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自信的概念本质特征及其当代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文化自信是指文化主体对身处其中作为客体的文化,通过对象性的文化认知、反思、批判、比较及认同等系列过程,形成对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的确信和肯定的稳定性心理特征。文化自信具有主体性、指向性、象征性和包容性等本质特征。同时,文化自信具有极其重要的当代价值,它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源泉与动力,是应对世界异质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心理支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

[关键词]文化自信;概念界定;本质特征;当代价值

近年来,文化自信作为一个新的话语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化自信话语体系,关键在于把握中国特色文化自信的话语权。话语权主要是指“通过话语所包含的符号、概念、价值观、意识形态等要素在国际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力、吸引力”[1]。任何理论研究首先要从概念开始,并且以概念的“运作”为起点构建“话语谱系”,因此,对文化自信进行系统研究,首先需对文化自信的概念进行明确界定,并对其本质特征和当代价值进行深入探讨。

一、文化自信的概念界定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2]也就是说,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对自身的理想、信念、学说以及优秀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尊敬、信任和珍惜,对当代先进文化充满信赖感的尊奉、坚守和虔诚,对未来文化发展有放眼世界的自信、担当和追求;从哲学层面而言,它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具有超生物性、超自然性、超现实性的文化生命机能,是人类社会实践在个体生命内部建构的高级文化结构,也是人类主观能动性和文化创造性的具体表现。[3]

文化自信,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自觉的心理认同、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文化心态。具体体现在文化发展和比较中,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能正确看待自身文化,理解并认同自身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并对这种文化的生命力和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同时对待不同文化具有兼容并蓄的包容态度。就个体而言,文化自信是个人对所属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积极态度和充分肯定,标志着对所属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价值取向认同和身份认同。[4]它是人的一种深度发展,是人在文化上增进自我、扩展自我的表现,是一种主体性心态的自然呈现。

基于前人研究达成的共识,笔者认为文化自信的概念可作如下界定: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对身处其中的作为客体的文化,通过对象性的文化认知、批判、反思、比较及认同等系列过程,形成对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的确信和肯定的稳定性心理特征。具体表现为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坚定信念和情感依托,以及在与外来文化的比较与选择中保持对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可与信赖。

二、文化自信的本质特征

(一)文化自信具有主体性特征

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主要指人)对身处其中作为客体的文化,通过对象性活动所形成的对自身文化确信和肯定的稳定性心理特征。人作为一种生命个体,既是物质性存在,又是社会精神性存在,人存在于社会中,也就是存在于一定的文化中。作为社会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在对象性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同时也改造着主观世界,形成人对自身所处文化世界的精神构建。文化本质上是人的精神追求及创造的产物,人的主体精神和本质力量的自信构成文化自信的核心。

一方面,从人的实践活动和主体性功能的关系来看。人的实践活动为主体性功能的形成与发展提供外部条件,而主体性功能为人的实践活动提供内在依据。作为人类社会生活及其方式的观念表达和价值呈现的精神文化,不过是实践的基本矛盾在文化层面的体现。精神文化的本质就是“人化”,即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和非对象化的有机统一。因此,人的实践活动的发展,从本质上来看也就是人的主体性功能的发展。人既是文化的主体,也是文化的目的,文化的最高本质也就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转变。文化自信彰显了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能动性作用和主体性特征。

另一方面,从人的需要和人的价值发展维度来看。人的需要是人的活动的目标,而人的价值则是人的活动及其结果对人的标志性意义。随着人类社会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也会获得质的飞跃,需要的个性和社会性也日趋一致。人越在对象面前显现自己的主体性,人的价值也就越高。[5]这是因为,文化本质上也是人类创造价值的活动,人类创造文化就是为了实现某种价值目标。观念形态的文化,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国家、民族的价值观在人的实践过程中的展开和体现。[6]并且“文化价值指的就是主体的人对自身生命存在的文化意义的理解和确定。”[7]价值观念作为一种意向性力量所显示的是文化主体的人生境界、信念和理想,是主体精神生活最重要的内容。[8]因此,作为文化主体的人,通过对象性社会文化实践活动,获得对自身文化的一种主体性理性心态。

(二)文化自信具有指向性特征

马克思指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9]因此,历史的客观必然性与主体的价值选择性有机统一于现实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就在于人具有能动性和价值指向性。在一切社会生活领域,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上,历史主体都受到自己价值取向的驱动和牵引,力求按照社会的目的来积极活动,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和实现自身的利益和需要。

虽然历史必然性与价值指向性是内在统一的,但是这种统一的实现并不是自然生发的。因为历史主体对外部世界和自身,以及两者关系的认知是从无到有、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渐进发展过程。不同历史主体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所具

有的不同价值目标,决定了历史必然性与价值指向性的统一只能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随着人们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当历史主体价值目标指向性更加明显时,人们将会越来越自觉与自信地实现历史必然性与价值指向性的高度统一。

在人进行本质力量的非对象化活动,即以客体形式存在的文化作用于文化主体并转化为文化主体内在的能力、素质和精神境界,将人的思想、品质、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等提升到较高水平的过程中,文化主体的价值指向性特征得到了彰显。文化自信,从本质上而言是文化主体在文化选择过程中的一种价值诉求。文化选择并非易事,它体现了个体在文化选择过程中的价值指向性和精神诉求。文化自信作为个体理性的精神价值追求,是以个体的明确价值指向性为尺度的。

(三)文化自信具有象征性特征

文化自信体现了文化主体对本民族文化价值和生命力的肯定和确信,这种对文化的理解主要基于狭义的文化价值与内涵,是指知识、价值、观念和思想等抽象的精神性存在。[10]民族文化自产生以来,其本身就是抽象的,只能借助于具体的观念形态表现出来,如民族风俗习惯、民族伦理道德、民族价值体系等。这些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具体形式彰显了民族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伦理传统。[11] 可以说,人所创造的具有象征符号的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性标志。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怀特指出:“全部文化(文明)依赖于符号。正是由于符号能力的产生和运用才使得文化得以产生和存在,正是由于符号的使用,才使得文化有可能永存不朽。”[12]因而,处于一定社会中的人,发明、使用和保存文化符号成为独特的文化生命现象。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民族文化的基因渗透到每个民族成员的潜意识之中,也正是通过其象征性意义,来达到民族成员的群体认同。[13]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形成,需要中华民族及其成员对自身的文化符号通过对象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获得民族文化的客体存在形式,并以客体形式存在的文化作用于文化主体,转化为文化主体自身的理性心态、精神诉求和价值观念。因此,文化主体通过象征性符号实现自我精神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的有机统一。

(四)文化自信具有包容性特征

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以来,文化一直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以来,人类文化的交流、碰撞和融合进程更加迅捷。亨廷顿阐述了“文明冲突论”的思想,他认为不同文化之间从来就存在着差异,且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不可弥合的。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后冷战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文化意识得以复归,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更加明显。“人们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14]

正是基于此,民族文化自信的获得不仅需要文化主体客观审视自身的民族文化,对民族文化形成理性的认知、判断、反思和认同等文化思想意识,而且需要文化主体在与世界各民族异质文化的交流、碰撞和交融的过程中,以理性的心态和精神,客观地吸收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任何一种文化要获得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