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环境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练习人与环境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练习人与环境

人与环境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态足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足迹是指维持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的土地和水域面积B.多食牛肉、少吃野菜,有利于减少生态足迹中草地面积的占用C.生态足迹值越大,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D.经济发达国家的人均生态足迹值远小于不发达国家的人均生态足迹值2.下图反映了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

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A.曲线图中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不受破坏的情况下对人口的最大承载能力B.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Ⅰ、Ⅱ、ⅢC.据图可知,环境容纳量能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多而上升D.现在的人口问题造成环境恶化,环境容纳量有下降的趋势3.“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成为人们所期待的最为主导的生存和发展方式,以下关于“低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B.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大容易导致地球出现温室效应C.尽量减少塑料袋使用量,遏制白色污染是转向“低碳生活”的途径之一D.“低碳”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过低4.由于海洋的“公有性”,许多国家每年都向海洋中倾倒大量废物,其中多数为有机营养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机废物的倾倒,导致浮游藻类的大量繁殖,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B.海洋污染导致水产品体内残留毒素增加,鱼类受这一影响比藻类更加严重C.海洋水体有净化功能,只要向海洋中倾倒的废物适量就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D.污染物排放导致赤潮的爆发,说明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低5.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鸟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者对某湿地生态系统不同退化阶段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严重退化湿地中的鼠类吸引部分猛禽使得食物网结构最为复杂B.因湿地退化食物不足,鸟类死亡率增加导致丰富度降低C.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是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D.湿地退化对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影响最大6.(多选)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即为新物种的形成过程B.对生物多样性最好的保护就是合理利用C.生物多样性是经过漫长的生存斗争实现的D.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7.白鲟、白鳍豚、长江鲥鱼等长江特有鱼类已宣布功能性灭绝(数量非常少,自然情况下难以维持繁殖),为保护和恢复长江生物多样性,相关部门制定了10年内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的方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人与环境》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人与环境》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人与环境》真题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绿色出行、使用低能耗电器能减小生态足迹B.生态足迹的值越大,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小C.“桑基鱼塘”等生产方式能有效减小生态足迹D.农牧业生产中缩短食物链有利于减小生态足迹2.(2023·江苏,4)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不仅在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显著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强,全球气候变化对其影响不大B.减少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可消除温室效应的形成C.碳循环中无机碳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D.天然林保护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措施,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3.(2024·重庆高三联考)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木本植物群落。

红树林生态系统能捕获和储存大量有机碳并埋藏在土壤里,被称为海岸带“蓝碳”。

迄今为止,在我国红树林湿地记录到的生物物种数超过3 000种,红树林也因此被称为生物多样性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数超过3 000种,体现了生态系统多样性B.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扩大有利于提高生态承载力C.海岸带“蓝碳”的形成,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提高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面积,有利于提高海岸带“蓝碳”的储量4.(2022·北京,15)2022年4月,国家植物园依托中科院植物所和北京市植物园建立,以植物易地保护为重点开展工作。

这些工作不应包括()A.模拟建立濒危植物的原生生境B.从多地移植濒危植物C.研究濒危植物的繁育D.将濒危植物与其近缘种杂交培育观赏植物5.(2022·辽宁,13)采用样线法(以一定的速度沿样线前进,同时记录样线两侧一定距离内鸟类的种类及数量)对某地城市公园中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见下表。

《人与环境》练习

《人与环境》练习

《人与环境》练习一、选择题1.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今年是第53个“世界环境日”,我国的主题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保护关键种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之一B.要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禁止对野生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C.要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道路D.臭氧减少、酸雨、荒漠化、土壤及水体污染等会威胁野生动植物的生存2.据报道,2015年到2019年长江经济带人均生态足迹由0.3212hm2下降至0.2958hm2,5年的下降率为7.91%。

人均生态承载力从0.4607hm2下降到0.4498hm2,5年的下降率为2.37%。

结合上述数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长江经济带这5年处于生态盈余的状态B.长江经济带这5年的环境容纳量维持不变C.长江经济带居民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有利于生态足迹的降低D.农业科技化和耕地质量的提升可提高长江经济带的生态承载力3.柞蚕起源于我国山东省鲁中南地区,其茧丝的产量仅次于家蚕,因喜好食用柞树叶而得名,但在一些地区超量放养柞蚕,造成柞园植被破坏。

为了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在放养柞蚕时需合理确定放养量;同时采取移栽适龄柞树、种植灌木类中草药、草菇及阴生植物等措施对柞园进行生态修复。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人们通过柞蚕吐丝获得经济效益体现了柞蚕的直接价值B.确定放养量、移栽适龄柞树等运用了生态工程中的整体原理C.将柞蚕养殖和渔业结合,利用柞蚕粪作鱼饲料养鱼,可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D.通过该实例充分说明生态工程在恢复、重建受损生态系统方面可发挥重要的作用,有良好发展前景4.图示为当前流行的农村庭院生态工程模式图,其生态系统各成分的组成和相互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系统缓解了农村饲料、燃料、肥料的缺乏问题,减小了生态足迹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人工投入的饲料中有机物的化学能C.在充分利用能量,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通过饲养家禽、家畜,发展沼气工程,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D.科学地规划和设计保证了物质在该生态系统内部自给自足、循环利用5.森林火灾导致成熟阶段优势树种死亡,林冠层出现空隙的现象称为林窗。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模考吧网提供最优质的模拟试题,最全的历年真题,最精准的预测押题!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15小题.每题1.0分,共15.0分。

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埃里克森认为( )的个体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A 1.5岁~3岁B 3岁~6岁C 6岁~12岁D 12岁~18岁E 18岁~40岁【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答案解析】[提示]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儿童中期的主要冲突是勤奋对自卑,这个年龄阶段为6岁~12岁。

参见教材第三章第三节。

第2题可能对胎儿健康产生影响的母亲自身条件不包括( )。

A 体重B 身高C 年龄D 容貌E 疾病【正确答案】:D【本题分数】:1.0分【答案解析】模考吧网提供最优质的模拟试题,最全的历年真题,最精准的预测押题![提示] 对胎儿健康产生影响的母亲的自身条件包括体重、身高、年龄、疾病、孕史、RH 因素、营养等,而母亲的容貌不会对胎儿健康产生影响。

第3题自我整合与绝望是老年期要处理的主要心理危机,如果处理不当就无法摆脱对死亡的恐惧与焦虑,而危机成功解决后则会形成( )的美德。

A 关怀B 博爱C 智慧D 勤奋E 创造【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答案解析】[提示] 埃里克森认为,自我整合与绝望是该时期要处理的主要心理危机,如果处理不当就无法摆脱对死亡的恐惧与焦虑;而危机成功解决后则会形成“智慧”的美德。

参见教材第三章第三节。

第4题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

A 需要B 恋父情结C 恋母情结D 性驱力E 潜意识【正确答案】:D【本题分数】:1.0分【答案解析】模考吧网提供最优质的模拟试题,最全的历年真题,最精准的预测押题![提示]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本能中的性驱力是人格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人的一生中,性驱力的聚集区域从身体的一个部位转向另一个部位,而每一次转变都标志着人格发展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4章人与环境第2节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4章人与环境第2节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练习含答案

第2节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课后·训练提升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是物种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B.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2.下面体现了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C.从金鸡纳树中提取奎宁用来治疗疟疾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项不符合题意。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如森林和草地具有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的作用,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B项符合题意。

从金鸡纳树中提取奎宁用来治疗疟疾,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项不符合题意。

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项不符合题意。

3.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很大影响。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使当地生物群落中的物种更加多样化B.禁止游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让生物自然繁衍C.把湿地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增加经济收入,以增加林木生长量,很可能引起生态危机,从而破坏生物多样性;把湿地改造成农田和在亚热带林区大面积种植速生桉树都会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4.每年的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黄山、黄河等生态系统能激发文学艺术创作灵感,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过度人为干扰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C.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禁止开发和利用地球上的生物资源,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项错误。

过度人为干扰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B项正确。

人与环境答案.doc

人与环境答案.doc

第一章人与环境一、单选题:DBBDC DDCDB CCBCC ADCAB ACBCC BEADB DACDC CA二、填空题:1.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等。

2.易3.吸收4.呼吸道5.生物活化作用6.水华、赤潮7.原生环境、次生环境&摄入量、生物半减期、作用时间9.贮存库、靶器官10. 611.高危险人群或高敏感人群。

12.动态平衡13.不易14.动态平衡、物质、能量15.连续谱带三、判断题XA/XA/A/; XXX 収; XXXXX四、名词解释1.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环境。

2.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环境。

3.污染物排入环境后其理化性质基本未发生改变的称为一次污染物。

4.污染物排入环境后在环境中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因素的作用下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形成的新的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

5.有生物生存的地球表层,大致包括一定深度的地壳、海洋及地表大气。

6.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的环境所构成的一个有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的功能系统。

7.一般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无机界四大要素组成的整体。

&指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动物死亡所需的剂量,又称致死中量,是评价毒物急性毒性作用大小的重要参数。

9.毒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受试对象接触,用现代检测方法和最灵敏的观测指标不能发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10.表示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生物群体中出现某种强度生物效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一般用百分率表示。

11.由于各种人为和自然的原因,使环境构成发生重大变化,造成环境质量恶化, 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称环境污染。

12.因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引起的区域性疾病称之为公害病。

13.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吞食,另一种生物又被第三种生物所吞食,彼此以食物联接起来的链锁关系。

14.进入机体的污染物或其代谢产物,如不能完全排出而逐渐蓄积于体内,称物质蓄积。

15.毒物进入体内后,用现代检测技术不能发现其在体内的明显贮留,但由该物质引起的功能改变却逐渐蓄积,导致机体对该反应性增强,称功能蓄积。

新教材鲁教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导学讲义+练习:第1单元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含解析

新教材鲁教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导学讲义+练习:第1单元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含解析

第一节人口分布课程标准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分析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学习目标1.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在不同尺度空间上的分布状况。

2.结合资料,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3.结合实例,分析我国人口的分布格局。

一、人口分布特点1.分布及特点(1)特点:世界人口分布的最显著特点是不均衡性,形成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

(2)区域分布:⎩⎪⎨⎪⎧人口稠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以及西欧和北美东北部等无人长期定居:南极洲以及一些荒凉海岛2.分布规律(1)纬度分布:⎩⎪⎨⎪⎧集中区: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稀疏区⎩⎪⎨⎪⎧南北纬60°以上的寒冷地带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干热地带赤道两侧的湿热地带(2)海陆位置:主要集中在距海较近地带⎩⎪⎨⎪⎧沿海地带人口稠密:世界人口约有一半分布在距离海岸 200千米以内的地区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人口稀疏(3)地形:主要集中在海拔较低地带⎩⎪⎨⎪⎧平原地区分布着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热带多雨地区人口最稠密的地方多在高原和山地南美洲海拔2 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间谷地则形成一些 人口稠密的大城市(4)城乡分布:主要趋向于城镇地区⎩⎪⎨⎪⎧在农业社会,绝大部分人口散居在乡村地区随着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人口不断向城镇地区集聚判断1.东非高原因为海拔高而人口稀疏。

( × ) 2.中低纬度地区人口都稠密。

( × )3.距海 200 米以内的沿海地带分布着世界一半的人口。

( × ) 4.亚马孙平原是理想的人口分布区。

( × )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1)气候:主要通过气温、降水等影响人口分布。

气候温暖、降水适中的地区适宜人类居住和生产,人口分布往往较为集中。

(2)地形:地形条件通过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进而影响人口分布。

一般来说,人类活动大多集中在平原及低山、丘陵地区;高山和高原地区人口稀少,甚至无人定居。

高中生物精品试题:人类与环境练习(教师版)

高中生物精品试题:人类与环境练习(教师版)

人类与环境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不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B.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由细胞壁、液泡膜以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构成C.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做质壁分离实验,发生质壁分离后会观察到自动复原现象D.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实验可用于判断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答案】B【解析】【分析】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

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

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A、黑藻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液泡呈无色,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A正确;B、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构成,B错误;C、K+和NO3-是细胞选择性吸收的物质,外界溶液中的K+和NO3-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液,使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吸水而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现象,C正确;D、只有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D正确。

故选B。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初来自于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关停污染环境的矿山,靠发展生态旅游借景致富。

余村靠发展生态旅游致富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A.间接价值B.直接价值C.潜在价值D.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为:直接价值(食用、药用、工业原料等)、间接价值(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和潜在价值(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余村靠发展生态旅游致富利用的是观赏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中考科学一轮复习人健康与环境含答案解析

中考科学一轮复习人健康与环境含答案解析

第十五单元人、健康与环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健康是指( )A.肢体均称、五官端正、没有残疾B.身体没有病就是健康C.没有心理疾病,心情愉快的人的状况D.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解析A、B体现的都是身体健康,C体现的是心理健康,但只有这些,是不全面的,还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答案 D2.保持愉快心情是心理健康的核心.当遇到挫折而情绪不好时,不宜采取的调节方法是( )A.找朋友诉说B.外出跑步C.自我更加压抑D.自我调侃安慰解析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自我压抑只会让自己更苦闷,不能保持愉快的心情,影响心理健康。

答案 C3.(2018·广东梅州)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合理膳食的原则()A.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B.不挑食、不偏食,膳食要清淡C.用高糖饮料或碳酸型饮料代替饮用水D.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解析高糖饮料和碳酸型饮料含有多种添加剂,营养单一,代替饮用水对身体不利。

答案 C4.(2018·山东潍坊)下列关于合理饮食与食品安全的说法,正确的是()A.绿色食品是指富含叶绿素和维生素的植物类食品B.发芽的马铃薯去芽,煮熟后再吃C.青少年缺钙应适当增加动物肝脏、鸡蛋等食物的摄入D.刚过保质期,没有霉变的食品仍可食用解析绿色食品是指没有污染的天然食品;过期的食品,虽然没有霉变,质量已经不能保证了;马铃薯发芽后,不仅芽含有有毒物质,芽周围和外皮也有有毒物质,吃了容易引起中毒;动物肝脏和蛋黄含维生素D较多,能促进钙的吸收,有利于补钙。

答案 C5.(2018·湖北随州)“珍爱生命,关注健康”对每个人是非常重要的,下列做法或认识正确的是( )A.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我们应该远离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B.打扫卫生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这属于保护易感人群C.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合理营养D.吸毒者能感受到强烈的快感,可以少量使用毒品解析本题考查对健康的相关认识。

《人与环境》练习题(有答案)

《人与环境》练习题(有答案)

绝密★启用前《人与环境》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1、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把美丽中国建设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重要目标,为了更好地实现美丽中国建设这一宏伟目标,下列哪项做法值得提倡()A. 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和杯子B. 电视机不用时没有及时切断电源C. 不乱扔废电池以免造成重金属污染D. 抓捕野生生物关入笼中当宠物饲养参考答案: C【思路分析】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森林大量被砍伐,破坏生态环境,A错误;电视机不用时没有及时切断电源,会浪费电,造成煤炭等大量化石能源的使用,污染环境,B错误;废电池中含有汞、铅等重金属,随便丢弃废电池会造成重金属污染,所以不要乱扔废电池以免造成重金属污染,C正确;抓捕野生动物关入笼中当宠物饲养,捕杀野生动物,破坏生态环境,D错误。

【解题过程】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森林大量被砍伐,破坏生态环境,A错误;电视机不用时没有及时切断电源,会浪费电,造成煤炭等大量化石能源的使用,污染环境,B错误;废电池中含有汞、铅等重金属,随便丢弃废电池会造成重金属污染,所以不要乱扔废电池以免造成重金属污染,C正确;抓捕野生动物关入笼中当宠物饲养,捕杀野生动物,破坏生态环境,D错误。

2、洞庭湖是鱼米之乡。

下列哪项不是休渔的主要目的()A. 有效控制幼鱼的捕捞B. 有利于鱼类等水生动物在春、夏季节的繁殖C. 保护洞庭湖水生动物的多样性D. 渔船、渔民可得到休整,为继续捕捞做好准备参考答案: D【思路分析】国家采取渔业政策保护,教导民众执行;国家制定法律规则,实行定期捕鱼,还要实行定期限令禁止出海捕鱼;在鱼类繁殖期间停止捕鱼同时加大鱼类繁殖力;国家也可以对饲养鱼类有成效的人实施奖励,鼓励其投资鱼类繁殖产业。

高考生物人与环境梳理汇总(新教材答案版)

高考生物人与环境梳理汇总(新教材答案版)

第4章人与环境第1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P82问题探讨:某同学假期来到几乎没有工矿企业的青海省茶卡盐湖旅游,这里被称为“天空之镜”,湖面清澈、大气透明。

联想到自己生活的大城市时常发生雾霾,他认为,没有人类干扰的自然环境就会很好。

次年,他到了几个海滨城市旅游,发现这里经济发达、环境优美。

他认识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似乎并不矛盾。

讨论(1)人类活动一定会破坏环境吗?提示:不一定。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有些人类活动会破坏生态环境,如乱砍滥伐、乱捕滥杀、填湖造地、生物入侵等活动;有些人类活动会改善生态环境,如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活动。

(2)怎祥才能既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环境?提示:协调好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把保护环境孤立起来,要把保护环境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

2.P83旁栏思考:为什么食用牛肉会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要大?提示:牛所处的营养级比蔬菜高,牛生存所需的资源占有一定的草地面积,牛生命活动产生的CO2的消耗也占有一定的森林、草地或农田面积,所以食用牛肉会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要大。

3.P84思考·讨论: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1)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是不是人均生态足迹就小呢?提示:不是,因为人均生态足迹的大小取决于人口规模、物质生活水平、技术条件、生态生产力等因素,发达国家虽然人口增长慢,但经济发展快,物质生活水平较高,技术条件高,而这些方面都会增大他们的人均生态足迹。

(2)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全球发展将面临的问题。

提示:生态足迹大大超过了生态承载力,出现了生态赤字现象,人类正在耗尽全球的自然资源存量,加剧环境恶化,全球发展问题严峻。

(3)研究表明,目前生态承载力比1961年增长约30%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的发展。

那么,未来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生态承载力?4.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我国的生态足迹总量位居世界首位。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人口与地理环境》高频选择题50题及解析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人口与地理环境》高频选择题50题及解析

专题13 人口与地理环境精选高频考题50题·选择题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分析,澳大利亚人口集中分布在()A.中部平原B.西部高原C.大分水岭D.东南沿海2.影响该国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河流D.资源【答案】1.D 2.B【解析】1.澳大利亚的东南沿海地区,气候适宜,海陆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矿产丰富,因此,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南部沿海地区,D正确;中部平原和西部高原地区气候较干旱,人口分布较少,AB错误;大分水岭处地势较高且起伏较大,地形条件差,人口分布较少,C错误。

故选D。

2.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的中部地区,澳大利亚有大面积的热带沙漠气候,在澳大利亚的东南沿海地区主要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人口居住,所以说决定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因素,B正确;地形、河流、资源对人口分布也有影响,但不是澳大利亚人口分布最主要的因素,排除ACD。

故选B。

【点睛】澳大利亚人口地域分布不平衡,约90%人口分布在自沿海至内地的120千米沿海岸范围;其他地区人口稀少。

悉尼、墨尔本、珀斯、布里斯班、阿德莱德等十几个城市集中了全国人口的7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A.约8~9亿B.约15~16亿C.15.1或16.6亿D.约14~15亿4.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国家人口政策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D.地区开放程度【答案】3.A 4.B【解析】3.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应是约8亿~9亿,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最新)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24章 人与环境》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最新)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24章 人与环境》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24章人与环境一、单选题1.下列哪项不是生态农业的特点()A. 能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B. 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C. 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D. 化肥、农药用量提高,促进工业的发展2.近些年来,我国不少湖泊发生严重的污染现象,导致蓝藻大量滋生,形成水华,一部分湖水变臭,鱼虾难以生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A. 工业污水的排放B. 森林的乱砍乱伐C. 生物入侵D. 臭氧层的破坏3.农业上用于高科技的方法获得农作物的高产稳产叫“()革命”。

A. 绿色B. 蓝色4.下列属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的是()A. 滥砍滥伐B. 随意排污C. 非法捕猎D. 植树造林5.人类利用自然必须以什么为前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A. 以充分利用为前提B. 以最大限度地开发为前提C. 以不利用为前提D. 以保护环境为前提6.生物学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与生物学无关的是( )A. 我们身上穿的化纤材质衣服B. 植物多的地方使人心情舒畅C. 非洲粮食短缺D. 艾滋病的防治7.下列做法中,有利于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是()A. 优生B. 早育C. 少生D. 晚婚8.“情森森,雾蒙蒙,浓烟锁重楼.秸秆之烟天上来,问君开车几多愁.互相见,泪朦胧,灰飞烟灭几时休.”这是人们面对焚烧秸秆发出的无奈之语,下列除了哪项外,均属于焚烧秸秆带来的危害()A. 污染空气,破坏环境B. 破坏土壤结构,烧死有益微生物C. 产生烟尘,影响健康D. 没有合理回收,浪费资源9.据报道,深圳迈入“垃圾强制分类”时代.近日,市、区城管部门联合举办的《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发布会指出,未按规定投放垃圾将受处罚.下列垃圾分类标志中,表示可回收物的是()A. B. C.D.10.下列现象中,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是()A. 温室效应B. 竹子大面积开花C. 火山爆发D. 恐龙灭绝11.建筑材料中混凝土、石材、地砖、瓷砖等都能产生一定的放射性物质是()A. 一氧化碳B. 苯C. 氡D. 甲醛12.下列哪项符合健康家居的标准()A. 豪华装修B. 尽量使用清洁能源C. 室内大量种植观赏性植物D. 饲养宠物能增加人与动物间的情感13.内蒙古大草原曾经富饶而又美丽,而如今草原退化、沙化严重,其主要原因是()A. 过度放牧B. 自然灾害C. 乱砍滥伐D. 环境的污染14.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对生物圈造成破坏的是①围湖造田②排放污水③植树造林④焚烧垃圾⑤养花种草⑥喷药灭虫()A. ③⑤B. ①③C. ①②④⑥D. ②④⑤⑥15.关于人类的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人类活动一定改善了环境B. 人类活动要以经济利益为前提C. 人类活动必须考虑对环境的影响D. 人类是地球的主人可随心所欲二、填空题16.845年以前,澳大利亚岛上的动植物自成一体,没有豺狼虎豹,肉食性动物只有少量野狗.这一年引入一种狐狸,因无天敌,狐狸大量地繁殖起来,不仅数量猛增,而且十分悍勇.无奈,澳大利亚政府又于2000年7月1日宣布了一条对狐狸的格杀令.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生物“移民”到一个新的环境,繁殖速度会如此快主要是因为________ 和________ .(2)生物“移民”对原有生态系统的影响是________(3)引进狐狸引发生态危机这一事实说明人类生产活动要________ .17.当今世界面临着一些重大问题,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_0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_0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反映人的机体在某一方面的不足或缺乏的是()。

A.内驱力B.动机C.需要D.动力E.力比多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2.人的任何需要都具有自己的内容,它既包含物质方面的,也包含精神方面的;既指向社会活动与社会生活,也指向活动的结果。

这段话主要描述了需要的()特征。

A.自然性B.动力性C.独特性D.社会性E.对象性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3.需要不会因为暂时满足而终止,它们或者带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如饮食的需要;或者在每次需要满足的同时又不断产生新的、更高的需要。

这段话主要描述了需要的()特征。

A.对象性B.动力性C.独特性D.层次性E.社会性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4.案主王先生与宋先生都是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在过去一年中两人都辗转流浪于几个城市之间。

现在他们决定向救助站求助,王先生希望自己可以得到妥善安置,以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而宋先生则希望自己可以被送回家乡,能够在家乡过自食其力的生活。

这些叙述表明了需要的()特征。

A.对象性B.动力性C.独特性D.社会性E.自然性5.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需要依照由低到高不断递进的顺序分为若干个层次。

它们分别是:①生理需要;②爱与归属的需要;③安全需要;④自我实现的需要;⑤尊重的需要。

请将它们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进行排列。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②④⑤C.①②③⑤④D.①③⑤②④E.①③②⑤④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6.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展现了人性中富有创造性的一面是()。

A.生理需要B.自我实现的需要C.认知需要D.审美需要E.尊重的需要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7.我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入城市打工,其子女成为“留守儿童”,他们通常都被交由祖父母或亲属抚养,此种隔代教养家庭越来越多,这种情形对儿童的生理、心理方面的需求满足产生很大影响,你认为最主要的影响是什么?() A.儿童受教育权利的满足B.衣食住行需要的满足C.亲子关系需要的满足D.儿童文体活动的需要E.行为规范习得的需要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8.阿尔德弗尔于1969年提出了()理论。

专题24 人与环境(解析版)

专题24 人与环境(解析版)

专题24 人与环境1.(2022·辽宁高考)2.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体现了日常生活中减少生态足迹的理念,下列选项中都能减少生态足迹的是()①光盘行动②自驾旅游③高效农业④桑基鱼塘⑤一次性餐具使用⑥秸秆焚烧A. ①③④B. ①④⑥C. ②③⑤D. ②⑤⑥【答案】A【解析】【分析】生态足迹:(1)概念: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

(2)意义: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3)特点:生态足迹的大小与人类的生活方式有关。

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

【详解】①光盘行动可以避免食物浪费,能够减少生态足迹,①正确;②自驾旅游会增大生态足迹,②错误;③④高效农业、桑基鱼塘,能够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能量利用率,减少生态足迹,③④正确;⑤一次性餐具使用,会造成木材浪费,会增大生态足迹,⑤错误;⑥秸秆焚烧,使秸秆中的能量不能合理利用,造成浪费且空气污染,会增大生态足迹,⑥错误。

综上可知,①③④正确。

故选A。

2.(2022·江苏高考)12. 采用原位治理技术治理污染水体,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应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的生态浮床植物可吸收水体营养和富集重金属B. 了增加溶解氧,可以采取曝气、投放高效功能性菌剂及其促生剂等措施为C. 重建食物链时放养蚌、螺等底栖动物作为初级消费者,摄食浮游动、植物D. 人为操纵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有利于调整能量流动方向和提高能量传递效率【答案】A【解析】【分析】生态浮床是指是人工浮岛的一种,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工学原理,降解水中的COD、氮和磷的含量。

它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高分子材料等为载体和基质,应用物种间共生关系,充分利用水体空间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从而建立高效人工生态系统,用以削减水体中的污染负荷。

它能使水体透明度大幅度提高,同时水质指标也得到有效的改善,特别是对藻类有很好的抑制效果。

环境人格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环境人格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环境人格测试题及答案解析1. 当你在一个陌生的城市迷路时,你会:- A. 立即寻求帮助- B. 尝试自己找到出路- C. 感到恐慌,不知所措2. 你通常如何对待新认识的人?- A. 热情友好,主动交流- B. 保持礼貌,但保持距离- C. 观察一段时间,再决定是否亲近3. 当你面临一项紧急任务时,你倾向于:- A. 立即行动,迅速解决问题- B. 先制定计划,然后按部就班执行- C. 感到焦虑,需要他人帮助4. 你更喜欢哪种工作方式?- A. 独立工作,自主决策- B. 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C. 跟随领导,执行命令5. 当你的意见与他人不同时,你通常:- A. 坚持己见,尝试说服他人- B. 考虑他人观点,寻求折中方案- C. 避免冲突,不表达自己的观点6. 你如何对待失败?- A. 视为学习机会,从中吸取教训- B. 感到沮丧,需要时间恢复- C. 否认失败,寻找借口7. 当你遇到压力时,你倾向于:- A. 积极面对,寻找解决方案- B. 寻求支持,与他人分享感受- C. 逃避问题,希望压力自然消失8. 你如何看待变化?- A. 视为挑战,乐于接受- B. 保持谨慎,评估变化的影响- C. 抗拒变化,希望维持现状答案解析- 选择A较多的个体可能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能够在不同环境中迅速调整自己的行为。

- 选择B较多的个体可能更倾向于稳定和有序,他们可能在变化的环境中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适应。

- 选择C较多的个体可能在面对新环境或压力时感到不安,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支持和指导。

结束语环境人格测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模式和心理反应。

通过这些测试,我们可以识别自己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在生活和工作中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记住,人格测试只是了解自己的一个工具,真正的成长和适应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人与环境第1节人类影响环境第2节创造人与自然和和谐(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精选考题·莱芜模拟)下图所示为四个不同国家中,在相同的时间内人口种群大小与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的关系(实线为种群大小,虚线为粮食产量/英亩)。

请问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哪一个国家能生存的最长久()国B.B国C.C国D.D国解析: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人口的增长与粮食产量保持协调发展的国家生存的最长久。

答案:B2.目前,一些地区采用人工浮床(如右图)治理水体污染。

人工浮床净化水体的机理包括(多选) () A.植物吸收水中悬浮物,提高水体透明度B.植物吸收水中的NO-3、PO3-4等,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C.浮床遮光,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D.浮床下方水体氧浓度升高,减少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答案:BC3.(精选考题·黄冈模拟)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措施依次是()A.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B.SO2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夹竹桃等能大量吸收SO2的植物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D.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解析:首先明确,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而CO2的含量在大气中增加的原因是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

要想缓解全球温室效应的危机,需采取措施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

而降低CO2浓度的最有效措施是营造森林绿地,这样不仅可缓解温室效应,而且还可改善环境中的其他方面。

答案:A4.某池塘受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污染,鱼类等生物大量死亡、腐败,水体变黑发臭。

污染的类型及发臭物质H2S、NH3的来源分别是() A.有机型污染,脂类B.有机型污染,蛋白质C.无机型污染,含N、S的无机盐D.无机型污染,糖类解析:S、N主要存在于蛋白质中。

答案:B▲(精选考题·苏北四市调研)有关生态学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各种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B.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D.湿地的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解析:湿地的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是其生态功能,属于间接(使用)价值。

答案:D5.(精选考题·全国重点中学领航冲刺卷)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四川地震灾区的部分大熊猫转移到成都、北京等地饲养属于就地保护B.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x k b 1 . c o mC.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种群、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内容D.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答案:D6.(易错题)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C.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解析: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实际上就是生态功能。

答案:B7.(精选考题·海淀模拟)1970年,美国的玉米由于受到一种叶菌病的危害而严重减产。

后来在墨w w w .x k b o m西哥发现了对这种病菌有抗性的野生玉米,从而为改良玉米品种找到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这一事实说明了野生生物的() A.直接价值B.间接价值C.美学价值D.潜在价值解析:科学研究价值包含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中。

答案:A8.(精选考题·广东实验中学期末)下列哪一选项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科学家利用野生水稻培育高产杂交水稻B.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C.结构简单的微生物通常作为生物实验的材精选考题D.形态各异的动物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材料解析: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实际上就是生态功能。

答案:B9.(精选考题·湖南十二校联考)“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在人们期盼的春天提前到来的时候,许多生态系统中相互依赖的物种,开始出现生殖发育不同步的危险变化。

如图所示在某国家公园记录到的随着橡树发芽长叶时间的提前出现的一些现象。

据图分析不合理的是()A. 图示相关的食物链是橡树→毛虫→鸟B.由于气温上升提前的刺激,鸟类哺育幼鸟的时间也会提前,适应新环境C.橡树发芽长叶时间提前,哺育幼鸟时期缺少食物,使幼鸟的成活率下降D.全球变暖将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解析:气温上升提前,橡树发芽长叶时间提前,毛虫数量峰值提前,但哺育幼鸟时期并没有改变,因缺少食物,会使幼鸟的成活率下降。

全球变暖使某些植物的发芽长叶时间提前,造成相关动物因生殖发育与之不同步而无法适应新变化而死亡,甚至灭绝,从而影响生物多样性。

答案:B10.(精选考题·河南示范性高中联考)为了拯救野生朱鹮,我国各级政府和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野生朱鹮的种群数量由1981年的7只发展到2007年的800余只。

有关野生朱鹮的食物网如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都是导致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B.该食物网中,野生朱鹮与鱼类之间存在着竞争和捕食的关系C.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D.野生朱鹮可利用的总能量等于鱼类和贝类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解析:野生动物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保护野生动物最有效的方式是就地保护。

该食物网中,野生朱鹮与鱼类之间存在着竞争和捕食的关系,野生朱鹮可利用的总能量远小于鱼类和贝类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

答案:D11.(精选考题·四川巴中质检)红豆杉是我国珍贵的濒危树种。

南京中山植物园于20世纪50年代从江西引进一些幼苗种植于园内。

经过几十年的生长繁殖,现在已形成了一个种群。

某同学对红豆杉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统计,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级,每一级) 等级a级b级c级d级e级高度(cm) h≤10 10<h≤30 30<h≤100 100<h≤300 h>300数量(株) 120 62 32 16 6 B.对红豆杉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C.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此红豆杉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稳定型D.红豆杉的种子成熟后被某种鸟类吞食,果肉状的假种皮被消化而种子随粪便散播到山坡上再萌发生长,从种间关系看,鸟类与红豆杉之间存在捕食和种间互助关系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表格信息;幼年个体数量多,老年个体数量少,可以确定此红豆杉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

答案:C12.下图表示生物圈中部分物质的循环。

A、B、C、D构成生物群落,第①~⑨号箭头表示循环过程。

请据图分析判断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若此图为硫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则X气体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由A的根从土壤或水体中直接吸收B.若此图为硫循环的部分示意图,X气体造成大气污染的根本原因是SO2的排放量远远超出了生物圈的自动净化能力C.若此图为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则图中标号①所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D.若短时间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迅速增加,会造成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解析:若此图为硫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则X气体为SO2,SO2可以转化成H2SO4随降水落入土壤或水体中,并将SO2-4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被A吸收,再用于合成蛋白质等有机物;若此图为碳循环示意图,从图中可看出①所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若短时间内大气中的CO2迅速增加,会造成温室效应。

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6分)(精选考题·苏北四市二模)精选考题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世界气候大会,中国政府作出了降低国内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承诺,到2020年中国国内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50%,低碳经济与绿色精选考题引起人们重视。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表示的是________过程,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为图中的________(填数字序号)。

(精选考题资源化、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可将回收后无法直接利用的有机废物进行发酵处理,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成分。

(3)煤是“高碳”能源,通过燃烧,碳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进入大气圈。

根据上图提出一项实现“低碳”承诺、减少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上图虚线框中的种群及相互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假设E种群中的能量是×109kJ;B种群中的能量为×108 kJ。

若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则A种群中的能量至少是________ kJ。

答案:(1)光合作用③④⑤(2)分解者(3)CO2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CO2的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4)×10714.(24分)(新题快递)自2009年6月以来,随着气温逐渐升高,长江部分支流如湖北省兴山县高岚河、香溪河,巴东县神农溪相继发生不同程度的水华,给沿岸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1)长江部分支流发生水华现象时湖面漂浮着一层绿膜,部分人认为是绿藻而不是蓝藻,蓝藻不同于绿藻细胞最显着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2)某些蓝藻会产生并分泌一些代谢产物(如毒素等),对鱼类等水生动物造成危害,甚精选考题可以通过食物链累积危害牲畜乃至人类,写出这种情况下有4个营养级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选考题__。

(3)为探究含磷洗涤剂中的磷对湖北省兴山县高岚河的藻类生长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

第一组:玻璃缸内的河水含有一定浓度的含磷洗涤剂;第二组:玻璃缸内的河水含有与第一组相同浓度的无磷洗涤剂;第三组:玻璃缸内只有河水。

x k b 1 . c o m精选考题实验的玻璃缸内的液体量相同并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在一段时间内观察并记录水体变化情况。

①预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别说明设计第二组、第三组实验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