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视域下的本地化特征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化视域下的本地化特征研究

崔启亮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 100029)

摘要:本地化是语言服务业的新事物,与快速发展的本地化市场和业界实践形成鲜明对比,翻译研究学

者对本地化研究相对滞后。本文以全球化视角,分析国际和国内本地化研究的现状,总结出经济驱动、

区域内核、全程管理和技术支撑的本地化特征,为本地化的系统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本地化;区域;全球化;本地化特征

A Study on Loc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ization

CUI Qiliang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Beijing, China)

Abstract: Localization is in its early stages and has grown in importance in language service industry. However, studies of localization pale in comparison to the studies of translation, not in proportion to its actual market potential and practice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tate quo of localization in both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levels and summarizes four characteristics as economy-driven, locale-cored, overall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supported.

Keyword: localization, locale, glob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ization

作为语言服务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本地化行业从1990年诞生以来,市场规模和影响力迅速扩张。美国知名语言市场调査机构卡门森斯顾问公司2014年6月发布的《语言服务市场2014》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外包的语言服务达到3719亿美元,本地化服务占42.96%,即159.8亿美元。

与发展迅速的本地化业界实践形成鲜明对比,国内外翻译研究学者对翻译的研究热情甚高,而对本地化研究相对落后对于本地化的认识更多的是由从事本地化实践的业界人士承担。由于视野和职业的局限,以及缺乏研究方法的职业训练,业界对本地化的研究大都局限在本地化实践的经验总结和分类操作等,对本地化本体的特征、内涵和外延的研究缺乏深度和系统性。从长远眼光来看,缺少学界本地化的深入和专业的研究,不利于本地化行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1.本地化的研究现状分析

研究本地化首先需要对本地化进行了定义或描述。学者和业界人士由于角色不同、观察角度不

作者简介:雀启亮,崔启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讲师,中国翻译协会本地化服务委员会副主任,研究方向:软件本地化、计算机辅助翻译、语言服务。Email:gavin@taclsc_org

同,对本地化的定义各不相同。Esselink认为本地化是将语言与技术结合,提供:齡麵文化与语言障碍的产品[1];Schaler指出本地化是为了满足数字产品或服务的国外市场与多语言管理的需求而进行的语言与文化的适应活动[2];Pym指出本地化是针对特定区域将国际化的文本进行适应性处理,本地化项目通常没有明显的开始或者结束,本地化的文本处于动态更新之中。他认为本地化可以理解为信息的跨文化文本适应,适用于软件、产品文档、网络技术和国际新闻服务中[3]。本地化行业标准协会(LISA)将本地化定义是对产品或服务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过程。中国翻译协会将本地化定义为将一个产品按特定国家/地区或语言市场的需要进行加工,使之满足特定市场上的用户对语言和文化的特殊要求的生产活动。

国际本地化研究的特点是研究工作开展较早,研究领域较广(本地化行业、本地化标准、本地化市场、本地化技术与流程、本地化教学等),研究者将本地化研究、本地化产业、本地化教学紧密结合,但是对本地化自身特征的研究文章还较少。

与国外学者本地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对比来看,国内学者对本地化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都是对本地化的简要介绍,不少文章关注本地化翻译教育与人才培养,:对本地化客体研究不多,研究缺乏深度,翻译学者与本地化产业交流不多。不少学者对本地化的一些基本问题还缺乏共识。

导致国内本地化研究落后业界实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时间因素。本地化是生于1990年的新生事物,而且不断变化,发展迅速,但对于新生事物,理论界的全面认识和深刻总结需要较长时间;(2)商务因素。本地化是市场推动的企业产品全球化的实施方式之一,有其独特的商务运作模式和业务流程,特别强调企业发展策略、项目管理实施、团队分工与协作,而这恰恰起出了传统翻译的研究范围;(3)技术因素:本地化诞生于软件行业,本地化实施过程广泛使用各种软件工具,软件技术发展快速,许多翻译研究者对软件技术缺乏深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对象因素。本地化包含了比鐵译更复杂的工作内容,而且仅就本地化翻译而言,翻译的对象不仅是源语文本,还包括呈现形式更为广阔的电子内容,而且内容总是处于不断更新和移动之中,呈现碎片化和结构化特征。翻译的结果也不再是单一语言的目标文本,经常是多目标语言。

2.本地化的特征研究

本地化的特征研究至少应该包含主体研究和客体研究,以及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影响等方面。本地化的主体指的是本地化实践研究的承担者,本地化的客体指的是本地化主体实践和研究活动指向的对象,可以简单理解为本地化活动本身。本地化的主体与客体密不可分,但是本地化客体的研究优先级更高,它可以有助于全面认识本地化自身的特征,是进一步研究本地化主体的基础。

对于翻译学者来说,本地化是新兴事物,自身处于不断变革和发展之中,而且本地化融合了经济学、信息学、语言学、翻译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要求本地化的研究学者具有跨学科知识和系统的研究能力,这是传统翻译学者面临的挑战。由于本地化活动涉及众多的关联领域,内涵复杂,外延广阔,为了便于研究分析,本文将从本地化活动产生的社会环境、发展动力、实施方式等方面,揭示本地化活动所具有的本质特征。

2.1本地化的经济驱动

本地化发端于软件产品的国际贸易,是以语言信息转换为基础的商业活动;是经济全球化、企业全球化、产品全球化的产物。20世纪80年代末,以IBM和Microsoft为代表的计算机软件行业巨头,为了推动它们的软件产品在全球市场销售,推动了软件本地化的发展。

本地是产品全球化营销中的市场行为推动的结果,整体特征表现为经济驱动和技术至上。本地化的目标是为了更好的在全球市场中销售产品,更多更快地占领和扩大市场份额。本地化是全球销售的产品开发中的一环,服务于企业的全球经营活动。受企业整体经济目标制约,本地化的经济属性十分突出,要求本地化从业者高度职业化、注重时效性、坚持本地化的质量标准等[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