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逊激光干涉仪测量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实际测量中,都采用干涉条纹计数法。测量开始时使计数器置零(使N1 = 0),对应于被测长度,计数器计得的干涉条纹数为N = N2 。
需要指出的是,当测量是在严格的标准状态下进行,即n、λ0、Lm、Lc和被测长度或定位长度L在整个测量过程中完全保持不变时,可用公式(9-14)作为测量的基本公式。然而,在一切实际的测量中很难做到,为此,必须全面地计入在测量时间间隔(t2-t1)内。由于上述参数变化对测量结果所造成的影响,所以式(9-12)仅作为测量的基本公式。
对应的干涉条纹数为
(9-12)
显然N=N2+N1 (9-13)
其中
(9-14)
在要求进行高精度测量的场合,则需要全面地考虑测量时环境条件对标准状态偏离的影响,和在(t2-t1)测量时间内环境条件的变化(包括温度、湿度、气压、结构件的变形等)引起n、λ0、Lm、Lc 和L等参数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则两束激光相互抵消,在观察屏P中心处出现暗条纹。
若将动反射镜M2 移动距离L到M 2 ,由于光束b光程的变化,观察屏P中心处的干涉条纹将出现明暗交替变化。显然,当M2移动λ/2距离时,干涉条纹就明暗交替变化一次。若在观察屏中心处记录下明暗交替变化的次数N,那么,就可测量出M2 移动到M 2 所经过的距离L,即
(9-11)
式中 Lm——测量臂长度(μ
在时刻t2 ,测量结束。动镜M2移过被测长度L(或定位距离)后处于 位置。此时光程差为
在精密长度计量或电子精密机械设备定位技术中,迈克尔逊激光干涉仪是常用的一种型式,其原理如图9-34所示。
由氦氖激光器发出的激光,经过准直透镜变为一束平行光,投射到半透明半反射镜B上,光束被分成两路。一路反射光a被反射到固定反射镜M1 ,另一路反射光b射向可动反射镜M2 。M1和M2 又分别把两束光反射回半透明半反射镜B表面会合,由于B到M1 和M2 的距离不相等,两束光a和b的传播就产生了光程差,如果在P处设置一观察屏,两束光就在观察屏P上叠加产生干涉,可以看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激光器是60年代初期出现的一种新型光源,激光是从激光器发射出来的光,它与普通光源发出的光不同,具有亮度高,方向性、单色性和相干性好等特点。自从氦氖激光器出现以后,用激光干涉法测量长度的技术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精密长度计量(包括线纹尺、光栅检定、精密丝杠动态测量、振动测量等)、精密机床控制以及高精度电子精密机械设备的精密定位等方面。
当光程差ΔL为激光波长λ的整数倍时,即
ΔL = Nλ (N为正整数) (9-7)
则两束激光相互加强,在观察屏P中心处出现亮条纹。
当光程差ΔL为激光半波长奇数倍时,即
(9-8)
(9-9)
这就是迈克尔逊激光干涉仪测量长度的公式。
对实际的干涉仪,如果介质为空气,则上式改写为
(9-10)
两束光在观察屏P中心处相遇时产生干涉,干涉的结果,是两束光互相加强还是互相减弱或抵消,则由这两束光的光程差ΔL决定(光程等于光所走过的几何路程与介质折射率的乘积,空气的折射率近似等于1)。由图9-23可见,a、b两束光到达观察屏P中心的光程差为
ΔL = 2( BM2 – BM1) = 2( Lm-Lc) (9-6)
式中 L——被测长度(μm),即动反射镜M2 相对于B的移动距离‘
n——空气折射率;
N——观察屏上干涉条纹明暗变化的次数。
在一台实际的迈克尔逊型激光干涉测长仪中,测量是这样进行的:
在时刻t1 ,参考镜(固定镜)M1 和动镜M2 处于测量的起始位置,如图9-23所示。此时有初始光程差2(Lm - Lc),对应的干涉条纹数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