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环保纪念日一览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环保纪念日一览

日期节日日期节日
2月2日世界湿地日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3月12日中国植树节6月25日中国土地日
3月22日世界水日7月11日世界人口日
3月23日世界气象日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4月某一周全国爱鸟周9月27日世界旅游日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10月4日国际动物日
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化日10月第二个星期三国际减灾日
6月5日世界环境日11月11日所属的一周国际科学与和平周
1. 世界湿地日
湿地是指地上常年或季节性积水(水深2米以内,积水达4个月以上)和过湿的土地,并与其生长、栖息的生物种群,构成的生态系统。

常见的自然湿地有:沼泽地、泥炭地、浅水湖泊、河滩、海岸滩涂和盐沼等。

湿地具有很强的调节地下水的功能,它可以有效地蓄水、抵抗洪峰;另外,因为它能够净化污水,还获得了“地球之肾”的美誉;湿地还能调节区域小气候;此外,湿地还是水生动物、两栖动物、鸟类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与森林、海洋一道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然而,由于开垦、大量污染物排放等人为因素使得湿地面临着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湿地面积大量减小等问题。

为了保护湿地,十多个国家于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尔签署了一个重要的湿地公约——《拉姆萨尔公约》(简称《湿地公约》)。

创建于1995年的国际湿地公约组织1996年3月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召开了第6届缔约方大会。

大会通过了1997-2002年战略计划。

1996年10月国际湿地公约常委会又决定将每年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

附:近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
1997年:湿地的价值与人类对湿地的利用。

1998年:湿地之水,水之湿地。

1999年:人与湿地,息息相关。

2000年:珍惜我们共有的国际重要湿地。

2001年:湿地世界——一个等待发现的世界。

2002年:湿地:水、生命和文化。

2003年:没有湿地就没有水。

2004年:从高山到大海,湿地在为我们服务。

2005年:湿地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

2006年:湿地与减贫。

2. 中国植树节
植树节是由内布拉斯加州发起的。

19世纪以前,内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秃秃的荒原,那里树木稀少,土地干燥,大风一起,满天黄沙,人民深受其苦。

1872年,美国著名农学家朱利叶斯·斯特林·莫尔顿提议在内布拉斯加州规定植树节,动员人民有计划地植树造林。

当时州农业局通过决议采纳了这一提议,并由州长亲自规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三为植树节。

这一决定做出后,当年就植树上百万棵。

此后的16年间,又先后植树6亿棵,终于使内布拉斯加州10万公顷的荒野变成了茂密的森林。

为了表彰莫尔顿的功绩,1885年州议会正式规定以莫尔领先生的生日4 月22日为每年的植树节,并放假一天。

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

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

这是建国以来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对绿化祖国作出的第一个重大决议。

从此,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作为一项法律开始在全国实施。

3. 世界水日
为了缓解世界范围内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根据联合国《21世纪议程》第18章有关水资源保护、开发、管理的原则,1993年1月18日,联合国第17次大会通过了193号决议,决定从1993年开始,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决议提请各国政府根据自己的国情,在这一天开展一些具体的宣传活动,以提高公众意识。

中国水利部从1989年开始确定每年7月1日至7日为“水法宣传周”。

自1993年“世界水日”诞生后,从1994年起,水利部决定“水法宣传周”从每年的“世界水日”即3月22日开始,至3月28日为止。

从1992年开始,每年5月15
日所在的那一周还被确定为“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

附:近年世界水日主题
1996年:为干渴的城市供水。

1997年:水的短缺。

1998年:地下水-正在不知不觉衰减的资源。

1999年:每人都生活在下游。

2000年:卫生用水。

2001年:21世纪的水。

2002年:水与发展。

2003年:水——人类的未来。

2004年:水与灾害。

2005年:生命之水。

2006年:主题水与文化。

4. 世界气象日
1960年6月,世界气象组织(WMO)确定每年的3月23日为“世界气象日”。

世界气象组织的前身是国际气象组织(IMO)。

它是于1873年在维也纳召开的国际间气象情报和技术合作会议上诞生的。

后来在1946年7月1日法国巴黎会议上,挪威学者海塞贝格博士起草了一份国际气象组织公约草案,并提议国际气象组织更名为世界气象组织。

该组织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

第二年,也就是1947年9月,国际气象组织在华盛顿召开了有45个国家气象局长参加的会议,大会审议了《国际气象组织公约》,并决定按公约规定在第30个国家签字批准后的第30天生效。

这一程序经历了两年半的时间,终于在1950年3
月23日正式生效,国际气象组织也正式更名为世界气象组织。

为了纪念这一对人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1960年6月世界气象组织决定将公约生效日期和世界气象组织更名日——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

附:近年世界气象日主题
1997年:天气与城市水问题。

1998年:天气、海洋与人类活动。

1999年:天气、气候与健康。

2000年:气象服务五十年。

2001年:天气、气候和水的志愿者。

2002年:降低对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的脆弱性。

2003年:关注我们未来的气候。

2004年:信息时代的天气、气候和水。

2005年:天气、气候、水和可持续发展。

2006年: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

5. 全国爱鸟周
1981年3月间,中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考虑到鸟类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一项在艺术、科学、文化、娱乐、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的自然资源、以及很多种鸟类迁徙于两国间并季节性地栖息于两国的候鸟,为了在保护和管理候鸟及其栖息环境方面合作,签订了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

此后,为了加强鸟类保护执行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由林业部等8个部、院向国务院的请示报告中,提出建议在每年4~5月初(具体时间由省、市、自治区规定)确定一个星期为“爱鸟周”。

附:近年全国爱鸟周主题
2004年:关爱鸟类,保护环境。

2005年:人·鸟·自然——和谐发展。

2006年:关注鸟类,关注人类,预防禽流感。

6. 世界地球日
地球日是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产生的。

它最早由美国威斯星州民主党参议员纳尔逊提出,而最终将第一个“地球日”确定为1970年4月22日这天的则是一位哈佛大学的学生海斯。

这一天,全美有2000多万人,10000所中小学,2000所高等院校和2000个社区及各大团体参加了这次活动。

人们通过举行集会、游行、宣讲和其他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呼吁所有人都行动起来,保护和拯救我们的地球。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

这次活动取得了极大成功,以后每年的“地球日”也都备受关注。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各界每年4月22日都要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

目前最主要的活动是由中国地质学会、国土资源部组织的纪念活动。

每年我国纪念"世界地球日",都要确定一个主题。

附:近年全国“地球日”的宣传主题分别是:
1993年: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

1994年: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1995年:全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的世界。

1996年: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

1997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1998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1999年: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2000年:环境千年,行动起来吧。

2001年:保护地球遗产和地址环境。

2002年:善待地球。

2003年:善待地球,保护资源。

2004年:善待地球,科学发展。

2005年:善待地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

2006年: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
7. 国际生物多样化日
1994年12月29日,联合国大会49/119号决议案宣布12月29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1992年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3个国家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

同年11月,全国七届人大第28次会议审议批准了此公约,使我国成为这个公约的最早的缔约国之一,在国际上产生积极影响。

2001年根据第55届联合国大会第201号决议,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由原来的每年12月29日改为5月22日。

附:近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
2001年:生物多样性与外来入侵物种管理。

2002年:林业生物多样性。

2003年:生物多样性和减贫-对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2004年:生物多样性:全人类食物、水和健康的保障。

2005年:生物多样性——变化世界的生命保障。

2006年:实现2010年生物多样性目标——保护旱地生物多样性。

8. 世界环境日
1972年6月5日~16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113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和民间人士参加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会议讨论了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和109条建议的保护环境的行动计划,提出了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以鼓励和指导世界各国人民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

会议还建议联合国大会将这次会议开幕日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同年10月,联合国第27届会议接受并通过了这项建议,确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每年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并发布一个主题,联合国和世界各地组织相应的纪念宣传活动,宣传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

附:近年世界环境日主题
1997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1998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1999年: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2000年:2000环境千年——行动起来吧。

2001年:世间万物,生命之网。

2002年:让地球充满生机。

2003年:水——二十亿生命之所系!
2004年:海洋存亡匹夫有责。

2005年: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2006年:沙漠和荒漠化。

9.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197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为了帮助有关国家制定防荒漠化计划,评估全球范围的荒漠化状况,开展专业培训,成立了防荒漠化行动中心。

1992年6且
3日至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有100多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将防治荒漠化列为国际社会优先采取行动的领域。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后,联合国通过一项新的决议,就防治荒漠化公约进行全球谈判。

先后在内罗毕、日内瓦、纽约、巴黎召开过5次会议。

第4次会议于1994年6月6日至18日在法国巴黎召开,6月17日通过了《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或)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公约》。

1994年10月,112个国家的代表汇聚巴黎,举行了公约签字仪式。

同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49/115号决议,确定6月17日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今年(2006年)国际和我国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主题分别是:“沙漠美景——向荒漠化挑战”和“防沙治沙与构建和谐社会”。

10. 中国土地日
1991年5月24日,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经过讨论决定,为了深入宣传贯彻《土地管理法》,坚定不移地实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确定每年6月25日,即《土地管理法》颁布纪念日为全国土地日。

附:历年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
1991年:土地与国情。

1992年:土地与改革。

1993年:土地与经济。

1994年:土地与市场。

1995年:土地与法制。

1996年:土地与发展棗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1997年:土地与国家棗爱护我们的家园。

1998年:土地与未来棗集约用地造福后代。

1999年:依法行政合理用地。

2000年:保护耕地棗为了美好的明天。

2001年:规划用地利国利民。

2002年:规范土地市场,促进经济发展。

2003年:规范土地市场,促进可持续发展。

2004年:坚持科学发展观,珍惜每一寸土地。

2005年: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科学发展。

2006年:依法合理用地,促进科学发展。

11. 世界人口日
1987年7月11日,南斯拉夫的一个婴儿降生,被联合国象征性地认定为是地球上第50亿个人,并宣布地球人口突破50亿大关。

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UNEPA)倡议这一天为“世界50亿人口日”。

联合国于1990年决定将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

附:近年世界人口日主题
1996年:生殖健康与艾滋病。

1997年:为了新一代及其生殖健康和权利。

1998年:走近60亿人口日。

1999年:世界60亿人口日。

2000年:拯救妇女生命。

2001年:人口、发展与环境。

2002年:贫困、人口与发展。

2003年:青少年的性健康、生殖健康和权利。

2004年:纪念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10周年确定的主题是“关心母亲健康,关爱女孩成长”
2005年:“平等=授权”
2006年:轻人——为了年轻人,与年轻人一起行动起来!
12.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1994年,联合国大会宣布从1995年起每年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目的是纪念1987年9月16日签署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要求所有成员国在国家水平上,按《议定书》及其修正案的目标。

附:近年国际保护臭氧层日主题
2003年:加速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创建臭氧层友好城市。

2004年:拯救蓝天,保护臭氧层:善待我们共同拥有的星球。

2005年;善待臭氧,安享阳光。

2006年:拯救我们的天空,保护你自己,保护臭氧层。

13. 世界旅游日
世界旅游日是在1979年9月27日世界旅游组织第3次代表大会上确定的,目的是为了引起人们对旅游的重视,给旅游宣传提供一个机会和促进各国在旅游方面的交流合作。

选定这一天为世界旅游日,一是因为世界旅游组织的前身“国际官方旅游联盟”于1970年的这一天在墨西哥城的特别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世界旅游组织的章程。

此外,这一天又恰好是北半球的旅游高峰刚过去,南半球的旅游旺季刚到来的相互交接时间。

附:近年世界旅游日主题
1997年:旅游业:21世紀提供就业机会和倡导环境保护的先导产业。

1998年:政府与企业的伙伴关系:旅游的开发和促銷的关鍵。

1999年:旅旅游:为新千年保护世界遺产。

2000年:技术和自然:21世纪旅游业的双重挑战。

2001年:旅游业:和平和不同文明之间对话服务的工具。

2002年:经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鍵。

2003年:旅游:消除贫困、创造就业和社会和谐的推动力。

2004年:旅游拉动就业。

2005年:体育与旅游——促进相互理解、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力量
2006年:旅游:让世界受益。

14. 国际动物日
意大利传教士圣·弗朗西斯曾在100多年前倡导在10月4日“向献爱心给人类的动物们致谢”。

为了纪念他,人们把10月4日定为“世界动物日” 并自本世纪20年代开始,每年的这一天,在世界各地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

中国从1997年开始纪念“世界动物日”,北京各界环保志愿者自发成立了民间环保慈善机构——首都爱护动物协会,积极开展各种爱护动物的公益活动。

15. 国际减灾日
原美国科学院院长弗兰克·普雷斯博士于1984年7月在第八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上提出了“国际减灾十年”计划。

这一计划得到了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并就此分别在1987年12月11日通过的第42届联大169号决议、1988年12月20日通过的第43届联大203号决议,以及经济及社会理事会1989年的99号决议。

1989年12月,第44届联大通过了经社理事会关于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报告,决定从1990年至1999年开展“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活动,规定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为“国际减少自然灾害日”。

1990年10月10日是第一个“国际减灾十年”日,联大还确认了“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国际行动纲领。

2001年联大决定继续在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纪念国际减灾日,并借此在全球倡导减少自然灾害的文化,包括灾害防止、减轻和备战。

附:历年国际减灾日主题
1991年10月9日:减灾、发展、环境——为了一个目标。

1992年10月14日:减轻自然灾害与持续发展。

1993年10月6日: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要特别注意学校和医院。

1994年10月12日:确定受灾害威胁的地区和易受灾害损失的地区——为了更加安全的21世纪。

1995年10月11日:妇女和儿童--预防的关键。

1996年10月9日:城市化与灾害。

1997年10月8日:水:太多、太少——都会造成自然灾害。

1998年10月14日:防灾与媒体--防灾从信息开始。

1999年10月13日:减灾的效益——科学技术在灾害防御中保护了生命和财产安全。

2000年10月11日:防灾、教育和青年--特别关注森林火灾。

2001年10月10日:抵御灾害,减轻易损性。

2002年10月9日:山区减灾与可持续发展。

2003年10月8日:面对灾害,更加关心可持续发展。

2004年10月13日:总结今日经验,减轻未来灾害。

2005年10月12日:利用小额信贷和安全网络,提高抗灾能力。

16. 国际科学与和平周
1988年12月第43届联大通过一项决议,将每年11月11日所在的一周设立为“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在这一周,各成员国举行活动宣传科技在保持世界和平和社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为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而努力。

中国从1989年起由中国科协、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举办这一活动。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