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二 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文化自信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观念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价值支撑和道德底线。
在新时代,我们国家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文化自信势在必行。
本文将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强化文化自信这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时代的使命。
作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基本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和根本愿望。
体现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等七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了人们在各个领域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追求。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任务是培育和践行这些价值观,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让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与时代发展相适应,提升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
强化文化自信是塑造民族精神的关键。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文化自信是全民族的精神追求和自觉表现。
它包括对自己国家文化传统的自信、对自身民族精神的自信以及对自我主张的自信。
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自信尤为重要,它是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豪感的重要来源,也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动力。
强化文化自信需要积极发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同时要保护和传承好我们的文化瑰宝,让文化成为民族精神的坚实支撑。
如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强化文化自信呢?首先,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
各级党委政府要制定相应政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通过教育和引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习惯和价值取向。
其次,要倡导珍惜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教育领域,要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力度,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责任。
在社会各界,要举办展览、演出、论坛等活动,让社会大众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坚定文化自信
智观天下 智库时代·4·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世界政治格局的敏感期、多元价值多元文化的冲突期,在此情形下,对本国文化的自信就变得格外重要。
一、坚定文化自信的必要性阐述文化自信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提供十足的“底气”。
一种文化能得以形成,主要是这种文化被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共同接受。
而一种文化想要得以延续,就要将这种文化内化为群体自身的属性,即民族价值观。
这种自带民族特性的民族价值观一旦形成,这个群体的人们便会自觉地形成文化自信感、自豪感,便会自觉地产生遵循、坚守并发扬这种文化的精神动力。
正是这种深深扎根于民族骨子里的文化自信,为民族、国家乃至个人提供了十足的“底气”。
文化自信是我国文化的“灯塔”。
在这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各国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相互提升、相互促进的同时,丧失文化自信的人很容易被西方文化所影响,在盲目崇拜中迷失自我。
因此,党和国家越发地重视文化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更是将文化自信提高到国家的战略高度。
坚定本国的文化自信,我们就有了十足的文化“底气”,就能自觉地抵触不良文化、腐败文化的侵蚀。
这样,在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时,才能让本国文化在继承和发展的道路中真正做到“君子和而不同”。
文化自信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
在世界各大国综合国力势均力敌后,文化逐渐成为国际竞争中的新焦点。
从国际发展的趋势看,在新一轮的角逐中,谁能攀上文化的顶峰,谁就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地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要想继续实现质的飞跃,文化自信很重要。
从这一意义上来看,文化自信不仅关乎着我国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还关乎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自信的内在联系但凡价值观都来源于某种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沃土上获得了生命。
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长”必须建立在文化的沃土上。
文化自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自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自信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繁荣至关重要。
只有具备了文化自信,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化自信是一种自我认同和自我肯定的精神状态。
它要求我们保持对自己文化的尊重和自信,不盲目模仿西方,也不排斥外来文化。
我们要以自己的文化为根基,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发展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独特文化。
文化自信需要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的瑰宝。
它包括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等众多流派,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规范和审美观念。
我们应该通过学习和研究,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从而增强文化自信的基础。
文化自信需要我们创造出符合时代需求的新文化。
时代在不断发展变化,我们的文化也应该与时俱进。
文化自信不是僵化的保守主义,而是要求我们在传承中创新,在继承中发展。
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文化形式和表达方式,创作出富有时代气息的文艺作品,用新的思维和观念去诠释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需要我们在国际交流中展现自信和魅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和紧密。
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
通过文化交流,我们可以增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理解和友谊,促进多元文化的共存与交融。
文化自信是一种精神追求,需要我们每个人都积极践行。
无论是在学习生活中,还是在工作社交中,我们都应该树立文化自信的意识,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自信的目标,让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展现出更加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文化自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基石。
只有坚持文化自信,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让我们每个人都怀着自豪和自信的心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大学生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策略
大学生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策略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他们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将深刻影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为此,制定合理的培养策略是当下亟需解决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育体制改革、思想道德建设、社会实践以及网络环境等方面探讨大学生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策略。
一、教育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首先,学校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化自信的内涵,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推动融汇中西方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其次,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自觉实践能力。
此外,教育体制改革还应增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时间和机会,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二、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是大学生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牢固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
首先,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约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此外,学校还应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向上、追求卓越,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三、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身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学校应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等,让学生深入到社会的角角落落,感受社会风云的变迁和发展,提高他们对凝聚社会共识和推动社会进步的认知和能力。
四、网络环境网络环境对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极大地丰富了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建设的关系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建设的关系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建设密切相关。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富有时代特色和社会主义本质的意义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1. 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强调社会主义荣辱观,鼓励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这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奉献精神、责任担当等价值观念,以及反对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的价值观念。
1.2. 文明素质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人民的文明素质观,要求人们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基本的道德风尚。
这包括守法守纪、诚信正直、文明礼貌、团结友爱等优良品质,以及抵制腐败、制止不良行为等。
1.3. 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发展观的重要性,倡导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这包括追求社会全面进步、人民全面发展,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等。
1.4. 和谐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和谐观,鼓励人们追求社会和谐与人与自然和谐。
这包括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推动和引领。
二、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内涵与意义2.1. 文化自信的内涵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指中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坚持自主创造、自主保护、自主发展文化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自觉。
这包括对中华文化传统的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等。
2.2. 文化自信的意义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首先,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有助于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热点2 坚定文化自信 弘扬民族精神【附答案】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必备时政热点专题解读与押题预测
热点2弘扬民族精坚定文化自信神时政集训一、选择题1.当一首首耳熟能详的古诗“走”出书本,当藏在记忆里的唐风诗韵以动漫形式呈现出来,火“出圈”的《长安三万里》很自然地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材料表明()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④要自觉传承独具特色的中华传统文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③要推动中华文化创新性发展化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2.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在2023年暑期档上映,引发观众的持续关注和广泛讨论。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影片票房已突破18亿元,位列我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榜第二位。
该节目创作的成功启示我们()A .坚定文化自信,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价值B .促进文明交流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C .文化创新要坚持以我为主,面向世界和博采众长D .传播手段和形式的创新,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3.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将在各地中小学生中开展红色经典读书实践活动。
这一做法有利于()①传承红色基因,延续文化血脉③凝聚价值追求,高扬民族精神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物质保障④提高学生成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4.作为一位孤独症孩子的母亲,赵燕创办特殊教育学校,免费为残疾儿童提供特殊教育和康复训练,不仅让自己的儿子实现了生活自理,还成为近200名残疾儿童的“赵妈妈”。
赵燕的行为体现了()①自尊自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③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④爱岗敬业、担当责任的良好品质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5.2023第一季度中国好人——王丽娟,把千年非遗和帮扶“袖珍人”贫困群体结合起来,通过传习技艺搭建文化产业平台。
迄今已有286名“袖珍人”实现稳定就业,22对“袖珍情侣”结为夫妻走向幸福生活。
这启示我们(①生命虽然平凡,但也能创造伟)大②要珍惜自己的生命,漠视他人的生命④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奋斗之③需要不断发现、发掘自己的生命力量中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某地积极开展“微心愿”活动,陪老人聊天、给老人理发、帮助照看孩子……随着“微心愿”一个个实现,“你有困难我来帮”深入人心。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建设作为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再是简单地强调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而是应该在传承与创新中,深度扎根于当代中国生活实践与大众文化之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调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信心民族自信心与文化自信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深厚而博大,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要发挥其固有价值。
同时,对于外来文化,应当以开放的心态和自信的心态去接纳和创新,即“中国既不缺文化自信,更不缺文化胃口”。
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涵。
本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文化建设应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奉献精神、诚信与正义等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道德价值观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撑。
三、把握世界文化大势,注重文化融合文化融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涵。
世界上各国文化互相借鉴、融合,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们应把握国际文化发展大势,优化与融合吸收先进文化,使其得到本土化、创新化,并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一份新的活力和思考。
四、加强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的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如古代建筑、书法、舞蹈、民俗等,它们的传承与保护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在文化建设中,我们应注重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提高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敬畏感。
五、倡导多元文化发展多元文化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涵。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所包含的文化元素也各自不同。
这些文化元素的和谐共存,不仅是物质文化的和谐发展,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自信的关系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自信的关系引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这些基本内容构成了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
在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保持文化自信奠定了重要基础。
与此同时,增强主流意识形态也需要保持文化自信。
所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自信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文化自信的关系一直以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我们党和国家、人民的指导思想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各个方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人民的解放,国家的统一,这些事实无不一一证明着这一指导思想的伟大正确之处。
之所以在这一指导思想下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这一指导思想具有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便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关键所在。
只有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才能具有科学的文化知识,才能不断发展建设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才能团结人们,才能树立起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
原因之二是这一指导思想以具体实践为基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文化建设文化改革的过程中,只有立足实践,脚踏实地,了解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征求人民大众的意见,才能做到众口协调,才能使我们的中华文化在人民群众中根深蒂固,广泛流传,才能树立起我们的文化自信。
原因之三是这一指导思想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创新。
在指导思想与理论思想的发展过程中,都需要不断发展进步,不断推陈出新,这样才能保持这一指导思想的先进性,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才能适时应对。
在保持文化自信的道路上更是如此,只有不断发展创新,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不断保持中华文化的新鲜感,才能不断加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文化自信,核心价值观的知识点
文化自信,核心价值观的知识点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①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并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升华,是伟大创造精神的生动体现;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③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是中华文化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①要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②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③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
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树立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结合新时代实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牢牢掌握意识工作的领导权。
文化自信,塑造国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自信,塑造国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今社会,世界各国正经历着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变革。
因此,文化自信成为塑造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
文化自信是指对自己文化的认同、自觉和自信。
只有具备了文化自信,国家才能够在国际上更好地传播和表达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首先,要实现文化自信,我们需要积极发掘和传承自己的传统文化。
中国拥有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如孔子的儒家思想,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论语》至今仍然对后世产生影响。
传统文化是国家的精神根基,对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具有重要影响力。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人们了解和认同我们的传统文化,进而对它们有信心和骄傲感。
其次,培养文化自信还需要积极创新和发展现代文化。
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和科技的发展,现代文化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需要不断开拓创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表达和传播我们的核心价值观。
例如,通过网络、电影、音乐、文学等多种媒体形式,让世界各国的人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我们的文化,进而培养他们对我们文化的认同感。
此外,文化自信的重要一环是增强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通过文化的吸引力来赢得国际影响力的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推广我们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吸引外国人学习和了解我们的文化。
例如,开设汉语课程,让外国人了解和学习汉字,提供中国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等。
通过这些举措,我们不仅可以增加国家的文化影响力,还可以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
最后,文化自信的目标是塑造国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我们国家的优秀传统和现代价值观。
通过文化自信,我们应该不断宣传、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成为人们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尺。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各种主题讲座、展览、竞赛等活动,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在生活中积极践行。
总之,文化自信是塑造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前提。
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积极创新和发展现代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同时通过宣传、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实现文化自信的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自信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腾飞引发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已经展现出强大的实力。
然而,正因为中国在短时间内创造了惊人的经济增长,也使得文化价值观上面临着更严重的挑战。
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自去年全国“两会”提出的一个概念,是要让全国人民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进而将其融入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的是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念,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特点。
它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伟大理论,也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
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就是要赋予我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主义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意义。
在当前社会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如下几个重要意义:1. 增强国家意识和文化认同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意识形态体系的核心,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可以提升人们对自己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从而增强国家意识和自豪感。
2. 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思想道德的准绳,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国家对人民生活精神文化领域的关注和投入,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人们的文化修养和生活品质。
3. 培养良好社会风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时代的潮流,可以引导和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可以培养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人民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积极向上。
二、文化自信随着中国的崛起,在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的强势表现也愈加引人注目,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也逐渐被社会广泛重视。
文化自信顾名思义就是对自己的文化有信心,有骄傲感。
它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概念,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强国建设、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舞台的关键性工作。
建立文化自信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题型分类突破 热点母题二 文化自信
热点母题二文化自信母题构建★母题内涵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永葆活力、永不消亡的根本之所在。
要坚定文化自信,让文化如春风细雨一般浸润人们的生活,根植于人们的内心。
要引导当代青年群体坚定文化自信,让青年一代真正成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流砥柱,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在5000多年的沧桑岁月中,中华民族共同付出非凡奋斗,共同创造美好家园,共同培育民族精神,共同坚守理想信念,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建构出独特高标的精神气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始终把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正是我们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脉。
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任何一个民族的道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顺境中从容淡定、在逆境中奋进崛起,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在漫长的历史中确立起来的包括理念自信、道德自信、人文自信等在内的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维系了我们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多元一体、天下一家的历史命脉。
理念自信,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性格禀赋、文化心性,开拓了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和心灵空间;道德自信,维系了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泱泱大国的伦理秩序和中华儿女的共同情感;人文自信,激发了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丰富了中华民族生活的世界,在人类文明史上展现了卓越而独特的中国传统和中华格局。
文化自信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
中华民族从远古走来,在世界的东方繁衍生息,超越突破,交流融合,开放发展,积淀并升华出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独特的精神标识、丰厚的精神滋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理念自信,塑造出中华民族的天人合一思维、天下理念、大同追求和知行观念;道德自信,塑造出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优良品格和荣辱观念;人文自信,塑造出中华民族仁恕宽厚的为人之道、处世方法,以及理想抱负、进取精神、教化观念、博大胸怀和生活理念。
增强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增强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持有的坚定信念和积极践行。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熔铸于党领导人民的伟大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其中要求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汇聚民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践的准则和目标,它充分展示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要求和现实选择,表现出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决心和毅力,反映出中国人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开放心态以及中国人民塑造历史与时代相结合的高尚品格和道德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充满了强大的生命力。
增强文化自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价值观的必然选择,这一价值观立足于近百年来中华民族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艰苦追求,是近百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斗精神的写照。
第一个百年奋斗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创造了全面脱贫的奇迹。
但是,我们富而不强,面临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行业收入分配差异、贫富差距以及发展档次尚欠缺的种种困难和问题,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实现富强仍然是党领导人民奋斗的目标。
我们的民主建设卓有成效,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基层村(社区)民主建设取得长足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经济组织的民主制度也在探索建立,但建立与现代化相适应的社会民主理念、民主体系、民主制度仍然任重道远。
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现代化治理能力提升还存在很多缺陷,制度文明、管理文明、生态文明等需要加大改革力度。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理想,要改变制约经济发展、社会运行、文明建设的不和谐现象。
整体推进,统筹安排,实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进步,仍然需要长期奋斗。
考研知识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考研知识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系列具有高度统一性和广泛共识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弘扬,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重要意义以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12个价值观念,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旨在推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价值指引。
富强体现了国家整体实力的提高,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权利,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
文明呼吁在发展的同时注重道德素质的提高,讲究礼仪和文化的积淀。
和谐体现了社会内部各种关系的和谐发展,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
自由是人的基本权利,要求在合法的范围内享有个人独立和自主决策的权力。
平等是人人平等的社会基础,要求社会公正、人权保障。
公正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原则,要求追求公平正义。
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要求遵守法律规定。
爱国是国民的责任和义务,人们应当热爱自己的祖国。
敬业呼吁人们积极参与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诚信是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要求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
友善推崇和谐相处和互助互爱的精神。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根本因素。
核心价值观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正确的价值追求,使全社会形成了共同的价值共识。
只有价值观的统一,才能够凝聚人心、推动社会发展。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基础。
核心价值观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形成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推动社会道德建设。
中考总复习道德与法治2-热点专题二 中华文化强自信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与时俱进的强大创造力 ②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提 升民族自豪感 ③说明了经济全球化有助于共享多元文化 ④体现文 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2345678
4.郑州市举办“感知黄河中原行——体验中华文化活动”,组织在郑州 的外籍教师学习“黄河人家”捏泥人、学陈氏太极拳、体验中国茶 艺……外籍教师感觉格外美好。开展这一活动折射出我国 ( C ) ①广泛参与国际事务 ②重视对外文化交流 ③坚持对外开放战略 ④摒弃一切外来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有利于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5)有利于凝聚价值共识,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焦点 2 文化遗产 2021年7月25日,我国世界遗产提名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
洋商贸中心”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成 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升至56项。泉州成功 申遗,体现了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泉州作为宋元中国杰出的对外经济与文化 交流窗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以及世界海洋贸易中心港口杰出范例 所具有的突出价值的高度肯定,也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泉州项目在推动文明 交流互鉴、促进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具有的现实意义 和历史价值的高度认同。
3.作为青少年,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你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 (1)应积极学习和了解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自觉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 意识。 (2)向周围的人宣传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增强人们保护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意识,让更多的人投身于文化遗产保护之中。 (3)向当地政府部门提出保护文化遗产的合理化建议。 (4)自觉保护文物,不随手乱写乱画、污损文物。 (5)发现有人破坏文化遗产,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积极同破坏文化遗产 的行为作斗争。
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者:陈文翰来源:《今日财富》2018年第14期一、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什么?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但文化自信不等于文化自大。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但同时也不轻易否定外来文化。
各国不管是经济、政治、军事还是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不是独立于世界而存在的,它们都在相互交往、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
所以,文化自信更深一层次的内涵就在于我们要在尊重并相信自身文化实力的基础上,要包容和借鉴外来文化先进的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使中华文化得以创新与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不止。
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从而影响一个国家的人、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
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内在基础。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可贵的精神质量。
习总书记在2013年11月26日参观了曲阜之后有一个重要的讲话,在这次讲话中,他也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现实需要。
“灭人之国者,必先去其史”。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标志,是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的基础。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現。
”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任务。
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
的四个自信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的四个自信中国的核心价值观中国的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四个自信是指中国人民对于自身发展模式、制度体系、价值观念以及文化自信的坚定信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江山大义。
第一自信:中国发展模式自信中国的发展模式自信源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瞩目成绩。
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道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经济改革和发展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中国成功地推动了国家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位置。
中国继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现代化产业,引导发展创新型经济,培育新的增长点,并致力于构建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这些成就使中国对自身的发展模式充满自信,并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第二自信:中国制度体系自信中国制度体系自信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实践。
中国坚持人民初心,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各项基本权利。
中国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积极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依法保障人民权益,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法治保障。
中国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人民当家作主,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人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和决策。
这些制度实践使中国对自身的制度体系充满自信,并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参考。
第三自信:中国价值观念自信中国价值观念自信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
中国拥有灿烂的五千年文明历史,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
中国重视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国精神,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
中国坚持文化自信,致力于中华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提倡改革创新精神和实干精神。
中国价值观念自信使中国人民对自身的文化认同感极强,同时也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文化和价值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第四自信:中国文化自信中国文化自信源于对于文化软实力的重视。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共赢的精神,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自信的灵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自信的灵魂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基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及价值实践活动基础上的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红色文化的进一步提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的文明成果。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着文化的质的规定和方向,正是有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自成体系,才能与他国文化相区别,文化才具有了“精气神儿”。
所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自信的灵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我们党作为先进文化的代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而主流文化的本质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基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及价值实践活动基础上的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文化层面的具体展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实现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人民幸福过程中的自我建构。
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本质要求,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重要依托。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自信的本质与灵魂,决定了文化立场、文化选择和文化方向,文化自信从根本上表现为价值观的自信。
价值观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核心,它以“应不应该”“值不值得”的方式,以一种价值判断标准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评价、优先排序、行为方式的选择、后果的预设等,从而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规范或规避作用。
以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包容开放、凝神聚气的先进价值观,能够实现文化生命的延续推进、生生不息、与时偕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赋予人们一种自觉自新的能力,提供一种思想自觉和价值标尺,以一种客观的历史认知,防止陷于历史上传统文化营造的内向闭塞和傲慢偏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蕴含着促进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精神动力,能够褒有文化生命之延续,赋予文化发展以动力;同时匡正文化发展方向,赋予文化发展真、善、美兼备的价值追求。
文化自信 价值观
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精神特质充满自信,并 以此为基础,坚定地维护和发展自己的文化。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于什么是好与坏、正确与错误的看法和判断标准。它是人们在社会和文 化环境中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对个体和社会的行为和决策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文化自信与价值观密切相关。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是建立在其独特的价值观基 础上的。文化自信使人们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有深刻的认同和自豪感,同时也使人们更 加坚定地维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价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价值观的存在和传承 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它们决定了一个社会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和社会秩序。价值观的稳定 性和一致性对于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至关重要。
文化自信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它受到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 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当今世界多元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保持文化自信和传承良好的价值 观对于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二 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到科学的第一人”得出将传统思想与唯物史观相结合;根 据材料二“他把对‘中国向何处去’的现实思考与对人类 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联系起来”得出将中国现实与人类目 标相联系;根据材料二“并且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具体探 讨了实现这一社会理想的具体途径”得出提出了具体的实 践途径。第二小问,结合所学近代中国各个阶级救国实践 的失败得出近代各种救亡方案的失败;结合所学近代社会 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无产阶级发展得出资本主义的发展,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根据材料二“李大钊把中国传统大
评析:陈独秀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动摇儒家学说的统 治地位,促进思想解放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儒家学说是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陈独 秀彻底否定儒家学说的观点是错误的。
热点二 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2020·陕西安康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 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 用,幼有所长,矜(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诸子百家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理论、 道德理念。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对于诸子百家思想文化中适
热点二 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 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并做出新的诠释和表述,由 此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能体现出深厚的历史底蕴 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热点二 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儒学的近代转换。 (1)抵抗派和洋务派:肯定并维护传统的伦理道德, 但主张改变对外来文化封闭保守的态度,学习西方科学技 术,挑战传统心态。既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又保留浓厚的 封建纲常色彩。 (2)维新派:康有为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结合, 用儒家思想的权威为变法制造理论依据,以减少变法的阻 力,从根本上否定了洋务派的“体用”观,实质上否定了 儒家思想的治国指导思想的地位。
——《礼记·礼运》 材料二 李大钊把中国传统大同思想建立在唯物史 观的科学基础之上,成为近代实现大同理想从空想到科学
热点二 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第一人。他把对“中国向何处去”的现实思考与对人类 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联系起来,构想出社会主义与人道主 义、大同团结与个性解放相统一的理想社会,并且在唯物 史观的指导下具体探讨了实现这一社会理想的具体途径, 从而将近代关于社会理想的探讨推进到一个科学的历史 阶段。
(2)特点:将传统思想与唯物史观相结合;将中国现 实与人类目标相联系;提出了具体的实践途径。成因:近
热点二 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代各种救亡方案的失败;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 的壮大;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入;传统大同思想的影响。
(3)为人类和平发展、当代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 中国方案。
第2讲 聚焦社会热点,把脉高考前沿动态
热点二 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9 年 8 月 25 日,由教育部、山东省共同建设的全 球儒学研究传播实体平台——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在山东 曲阜正式成立。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表示:“世 界儒学中心设在孔子的出生地尼山可谓不二之选,新时代 世界儒学的发展将从这里再出发。”
——摘编自陈独秀《一九一六年》
热点二 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派的核心价 值观及其含义,并结合史实说明汉代新儒学是如何“一 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的。
(2)分析材料一、二对儒家学派的认识有何异同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陈独秀的思想观点。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由孔子开创 的儒家学派,宣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可以归纳 为“仁”和“礼”;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仁” 和“礼”的含义;第三小问,“一手伸向过去”是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旧 儒学的思想,即提出“君权神授”“三纲五常”思想;“一
热点二 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2020·福建六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宣传“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 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守旧而又维新, 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 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 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兴起的大一统国 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热点二 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儒学的发展 1.早期儒学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儒学的产生。孔 子创立儒学,经过孟子、荀子的改造,成为显学,奠定 了儒学的基础。孔子的“德治”、孟子的“仁政”和荀子 的“礼法并用”是先秦儒家对国家政治治理模式的积极 探索。此时期儒家思想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并未被 统治者采纳。
热点二 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同思想建立在唯物史观的科学基础之上”得出马克思主义 思想的传入;传统大同思想的影响。第(3)问,根据材料 三“第一,‘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第四,反对 侵略战争,维护祖国统一”并结合所学得出为人类和平发 展、当代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答案:(1)特征: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各得其所;各尽其用;社会安定。
热点二 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汉代儒学独尊。 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董仲舒继承和 发挥儒家的“民本”和“仁政”思想,又增加了“天人感 应”“君权神授”“大一统”和“三纲五常”等思想,形成 新儒学。具有兼采百家神学色彩、外儒内法、儒学教育官 方化和制度化等特点。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发挥了积极作 用;为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基础;对限制君权、 抑制统治者的暴政也起到一定作用。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热点二 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材料二 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 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率天下之男女,为臣,为子,为妻,而不见有一独立自主 之人格者,三纲之说为之也。缘此而生金科玉律之道德名 词,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 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
——摘编自李慎明《中国传统文化与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 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大钊的大同 思想的特点和成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优秀传统 文化在当今世界的主要价值。
热点二 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 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得出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 信修睦;根据材料一“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鳏)、寡、孤、独、 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得出各得其所,各尽 其用;根据材料一“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得出社会安定。第(2)问,第 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李大钊把中国传统大同思想建立在 唯物史观的科学基础之上,成为近代实现大同理想从空想
——摘编自王松涛《论李大钊的大同思想》
材料三 中国传统文化对全球化本质内容究竟有哪 些蕴含,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观念和原则:第一,“天
热点二 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为公”、世界“大同”。第二,“以和为贵”“亲仁善邻” “协作万邦”。第三,实行“开户牖”、互学习、兼收并蓄, “携手共进”。第四,反对侵略战争,维护祖国统一。
热点二 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手指向未来”是对儒学的创新,结合所学指出表现。第(2) 问第一小问,相同点根据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守 旧、复古,维护封建礼教伦常;不同点,材料一认为儒学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而材料二对儒学彻底 否定。第二小问,应从意义与局限两方面去评析。
答案:(1)价值观:“仁”和“礼”。 含义:“仁”就是“仁者爱人”,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 “礼”就是“克己复礼”,遵守社会等级秩序。 说明:“一手伸向过去”:继承旧儒学的思想,即提出 “君权神授”“三纲五常”思想。
热点二 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手指向未来”:对儒学的创新,即提出“天人感 应,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 想统治地位。
(2)相同点:都认为儒家学派思想守旧、复古,维护 封建礼教伦常。不同点:材料一肯定儒家学派的维新开明, 对建立和维护大一统国家发挥重要作用;材料二彻底否定 儒家学派。
热点二 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 1.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2.和而不同的社会观:如“和为贵”“和而不同”。 3.人心向善的道德观:如“与人为善”“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4.自强不息的奋斗观: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 息”。 5.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如“止戈为武”“协和万邦”。
热点二 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革命派:批判儒家思想,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令 规定学校不拜孔子,不读四书五经,但并未在思想领域 对儒家思想进行彻底批判。
(4)激进派:北洋军阀出于复辟封建帝制的政治目的, 掀起反动的“尊孔复古”逆流,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 表和专制统治的护身符。激进派全面挑战封建礼教,动 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热点二 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宋明儒学哲理化。 唐代韩愈提出“道统”思想,北宋形成声势浩大的儒 学复兴运动。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道教 思想形成的新儒学,这是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 的观念系统,它使儒家思想理论化和哲学化,但理学的发 展也使儒学日益走向极端。 4.明清儒学的转型。 明清之际中国社会转型,思想家们挑战儒学正统的权 威性,反对理学的不合理的部分,具有民主色彩。但是, 他们仍然是儒家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部分、一个阶段,是对 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