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中编综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000113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英文名称:Outline Modern &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y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总学时:36学时讲课学时:30学时学分:2学分适用对象:本科各专业选修课程: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党史等相关历史课程。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依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开设的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及发展规律;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国史、国情;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其正确分析历史事件、评论历史人物的能力,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二、教学基本要求1、课程重点:该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以及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着重揭示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和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规律性。
2、课程难点:抓住中国近现代史的本质与主流,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展开科学、深入的分析,揭示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性。
3、教学方法、手段结合多媒体,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4、考核方式:闭卷考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导言教学基本内容: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主要内容二、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目的和意义三、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方法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教学基本内容: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难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题库 - 判断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判断题(250道)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共20题)1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错,22鸦片战争是虎门销烟引起的。
错,13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正式形成。
错,14鸦片战争后,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产生,所以也可以称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社会。
错,35中国的落后是鸦片战争以后才开始的。
错,26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与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之间,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依附的一面,这种情况决定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既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反革命性的一面。
错,47外国资本主义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
错,18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对19反帝反封建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两大基本任务。
对210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被破坏,地主阶级和农民两个阶级的对抗缓和了。
错 211、1900年6月,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后,清政府经过激烈的争论,决定支持义和团的反帝斗争,并允许义和团进入北京,表明清政府反对八国联军的侵略,态度是坚决的。
错 412“落后就要挨打”,因此,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是“不识时务”、“昧于大势”。
错 213.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对) 314. 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没有操控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
(错) 415.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跟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跟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对)216.鸦片战争前中国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错) 117.中国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两千多年。
(对) 118.近代中国要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首先要进行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
(对) 419.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专主制度。
(对) 320.近代中国人民的斗争,主要是以发展经济为出发点的。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最终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最终版)第一篇: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最终版)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本章重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2、建国初期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4、过渡时期总路线及其所反映的历史必然性。
5、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政策、方针、原则、形式、步骤和经验。
6、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意义。
本章提示比较工业化的两种道路,掌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推进中国工业化、现代化。
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判断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性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义社会的建立,加标志着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2、中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大陆实现统一。
3、新中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建立起来。
1949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指示》。
4、“三反”运动:针对不法资本家行贿党政干部情况,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处决了犯有严重贪污罪行的中共天津地委前任书记刘青山、时任书记张子善,处理了一批党政干部。
5、“五反”运动:针对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1952年1月起历时半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工商业者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6、“一边倒”外交方针: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新中国的情况下,在外交方针上紧密联系苏联。
7、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
1952年6月,在北京召开亚洲太平洋地区会议。
8、工业化的两条道路:欧美及日本所走的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苏联走过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_(选择题)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反对民族资本主义.—年,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依旧占优势的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封建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是在哪方面开始的().交通业.金融业.农业.工业.在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提出的建国方案是要().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国.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科学、进步.独立、富强.民主、科学.自由、民主.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北伐战争.中国共产党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是在().中共一大.中共二大.中共三大.中共四大.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中共杭州西湖会议的召开.中共“三大”的召开.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中国国民党“二大”的召开.俄国十月革命后,最早在我国宣传马克思主义、赞扬十月革命的是() .陈独秀.毛泽东.李达.李大钊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年月建立的国民党南京政府所代表的阶级是().工人阶级.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中国共产党开创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湘鄂西.左右江.鄂豫皖.中国共产党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是在().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开始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百色起义.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议会斗争.经济斗争.武装斗争.文化斗争.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得到坚持和发展,根本的原因是().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创建了新型的人民军队.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领导农民进行了土地革命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局部抗日战争开始于().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华北事变.西安事变.全国性抗战开始于().华北事变.皖南事变.七七事变.西安事变.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大捷.阳明堡大捷.中国共产党在同顽固派作斗争时应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斗争到底的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团结合作的原则.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是().没收一切土地归国家所有.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归国家所有.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归农民所有.减租减息.日本制定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去,自成一区,置于日本势力之下,以图将来”的侵略方针,表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目的是() .让东北三省独立出去,建立新的国家.实现东三省自治.更好地帮助东三省发展.侵占东北,进而侵占全中国.中共全面抗战路线与国民政府片面抗战路线的最大区别在于().要不要抗日.在正面战场,还是在敌后战场抗日.依靠哪些力量抗日.采取哪种方法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七七事变的爆发.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播发《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红军改编.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是在().中共五大.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七大.七届二中全会.整风运动的最主要的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作风.提出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入城市的会议是().年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执政党建没问题的是().中共七大.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七届四中全会.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山东解放区.东北解放区.西北解放区.中国革命中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指().统一战线、群众路线、党的建设.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群众路线、武装斗争、土地革命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三年,全国人民集中力量要完成的主要任务中不包括().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恢复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年底到年,党和政府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建国之初,新中国同苏联订立的中苏同盟条约是().《中苏北京条约》.《中苏莫斯科条约》.《中苏军事协议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共八大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定位是()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与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世纪中国第二次历史性巨变的重大事件是().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取的赎买政策是().“四马分肥” .定股定息.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国家资本主义.我国在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采取的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逐步过渡.利用、限制、改造.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鼓励、支持、扶助.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辩证统一.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最主要目标.符合当时的基本国情,反映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主要形式是() .和平赎买.国家资本主义.利用、限制、改造.互助合作.我国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是() .委托加工.计划订货.全行业公私合营.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社会主义时期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解决敌我矛盾.解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解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是().《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年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提出的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的八字方针是()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调整、巩固、改革、提高.调整、改革、充实、提高.毛泽东系统论述社会主义矛盾问题的著作是().《反对本本主义》.《论十大关系》.《矛盾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严重失误的根本原因是().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消极影响.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集体领导原则遭到破坏.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思想认识上没有完全弄清楚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新时期的标志是().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一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二大.标志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任务的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年邓小平所作的关于《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讲话.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下列会议中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三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中共十七大.首次将“和谐”列入现代化建设奋斗目标的文件是()注:答案确实是,但原书上写的,用哪个大家自己斟酌好了,感谢热心的同学发现问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讲稿
《中国近代史纲要》(2013年修订版)修订说明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教育部社科司和中宣部理论局的相关要求,《中国近代史纲要》教材编写课题组于2013年1月启动2013年教材修订工作。
期间,3月6日,教材编写课题组同志在广州听取了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意见,随后3天即对所有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并在全组范围逐条研究。
9日,中宣部理论局对教材修订提出4条指导意见。
10日,教材编写组向中宣部理论局和教育部社科司报送修订意见,同时开始具体修订工作。
4月10日,教材修订初稿完成并开始在全组征求意见;16日,教材编写课题组在京召开全组会议,审议全部修订稿;17-20日,对修订稿(送审稿)作进一步修改。
4月下旬,完成并上报(送审稿)。
5月-7月,进行送审期间的10余次修改和完善,7月28日,修订工作全部完成。
8月中旬,教材正式出版。
现将具体修订内容汇报如下。
一、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实际,着重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和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1.强调: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90多年来,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开篇的话)2.增写:李大钊指出:社会主义的理想,“因各地、各时之情形不同,务求其适合者行之,遂发生共性与特性结合的一种新制度(共性是普遍者,特性是随时随地不同者),故中国将来发生之时,必与英、德、俄……有异”。
(中编第四章第二节)增写:毛泽东修改中共中央向党的八大提交的政治报告时明确指出:我国是一个东方国家,又是一个大国。
因此,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也带有自己的许多特点,而且在将来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以后还会继续存在自己的许多特点”。
(下编第九章第一节)3.增写: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任务的开始。
中国近代史纲要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适用专业:本科各专业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后续课程:毛泽东思想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总学时:32学分:2二、课程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讲授19世纪中叶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史,帮助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懂得近现代中国是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渐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认清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三、教学时数分配注:下编各专题内容纳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系统学习(基于课时和课程之间内容交叉原因考虑)四、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单元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专题一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教学目的:1、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2、了解1840年至1919年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3、了解近代中国人民觉醒的伟大历史意义;4、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及其主要矛盾和基本特征,加深对近代中国社会基本国情和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意义的认识;5、理解和掌握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历程,总结其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6、能够独立分析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正确分析当今改革开放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近代的通商口岸、外债与今天的口岸开放、引进外资的区别等。
教学内容: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变化和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程3.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任务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分析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深切认识正确判断社会性质的重要意义。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三节: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斗争失败原因
社会制度的腐败(最根本的原因) 经济技术的落后
第三节: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瓜分中国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是一个重要原因 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
的反侵略斗争
第三节: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失败原因
1.领导不先进(根本) 2.思想不科学 3.软弱地称西方人为“洋兄弟”
第二节: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
洋务派形成
洋务事业
洋务运动的历史 作用
洋务运动失败的 原因
第二节: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
洋务派形成
目的 首领 指导思想 办事机构
第二节: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
洋务事业
工业 军事 教育
第二节: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工业:客观上促进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育:成为近代教育的开端。 文化:传播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社会:引起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
第二节: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 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2.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3.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 4. 顽固派的阻挠。
历史性的战略决战
1948.9.12-11.2 1948.11.6-1949.1.10 1948.11.29-1949.1.3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1948年12月30日 1949年元旦 1949年4月21日 1949年4月23日 1949年底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中国近代史纲要(完整版)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主要矛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
其中站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一般来说,当资本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各阶级能够暂时团结起来举行民族战争去反对外国侵略。
这是,民族矛盾特别尖锐,阶级矛盾暂时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而当资本主义与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结成同盟,共同压迫中国人民的时候,中国人民往往采取国内战争的形式去反对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同盟,而斗争的矛头主要直接指向中国的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
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上述两对主要矛盾相互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
社会性质: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在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鸦片战争后,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
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外国商品在中国大量倾销。
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又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给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
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中国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了)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斗争,主要是以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为出发点的。
为了使中国在世界上站起来,为了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就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必须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
中国近代史纲要
南京条约签订现场
35
南京条约
主要内容
割香港岛给英国
对中国的危害
破坏了领土完整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 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英商进口货物缴纳中国税 款,应同英国商量
加剧了财政危机,加重了 民众负担
破坏了贸易、关税主权; 逐渐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 和原料产地
36
战前
鸦 片 战 争的 影响
5
郑和、哥伦布下西洋比较
航海次数 郑和 7次,1405—— 1433年,历时28 年 一般多达260余艘 大型宝船60余艘 哥伦布 4次,1492—— 1504年,历时13年 最少3艘,最多17艘
船只数目
船只吨位、 宝船估计1500吨, 100——200吨, 人数 约27000人 最多约1500人,最 少约90人 航行里程 中国至东非海岸 西欧至加勒比海岸 约15000海里 约4500海里
3
(二)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
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其主要表现是:
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机构膨胀、腐败。 2.经济上,人均土地占有量逐年下降,无地、少地的农民增多,需要寻找新 出路的流民增加;赋税徭役使广大农民生活困苦。 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整个社会一片死寂。 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军纪荡然,不堪一击。 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中国处于与 世隔绝状态。
47
(三)两对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
1.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1)两对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 杂的状况。其中有两对矛盾占主要地位:一个是帝国 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另一个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 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 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要内容梳理)
课程结构和逻辑框架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包括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包括第四、五、六、七章。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包括八、九、十、章。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重难点:第二编全部和第三编中的第八章即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四个阶段以及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重难点是我党成立以来所做的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事情特点:抑旧扬新、和毛泽东思想紧密结合(大纲要求考查14分,实际考查20分)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二、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接着,1843年10月,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
美国、法国等西方列强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如1844年7月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10月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
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如:割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外国船舰可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外国人在华不受中国法律管束,享受领事裁判权,侵犯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协定关税,则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等等。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论述题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论述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简答题1、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的表现?2、为什么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有哪些?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5、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及其特点是什么?6、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斗争屡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论述题1、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2、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及其关系?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4、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简答题1、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2、怎样评价《资政新篇》?3、简述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5、简述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论述题1、试述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历史意义。
2、试述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3、试述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第三章辛亥革命简答题1、怎样看待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性质。
2 、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论述题1 、试述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 、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及其失败的经验教训。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简答题1、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是什么?3、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有哪些历史局限性?4、五四运动爆发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是什么?5、早期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有哪些特点?6、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所开展了哪些方面的工作?7、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是什么?8、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9、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是什么?论述题1、试论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3、试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4、二大的内容及其及其意义是什么?5、国民革命的意义和失败原因是什么?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简答题1 、国民党是怎样实行一党专制的?2 、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立场和主张是什么?3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意义是什么?4 、毛泽东怎样分析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的?5 、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什么?6 、为什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内连续发生“左”倾错误?论述题1 、国民党政权、统治下的社会经济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要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统治?2 、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什么?3 、试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及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037081.以 1840 年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3.清朝前期康乾盛世,乾隆朝后期,清朝逐渐走向衰落。
4.19 世纪初,英国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
5.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
6.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体现在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四方面,其中军事侵略是首先和主要的侵略。
7.军事侵略包括: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1840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割 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1856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 年清政府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1860 年交换了《天津条约》的批书,同时 1860 年与英法两国签订了《北京条 约》(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中日甲午战争,1895 年签订《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给日本;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 战争,签订《辛丑条约》。
条约的签订标志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制造大屠杀:1894 日本制造旅顺大屠杀惨案;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大肆屠杀义和团团民和平民;1900 年俄国在东北制造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掠夺财富:1860 年,英 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900 年,八国联军洗劫北京。
8.文化渗透包括:宗教渗透和侵略;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
广学会是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的 出版机构。
《万国公报》是其发行的报刊。
9.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同时,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成为中华民族同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人民大众同封建 主义的矛盾。
10.两对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国仇);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家恨)。
前者是最主要的矛盾。
11.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爱国将士英勇奋战。
左宝贵战死平壤;邓世昌.林永升在黄海战斗中英勇牺牲;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 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在威海战斗中均为国捐躯。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编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出 新面貌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 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 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 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 高潮,并为大革命的发展做出独特的、重大的贡献。
标志:1915年9月《青年》杂志创刊 主要内容:
宣传民主与科学 前期: 批判封建的儒家学说。 提倡文学革命。
后期
宣传十月革命,宣传社会主义。 五四以后,马克思主 义反对专 制和愚昧、迷信
代表作
《敬告青年》
《狂人日记》 《文学改良刍议》
作者
陈独秀
鲁迅 胡适 陈独秀
二、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 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 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2、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和运用马克 思主义理论。 3、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 的思想。
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 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必须运用新的思想 武器。中国封建社会思想、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均不
提倡新道德,反对 (1915 —1917) 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 《文学革命论》 旧文学 后期 宣传十月革命, (1917 宣传马克思主义 —1919)
《狂人日记》《孔乙己》 鲁迅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李大钊 《庶民的胜利》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新文化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四)、中国共产党诞生与中国革命新局面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上编综述知识点、基本概念和判断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特点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政治上: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被称作“大一统中央集权制”)。
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2、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等。
3、中国资产阶级的分层: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4、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鸦片战争及其《南京条约》等的签订。
5、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两大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前一对是最主要矛盾。
二、简答题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有哪些?(1)资本帝国主义掌控中国经济和政治命脉,决定并支配中国。
(2)中国封建势力已经与侵略者勾结一体,是列强压迫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自然经济虽遭破坏,但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
(4)中国资本主义虽然产生并有一定发展,但始终软弱,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5)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
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6)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在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见的。
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1)两种特点和双重性格。
一方面受帝、封压迫,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的革命或保持中立。
另一方面,因力量薄弱,与帝、封有千丝万缕联系,斗争中缺乏彻底性。
(2)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引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3、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及其特点是什么?来源上的特点:最早诞生在外国在华企业中,比中国资产阶级年龄和资格更老,社会基础和社会力量更大。
中国工人阶级的自身特点:①受帝、封、资三重压迫,革命性更强。
中国近代史纲要
二、为什么要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驳“告别革命论”
近年来,出现了否定革命、 赞颂改良的错误思想倾向。有 人提出革命不如改良,“革命 常常是一种情感激流,缺少各 种理性准备”,“容易使人发 疯发狂,丧失理性”。他们扬 言,要“告别革命”。
二、为什么要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有人认为:“五四”以来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是离开了“以英 美为师”的“近代文明的主流”而误入了歧路;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没有 资格搞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以后搞的不过是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介绍
(3)现代时期(1949年至今)分为三个阶段: A、1949~1966年,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 爆发前; B、1966~1978年,即从“文化大革命”爆发到中共十一届三 中全会前; C、1978~至今,即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
二、为什么要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奥运鸟巢
人民生活越来越好
二、为什么要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2、了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 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所面临的争取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了解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实现独立、统一、民主、富强而不懈奋斗的历史, 认识中国社会和中国国情,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增强学生的民族 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
革命、建设和个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边成一 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介绍
3、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
(1)近代时期(1840~1919年)分为四个阶段: A、1840~1860年,即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开端到《北京条约》的签订; B、1860~1901年,即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到《辛丑条约》的签 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C、1901~1911年,即从晚清新政到辛亥革命爆发; D、1911~1919年,即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兴起。
思政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思政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2016--2017学年)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中国近现代史纲》课程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公共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的主干课程,该课程系统介绍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规律和主要经验,解决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即中国的发展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由谁来领导等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础知识,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及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事件、评论历史人物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为什么和怎么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三、课程目标四、课程重难点五、教学方式与方法六、考核形式及成绩评定七、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八、参考资料1.参考书目(1)龚书铎主编.《中国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2)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3)李侃等.《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94年第四版.(4)金春明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5)费正清主编.《剑桥晚清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6)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7)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8)沙健孙主编.《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战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2.网络资源(1)人民网,网址:/(2)新华网,网址:/制定者签名:马一审定者签名:王智批准者签名:房慧玲校对者签名:谢潇媛制定日期:2016年9月。
中国近代史纲要内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节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封建统治走向衰落,落后生产关系制约生产力。
鸦片战争前世界--欧美国家先后确立资本主义制。
公元前5世纪(战国时代)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两千多年。
中国封建社会有以下特点: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以上四特点,可以看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矛盾。
中国封建社会危机清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
表现在: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扩大,官吏贪污成风。
经济上,人口增长,人均土地占有量下降,广大农民生活困苦。
思想上,大兴文字狱,读书人动辄片言只语获罪。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
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限制对外贸易。
清中叶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已走到了它的尽头。
鸦片战争中的世界英、美、法率先确立资产阶级英国1688年确立资产阶级统治1825年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836年扬言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第二节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军事侵略:进行军事侵略,迫使签订不平等条约。
《江宁条约》、《望厦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政治控制:控制中国内政、操作中国外交、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反抗斗争。
经济掠夺: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对华资本输出、操作中国经济命脉。
文化渗透:宗教渗透和侵略、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第一,资本-帝国主义操作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控制中国政治,成为支配中国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编综达课后学习思考题(学生作业)
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
时代条件: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同于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经历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革命的转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自从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起了一个新的变化。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
十月革命不仅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的觉醒,也促进了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觉醒,并且建立了一条从西方无产者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使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为了挽救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人民曾经进行过多次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这些斗争和探索,每一次都对推动中国社会走向进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每一次都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事实证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都不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
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期待新的阶级及其政党领导新的革命,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产生。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以及世界形势的新变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
国际环境: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世界已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
这是转变的时代条件。
二、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它有哪些特点?
第一,五四运动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这时的世界已进入到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在这个新的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发生的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革命,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五四运动正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发生的,又具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性质,五四运动及其后的中国民主革命,不再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第二,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斗争中起了决定
性的作用,显示了强大的战斗力,表明中国工人阶级开始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第三,五四运动时期,一批赞成十月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中起了思想上和政治上的指导作用,他们所宣传和用以指导行动的理论武器不再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而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所有这些,使五四运动成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三、为什么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革命的对像?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因此对外要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对内要推翻封建主义的压迫,所以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主要的革命对象。
四、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第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
一,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官僚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现时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
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第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第二是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他们是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是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第三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他们主张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上述建国方案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由他们在自己的政治实践中做出选择,但是,从根
本上说,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之所以行不通,是由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所决定的.
第一,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他们不能容忍的.
第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他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总之,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群众的拥护,连提出这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的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一起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群众的共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