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持久战》读后感范文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持久战》读后感范文5篇
《论持久战》一书,是毛泽东主席于1938午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讲演稿。
这是一部伟大的马列主义的经典军事理论著作,被誉为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一。
那么关于《论持久战》读后感怎么去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论持久战》读后感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img alt="《论持久战》读后感范文5篇" src="C:U43er43A2655ini43AraAorDe43kAop作文/《论持久战》读后感范文5篇_[标签自增ID].jpg"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300px
《论持久战》读后感范文一
原先只明白《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写的一篇很有名的文章,这天查了相关资料,看了原文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它是毛泽东在1938年写的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演讲稿。
当时抗战全面爆发,在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
在共产党内,也有一些人寄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
针对这些言论和战争的具体状况,毛泽东作了具体分析并且对于战争也作了预测和战略部署。
能够说是一部超前的战略分析著作。
文中首先对于"速胜论";和"亡国论";予以否定并提出抗日战争将是持久战。
中国不会亡,中国人不会沦为亡国奴,我们必然会取得战争的胜利。
全文总结起来原因有四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提高,敌寡助我多助。
由于敌强我弱,所以这场战争必须不会很快结束。
而后三点则可说明我们必须会胜利,只可是要经过持久战。
文章条理清晰,娓娓道来。
据理力争的推翻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的无科学理论,使人们对这场战争持正确的态度。
同时,条条阐述我们会取得战争胜利的原因,增强了我们对战争的信心。
随后文中阐述了我国将采取的战略,分析了战争趋势。
我们的战略方针是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
同时强调"兵民是胜利的根本";,应团结广大农民群众,仅有人民战争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可见他把胜利的最重要因素放在人上方而非武器,也许日本在武器上比我们先进,可是胜利最终还是属于我们的。
而历史也足以证明他的理论的正确性。
同时,也指明了中日都不会妥协以结束战争。
与日本方面,他们的胃口很大,单纯几个省份的割让并不能满足他们的狼子野心;对于中国,我们也不容许日本保留中国的寸土。
我们是绝不会妥协的,战争也是必然会进行下去的。
最终,而对于战争的趋势,他预测将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
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
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
三个阶段的具体状况不能预断,总体趋势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
这一点是我最为佩服的,当时毛泽东写这篇文章时刚处于战争初期,而之后的事实证明他的对战争的推测准的让我们吃惊。
足以显示了他对战争独特而敏锐的洞察力和他的军事才华,也难怪这篇文章会被奉为经典,成为一部伟大的马列主义的经典军事理论著作,同时被誉为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一。
在文中,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战争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制订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证明了其无比的正确性。
它可用于指导反侵战争,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他在文中所展示的思考模式
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即使在社会主义的这天,学习这篇著作也具有十分深远的好处。
《论持久战》读后感范文二
为了完成作业我在这段时间看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看了一些别人的真知灼见。
《论持久战》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和唯物史现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始终,用以说明中日战争过程和结局。
《论持久战》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论持久战》用客观和全面的哲学方法论分析中日战争,辩证地阐述了中日战争的形势,毛泽东是第一个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实践互化的典范,他引用了与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对中日战争的作如此分析:"(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
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
";他指出:"由于日本社会经济的帝国主义性,就产生了日本战争的帝国主义性,它的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
毛泽东用客观的和全面的观点分析和比对中日战争矛盾双方的基本特点。
(1)敌强我弱:日本是一个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本事较强的帝国主义国家;中国则是一个军力、经济力和组织本事较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2)敌退步我提高:日本帝国主义从事的战争是侵略战争,目的在于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阶级矛盾,霸占中国领土,这是日本必然失败的主要根据;中国则与日本相反,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日战争是民族解放战争,是提高的、正义的,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必然取得胜利的主要根据。
(3)敌小我大:日本是一个小国,其人力、军力、物力、财力均感缺乏,战
争是在先天不足的条件下进行的,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
中国则是一个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广土众民,能够支持长期战争。
(4)敌寡助我多助;日本帝国主义由于是侵略,必然受到国内外坚持正义人民的反对,失道寡助;中国则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必然得到国内外大多数坚持正义人民的支持,得道多助。
论持久战》还阐述了一系列带有中国特色的唯物辩证法范畴。
比如,用"我们承认战争现象是较之任何别的社会现象更难捉摸,更少确实性,即更带有所谓‘盖然性’。
但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揭示了必然性和盖然性的辩证关系。
此外,《论持久战》还引用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些带有中国传统哲学特色的名句,来说明全面看待中日战争和采取合理的战略战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经过对"卢沟桥事变";以来抗战十个月的经验总结,尤其是"亡国论";和"速胜论";喧嚣尘上、四处弥漫的情景下,一针见血地指出:"战争问题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的倾向,是一切错误观点的认识论上的根源。
他们看问题的方法是主观的和片面的。
或者是毫无根据地纯主观地说一顿;或者是只根据问题的一侧面、一时候的表现,也同样主观地把它夸大起来,当作全体看。
";他强调指出:"采用客观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战争,才能使战争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
";冷静、客观、全面地看待那场史无前例的战争,以简练的语言论述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性、人民性和民族性。
科学地预见到战争中敌我力量互为消长的总趋势,中国由劣势、平衡到优势,日本由优势、平衡到劣势,中国由防御、相持到反攻,日本由进攻、保守到退却。
这样,毛泽东就得出了抗日战争必然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和战争态势,正确地预见了战争发展的一般规律。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岁月中,"以民为本";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中国共产党特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其中,毛泽东的贡献和作用是最重要的。
日本敢于侵略中国,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
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仅有团结人民、尊重人民、依靠人民,实行"军民一致";,才能瓦解敌军、取得抗战的最终胜利。
可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一开始就是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实事求是,从而预言了战争趋势。
毛泽东用他的正确的、科学的思想指导中国走向解放,对于我们今日的学习生活也起着必须的指导作用,仅有拥有强大的知识储备,才能在黑暗中找到出路。
《论持久战》读后感范文三
毛泽东,提到这个名字我们很多人就会心生敬意,即使是他曾今犯下的错误也掩盖不了他创下的辉煌。
我们伟大的毛泽东领袖,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拥有令人惊叹的军事才能和领导潜力,亦怀有令人折服的文学创作潜力。
在那个急需有人拯救中华民族的年代,他创造了令全世界都赞叹的军事奇迹!《星星之火能够燎原》、《论持久战》等都是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留下的宝贵的军事思想财富。
《论持久战》明确的点出了中国与日本打的是一场持久战——战争不能速胜,中国不会灭亡,最终的胜利是中国的。
文中还明确指出"亡国论";、"速胜论";这些思想的错误性。
毛泽东同志是站在一个超越了军事的角度来对军事行动进行表述。
他的思想方向实现从政治层面着眼,再结合其特点运用哲学思想理论来进行认识,使我们能看得更加深远更加深刻。
以下就知我对其中的一些片段的认知和理解。
"抗战十个月以来,一切经验都证明下述两种观点的不对:一种是中国必亡论,一种是中国速胜论。
前者产生妥协倾向,后者产生轻敌倾向。
他们看问题的方法都是主观和片面的,一句话,非科学的。
";这是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讲述的一段话。
从中看来,我们平时看问题不能太片面也不能太极端,要学会全面的思考,而不要走两个极端,要权衡这件事情的利弊,仅有这样我们才能看透它,从而解决这件事。
(。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事情,有顺心的也有不顺心的,那些不顺心的事不必须就是坏事,因为事情都有两面性,换一个角度看,或许坏事就会变成好事,那我们应对这件事情的情绪自然就会好起来,进而就能够更好的处理这件事,做出理智,正确的决策。
"抗战十个月以来,各种表现急性病的意见也发生了。
例如在抗战初起时,许多人有一种毫无根据的乐观倾向,他们把日本估计过低,甚至以为日本不能打到山西。
有些人轻视抗日战争中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他们对于"在全体上,运动战是主要的,游击战是辅助的;在部分上,游击战是主要的,运动战是辅助的";这个提法,表示怀疑。
";这也是这篇文章中提到的一段话,总有人会认不清中国此刻的实力以至于对日本作出盲目的,不切实际的决定。
这样就会影响我方的作战力。
在我们实际生活中也是这样的,应对困难时不要过度悲观也不要过于乐观,这都不是应对问题的最好心态,高估自我的潜力和低估对方的实力都是失败的隐患。
仅有正确认识自我,明白自我的优点和弱点,才能扬长避短或者是努力克服自我的缺点,从而游刃有余地解决自我面度对的困难。
"平型关一个胜仗,冲昏了一些人的头脑;台儿庄再一个胜仗,冲昏了更多的人的头脑。
";平型关和台儿庄是抗日战争中少有的大捷,之后几乎就没有打过什么胜仗,其中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人们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这就告诉我们:不能被一点点小小的胜利就冲昏了
头脑,我们要冷静的应对一切。
骄兵必败,这是历古以来的规律。
冷静分析当前局势才是上上之策。
以上只是读了这篇文章后的一部分感受。
此刻新世纪的我们,要秉承这样的优良传统,以高昂的精神和用心的心态投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学习毛泽东思想,生活态度,和思考方式,以及那种人生梦想,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论持久战》读后感范文四
一九三八年,应对严峻的抗日形势,毛泽东提出了持久战,驳斥了不切实际的亡国论和速胜论,证明了中国人民必胜的信念。
持久战说的是战争,而期货交易和战争有十分多的相似之处。
毛泽东在提出战略方针时说:"主力在很长的变动不定的战线作战,是高度的运动战";。
期货市场就是一个变动不定的战场。
——采用全面、客观的观点去研究"战争";,才能使"战争";问题得到正确结论。
在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时,我很有感触。
亡国论在期货交易中就是没有信心的表现,没有强烈的获胜欲望,就欠缺了果断出击的本事,而丧失了获取胜利的机会。
而速胜论,则只是幻想,没有勇气在长期作战中获取经验,以击垮敌人。
在交易中追求速胜的效果往往是盲目的,带着强烈的主观愿望,使自我的确定出现误差,导致频频出错。
仅有在长期的交易过程中,获取经验和教训,才会积累更多获胜的条件。
在论述为什么是持久战时,毛泽东提到,要运用正确的方针,不犯原则性的错误,积累到必须阶段能获得反转。
这在期货交易中再贴切可是了。
在交易中,找出适合自我的交易方法,在交易过程中严格执行止损控制风险的原则,持续的做下去,最终会找到持续盈利的方法,使自我的正确方法不断加强。
持久战中的三个阶段在期货交易中,分成了(1)学习优秀交易员的交易法,改正自我的错误(2)找出自我适合的交易方法(3)不断复制正确的交易方法。
三个交易阶段,第一阶段是艰难的,并且要保证自我不被市场吃掉,在这个阶段中,是积累经验的阶段,也是一个长时间的磨练过程。
第二阶段是使自我的优点不断加强,找到盈利模式的阶段。
第三阶段是获取持续利润的阶段。
能动性在战争中。
在那里,毛主席为一个指挥员提了要求。
也是对一个成功交易者的要求,一个交易者不应当离开客观条件成为莽闯家,不能够超越客观条件,追求利润。
在基本面和技术面都不支持的时候,硬要闯进去交易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一个成功的交易者,在交易中要有成功的勇气和把握市场的本事,在做出错误决定的时候要有保存自我的本事。
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
这三点恰恰是交易中很重要的三点。
主动性,不是盲目的以自我为中心,而是有自我的一套稳定获利方式,按这个方式实施能减少失误的次数。
灵活性,是要在看似杂乱的市场中,找出条理,正确的方法。
在那里,审时度势是十分重要的一点,也就是要把握行情的趋势,把握好了行情的趋势才有主动出击的机会,而不是被行情牵着鼻子走。
计划性,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无法获得胜利。
毛主席在那里提到了近代技术发达使计划增大了可能性。
肯定了信息的重要作用。
在计划交易时要根据综合形势定计划,但也要在实施过程中,根据信息变化调整计划。
在每一天开盘前根据伦铜的变化调整计划,在交易过程中,关注汇率和其它变化,都是调整计划的表现。
在那里,毛泽东主席提到了外线速决进攻战和运动战。
我觉得和短线操作十分相似。
在短线操作中,异常要留意的就是计划中要带灵活性,短线交易就是一场运动战,目的是消灭敌人(获取利润)拼命主义是不对的,在发现和市场反向而驰时要懂得保护自我。
毛主席提到要放弃一部分土地以更好获得打击敌人的机会,更鲜明地说明了在期货交易中放弃一部分利润让行情发展以获得更大利润地重要性。
决战。
一切有把握的战役坚决决战。
要勇敢地参与自我确定准确的行情,不能犹豫以免贻误战机。
不决战就勇敢退却,不能丝毫留恋,在错误的时候要勇敢承认自我的错误,坚决出场等待新的机会。
敌人的挑战书,激将法。
这些就是期货市场中的陷阱,比如假突破,骗线。
坚定才是勇敢的明智的将军,在交易中正确的时候不要被回调欺骗出场。
在大趋势的情景下,不要被反向的假突破,欺骗进场,要有耐心。
《论持久战》是在抗日战争的初期提出的,这也是对一个初入期货交易市场的初学者的要求。
在变化不定的市场中,改正自我的错误,强化自我的优点,把握市场的特性,在不犯原则性错误的前提下,运用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的策略,找到获得持续盈利的方法,必须会获得成功,成为一个优秀的交易者。
《论持久战》读后感范文五
《论持久战》一书,是毛泽东主席于1938午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讲演稿。
这是一部伟大的马列主义的经典军事理论著作,被誉为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一。
《论持久战》全文写了二十一个问题,前九个问题为第一部分,主要是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为什么最终胜利是中国的,批判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后十二个问题为第二部分,主要是说明怎样进行持久战和怎样争取最终胜利,着重论述了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今日拜读,果然是真知灼见,见地非凡。
虽然是针对国家宏观大势的著作,但也可作为指导个人应对当下生活的指南,现将自我的感触记录如下。
一、理智认清形势,准确自我定位
《论持久战》这篇经典文章,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它是在抗日战争初期写成并发表的,却准确地与日后抗日战争的历史完全对应,甚至能够说是抗日战争的总结报告。
这正体现毛泽东主席对中外我敌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情景准确把握,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的清醒认识。
抗战初期,日寇来势汹汹,两国综合国力差距极大,国民政府的主力部队接连战败。
危局之下,人心惶惶。
少有人能对时局有清醒的认识,种种奇谈怪论不胫而走。
认为中国经
济、科技、军事力量均不及日本,战必败的"亡国论";固然很有市场;不切实际地认为依靠外国,能够迅速战胜日本的"速胜论";也有听众。
在这种形势下,毛泽东主席高屋建瓴地指出抗日战争是场持久战,透彻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优劣,阐述了"犬牙交错";的几种形态:内线与外线,有后方与无后方,大块与小块,局部与整体,包围与反包围。
使人们明白了"长期而又广大的抗日战争,是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错’的战争,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
";既驳斥了速胜论,又痛斥了亡国论,使全国人民看到了胜利的前途,增强了必胜信心。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能认清别人的优劣长短固然不凡,能够正确定位自家的才能心性也是了不起的本领。
能够从纷乱复杂的诸多信息中剥离出正确有价值的信息,进而做出清晰的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足见毛泽东主席的才华非同寻常。
有人以往说过,社会有如一条河流,人如同河中的鱼儿。
大多数鱼只能随着河水的流动浮沉不定,不知前途如何;偶尔有一两条鱼儿奋力跃出水面,短短瞥见前路方向,虽短期能获益匪浅,终究不是长久之计;真正的智者应当致力做河上的水鸟,河流的走向,鱼群的游动,均可默然于胸,这样才能进退自如,走向成功。
二、计划具体细致,切实可行
抗战初期,大部分人认为应当用深沟高垒、层层设防、专靠防御工事的阵地战,依靠正面决战来抗击日寇。
这种观点看上去慷慨激昂,可忽略了敌我双方的力量比较。
抗战初期,我国军民虽英勇作战,浴血杀敌却无法取得战局的主动,原因就在于具体战术计划不贴合实际。
毛泽东主席认为抗日战争这场持久战将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
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
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
";为了实现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毛泽东还提出一套具体的战略方针。
这就是在第一和第二阶段中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主要的是运动战,而以游击战和阵地战辅助之;第三阶段中,应当是战略的反攻战。
提出并着重论述了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为人民指明了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
现代社会信息资讯发达,各种成功"秘籍";比比皆是,初读起来,满篇皆为大道理,头头是道,只要照做,成功似乎已在眼前;细品之下,才发现都是纸上谈兵,最关键的执行计划往往避而不谈,还美其名曰:灵活机动。
让人不觉想起,旧日封建王朝,统治者惧怕百姓造反,讲授兵法的书籍不但严格控制传播,并且将其中关于军队管理的具体措施——士气的激励、战士的训练、阵法的布置等资料全部删去,只留下笼统的大道理,于是造就了大批纸上谈兵之徒。
如果将战略决策比作要攀登山峰,那么战术就是登山的具体计划,例如从山的哪一面上,中途要在何处修整,登顶后是立即下山还是略作调整再撤等等。
制定计划时研究要周到,计划越具体,越贴合实际情景,成功几率越大。
三、统一思想,坚决落实
再好的计划也是需要执行者来落实的。
计划越宏大越具体,参与执行的人也越多。
如果不能让执行者群体统一思想,那么计划被执行的力度也是要打折扣的。
而一件事的成功几率与做事的人的执行力度息息相关。
《论持久战》中体现出的战略思想固然伟大,我党能够严格按照计划落实执行的力量也不可小视。
经过历次整风运动,高度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在严酷的战争考验,铸就了一批批忠诚的无产阶级战士;根据时代形势的发展,灵活的调整政策,打造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这些都为我党领导抗日战争乃至全中国解放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古人常说:知难行易。
其实,对一个普通人而言,制定计划固然不易,能够认真去做,保证计划能够不打折扣地执行,在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灵活机动地调整方法,无论遇到何种困难,始终不放弃期望,奋斗不止。
才是接近成功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