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阅读练习基础
广东省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01 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01一、最新考纲解读本要点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翻译成现代汉语”. “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基本包括三层次:一是能读通、读懂,能够概括其主要内容或含义;二是能够理解分句之间、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是能够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或在文中所起的作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文言语句翻译题成为常考、必考内容,其分值也在逐年上升,因此,我们必须“取法于课内,积累于课外”.文言文断句,是考查考生诵读文言文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特别是对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和理解.近几年许多省份都考查了文言文断句.由此看来,文言文断句在今后的高考中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将有许多省份步入对文言文断句的考查,因此,在复习中,文言文断句不可忽视二、思维题突破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理解文段的关键,与文言虚词相比,它数量多,表意性强,变化性大."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包含着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实词是中学生常见的实词,而不是生僻难懂的;二是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脱离上下文的字典含义;三是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是识记那些僵死的概念.文言文实词的考查主要落实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及词类活用等方面.从这几年的高考试题看,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更为命题者青睐,所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应特别注意:1.注意词的古今义文言实词,有的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有的完全不同.这两类词都可以不去管它,重点应放在古今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实词上.如"食已与与如也"的"已"今作"已经",这里是"罢""完"的意思;如"偷",古义有苟且、马虎、刻薄等意,今为偷窃.理解时不能不辨古今差别而随便地以今义释古义.2.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文言以单音词居多,汉语以双音词居多.不要把两个连用的单音词误判白话文中的双音词,如"妻子"、"地方"、"指示"等.3.注意通假现象古代汉语常有通假字.一是音同音近通假,如"蚤"通"早","要"通"邀","裁"能"才","禽"通"擒","卒"通"猝";二是形近通假,如"说"能"悦","谕"通"喻".因此,理解时不要误把通假字作为本字.如"以身徇国" ,"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中的"徇"通"殉",看不出来,就会解错. 4.注意偏义复词现象所谓偏义复词,京是由两个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的词,其中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只作陪衬,如《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便可白公姥"、"我有亲父兄这三句中,"作息"只有"作"的意义,"公姥"只有"姥"的意义,"父兄"只有"兄"的意义.如果不解依据上下文看出它们是"偏义",就会理解错误.5.要注意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在文言中是常见的语言现象,应根据具体语境作辨别.如"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中的"举"是"全"的意思(与"独"相对);"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中的"举",根据前后文,应解释"攻取".【解题方法】一词多义在古今汉语中普遍存在着,但在文言文的词语中显得更加突出和复杂,它既有本义和引申义之分,可有比喻义和借假义之别,要熟练掌握120个常用的文言实词.古今异义词由于其语言流变的情况相当复杂,有词义的扩大和缩小,有词义的强化和弱化,有词义的转移和词情的改变,掌握起来有时也就更加困难.但是只要我们紧紧把握命题人重课本,重迁移的命题意图,绷紧不以今义释古词的这根弦.解决这些并不困难.常见文言实词的学习要有系统的观念,即建立实词的词义系统,并把握某个词义的运用环境,二要因文定义.一个词不管有多少种意义,当它一进入具体环境后,就只能有一个恰当的理解.所以在文言文的阅读中,利用汉语词语的构成特点、根据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结合上下文的语境限制和题目的具体要求进行词义的推断是特别需要,特别实用,也十分有用.下面就对这个问题简单地列举些推导的方法.推导总原则还是"词不离句",具体有如下几种.1.利用音形的分析来推导如觐,从"见"旁可以推出"拜见";"造","辶"与走有关,解为"到""去".又如,"甲兵顿敝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中的"顿"可以推断为"钝"义,因为古人用同音字替代的情况较多.2.利用语法结构推导,例:①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解先入关破泰②视之,弄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③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④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怎样理解其中的四个"意"呢?句①的"意"作动词,后面带有宾词语,应解释为"料想";句②的"意"作主语,为名词,句④的"意"用法与此相同,联系前文,可知应解释为"样子";句③的"意"作"无"的宾语,自然也是名词,应解释为"意图"或"心意".3.利用联想的方法推导,平时我们学过不少文言文和成语,在解题时,利用学过的知识并迁移过来,也是不难解决的.例如: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不速之客).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日薄西山).4.利用组词来推导,文言文词语都是单音节的,现代汉语是双音节的.将单音节的文言词语,作为语素组成双音节的现代汉语词组,然后根据实际去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组词的方法有两种:a.辐射式引申节/ \节约节省b.链条式引申朝:朝见-朝拜-朝廷-朝代5..根据前后述说的内容作推断例:①又以適去,意不自得②(郭)永以书抵幕府句①的"適"是什么意思,根据"意不自得"可以推知"適"同"谪","又以適去",是"又因为被贬而离开".句②的"抵"是多义词,这里是什么意思?前文说,太原地方长官总是任用名望很高的人,每次宴请耗费千金,这些钱都是从各县搜刮来的,对大谷县征敛尤为紧迫,于是"永以书抵幕府",意思是:郭永写信送到太原帅幕府.抵,送达.理解文言实词的基本原则是依据语境,即上下文.上列三点,只是把这"语境"具体化.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1.用"者"或"也"表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例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游褒禅山记》)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六国论》)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5.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刘豫州王室之胄.(《赤壁之战》)被动句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例如: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伶官传序》)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4.用介词"被"表被动.例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五人墓碑记》)宾语前置宾语前置相当多见,有几种情况.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 (《石钟山记》)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弗怠之) (《送东阳马生序》)2.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提前.例如:大王来何操? (操何) (《鸿门宴》)不然,籍何以至此? (以何) (《鸿门宴》)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前边.例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师说》)唯利是图(图利)省略句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很多省略现象,古代汉语中更为多见.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省略主语.有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例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2.省略谓语.与现代汉语比较,文言中谓语的省略较多见.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3.省略宾语.有动词宾语的省略.例如: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之)斗卮酒.(《鸿门宴》)有介词宾语的省略.例如: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4.省略介词.文言中介词"于"也常常省略.例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有许多特征.最重要的特征是名词后面还有名词或者名词短语,这个名词或者名词短语就是活用动词的宾语.如:(1)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2)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指南录>后序》)"臣,海安、如皋"都是宾语,"私、道"原本是名词,现在都活用成了动词.如果没有宾语,就看一个名词前面是不是有"已、乃"等状语,如果有状语,这个名词也就可能活用成了动词.(1)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刺秦王》)(2)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促织》)"乃、细"都是状语,于是原本是名词的"前、疏"都活用成了动词.如果一个名词前面有能愿动词,那么这个名词就可能活用成了动词.如:(1)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2)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廉颇蔺相如列传》)"鼓""刃"前面有"能、欲",都由名词活用为动词了.2.名词做状语名词一般是不能做状语的,做了状语就意味着带了副词的性质.在文言文当中,这也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所以名词做状语也是一种词类活用的现象.如: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之战》)"南指"相当于"向南指".(二)动词的活用(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的主要功能是做谓语、定语;如果一个形容词做了主语或者宾语,这个形容词就可能活用为名词了.如: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过秦论》)"贤"原本是形容词"德才优秀",这里是"贤士、贤人",可见它已经名词化了.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如果带上宾语,就活用为动词了.如: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苦"后面带上了"秦"做宾语,就活用为动词了.(四)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一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产生了使宾语发生某个动作的意思,这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便有了使动意义,活用为使动词了.如: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崤之战》)"勤民"是"使民劳累",是使动用法.(五)意动用法意动用法表示心理活动,意思是"认为怎么样".如:"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荆轲刺秦王》)"迟之"是"认为这件事办得太迟",是描写心理活动.★一般句式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3)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①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②汝是大家子(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梁将即楚将项燕.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⑤臣本布衣.⑥且相如素贱人.⑦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⑧予本非文人画士.(6)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1【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1>有标志(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2)用“被”表被动“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4)用“于” 或“受......于......”表被动“不能容于远近.” (张溥《五人墓碑记》“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5)用“被”表被动.“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2>无标志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注意】:“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但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都是此种用法,后面要举例详细讲.三、省略句(1)主语的省略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2)谓语的省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3)动词宾语的省略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4)介词宾语的省略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5)介词的省略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2019高考语文二轮练习文言文阅读试题24(详细解答)
2019高考语文二轮练习文言文阅读试题24(详细解答)课内部分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那么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向,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假设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1、对以下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中有都柱都:大B、施关发机关:枢纽、关键C、合契假设神合契:符合,相合D、京师学者,怪其无征征:征召2、选出各项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A、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B、验之以事,合契假设神C、自此以后D、刘豫州不识天时,强欲与争,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乎?3、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A、〔衡〕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力算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C、连辟公府不就D、验之以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陶澍,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
澍疏劾河工冒滥,及外省吏治积弊、巡南漕①,革陋规,请浚京口运河。
二十四年,出为川东道。
总督蒋攸铦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
道光三年,陶澍就擢巡抚。
安徽库款,五次清查,未得要领。
澍自为藩司时,钩核档案,分别应劾、应偿、应豁,于是三十馀年之纠轕,豁然一清。
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赈务核实,灾民赖之无失所。
又怀远新涨沙洲阻水,并开引河,导之入淮。
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保障农田。
各县设丰备仓于乡村,令民秋收后量力分捐,不经吏役,不减粜,不出易,不假贷,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②而去其弊。
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
道光五年,调江苏。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阅读练习基础
专题能力增分训练十四文言文阅读(A)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瀛洲兴造记曾巩熙宁元年七月甲中,地大震,坏城郭屋室,瀛州为甚。
是日再震,民讹言大水且.至,惊欲出走。
谏议大夫公肃之为高阳关路都总管安抚使,知瀛州事,使人分出慰晓,讹言乃止。
是日大雨,公私暴露,仓储库积,无所覆冒。
公开示廉价,使有攸处,遂行仓库,经营盖障。
雨止,粟以.石数之,至一百三十万,兵器他物称是,无坏者。
初变作,公命授兵警备,讫于既息,人无争偷,里巷安辑..。
维北边自通使契丹,城壁楼橹御守之具,寝.弛不治,习以为故。
公因灾变之后,以兴坏起废为己任,知民之不可重困也,乃请于朝,力取于旁路之羡.卒,费取于备河之余材,又以钱千万市木于真定。
既集,乃.筑新城,方十五里,高广坚壮,率加于旧。
其上为敌楼,战屋凡四千六百间。
先时,州之正门,弊在狭陋,及是始斥而大之。
其余凡圮坏之屋,莫不缮理,复其故常。
周而览之,听断有所,燕.休有次,食有高廪,货有深藏,宾属士吏,各有宁宇。
又以其余力为南北甬道假设干里,人去污淖,即于夷途。
自七月庚子始事,至十月己未落成。
其用人之力,积假设干万假设干千假设干百工;其竹苇木瓦之用,积假设干万假设干千假设干百。
盖遭变之初,财匮民流,此邦之人,以谓役巨用艰,不累数稔,城垒室屋未可以复也,至于始作逾时,功以告具。
盖公经理劝督,尽其心,外尽其力,故能易坏为成,如是之敏。
事闻,有诏嘉奖。
昔火灾子产救灾补败得宜当理史实书之卫有狄人之难文公治其城市宫室合于时制诗人歌之。
今瀛地震之所摧败,与之火灾、卫之寇难无异。
公御备构筑不失其方,亦犹古也。
故瀛之士大夫皆欲刻石著公之功,而予之从父兄适与军政,在公幕府,乃以书来,属予记之。
予不得辞,故为之记,尚俾来世知公之.尝勤于是邦也。
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里巷安辑..安辑:安定B.寝.弛不治寝:息,停止C.力取于旁路之羡.卒羡;多余的D.燕.休有次燕:通“宴〞,宴饮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组是( )A.民讹言大水且.至假设属皆且.为所虏B.粟以.石数之久之,能以.足音辨人C.乃.筑新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尚俾来世知公之.尝勤于是邦也句读之.不知3.以下对原文有关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文章一开场先交代肃之在地震降临之后所做的各种应对,然后笔锋转到他赈灾有方,勤政为民的高尚人格上,严谨而有条理。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翻译复习资料(含答案和解析)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复习资料一.小试身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家谱记归有光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
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
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
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
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
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
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
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
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
俎豆壶觞,鲜或静嘉。
诸子诸妇,班行少缀。
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
祖宗,父母之本也。
族人,兄弟之分也。
不可以不思也。
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
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
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
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
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
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
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
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责.之也。
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
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
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
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1.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 居常不自释.释:宽解B. 贫穷而不知恤.恤:救济C. 以仁孝之道责.之也责:责备D. 不录于.有司于:表被动试题分析:题干是“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9高考语文二轮练习-专项二文言文阅读第三讲理解翻译(含句式)
2019高考语文二轮练习-专项二文言文阅读第三讲理解翻译(含句式)1.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按要求完成文后题目。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
客有言之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见使者再拜而辞。
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
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
先生不受,岂不命邪?”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
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
”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1)用”/”给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客有言之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见使者再拜而辞。
【答案例如】客有言之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见使者/再拜而辞。
(2)请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过而遗先生食。
先生不受,岂不命邪?②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
【答案例如】①郑相子阳瞧得起先生才会把食物赠送给先生,可是先生却拒不接受,这难道不是命里注定要忍饥挨饿吗?②他因为别人的谈论而派人赠与我谷子;等到他想加罪于我时,必定仍会凭借别人的谈论,这就是我不愿接受他赠予的原因。
【参考译文】列子生活贫困,面容有饥色。
有人对郑国的子阳说(起这件事):”列御寇,是一位有道的人,居住在你治理的国家却是如此贫困,你恐怕不喜欢贤达的士人吧?”子阳立即派官吏送给列子谷子。
列子见到派来的官吏,再三辞谢不接受子阳的赐予。
官吏离去后,列子进到屋里,列子的妻子埋怨他并且拍着胸脯伤心地说:”我听说作为有道的人的妻子儿女,都能够享受悠闲安乐。
可是如今我们却面有饥色,郑相子阳瞧得起先生才会把食物赠送给先生,可是先生却拒不接受,这难道不是命里注定要忍饥挨饿吗?”列子笑着对她说:”郑相子阳并不是亲自了解我的。
他因为别人的谈论而派人赠与我谷子;等到他想加罪于我时,必定仍会凭借别人的谈论,这就是我不愿接受他赠予的原因。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分册二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练习(含解析)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一、(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解析:选C 首先,通读选文,了解大意。
2019高考语文二轮练习功课手册(江西专版)文言文知识梳理(二)
2019高考语文二轮练习功课手册(江西专版)文言文知识梳理(二)知识细梳理《诗经》两首【一】在括号内写出以下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氓之蚩蚩.()(2)匪.来贸丝()(3)于.嗟女兮()(4)犹可说.也()(5)隰那么有泮.()(6)彼尔.维何().()【二】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氓.之蚩蚩今义:流氓古义:________________(2)泣涕.涟涟今义:鼻涕古义:________________(3)总角之宴.今义:宴会古义:________________(4)三.岁食贫今义:确数,三古义:________________(5)薇亦作止.今义:停止古义:________________.棘今义:孔穴古义:________________【三】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乘乘.彼垝垣,以望复关()因利乘.便,宰割天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2)将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率疲敝之卒,将.数百之众()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项燕为楚将.,数有功()(3)言既见复关,载笑载言.()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四】指出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夙.兴夜.寐()【五】指出以下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1)“蚩”通“嗤”;(2)“匪”通“非”;(3)“于”通“吁”;(4)“说”通“脱”;(5)“泮”通“畔”;(6);(7)“棘”通“急”。
【二】(1)民;(2)眼泪;(3)快乐;(4)多,约数;(5)句尾语气词;(6)甚,很。
2019高考语文二轮练习文言文阅读试题19(详细解答)
2019高考语文二轮练习文言文阅读试题19(详细解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3分〕〔一〕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那么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那么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那么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选自《季氏将伐颛臾》〕〔二〕“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岂徒孔子知之,冉有亦知之,即季孙亦未尝不知之。
探其意中所怀挟者而告之曰,吾恐在此不在彼,亦因其所惧者而惧之也。
季孙之忧,自在萧墙而其欲那么在颛臾知忧不在此而曰忧是以为君子之所疾。
〔选自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七〕1、以下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无乃尔是过.与过:过错B.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就:担任C.既来之,那么安.之安:使……安定D.岂徒.孔子知之徒:只是2、以下各组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动于.中,必摇其精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襟三江而.带五湖C.今由与.求也,相夫子客亦知夫水与.月乎D.冉有亦知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3、请用“/”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限3处〕〔3分〕自在萧墙而其欲那么在颛臾知忧不在此而曰忧是以为君子之所疾。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9高考语文二轮练习文言文阅读试题16(详细解答)
2019高考语文二轮练习文言文阅读试题16(详细解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14分〕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
至道二年,太宗五路出师,以讨李继迁之叛,而武康公①出夏州。
当是时,公为西头供奉官而在武康之侧,年十七,自护②兵当前,所俘斩及得马羊,功为多。
及归,公又请殿将。
至隘,公以为:“归之至隘而争先,必乱;乱而继迁薄.我,必败。
”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
武康为公令于.军曰:“至阵而乱行者,斩!”公亦令曰:“至吾阵而乱行者,吾亦如公令!”至阵,士卒帖③然,以此行而武康公亦为之按辔④。
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公,莫敢近。
于是武康公叹曰:“王氏有儿矣!”明道元年,除.福州观察使。
军人挟内诏,求为军吏。
公争曰:“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且军吏不可使求而得,得那么军人必大受其侵。
”明肃太后固使与之,公固不奉诏。
已而太后亦寤,卒听公。
于是天子心贤公,遂以公检校太保、签署枢密院事。
公固辞:“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始,人或以公威名闻天下,而状貌奇伟,疑非人臣之相。
御史中丞孔道辅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
天子不得已,以公为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赴本镇,赐手诏慰遣。
或闻孔道辅死,以告曰:“是尝害公者,今死矣。
”公愀然..曰:“孔中丞岂害某者乎?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嘉佑九年,进封鲁国公。
明年二月辛未,公以疾薨。
公忠实乐易,与人不疑,不诘小过,望之毅然有不可犯之色。
及就之,温如也。
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
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
善治军旅,宽仁爱士卒,士卒乐为之用。
与士大夫游,士大夫亦多服其度,以为莫能窥也。
(选自王安石《临川文集》,有删节)【注】①武康公:王德用之父王超,谥武康。
②护:统率。
③帖:安定,顺从。
④按辔:扣紧马缰缓行。
1、对以下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乱而继迁薄.我,必败薄:轻视B、除.福州观察使除:授予官职C、继迁兵相随属.属:连接D、公愀然..曰:孔中丞岂害某者乎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2、以下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A、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拔剑切而啖之B、武康为公令于军曰/不求闻达于诸侯C、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D、惜乎朝廷无一忠臣/喟然叹曰:嗟乎,义士!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青年时代的王德用即在父亲麾下统军杀敌,立下诸多战功;他统率军队军纪严明,整肃有序,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因而得到父亲的由衷赞赏。
2019高考语文二轮练习文言文阅读试题47(详细解答)
2019高考语文二轮练习文言文阅读试题47(详细解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应升诫子书①吾直言贾祸,自分一死,以报朝廷,不复与汝相见,故书数言以告汝。
汝长成之日,佩为韦弦②,即吾不死之年也。
汝生长官舍,祖父母拱璧视汝,内外亲戚,以贵公子待汝。
衣鲜食甘,嗔喜任意,娇养既惯,不肯服布旧之衣,不肯食粗粝之食。
假设长而弗改,必至穷饿。
此宜俭以惜福,一也。
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未见吾童生秀才时,低眉下人,及祖父母艰难支持之日也;又未见吾囚服被逮,及狱中幽囚痛楚之状也。
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人不可上,势不可凌。
此宜谦以全身,二也。
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假设不孝神明殛之矣。
此宜孝以事亲,三也。
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
今家中所存基业,皆祖父母勤苦积累,且此番销费大半。
吾向有誓愿,兄弟三分,必不多取一亩一粒。
汝视伯如父,视寡婶如母,即有祖父母之命,毫不可多取,以负我志。
此宜公以承家,四也。
汝既鲜兄弟,止一庶妹,当待以同胞。
倘嫁中等贫家,须与妆田百亩;至庶妹之母,奉事吾有年,当足其衣食,拨与赡田,收租以给之。
内外出入,谨其防闲③。
此恩义所关,五也。
汝资性不钝,吾失于教训,读书已迟。
汝念吾辛苦,励志勤学,倘有上进之日,即先归养。
假设上进无望,须做一读书秀才,将吾所存诸稿简籍,好好诠次。
此文章一脉,六也。
吾苦生不得尽养。
他日伺祖父母千百岁后,葬我于墓侧,不得远离。
【注】①李应升〔1593年-1626年〕,字仲达,号次见。
明朝南直隶江阴人。
万历丙辰进士,官至御史,为东林党人,敢言直谏,多次上疏弹劾权奸魏忠贤,入狱而死。
②韦弦:韦,熟牛皮;弦,弓弦。
成语有“韦弦之佩”,意为用来警戒自己的有益的规劝。
语出《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
”③防闲:防,防水的堤坝;闲,防兽的圈栏。
泛指防备和禁阻。
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卷:文言文阅读(二)(陕西)
2019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卷:文言文阅读(二)(陕西)【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4~7题。
程琳字天球,永宁军博野人。
举服勤辞学科,补泰宁军节度推官。
权三司使范雍使契丹,命琳发遣三司使。
太仓赡军粟陈腐不可食,岁饥,琳尽发以贷.民,凡六十万斛,饥民赖以全活,而军得善粟。
迁给事中、权知开封府。
王蒙正子齐雄捶老卒死,贷妻子使以病告。
琳察其色辞异,令有司验得捶死状。
蒙正连姻章献太后家,太后谓琳曰:“齐雄非杀人者,乃其奴捶之。
”琳曰:“奴无自专理,且使令与己犯同。
”太后默然,遂论.如法。
改三司使,出纳尤谨,禁中有所取,辄奏罢之。
内侍言琳专,琳曰:“三司财赋,皆朝廷有也。
臣为陛下惜,于臣何有?”帝然.之。
或请并天下农田税物名者,琳曰:“合而为一,易于勾校,可也。
后有兴利之臣,复用旧名增之,是重困民,无已时也。
”再迁吏部侍郎,遂参知政事,迁尚书左丞。
时元昊反,犹遣使来朝,众请按诛之。
琳曰:“遣使,常事也,杀之不祥。
”后使者益骄横,大臣患之。
琳曰:“始不杀,无罪也;今既骄横,可暴其恶诛之,国法也,又何患耶?”元昊死,谅祚立,方幼,三大将分治其国。
议者谓可因此时,以节度使啖三将,使各有所部分,以弱其势,可不战而屈矣。
琳曰:“幸人之丧,非所以柔远人,不如因而抚之。
”议者惜其失几。
既而遣使册命,夏人方围庆阳。
琳曰:“彼假设贪此,可缓庆州之难矣。
”命具礼币赐予之数移报之,果喜,即日迎册使,庆阳之围亦解。
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大名府。
琳持重不扰,前后守魏十年,度要害,缮壁垒,增守御备。
植杂木数万,曰:“异时楼橹之具,可不出于民矣。
”人爱之,为立生祠。
改武胜军,又换镇安军节度使。
上书曰:“臣虽老,尚能为国守边。
”未报.,得疾卒。
赠中书令,谥文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七》〕4.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岁饥,琳尽发以贷.民贷:借款B.太后默然,遂论.如法论:判罪C.帝然.之然:认为……对D.未报.,得疾卒报:答复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程琳为官机智的一组是〔〕①饥民赖以全活,而军得善粟②臣为陛下惜,于臣何有③今既骄横,可暴其恶诛之④具礼币赐予之数移报之⑤异时楼橹之具,可不出于民矣⑥臣虽老,尚能为国守边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④⑤6.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程琳执法如山,不允许任何人凌驾于法律之上,王蒙正虽然与章献太后家连姻,但他的儿子王齐雄杀人,程琳同样对他进行依法严惩。
2019高考语文二轮练习专项练习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
2019高考语文二轮练习专项练习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一】语文基础知识(15分,每题3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痉.(jìng)挛眼眶.(kuàng)和.(hè)稀泥独占鳌.(áo)头B、奶酪.(nào)倾轧.(yà)迫.(pǎi)击炮呼天抢.(qiāng)地C、强.(qiǎng)迫湍.(tuān)急花骨.(gū)朵哀鸿遍.(biàn)野D、鸡肋.(lèi)鲫.(jì)鱼癞蛤蟆.(ma)忧心忡忡.(cōng)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凭添制高点开源节流天网恢恢,疏而不漏B、坐镇满堂灌事必恭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C、糅合明信片蜂拥而至明修战道,暗度陈仓D、熟稔协奏曲轻歌曼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3、以下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行走不够快,我们就跑了起来,跑步不够快,我们就飞了起来。
人生旅途上,我们不停地走,跑,飞,可我们的灵魂跟上我们的脚步了吗?B、河南“天价过路费案”的偷逃过路费数额由原来的368万元减至49万元,这个结果是公检法部门自身作为使然,还是媒体和公众的舆论使然?C、重法度是书法家理性化思维的表达,正如《书谱》所说:“一字乃终篇之准”。
而以文字为起点,“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那么是道法自然的书法大境界。
D、市工商局启动的“叫停电信收费不合法规那么”行动:万人晒话费账单、公开征集侵权证据,是加大反垄断执法力度、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的有效举措。
4、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12月2日,湖南茶业博览会在省展览馆举行。
这次博览会,汇集了君山银针、安化黑茶、古丈毛尖等1万多种名优湘茶,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B、日本右翼势力对“疆独台独藏独”暗送秋波....,企图借助分裂分子,达到反华和对抗中国的目的,理所当然地遭到了中国政府和民众的强烈抨击。
2019语文新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2)断句练习+答案(全国通用) (2)
2019语文新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2)练习+答案(全国通用)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马燧至行营,与诸将谋曰:“长春宫不下,则怀光不可得。
长春宫守备甚严,攻之旷日持久,我当身往谕之。
”遂径造城下,呼怀光守将徐庭光,庭光帅将士罗拜城上。
燧知其心屈,徐谓之曰:“我自朝廷来,可西向受命。
”庭光等复西向拜。
燧曰:“汝曹自禄山已来,徇国立功四十馀年,何忽为灭族之计!从吾言,非止免祸,富贵可图也。
”众不对。
燧披襟曰:“汝不信吾言,何不射我!”将士皆伏泣。
燧曰:“此皆怀光所为,汝曹无罪。
弟坚守勿出。
”皆曰:“诺。
”壬申,燧与浑瑊、韩游瑰进军逼河中,至焦篱堡;守将尉珪以七百人降。
是夕,怀光举火,诸营不应。
骆元光在长春宫下,使人招徐庭光,庭光素轻元光,遣卒骂之,又为优胡于城上以侮之,且曰:“我降汉将耳!”元光使白燧,燧还至城下,庭光开门降。
燧以数骑入城慰抚,其众大呼曰:“吾辈复为王人矣!”浑瑊谓僚佐曰:“始吾谓马公用兵不吾远也,今乃知吾不逮多矣!”诏以.庭光试殿中监兼御史大夫。
甲戌,燧帅诸军至河西,河中军士自相惊曰:“西城擐甲矣!”又曰:“东城娖队矣!”须臾,军士皆易其号为“太平”字;怀光不知所为,乃缢而死。
及李泌赴陕,上谓之曰:“朕所以再三欲全怀光者,诚惜璀也;卿至陕,试为.朕招之。
”对曰:“陛下未幸梁、洋,怀光犹可降也。
今则不然。
岂有人臣迫逐其君而.可复立于其朝乎!纵彼颜厚无惭,陛下每视朝,何心见之!臣得入陕,借使怀光请降,臣不敢受,况招之乎!李璀固贤者,必与父俱死矣;若其不死,则.亦无足贵也。
”及怀光死,璀先刃其二弟,乃自杀。
朔方将牛名俊断怀光首出降。
河中兵犹万六千人,燧斩其将阎晏等七人,馀皆不问。
燧自辞行至河中平,凡二十七日。
燧出高郢、李鄘于狱,皆奏置幕下。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诏以.庭光试殿中监兼御史大夫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卿至陕,试为.朕招之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C.岂有人臣迫逐其君而.可复立于其朝乎某所,而.母立于兹D.若其不死,则亦无足贵也于其身也,则耻师焉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5文言文阅读题点2文化常识题-分类积累,比附推断课件
-8-
方法1
方法2
即学即练
-9-
方法1
方法2
即学即练
解题思路 选 项 联系课内
牵引方向 在文中的意思是:豪族大户。右,右族, A 项“豪 《张衡传》 :“又多豪 即豪族。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 右” 右,共为不轨”。 边,故称“豪右”。 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 C 项“茂 《陈情表》“后刺史 这里是优秀的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 才” 臣荣举臣秀才” 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京师 学 文中的意思是“京城的学者都奇怪它 D 项“京 《张衡传》 .. 师” 者咸怪其无征。” 没有验证”。“京师”即都城的意思。
-3-
-4-
一
二
-5-
一
二
-6-
一
二
-7-
方法1
方法2
即学即练
课内牵引 (2018全国卷Ⅱ,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当职割断,不避豪右 。 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 和帝问曰:“在郡 .. 何以为理?”宠顿首 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镡显拾遗 .. 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 ,除温令。县 .. 多奸猾,积为人患。 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 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 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 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 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 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 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发擿奸 伏。京师 称叹,以为涣有神算。 .. (选自《后汉书· 王涣传》)
(选自《明史· 金濂传》,有删改)
-13-
方法1
方法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能力增分训练十四文言文阅读(A)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瀛洲兴造记曾巩熙宁元年七月甲中,河北地大震,坏城郭屋室,瀛州为甚。
是日再震,民讹言大水且.至,惊欲出走。
谏议大夫李公肃之为高阳关路都总管安抚使,知瀛州事,使人分出慰晓,讹言乃止。
是日大雨,公私暴露,仓储库积,无所覆冒。
公开示便宜,使有攸处,遂行仓库,经营盖障。
雨止,粟以.石数之,至一百三十万,兵器他物称是,无坏者。
初变作,公命授兵警备,讫于既息,人无争偷,里巷安辑..。
维北边自通使契丹,城壁楼橹御守之具,寝.弛不治,习以为故。
公因灾变之后,以兴坏起废为己任,知民之不可重困也,乃请于朝,力取于旁路之羡.卒,费取于备河之余材,又以钱千万市木于真定。
既集,乃.筑新城,方十五里,高广坚壮,率加于旧。
其上为敌楼,战屋凡四千六百间。
先时,州之正门,弊在狭陋,及是始斥而大之。
其余凡圮坏之屋,莫不缮理,复其故常。
周而览之,听断有所,燕.休有次,食有高廪,货有深藏,宾属士吏,各有宁宇。
又以其余力为南北甬道若干里,人去污淖,即于夷途。
自七月庚子始事,至十月己未落成。
其用人之力,积若干万若干千若干百工;其竹苇木瓦之用,积若干万若干千若干百。
盖遭变之初,财匮民流,此邦之人,以谓役巨用艰,不累数稔,城垒室屋未可以复也,至于始作逾时,功以告具。
盖公经理劝督,内尽其心,外尽其力,故能易坏为成,如是之敏。
事闻,有诏嘉奖。
昔郑火灾子产救灾补败得宜当理史实书之卫有狄人之难文公治其城市宫室合于时制诗人歌之。
今瀛地震之所摧败,与郑之火灾、卫之寇难无异。
公御备构筑不失其方,亦犹古也。
故瀛之士大夫皆欲刻石著公之功,而予之从父兄适与军政,在公幕府,乃以书来,属予记之。
予不得辞,故为之记,尚俾来世知公之.尝勤于是邦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里巷安辑..安辑:安定B.寝.弛不治寝:息,停止C.力取于旁路之羡.卒羡;多余的D.燕.休有次燕:通“宴”,宴饮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民讹言大水且.至若属皆且.为所虏B.粟以.石数之久之,能以.足音辨人C.乃.筑新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尚俾来世知公之.尝勤于是邦也句读之.不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一开始先交代李肃之在地震来临之后所做的各种应对,然后笔锋转到他赈灾有方,勤政为民的高尚人格上,严谨而有条理。
B.瀛州的士大夫都想立碑褒扬李肃之的大功,作者的父兄正好在李肃之的幕府参与军政事务,于是听从父兄的嘱咐写下了这篇文章。
C.文章叙议结合:对李肃之赈灾、重建过程的叙述,以记叙为主,语言客观朴实;对李肃之的赞赏则以议论为主,情感理性冷静。
D.曾巩强调经世致用,认为文章应该为现实服务,反映并解决现实的问题,这篇文章很好地体现了他的这种文学思想。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昔郑火灾子产救灾补败得宜当理史实书之卫有狄人之难文公治其城市宫室合于时制诗人歌之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此邦之人,以谓役巨用艰,不累数稔,城垒室屋未可以复也。
(2)盖公经理劝督,内尽其心,外尽其力,故能易坏为成,如是之敏。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思治论[宋]苏轼①方今天下何病.哉!其始不立,其卒不成,惟其不成,是以厌之而愈不立也。
凡人之情,一举而无功则疑,再则倦,三则去之矣。
今世之士,所以相顾而莫肯为者,非其无有忠义慷慨之志也,又非其才术谋虑不若人也,患在苦其难成而不复立。
不知其所以不成者,罪在于不立也。
苟立而成矣。
②夫所贵于立者,以其规摹..先定也。
古之君子,先定其规摹,而后从事,故其应也有候,而其成也有形。
众人以为是汗漫不可知,而君子以为理之必然,如炊之无不熟,种之无不生也。
是故其用力省而成功速。
昔者子太叔问政于子产,子产曰政如农功日夜以思之思其始而图其终朝夕而行之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③今治天下则不然。
何则?其规摹不先定也。
用舍系于好恶,而废兴决于众寡。
故万全之利,以小不便而废者有之矣;百世之患,以小利而不顾者有之矣。
所用之人无常责,而所发之政无成效。
此犹适千里不斋粮而假丐..于涂人。
欲患之去,不可得也。
④天下之事,不可以力胜。
力不可胜,则莫若从众。
从众者,非从众多之口,而从其所不言而同然者,是真从众也。
众多之口非果众也,特闻于吾耳而接于吾前,未有非其私说者也。
于吾为众,于天下为寡。
彼众之所不言而同然者,众多之口,举不乐也。
以众多之口所不乐,而弃众之所不言而同然,则乐者寡而不乐者众矣。
从其所同然而行之,若犹有言者,则可以勿恤.矣。
故为之说曰:“发之以勇,守之以专,达之以强。
苟知此三者,非独为吾国而已,虽北取契丹可也。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今天下何病.哉病:困顿B.以其规摹..先定也规摹:谋划C.此犹适千里不斋粮而假丐..于涂人假丐:乞讨D.则可以勿恤.矣恤:体谅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是以厌之而.愈不立也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B.以.小利而不顾者有之矣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C.力不可胜,则莫若.从众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D.苟知此三者,非独为.吾国而已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针砭时弊,指出当今懒政盛行,进而剖析了这种现象的成因,一是急功近利的人之常情,二是官员的畏难心理,但根由在于为国者“不立”。
B.第二段援引昔者子太叔问政于子产一事,借子产之言委婉含蓄地告诫皇帝要立志克服不作为的懒政行为,为政勤恳应当“如农功”一样,日思夜想,朝夕而行。
C.第三段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今治国,乱象丛生,从反面论证了“立”的重要性;又以行千里而不备粮秣为喻,形象地突出治天下须规摹先定的道理。
D.苏轼此文语言骈散结合,气势酣畅;围绕“苟立而成矣”这一中心论点综合运用了举例、对比、比喻等多种论证方法,充分显示了作者期待朝廷立志政改而强国的梦想。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子产曰政如农功日夜以思之思其始而图其终朝夕而行之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用舍系于好恶,而废兴决于众寡。
(2)以众多之口所不乐,而弃众之所不言而同然,则乐者寡而不乐者众矣。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于狱中上书自明[西汉]邹阳①①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
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②,太子畏之;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太白蚀昴③,而昭王疑之。
夫精变天地而信不喻.两主,岂不哀哉!今臣尽忠竭诚,左右不明,卒从吏讯,为世所疑,是使荆轲、卫先生复起,而燕、秦不悟也。
原大王孰.察之。
②昔卞和献宝,楚王刖之;李斯竭忠,胡亥极刑。
是以箕子佯狂,接舆辟世,恐遭此患也。
原大王孰察卞和、李斯之意,而后楚王、胡亥之听,无使臣为箕子、接舆所笑。
原大王孰察,少加怜焉。
③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何则?知与不知也。
故昔樊於期逃秦之燕,藉荆轲首以奉丹之事;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
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而慕义无穷也。
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而为燕之尾生④;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
何则?诚有以相知也。
苏秦相燕,燕人恶之于王,王按剑而怒,食以⑤;白圭显于中山,中山人恶之魏文侯,文侯投之以夜光之璧。
何则?两主二臣,剖心坼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④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
是以申徒狄自沈于河,徐衍负石入海。
不容于世,义不苟取而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
故百里奚乞食于路,缪公委之以政;宁戚饭牛车下,而桓公任之以国。
此二人者岂借宦于朝假誉于左右然后二主用之哉感于心合于行亲于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今人主诚能用齐、秦之义,则五伯不足称,三王易为也。
⑤圣王制世御俗,不牵于卑乱之语,不夺于众多之口。
秦皇帝任.中庶子蒙嘉之言,以信荆轲之说,而匕首窃发;周文王猎泾、渭,载吕尚⑥而归,以王天下。
故秦信左右而杀,周用乌集⑦而王。
何则?以其能越挛拘之语,驰域外之议,独观于昭旷..之道也。
今人主沈于谄谀之辞,使不羁之士与牛骥同槽,此名士所以忿于世而不恋富贵之乐也。
⑥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利污义,砥厉名号者不以欲伤行,故县名胜母而曾子不入,邑号朝歌而墨子回车。
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摄于威重之权,主于位势之贵,故回面污行以事谄谀之人而求亲近于左右,则士有伏死窟穴岩薮⑧之中,安有尽忠信而趋阙下者哉!注①邹阳:西汉文学家,景帝少弟梁孝王门客,后被人诬陷入狱,险被处死。
他在狱中上书梁王表白心迹。
梁王见书大悦,立命释放,并尊为上客。
②白虹贯日: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古人以此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
③太白蚀昴:金星遮掩昴星,古人以为精诚上达于天所致。
④尾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为情而死的青年。
⑤:古时良马名。
⑥吕尚:姓姜,名尚,字子牙,又称姜太公,以其先祖曾封于吕,故又称“吕尚”。
⑦乌集:象征西伯周文王得姜尚。
⑧薮:草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精变天地而信不喻.两主喻:使……明白,理解B.原大王孰.察之孰:仔细C.秦皇帝任.中庶子蒙嘉之言任:任用D.独观于昭旷..之道也昭旷:清楚平坦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而为.燕之尾生朝歌夜弦,为.秦宫人B.原大王孰察,少加怜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D.摄于.威重之权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以荆轲刺秦、卫先生佐秦精变天地却不能取信于燕太子丹、秦昭王的故事类比自己的遭遇,揭示自己虽尽忠竭诚却蒙受了不白之冤,进而点明了本文的写作动机。
B.第三段中举苏秦相燕、白圭为魏取中山之事,告诫梁孝王君臣相交贵在相知,同时暗示自己对梁孝王的诚心,希望他能如燕王、魏文侯一般对待自己,为自己昭雪洗冤。
C.第五段举秦皇帝任中庶子蒙嘉之言、周文王用吕尚而王两个正面例子,告诫梁孝王作为君王应该向古代圣王学习,善于采纳臣下的正确意见而不是被阿谀奉承之人的谗言所左右。
D.本文写作,笔法灵活,时而站在自身的角度,时而站在天下名士的角度,时而站在君王的角度陈述,事例旁征博引,既为陈情,又有对君王用人之道的议论,可谓情理并茂。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此二人者岂借宦于朝假誉于左右然后二主用之哉感于心合于行亲于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两主二臣,剖心坼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2)今人主沈于谄谀之辞,使不羁之士与牛骥同槽,此名士所以忿于世而不恋富贵之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