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诱发电位仪PPT课件
合集下载
肌电图及诱发电位ppt课件
精选ppt
26
1.单纯相:轻收缩时,只出现几个运动单 位电位相互分离的波形。
混合相:中度用力收缩时,有些区域电位 密集不能分离,部分区域内可见单个运动 单位。
3.干扰相:肌肉作重收缩时,运动单位电 位相互重叠,不能分离出单个运动单位电 位。
精选ppt
27
精选ppt
28
异常肌电图
精选ppt
50
精选ppt
51
神经传导速度
精选ppt
52
一.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
刺激电极:直径1cm,相距2-3cm的两个银 质或不锈钢的圆盘。 纪录电极:针电极或表面电位 正常值:上肢>50m/s
下肢>40m/s 桡神经偏快>60m/s
精选ppt
53
神经二端点间的距离(米)
MCV=
该段神经的传导时间(秒)
直径:0.01—0.1cm 长度:1mm—5cm 组成:肌膜、肌浆、细胞核、肌原纤维 机能:1.发生兴奋和传导兴奋 肌膜和横管系统完成
2.收缩 肌原纤维完成 3.离子转换或兴奋收缩偶联系统肌浆网及
三联管完成 4.供能 线粒体 5.细胞控制中心 细胞核
精选ppt
11
精选ppt
12
肌电位发生原理
1.静息电位:正常肌纤维安静态时膜内外 电位差。因肌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造成。
等)
事件相关电位(P300、CNV等)
精选ppt
77
一、2适用范围
诱发电位:各种神经传导通路功能障碍 (听神经-脑干、视神经-皮 层、各个部位躯体感觉通路、 各个部位运动通路等)
精选ppt
78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V
VI VII
IV
肌电图和诱发电位赵文为PPT课件
gbs部分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hmsn骨髓瘤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下运动神经元受累的症状和体征3个部位以上的肌肉无力束颤包括临床上无但emg异常的部位上运动神经元受累的症状和体征腱反射活跃亢进踝阵挛球麻痹hoffmannbabinski病变早期有足够的神经再生可以没有自发电位随着运动神经元的进行性变性再生的神经不足以维持正常的神经功能则出现肌肉无力和萎缩及自发电三个肢体以上肌肉为神经原性损害
12 4.1
12 4.2
12 5.1
12 5.2
12 5.3
12 5.4
12 5.5
12 5.6
12 6.1
12 6.2
12 6.3
12 6.4
12 6.5
2mV
50ms
28
神经原性损害的MUP
12 1.1
R QUADRICEPS
12 1.2
12 2.1
12 2.2
2
12 2.3
12 2 2.4
1 5.1
小时。 • 乙肝、其它传染病者最好丢掉电极。
12
EMG检查原则
• 熟悉神经病学知识及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 • 适应症:前角细胞以下病变。 • 禁忌症:
– 出血倾向,血友病,血小板〈20000 – 乙肝 – HIV(+)
• EMG检查24小时内CK可升高,6小时为1.5 倍,48小时后恢复正常。
13
– 1955年首先创立了定量EMG,全部人工测量, 只在部分实验室常规使用(特别是欧洲)。
2
历史(2)
– 60年代初Lambert推广普及了神经传导速度 的临床应用并与EMG相结合。
– 60年代中Stalberg和Ekstedt发明了单纤维 肌电图技术,7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目前 已是补充常规EMG的重要检测手段。
12 4.1
12 4.2
12 5.1
12 5.2
12 5.3
12 5.4
12 5.5
12 5.6
12 6.1
12 6.2
12 6.3
12 6.4
12 6.5
2mV
50ms
28
神经原性损害的MUP
12 1.1
R QUADRICEPS
12 1.2
12 2.1
12 2.2
2
12 2.3
12 2 2.4
1 5.1
小时。 • 乙肝、其它传染病者最好丢掉电极。
12
EMG检查原则
• 熟悉神经病学知识及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 • 适应症:前角细胞以下病变。 • 禁忌症:
– 出血倾向,血友病,血小板〈20000 – 乙肝 – HIV(+)
• EMG检查24小时内CK可升高,6小时为1.5 倍,48小时后恢复正常。
13
– 1955年首先创立了定量EMG,全部人工测量, 只在部分实验室常规使用(特别是欧洲)。
2
历史(2)
– 60年代初Lambert推广普及了神经传导速度 的临床应用并与EMG相结合。
– 60年代中Stalberg和Ekstedt发明了单纤维 肌电图技术,7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目前 已是补充常规EMG的重要检测手段。
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常识及临床应用课件
司法鉴定中心常用测试项目 用于验伤,测谎等: 视觉/听觉/体感诱发/常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 /P300 科研院所 主要用于运动生理研究及动物试验:
EMG/NCV/EP测试项目
肌电图:静息肌电图/刺激肌电图/运动单位电位 (MUP)及分析/单纤维肌电图/巨肌电图/干扰相分 析(QIP) 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脑干听 觉诱发电位/事件相关电位(P300)/运动诱发 (结合磁刺激器使用) 神经传导: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H反射/F波/瞬 目反射/重复神经刺激 交感皮肤反应(SSR)
突触模式图:突触间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接受完成冲动的传递。常见 的神经递质有乙酰胆碱、多巴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肽类、 组织胺、氨基酸类。
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长轴突及包绕它的胶质细胞构成,根据包裹它的 神经胶质有的会形成髓鞘,支配内脏的运动神经纤维多为无髓纤维。神 经由神经纤维集合而成,有感觉神经,运动神经,混合神经的区别。多 数神经既有髓纤维,又有无髓纤维。 神经末稍:分为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末稍。 1、感觉神经末梢与各种感觉小体形成感受器,骨骼肌内的感受器叫肌梭, 但是其中也有运动神经末稍,与腱反射有关。 2、运动神经末稍与所支配的肌肉腺体等构成效应器。
五官科(眼科/耳鼻喉科) 视神经炎与多发性硬化/前视路的压迫病变/弥 散性神经系统病变/后视路病变/新生儿及婴幼 儿听力筛选/器质性耳聋和功能性耳聋的测定/ 听觉中枢系统疾病/客观听力及残余听力分析
相关医学常识
神经元:神经细胞也称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构成,突起又分为树突 和轴突两种。树突可以有多根,可接受刺激并传向胞体,而轴突只有 一根,但末端常有分支,主要负责将冲动从胞体传向终末。神经元之 间通过突触连接实现冲动的传递。
神经肌电图生理检查ppt课件
• 在生物成熟的上升(发展)阶段,是生理的自然的过 程,而老化尽管完全无病理改变的可能性不能除外, 但主要是由病理决定的。随年龄的增加,脑萎缩,脑 室扩大。神经元数目选择性改变在不同脑区改变不同 (额颞明显)
多棘慢复合波 由2个或2个以上的棘波和1个慢波组成。
多棘波 由2个或2个以上的棘波连续出现。
精神运动性变异型波 波幅50~70µV,4~7cps的带有切迹的
节律性电活动。此种带有切迹的慢波由二个负相波组成, 中间有1个正相偏转。呈短至长程出现,多见于中颞区。
14/sec及6/sec正性棘波 弓形,见于一侧或双侧后颞及临 近区域,出现在思睡期和轻睡期。
-周波/秒,C/S,CPS,Hertz (Hz)
常规走纸速度 3cm = 1秒
人类脑电活动的频率在0.5—30HZ之间。 • δ频带:0.5--3HZ • θ频带:4--7HZ • α频带: 8--13HZ • β频带: 18--30HZ • γ频带: >30HZ
脑波特征--波幅
代表一个波的高度 • 表示方法
视觉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
• VEP最有价值之处是发现视神经的潜在病灶, 视神经病变常见于视乳头炎和球后视神经 炎,PRVEP异常率可达89%;VEP对多发性 硬化的诊断也很有意义。
运动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
• 脑损伤后运动功能的评估及预后的判断; 协助诊断多发性硬化及运动神经元病;可 客观评价脊髓型颈椎病的运动功能和锥体 束损害程度。
-用µV 表示 -通过测定一个波的垂直距离与定标信号的高度比 较确定
如果定标信号高度是5㎜=50 µV ,那么1 ㎜ =10 µV 10 ㎜ =100 µV ㎶
• 按波幅大小分为
低波幅 <25 µV ㎶,中波幅25~75 µV ㎶,高波幅 >75 µV
多棘慢复合波 由2个或2个以上的棘波和1个慢波组成。
多棘波 由2个或2个以上的棘波连续出现。
精神运动性变异型波 波幅50~70µV,4~7cps的带有切迹的
节律性电活动。此种带有切迹的慢波由二个负相波组成, 中间有1个正相偏转。呈短至长程出现,多见于中颞区。
14/sec及6/sec正性棘波 弓形,见于一侧或双侧后颞及临 近区域,出现在思睡期和轻睡期。
-周波/秒,C/S,CPS,Hertz (Hz)
常规走纸速度 3cm = 1秒
人类脑电活动的频率在0.5—30HZ之间。 • δ频带:0.5--3HZ • θ频带:4--7HZ • α频带: 8--13HZ • β频带: 18--30HZ • γ频带: >30HZ
脑波特征--波幅
代表一个波的高度 • 表示方法
视觉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
• VEP最有价值之处是发现视神经的潜在病灶, 视神经病变常见于视乳头炎和球后视神经 炎,PRVEP异常率可达89%;VEP对多发性 硬化的诊断也很有意义。
运动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
• 脑损伤后运动功能的评估及预后的判断; 协助诊断多发性硬化及运动神经元病;可 客观评价脊髓型颈椎病的运动功能和锥体 束损害程度。
-用µV 表示 -通过测定一个波的垂直距离与定标信号的高度比 较确定
如果定标信号高度是5㎜=50 µV ,那么1 ㎜ =10 µV 10 ㎜ =100 µV ㎶
• 按波幅大小分为
低波幅 <25 µV ㎶,中波幅25~75 µV ㎶,高波幅 >75 µV
肌电图诱发电位在临床各科室的应用课件
选查:常规肌电图、运动传导、感觉传导。 意义和价值:评价大脑皮质的视觉、本体
感觉、运动等功能区以及皮层下传导通路 的受累程度。当脑卒中发生神经功能障碍 时 , 可用BAEP、SEP和VEP评价脑的功能。
9
H、重症肌无力
必查:常规肌电图、重复电刺激、运动传 导、感觉传导。
选查:单纤维肌电图 意义和价值:重复电刺激阳性提示神经肌
23
A、周围神经卡压症
为一组不同的周围神经在特定部位的卡压 导致的麻木、无力、肌萎缩的综合表现, 种类繁多,这里介绍几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
24
a、腕管综合症、肘管综合症、尺管 综合症、胸廓出口综合症、旋前圆 肌综合症
为一组正中神经和/或尺神经(或臂丛神经内侧束) 在不同部位受压的改变。
检查部位:正中神经及其支配肌肉 必查:常规肌电图、运动传导(分段)、感觉传导。 选查:上肢体感诱发电位、F波。 意义和价值:定位损害部位、程度,一般来讲,
意义和价值:常规肌电图和传导检测可以 除外神经干和肌肉的其它病变,重复电刺 激试验除外神经肌肉接头改变,常规神经 电生理检测正常从反向支持该病的诊断。
12
K、面瘫
必查:面肌肌电图、面神经运动传导、瞬 目反射。
意义和价值:可以准确定位面瘫的神经损 害部位(面神经管→面神经核→核上性), 协助确定治疗方案,评价疗效。
经损伤的部位:根性撕脱→干性损害→束 性损害,为手术方式选择提供参考。
32
E、骨折并神经损伤
肱骨→桡神经、前臂→正中/尺神经、骨盆 →骶丛、股骨→坐骨神经、小腿→胫/腓总 神经。
必查:相关肌肉神经,常规肌电图、运动 传导、感觉传导。
意义和价值:定位神经损害部位、程度, 为术前参考。
33
F、术中监护及术中肌电图
感觉、运动等功能区以及皮层下传导通路 的受累程度。当脑卒中发生神经功能障碍 时 , 可用BAEP、SEP和VEP评价脑的功能。
9
H、重症肌无力
必查:常规肌电图、重复电刺激、运动传 导、感觉传导。
选查:单纤维肌电图 意义和价值:重复电刺激阳性提示神经肌
23
A、周围神经卡压症
为一组不同的周围神经在特定部位的卡压 导致的麻木、无力、肌萎缩的综合表现, 种类繁多,这里介绍几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
24
a、腕管综合症、肘管综合症、尺管 综合症、胸廓出口综合症、旋前圆 肌综合症
为一组正中神经和/或尺神经(或臂丛神经内侧束) 在不同部位受压的改变。
检查部位:正中神经及其支配肌肉 必查:常规肌电图、运动传导(分段)、感觉传导。 选查:上肢体感诱发电位、F波。 意义和价值:定位损害部位、程度,一般来讲,
意义和价值:常规肌电图和传导检测可以 除外神经干和肌肉的其它病变,重复电刺 激试验除外神经肌肉接头改变,常规神经 电生理检测正常从反向支持该病的诊断。
12
K、面瘫
必查:面肌肌电图、面神经运动传导、瞬 目反射。
意义和价值:可以准确定位面瘫的神经损 害部位(面神经管→面神经核→核上性), 协助确定治疗方案,评价疗效。
经损伤的部位:根性撕脱→干性损害→束 性损害,为手术方式选择提供参考。
32
E、骨折并神经损伤
肱骨→桡神经、前臂→正中/尺神经、骨盆 →骶丛、股骨→坐骨神经、小腿→胫/腓总 神经。
必查:相关肌肉神经,常规肌电图、运动 传导、感觉传导。
意义和价值:定位神经损害部位、程度, 为术前参考。
33
F、术中监护及术中肌电图
诱发电位肌电图临床知识简介.ppt66页PPT
3.周围神经炎、脊神经根、脊髓疾病 的诊断
通过SEP和神经传导速度的检查有助于 发现周围神经、神经根和脊髓的病变。
4.神经再生的判定
在神经切断性损伤缝合后,如果神经有 所恢复,可记录到相应的SEP和相应EMG 的再生电位,这是神经纤维再生的唯一客 观证据。
5.脑卒中病人的评价
当脑卒中发生神经功能障碍时,可用 BAEP、SEP和VEP评价脑的功能。
(1)视神经炎和脱髓鞘疾病 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对发现视神经炎
和脱髓鞘病变是敏感的。视神经炎病史的 病人有VEP异常,并在临床发作停止后长期 存在。视神经炎的VEP变化是P100波的潜伏 期延长及波幅降低。 (2)多发性硬化
在多发性硬化的病人中,大部份病例的 VEP异常。VEP异常的特征是P100波潜伏期 明显延长。一般情况下超过正常值10ms时 可疑为多发性硬化,超过正常值30ms时可确 诊为多发性硬化。
由于脑干结构(组织)的损害,使昏迷 成为不可逆时,可通过BAEP、SEP、VEP的 测试确定脑死亡。
2.肿瘤定位
进行BAEP、VEP或SEP的测试,然后在确 定诱发电位异常的基础上进行X线或CT检 查,可准确判断脑干、视觉通路或脊髓是 否存在肿瘤。这不仅可以早期提供有用 的资料,而且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放射性检 查。在这一方面,当肿瘤较小时,诱发电 位就显得更有作用。
诱发电位/肌电图 临床知识简介
临床诱发电位知识简介
诱发电位是指在神经系统某特定部位给予 适宜的刺激在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的相应部位 检出与刺激的有锁时关系的电位变化。
诱发电位检查是一种客观、定量检测神经 传导功能的方法
诱发电位分类:
• 一、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 • 二、视觉诱发电位(VEP) • 三、听觉脑干诱发电位(BAEP) • 四、事件相关电位(P300)
肌电图演示ppt课件
鉴别神经源性与肌源性损害
肌电图能够检测肌肉的神经冲动传导和肌肉的收缩反应,有助于鉴别神经源性与 肌源性损害,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肌电图在肌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诊断肌肉疾病
肌电图可以检测肌肉的神经冲动传导 和肌肉的收缩反应,有助于诊断肌肉 疾病如肌炎、肌无力综合征等。
评估治疗效果
通过肌电图检测肌肉的功能状态,可 以评估治疗效果,指导治疗方案调整 。
高频肌电图技术
总结词
高频肌电图技术能够提供更精细的肌肉活动信息,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和诊断肌肉疾病和神经病变。
详细描述
随着科技的进步,高频肌电图技术不断发展,其采样频率更高,能够捕捉到更多的肌肉电活动细节。 这使得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评估肌肉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神经病变对肌肉的影响。
神经肌肉电生理技术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肌电图与事件相关电位的区别
事件相关电位主要检测大脑的认知电活动,而肌 电图主要检测肌肉的电活动。
3
适用范围
事件相关电位常用于评估认知障碍和痴呆等神经 系统疾病。
05
肌电图的临床意义与局限 性
肌电图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诊断神经根病变
肌电图可以检测神经根受压或损伤时所引起的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阻滞,有助于 诊断神经根病变。
肌电图的局限性
假阳性与假阴性
肌电图检测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患者的配合程度、电 极放置位置等,可能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
对患者有一定的创伤
肌电图检测需要将电极插入肌肉中,对于患者有一定的创伤和不适 感。
费用较高
肌电图检测费用较高,可能限制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06
未来肌电图技术的发展趋 势与展望
神经传导异常
肌电图能够检测肌肉的神经冲动传导和肌肉的收缩反应,有助于鉴别神经源性与 肌源性损害,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肌电图在肌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诊断肌肉疾病
肌电图可以检测肌肉的神经冲动传导 和肌肉的收缩反应,有助于诊断肌肉 疾病如肌炎、肌无力综合征等。
评估治疗效果
通过肌电图检测肌肉的功能状态,可 以评估治疗效果,指导治疗方案调整 。
高频肌电图技术
总结词
高频肌电图技术能够提供更精细的肌肉活动信息,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和诊断肌肉疾病和神经病变。
详细描述
随着科技的进步,高频肌电图技术不断发展,其采样频率更高,能够捕捉到更多的肌肉电活动细节。 这使得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评估肌肉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神经病变对肌肉的影响。
神经肌肉电生理技术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肌电图与事件相关电位的区别
事件相关电位主要检测大脑的认知电活动,而肌 电图主要检测肌肉的电活动。
3
适用范围
事件相关电位常用于评估认知障碍和痴呆等神经 系统疾病。
05
肌电图的临床意义与局限 性
肌电图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诊断神经根病变
肌电图可以检测神经根受压或损伤时所引起的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阻滞,有助于 诊断神经根病变。
肌电图的局限性
假阳性与假阴性
肌电图检测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患者的配合程度、电 极放置位置等,可能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
对患者有一定的创伤
肌电图检测需要将电极插入肌肉中,对于患者有一定的创伤和不适 感。
费用较高
肌电图检测费用较高,可能限制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06
未来肌电图技术的发展趋 势与展望
神经传导异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9
检查范围:
1.各种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疾病,出现手足无力、 麻木、疼痛及其他感觉异常。如糖尿病周围神经 病、GBS、腕管/肘管综合征
2.各种外伤导致的神经损伤,判断神经损伤的程度
3.面神经麻痹的诊断以及判断可能恢复的快慢
4.颈椎病、胸腰椎病导致的神经损伤
5.重复电刺激:用于神经肌肉接头疾病的诊断
MM波波
F波
.
29
F波 ①是神经干在超强刺激下,于肌肉动作电 位M波后出现的一个小的动作电位。 ②它不是一个真正的反射。 ③他可以在任何一条运动神经上诱发出来。 ④如果神经根病变是以感觉根损害为主,则F 波不会改变。 ⑤反映的是近端神经根的功能状态。
.
30
特殊检查
H反射(电刺激诱发的脊髓单突触反射)
.
26
特殊检查
F波是前角细胞逆向兴奋的回返放电,即兴 奋运动神经的逆向冲动,传入相应的脊髓 前角细胞,经过中间神经元或树突网,而 直接或间接地兴奋其它前角细胞,然后再 经该运动神经传出,到达所支配的肌肉。
它是一个晚反应,出现于直接的运动单位 (即M波)之后。波幅较低
.
27
准备放F波图形
.
28
肌电图诱发电位
.
1
定义
利用骨骼肌的生物电变化,来判定神经肌 肉功能的一种电生理检查技术。
骨骼肌在兴奋时,会由于肌纤维动作电位 的传导和扩布,而发生电位变化,这种电 位变化称为肌电。
.
2
工作原理
骨骼肌收缩时的肌电活动通过电极引导、生 物放大器放大、显示器显示、计算机数据 采集等过程,转变成为可通过计算机进行 计算、处理的数据,然后用适当的计算机 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为医学诊断和科学研 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向上 N波 向下P波
.
37
体感诱发电位(SSEP)
刺激全身各部位的神经,可以记录到大脑 皮层感觉细胞的生物电变化,在该传入通 路的各个环节记录这种电位,据此可以判 断有无周围神经,脊髓,脑干和大脑的病 变。
上肢M波,下肢W波
男N20 :22.9 女N20 :21.6
P40 : 43.9 P40:42.2
4.在较低刺激速率时,反应的出现和持 4.反应的出现和持续相当多变,即使在
续相当恒定
较低刺激速率也是如此
.
35
诱发电位
指中枢神经系统在感觉外在或内在刺激过 程中产生的生物电活动。代表中枢神经系 统特定功能状态的生物电活动。
诱发一词对自发而言,EEG为自发电位
.
36
体感诱发电位(SSEP) 听觉诱发电位(BAEP) 视觉诱发电位(VEP) 运动诱发电位(MEP)
.
3
静息电位(RP) :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 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AP):各种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 刺激时,在细胞膜两侧所产生的快递、可 逆、有扩布性的电位变化。(去极化、超 极化、复极化)
.
4
MU(运动单位)
一个运动单位是指由一个前角细胞及其轴 突所支配的肌纤维。
是肌肉收缩的最小单位
H反射
F波
1.单突触反射,传入弧为肌梭的IA类纤 1.不是反射活动,传入和传出均由a运
维,传出弧由a运动轴突组成
动轴突组成
2.比诱发直接M反应所需的刺激阈值更 2.刺激阈值,通常高于诱发H反射以及 低,诱发M波的超强刺激可阻断H反射 M反应所需的强度
3.平均波幅可达最大M反应的 50%~100%
3.平均波幅小,通常不到最大M反应的 50%
.
38
体感诱发(SSEP)上肢N20
.
39
下肢体感诱发P40
.
40
SEP在临床中的应用(感觉通路病变)
周围时间病变 脊髓监护 MS发现临床下病灶 脑死亡
.
41
听觉诱发电位(BAEP)
声音从听觉器官传入,经过脑干听觉通路, 最后到达大脑产生听觉,该通路的任何病 变,均会产生相应部位诱发电位的异常, 从而可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包括神经性耳 聋。听力障碍的测定,多发性硬化,听神 经瘤的早期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
潜伏期:从刺激起始到基线的初始偏转的 时间过程。
传导速度:传导最快的轴突的速度
传导时间:如果在两个不同的部位刺激神 经,则近端和远端之间的潜伏期差
波幅:它反映的是所测神经纤维的数量和 同步兴奋的程度。
.
17
SNAP(感觉传导电位)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特殊检查(RNS)
6.各种肌肉疾病的诊断: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 周期性麻痹
.
10
神经电图
周围神经 MCV 反射电位 H反射 各种诱发电位
SCV F波
.
11
正常值
运动传导MCV 上臂>50m/s 前臂>45m/s 下肢>
40m/s 感觉传导SCV 上肢末梢>45m/s 下肢末梢>40m/s 潜伏时 正中神经<4ms 下肢<6ms
重复电刺激 是目前用来评价神经和肌肉接头之间功能
状态的一项较有价值的神经电生理检查。
.
24
.
25
神经异常特点判别
1.mcv scv :传导速度减慢 2.潜伏时 (Lat) :延迟 3.H反射 F波 : 延迟 4.诱发波形 : 波形缺如 波形散射
波幅降低 潜伏时延迟 代表意义: NCV减慢,Lat延迟 髓鞘损害 波幅降低 (峰峰值) 轴索损害
.
5
电图:用同心圆针电极插入肌肉后, 记录的肌肉安静状态下和不同程度收缩状 态下的电活动
广义肌电图:记录肌肉在安静状态、随意 收缩及周围神经受刺激时各种电生理特性 的技术,包括神经传导速度,重复神经电 刺激等
.
8
开展的项目: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 体感诱发电位(SSEP) 视觉诱发电位(VEP)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 肌电图(EMG) 此指狭义肌电图
.
12
影响神经传导的因素
性别:运动男>女(2-4m/s)感觉慢于女性 身高:个子高,传导慢 记录部位:远侧<近侧(末梢纤维变细) 年龄 温度:皮温≥30℃ 温度每降低1℃,传导
速度减慢2-3m/s,时限增加0.07ms。
.
13
.
14
.
15
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MAP)运动传导电 位
.
16
它是一个真正的反射。
成人仅能在胫神经上引出。
反映周围神经近端的功能状态。
H反射和踝反射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说如 果临床上踝反射存在,则H反射存在,踝反 射消失,多数患者H反射消失,但有些潜伏 时延迟。
.
31
IA
a运动轴突
.
32
M波
H反. 射
33
超强刺激引出M波和F波,H反射消失
.
34
H反射和F波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