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家庭教育六大的弊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隔代家庭教育六大的弊端

2012-04-10 14:24:21来源:QQ论坛我要评论(0)

字号:T|T

标签:

(1)思想观念陈旧。

隔代家庭中祖辈家长受教育年限,明显低于核心家庭父辈家长的受教育年限,且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在“人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这个问题上,有83%的沮辈家长同意这个观点。他们认为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他们命中的安排,显然,祖辈家长容易静止地、片面地看待问题。而核心家庭中的父辈家长同意此观点的只有21%,差异非常明显。

95%以上的家长没有学习过如何教育子女这门学问,其中,隔代家长的这个比例接近100%。祖辈的世界观形成于几十年之前,当时他们受教育的程度低,知识面窄,他们中不少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几十年前。在与孩子的亲密接触之中,他们的观念无意中会传播给孩子,还有一些祖辈家长因文化低、思想旧,无意识地给孩子传授不少封建迷信的东西,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

(2)容易忽略孩子的成长需求。

隔代家庭中的祖辈家长大多数是退(离)休人员,且年事已高。他们有自己的消遣方式,或做家务或看书读报,或从事第二职业,或娱乐等。祖辈家长休闲时与孩子在一起玩耍活动的时间少,对孩子的了解不及父辈。不了解孩子年龄、生理特点,不鼓励孩子在户外尽情奔、跑、跳跃、尽情玩耍。调查中发现,祖辈家长中有62.5%在空闲时间里只顾自己消遣,而把孩子交给保姆管,与孩子一块玩耍活动的祖辈家长只有27%,而父辈占55%。在“孩子的缺点,错误是您自己发现的吗”问题上,不能经常发现孩子缺点的祖辈家长有33%,父辈只有3%。显然,隔代家庭中的祖辈家长对孩子的了解、观察不及父辈细心、深入,对幼儿的发展有不利影响。

在“您是否鼓励孩子在户外奔、跑、跳跃,尽情玩耍”的问题上,隔代家庭祖辈与核心家庭父辈差异较大。不鼓励孩子的祖辈有39.4%,父辈只有3%,经常鼓励孩子家庭的祖辈只有12%,而父辈却有55%。隔代家庭祖辈家长不是怕孩子摔了,碰了,就是怕孩子在玩中出问题,思想上比较保守。认为只要孩子不磕不碰就好,不了解孩子的爱玩、爱动的天性,不了解孩子年龄、生理的特点,阻碍了孩子的正常运动、发展。

(3)容易对孩子形成溺爱。

多数祖辈家长常有一种因自己年轻时生活和工作条件所限没有给予子女很好的照顾,而把更多的爱补偿到孙辈身上的想法。这种想法往往导致产生“隔代惯”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1)一切依着孩子。“凡是孩子要的,哪怕是孩子的要求极其不合常理,我都会想方设法满足他们”,祖辈家长同意此观点的比率高达73%,而父辈家长仅仅为26%;

(2)一切包办代替。隔代家庭的祖辈家长即使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都不要孩子动手,哪怕是劳动强度很低的家务活。相比之下,核心家庭中的父辈没有祖辈溺爱严重。在学习方面,如果核子不肯学,祖辈家长近八成认为孩子还小,不肯学习就算了,以下次再要求等搪塞,父辈家长对此的态度截然不同。

银行职员汪文韵(化名)抱怨说:“我的女儿从小就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到目前为止,女儿仍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后‟般的生活。”“女儿快7岁了,连系鞋带这类简单的事情都不会做。外公外婆事事处处顺着她,使她任性霸道,与其他小朋友很难融洽相处。”

女儿4岁的鲍妈妈说:“从孩子小时候起,我就让她自己吃饭,但自从去年婆婆帮我带女儿之后,她吃饭要人喂、见到好玩的就要买,而且还懂得了看人脸色,只要婆婆在,她就会提要求、撒娇。我批评她,婆婆就护着,说…孩子小嘛,干嘛发脾气‟。去年回老家过年,女儿趁机要我喂饭,我让她自己吃,婆婆却说…你不喂,我喂‟。” 鲍妈妈的侄子、侄女都是由她公婆带的,非常娇气调皮。侄子3岁时,有一次婆婆追着给他喂饭,他就爬到桌子上乱蹦乱跳,结果一不小心从4楼窗口掉下去,大腿骨折了。而那次之后,婆婆反而更宠他了,喂饭一直到他上小学三年级。

(4)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影响。

从诸多儿童心理咨询个案中发现,隔代抚养方式可能导致孩子心理变异,产生某些心理问题,如心理老年化、社交恐惧症、性格怪异化、心理脆弱化等。

①心理老年化。孩子长期处于老年人的生活空间和氛围中,耳濡目染老年人的语言和行为,这对于模仿力极强的孩子来说,极有可能加速孩子的成人化,更严重的还会造成孩子心理老年化。

②社交恐惧症。由于老年人大都喜欢安静而不喜欢运动与外出,又顾忌孩子户外活动的安全问题,而易使孩子的成长环境囿于狭小的家庭空间,缺乏应有的社会交往,不利于养成孩子开阔的胸怀,热情、宽容的性格。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容易心胸狭窄,不善与人交际,甚或产生社交恐惧症。

③性格怪异化。人老后,思想很容易固定化,行为模式化,往往表现出固执、偏激、怪异的想法与言行。这极不利于孩子的性格培养,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怪异的心理和行为、人格的偏离、暴力倾向加剧等等。

④心理脆弱化。老年人抚养孩子,常常是过分的关心和溺爱,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使孩子没有独立思考与活动的机会。长期下去,会使孩子缺乏独立性、自信心和果断力,产生依赖心理和受挫力差的毛病。而父母抚养往往可以克服这些不足。

调查表明,隔代家庭的孩子与父辈照管的孩子相比,主动性较差。隔代家庭中的孩子主动找到别的小朋友玩耍的只有9%,父辈照管的孩子为24%,遇到问题就要他人帮助的有52%是祖辈照管的孩子;祖辈照管的孩子兴趣持久性短暂,一下就过的有33%,而父辈照管的孩子只有3%等等。

(5)容易造成孩子与父母的感情隔阂。

孩子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之间缺少应有的沟通和交流,那么空间和时间的距离也会致使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越拉越远。对于孩子而言,父母的角色缺位,在他们心中仅存的就

是两个空洞的代名词—“爸爸”和“妈妈”,但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他们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抚,无法像其他的孩子一样享受父母的悉心照料;对于孩子的父母而言,他们尽管为了孩子,为了整个家庭付出了很多艰辛。但他们长期在外,根本无法真正的了解孩子想法和需求,而往往简单地以充足的物质来补偿对孩子的愧疚。然而,金钱弥补不了感情的缝隙,亲子关系逐渐淡化。

有个4岁的男孩,已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了两年,这期间妈妈回来一次,在家呆了一个月。他妈妈回来时给他买了很多衣服、玩具,还有许许多多的零食,可无论妈妈怎样哄他,爷爷奶奶怎么教他,他就是不靠近妈妈,不和她讲话,也不叫她。经过一个月的相处,他妈妈走的那天才勉强叫了一声“妈妈”。他妈妈走后他没有丝毫的想念,而且当老人问他为什么不叫“妈妈”时,孩子说:“她又不管我,我为什么要叫她啊?”。

有些父母与孩子长期分离使得亲情变得疏远,当孩子不能完全顺遂父母的意愿时,由于缺少朝夕相处的那种亲情为之缓冲,由于亲子之间的性格差异没有得到较好充分的磨合,再加上外界的压力如孩子学习成绩下降等,这些亲生父母就可能象“继父、后母”那样缺少足够的思想准备和耐心,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近乎苛刻,对孩子的处罚演变成了施虐或折磨,甚至将孩子逼上死路的并不鲜见。这种折磨同那种亲子共同成长中的责打孩子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打一个极不恰当的比喻,那就是由自己从小养大的宠物如猫、狗等,主人偶尔也会在生气时踢上几脚;可面对跑进自己家园里吠叫的猫、狗,即使是极爱宠物的人也可能给它一顿棒打,尽管这猫这狗也是别人家的宠物!

(6)增加祖辈负担和压力。

从生命周期和学习能力来讲,祖辈与孙辈是朝阳与夕阳的关系。祖辈如挂在西边的夕阳,虽有光亮,但不免有落下去的危险;孙辈就如初升的太阳,越升越高。祖辈抚养孙辈时,刚开始孩子的需求不多时,或许还可以满足他的需求,但随着孙辈年龄的增长,知识面的扩展,探索能力的提高和自主性的增强,他的需求越来越多,心理变化会越来越复杂。要解决这些问题,这对于身体机能逐渐下降的祖辈来说是强人所难或难以为继的。同时,这也给祖辈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如果将孙辈照顾的很好,能使其健健康康的成长,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但如果在其监管的过程中,孙辈出现了什么问题,他们是难以向子女交代的。而且,这又会引发许多新的矛盾和冲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