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子的生态思想
浅谈老子思想中的生态观念.doc
浅谈老子思想中的生态观念-摘要老子生态伦理思想所包含的道法自然、无为、知常曰明、知足不辱等有着重要的现代价值,有助于当代的人们重新审视人类的生存方式,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之路。
在社会领域,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在文化领域,要树立生态文化意识,摒弃人类自我中心思想,按照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同,增强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行为的自律。
关键词老子生态伦理思想自然当前,生态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大难题。
老子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涵的生态伦理思想为我们的深刻反省提供了独特的思想视角,对当前人类克服日益加剧的生态危机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一、老子的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1、道法自然的思想道为何物?《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其意思就是说道是万物的本源,是万物之母。
那道又有什么特性呢?第二十五章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就是说自然是道的本性。
自然则是一种不受丝毫外力干预而本然如此的固有状态,天地万物也正是顺应道这一自然本性而生成、运行和显现。
因此,第五十一章又曰:“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即道之所以被尊崇,德之所以被珍贵,就是因为其顺应自然。
因此,人类既然与天地万物是同源的、紧密联系的,那么也应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只有使天地万物都处于无拘无束的状态,天地万物人才能达到和谐,人类才能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2、无为的思想人类应如何做才叫顺应自然呢?老子认为必须“无为”。
人们以往常常把“无为”理解为什么事也不做,否定一切,不行动,等同于“不为”。
笔者认为其实“无为”并不是指这个意思,它是指不随意而为、不胡乱而为;它反对不顾事物的内在本性和实际条件,为了一己之私利或虚名而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事物的、反自然的行为,反对以人的价值标准随意地去衡量一切的做法。
老子的生态伦理思想及现代启示
历史传承2016年第03期总第432期摘要:当前生态问题已成为人类发展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
认真了解关于生态伦理思想的基本观点和原则,借鉴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生态智慧,有利于我们确立正确的自然观与发展观,更新发展观念,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改变生活方式,实施“绿色、环保”的消费观,进一步加强整个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老子;生态伦理思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尤为突出地位,充分显示了其重要性。
“道家思想是一种归属于生态学的思想,其中不乏深层的生态意识,并为效法自然的生活方式提供了可实现的雄厚的实践基础。
”[1]老子生态伦理思想中蕴含的理念有利于激发人类生态意识的道德觉醒,启发人们树立正确自然观和科学健康消费观,指导人们自觉拯救生态危机。
一、老子的生态伦理基本思想1.“以道观之,物无贵贱”的众物平等观老子的生态伦理思想以“道”为出发点,将道抽象为万物的本源,认为道是一个先天地万物而存在的永恒不变的实体,万事万物的变化都是道推动的,强调了人与天地、自然以及宇宙万物的统一性,从而把思考的范围从天道和人道进一步延伸到了宇宙范围。
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2],万物都是由“道”抽象产生出来的,人类也不例外。
人类只是整体宇宙中的一小部分,人和万物由“道”产生,人和自然万物处于平等地位。
作为万物本质的“道”不偏不私,万物有各自存在的价值,无论贵贱。
2.“天人合一”的万物相系观老子的生态伦理思想从抽象的“道”出发,阐述其“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天人合一”的万物相系观。
认为自然和谐是万物生存本质,人类应从“道”的高度思考万物,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万物皆平等,断不可“我”察物,贵己而贱物,更不可违背自然之道,而使人与自然关系紧张。
为使天地万物平衡地发展,老子秉持的观点是树立人与自然互相依存的和谐的“天人合一”关系。
3.“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原则“道法自然”是老子关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标准,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内在规律,“道”是宇宙最普遍规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3]。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老子生态自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核心理念是“道法自然”。
自古以来,老子的哲学思想就对中国人的处世方式和世界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现代社会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一种独特而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本文将从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和其当代价值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1. “道”是自然的本原老子主张“道”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本原,是人类行为的准则,是营造和谐生态环境的最高指南。
他提出了“道法自然”的思想,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随着自然规律而存在,人类应当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不要与自然为敌,而是与自然和谐共生。
2. “无为”是自然的法则老子强调“无为”,指的是不作为、不干预,以此来表达对自然的尊重和顺应。
他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自发自然地运行,在其中不需要过多的人为干预。
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中,应当学会放下过多的欲望和干预,顺其自然,与自然相处,做到与之和谐共生。
3. “柔弱胜刚强”是自然的道理老子提出了“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强调柔弱和谦逊的美德。
他认为,自然界中柔弱的一方往往能战胜强大的对手,因为柔弱可以适应环境变化,而刚强则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毁灭。
人类应当向自然中的柔弱一方学习,不要过于自大傲慢,而是要保持谦逊和顺应自然的态度。
4. “物我一体”是自然的观念老子倡导“物我一体”的观念,认为人类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与自然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和依存关系。
他主张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不要盲目侵占自然资源,而是要与自然相融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二、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当代价值1. 培养环保意识老子生态自然思想中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理念对当代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启示。
在当代社会,人们应当借鉴老子的思想,树立环保意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资源,不要盲目开发和污染环境,而是要与自然和谐共生。
2. 倡导节约型生活老子提出了“柔弱胜刚强”的观念,这一观念对当代社会倡导节约型生活有一定启示。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老子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其生态自然思想影响深远,对于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和价值。
本文将从基本维度和当代价值两个方面来探讨其生态自然思想。
一、基本维度1. 自然观。
老子认为宇宙是一个有机体,万物相互依存、相互联通,各物之间的关系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人类作为整个宇宙的一部分,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持平衡与稳定。
2. 倫理观。
老子提出了“道”的概念,认为道是宇宙的根源,是诸事万物的自然规律。
人应该顺应道而行,依据人类属性和情感与环境和谐相处。
敬畏大自然,爱护生命,尊重生态,追求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
3. 生命观。
老子把人与自然、生命联系起来,认为人的生命与自然生命相互交织,人的身体与大自然相通。
他倡导珍爱生命,珍爱自己,珍爱他人,唯有保持心灵平静,心态坦然,人才能不断发现与体验自然的神奇与美妙,从而达到心灵的升华。
4. 发展观。
老子认为,宇宙万物是永恒发展的,而这种发展是循环的、往复的。
人们应该注重自然现象的循环与往返,以自然现象作为自己成长发展的榜样和阶梯。
同时,他也强调了“无为而治”的理念,认为人类应该尽量遵循自然规律而非进行人工改变,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当代价值1. 增强生态意识。
老子让人们意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强调宇宙、人与自然的和谐,提高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在当代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我们需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珍视自然资源,建立和谐稳定的人与自然关系。
2. 推进可持续发展。
老子在其发展观中强调循环发展,即发展应该遵循环往复的规律。
在当代,我们需要重视可持续发展,使发展不损害生态环境,不削弱人类福利,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
3. 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老子倡导尊重、爱护大自然,提高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发现创新能力,进而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当前人类与自然关系不平衡的情况下,我们需要逐步回应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形成和谐的人类与自然秩序,建立更加美好的未来。
老 子中道法自然的生态思想
老子中道法自然的生态思想《老子中道法自然的生态思想》“道法自然”是老子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中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生态智慧。
在当今社会,当我们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时,重新审视老子的这一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老子所生活的时代,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人们的生活受到极大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子提出了“道法自然”的观点,试图为人们寻找一种和谐、宁静的生存之道。
“道”是老子哲学中的核心概念,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主宰。
而“法自然”则是指道遵循自然而然的规律,不受人为的干预和破坏。
在生态领域,“道法自然”意味着自然界有着自身的运行规律和秩序,人类应该尊重并顺应这些规律,而不是肆意地去破坏和征服。
大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的每一个生物、每一个元素都相互关联、相互依存。
比如,森林中的树木、花草、动物、微生物等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树木为动物提供了栖息之所和食物来源,动物的活动又有助于传播花粉和种子,促进植物的繁衍。
而微生物则分解着动植物的遗体,为土壤提供养分,维持着土壤的肥力。
然而,在现代社会,人类常常出于自身的利益和欲望,过度地开发自然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
例如,大规模的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物种灭绝;过度开采矿产资源造成地质结构破坏、环境污染;无节制地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使得土壤和水源受到污染,危害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人类的健康。
这些行为都是违背了“道法自然”的原则。
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还提醒我们,要保持谦逊和敬畏之心。
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尽管我们拥有科技和智慧,但也不能傲慢地认为可以主宰一切。
自然界有着无穷的奥秘和力量,我们对它的了解还只是冰山一角。
当我们面对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飓风等时,往往会感到无助和渺小。
这就警示我们,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不要轻易地去挑战自然的权威。
同时,“道法自然”也倡导一种简单、适度的生活方式。
在现代社会,物质的丰富和科技的进步让人们的欲望不断膨胀,追求更多的财富、更高的地位、更奢华的生活。
【推荐下载】论老子的生态伦理思想
论老子的生态伦理思想生态伦理是指人类在进行与自然生态有关的活动中所形成的伦理关系及其调节原则。
从宏观层面来看,生态伦理问题与人类未来的生存问题关系最为密切。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老子的生态伦理思想。
在资源相对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的令天,研究生态伦理意义重大。
早在2500年前,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哲学家老子就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的态度、人们的生活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老子的思想中包含了当代意义上的生态伦理学的内容。
老子的生态伦理思想主要包括天人合一的生态世界观、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生态价值观、自然无为的生态方法论、小国寡民的生态社会理想四个方面。
天人合一的生态世界观是老子生态伦理思想的基础。
老子构建了以道为最高实体的世界观,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
1.天人相通。
在老子看来,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
老子曰: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老子》二十五章) 域中有天地人,天地人三者并立。
有天有地有人,有自然界,有人类社会,因此可以理解为整个地球生态系统。
老子日: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二十五章)老子认为,人、地、天都要效法道,而道要效法自然。
这表明了人来自自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致与相通的,因此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天人合一、天人相通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是生态伦理学的基本思想。
2.万物平等。
老子提出了宇宙万物的生成模式和道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老子曰: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四十二章) 道为宇宙本原,是万事万物的根本,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而来二在老子看来,天地万物都是以道为其最大的共性和最初的本原的有机统一体。
王泽应老师提出:物有万殊,道归一本。
盖一本通于万殊,万殊由于一本。
道生长万物,养育万物,使万物各得其所,各适其性。
天地万物作为道的产物均是与道为一、天然平等的。
人与万物同质同源,天然平等,没有任何特殊权利以优越者自居。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之一,其代表作《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其中蕴含的生态自然思想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主要包括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等基本维度,并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从这些基本维度出发,探讨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天人合一老子强调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顺其自然而行,与自然相融相通,不应过分干预和破坏自然界。
在老子看来,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应该尊重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对自然进行过度开发和破坏。
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已经成为当代生态环保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天人合一的观念更显重要。
老子的这一思想告诉我们,人类活动不能脱离自然环境,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地球家园。
二、顺应自然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强调顺应自然规律,不要人为地去干预自然,而是要按照自然的规律去行事。
这反映了老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态度。
在当代社会,随着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老子提倡的顺应自然的思想更加深刻。
如果我们可以像老子所说的那样,不去人为地去破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规律,那么我们就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无为而治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理念,主张顺其自然,不要强行干预,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
这一思想与当代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契合。
在当代社会,人们对各种事物都习惯用强制手段加以干预和管理,往往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治”思想告诉我们,有时候,顺应自然、顺应事物的规律,不要过多地强调干预和管理,或许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老子的这一思想可在当代社会中得到启示,为我们提供解决诸多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它包含了对自然的尊重、顺应自然规律、减少人为干预等多个方面的倡导和教诲,为我们提供了在处理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方面的思考和方法。
老子生态观
老子生态观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被公认为道家的创始人。
他的著作《道德经》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在其中他提出了独特的生态观。
首先,老子的生态观体现在他的道教思想中。
老子认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是道,或者说是自然的力量。
道是不可见、不可言说的,但它存在于万物之中。
道产生了天地万物,而且也支持着它们的运行。
这里的“天地万物”包括了人、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灵以及它们的生存环境。
所以老子观念中的天地,不仅包括了自然环境,还包括了人类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其次,老子的生态观体现在他的“无为而治”思想中。
他认为在自然中,万物都是自然的,没有人工的干预。
一旦人类插手干预,往往会破坏自然秩序。
因此,人类应当尊重自然,学会放手让事情自发发生,不去刻意干涉。
不干预自然,这不等于不管事情,而是让一切生态系统自然地运作。
老子认为,自然的运作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循环,因此,“上善若水”,顺水而下、顺顺当当,不过问结果的结果自然就愈好。
这种“无为而治”的思想对现代生态学研究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最后,老子的生态观还与他的“至柔”思想相联系。
他认为“至柔者,胜于坚强也”。
这将强制性的改造、开垦大自然与在自然的基础上生存之间进行了比较,表明当我们将自己之间的关系以柔和与协调的维度相比较时,我们会更加成功地实现我们的目标。
这暗示着我们应该采取更柔和的方式来处理环境问题。
我们应该学会倾听自然之声,保护自然之美,与自然和平相处,这是我们生存的前提。
总之,老子的生态观是一种以道家思想为基础的哲学思想,它借鉴了传统的中国哲学思想,也对西方的生态学思想带来了启示。
虽然它已被时间淘汰,但它的观念和思想在现今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影响。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是指老子关于自然生态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则。
老子认为,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包括万物和宇宙。
万物都是由“道”生成和维持的,万物之间存在着相互联通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即顺应自然,按照自然规律而行,不要人为干扰和破坏自然的生态平衡。
老子追求和谐、平衡、无为而治的自然状态,主张养生、保护生态环境,提倡“无为而得”的生活方式。
老子认为,自然是至高的存在,人应该谦逊地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1. 生态环境保护:老子提倡顺应自然,不要人为破坏自然生态平衡。
在当代社会,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提醒我们应该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降低资源的消耗,还自然以清洁和谐的环境。
2. 社会和谐发展: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即顺应自然规律,不要强行干预和改变自然的发展轨迹。
在当代社会,社会和谐发展是重要的目标,需要尊重自然规律,遵循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实现社会的平等、公正、可持续发展。
3. 个体修养与健康生活:老子主张“无为而得”,即顺应自然,顺从自然的发展规律。
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和竞争压力,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提醒我们要放下功利心和虚荣心,适应自然的变化,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保持个体健康和心理平衡。
4.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制度: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即顺应自然而行。
在当代社会,我们面临着紧迫的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制度,减少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5.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老子提倡顺应自然,尊重他人,与他人和谐相处。
在当代社会,人际关系复杂多变,人们往往为了个人利益而争斗不休,滋生各种矛盾和冲突。
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提醒我们要尊重他人,保持谦逊和宽容,以互相理解和合作来解决问题,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可以为我们指导合理生活,保护环境,建立和谐社会提供借鉴和启示。
老子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启示
老子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启示摘要:老子哲学中蕴含了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老子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于解决人类当前所面临的生态危机有着重要的启示。
本文从克服生态异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更新发展观念,实施可持续发展;改变生活方式,实施绿色消费三个方面阐述了老子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启示。
关键词:老子;生态伦理;启示当前,人类社会正面临着由生态环境危机所引发的生存与发展的困境,如何走出困境,实现人类的持续发展,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老子哲学包含了深刻的的生态智慧,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这无疑将会给我们应对挑战,走出困境带来重要的启示。
一、老子生态伦理思想概述以“道”为核心概念的老子哲学,蕴含了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在《老子哲学中“道”的生态伦理意蕴》[1](P.47-48)一文中我曾进行过分析,现概述补充如下:首先,老子的生态伦理思想以“道”为其世界观基础。
老子将道由一个普通哲学概念抽象为世界的本源,强调了天、地、人、自然及宇宙万物的整体性,将思考的范围从人道、天道延伸到了整个宇宙,以朴素的整体观来审视世间万物。
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2](P.163)又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2](P.163),人只是由道所创生的这个整体的一部分。
其次,万物平等是老子生态伦理思想的价值观前提。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2](P.232),万物都是由道所生,包括人在内的万物都只是宇宙整体中的一部分。
作为自然生态整体的一员,人并不具有比其它事物更优越的地位,也没有凌驾于其它生命或非生命形态之上的特权。
第三,道法自然是老子生态伦理思想的行为准则要求。
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2](P.261)。
道、德之所以被尊崇,就在于他对万物不加干涉而顺任自然。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老子生态自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而当今社会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和保护,使得老子生态自然思想在当代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这篇文章将从基本维度和当代价值两个方面,对老子生态自然思想进行探讨。
1. 道德观念老子强调“道”是一切事物的本源,强调追求道德的自我修养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宽容、包容等道德观念,这从根本上规范着人们行为。
因此,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気探是一种对人类自我修养的具体表现。
2. 自然哲学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天地生成理论,强调自然调和、自然平衡、自然和谐,主张不要人为破坏自然规律和生态环境。
3. 生态伦理4. 政治哲学老子认为政治权力应该是无为而治的,不要过度干预社会和自然环境,不要强行推行某些政策,而是应该顺应自然而不违背自然、不对自然进行破坏,维护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在当下社会具有的价值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强调自然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断提高,老子强调的自然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生态环境的恶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然,恢复生态环境。
2. 倡导人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重要价值还表现在,提出了人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避免过度开发的思想。
在当今社会,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必须采取科学的方式,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以保护自然和维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3. 推崇低碳生活方式老子强调了气节的保存和保护,这是低碳生活的精神内核。
低碳生活方式是当前全球都面临的环保难题,而老子生态自然思想便为此提供了信仰支持。
人类需要抛掉奢华享乐的生活方式,追求简朴、自然、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
4. 倡导和平、合作、和谐的世界老子提出了“和谐共处”的理念,主张和平、合作、和谐,这也是当代社会所需要的精神内核。
倘若全球各国不断矛盾、不断战争、滥用资源,会造成化不可想象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的危害。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摘要】老子生态自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尊重生态,对当代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深远的价值。
该思想的基本维度包括对自然的崇敬、弱者的关怀、自然平衡的追求等。
在当代,老子生态自然思想启示人们要保护生态环境、追求和谐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与老子思想紧密相关,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生态保护与老子思想的理念相契合,提倡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可持续发展与老子思想的启示能够指导人们在经济发展中注重生态环境。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当代价值在于引导人们建立绿色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未来研究应该继续深入挖掘老子生态自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老子生态自然思想、当代价值、生态文明、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环保、哲学、自然、思想、文明、传统、生态学、展望1. 引言1.1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重要性老子生态自然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倡导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和生活方式。
老子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主张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节奏,遵循道德标准,实现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中国古代思想中的瑰宝。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老子强调顺应自然规律,尊重生态环境,反对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掠夺,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于当今社会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注重道德修养、自我约束,提倡“无为而治”,倡导简朴、自律的生活方式,对于当代社会消费主义泛滥、人们追求物质享受而忽略精神追求的现状提供了反思和启示;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强调智慧与谦逊、坚韧与柔顺的统一,提倡内在修养和精神境界的升华,为当代人们提供了独特的思想资源和精神指引。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对环境保护、社会道德、个体修养等方面的启示意义,更在于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普世价值与深刻意义。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
他提出了道家的核心观念:“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一观念指出了宇宙的本源和变化规律,并强调了自然万物的和谐统一。
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理解和阐述其基本观点及当代价值。
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强调了“无为而治”的原则。
他认为,宇宙万物都是按照自身的本性发展和运行,而无需人为干预和控制。
人应该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要破坏自然的平衡和规律。
这一思想在当代有着重要的价值。
在现代社会,人们不断追求物质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但也带来了环境的破坏和生态的恶化。
借鉴老子的思想,我们应该反思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干涉和破坏,重新审视我们与自然的关系,通过无为而治的原则,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强调了“自然法则”的重要性。
他认为,自然有其独特的法则和规律,人应该顺应这些法则,而不是去违背和干预它们。
这对于当代的生态保护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了自然界的各种法则和规律,人们应该尊重并遵循这些法则,而不是违反和破坏它们。
只有顺应自然的规律和节奏,才能保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倡导了“无为而无不为”的态度。
他认为,宇宙间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存在和变化,人只需顺应自然,随其发展而行动,无需主动干预和控制。
这一思想对于当代社会中的繁忙和竞争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常处于紧张和忙碌的状态,渴望掌控和干预一切。
正如老子所说,只有放下执着和主动的欲望,才能真正体验到自然的宁静和安宁。
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强调了平衡和谦虚的重要性。
他认为,宇宙间的万物都是循环往复的,没有永恒的存在和绝对的优劣。
人应该保持平衡和谦逊的态度,不要过分追求功利和个人的利益。
这对于当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权力和贪婪问题是一种重要的反思。
借鉴老子的思想,我们应该摒弃一切形式的傲慢和自大,保持谦虚和平衡的心态,与他人和谐相处,共同建设一个更加和平和可持续的社会。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
老子生态自然思想的基本维度及当代价值老子(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姓李名聃,字聃,谥号太上思帝,《道德经》的主要作者,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文化名人、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道家思想以及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是他道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尊重自然的原则。
他认为人类应该追求与自然相一致,以达到真正的幸福与和平。
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包含着以下几个基本维度。
第一,尊重自然。
老子强调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规律。
他认为自然是无限的,包容万物,而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不可超越自然或去违背自然的规律。
他提出了“道”概念,认为道是宇宙间的无名、无形、无物之源,是一切的本源,人类应该追随道的原则行事,以达到与自然的和谐。
第二,弱化人的欲望。
老子认为人类过度追求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反而会使自己迷失在欲望的漩涡中,与自然脱离。
他主张减少欲望,追求简朴的生活,与自然和谐相处。
他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提倡人们要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避免过度追求物质欲望,以保持内心的平静。
追求自由自在。
老子强调人类应该追求心灵自由,解脱于物质世界的束缚,达到自在自由的境界。
他认为人类应该抛弃功利主义和社会虚荣,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心灵的宁静。
他说:“爱其国家,以智慧为本,以大义为前,不以物质财富为纲,以自由自在为功”。
第四,注重环保与生态平衡。
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主张尊重自然、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他认为人类应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使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达到一种良好的平衡状态。
他强调人类应该尊重生命,不妄杀生灵,不破坏生态环境,与自然共同繁荣发展。
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不断增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强调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对于解决现代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老子的生态自然思想强调尊重生命,注重生态平衡,对于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老子“无为”生态观及其当代价值
老子“无为”生态观及其当代价值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无为”生态观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该生态观主张“天道自然,行无为而无不为”,强调人类应当尊重自然,遵循自然的规律,达到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本文将探讨老子的“无为”生态观及其当代价值,并举出5个例子加以证明。
首先,老子的“无为”生态观反对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干预和破坏。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类的技术力量的不断增强,人类对自然的干预越来越严重,导致了许多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等。
如果能够遵循老子的“无为”生态观,减少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相信可以有效缓解当前的环境问题。
其次,老子的“无为”生态观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尝试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例如,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该尽可能地保留自然湿地、绿地、山林等自然资源,以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三,老子的“无为”生态观鼓励人类采取自然的方式来解决生态问题。
在当今社会,我们可以学习自然界中的一些生态模式和生态机制,以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土地治理和保护中,可以采用生态恢复和生态补偿的方式,以保护土地生态系统的功能。
第四,老子的“无为”生态观提出了一种关于人类与自然的新型关系。
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建立一种全新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模式,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例如,在旅游业发展中,可以鼓励人们选择更为环保的旅游方式,在旅游过程中对自然进行保护和关爱。
最后,老子的“无为”生态观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
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借鉴老子的“无为”生态观的思想,以推动我们的社会进步和发展。
例如,在科学技术领域中,可以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高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综上所述,老子的“无为”生态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从减少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采取自然的方式来解决生态问题、建立新型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提供新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方面来看,老子的“无为”生态观都为我们当前及未来所需要的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和指导。
浅析老子“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
浅析老子“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摘要:老子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蕴含着古老的生态智慧,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依据,体现先哲对和谐自然的向往与追求。
本文在分析“天人合一”的生态平等观和自然和谐观的基础上,探求“天人合一”的天道观,揭示道家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进而提出“天人合一”的生态美学观,说明“天人合一”的审美要在自然中进行。
关键词:天人合一,人与自然,道法自然一、“天人合一”的生态平等观老子的“天人合一”,其实质是人与自然为一体,这是中国古代生态思想的智慧亮点和哲学基础。
虽然古代的哲人对“天人合一”有着不同的见解,但其核心思想都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体现出先哲对和谐自然环境的向往与追求,对保护自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老子的“天人合一”生态观,不仅蕴含着对自然的关注,而且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天人关系的深刻思考,为生态危机的解决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哲学基础。
在老子看来,世间万物都需遵循自然原则。
老子“天人合一”的平等观,同时超越了“以人制天”和“人命天定”这两种思想,是“生态平等”观的雏形。
老子认为万物皆源于道,又复归于道,这说明万物平等。
人和天地万物是平等和谐的关系。
老子的万物平等观念与生态学的准则——“生物中心”的本质是一致的。
二、“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观老子的“天人合一”启示着人要辩证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周易》中出现“保合太和”,即“保合太和,万物利贞。
”“乾”指天的法则,说明天的法则是时刻变化的。
事物正是在这种变化中以其本性繁衍万物,赋予生命。
万物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持自然的属性,各得其宜,真正祥和助益,持续纯正。
老子认为,赋予自然万物的生长而不要居功,才是人的高尚品德。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对生态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天人合一”的天道观“道法自然”是老子为我们提供的最高级的方法论。
“道法自然”的实质是人与自然的统一,这与“天人合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
老子道家思想中蕴含的生态观-经济思想史论文-经济学论文
老子道家思想中蕴含的生态观-经济思想史论文-经济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清心寡,恬淡无为老子崇尚俭朴,主张人生价值观念应该是返朴归真,人们应该做到清心寡、恬淡无为、顺其自然.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应该不断追求清心寡、恬淡无为的生活.同时,老子也承认人类的生存发展需要从自然界中获得一定的物质生活资料,因此老子并不是绝对地杀害生命与开发自然界.正如:凡物当生旺之时杀之,方才为杀;至休囚衰弱之时杀之,不足为杀. (《石音夫功过格》)这也就是说我们不能违背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如果违背天道违背自然规律,没有合理适当地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那么这样的发展是不合理的,这样的发展也不会持续的.正如接下来乞儿所言:凡事顺乎天理人心而为之,勿逆天理人心而行之,未有不心平意合者也. 道家允许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强调不可竭泽而渔,要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保此道者,不盈;夫唯不盈,故能弊不新成. (《老子》第十五章)不盈的意思是在对待事情上,控制超过了事物本身的限度,要想做到不盈,做事情的时候必须懂得适度,对一些破坏自然环境的恶性行为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禁止.对此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在几千年之前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为了谋取一定的经济利益,这种不合理的开发不仅导致自然资源的枯竭,而且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进而会导致一系列的生态问题,最终使人类自食其果.二、万物平等,无为而无不为万物平等、自然无为的生态思想在道家的思想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如前面所说,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同时,老子也认为万物的发展也遵循道.因此,道家主张人与万物生来就是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的.老子崇尚自然,特别强调无为,主张必须顺应自然万物变化发展的本性,认识自然万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做到因势利导,无为而无不为. 万物平等、自然无为的思想既要求人们对待自然应该做到无为,同时也要求人们遵循自然规律,提倡世间万物一切平等的原则,求得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然而老子所主张的无为并不是倡导无所作为,实际上是对自然界任意开发的妄为, 那些不遵循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一味地由主观意志的有为.在对待人与生态自然环境的关系上,老子的无为思想成为了指导人们保护环境的基本理念,在道家保护生态环境的具体实践中,无为这一指导思想还可以具体表现为遵循生态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等思想.道家主张不能伤害生命,应该保护动物、植物,道家把这些思想也作为自己修养的主要内容.正如下文所言:人是无限宝贵的,必须无条件地受到保护.但是同样地,与我们一同生活在这个行星上的动物和植物的生命,也应当得到保护、保存和照顾.我们对地球和宇宙,对空气、水和土壤,有一种特别的责任,尤其是考虑到未来的世代时更是如此.在这个宇宙中,我们所有的人都紧密相联,我们所有的人都互相依赖.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依赖于我们全体的福利.因此,绝不应该鼓励人类对自然和宇宙的操纵.与此相反,我们应该养成与自然和宇宙和谐相处的生活习惯.三、道与天人合一老子对道思想的经典论述中包含了许多有关生态伦理思想的内容,道是老子思想的关键性概念.首先,道为宇宙本原,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天、地、人本同一元气,分为三体. 道是贯穿天地人物的,它既是一,又是一切.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道生一,一也可以代表道.在老子这位伟大的哲学家的眼里,道是世间万物最初本原的有机统一体,人类也是天地万物的分子.老子的以道为本原、道法自然及天人一体的重要思想反映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就是把人类与自然万物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也就是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不能离开自然而存活,同时也认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要融洽和谐,不能对立.也就是前面说过的人类的实践活动应该顺其自然,人类要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因此科技及其研究成果的应用不仅应该关注人类的利益,更应该关注每项新技术的发明与运用是否有利于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也就是说关注的视野一定要广阔,从人类到社会到整个自然界都需要考虑在内,尤其应该强调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保护整个自然界的利益.道家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道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一种理想状态,也是一直以来全人类都在为之奋斗的目标,可是如今为了谋取利益对生态环境不合理开发、不适当保护等现象大量存在,生态问题也接踵而至,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究竟怎么样才能做到天人合一,怎样做到物我和谐.道家在书中对任意破坏自然环境、随意伤害生命的行为给予了谴责,对我们现今调整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非常有意义的.因此,我们应该取道家思想之精华为我们所用,切实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参考文献:[1] 孔汉思, 库舍尔. 全球伦理---世界宗教议会宣言[M].何光沪,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2]王明.太平经合校[M].北京:中华书局,1961.[3]老子老子[M].饶尚宽,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
[道家思想]老子《道德经》的生态意义
[道家思想]老子《道德经》的生态意义老子认为:人是自然界即天地万物的一部分,人的一切行为应当顺应自然(即遵循自然规律)。
这一思想,便是老子的“天人和谐”思想。
老子《道德经》中“天人和谐”的思想,对于当前人类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自然环境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由于自然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人与自然息息相关而朝夕相处,为了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必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换言之即追求天人和谐,质言之即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众所周知:已经过去的20世纪,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世纪,但同时又是一个使人类遭受深重灾难的世纪。
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造福了人类,同时也破坏了自然,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100多年来,我们的环境遭受了惨重的破坏,臭氧层变薄、空气污染、植被减少、土地荒漠化,等等。
总而言之,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如今,面对令人担忧的生态环境,人类不得不重新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这一方面,被公认为人类文明之杰出成果的《道德经》,毫无疑问地为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智慧和启示。
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老子十分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
老子认为:人是自然界即天地万物的一部分,人的一切行为都应当顺应自然(即遵循自然规律)。
这一思想,便是老子的“天人和谐”思想。
纵观历史,可以说最早、最系统地提出顺应自然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就是老子。
所谓“天人和谐”,实际上就是“天人一体”(或“天人合一”),即要求人与天地(自然界)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而不是人与天地(自然界)相分离,甚至于相对立。
人类只有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性,并在与自然相处时顺应和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老子认为,宇宙万物都是“道”所化生。
如老子在《道德经》第42章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原来,我们所看见的天地万物与我们人类是同一个本源,所谓“万物同源”或“天人同源”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天人合一”与“自然无为”——论老子的生态伦理思想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1-05-06 16:18:00 ] 作者:朱红莉编辑:studa090420论文关键词:老子生态伦理内容论文摘要:老子具有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老子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天人合一”的生态世界观、“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生态价值观、“自然无为”的生态方法论、“小国寡民”的生态社会理想。
生态伦理是指人类在进行与自然生态有关的活动中所形成的伦理关系及其调节原则。
从宏观层面来看,生态伦理问题与人类未来的生存问题关系最为密切。
在资源相对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的令天,研究生态伦理意义重大。
早在2500年前,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哲学家老子就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的态度、人们的生活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老子的思想中包含了当代意义上的生态伦理学的内容。
老子的生态伦理思想主要包括“天人合一”的生态世界观、“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生态价值观、“自然无为”的生态方法论、“小国寡民”的生态社会理想四个方面。
一“天人合一”的生态世界观“天人合一”的生态世界观是老子生态伦理思想的基础。
老子构建了以“道”为最高实体的世界观,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
1.天人相通。
在老子看来,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
老子曰:“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老子》二十五章)“域”中有天地人,天地人三者并立。
有天有地有人,有自然界,有人类社会,因此可以理解为整个地球生态系统。
老子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二十五章)老子认为,人、地、天都要效法道,而道要效法自然。
这表明了人来自自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致与相通的,因此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天人合一、天人相通”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是生态伦理学的基本思想。
2.万物平等。
老子提出了宇宙万物的生成模式和“道”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四十二章)“道”为宇宙本原,是万事万物的根本,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而来二在老子看来,天地万物都是以“道”为其最大的共性和最初的本原的有机统一体。
王泽应老师提出:物有万殊,“道”归一本。
盖一本通于万殊,万殊由于一本。
“道”生长万物,养育万物,使万物各得其所,各适其性。
天地万物作为“道”的产物均是与道为一、天然平等的。
人与万物同质同源,天然平等,没有任何特殊权利以优越者自居。
因此人类对自然万物要平等视之、平等待之,可以利用和保护,不能征服和改造。
3万物相系。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天地万物自然平等,那么在自然之秩序中,宇宙万物是怎样维系的呢?老子日:“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老子》七十三章)老子认为,大自然之构造是由万事万物的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制约而生成的一张生态之网,这张网虽然网眼稀疏,却没有缺失。
这体现了一种万事万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和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
这种从普遍联系中来考察自然界、明了自然之生存法则、以确定人类行为方式的思维,正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前提条件。
天人相通、万物平等、万物相系的思想构成了老子“天人合一”生态世界观的基本内容。
这些思想应用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就是要破除以人类为中心的观念,把人与天地万物视为彼此平等、互相影响的关系。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不能脱离自然而存在,因此应该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二“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生态价值观价值观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老子“天人合一”的生态世界观决定了其“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生态价值观。
1.知足寡欲。
老子认为,人皆有欲望,一切社会冲突和人际纠纷都是因为人的欲望太多,人们在争相满足欲望的过程中自受其苦,社会也因此而深受其害,解决这些问题,老子认为人应“知足寡欲”。
老子曰:“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老子》四十六章)世界上最大的祸患莫过于不知道自我满足,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贪得无厌,只有知足知止这种知道满足的满足,才会永远感到充实满足。
老子又曰:“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老子》四十四章)贪得无厌、过分地爱取某种东西必然招致重大的耗费,过多地贮藏也必然招致更多的亡失。
知道满足的人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带来危险,这样就可以保持长久。
因此人类应该认清事物自身所固有的限度,适度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知足、知止”,把开发自然资源同保护自然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
2.去甚、去奢、去泰)老子认为人应“知足寡欲”,因为只有知足带来的满足感,才是真正的满足故曰:“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老子》二十九章)主张戒除极端过度、戒除奢侈,回复自然常态,提倡过简朴的生活。
老子认为过度的物质追求不符合自然之道,而且并不会给人类带来真正的幸福。
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败猎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十二章)老子认为,沉醉放声色犬马和口腹物欲会使人神昏意乱,使身体的感官和灵性受损。
因此应该舍弃繁华奢侈,选取醇厚朴素。
老子的主张和现代生态主义者的消费主张是类似的,生态主义者认为物质消费只是达到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手段,在满足基本需要之外追求过度的物质消费,不仅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也会大大降低人的生存境界。
知足寡欲、去甚去奢去泰的思想构成了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生态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这些价值观思想用于指导人们的行为,就是要养成积极的生态道德行为习惯,尽可能的低碳生活,即过简朴的、简单的生活。
三“自然无为”的生态方法论在生态世界观和生态价值观的基础上,老子对生态系统的性质和规律所作出的适应性行为选择就是无为。
“自然无为”的生态方法论是老子生态伦理思想的关键。
老子曰:“道常无为而尤不为。
”(《老子》三十七章)因而人之“德”作为对“道”的遵循,也必须无为。
1.依道而为。
在《老子》中“无”即是道,老子日:“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老子》一章)可见老子把虚无作为天地的原初状态,而把存在的事物称为万物的母体。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_三生万物”。
(《老子》四十二章)道是万事万物的根本,“道生一”,这个道就是“无”。
既然在《老子》中“无”即是道,所以“无为”的全解应该是依道而为、“无为”是依道而为,那么“道”是怎样进行活动呢?老子提出了“道法自然”的著名命题。
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据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老子认为,人、地、天都要效法道,而道要效法自然因此依道而为即是遵守自然界的法则,循自然规律而为,不妄为2.无为而治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无为的真正内涵是什么?老子日:“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老子》四卜八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老子》三{七章)可见老子认为“无为而无不为”。
从本体言,“道”是无为,从作用言,又是无不为。
得道之人从不张罗操办任何事情,却没有任何事情办不成。
老子的“无为”不是消极的,“无为”的效果是“无不为”,在老子看来“无为”是一种处事的态度和方法,而“无不为”是“无为”要产生的效果。
正如《老子·六十四章》所说“辅万物之自然”,人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要有所作为但是必须要顺应自然,“自然”和“无为”是联系的。
由此可见,老子主张通过顺应自然而为来达到目标,达到“无为而治”的效果。
依道而为、无为而治的思想构成厂老子“生态方法论”的基本内容。
这些思想启示我们对待自然生态要以无为的态度达到无不为的效果。
人的创造活动应当顺应自然,遵循自然的客观规律,不能不顾自然生态的承载能力,为了一己之利破坏生态自然,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四“小国寡民”的生态社会理想“小国寡民”的理想生态社会是老子生态伦理思想的具体实现。
老子曰:“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八十章)老子的这种思想曾被批为落后保守、复古倒退,当然从字面来看,老子好像是想回到“结绳而用”的原始时代去。
但实际上这里老子只是描绘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颇似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
在这个小天地里,没有剥削压迫,没有兵战祸难,没有文化技术、没有人员交流,人们甘食美服、安居乐业、民风淳朴,人与人之间相互独立,精神上各得其所。
老子描绘了一种美好的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如果稍作分析不难发现,老子“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也是一个和谐的生态社会。
老子看到了人口增长、国土扩张可能会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生态问题。
人口增长如果超过自然环境对它的承载能力,国家的发展如果超过自然资源对它的支持能力,那么国大人多将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因此他提出了“小国寡民”,我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提倡要有计划的生育人口正是“寡民”政策。
老子看到了技术进步可能带来的道德沦丧、环境污染等问题,主张“有什佰之器而不用”,“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老子》八十章)老子主张有而不用,即使发明了功效十倍百倍的器具也不用;虽然有船有车,也不去乘坐;虽然有恺甲兵器,却没有敌手布阵交锋。
在今天,有而不用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自觉选择。
我们提倡少用车多步行,2008年6月1日国家推行“限塑令”,以减轻由于人类不自制的生活方式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压力。
老子还提出“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八十章)老子看到了现实社会的纷争,看到了交流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在老子这个理想的小天地里,一切依顺自然,文明的污染被隔绝。
当今时代,全球化成为基本特征,但全球化本身是一把双刃剑,美国学者罗伯特·塞缪尔逊提出:“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传播新技术和提高富国和穷国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但也是一个侵犯国家主权、侵蚀当地文化和传统、威胁经济和社会稳定的一个有很大争议的过程。
”因此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出现了“反全球化”的浪潮。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当今世界的“反全球化”的浪潮正是老子思想的发展。
根据以上分析,可见老子“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我们理想的生态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