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存在哪些教育的需要,为第三节的学习做好准备。
一、认知特点
(一)感知觉特点
听觉障碍儿童由于听觉损失,所以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认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从知觉信息加工不完整、视觉的优势地位以及缺陷补偿三个方面来了解听觉障碍儿童感知觉特点。
1、知觉信息加工不完整
一是指我们在综合运用各种感官来加工信息时,由于缺少听觉的参与而使信息变得不完整,例如,看电影的过程;二是指单独用听觉来加工时,及时佩戴助听设备,所获得的信息也是支离破碎的。因此运用其他感官(尤其是视觉)进行补偿就变得迫切和必要了。
2、视觉的优势地位
由于听觉上的障碍,聋生的眼睛就成为最主动、最活跃、最重要的感觉器官。研究表明,听觉障碍儿童观察敏锐,辨别细小物体
或远处物体的技能高于听觉健全的同龄幼儿。国外也有研究表明:聋童在一年级时,视觉反应速度比正常儿童慢,但到了三年级,聋童的视觉反应速度与正常儿童的差距缩小了,到了六年级时,聋童的视觉反应速度甚至超过正常儿童。
3、缺陷补偿
听觉损伤影响儿童的语言发展,而缺陷补偿可以帮助聋童发展语言。例如在早期语言康复训练中,通过眼睛观察说话者发音时口形和舌位的变化,利用触觉和动觉感知发音时是否送气、声带是否振动。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情景教学法,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活动参与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
但是,视觉等其他感官对听觉缺陷的补偿作用还是有限度的,不能完全取代听觉。因此,在缺陷补偿的同时,不能忽视听觉障碍学生听觉技能的培养。
(二)注意的特点
什么是注意,以及注意的分类在上一章中已介绍,本章不再赘述。注意,特别是有意注意是开展一切认识活动的前提。但是在整个学龄期,听力障碍儿童注意的两个方面的发展都比正常儿童缓慢,且无意注意占优势。鲜明的颜色、生动的形象、突然出现的事物和有
明显变化的事物都会引起听觉障碍儿童的无意注意。为了培养听力障碍儿童的有意注意,使其能更集中的参与到康复、训练和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教具和活动场所的新颖性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课堂、学习、活动变成一件有兴趣的事情,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逐渐培养有意注意。
(三)记忆特点
1、无意记忆占优势:无意记忆是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记忆。学前期的听觉障碍儿童可能对背诵儿歌等需要有意记忆参与的活动会
有困难,但是如果活动是他们感兴趣的,那么他们对这个活动的印象会比较深刻,比如游览动物园等。语言康复和训练就是要利用他们无意记忆的优势,来发展语言和培养有意记忆。
2、如何促进有意记忆:
(1)在活动中培养。以游览动物园为例,学生对动物天生好奇,教师可以在游览之间布置教学任务,即使不会写,也要告知学生认真观察,有意的记忆。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图片唤起学生的感知,在这个基础上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发展学生语言。而同时有意记忆也得到培养。
(2)鼓励以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有意记忆依靠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积极情绪的反映。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进步和成就,唤起积极的情绪,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达到培养有意记忆的目的。
(3)多种感官的参与。有实验表明,多种感官参与的记忆,其记忆效果要好于单凭一种感官的记忆。
3、形象记忆优于语词记忆
形象记忆是根据具体的形象来识记材料,而语词记忆是通过语言形式的记忆。由于听觉损伤,听觉障碍儿童主要以形象记忆为主。例如,对“早上,我背书包去上学。”健听儿童可以根据语词来理解和记忆这句话。而听觉障碍儿童要理解这句话就要依靠图片的帮助了。培养学生的语词记忆,要依靠其形象记忆,在依靠形象记忆帮助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手段来促进语词记忆。
(四)思维特点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主流社会群体使用汉语言作为其思维的工具。但是听觉损伤使听觉障碍儿童不能像正常儿童一样发展汉语言,所以其思维有其独特的一面。与正常儿童相比,听觉障碍儿童的思维有如下特点。
1、思维内容具体,多以形象性的内容作为对象
聋童的思维主要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他们能够掌握具体事物的概念,但不易掌握抽象的概念。这与其视觉的优势地位和手语的沟通形式有很大的关系。例如:聋童可以理解桌子、书本、花草等概念,但是对于奋斗、巍峨、爱不释手等较抽象概念的掌握存在困难。
2、依赖感知的特点、生活情景或物体功用来分类
分类是一种较复杂的思维活动,它要在比较、分析、综合、推理的基础上进行的。与正常儿童相比,其分类能力发展较慢,常常依赖感知的特点、生活情景或物体功用来分类,而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例如,把被子、床分为一类;把黑板、多媒体、电视分为一类。但是随着系统教育的开展,听觉障碍学生在分类上会缩短与正常儿童的差距。
3、概念的扩大化和缩小化
概念是在相似或相近事物间不断的比较中区分并形成的。在概念形成之间,会出现概念扩大化和缩小化的现象。由于听觉障碍儿童概念的形成过程长,所以其概念扩大化和缩小化的现象明显。例如,在某个发展阶段,狗的概念在其头脑中可能指代所有体型小的、有4条腿的动物。这是概念的扩大化。当知道了牛、马、羊等哺乳动物是动物后,那么问其苍蝇时,可能有把苍蝇排出在动物概念之外,这是概念缩小。这种现象同样可以在教育中慢慢消失。
4、思维发展达到的水平局限
由于听力和语言发展的局限性,加之视觉的优势地位和手语的形象性表征,聋童的思维水平与正常儿童相比可能水平较低。20
世纪70年代,英海尔德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聋童的思维进行研究后发现:6~10岁,100%处于前运算阶段;11~13岁,60%处于前运算阶段,40%处于具体运算阶段;14岁以后,60%处于具体运算阶段,40%处于前运算阶段;能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二、语言发展特点
这里谈论的语言发展是汉语言的发展,而不是手语。
听觉障碍乳儿6、7个月时,也会呀呀学语,但是由于1)得不到反馈;2)得不到强化;3)不能完全听到一个成人的言语模式。因此,在没有正常的言语环境下,这种呀呀学语慢慢地消失。
聋童的有声语言发展存在如下方面的困难:1)发音不清;2)发音不好;3)音节受限制;4)词汇量少于正常儿童。由此可见,语言训练是聋童早期康复教育的中心任务,教师应针对聋童语音习得的发展特点,遵循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采用科学方法,对聋童进行语言康复教育,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智力发展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