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上编综述教案新部编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教学目标:了解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世界的大致状况;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明确近代中国的阶级状况,主要矛盾和面临的历史任务,从而对本编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教学重点: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特点和阶级状况
教学难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特点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由学生自学。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17-19世纪上半成叶,欧洲和北美的现代化从暗潮涌动到形成澎湃之势,并开始向东方流动。这时的中国,已在传统的封建制度和农业文明的社会形态下缓慢地发展了两千年。
政治上,19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传统社会,就其政治控制机制而言,存在着一个二元的社会结构:一方面是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特征的国家政权;另一方面,是以宗法制度为特征的乡族社会,国家政权凌驾于整个社会之上,对社会实行专制集权式的政治控制。
17世纪40年代,在世界的东西方,几乎同时发生了两件大事。西方,英国1640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新纪元;东方,1644年,清军入关,建立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清朝。就皇帝的全面素质而言,清代诸帝从光绪以上,都不低于中人,而康熙、雍正、乾隆三帝比可称一代英主。康熙、雍正、乾隆三帝,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巩固满族贵族专制统治,采取了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积极措施。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宗室贵族大臣权力,如雍正时设军机处,康熙时清除辅政大臣鳌拜集团,又平定了“三蕃”,对外抵抗侵略,如雅克萨战役,与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实现空前统一。经济上又采取了轻徭薄赋、奖励垦荒、兴修水利等恢复农业生产的措施;文化思想上,注意利用汉族地主知识分子。由此,出现了一个国家统一、政权巩固、
社会安定、生产恢复、经济文化都比较繁荣的时期,史称“康乾盛世”。
经济上,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结构是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相结合,但是以自然经济为主。形成这种家庭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生产方式的因素很复杂,一个最基本的因素当然是满足人们“食”与“衣”的生活需要。然而,从社会的层面看,形成耕织结合的生产方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传统社会始终以家庭作为构成的基本单位。明朝中后期,乃至康乾时期,江南和沿海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非常微弱。在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往往结合紧密,商人赚钱多购买土地,地主常兼营商业。
文化上,清王朝是少数民族联合地主汉族地主阶级的专制政权。清朝开国后的三帝王长期笼罩在“夷夏之辨”的阴影中,治理天下而外,还要不时为自身的合法性找到依据,以跨越民族隔阂,这无疑要比单纯的汉人政权多费不少心思,满族文化较汉族文化落后,清政权建立以后,为了弥平“夷夏”鸿沟,争得权力“合法”,几乎全盘接受汉文化。(1)科举制度,为了笼络汉族地主知识分子,选拔官僚人才。考试的内容定在四书五经。满人入关,建立政权,武力上是胜利者,文化上是失败者。文化落后的征服者不得不向被征服者汉人学习,无疑又使掌权者多了层自卑心理。而自卑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又往往导致报复的残酷。于是,康雍、乾三朝的文字狱接二连三地发生。(2)文字狱是文化专制主义的集中反映。
封建统治的危机。(1)高度集中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并不能有效地制止腐败,嘉庆以后,政治黑暗,贪污贿赂成风。(2)军力衰败,不论是八旗还是绿营兵,军官养尊处优,花天酒地,承平日久,装备落后,已丧失保卫国家的能力;(3)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1796年,湖北爆发了白莲教农民起义,试卷湖北、河南、四川、陕西、甘肃五省,达九年之久。这是鸦片战争前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也是清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可见,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是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经济上封建剥削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绝对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虽有所增长,但仍然极其微弱,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和地主阶级的压迫,使阶级矛盾、社会危机尖锐化。从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看,康乾盛世的辉煌可以视为整个封建社会行将就木前的回光返照,从而具有长河落日的意象。
2、鸦片战争前的世界
清军入关建立一个新王朝之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经过40余年的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1688年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从而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英国的统治。在经济上,以议会为杠杆,推行符合本阶级利益的土地政策、殖民政策、税收和贸易政策,不断地扩大资本的原始积累,扩大国内市场和劳动市场,为产业革命的到来准备了充分条件。
一百年后,产业革命首先从英国的纺织业开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国家。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潮流,而英国是世界现代化的发源地。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启动和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完全凭借本国内生的资本主义因素,促动传统因素的变革而逐渐向资本主义现代社会过渡,因而被称为“早发内生型”的现代化模式。美国的现代化,从根本上说,是从英国移植过来的,而又有原态移植和自发成长的一面,因此被称为“原态移植外生型现代化”。日本的现代化被除数称为“嫁接移植外生型”现代化。
这里谈现代化,是因为有不少学者认为,中国近百年根本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人能否实现现代化,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认为:“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民办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不例外。并且接受得公开愈早愈速就愈好。日本就是一个好例子。”日本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实现于20世纪10年代,它的意义,一在于标志着世界现代化潮流从欧美涌入亚洲。二在于开创了半殖民地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成功范例,使世界现代化潮流中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模式,日本的现代化是在半独立国家环境中,吸收欧美资本主义文明而展开的,既有移植欧美资本主义的一面,又有自己的原有文化传统和经济基础的一面,其现代化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对外来资本主义因素和本国传统基础进行双向改造,使之互相适应结合,形成具有日本特色的资本主义文明。因此,日本现代化模式可以称为“嫁接移植外生型”现代化。
到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工业革命进入高潮,新兴城市不断涌现,工厂林立,各种工业品行销世界,被称为世界工厂。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