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呼吸》教学设计范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在呼吸》教学设计范文

《我们在呼吸》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1)引导学生通过憋气、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认识自己的呼吸器官;

(2)探究人的呼吸的产生,了解呼吸的路线和呼吸的意义。

(3)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呼吸模型来初步了解呼吸过程;

(4)能相互质疑对人体参与呼吸的器官和作用进行推测

2、意识到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教学重点]

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教学难点]

推想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实现体内同外界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换

[教学准备]

“制作呼吸模型”:饮料瓶一个、气球、气球皮、剪刀、皮筋、呼吸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在暑假里,很多同学都喜欢到游泳池去游泳,学习游泳时练习都要先练习憋气,请同学们像学游泳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提示学生不可憋得太久),

学生活动,谈感受。

(出示课题)

二、探究过程

(一)感知呼吸

1、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憋气的确比较难受,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深呼吸,想一想:你们认为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

学生活动,相互质疑,汇报.

指导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体上的位置

(出示一张呼吸挂图或课件)

2、我们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那么我们吸气呼气会依次经过哪些器官呢?请同学们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教材P1图上标出进出的路线

学生活动后进行汇报,教师重点小结: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的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肺分左肺、右肺,肺里面有许多肺泡,总数有7.5亿个,如果把肺泡展开,表面积可达55平方米~70平方米。肺气泡表面密布毛细血管网,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都在这里进行交换

3、学会提问:关于我们的呼吸,你还想知道什么?谁知道我们的呼吸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二)体味呼吸

1.请同学们把双手放在胸部腹部,再做2次深呼吸,让学生手按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腹部的如何变化。请你谈谈吸气的时候,你的胸腔腹部有什么变化,呼气的时候呢?那么胸廓变化与吸气、呼气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自己得出结论。

2.你认为呼吸是怎样形成的?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3.呼吸时胸腔是怎样变化的?这与呼吸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呢?

吸气——→胸廓腹部扩大

呼气——→胸廓腹部缩小

学生活动,相互质疑,教师汇报

(三)、制作活动

1.学生按教材P6步骤进行制作

(可以将饮料瓶先为学生开个口或者直接提供剪好的半成品)

2.学生手拉和放开橡皮膜,你有什么发现?

思考为什么手拉橡皮膜,气球就扩大?而松手,橡皮膜回缩,气球则缩小?

学生讨论分析

3.请同学们再对照我们前面的分析,你认为我们的饮料

瓶相当于我们人的什么?气球呢?通过形象直观的媒体动画和教师进行演示实验。

胸廓扩大——→外界气体入肺——→吸进新鲜空气

胸廓缩小——→肺内气体排出——→呼出废气

三、课堂总结;

大家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关于人的呼吸,我们还知道些什么?

四、课外延伸

1.对于我们的呼吸,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还想了解些什么?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在后面的教学中我们将进行继续研究。

2.如果较长时间呆在人多而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板书设计]:我们在呼吸

鼻→喉→气管→支气管→肺↗肺泡

吸气——→胸廓腹部扩大——→外界气体入肺——→吸进新鲜空气

呼气——→胸廓腹部缩小——→肺内气体排出——→呼出废气

《我们在呼吸》教学设计篇2 一、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科学概念: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

2.探究能力:

(1)能用简单的工具对事物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

用语言或图画表达。

(2)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尊重证据。

(2)原意合作与交流。

二、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教材的一级目标是事实与证据,本课所在的第二单元《我们怎样呼吸》是培养学生搜集事实与证据能力的第一个综合探究活动单元,二级目标是“能借助简单的工具对事物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搜集相关事实与证据,能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本课《我们在呼吸》是该单元的第1课,通过憋气体验、测量运动前后1分钟的呼吸次数、借助简单材料认识人吸入和呼出气体的不同等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以下科学概念:

人离不开空气(氧气)。

人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是不一样的。

三、学情分析

呼吸是动植物维持生命的必要活动。10岁左右的四年级孩子,结合生活经验,对于植物时刻不停地进行呼吸(五年上册时才学习)还几乎没有认知,对于人类、对于动物要时刻不停地进行呼吸却有着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是,对于吸入和呼出气体有什么异同就不甚清楚了。基于此,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让学生亲身感知、活动体验、分析思

考、观察认知等一系列课堂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呼吸的意义,清楚吸入和呼出气体的不同。

1.学习目标:

(1)通过亲身体验,知道人需要时刻不停地进行呼吸。

(2)通过测量运动前后1分钟的呼吸次数,知道人在运动时需要更多的空气(氧气)。

(3)通过观察实验,知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不同。

2.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2)难点:呼吸时,我们吸入的是空气,并且只利用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氧气;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不同。

3.教学准备:秒表(或手机秒表)、澄清的石灰水、清水、锥形瓶、橡胶塞、胶管、玻璃管、活动记录表(画到大卡纸上)、磁钉。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引入课题

(1)谈话:请大家坐端正,安安静静地看着老师。安静,安静!轻吸一口气,呼出来;再轻吸一口气,呼出来;再吸一口气,屏住呼吸,屏住呼吸,屏住呼吸······呼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