
被电离而产生气体放电现象,称为电晕放电.而尖端放电为电
晕放电的一种,专指尖端附近空气电离而产生气体放电的现象
2)、闪电防护
雷鸣电闪时在室外的人,为防雷击,应当遵从四条原则.
一是人体应尽量降低自己,以免作为凸出尖端而被闪电直接
击中
二是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要尽量缩小以防止因“跨步电压”
造成伤害.所谓跨步电压是雷击点附近,两点间很大的电位差,
如若人的两脚分得很开,分别接触相距远的两点,则两脚间便
形成较大的电位差,有强电流通过人体使人受伤害.
三是不可到孤立大树下和无避雷装置的高大建筑体附近,不
可手持金属体高举头顶.
四是不要进水中,因水体导电好,易遭雷击.
总之,应当到较低处,双脚合拢地站立或蹲下,以减少遭遇雷
的机会.
3)、介绍几种避雷针和武当雷火炼殿
2、静电屏蔽
1)演示实验.小鸟在笼中
2)演示:静电屏蔽
3)、用静电平衡现象的特征解释静电屏蔽:
3、课堂练习
长为L 的导体棒原来不带电,现将一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放在与棒的左端距离为R 的地方,如图所示。

达到静电平衡后,棒上的感应电荷在棒内中点O 处产生的场强有多大?方向如何?
一,单项选择题
O
L
+q R
1.当导体达到静电平衡时,场强方面的特征是
A .外电场E 0消失
B .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E ′为零
C .导体内部的合场强E 为零
D .导体表面和内部的合场强均为零
2.一个不带电的空心金属球,在它的球心处放一个正电荷,其电场分布是图中的哪一个
3.如图所示,将一个验电器放在一个带正电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箔片会张开,则
A .验电器的箔片不带电
B .验电器的小球上带正电
C .若用一个金属网罩将验电器罩住,验电器箔片将合拢
D .验电器的小球上不带电
4.导体自身带电处于静电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导体内部场强是0,所以电势也是0
B.电荷只分布在外表面,曲率半径小的地方场强大,所以电势高
C.电荷只分布在外表面,电场线一定和外表面处处垂直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5.一个带绝缘座的空心金属球A 带有4×10-8 C 的正电荷,有绝缘柄的金属小球B 带有2×10-8 C 的负电荷,使B 球和A 球的内壁接触,则接触之后,A 、B 各带电量为
A.QA=10-8 C; QB=10-8 C
B.QA=2×10-8 C; QB=0
C.QA=0 ; QB=2×10-8 C
D.QA=4×10-8 C; QB=-2×10-8 C
6.如图所示,一个不带电的金属棒放在一个电量为+Q 的点电荷附近,点电荷到金属棒O 点的距离为R ,则以下错误的是 A .点电荷在球心产生的场强仍为2R
kQ B .点电荷在球心产生的场强变为2)r R (kQ C .金属球上感应电荷在O 点产生的场强大小为
2R kQ ,方向由O 点指向点电荷 D .金属球上感应电荷在球内各点产生的场强各不相同
7、导体内部没有电荷,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 表面 (选择“外”或“内”)。

导体表面,越尖锐的位置,电荷密度越 (选择“大”或“小”)。

8、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整个导体是个 ,它的表面是个 。

(地球是个等势体)
9、导体外表面处场强方向必跟该点的表面 (选择“垂直”或“平行”)。

10.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 ,把一个实心导体挖空,变成一个导体壳,· · R
+Q O
壳内的场强仍处处为零,这样,导体壳就可以保护它所包围的区域,使这个区域不受外部电场的影响,这种现象叫做。

11.如图所示,在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A和B,电量分别为-Q和+2Q,它们相距为l,如果在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O有一个半径为r (2r< l)的空心金属球,且球心位于O点,求(1)球壳上的感应电荷在O点处的场强大小为?
(2)球壳上的感应电荷在O点处的场强方向是由O到B还是由B到O
图13—4—9
教学
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