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醉翁亭记》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1、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2,《醉翁亭记》写于欧阳修到滁州上任的第二年,作者在文中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美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表现作者政治理想以及旷达情怀。
1、原文:环滁皆山也。
环滁:环绕着滁洲城。
环,环绕。
译文: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
2、原文: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其:代词,指滁州。
诸:各个。
林:树林。
壑:山谷。
尤:尤其,特别。
美:秀丽。
蔚然:茂盛的样子。
深秀:幽深秀丽。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译文:城西南方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
远远看去,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3、原文: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于:从译文: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
4、原文: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翼然临于泉上: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
临:靠近于:在译文:山势回环,山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
5、原文: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译文:建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
6、原文: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名:取名,命名。
译文: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7、原文: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译文:太守和客人来到这里饮酒,喝少量的酒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8、原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意:情趣。
在乎:在于。
译文: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9、原文: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记文言知识汇总
醉翁亭记文言知识醉翁亭记文言知识汇总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快快来写一份总结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总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醉翁亭记文言知识汇总,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醉翁亭记文言知识11、古今异义:⑴ 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情趣,心愿今义:意思,含义。
⑵ 苍颜白发古义:脸色苍老今义:青颜色。
⑶ 鸣声上下古义:树的上部和下部今义:表示大致的数量。
⑷ 负者歌于途古义:背着东西的人今义:失败的一方。
⑸ 晦明变化者古义:昏暗今义:隐蔽,不明确⑹ 野芳发而幽香古义:花今义:花草的香味⑺ 佳木秀而繁阴古义:树木萌生滋长今义:美丽⑻ 山间之四时也古义:季节今义:时间⑼ 射者中,弈者胜古义:投壶,一种游戏今义:射击⑽ 非丝非竹古义:弦乐器今义:蚕吐出来的像线一样的东西⑾ 非丝非竹古义:管乐器今义:常绿多年生草本植物2、特殊句式:⑴ 倒装句:①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
译:至于“说到”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走在前面的人呼唤,走在后面的人答应,“还有那”弯着驼背的老人,“被大人”领着的孩子,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就是滁州的人们在游山啊。
)②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使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
译:醒来后能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就是太守。
)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时能够同享那乐事,清醒后能够用文章记述那乐事的人,是太守。
⑵ 判断句:① 环滁皆山也。
(“也”表示判断语气。
译:滁州四面都是山。
)②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译:这明晦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是琅琊也。
《醉翁亭记》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醉翁亭记》翻译及知识点总结中文翻译:甲家住山阳城外,因用度不足,起思过矣。
谓乙曰:“杂沓之家,何足介意?每岁井时之间,尚有余粮。
然每一日之内,何其法也?”乙曰:“夫杂沓之家,用非其主而以为法者,未有不其害者也。
故自昔受业之谟,有厚望者,则勤其日耳。
”甲曰:“此岂在事虽人乎!”乙曰:“虽人也,亦不可忽也。
当今天下事非有我一人之利者也。
虽其微我,岂惟我一人?而吾以法自守,吾族何细,室何轻哉?”甲默然。
乙曰:“自反视己所无,以求其有者,所至者胙脯不腐也。
吾知其不然,吾何以言之?知于己者,无事足忧也。
己之有者,何患不足也?”甲因歔欷。
乙曰:“以有事虽人,以无事虽己,吾何憾于人?”甲曰:“子何谓无事虽己?”乙曰:“未习是业也。
今夫犹学业之艰难者,莫若为无事云尔。
久无临川之恋也,忘歌与酒;久无观沧海之怀也,忘舸与楫;久无陌上花之欣也,忘车与马。
久矣吾不学之矣。
”甲曰:“然则子来为我儿湘安何?”乙曰:“夫闻道,非无师也;闻道,有先后;固其昔,流传至尽也。
吾未尝不得辄自己诗人之读书矣。
再,吾以读书故也。
”甲曰:“子之家何足为尽乎?”乙曰:“吾有师焉,故无事恐虑。
胡不遗焉以为吾居?居心有时,失之其然也。
”甲曰:“既然无事,子何营营辜辜?”乙曰:“不知道也。
”甲赧而无以应。
乙曰:“夫此又何足长那论哉?”故彼皆不伤身于钟陈,尔耶不尔耶,则几人可安抚矣。
”甲曰:“道云独不行与?”乙曰:“行之。
”甲曰:“何以行之?”乙曰:“心劳天命固远矣。
”甲曰:“岂无由乎?”乙曰:“尝言不复可,方知非退也。
”甲曰:“悲夫!吾与子违乎人情矣。
”乙曰:“岂不若违时?而力言之,心亦箪瓢耳。
”甲因曰:“吾与子皆年少时,皆贫贱交得一长上,心亦相力。
”乙继之曰:“夫唱叹者莫若子云久矣。
”甲亦继之曰:“幸甚,有言不容异。
”乙曰:“夫彼一室之便轻有双门而随人之耳者,岂徒有厚地外附之。
门人,追讨其言,屏息而听;是何言哉?必世传也。
世传室人,不在犹可,匪在而忍可乎?不可忍而忍,又不死于忍而变上,又安用哉!”甲以示然。
《醉翁亭记》课文详细解析 课文+解词+翻译+文言现象
《醉翁亭记》课文详细解析1.环滁皆山也。
【环滁(chú):环绕着滁州城。
环,环绕。
滁州,现在安徽省东部。
皆:副词,都。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其:代词,这里指代滁州。
诸:许多。
林壑:树林山谷。
尤:特别。
蔚然:茂盛的样子。
而: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
深:幽深。
秀:秀丽。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山:名词作状语,沿山路。
行:走。
闻:听。
潺潺(chán):拟声词,这里用来模拟流水声。
而:连词,表顺承关系。
于:介词,在。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回:回环。
转:转弯。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临:居高面下,由上看下。
于:介词。
……者……也:判断句。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作:造。
者:……的人。
之:的。
僧(s ēng):和尚。
名:取名,题名。
之:它。
自谓:自称。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客:宾客。
饮:喝。
于此:在这里。
辄(zhé):就。
而:连词,不译。
故:因此。
号:别号。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意:情趣。
在乎:“乎”同“于”,在。
得:领会。
而:连词,表顺接。
寓:寄托。
】【译文】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
城西南方的许多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秀丽,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邪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
山势回环,山路转弯,有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
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
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太守同宾客来到这里饮酒,稍微喝了一点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于山光水色之间。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解析】全文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将滁州城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赏析《醉翁亭记》欧阳修〔宋代〕原文: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山之僧曰智仙也一作:山之僧智仙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
醉翁亭记复习知识点
醉翁亭记复习知识点《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优美的山水游记。
这篇文章不仅语言优美,而且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复习知识点的总结。
一、文学常识欧阳修(1007 年-1072 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 年),当时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
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自然景物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
二、重点字词1、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环,环绕。
2、林壑尤美: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壑,山谷。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
蔚然,茂盛的样子。
4、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5、翼然临于泉上: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临,居高面下,由上看下。
6、名之者谁:给它取名的人是谁?名,命名,取名。
7、太守自谓也: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谓,称呼,命名。
8、辄醉:就醉了。
辄,就。
9、意不在酒:情趣不在喝酒上。
意,情趣。
10、山水之乐:欣赏山水的乐趣。
1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得,领会。
寓,寄托。
1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像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
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
霏,雾气。
13、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归,聚拢。
暝,昏暗。
14、晦明变化者: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晦,昏暗。
15、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芳,香花。
发,开放。
16、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秀,茂盛,繁茂。
17、风霜高洁:风高霜洁,天高气爽。
18、负者歌于途: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
负,背。
19、行者休于树: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20、伛偻提携:老人弯着腰走,小孩由大人领着走。
伛偻,腰背弯曲。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分析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分析关键信息项:1、《醉翁亭记》原文2、原文的翻译内容3、对原文的分析要点1、《醉翁亭记》原文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1 原文的翻译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它西南面的许多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去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的,是醉翁亭。
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太守和客人到这里来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所以自己取号叫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暮云回聚拢来,山岩洞穴就昏暗了,阴暗明朗(交替)变化,(就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醉翁亭记》原文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
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
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
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解释赏析《醉翁亭记》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安静的生活,特殊是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
以下是我整理的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盼望可以供应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醉翁亭记》原文醉翁亭记宋·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暗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叉,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来宾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翻译滁州城的四周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远看去树木茂密、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慢慢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
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
造亭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
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名称它的。
太守和来宾来这里饮酒,喝得少也总是醉,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名叫“醉翁”。
醉翁亭记重点词及翻译
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然白发,颓然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环绕着滁州城都是山。
它西南面的许多山峰,树林、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出的,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的,是醉翁亭。
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僧人智仙。
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太守和客人到这里来喝酒,喝的很少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所以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在于山光水色之中。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了,树林里的雾气消散,烟云聚拢,山谷洞穴昏暗了,明暗交替变化,这就是山里的早晨和傍晚啊。
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霜露洁白,水流落下,石头裸露,这就是山里的四季啊。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醉翁亭记》课文知识点梳理【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
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
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
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因替范仲淹等政治改革派辩护而触怒政敌,被贬为滁州知州。
欧阳修虽然壮年被贬,仕途失意,壮志难酬,内心抑郁,但他不悲戚嗟叹,而是以积极的心态做好地方官,为百姓做事。
同时,滁州风光秀丽,他便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自得其乐,并与民同乐,心情愉快闲适,把内心的惆怅苦闷寄寓在山水和诗酒之中,写下了名传千古的《醉翁亭记》。
【中心主题】本文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平祥和的游乐图,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念和被贬后寄情山水的旷达情怀。
【生字读音】环滁(chú)琅琊(láng yá)辄(zhé)林霏(fēi)开岩穴暝(míng)伛偻(yǔlǚ)山肴(yáo)野蔌(sù)射者中(zhòng)觥(gōng)筹交错颓(tuí)然阴翳(yì)【文言知识】一、重点词语解释环滁皆山也环:环绕林壑尤美尤:尤其,格外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深:幽深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于:从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作亭者谁作:修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临:靠近名之者谁名:命名太守自谓谓:命名饮少辄醉辄:就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领会寓:寄托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若夫:像那霏:雾气云归而岩穴暝归:聚拢暝:昏暗晦明变化者或暗或明,变化不一野芳发而幽香芳:香花发:开,开放佳木秀而繁阴佳:好的秀:茂盛,繁茂山间之四时也时:季伛偻提携伛偻:腰背弯曲,这里指老人往来而不绝者绝:断绝酿泉为酒为:酿造泉香而酒洌洌:清山肴野蔌山肴:野味蔌:菜蔬杂然而前陈者陈:摆放非丝非竹丝:弦乐器竹:管乐器射者中,弈者胜射:投壶弈:下棋觥筹交错觥:酒杯苍颜白发苍:苍老颜:脸色颓然乎其间者颓然:醉醺醺的样子已而夕阳在山已而:不久树林阴翳翳:遮盖太守乐其乐乐:以…为快乐乐:快乐醒能述以文者以:用文:文章述:记述太守谓谁谓:为,是二、重点句子的翻译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醉翁亭记》 重点字与翻译
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环绕滁州城的全都是山。
它西南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秀美。
望过去树木茂盛而幽深秀美的地方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行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山之间奔泻而下的就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随山转,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靠近酿泉的亭子,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亭子的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
给亭子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太守和客人到这里饮酒,喝一点点就醉了,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本意不在于酒,而在于山水之中。
游览山水的乐趣,领略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
像那太阳一出来树林里的雾气会消散,烟云聚拢,山谷变得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无定的是山里早晨和傍晚的景色。
野花开放散出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形成浓郁的树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溪水低落,山石显露,这就是山里四季的景色。
(部编版)醉翁亭记重点句子翻译
山肴:野味。
野蔌:野菜。蔌,菜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杂然:众多而杂乱的样子。
陈:摆列。
译: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 ,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
9、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苍颜:苍老的容颜 颓然:醉醺醺的样子 乎:在
译: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 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10、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 乐其乐也。
《醉翁亭记》重点句子翻译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 亭也。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临:居高面下。
译: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 有一座亭子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 上,那就是醉翁亭。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意:这里指情趣。乎:相当于“于”
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 山水的美景。
译: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 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
6、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时:季。
乐:乐趣。
译:四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 尽的。
7、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负者:背东西的人。 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译: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 的人在树下休息。
8、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得:领会。寓:寄托。
译: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 寄托在酒上。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霏:雾气 开:散开 归:聚拢 暝:昏暗
译: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 云聚拢过来,山谷就昏暗了。
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芳:香花。 发:开放。 秀:茂盛,繁茂。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和注释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和注释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乐其乐。
喜乐同享即是最大的乐趣!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和注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醉翁亭记原文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翻译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醉翁亭记翻译及知识点
译文: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高踞于泉水之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僧人智仙。
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像那太阳的升起的时候,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早晚的景象啊。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俊秀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水面下降,隐石现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啊。
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啊。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
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人在游玩。
靠近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香并且酒清;野味野菜,杂乱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的宴席。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
一个脸色苍老头发花白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
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
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
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把滁州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快乐啊。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就是太守。
太守是谁呢?是庐陵郡的欧阳修。
4.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彼,或别有用心。
《醉翁亭记》重点句翻译
《醉翁亭记》重点句翻译醉翁亭记是唐代文学家欧阳修所著的一篇散文,描写了作者在醉翁亭上寻欢作乐的心情和对人生的思考。
下面是《醉翁亭记》中的一些重点句子及其翻译:1. 古人云:“被服而不知悔过,吃肉而不知荤腥”,亦庄亦谐,亦物亦我也。
(原文)The ancients have said, "One can indulge without remorse, and eat meat without concern for its nature." This is both solemn and playful, transcending the self and yet rooted in it. (翻译)2. 平生自有兴,无入瓮者。
(原文)Throughout my life, I have had my own joys, without conforming to others' expectations. (翻译)3. 悲夫!故人之意又何在哉? (原文)How pitiful! What have become of the intentions of my old friends? (翻译)4.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原文)The Yellow River winds through the white clouds in the distance, and amidst the vast mountains stands a solitary city. (翻译)5.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孤月而 sigh,不如旦暮之所期也。
(原文)I have spent whole days in contemplation, but it is not as rewarding asa moment's learning; I have sighed under the lonely moon, but it is not as fulfilling as the anticipation of dawn and dusk. (翻译)6.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醉翁亭记》课文、译文、知识点总结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醉翁亭记》课文、译文、知识点总结一、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吉水(今属江西省)人。
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代表作有《朋党论》《醉翁亭记》《秋声赋》《卖油翁》《采桑子》《踏莎行》《蝶恋花》等。
二、故事背景欧阳修因支持韩琦、范仲淹等人的革新运动,遭到保守派的反对。
革新运动失败后,欧阳修被贬到滁州。
《醉翁亭记》就是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写的。
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大力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而且滁州又有令人陶醉的山水,这些都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
但是当时的北宋王朝政治昏暗,奸邪当道,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又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
三、课文翻译1.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注释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环,环绕。
诸:各个,众。
尤:格外。
蔚然:茂盛的样子。
山:名词作状语,在山上。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回,回环,曲折环绕。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临:坐落在高处。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辄:就。
号:取别号。
意:情趣。
乎:相当于“于”。
山水之乐:欣赏山水的乐趣。
得:领会。
寓:寄托。
译文: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城西南方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远远望去,那树木繁茂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醉翁亭记知识点总结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醉翁亭记知识点总结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一:译文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
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啊。
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
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
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稍微喝一点儿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阴,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啊。
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
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
(一人)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
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
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表达这快乐的,是太守啊。
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醉翁亭记》翻译及文言常识
《醉翁亭记》翻译及文言常识(3)《醉翁亭记》翻译及文言常识特殊句式1.倒装句: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
状语后置句)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
)2.判断句:环滁皆山也。
(“也”表示判断语气。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醉翁亭也。
(“也”表示判断语气。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水落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庐陵欧阳修也。
(“也”表示判断语气。
)3.省略句: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了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拓展阅读:《醉翁亭记》读后感大散文家欧阳修同范仲淹一样,在北宋时主张改革;也同范仲淹一样,被保守派排挤出朝廷,远赴安徽滁州为官。
但与范仲淹不同的是,欧阳修似乎远比范仲淹洒脱:既然满腔的报国热忱无人欣赏,那就自得其乐好了―毕竟人生处处是风景,在众人皆醉(实际上是佯醉)的情况下,何必与污秽一争高下呢?!所以,在滁州,欧阳修精心经营着自己的文字天地。
布局谋篇、遣词用句,无处不显示出作者的苦心。
宋朝的大理学家朱熹曾在自己的《朱子语类》中说,欧阳修的文章,多是历经多次修改而成的;而后来真的有人得到了《醉翁亭记》的原稿,发现仅文章的开头就改得一塌糊涂。
围绕“滁州四周皆山”这一内容,欧阳修开始竟用了几十句!改来改去,直到定稿的时候,才决定用“环滁皆山也”这五个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唐愈、柳宗元,宋安,洵,轼,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2,《醉翁亭记》写于欧阳修到上任的第二年,作者在文中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美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表现作者政治理想以及旷达情怀。
1、原文:环滁皆山也。
环滁:环绕着滁洲城。
环,环绕。
译文:环绕城的都是山。
2、原文: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其:代词,指。
诸:各个。
林:树林。
壑:山谷。
尤:尤其,特别。
美:秀丽。
蔚然:茂盛的样子。
深秀:幽深秀丽。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译文:城西南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
远远看去,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3、原文: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于:从译文: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
4、原文: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翼然临于泉上:四角翘起,像鸟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翼然:像鸟儿开翅膀一样。
临:靠近于:在译文:山势回环,山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开翅膀一样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
5、原文: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译文:建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
6、原文: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名:取名,命名。
译文: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7、原文: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译文:太守和客人来到这里饮酒,喝少量的酒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8、原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意:情趣。
在乎:在于。
译文: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9、原文: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得:领会寓:寄托译文: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中。
10、原文: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若夫:用在一段的开头,用来表示提出另一事。
要说那......,像那......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
霏,雾气开,消散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归,聚拢。
暝,昏暗。
晦明变化: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译文:要说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显得得昏暗,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幻不定之时,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11、原文: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芳:香花。
发:开放。
幽香:清幽的香味。
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秀:茂盛,繁茂。
风霜高洁:就是风高霜洁。
天高气爽。
译文:春天野花开放,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夏天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秋天天高气爽,冬位低落,头显露出来,这是山中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
12、原文: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早晨上山,傍晚回来,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13、原文: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至于:说到那......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倒装句,即“于树休”)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
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
伛偻:腰背弯曲,这里指老年人。
提携:搀扶带领,这里指小孩子。
(借代手法)译文: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人在旅游。
14、原文: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者,太守宴也。
临:靠近。
渔:钓鱼。
酿泉:名词作状语,用酿泉的水。
洌:清澈。
山肴野蔌:野味野菜。
山肴:拿山野里打来的鸟兽做的菜,俗称“野味”。
野蔌:野菜。
蔌,菜蔬。
杂然:错杂的样子。
前:在前面。
:摆开。
宴:名词作动词,兴办酒宴。
译文:来到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泉水酿酒,泉水香,酒甘醇;山中的野味野菜各种各样在面前摆着,这是太守举行酒宴。
15、原文: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会畅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酣:尽情地喝酒。
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弈:下棋。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觥:酒杯。
筹:酒筹。
交错:交互错杂。
译文:宴饮酣畅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或起或坐,这是宾客们尽情地欢乐。
16、原文: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苍颜:脸色苍老。
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
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译文:一个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17、原文: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已而:不久。
译文: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人影疏疏落落,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在后面。
18、原文: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翳:遮盖。
鸣声上下:意思是鸟到处叫。
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译文:树林枝叶茂密成荫,鸟雀到处鸣叫,这是游人离去鸟雀就欢乐了。
19、原文: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①其乐②: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乐①:意动用法,以…为乐。
乐②:快乐。
译文: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懂得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着太守一同游玩为快乐,却不知道太守因他们的快乐而快乐。
20、原文: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乐:快乐。
以:用译文: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记述这件乐事的人,是太守。
21、原文: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谓:为,是。
译文: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
常见重点问题简答1、出自本文的成语。
醉翁之意不在酒:通常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面。
水落出:本意水落下去,头就显露出来。
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大白。
峰回路转:亦作山回路转。
①谓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
②今常用来比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了新的转机。
前呼后应:本指前行的人向后行者呼喊,后行者向前应答。
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
风霜高洁:指天气高爽霜色洁白,秋高气爽。
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
形容宴饮尽欢。
往来不绝: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2、全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
“乐”字贯穿全文的线索。
3、用原文语句回答:①、写醉翁亭命名的缘由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④、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⑤、写春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⑥、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⑦、写秋景的句子是:风霜高洁;⑧、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出者;⑨、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共写了哪四个场面: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⑩、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⑾、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⑿、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4、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5、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仲淹以天下为忧。
6、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写景的作用是什么?由远而近;写醉翁亭围环境的优美,引出醉翁亭,为下文写太守与民同乐作铺垫。
7、请抓住一个特点,对文章的第二小节进行赏析。
示例:语言简洁。
这一小节写了山间的朝暮之景和四季之景,每种都抓住最主要的特点,只写了一句话。
言简意赅,作者的情感也蕴涵在里面。
(大意正确即可)8、第三段中有四幅画面,请用简洁的文字概述出来,并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有用意?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的人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
太守为人民安居乐业而高兴。
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
揭示了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
9、本文以乐为线索,由景生情,情景交融,表达了欧阳修怎样的情怀?(或文章的主题)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被贬后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
10、简要阐述本文中“醉”和“乐”之间的关系。
“醉”和“乐”是统一的。
作者因乐而醉,醉又增添了乐;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11、“太守之乐”具体有哪些?其本质是什么?(1)“山水之乐”;(2)“宴酣之乐”;(3)“乐人之乐”。
三乐归一,其本质都是“与民同乐”。
12、结合写作背景理解“太守之乐其乐”的含义。
一是借欣赏山水秀丽景色,排遣心中抑郁,二是借与众人游琅琊山,寄寓与民同乐的理想。
13、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仲淹的《楼记》来看,两人的思想有什么共同之处?两人有都被贬的政治遭遇,但都“不以己悲”,都具有“忧民”及“与民同乐”的思想,都具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
14、本文是一篇寓情于景的山水游记,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15、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仲淹《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
相同点:与民为乐。
积极意义:形成一种关注民生的意识。
16、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
17、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
18、本文最后一段描写了什么容?有用意?众人游宴之乐,揭示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
19、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