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柑褐斑病病原鉴定
柑橘褐斑病防治方法
柑橘褐斑病防治方法柑橘褐斑病,是一种对植物危害非常严重的病种,植物得这种病,通常的原因是由亚门球腔菌感染所致。
在植物体内过了一个冬季后,第二年通过风雨等因素进行种子的传播。
那么得了柑橘褐斑病防治方法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下文分析一下。
1、主要害症状(1)柑橘褐斑病初期会在树叶的背部出现针头大小的淡绿色小点儿,呈现为半透明的颜色,后期会逐步扩展成黄斑并且大小不等,并且会出现出现疱疹状的黄色小粒,小粒会聚集在一起,随着树叶的成长而成长,这种病主要在正中间向外边缘扩展,并引起大范围的落叶情况。
(2)混合型柑橘褐斑病在树叶上同时具有脂点黄斑和褐色小圆形病斑并且多数输液已经发生病变的情况,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叶子的叶梢上。
上面所说的这几种情况是由于叶子成长初期被病毒寄宿,影响了生长状态。
(3)在果实方面主要表现在向阳的果实上面,果实的外皮呈明显的病变状,有很多黄色的小突起颗粒,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恶化增长,颗粒颜色不断加深,并且从植物的内部分泌出一种胶状物质氧化果实,逐步形成大范围的病变斑块。
2、发生规律该种病菌主要在冬季依附在树上或植物上,待到来年春暖花开时,有了自己的孢子,通过风雨进行传播到附近的柑橘叶片上,并随着叶片的成长逐渐入侵,并逐步使得整株植物开始发病感染。
始发阶段主要在5月的初期,6月中下旬开始盛行,9月则开始停止或导致植物死亡。
3、柑橘褐斑病防治方法那么在植物得到这种柑橘脂点黄斑病的治疗用什么药也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
用药是防治病毒危害的方法之一但是还需要搭配合理的使用过程。
(1)首先需要加强对树木的管理,减少弱树的产生,并有效的去除发病植物,以减少感染的扩散(2)在冬季及时清理或深埋落叶,也可以进行集中烧毁。
(3)如果果树已经结果可在花落了2/3的时候使用青枯立克刻。
还未产生果实的果树,需在树叶稍微舒展后喷沃丰素防治即可,开始第一次喷药防治,大约需要使用2~3次,第1次使用后,隔20天再使用第2次。
柑橘褐斑病研究进展
深, 顶端有 明显 的假 喙 , 喙柱 状 ; 初 生 分生孢 子较 小 , 卵
形, 隔膜较少 ( O ~4 个) , 浅 褐色 , 无 喙。分生孢 子梗从基
质或基面菌丝 上生 出 , 单 生或 数根簇 生 , 直立, 分 隔, 但 不分枝 , 一般 比菌丝粗 , 色泽较菌丝深 , 从基部到顶部 由
湖南等地陆续 发生 , 危害逐 年加重 , 已引起各 方 面的高
度重 视 。
1 症状
柑橘褐 斑 病 菌分 为 a n g e r i n e p a t h o t y p e ) , 特异性 为害红 橘( C i t r u s r e t i c u l a —
2 . 0 c m, 中央灰 白色 , 凹陷 , 严重 时深 入到 囊瓣 , 病 斑 外
围有 明显 的黄色晕 圈。在 成熟的果实 上产生 木塞状 的 病斑 。粗柠 檬致病 型 主要危 害 粗柠 檬 , 在果 实上 产 生 相对较小 的褐色病 斑 , 相对 橘致病 型病斑数 量较少 ; 病 菌接种至少 3 d以后 才会产生症状 ; 在 以粗柠檬 为砧 木 的柑橘种植区主要为害苗木和种子l 8 。
深褐色渐变淡褐色口 H 。 柑橘褐斑病菌的分类地 位 到 目前 为止还 不是很 明
第 一作者 简介 : 赵 圆( 1 9 8 8 一 ) , 女, 硕 士研 究 生 , 研 究方 向为 分 子微
生 物 学。E - ma i l : z h a o y 1 1 2 6 @1 6 3 . c o m.
状 的病斑 。病斑会 在寄 主上不 断的扩展 最后导 致叶 片 脱落 。在成熟 的叶片上 , 病 斑周 围会形成 一个 黄色 的晕
圈。嫩枝也会产生直径为 1 ~1 0 r n n l 的病 斑 , 新梢发病 形成褐 色不定 形 凹陷的小 点 , 小 点可愈 合成 大 的斑块 , 当斑块扩大 , 环绕枝梢 1 周时 , 病斑 以上新 梢变褐枯死 。
柑橘褐斑病终极防治手册!
柑橘链格孢褐斑病图片来源:卢文彝柑橘链格孢褐斑病简称柑橘褐斑病,果农俗称"黑疤病"、“黑点病”。
主要危害部分橘类,橘与柚、橘与橙的杂交品种,以及葡萄柚等,如在贡柑、茂谷柑、爱媛38、默科特、红橘等柑橘品种上发生较多。
该病传播速度非常快,且容易复发,常引起落叶、落果、枯梢,果实感病后带斑难以鲜销,处置不当的话后果相当严重。
为害症状图解褐斑病主要危害嫩梢,花蕾,叶片和果实。
叶片感病柑橘褐斑病幼叶症状刚萌发的幼叶发病,出现针头状大小的黑褐色油渍状斑点,病斑较为局限,周围黄色晕圈不明显。
已展叶,但尚未革质化的叶片最感病,一旦发病,产生褐色斑点,病斑迅速扩大,由于毒素沿着叶脉扩散,形成带尾须状的病斑。
柑橘褐斑病成熟叶片症状部分革质化的叶片发病,病斑褐色近圆形,随着病情发展,病斑中央变灰白色,病叶一般不脱落,潮湿时其上产生黑褐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成为田间的初次和再次侵染来源。
新梢感病新梢发病,先出现针头状黑褐色凹陷小点,病斑上下左右扩展成椭圆形或梭形,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环绕一周后,其上部分即变黑褐色枯死。
发病严重时,病斑可蔓延至较大枝梢的木质部,使上一年生的枝梢也枯死。
花器感病花梗和花蕾发病变褐枯死。
幼果感病刚落花的幼果即可被侵染发病,病斑很小,针头状,黑褐色,凹陷明显,整个果面均可发生,但病斑以近果柄部位较多,幼果一般很快脱落。
果实感病膨大期和成熟果实发病,典型的病斑为近圆形,褐色,中间凹陷,呈灰白色,病斑周围有明显的黄色晕圈,这些病果大多提前脱落。
此外,果实上还可产生灰白色木栓化微隆起的痘疮状病斑,隆起部位用指甲刮之易脱落。
发生流行特点流行途径链格孢菌以无性态参与病害循环,病菌主要在带病的成熟叶片上越冬,翌春气温回升后,带病叶片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
降落在新梢、嫩叶和幼果上,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毒素,致使所接触细胞死亡,细胞器降解,形成坏死斑,病菌从死亡的细胞中获取营养,生长发育并进一步产生毒素,毒素沿导管扩散,加速细胞坏死和病斑扩大,最终导致病叶脱落。
柑橘褐斑病——这样防治才有效
柑橘褐斑病——这样防治才有效春季多雨升温,柑橘病害多发,有一种病害和炭疽病症状很相似,很多人将其认错,用药不当,效果不好。
所以在春季就一定要做好相应的认识和预防。
本次讲讲褐斑病的发病症状、感染原因和防治措施。
01柑橘褐斑病分布&症状柑橘褐斑病分布情况:主要感染品种为贡柑、爱媛38、砂糖橘及少量柚类品种,脐橙不易感染该病。
主要发病时间为春梢期,秋梢期。
而且不论弱树还是壮树,病菌均染病。
病菌感染症状发病初期:叶面散生圆形褐色小点,病斑主要沿着叶脉扩散。
病情加重:病斑逐渐扩大,穿透叶片两面,病斑外围有明显的黄色晕环,边缘稍有隆起,深褐色,缘内侧黄褐色至灰褐色或褐色,或有霉点,梢凹陷,无火山裂口。
枝条上的病斑呈凹陷状,外围黄晕较淡或无黄晕,中央深褐色。
果面的病斑由于扩大可多个相连,褐色,外围淡褐色,(柑橘发病前期)发病后期:病斑表稍带皱缩,凹陷,木栓化,但无火山裂口。
果实不易脱落,但是商品性极低。
叶脉褐变是褐斑病叶典型特征02褐斑病发病原因1.褐斑病有高湿度情况下发生快而重的特点,病害的传播和严重性和叶片的相对湿度密切相关,降雨后湿度下降有利于病菌的侵染。
大多数侵染发生在雨后。
2.春、秋梢发病重,在温度20-29度之间,叶片表面8小时左右的潮湿,病菌即可侵染树体。
温度相对较低时期,春秋梢发病较重,夏梢发病相对较轻。
3.柑橘褐斑病病状和炭疽相似,但是发病的病原病理大不一样。
(褐斑病与炭疽病对比)03褐斑病防治措施褐斑病发病前的话,可以选择保护性杀菌剂,例如代锰等,发病期可以选择內吸治疗性药剂,如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等。
建议合理配合使用其中以春梢1-3cm时和落花期,这2次防治最为关键,秋梢期根据发病情况再喷药1~2次。
保护性杀菌剂保护性杀菌剂宜在雨前喷施,每类保护性药物每年使用不宜超过4次且最好能交替使用。
1.二硫代氨基甲酸盐杀菌剂:丙森锌、代森锰锌、代森联、福美双等,当病发后才使用本类杀菌剂无效。
柑橘疫菌褐腐病(完全解读版)
柑橘疫菌褐腐病(完全解读版)疫菌褐腐病是柑橘上比较常见且危害较重的一种真菌病害,春气温回升时开始发生,前期以侵染枝叶、树干为主,8月后果实上多发,常使果实产量与品质大打折扣。
眼下正是此病的高发期,加之台风灾害的影响,风雨交加,在此提醒各位果农警惕这个病害的大规模爆发。
为害症状图解疫菌褐腐病主要危害柑橘幼嫩梢枝(称为苗疫病)、树干(称为脚腐病或裙腐病)、果实(称为褐腐病或疫腐病)。
苗疫病图片来源:卢文彝被害枝梢和叶片呈沸水烫状枯死,病斑不定形,淡褐色至褐色,潮湿时,病部有少量白色霉层,与炭疽病的主要区别在于病部是否滋生小黑点。
脚腐病一般危害主干的根颈部位,初期呈现黄褐色水渍状,基部树皮腐烂,具较强刺鼻酒糟气味,并流出褐色胶液。
气候干燥时,病斑干裂,天气潮湿时,病部扩展快、皮层腐烂,并向根颈四周扩展,当根颈腐烂环割整个树干基部时,引起植株大量异常落叶,严重时树体枯萎死亡。
褐腐病果实发病时,病斑近圆形,褐色水浸状、病部质地坚实,病健部分界限分明,湿度大时迅速扩展到全果,有酒味。
图片来源:小桔灯作物科技病菌只侵染白皮层,不烂及果肉,以后呈水浸状软腐,果实很快脱落。
发生流行特点疫菌褐腐病菌大多在树体、病虫枝、落果、残枝落叶及土壤中越冬,成为第2年初次侵染源,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风雨和土壤。
果实主要发病时间在9~10月,气温高,闷热并暴雨或连续2天下雨即可发病。
疫病菌最不喜阳光与干旱,天气放晴后,日照处之病害会立即停止蔓延。
此外,以下情况易导致该病大爆发:排水不良、通透性差的果园发病重;挂果偏多、果实下垂的果园发病重;水改田、低洼果园发病重;偏施氮肥、不重视有机肥的果园发病重;近成熟的果实发病重。
综合防治措施加强栽培管理雨后及时开沟排水,降低果园湿度,同时果园操作时避免损伤主干,及时除去树盘内杂草。
挂果量大时用竹杆支撑橘枝条,尽可能抬高枝条,防止病菌借风雨侵染果实。
果园注意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配合使用海精灵生物刺激剂,改良土壤,增强树势,提升植株抗病性。
柑橘褐斑病的病原分离和药物筛选
5 多菌灵( abn ai 可湿性粉剂 ( O C re dz m) 丙酮) 江苏蓝丰 (
生物化工股份有 限公 司)1 多抗 霉素 ( o oi) 、0 P l xn 可湿 y
1 材料 与方法
11 病原分离和纯化 . 供试分离 的柑橘样 品随机采 自马关 塘坊镇 的几个 桔园 , 共选 3 3个病果 。分离 方法参 考方 中达 植病研 究
北 方 园 艺 2 04 1 ~ 7 0 ( )6 1 1 1 :9 1
・ 植物保护 ・
柑 橘 褐 斑 病 的 病 原 分 离 和 药 物 筛 选
张 玉 洁 ,杨 续 旺,张 志 信 ,李 红 超 ,田
( 山学 院 生化 系 , 南 文 山 6 30) 文 云 600
洪 ,张
铁
摘
要: 从云南马关近 2a 来发 生的一种柑橘 褐斑病 的病理 组织 中分 离得到 1 株病 原茵 , 依
3 1 g mL 氟硅唑和百茵清对孢子的抑制 效果较好 , u / L抑制率均在 8 以上; .4t / ; . t 1 gm 0 丙森锌 、 佳
爽和 多抗 霉素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 : 橘褐斑病 ; 柑 病原菌 ; 药物筛选 中图分类号 : 3.6.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1 00 (00 l—0 6一O S466 11 9 A 10 - 0 92 1 )4 19 3
基, 保存在 4 ℃冰箱内待鉴定 。 12 回接 和病原菌株 的确定 .
利用健康无损的生长期果子 , 参考方 中达植病研 究 方法Ⅲ , 采用喷雾 接种方 法进行 反接 种 , 按 照柯 氏法 并 则每处理取 3 个典型感病果 , 进行再 分离 。 13 菌株的促孢 和鉴定 .
将病原菌株转接于促孢培养基上培养 5 , ~7 d后 局
柑橘褐斑病
柑橘褐斑病近日,一位橘友发来视频询问,每年春季,但凡是雨水稍多,柑橘的新梢、叶片、花器上就会相继发黑枯死,想问是什么病害?又该如何防治?戳视频看症状:不卖关子,这是柑橘褐斑病,视频中的各部位症状也十分典型,且贡柑本身就对该病高感。
除去贡柑外,像茂谷柑、爱媛38、沃柑、葡萄柚等也易受褐斑病侵害。
近段时间南方降雨频繁,果园田间湿度大,对褐斑病的发生流行极为有利,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防控。
关于柑橘褐斑病柑橘褐斑病病原菌菌落和分生孢子形态特征资料来源:《福建省柑橘褐斑病菌的分离、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 李亚》这个病早年是被当成急性炭疽病来治的,但效果并不理想,后随着我国各产区陆续发生,且危害越发严重,才引起人们的重视。
柑橘褐斑病病原菌为链格孢属真菌,这类植物病原菌,分布广、寄主多,且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包含腐生、内生和致病型三种,而柑橘褐斑病病原菌属于后者。
因此在橘类、柚类及橘柚或橘橙杂交种上,褐斑病病原菌常被称为橘致病型链格孢菌。
柑橘褐斑病的致病因子是ACT毒素,很低的浓度就能造成敏感植株的叶片产生坏死斑,且病斑会沿着叶脉延伸,最终导致整个叶脉坏死。
除叶片外,柑橘的嫩梢和幼果也易感病。
幼叶:生成褐色斑点,并不断扩展,部分品种会有明显黄晕。
展叶后未老熟前:最易感病,主脉变成褐色,叶柄发黑枯死。
老熟叶片:病斑褐色近圆形,无明显黄色晕圈,病斑中央灰白色。
新梢:先出现针头状黑褐色凹陷小点,后扩展成椭圆形或梭形,当病斑环绕一周后,整梢枯死。
花器:花瓣、花梗发褐易落。
幼果期:病斑呈细小黑褐色凹陷斑点,严重时整果发黑,随即脱落。
膨果期:灰白色木栓化微隆起的痘疮状病斑,很少深入到囊瓣。
成熟期:提前转色,病斑表现为木塞状,外观品相差。
柑橘褐斑病的发生特点①发病早、侵染时间长、危害重,几乎贯穿整个生长期,并以春梢、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发生最重。
②春梢现病后的植株,果实从刚坐果一直到采果前都可以感染,且会加重落果。
③湿度条件满足时,分生孢子能快速萌发,开始产生毒素,直接或通过气孔侵染叶片,在春季降雨多时,该病发生较重。
柑橘幼苗褐斑病的发病规律与生物制剂防治
柑橘幼苗褐斑病的发病规律与生物制剂防治柑橘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然而柑橘栽培过程中常常受到病害的侵袭,其中褐斑病是柑橘幼苗的常见病害之一。
本文将探讨柑橘幼苗褐斑病的发病规律,并介绍一种生物制剂用于预防与控制此病的方法。
一、柑橘幼苗褐斑病的发病规律柑橘幼苗褐斑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病害,主要通过接种或者传播菌孢子进行传播。
在柑橘幼苗生长的初期,由于营养不良或者环境条件不利,使得柑橘幼苗的抗病能力减弱,此时容易受到病原菌的感染。
感染后,柑橘幼苗叶片和枝条出现褐色病斑,严重影响幼苗的正常生长发育。
二、生物制剂在柑橘幼苗褐斑病防治中的作用为了降低化学农药残留,保护环境和消费者的健康,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生物制剂用于柑橘幼苗褐斑病的预防与控制。
该制剂以一种有益微生物为活性成分,通过阻断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有效地抑制褐斑病的发生。
此生物制剂的应用具有环境友好、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等优点。
三、生物制剂防治柑橘幼苗褐斑病的操作方法1. 种植前期防治:在柑橘幼苗生长初期,通过栽培土壤中喷洒生物制剂,增强幼苗的抗病能力。
同时,对栽培土壤进行适当的管理,保持土壤湿润度适中,提供有利于幼苗生长的环境。
2. 病害初期防治:在发现柑橘幼苗出现褐斑病症状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可将生物制剂稀释后喷洒在受到感染的叶片和枝条上,以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传播。
四、生物制剂防治柑橘幼苗褐斑病的优势1. 环境友好: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制剂在防治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更小,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小。
2. 安全可靠:生物制剂作为一种天然制品,对柑橘幼苗和人体均无毒副作用,可以安全使用。
3. 持久有效:生物制剂在柑橘幼苗体内可以长时间存在,对褐斑病持久有效。
4. 兼具防治和养护作用:生物制剂不仅可以防治柑橘幼苗褐斑病,还能提高幼苗的养分吸收和养分利用效率,增强幼苗的抗逆性和抗病能力。
综上所述,柑橘幼苗褐斑病的发病规律是由于柑橘幼苗抗病能力减弱,感染病原菌导致褐斑病的发生。
红橘褐斑病病原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ACTA PHYTOPATHOLOGICA SINICA41(5):449-455(2011)收稿日期:2010-12-02;修回日期:2011-08-07基金项目:现代柑橘产业技术体系专项(nycytx-07)经费资助;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903004-11)经费资助通讯作者:李红叶,教授,主要从事植物病理学教学和研究;E-mail :hyli@zju.edu.cn 第一作者:陈昌胜(1984-),男,山东济宁人,植物病理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植物病理学研究;E-mail :xiangyufeiying@126.com 。
红橘褐斑病病原鉴定陈昌胜1,黄峰1,程兰2,冯春刚2,黄涛江3,李红叶1*(1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杭州310029;2重庆万州区农业局,万州404000;3重庆奉节县脐橙研究所,奉节404600)摘要:自2007年起重庆万州的红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CV.Hongjv )上爆发一种未曾见过的病害,损失严重,因病斑褐色,故被称之为褐斑病。
褐斑病贯穿柑橘整个生长季节,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严重时也为害新梢,引起大量落叶和落果,甚至枝梢枯死。
为明确其病原,本研究从病区多个果园采集发病的叶片、果实和枝梢,检查和分离培养发现病组织中广泛存在链格孢菌(Alternaria )和炭疽菌(Colletotrichum )。
致病性试验证明只有链格孢菌才能引起类似褐斑症状,而炭疽菌和空白对照都不产生任何症状。
通过比较研究这些链格孢菌菌株的形态学,培养性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endoPG )基因的部分序列,可以断定红橘褐斑病的病原为交链格孢菌[A.alternate (Fr.)Keissler ]。
病原性质的确定将为红橘褐斑病发生规律的研究和控制奠定基础。
关键词:红橘;褐斑病;病原鉴定;交链格孢菌Identification of the pathogenic fungus causing brown spot on tangerine (Citrus re-ticulata CV.Hongjv )CHEN Chang-sheng 1,HUANG Feng 1,CHENG Lan 2,FENG Chun-gang 2,HUANG Tao-jiang 3,LI Hong-ye 1(1Institute of Biotechnology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9,China ;2Agricultural Bureau of Wanzhou City ,Wanzhou 404000,China ;3Navel Orange Research Institute of Fengjie County ofZhongqing ,Fengjie 404600,China )Abstract :An unknown disease has been breaking out and causing a great loss on Hongjv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CV.Hongjv )since 2007in Wanzhou ,Zhongqing ,China.The disease was characterized as the brown spot on affected tissues and named “brown spot disease ”temporarily.The disease occurs around a growing season and the severe affected leaves and fruits drop quickly.To determine the causing agent ,the in-fected leaves ,fruits and shoots were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orchards.Typical conidiospores and cultures of Alternaria and Colletotrichum were always observed and isolated from infected tissues.However ,pathogenici-ty test showed that only the isolates of Alternaria were pathogenic to the leaves and fruits of tangerine (Ci.re-ticulata CV.Ponkan ).Based on the study of morphology ,cultural feature and partial sequence of an endopo-lygalacturonase gene (endoPG ),the pathogenic Alternaria was identified as A.alternate (Fr.)Keissler.The clarification of pathogen would benefit to the study on epidemiology and control of this disease.Key words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CV.Hongjv ;brown spot ;pathogen identification ;Alternaria alternata中图分类号:S43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12-0914(2011)05-0449-07红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CV.Hongjv )是重庆万州最具优势的地方特色品种和库区移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果树病害的识别和鉴定
果树病害的识别和鉴定一、目的要求通过本实验,要求对柑橘溃疡病,柑橘疮痂病,柑橘炭疽病;苹果树腐烂病,苹果炭疽病,褐斑病;梨锈病,梨轮纹病,黑星病;葡萄黑痘病,葡萄霜霉病;桃细菌性穿孔病,桃褐腐病能独立诊断鉴别,对其他病害能识别其典型症状。
二、实验内容和方法(一)柑桔溃疡病病原: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itri(原名:X anthomonas citri)1.症状观察:观察柑桔叶片,枝梢及果实标本,注意不同器官上病斑形状,颜色,是否隆起,表面特征,病斑周围有无晕圈。
2.病原鉴定:初步诊断可切取病斑,制成切片,检视病斑组织内有无细菌溢出。
挑取细菌纯培养物,固定染色,用油镜检视细菌形状,是否成短链状。
(二)柑桔疮痂病病原:Sphaceloma fewcetti分类地位:无性时期为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黑盘孢科,痂园孢属。
有性时期我国未发现。
1.症状观察:观察柑桔叶片,新梢及果实标本,注意叶部病斑颜色,表面特征,病斑多向叶的哪一面突起(与溃疡病有何不同)中央是否凹陷,病叶是否变形,枝梢病斑与叶上病斑有无区别,果实上病斑特点。
2.病原鉴定:取病菌玻片标本(或自己徒手切片)镜检,注意分生孢子盘的特点.分生孢子形状,颜色,单或双胞,有无油球。
(三)柑桔树脂病(沙皮病)病原:Diaporthe medusaea(有性时期)Phomopsns cytosporella(无性时期)分类地位:无性时期属于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球壳孢科,拟茎点属。
有性时期属于子囊菌亚门,球壳菌目间座壳菌科,间座壳菌属。
1.症状观察:观察柑桔枝干标本,注意有几种症状类型不同症状类型的主要特点。
观察成熟果实标本,注意病斑发生位置,病斑颜色,果皮是否有柔韧感。
果实表面及剖面有无菌丝体及黑粒点。
观察幼叶,嫩梢,注意表面有无小粒点,什么颜色,观察衰弱果枝或受冻枝条,注意病部色泽,病健分界处有无胶液流出。
柑橘叶斑类病害的辨识(附高清图)
柑橘上能侵染叶片的病害很多,如形如火山裂口的溃疡病、轮纹状散生黑点的炭疽病,但有这么一类在叶片上冒黑褐色小斑病的可就不太好认了,大多数果农朋友统一将其称为叶斑病,再往下分,恐变得见仁见智。
为此,笔者收集了一些素材,结合相关资料整理关于柑橘叶斑类病害的辨识技巧,现分享给大家,供对照参考。
01脂点黄斑病忽略掉叶片上红蜘蛛所引起的失绿白斑,那些褐色小点便是脂点黄斑病其中一种表型——褐色小圆星型。
此类脂点黄斑病多发生于秋梢之上,初期在叶背出现赤褐色芝麻粒大小的近圆形斑点,随后稍扩大,变成圆形或椭圆形的斑点。
病斑中间凹陷,色稍淡,之后变成灰白色,并在其上密生黑色小粒点。
02黑斑病黑斑病也叫黑星病,我们更关注的是其在果实上的危害,所以叶片上的表症往往被忽视。
受感叶片初期会生成褐色近圆形小凹陷斑,部分带有黄晕,后期可发展成黑星、黑斑两种表型,前者凹陷更甚,后者病斑边缘微隆起,且更明显。
该病的病原菌为柑橘球座菌,无性阶段为叶点霉菌,在春梢、秋梢上发病较重。
03芽枝霉斑病病原菌为芽枝霉属真菌,初期在叶片的正面散生具有黄色晕环的圆形褐色小点,后病斑扩大,边缘稍隆起深褐色,中部黄褐色,微凹。
随着病情发展,逐步向叶背拓展,但从叶背观察,病斑则不带黄晕,且病健交界十分明显;后期病斑中部可生出污绿色霉状物。
04棒孢霉褐斑病乍一看是不是特别像溃疡病,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该病的病斑是凹陷而非突出,且无火山裂口。
棒孢霉褐斑病的病原菌为棒孢霉菌,初期叶面散生圆形褐色小点,随后病斑逐渐扩大,穿透叶片两面,病斑外围有明显的黄色晕环。
除去上叶,该病也是能上果的,病部皱缩,凹陷,木栓化,但同样没有火山裂口。
关于柑橘叶斑类病害的防控①在柑橘叶斑类病害常发的原因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对该病的忽视,因为病斑小、病症难辨,很多农友并没有特意去防,在冬季清园时也不会对这类病叶予以清除,殊不知它们能在其上大量越冬,反复发作。
②忽视良好树势的培养与栽培环境的调控。
如何辨别果园有没有感染褐斑病,果园除草掌握以下原则
如何辨别果园有没有感染褐斑病,果园除草掌握以下原则一、怎么才能辨别果园有没有感染褐斑病呢?褐斑病的症状:先在叶面出现紫褐色至深褐色的小疱疹,后随病程进展,可演变成3种不同类型的病斑。
针芒状病斑:病斑呈放射状扩展,由病原菌分枝的黑色菌索构成针芒,微隆起,病斑较小,无固定形状。
同心环纹形病斑:病斑圆形,暗褐色,直径1~2.5cm,病斑上由无数黑色小粒点,即分生孢子盘,连成同心环纹,病斑背面暗褐色,有时老病斑的中央灰白色。
混合大型斑:病斑多近圆形或数斑连在一起呈不规则形,直径0.5~3厘米,兼有上述2种病斑的症状。
这3种类型病斑,后期都变黄,但叶斑周围仍保持绿色,病叶早期脱落。
当果实被侵染后,果面上先出现淡褐色的小粒点,逐渐扩大成黑褐色病斑,表面散生黑色有光泽的小粒点,病部果肉褐色,疏松干腐,一般不深入果内。
是全年用过三次以上万秀的(戊唑醇),可以换成星标(氟硅唑)倍数要适当提高,药量也要用到一亩地500斤以上。
有果农认为,我不打药,叶片还不落,一打药,叶片反而落了,这实际上是被褐斑病侵染的叶子遇上水,加速了病菌的扩展,造成了落叶,但是打药后没有病菌侵染的叶子保住了,如果你不打药,遇上雨,好叶还会被侵染,有病的叶还会落,这就形成了好叶、病叶继续落。
敬告大家,保叶如保命,树保住了,以后才会有效益。
二、果园除草掌握以下原则:1、草不宜割的太勤、太早。
草嫩纤维少,草干后几乎没有有机质。
草嫩还没有种子被割掉,所以果园里的草越来越少,当然果园里的土壤有机质难以提高。
一般掌握在立秋前后刈割,草干后有机质多且再发苗后不旺长。
2、三伏天只能刈割木质高秸等恶性草,如果雨水太多地里渍涝,可全园割草,但不宜贴近地面,要留草15公分左右。
实验证明,有草覆盖的果园,土温相对比裸土要低6一8度,利于果树根系生长。
柑橘“疫菌褐腐病”高清症状及诊断
柑橘“疫菌褐腐病”高清症状及诊断来自四川省成都市的付涛用户在农管家APP“问答”一栏提问:这是什么病害?如下图经农管家专家诊断郭欣华(山东聊城市,农艺师,技术站站长)柑橘疫菌褐腐病,真菌性病害,柑橘果实染病也叫褐腐病或者疫腐病,果实发病时,病斑近圆形,褐色水浸状、病部质地坚实,病健部分界限分明,湿度大时迅速扩展到全果,有酒味。
排水不良、通透性差的果园发病重;挂果偏多、果实下垂的果园发病重;水改田、低洼果园发病重;偏施氮肥、不重视有机肥的果园发病重;近成熟的果实发病重。
雨前雨后注意使用保护性杀菌剂,如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甲霜灵·锰锌等。
发病初期使用咪鲜胺乙膦铝或者乙磷铝代森锰锌,5天一次,连续2次,基本上能够控制病情蔓延。
赵娟(山东省潍坊市,擅长栽培技术)褐腐病可以用30%的苯醚甲环唑,10%的氟硅唑,45%咪鲜胺,25%吡唑醚菌酯以上药剂可以加甲基硫菌灵+海藻酸喷雾注意事项:严重时要加大用药量,要及时通风排湿。
经过专家看图识病,初步确认为柑橘“疫菌褐腐病”,如有疑问,您请继续往下看。
农管家知识大课堂今日一起认识认识柑橘“疫菌褐腐病”一、为害特征病斑可发生在果面的任何部位,初期病斑圆形,淡褐色。
病部不断扩展,迅速蔓延至全果,呈褐色水渍状,变软腐烂,有腐臭味,受害果实很快脱落。
在潮湿条件下,病部长出柔软的稀疏白色菌丝,紧贴果面,形成薄层。
在果园中,病菌为害柑橘主干基部,导致皮层腐烂,称脚腐病。
甜橙果实发生较多。
二、药剂防治参考78% 波尔·锰锌可湿性粉剂(低毒)使用500-600倍液喷雾50% 福美双可湿性粉剂(中等毒)使用500-1000倍液喷雾7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微毒)使用438-700倍液喷雾250克/升吡唑醚菌酯乳油(中等毒)使用稀释1000-1500倍喷淋60% 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低毒)使用1000-2000倍液喷雾50% 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低毒)使用35-47克/亩喷雾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微毒)使用2000-3000倍液喷雾经过辨别与识病,你是否心中有数了呢?在此提醒大家:下载农管家APP(请认准瓢虫标志),好好利用“农技和问答”这两个板块,让它变成你的掌上大管家!声明:本平台原创内容,其他平台或媒体转载请注明出处。
柑橘褐斑病怎么打
柑橘褐斑病怎么打柑橘褐斑病发生之后,发病的部位会产生一些坏死斑,颜色是褐色的。
这个病发病很早,感染的时间又长,对柑桔的枝叶、果实都会造成很严重的伤害。
它传播起来非常快,而且反反复复,不容易进行防治,柑橘植株会出现落叶落果,甚至死亡的状况。
那么柑橘褐斑病怎么打?它的发生症状和原因是什么?防治方案是怎样的?发生症状。
1,对于那些已展开但已经熟透的嫩叶子,病斑发展的很快,它主要会出现一些褐色的斑点,而且还有一些黄色的小晕圈儿。
2,已经老熟的那些叶子,也会出现一些圆形的病斑。
但是病斑的中心是白色的或者是黑褐色的。
3,在梢枝的感染部位,会形成一些褐色的小病斑,呈凹陷状。
病斑也会不断扩大,最后这些小斑会变成大斑的。
4,幼果发生了褐斑病以后,它表面会出现一些圆形的病斑,颜色是褐色的。
但是病斑特别小,中间是凹陷下去的,在整个柑橘的果面上都有可能会发生。
到最后,这些病果都会落下去的。
5,果实成熟了之后,这些病斑都会呈现一种木塞状,外观颜值很差,销售卖不上价的。
发生原因。
栽植了一些容易感染病害的品种。
果园里栽植的太稠了,不能通风透光,地里过于潮湿,排水功能又差,树的长势又弱,又发生了其他的病虫害,上化肥不当等等。
防治方案。
1,果园要定期进行清理。
那些病枝病叶要及时剪掉,把它们带出果园,集中烧毁了。
给柑橘园浇水,不要过度浇水,也不要上太多的氮肥。
适当多上一些有机肥、磷肥钾肥和微肥。
适当淋湿一些发根药剂,让柑橘植株长得更加的健壮,它的抗病能力就能提高了。
放梢的时候要统一,喷施一些磷肥钾肥,能够加快新梢老化。
柑橘园要定期进行修剪,保持一定的通风透光度。
2,柑橘褐斑病怎么打药呢?柑橘的春梢期、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是要适当用药的。
主要是用一些保护性的药剂,还有一些治疗性药剂。
保护性的药剂有代森锰锌、铜制剂等等。
治疗性的药剂有三唑类杀菌剂、腐霉利等等上面讲解了柑橘褐斑病的发生症状,发生原因以及防治方案。
柑橘褐斑病怎么打药进行防治呢?主要是要打一些保护性的药剂。
柑橘果实的病害诊断与防治技术
北师大版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检测牛奶中乳糖的分解》评课稿一、引言本文档是对北师大版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课程中《检测牛奶中乳糖的分解》实验进行评课的稿件。
从实验的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通过评价实验的设计合理性、教学效果以及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牛奶中乳糖的分解实验,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了解乳糖的分解过程,并掌握检测乳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
三、实验内容实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准备工作:组织学生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并讲解安全注意事项。
2.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包括制备样品、添加酵素、进行酶促反应等。
3. 数据记录:学生需要及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观察结果,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4. 实验报告:学生需要根据实验结果编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等内容。
四、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如下: 1. 准备实验材料:包括牛奶、酵素溶液、试管、吸管等。
2. 制备样品:取一定量的牛奶放入试管中。
3. 添加酵素:加入适量的酵素溶液。
4. 摇动反应:用吸管轻轻搅拌试管中的液体。
5. 反应结束:观察并记录反应后的液体状态。
6.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
7. 编写实验报告: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等内容。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以下实验结果和分析: 1. 酵素作用:牛奶中的乳糖在酵素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
2. 观察结果:实验结束后,观察到牛奶液体的颜色和浑浊程度发生了变化。
3.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颜色的变化和浑浊程度的增加可以用来判断乳糖的分解程度。
4. 实验结果的合理性:通过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可以证明实验步骤的合理性,实验目的的达成以及实验方法的有效性。
柑橘园“杀手”,手把手教你识别与防治!
柑橘园“杀手”,手把手教你识别与防治!老刀注:柑橘园“杀手”,手把手教你识别与防治!高温多雨的季节,柑橘园容易发生果农口中的所谓的'急性炭疽病',严重的发病率在60%-70%,但是果农使用以往的防治炭疽病的药剂比如咪鲜胺等,效果很差。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很简单,是果农错把“李鬼”当成了“李逵”,用防治急性炭疽的药物来防治,药不对症,当然适得其反,所以今天,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一下柑橘炭疽病和褐斑病这对“基友”到底有什么区别。
一、褐斑病:柑橘园中的“李鬼”夏季,有的果园中果树枝梢短期内出现干枯,叶片病斑黄褐色。
这是柑橘链格孢褐斑病也就是俗称的柑橘褐斑病。
此病因侵染快,容易爆发,短时间内造成大面积柑橘幼嫩枝梢叶片干枯脱落,常被与炭疽病混淆。
这种病因为和柑橘急性炭疽容易混淆,果农错误判断,错误用药,所以常常造成很大的损失。
褐斑病发生特点1、发病期长,从4月到9月贡柑都可感病,一般春梢发生最严重,秋梢次之;2、幼嫩组织最易感病,以嫩芽、嫩叶、花蕾和幼果受害最严重;3、产生分生孢子田间再侵染。
李红叶研究表明,一般成熟叶片出现症状后10天,病斑会产生分生孢子,持续产孢达50天。
湿度大于85%,产孢量加大,也加速孢子大量释放;4、孢子侵染快,当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继续存在时,降落在感病组织上的分生孢子,只需要6-10小时完成侵染;5、病菌会产生毒素。
病菌在带病的成熟叶片上越冬,翌年春,气温回升,病斑产生分生孢子,经气流传播。
当温度在20-29℃,湿度大于85%的条件下,孢子产生毒素,导致被接触的细胞死亡,形成坏死斑。
嫩枝上病斑褐色至黑褐色,大小不一,圆形或椭圆形,微凹陷,病斑在枝梢上数量不等,可沿输导组织扩散。
当病斑环绕枝梢大半圈时,枝条弯折,环绕一圈时,枝梢枯死。
花蕾和花瓣感病,赤黄色斑块状,随后脱落或干枯。
幼果谢花即发病,初时病斑针头状,后渐扩大成凹陷的黑褐色病斑,严重时幼果脱落。
不脱落的幼果病斑随幼果膨大而凸起,表面显木栓化龟裂,成疤斑状,影响果实外观,有的病斑变黑引起成熟果实腐烂。
油柑真菌病害的鉴定
油柑真菌病害的鉴定
张传飞;戚佩坤
【期刊名称】《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6(017)004
【摘要】报道了发现于广东的油柑真菌病害4种,即叶点霉引起的褐斑病,球梗孢,引起的拟炭疽病,拟盘多毛孢引起的叶斑病以及白粉病,前两种病的病原菌为新种,第3种病为国内新病害。
新种的模式标本存放于华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内。
【总页数】5页(P6-10)
【作者】张传飞;戚佩坤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植保系;华南农业大学植保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6.67
【相关文献】
1.黔东南州猕猴桃真菌病害种类和病原鉴定 [J], 张国辉;李荣玉;李明;顾焕先;李向阳;张文华
2.柳叶蜡梅真菌病害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J], 彭成彬;王泽榕;阮俊峰;魏日凤;薛岚;陈美霞;刘伟
3.山西省大同市早播饲用燕麦叶部真菌病害病原鉴定及影响因素分析 [J], 高鹏;魏江铭;李瑶;张丽红;赵祥;杜利霞;韩伟
4.甜瓜多种真菌病害拮抗细菌NBmelon-1的鉴定及其促生和生防效果 [J], 郝芳敏;臧全宇;马二磊;丁伟红;王毓洪;黄芸萍
5.蓝莓真菌病害种类鉴定 [J], 覃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错把褐斑当炭疽?炭疽、褐斑、疫病傻傻分不清楚?
错把褐斑当炭疽?炭疽、褐斑、疫病傻傻分不清楚?在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有些种植户以为自家柑橘得了炭疽病,就用防治炭疽病的常用药剂打下去,结果发现没效果,后来才知道原来是错把褐斑当炭疽了,懊恼不已。
柑橘被炭疽病、褐斑病和疫病危害后都会产生褐色的病斑,并且极为相似,常常把很多种植户都弄迷糊了,也出现很多把褐斑当炭疽打、把疫病当褐斑打的现象。
如此,不仅浪费精力金钱,还耽误了防治的最佳时机。
防治病害最关键的是要知道是什么病害,才能用正确的药剂进行防治。
下面就从发病时间、发病条件、危害部位、主要症状及有效药物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正确区分炭疽病、褐斑病和疫病,以及对应的使用药物。
发病时间、发病条件、危害部位的区别如下表:(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危害症状的区别1)枝叶上炭疽病:多发生在叶缘或叶尖,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浅灰褐色病斑,稍凹陷,病健分界清晰,后期病斑上会产生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
褐斑病:初生病斑圆形或椭圆形褐色小点,周围有黄色晕圈,一叶上有数个到10多个不等的病斑。
病斑正面边缘深褐色突起,中部则是黄褐色至灰白色、稍下陷,常有带尾须病斑,而背面边缘有较宽的不规则的红褐色至黑褐色带状纹,中部为黄褐色间有深褐色的同心纹数圈。
枝梢病斑相连造成枯死。
疫病:多发病于小枝和叶柄的分叉处,初呈油渍状,似开水烫伤,其后转为浅褐色的病斑,若发生在嫩梢,可使整条新梢变为深褐色随后枯死。
病菌可沿病枝梢或叶柄蔓延到叶片上或直接从嫩叶的任何部分侵入。
在阴雨潮湿时,受害叶片形成灰绿色或黑褐色的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在病部长出白色的霉层(菌丝体)。
如果发病于幼苗的基部,可致茎基腐烂成立枯状枯死或猝倒。
2)果实上炭疽病:多从果蒂或其它部位出现褐色病斑,在干燥的条件下,病健边缘清晰,稍凹陷,病部果皮革质,但只限于果皮层潮湿条件下,病斑呈深褐色,最终全果腐烂。
发病幼果初期为暗绿色不规则病斑,病部凹陷,果实上产生灰白色的微隆起霉状物,最后成为僵果;成熟期的果实症状有干疤型、泪痕型、和软腐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xg2 ( 水 ,瓯 柑 ) 和 lx g2 ( 水 ,槿 s oy 1 丽 l s py 1 丽 l 柑 ) 进 行 接 种 试 验 。采 集 健 康 幼 嫩 的 桠 柑 ( . c rtuaaBa c v a kn 叶 片 ,用 自来 水 冲洗 eclt l oc.P n o ) i n 干净 ,再用 7 % 的 酒 精擦 拭 3 ~ 5次 ,晾 干 ,置 5 于垫 有吸水 纸 的托盘 中 ,以备接 种 。向 已产 生分 生 孢子 的培养 皿 ( 2 h光 暗 交 替 ,1 ) 加 入 3mL 1 0d 无菌 水 ,用 灭 菌玻璃 棒刮擦 菌落 ,获得 带菌 丝 的粗
30 5 ) 10 8 ( 浙江 大 学 生 物技 术 研 究 所 ,浙 江 杭 州
摘 要 :为 鉴 定 温 州 和 丽水 地 区所 发 生 的 柑 橘 病 害 类 型 ,本 研 究 从 当地 多 个 果 园 进 行 采 样 ,检 查 和 分 离 培 养 获 得 大 量 的 链 格 孢 菌 株 ( lrai) At n r 。致 病 性 试 验 证 明 这 些 链 格 孢 菌 中大 部 分 能 够 引起 类 似 褐 斑 症 状 。对 其 菌 e a 株 进 行 形 态 学 和 培 养 性 状 的 观 察 ,并 扩增 其 多 聚半 乳 糖 醛 酸 酶 (no G 基 因 的 部 分 序 列 进 行 分 析 ,确 定 该 病 edP ) 害的病原为交链格孢菌 ( .a e a ( r)K i l ) lr t F. e s r ,该 病 害系 柑 橘 褐 斑 病 。 tn a se 关 键 词 :瓯 柑 ; 斑 病 ; 原 鉴 定 ; 链 格 孢 菌 褐 病 交
:
兰 ± 垒! 兰
!: 竺
圆
Hale Waihona Puke 文 献著 录格 式 :黄 峰 ,朱 丽 ,侯 欣 ,等 .瓯 柑 褐 斑 病 病 原 鉴 定 [ ] 浙 江 农业 科 学 ,2 1 ( ) 2 1 2 2 J. 02 9 :18 —1 8
瓯 柑 褐 斑 病病 原 鉴 定
黄 峰 ,朱 丽 ,侯 欣 ,李红 叶
12 . 致 病 性 测 定
获 得 的 序列 到 ht :/ w w c i nm.nh o t p / w .n b. l i.gv
孢 子悬 浮液 ,经 双层 纱 布 过滤 、离心 ( 00 0 r・ 1 0
州 瓯海 地 区的传统 栽培 品种 ,至 今 已有 10 0多年 0
的栽 培 历史 ,主产 浙江 温州 ,近年 浙江丽 水也 有较
大规 模 的种 植 ,在 当 地 素 有 “ 林 皆 橘 树 ,无 水 有 不荷花 ” 的 诗 句 。此 外 ,福 建 、广 西 等 地 也 有 少 量 栽培 ¨ 。2 1 0 1年 5月 中旬 ,温 州 和 丽水 瓯 柑 普 遍 突发 落 叶 、落果 和枯 梢现 象 ,严重果 园 ,株发病 率 几 乎 是 1 0 , 当年 抽 发 的 春 梢 顶 部 发 黑 、枯 0% 死 ,仅 留下基 部少 量 叶片 ,幼果脱 落所 剩无几 。实 地 考察 了温州 市永 嘉县 上塘镇柯 师 湾村瓯 柑示 范基 地 、瓯 海 区泽 雅镇 丰伟 瓯柑 种植 场 以及 丽水 市莲都 区老竹镇 丽新 畲族 自治 乡双坑 村 3个瓯柑 园 ,发现 病 害 的 田间症 状 与最 近在重 庆万 州发现 的红 橘褐斑 病极 为 相似 。为证 实这 个推 测 ,本文从 这 3个果 园采集 发 病 的 叶 片 、枝 梢 和果 实 ,带 回实 验 室 鉴
中 图分 类 号 :S4 6 6 3 . 6 文 献标 志码 :A 文 章 编 号 :0 2 —0 7 2 1 ) 9 1 8 — 5 8 9 1 ( 0 2 0 —2 10 2
瓯 柑 ( iu sai ia H r e a a a 是 温 Ct s u v s o . xT n k ) r sm t
测 定 多 聚 半 乳 糖 醛 酸 酶 ed P n o G基 因部 分 序 列 。
1 1 病 菌的分 离培 养 . 用 手 术 刀 片从 发 病 叶 片 的病 斑 上 刮下 分 生 孢
子 ,制 备成孢 子悬 浮液 ,根据 方 中达植病 研究 方法 进 行单 胞分 离 J ,培养基 为添加 5 g・ 的链 0 t mL x 霉 素和 氨 苄青 霉 素 的 P A,枝 梢 和 果 实 病 斑 上 产 D 生 的分 生孢 子 较 少 ,则 使 用 组 织 分 离 ,培 养 获 得 分生 孢 子 后再 进 行 单 胞 分 离 。 纯 化 菌 株 培 养 在 P A斜 面 ,4℃保存 。 D
定 ,证 实 了 田间诊 断 。现将 鉴定结 果报道 如下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mi) n ,弃 上 清 液 ,加 适 量 无 菌 水 悬 浮孢 子 ,配制成 1 ~ 1 。 ・ 的 孢子 悬 浮 液 ( 0 0 个 mL 血
m l ~ ‘ n
,
球计数 板 ) ,吸 取 2 5 L滴 在幼 叶上 。同时 ,接种 . 空 白无菌水 作 为对 照 。托盘 口封 上保鲜 膜保湿 ,置 2 7℃的培 养箱 中诱导 发病 。
1 3 病 原 菌 的 鉴 定 .
经致病 性测定 证 实上述 菌株具 致病 性后 ,通过
培养性 状和 子实 体 的形 态学 以及基 因序 列鉴定 病原 种 类 。具体 为 :肉眼 观 察 分 离物 在 P A培 养 基 上 D 的菌 落特征 ,测 量菌 落直径 、计算 生长 速率 ;显微 镜 ( io cocp C IS 8 i Nkn Mi so eE LP E 0 显微 镜 ) 下 观察 r 病斑 或培养 条件 下产 生 的分 生孢 子 梗 和分 生 孢 子 , 记 录 形 态 特 征 ,测 量 大 小 ( 菌 株 3 每 0个 以上 ) ; 提取基 因组 各 菌 株 的基 因组 D A,扩增 、克 隆 和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