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集群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企业集群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高道香孙旖旎
2012-9-21 10:30:43 来源:《企业改革与管理》2012年第1期
20世纪中叶以前,理论界盛行一种说法,大企业才具有效益。规模成为效益的代名词。企业大型化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容。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小企业不但没有像某些经济学家预言的那样消失,反而以集聚的组织形式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并在就业、技术创新、出口、调整产业结构和抬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集群的产生、发展其实是生产集中与分散均衡作用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本文就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中小企业集群现象及其存在机理、发展前景试以论述。
集聚经济理论是近代区位理论奠基者阿尔弗雷德·韦伯在《区位纯粹理论》(1909)一书中最早提出来的。集聚经济理论主要研究区域内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企业的组合,以及这些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与分散的经济合理性问题。它们通常集中于相同或相邻区域,通过专业化分工产生直接经济利益和溢出效应。中小企业群的发展有利于培育竞争市场,机制灵活的中小企业群在市场经济环境里已逐渐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最活跃、最具潜力的经济成份,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一、中小企业集群的内涵和实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威廉姆森和理查德·尼尔森分别指出,在企业和市场这两种基本的制度形式之间还存在着“组织间协调”或“中间性体制”,也就是一些组织通过战略联盟等形式形成集群以获得外部经济。单个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弱,难以与大企业抗衡,但可以结成“中间性体制”,既能获得
外部经济效果又能获得集体竞争优势,以整体力量与大企业竞争。所谓的企业集群。就是指一组彼此独立自主,但相互之间依托于资源共享和互补、专业分工和协作等特定关系,组织结构介于纯市场和层级组织两种组织之间,在地理上靠近的多个企业,其主体是中小企业。“企业集群”在各种参考文献中也有多种称谓,可称为产业集聚、新产业区、企业网络等,由于企业集群中大多是中小企业,因此亦可被称为中小企业集群。
国内外发展经验表明,中小企业在确保地区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分散金融风险、实现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等方面,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全国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0%,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的60%和40%左右,流通领域中的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还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和60%的出口额。无论从工业总产值比例或增加值比例来看,中小企业均高于大企业,中小企业的单位资金效用率也明显高于大企业。正因如此,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政策上积极采取措施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意大利的发展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一个典范:意大利产业集群的最大特点就是成百上千个同类产业和相关产业的中小企业集聚在一个城镇。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意大利素有“中小企业王国”之称,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企业规模之小都是其他工业化国家不能比拟的,意大利工业企业平均从业人数仅为 4.3人。企业规模是日本的1/4,德国的l/3,不到美国的1/3。如意大利普拉特纺织品集群中,分布着8500家企业,而职工总数只有46000人,平均企业规模只有5.4人。然而正是这些中小企业通过产业集群的方式,才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力。
二、中小企业集群生存和发展的理论动因
1.保罗·索尔曼的“生态空间”理论阐述了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性。索尔曼认为,企业之间的竞争恰如自然界中不同物种之间的竞争一样,弱者和强者有着不完全冲突的生存空间,中小企业可以选择某些细分市场作为自己的生存空间并发挥自己的专长,做到以小胜大。
2.“规模经济”理论论证了中小企业集群的竞争力。马歇尔认为,有两种途径可以产生规模经济:一是依赖企业之间的合理分工和联合,合理的工业地区分布以及企业的经营规模,并称其为“外部经济”:二是依赖于个别企业对资源充分有效的利用、组织和经营效益的提高,称其为“内部经济”。在“外部经济”中,马歇尔其实是强调规模经济并非来自生产规模的简单扩大,而要依赖于“组织的改进”,这就是企业集聚。外部经济使得企业可以通过企业间的聚集、分工、合作、共同利用区内资源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节约经营成本、扩大经营效益。
3.“交易费用”理论推动了中小企业集群的扩张。科斯在其著名论文《企业的性质》中指出:交易费用的存在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外部企业内部化,市场交易内部化,可以相对有效地排除外部交易的不确定性。而当企业超出了其合理规模,交易成本就会提高,企业就不会再把异体企业内部化,而是将某些企业外部化,通过各种纽带和它们保持密切联系,这样企业既节约了交易费用,同时又仍在一定程度上享有一体化组织规模、范围和分散风险的经济性,这就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小企业集群化。
三、中小企业集群对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作用
1.提高区域竞争优势。麦克·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提到,一个国
家的最终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主导产业本身,还与其供货商和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集群化最直接的一个结果便是同一产业及其供货商和相关产业的中小企业在地域上的集聚,积极发展形成优势产业群,提高区域企业之间的响应度,增强区域的竞争力。
2.带来区域经济的外部效应或外溢效应。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外部性主要表现在共享公共资源、技术管理方法快速扩散、市场集聚和辐射作用等方面。在基础设施、产品原料服务体系、信息服务方面,许多同类企业甚至完全不同的企业有许多可以共享的资源,利于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反映在地域空间上则易于形成较强的扩散效应。
3.提高区域创新优势。波特认为:企业集群获得竞争优势的来源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彼此接近,会受到竞争的隐形压力。而不甘落后的自尊需要和当地高级顾客的需求,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由集聚带来的有效的竞争压力,既加剧了竞争,又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二是强烈的技术吸纳能力。由于地理上接近,业务联系紧密,信息交流快捷,市场上任何一个具有潜力和市场前景的重大技术创新,集群内企业几乎都会同步吸纳消化这种创新成果,企业通过这种快速学习和模仿有利于实现自身的更新和升级。三是健全的服务体系。随着集群区域的发展、壮大,除了生产企业集聚外,还汇聚了大量的服务企业以及提供研究和技术性支持的机构,如管理咨询机构、技术开发机构、行业协会等,这些机构对加强技术的研发、交流和扩散。对区域内企业技术进步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4.提高区域资源整合的优势。同类企业在某一地区的集聚将使集群内企业大大增强对本地资源的整合能力,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对资源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