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青花莲瓣纹_繁中有简_由主变辅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德时期,青花瓷常以表示吉祥语的阿 拉伯文作为主纹,绘于器物的中心位置,成为 当时青花瓷的一大特色,莲瓣纹饰在这一时 期不再作为主要的辅助纹饰。此时期的莲瓣 纹饰样式繁多,朝图案化程式化的几何形式 发展。典型的一种莲瓣纹为纹尖下凹,双钩轮 廓线内以青料涂满,内部为双钩“门”字形纹 饰,各莲瓣大小相同,饰于器物胫部。另一种 为变体莲瓣纹,圆弧形花瓣被几何式直线代 替,呈长方形,内绘朵花和吊珠。
仿清初“四王吴恽”的绘画风格, 动力。莲花作为佛教的吉祥物流传至我国,而且常寓意为文人士大夫
画面清晰干净、层次清楚、题材广 的人格写照。社会风气中将莲花作人格化的比拟,使莲纹具有人格化
泛、画面宏大。因其构图形式改 的特征,这有利于佛教莲纹向世俗化转变,在民间以更切合民俗生活
变,器物边饰不再表现出程式化 的新形式广泛流传。
明清青花莲瓣பைடு நூலகம்: 繁中有简,由主变辅
◇ 文/何红琴
1
3
明代 莲瓣纹传承之中自有创新
明青花瓷莲瓣纹饰与元青花瓷相比,最明显的区别 是,除极少数同元代类似花瓣之间留有间隙外,大多数为 花瓣无间隙,共用一边。
明早期——承启与发展期 洪武时期莲瓣纹尚有元代遗风,但也有自己的特点:
如莲瓣间无空隙,两花瓣共用一边(图1)。其外轮廓画法同 元代相差不多,为外粗内细两条线构成,肩部画法则由元 代生硬长方形转角变为圆滑转角。花瓣内部纹饰趋向简 单,常见有如意云尖和宝相花(团花)。此期莲瓣内的宝相 花已完全图案化,花芯以大小相套的两个圆圈为中心,沿 外圈绘一周莲珠纹。花瓣的画法大致两种:一种为均分为 八个花瓣,每个花瓣顶端绘一小圆圈(宝珠纹);另一种为 花芯向上下各绘如意形花瓣。
洪熙皇帝在位仅一年,这一时期的 瓷器特征大多从属于永乐时期。宣德时 期,莲瓣纹在继永乐的基础上呈现多样 化,内绘折枝花卉(图4)。大体有三种形 式:一种为青料涂满莲瓣,少许留白,瓣 内纹饰简单,绘圆弧和圆点、云尖。垂弧
图 1 明洪武 青花缠枝牡 丹纹玉壶春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 2 明永乐 青花穿枝莲 纹足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 3 明宣德 青花竹石芭蕉 纹带盖瓶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7
图 7 清乾隆 青花折枝花卉纹蒜头瓶(首都博物馆藏) 图 8 明万历 青花缠枝蕃莲纹梅瓶(首都博物馆藏)
清代 莲瓣纹处辅助纹饰 之从属地位
代风格的基础上,又有自身的变化发展。如清乾隆青花折枝花卉纹蒜
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制 头瓶,瓶颈绘变形莲瓣纹覆莲一圈,花瓣画法仿明代中期风格,花瓣间
瓷工艺的极盛时期,代表着清代 不留空白,内饰清代风格的特有纹饰。乾隆后期,瓷器生产开始走向衰
成化四年,景德镇御窑恢复烧造,其风格 淡雅温润、精巧细腻,与永乐宣德官窑青花雄 浑豪放的风格大相径庭,装饰题材则以龙、凤、 花、鸟为主。
4
6
弘治时期官窑青花瓷的烧制工艺、绘画 风格基本延续成化时期。弘治时期青花瓷产量 不多,因此传世品甚少。此时期变形莲瓣纹仍 作为器物辅助纹饰,其主体风格在延续前期基 础上有所发展变化:莲瓣为一大一小组合,大 小莲瓣画法均有细微改变。
清代莲瓣纹在继承和仿造明
责任编辑:陈茴茴
83
泰昌到天启仅两个月的时间,天启至崇祯三朝只有7 年。此三朝景德镇官窑青花生产进入衰退阶段,青花瓷器烧 制数量极少。天启、崇祯朝青花瓷多饰山水人物,打破了传统 的分层横带式布局构图,采用通体写景、写物,并在景物的一 侧或上方题写诗文。在这种构图形式下,器物大部分不需要边 饰,作为边饰的辅助纹饰莲瓣纹处于纹饰的从属地位,焦叶纹 则相对较受欢迎。
建文皇帝在位仅四年,政权不稳,期间生产的瓷器无 明显时代特征,现无标准器传世。明代景德镇青花瓷的烧 制在永乐、宣德两朝时步入盛兴发展高峰期。从永乐朝起, 青花瓷器成为瓷器生产的主流,又以官窑青花瓷烧制占据 主要地位。其莲瓣外轮廓画法有多种,一种似元代的变形
2
莲瓣纹,花瓣尖由两片经过变形的忍冬 叶相对卷曲而成的,每片忍冬叶又似半 个缠枝莲纹中的葫芦形花叶,内绘花叶。 另一种莲瓣纹与以往既有相同又有所发 展,莲瓣(图2) 同样以双线勾勒,有留白, 借边线连成小莲瓣尖,内绘花朵、云尖吊 珠。第三种初看似元代风格(图3),但细看 却有相异之处,莲瓣内饰团花,花瓣勾勒 同元明显不同,无元莲瓣直角方肩,其笔 法也略显粗糙。
制瓷业的最高艺术成就。期间,青 退,远不如前期精美,其莲瓣纹风格相对于前朝有所变化,如清道光时
花瓷不再作为主要的烧造品类, 期的青花八吉祥纹螭耳瓶,莲瓣内饰变形为如意云纹,莲瓣以青料填
五彩、粉彩、斗彩、珐琅器等瓷器 满。
品类增多。
莲瓣纹饰之所以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多达7个世纪,除纹饰本
康熙年间,青花瓷纹饰多为 身能给人带来美感外,其背后的文化含义是支撑这一纹饰发展的主要
明晚期——泛制转折期 嘉靖时期,明朝对外贸易增多,进而刺激
景德镇瓷器业的生产扩大。嘉靖官窑青花瓷 装饰的特点是画面很大,有留白,纹饰满而不 塞。由于嘉靖皇帝信奉道教,故道教题材纹饰 出现在瓷器上屡见不鲜。此时期莲瓣纹有以 下几种:第一种为写实性莲瓣纹,以双线勾 勒,花瓣之间加绘小花尖(也有些不加绘花 尖),分被青料填实的和未被填实两种;第二 种略具元代风格,莲瓣尖呈凹形、无空隙、不 共边,莲瓣外轮廓线较粗且为青花填实,内绘 二重如意纹饰吊珠;第三种为变体莲瓣纹,三 重似“门”字形的外轮廓边,内部轮廓线条较 粗,内绘如意云纹,变体式莲瓣纹繁复且粗 糙,全无前期风格;第四种为写实性莲瓣纹, 花瓣被青料填实,为宣德、正统时期纹饰的延 续发展。
81
MUSEUM CONNOISSEUR 鉴藏 _ 多宝阁
5
图 4 明正统 青花缠枝莲托八宝纹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 5 明嘉靖 青花龙凤纹双环耳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 6 明万历 青花云凤纹缸 (首都博物馆藏)
82
三重变为两重,总体上有元代遗风。第二种完 全不同于元代风格(图5),呈写实性,大花瓣 加小花瓣,瓣间少许留白,其他均以青料填 满。第三种外形上与元代无太大差异,莲瓣内 绘云尖吊珠纹,但云尖的细致画法与元有明 显不同。
的特点,因此莲瓣纹运用更为减
对于明清青花瓷莲瓣纹式发展变化的总结梳理,既可以清楚地呈
少。在清代仿永乐、宣德、成化、嘉 现元代青花对后世纹饰的影响,也可以清晰地展现青花瓷器莲瓣纹的
8
靖、万历等朝的青花瓷器物上,可 延续演变过程。此外,研究莲瓣纹的发展变化对瓷器的分期研究具有
以粗略看到莲瓣纹的运用。
指导性意义,有利于提高青花瓷器的分期鉴定水平。
明中期——复兴创新期 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是“城头变幻
大王旗”的多事之秋,历时短暂,三朝仅历28 年,因此传世、出土的瓷器数量甚少,相关的 历史文献也不多,学术研究方面称这段时期 为“空白期”。
正统时期的青花瓷具有宣德遗风,莲瓣 纹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为大莲瓣夹小莲 瓣(图6),不同于宣德外层莲瓣之间加绘一小 花瓣尖,在两莲瓣之间加绘一瘦长的小莲瓣。 大莲瓣画法与宣德相同,内绘云尖纹吊珠和 花叶,小莲瓣则较为简单。第二种为白描莲 瓣,多绘于器盖。第三种为写实性莲瓣,常绘 于器物腹部下方,与宣德时期的写实莲瓣纹 不完全相同,属写实性莲瓣的延续与发展。还 有一种为变形莲瓣纹,似双层海螺纹。到景泰 时期,辅助纹莲瓣纹与前期截然不同,开始呈 写实性图案化方向发展。
隆庆皇帝在位仅5年时间,传世品不多,青花瓷敦厚之 风格与嘉靖一脉相承。隆庆青花构图饱满,喜用圈花式表现。 款识特点为将“制”改为“造”字,有“大明隆庆年造”六字款和 “隆庆年造”四字款。
万历时期景德镇官窑烧制数量很大,官窑青花传世品 数量较多。这个时期,作为辅助纹饰的莲瓣纹常饰于器物的 肩部和腹部下方,变体莲瓣纹种类繁多,风格与前期不同。主 要的莲瓣纹有以下几种:第一种为呈几何形的竖线条和卷曲 的圆圈式组合;第二种为外轮廓为双线勾勒,花瓣尖呈凹形, 内部饰青料填满的如意云纹;第三种为变形后的一大一小的 花瓣组合,以细线条勾勒,内部纹饰为缠枝卷曲花纹吊珠。此 外,这个时期装饰在蒜头瓶口的莲瓣纹,尚有前期遗风(莲瓣 尖凹于花瓣内),但花瓣内以青料填满,内绘蓝底白花变形如 意云纹。
仿清初“四王吴恽”的绘画风格, 动力。莲花作为佛教的吉祥物流传至我国,而且常寓意为文人士大夫
画面清晰干净、层次清楚、题材广 的人格写照。社会风气中将莲花作人格化的比拟,使莲纹具有人格化
泛、画面宏大。因其构图形式改 的特征,这有利于佛教莲纹向世俗化转变,在民间以更切合民俗生活
变,器物边饰不再表现出程式化 的新形式广泛流传。
明清青花莲瓣பைடு நூலகம்: 繁中有简,由主变辅
◇ 文/何红琴
1
3
明代 莲瓣纹传承之中自有创新
明青花瓷莲瓣纹饰与元青花瓷相比,最明显的区别 是,除极少数同元代类似花瓣之间留有间隙外,大多数为 花瓣无间隙,共用一边。
明早期——承启与发展期 洪武时期莲瓣纹尚有元代遗风,但也有自己的特点:
如莲瓣间无空隙,两花瓣共用一边(图1)。其外轮廓画法同 元代相差不多,为外粗内细两条线构成,肩部画法则由元 代生硬长方形转角变为圆滑转角。花瓣内部纹饰趋向简 单,常见有如意云尖和宝相花(团花)。此期莲瓣内的宝相 花已完全图案化,花芯以大小相套的两个圆圈为中心,沿 外圈绘一周莲珠纹。花瓣的画法大致两种:一种为均分为 八个花瓣,每个花瓣顶端绘一小圆圈(宝珠纹);另一种为 花芯向上下各绘如意形花瓣。
洪熙皇帝在位仅一年,这一时期的 瓷器特征大多从属于永乐时期。宣德时 期,莲瓣纹在继永乐的基础上呈现多样 化,内绘折枝花卉(图4)。大体有三种形 式:一种为青料涂满莲瓣,少许留白,瓣 内纹饰简单,绘圆弧和圆点、云尖。垂弧
图 1 明洪武 青花缠枝牡 丹纹玉壶春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 2 明永乐 青花穿枝莲 纹足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 3 明宣德 青花竹石芭蕉 纹带盖瓶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7
图 7 清乾隆 青花折枝花卉纹蒜头瓶(首都博物馆藏) 图 8 明万历 青花缠枝蕃莲纹梅瓶(首都博物馆藏)
清代 莲瓣纹处辅助纹饰 之从属地位
代风格的基础上,又有自身的变化发展。如清乾隆青花折枝花卉纹蒜
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制 头瓶,瓶颈绘变形莲瓣纹覆莲一圈,花瓣画法仿明代中期风格,花瓣间
瓷工艺的极盛时期,代表着清代 不留空白,内饰清代风格的特有纹饰。乾隆后期,瓷器生产开始走向衰
成化四年,景德镇御窑恢复烧造,其风格 淡雅温润、精巧细腻,与永乐宣德官窑青花雄 浑豪放的风格大相径庭,装饰题材则以龙、凤、 花、鸟为主。
4
6
弘治时期官窑青花瓷的烧制工艺、绘画 风格基本延续成化时期。弘治时期青花瓷产量 不多,因此传世品甚少。此时期变形莲瓣纹仍 作为器物辅助纹饰,其主体风格在延续前期基 础上有所发展变化:莲瓣为一大一小组合,大 小莲瓣画法均有细微改变。
清代莲瓣纹在继承和仿造明
责任编辑:陈茴茴
83
泰昌到天启仅两个月的时间,天启至崇祯三朝只有7 年。此三朝景德镇官窑青花生产进入衰退阶段,青花瓷器烧 制数量极少。天启、崇祯朝青花瓷多饰山水人物,打破了传统 的分层横带式布局构图,采用通体写景、写物,并在景物的一 侧或上方题写诗文。在这种构图形式下,器物大部分不需要边 饰,作为边饰的辅助纹饰莲瓣纹处于纹饰的从属地位,焦叶纹 则相对较受欢迎。
建文皇帝在位仅四年,政权不稳,期间生产的瓷器无 明显时代特征,现无标准器传世。明代景德镇青花瓷的烧 制在永乐、宣德两朝时步入盛兴发展高峰期。从永乐朝起, 青花瓷器成为瓷器生产的主流,又以官窑青花瓷烧制占据 主要地位。其莲瓣外轮廓画法有多种,一种似元代的变形
2
莲瓣纹,花瓣尖由两片经过变形的忍冬 叶相对卷曲而成的,每片忍冬叶又似半 个缠枝莲纹中的葫芦形花叶,内绘花叶。 另一种莲瓣纹与以往既有相同又有所发 展,莲瓣(图2) 同样以双线勾勒,有留白, 借边线连成小莲瓣尖,内绘花朵、云尖吊 珠。第三种初看似元代风格(图3),但细看 却有相异之处,莲瓣内饰团花,花瓣勾勒 同元明显不同,无元莲瓣直角方肩,其笔 法也略显粗糙。
制瓷业的最高艺术成就。期间,青 退,远不如前期精美,其莲瓣纹风格相对于前朝有所变化,如清道光时
花瓷不再作为主要的烧造品类, 期的青花八吉祥纹螭耳瓶,莲瓣内饰变形为如意云纹,莲瓣以青料填
五彩、粉彩、斗彩、珐琅器等瓷器 满。
品类增多。
莲瓣纹饰之所以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多达7个世纪,除纹饰本
康熙年间,青花瓷纹饰多为 身能给人带来美感外,其背后的文化含义是支撑这一纹饰发展的主要
明晚期——泛制转折期 嘉靖时期,明朝对外贸易增多,进而刺激
景德镇瓷器业的生产扩大。嘉靖官窑青花瓷 装饰的特点是画面很大,有留白,纹饰满而不 塞。由于嘉靖皇帝信奉道教,故道教题材纹饰 出现在瓷器上屡见不鲜。此时期莲瓣纹有以 下几种:第一种为写实性莲瓣纹,以双线勾 勒,花瓣之间加绘小花尖(也有些不加绘花 尖),分被青料填实的和未被填实两种;第二 种略具元代风格,莲瓣尖呈凹形、无空隙、不 共边,莲瓣外轮廓线较粗且为青花填实,内绘 二重如意纹饰吊珠;第三种为变体莲瓣纹,三 重似“门”字形的外轮廓边,内部轮廓线条较 粗,内绘如意云纹,变体式莲瓣纹繁复且粗 糙,全无前期风格;第四种为写实性莲瓣纹, 花瓣被青料填实,为宣德、正统时期纹饰的延 续发展。
81
MUSEUM CONNOISSEUR 鉴藏 _ 多宝阁
5
图 4 明正统 青花缠枝莲托八宝纹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 5 明嘉靖 青花龙凤纹双环耳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 6 明万历 青花云凤纹缸 (首都博物馆藏)
82
三重变为两重,总体上有元代遗风。第二种完 全不同于元代风格(图5),呈写实性,大花瓣 加小花瓣,瓣间少许留白,其他均以青料填 满。第三种外形上与元代无太大差异,莲瓣内 绘云尖吊珠纹,但云尖的细致画法与元有明 显不同。
的特点,因此莲瓣纹运用更为减
对于明清青花瓷莲瓣纹式发展变化的总结梳理,既可以清楚地呈
少。在清代仿永乐、宣德、成化、嘉 现元代青花对后世纹饰的影响,也可以清晰地展现青花瓷器莲瓣纹的
8
靖、万历等朝的青花瓷器物上,可 延续演变过程。此外,研究莲瓣纹的发展变化对瓷器的分期研究具有
以粗略看到莲瓣纹的运用。
指导性意义,有利于提高青花瓷器的分期鉴定水平。
明中期——复兴创新期 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是“城头变幻
大王旗”的多事之秋,历时短暂,三朝仅历28 年,因此传世、出土的瓷器数量甚少,相关的 历史文献也不多,学术研究方面称这段时期 为“空白期”。
正统时期的青花瓷具有宣德遗风,莲瓣 纹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为大莲瓣夹小莲 瓣(图6),不同于宣德外层莲瓣之间加绘一小 花瓣尖,在两莲瓣之间加绘一瘦长的小莲瓣。 大莲瓣画法与宣德相同,内绘云尖纹吊珠和 花叶,小莲瓣则较为简单。第二种为白描莲 瓣,多绘于器盖。第三种为写实性莲瓣,常绘 于器物腹部下方,与宣德时期的写实莲瓣纹 不完全相同,属写实性莲瓣的延续与发展。还 有一种为变形莲瓣纹,似双层海螺纹。到景泰 时期,辅助纹莲瓣纹与前期截然不同,开始呈 写实性图案化方向发展。
隆庆皇帝在位仅5年时间,传世品不多,青花瓷敦厚之 风格与嘉靖一脉相承。隆庆青花构图饱满,喜用圈花式表现。 款识特点为将“制”改为“造”字,有“大明隆庆年造”六字款和 “隆庆年造”四字款。
万历时期景德镇官窑烧制数量很大,官窑青花传世品 数量较多。这个时期,作为辅助纹饰的莲瓣纹常饰于器物的 肩部和腹部下方,变体莲瓣纹种类繁多,风格与前期不同。主 要的莲瓣纹有以下几种:第一种为呈几何形的竖线条和卷曲 的圆圈式组合;第二种为外轮廓为双线勾勒,花瓣尖呈凹形, 内部饰青料填满的如意云纹;第三种为变形后的一大一小的 花瓣组合,以细线条勾勒,内部纹饰为缠枝卷曲花纹吊珠。此 外,这个时期装饰在蒜头瓶口的莲瓣纹,尚有前期遗风(莲瓣 尖凹于花瓣内),但花瓣内以青料填满,内绘蓝底白花变形如 意云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