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
![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790232a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a7.png)
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制度一、事故报告与信息收集1.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幼儿园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报告教育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2. 幼儿园要指定专人负责收集事故相关信息,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涉及人员、食物来源、食物样本等,并做好记录。
二、事故应急处理1. 立即对受害幼儿进行救治,确保生命安全。
2. 对疑似问题食品进行封存,禁止继续食用,并通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采样检测。
3. 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消毒,避免事故扩大。
三、事故调查与分析1. 幼儿园要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开展事故调查,提供相关资料和证据。
2. 组织专家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查找食品安全管理漏洞,为预防类似事故发生提供依据。
四、责任追究与整改1. 根据调查结果,对事故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2. 幼儿园要针对事故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五、食品安全教育与培训1. 定期对教职员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2. 通过家长会、宣传栏等形式,加强对家长和幼儿的食品安全教育,共同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氛围。
六、信息公示与沟通1. 幼儿园要在显著位置公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等信息。
2. 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沟通机制,及时回应家长和社会关切,接受监督。
七、定期检查与评估1. 定期对食品安全工作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食品安全工作进行评估,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八、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1. 幼儿园应制定详细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包括事故发生时的紧急处理流程、人员分工、救援措施等。
2. 应急预案应定期进行演练,确保在发生实际事故时,相关人员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
九、食品采购与储存管理1. 严格遵循食品安全法规,建立食品采购管理制度,确保食品来源合法、质量可靠。
2. 对食品进行分类储存,生熟食品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幼儿园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和突发事故报告制度
![幼儿园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和突发事故报告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3de1942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75.png)
幼儿园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和突发事故报告制度为了加强幼儿园食品安全监管,提高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幼儿园师生的饮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幼儿园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组织机构1. 成立食品安全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由园长担任组长,分管后勤的副园长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保健医生、食堂管理员、采购员、炊事员等。
2. 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组织食品安全培训和演练,指导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3. 设立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明确事故报告的程序、时限和内容。
二、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1. 事故预防(1)定期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确保其身体健康。
(2)加强对食堂的卫生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加工操作规程。
(3)定期对食堂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加强对食品供应商的审核,确保食品来源安全可靠。
2. 事故报告(1)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2)事故发生后,立即向领导小组报告,领导小组及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3)事故报告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人数、症状、可能的原因等基本信息。
(4)根据事故进展情况,及时续报事故处理进展和相关数据。
3. 事故处理(1)立即停止使用可疑食品,对剩余食品进行封存,并送相关部门进行检验。
(2)对患病幼儿进行及时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事故责任。
(4)对涉及事故的食堂工作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对负有责任的供应商进行追责。
4. 事故总结(1)对事故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事故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2)加强对食品安全风险的排查和防范,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定期组织食品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教职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三、培训和演练1. 定期组织食品安全培训,提高教职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与处理管理制度
![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与处理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3135650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1a.png)
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与处理管理制度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与处理管理制度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地方,而食品安全对于幼儿园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由于一些原因,偶尔还是会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需要有一套完善的食品安全事故报告与处理管理制度,以确保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
1. 事故报告的程序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幼儿园应当立即启动事故报告程序。
这包括对事故的详细描述、受影响的食品种类、数量以及涉及的学生和员工人数等信息的记录。
应当进行相关人员的询问和了解,以便全面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过程。
2. 处理事故的流程一旦事故发生,幼儿园需要迅速采取措施来处理,确保不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首先是对受影响的食品进行隔离和标记,以防止被误食。
应当通知相关的监管部门和家长,告知他们事故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幼儿园还需要对受影响的学生和员工进行监测,并及时向他们提供医疗帮助。
3. 事故报告的归档和总结幼儿园需要将事故报告的相关资料进行归档,以备日后参考。
幼儿园还需要对事故进行总结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在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通过总结分析,幼儿园可以不断改进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4. 我的观点和理解作为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与处理管理制度的撰稿人,我认为幼儿园应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对于食品安全事故,应当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并且对事故进行全面的报告和总结,以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通过对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与处理管理制度的深入探讨和分析,相信幼儿园能够建立更加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孩子们在幼儿园的健康与安全。
食品安全在幼儿园教育中至关重要。
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因此他们对食品安全事故更为脆弱和敏感。
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的风险管理和预防至关重要。
幼儿园应该从食品采购和存储端着手,确保从供应商处获得的食品都是符合卫生标准的。
对于易腐食品,幼儿园应该采取适当的冷藏和保存措施,以防止食品变质或者受到污染。
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管理制度
![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a984c3d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51.png)
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幼儿园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管理制度。
一、事故报告制度1. 幼儿园应建立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明确报告程序、报告内容和报告时限。
2. 幼儿园应设立食品安全事故报告联系人,负责接收和处理食品安全事故报告。
3. 幼儿园应建立食品安全事故报告记录制度,记录报告的时间、内容、处理情况等信息。
4. 幼儿园应建立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培训制度,定期对教职员工进行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培训,提高教职员工对食品安全事故的认识和报告能力。
5. 幼儿园应建立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奖励制度,对及时、准确报告食品安全事故的员工给予奖励。
二、事故处理制度1. 幼儿园应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处理制度,明确事故处理的程序、措施和责任。
2. 幼儿园应设立食品安全事故处理小组,负责组织事故处理工作。
3. 幼儿园应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处理记录制度,记录事故处理的时间、措施、结果等信息。
4. 幼儿园应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处理报告制度,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处理情况。
5. 幼儿园应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处理总结制度,对事故处理情况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三、事故预防制度1. 幼儿园应建立食品安全事故预防制度,明确预防措施和责任。
2. 幼儿园应定期对食品安全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3. 幼儿园应加强对食品采购、储存、加工、供应等环节的管理,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4. 幼儿园应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5. 幼儿园应加强与家长、社区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做好食品安全工作。
四、事故责任追究制度1. 幼儿园应建立食品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明确事故责任追究的程序和责任。
2. 幼儿园应加强对食品安全事故责任人的追究,对负有责任的教职员工给予相应的处分。
3. 幼儿园应加强对食品安全事故责任人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4fd72ed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b4.png)
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一、背景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是指幼儿园在食品采购、储存、加工、供应等环节中发生的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或其他与食品相关的安全事故。
为保障幼儿园师生的饮食安全,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二、目的1. 提高幼儿园对食品安全事故的认识,加强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和控制。
2. 规范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程序,确保事故信息及时、准确、完整地传递。
3. 提高幼儿园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能力,及时采取措施,减少事故损失。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幼儿园内发生的所有食品安全事故。
四、报告主体1. 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主体为幼儿园园长。
2. 幼儿园园长应指定专人负责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工作。
五、报告程序1. 事故发现幼儿园内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当班老师或发现者应立即向园长报告。
2. 事故确认园长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对事故进行确认,确定事故的性质、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
3. 事故报告园长应在事故确认后立即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的基本情况、已采取的措施、需要支持和帮助的内容等。
4. 事故调查幼儿园应积极配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提供相关资料和证据,协助查明事故原因和责任。
5. 事故处理幼儿园应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及时采取措施,对事故进行处理,包括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对事故影响范围的补偿和赔偿等。
六、事故处理1. 事故处理幼儿园应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及时采取措施,对事故进行处理,包括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对事故影响范围的补偿和赔偿等。
2. 事故总结幼儿园应组织相关人员对事故进行总结,分析事故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七、培训和宣传幼儿园应定期对教职员工进行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的培训和宣传,提高教职员工对食品安全事故的认识和报告能力。
八、修订和更新幼儿园应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和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和更新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确保制度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范本最新
![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范本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4c19f5be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4e.png)
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范本最新为了加强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报告制度的目的和意义1. 及时发现和处理食品安全隐患,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2. 提高幼儿园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
3. 确保幼儿的食品安全,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4. 维护幼儿园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提高幼儿园的管理水平。
二、报告制度的内容和程序1. 食品安全事故的定义和分类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是指在幼儿园食堂或者幼儿园组织的外出就餐活动中,因食品的采购、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存在问题,导致幼儿出现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病的事件。
食品安全事故分为以下几类:(1)食物中毒:指因食用被细菌、病毒、寄生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误食有毒动植物导致的中毒。
(2)食源性疾病:指因食用被细菌、病毒、寄生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误食有毒动植物导致的急性或者慢性疾病。
(3)食品污染:指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受到细菌、病毒、寄生虫、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
(4)食品质量问题:指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存在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因素。
2. 报告制度的具体内容(1)幼儿园应当建立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明确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程序、报告内容和报告时限。
(2)幼儿园应当指定专人负责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工作,确保报告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幼儿园应当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程序和措施。
(4)幼儿园应当定期组织食品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教职员工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
3. 报告制度的程序(1)发现食品安全事故:幼儿园在发现食品安全事故后,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处理措施,控制事故的扩大。
(2)报告食品安全事故:幼儿园应当在发现食品安全事故后,立即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范本大全
![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范本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f6997df4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e2.png)
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范本大全一、总则为了加强幼儿园食品安全监管,提高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幼儿的饮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幼儿园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事故报告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幼儿园内发生的各类食品安全事故,包括食物中毒、食品污染、食品质量问题等。
三、事故报告责任1. 幼儿园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明确报告责任人。
2. 幼儿园食堂负责人、保健医生、班主任等工作人员是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的第一责任人。
3. 幼儿园应当设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事故报告程序1. 发现食品安全事故后,第一责任人应当立即向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小组报告。
2. 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小组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并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3. 幼儿园应当配合有关部门开展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提供相关资料和信息。
五、事故报告内容1.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人员。
2. 事故的初步判断和原因分析。
3. 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和结果。
4. 事故涉及食品的种类、来源、流向等信息。
5. 事故的调查处理进展情况。
六、事故报告时限1. 幼儿园应当及时报告食品安全事故,不得迟报、漏报、瞒报、谎报。
2. 幼儿园应当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按照规定的时限要求报告事故情况。
七、事故报告责任追究1. 幼儿园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未按照规定报告事故情况的,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 幼儿园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隐瞒、谎报、缓报事故情况的,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小组负责解释。
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8face76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98.png)
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提高幼儿园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能力,确保幼儿园师生的饮食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事故报告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幼儿园内发生的所有食品安全事故,包括食物中毒、食品污染、食品变质等。
三、事故报告责任1. 幼儿园园长是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工作。
2. 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员负责具体执行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工作,包括收集信息、填写报告表、上报等。
3. 幼儿园教师、保育员、食堂工作人员等发现食品安全事故的疑似情况,应立即向食品安全管理员报告。
四、事故报告程序1. 发现食品安全事故疑似情况后,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员应立即收集相关信息,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涉及人员、症状等。
2. 食品安全管理员填写《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表》,并附上相关证据材料,如食物样本、检验报告等。
3. 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员将《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表》上报给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
4. 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调查、核实,并根据事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五、事故报告时限幼儿园应在发现食品安全事故疑似情况后2小时内,将《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表》上报给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
六、事故调查和处理1. 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调查、核实,并根据事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2. 幼儿园应积极配合上级部门的调查、核实工作,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3. 幼儿园应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停餐、停课、隔离等,以防止事故的扩大和蔓延。
4. 幼儿园应根据上级部门的意见,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整改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七、事故责任追究1. 对未按照本制度要求报告食品安全事故的幼儿园,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将依法进行处理。
2. 对未按照本制度要求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蔓延的幼儿园,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将依法进行处理。
幼儿园食品及饮用水安全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幼儿园食品及饮用水安全突发事件报告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f632072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98.png)
幼儿园食品及饮用水安全突发事件报告制度为了保障幼儿园内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预防和控制食品及饮用水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确保在发生食品及饮用水安全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幼儿园的正常秩序和校园稳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组织机构1.成立幼儿园食品及饮用水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由园长担任组长,后勤主任、保健医生、食堂管理员、保安队长等为成员。
2.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和协调食品及饮用水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建立和完善食品及饮用水安全突发事件报告制度。
二、报告制度1.食品及饮用水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2.立即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同时向公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报告。
3.按照突发事件报告程序,及时、准确、全面地报告事件的性质、原因、影响范围和采取的应急措施等情况。
4.建立食品及饮用水安全突发事件信息通报制度,及时向家长通报事件的处理情况。
三、应急措施1.立即停止使用可疑食品及饮用水,对现场进行封锁,防止事态扩大。
2.对出现不良反应的幼儿进行隔离观察和救治,及时联系家长,告知情况。
3.对食品及饮用水进行采样检测,查明原因,及时公布检测结果。
4.配合相关部门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四、预防措施1.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严格执行食品采购、储存、加工、供应等环节的卫生标准和操作规程。
2.加强饮用水管理,定期对饮用水进行检测,确保饮用水安全。
3.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教职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4.定期开展食品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
五、责任追究1.对在食品及饮用水安全突发事件中隐瞒、谎报、缓报、迟报、漏报、不报等行为,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对在食品及饮用水安全突发事件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行为,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幼儿园集中用餐食品安全突发事故报告制度
![幼儿园集中用餐食品安全突发事故报告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ac7996f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c9.png)
幼儿园集中用餐食品安全突发事故报告制度一、引言幼儿园作为儿童成长的重要场所,食品安全问题至关重要。
为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幼儿园集中用餐的食品安全管理,预防和及时处理食品安全突发事故,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成立幼儿园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园长担任组长,分管食品安全的副园长、食堂负责人、保健医生等成员组成。
2.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食品安全培训和演练,指导食品安全日常管理工作。
3.保健医生负责对幼儿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食品安全相关问题。
4.食堂负责人负责食堂的日常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操作规程,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三、报告制度1.幼儿园应建立集中用餐食品安全突发事故报告制度,明确报告程序、报告内容和报告时限。
2.幼儿园发现食品安全问题时,应立即停止供餐,并向领导小组报告。
3.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4.幼儿园应在事发后2小时内向当地教育、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卫生健康等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按要求提交相关材料。
5.幼儿园应定期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情况,及时反馈食品安全事故处理结果。
四、事故处理与善后1.幼儿园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处理,查明事故原因,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2.幼儿园应加强对食品安全事故受害幼儿的关爱与关怀,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治和生活照顾。
3.幼儿园应做好食品安全事故的善后工作,包括对受害幼儿及家长进行赔偿、对食堂进行整改等。
4.幼儿园应总结食品安全事故的经验教训,加强食品安全管理,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五、宣传教育与培训1.幼儿园应定期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体教职工和幼儿家长的食品安全意识。
2.幼儿园应组织食品安全培训,使全体教职工掌握食品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置技能。
3.幼儿园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共同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共同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幼儿园食品安全突发事故报告制度
![幼儿园食品安全突发事故报告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fa8bfcb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1b.png)
食品安全突发事故报告制度为了提高预防和控制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更有效的指导处理食品安全突发事故,减轻或消除产生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突发事故的责任报告部门和报告人
责任报告部门:医务室、总务处,校办。
责任报告人:食堂管理员、校医或保健老师
二、事故的报告时限及程序
1,初次报告:发生食品安全突发事故时,应在第一时间(事件发生后1小时内)向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卫生健康部门、教育部门初次报告。
2.进程报告:食品安全突发事故处置过程中,学校每天将事件发展变化情况报告上级主管教育部门。
3.结案报告:事件结束后,应将事件处理结果报告上级主管教育部门。
三、报告内容
1.初次报告内容
必报内容:事件发生时间,发生地点造成伤害的人数;
选报内容:初步判定的事件性质、发生的可能原因等。
2.进程报告内容:事件控制情况(有害物查询情况)患病(中毒)人员治疗与病情变化情况、造成事故的原因已经或准备采取的整
个措施。
3.结索报告内容:事件处理的整改情况责任追究情况等。
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b15719c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97.png)
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是为了加强幼儿园食品安全监管,严格食品安全重大事故信息工作的管理,确保幼儿园师生的饮食安全而制定的。
本制度规定了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程序、报告内容、报告时限和报告责任等方面的要求。
一、报告程序1. 事故发现:幼儿园内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应立即由现场人员向幼儿园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报告。
2. 事故调查:幼儿园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事故调查,查明事故原因、影响范围和后果。
3. 事故报告:幼儿园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应在事故发生后2小时内,向幼儿园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4. 事故处理:幼儿园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应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制定并实施事故处理方案,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事故扩大,减轻事故影响。
5. 事故总结:幼儿园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应在事故处理结束后,对事故进行总结,分析事故原因,提出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二、报告内容1. 事故基本信息: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人员等基本信息。
2. 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包括食品原料、加工过程、存储条件等方面的原因。
3. 事故影响:包括事故涉及的人数、病情、治疗情况等。
4. 事故处理:包括已采取的措施和效果,以及后续处理计划。
5. 整改措施:针对事故原因,提出的整改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三、报告时限1. 事故发现后,现场人员应在第一时间向幼儿园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报告。
2. 幼儿园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应在事故发生后2小时内,向幼儿园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3. 幼儿园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应在事故处理结束后,对事故进行总结,分析事故原因,提出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四、报告责任1. 幼儿园食品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事故调查和报告工作,对事故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2. 幼儿园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应确保事故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不得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
幼儿园食品安全突发事故报告制度内容
![幼儿园食品安全突发事故报告制度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03b09ba8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8b.png)
幼儿园食品安全突发事故报告制度内容一、总则为了加强幼儿园食品安全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确保在发生食品安全突发事故时,能够及时、准确、有效地进行报告和处理,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幼儿园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报告范围本制度所称食品安全突发事故,是指在幼儿园的食品供应、加工、储存、运输、分发等过程中,发生的可能对师生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品安全事故。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1. 食品中毒事件,如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等;2. 食品污染事件,如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微生物污染等;3. 食品变质、过期、腐烂等质量问题;4. 食品加工、储存、运输、分发过程中的安全事故;5. 食品供应来源不合法、不合规的事件;6. 其他可能对师生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品安全事故。
三、报告程序1. 事故发现:幼儿园教职工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食品安全突发事故的迹象或隐患时,应立即向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部门报告。
2. 初步核实: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初步核实,确认事故的发生和性质。
3. 报告上级: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应在初步核实事故情况后,立即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4. 现场处置:幼儿园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故扩大。
5. 调查处理:幼儿园应配合上级部门开展事故调查,查明事故原因,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6. 信息发布:幼儿园应在事故调查处理完毕后,及时向师生和家长通报事故处理情况。
四、报告时限幼儿园应在发现食品安全突发事故后,立即启动报告程序,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
五、报告方式幼儿园应采用书面报告和口头报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报告。
书面报告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影响、处理措施等内容。
口头报告应简洁明了,便于上级部门及时了解事故情况。
六、责任追究1. 幼儿园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突发事故报告制度,加强培训和演练,确保教职工能够熟练掌握报告程序和方式。
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范本
![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769b3667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51.png)
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范本为了加强幼儿园食品安全监管,确保幼儿园师生的饮食安全,根据《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总则1.1 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旨在及时、准确、全面地报告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减轻事故损失,保障幼儿园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2 本制度适用于幼儿园在食品采购、储存、加工、分发等环节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和管理。
1.3 幼儿园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明确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的责任和程序,确保食品安全事故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二、食品安全事故的定义和分类2.1 食品安全事故是指幼儿园在食品采购、储存、加工、分发等环节发生的可能导致幼儿园师生健康损害的食品安全事件。
2.2 食品安全事故分为以下几类:2.2.1 食品污染事故:由于食品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导致幼儿园师生健康损害。
2.2.2 食品中毒事故:由于食品中含有有害物质,导致幼儿园师生健康损害。
2.2.3 食品变质事故:由于食品储存、加工不当,导致食品变质,影响幼儿园师生的健康。
2.2.4 其他食品安全事故:由于其他原因导致的食品安全事故。
三、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程序3.1 幼儿园应建立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明确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的责任和程序。
3.2 幼儿园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立即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3.3 幼儿园应在事故发生后2小时内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事故的基本情况,并在24小时内提供详细的书面报告。
3.4 幼儿园应积极配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提供必要的资料和信息。
四、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理和预防4.1 幼儿园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处理和预防制度,明确食品安全事故处理和预防的责任和程序。
4.2 幼儿园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处理和预防措施,包括:4.2.1 定期对幼儿园食堂进行食品安全检查,确保食堂卫生和食品安全。
幼儿园食品安全突发事故报告制度及流程
![幼儿园食品安全突发事故报告制度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f2184681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4e.png)
幼儿园食品安全突发事故报告制度及流程一、总则为了加强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及时应对和处理食品安全突发事故,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幼儿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幼儿园成立食品安全突发事故应急指挥部,由园长担任指挥长,分管食品安全的副园长、保健医生、食堂负责人、班级教师等组成。
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和协调食品安全突发事故的处理工作。
三、事故报告制度1. 事故报告原则:及时、准确、完整。
2. 事故报告流程:(1)一旦发生食品安全突发事故,现场工作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抢救,并立即向指挥部报告。
(2)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根据事故情况,及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3)事故报告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类型、受害人数、事故原因、事故处理情况等内容。
(4)事故报告应采用书面形式,同时也可以采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快捷方式报告。
四、事故处理流程1. 现场抢救:事故发生后,现场工作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抢救,如采取急救措施、联系医疗机构等。
2. 事故调查:指挥部应组织相关部门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3. 事故处理:根据事故调查结果,指挥部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对事故责任人进行处理、对事故原因进行整改等。
4. 事故总结:对事故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报告,上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五、事故责任追究对在食品安全突发事故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人员,将依法依规追究其责任。
六、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幼儿园食品安全突发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幼儿园食品安全突发事故报告制度及流程的制定,旨在加强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提高幼儿园应对和处理食品安全突发事故的能力,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幼儿园应认真执行本制度,确保食品安全突发事故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a13e888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45.png)
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幼儿园食品安全监管信息报告制度第一条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严格食品安全重大事故信息工作的管理,确保我园师生的饮食安全,根据《幼儿园重大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儿园实行食品安全重大事故信息报告制度,食品监管各相关部门应按规定报告所发生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信息。
第三条食品安全小组主管食品安全重大事故信息报告工作,各成员单位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监管报告工作。
第四条成立食品安全应急工作指挥部,配备专人负责日常食品安全重大事故信息报告工作(电话:84119956)。
第五条各相关部门根据法定职责,负责组织健全本部门食品安全重大事故信息报告组织机构。
第六条食品安全信息资料组负责食品安全重大事故信息情况收集、报告和管理工作,并监督、组织实施。
第七条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信息报告实行随时、逐级报告制度,特殊情况下可以越级报告。
第八条食品安全重大事故信息报告的范围,是指在食物(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经营、消费等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重大伤亡、众多人数患者或者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重大危害的情况,或以食品为载体的恐怖事件,有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以及事故性质恶劣,有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和其它有证据表明有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第九条各食品的制作、加工和饮用过程中,一经发现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信息,需进行详细记录。
第十条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发生后,必须立即报实验幼儿园食品安全应急指挥小组、市教育局学校食品安全应急指挥小组、公安局110指挥中心、上级市政府。
(幼儿园食品安全应急指挥小组电话84119956)经幼儿园食品安全小组批准后,启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第十一条食品安全重大事故从发生至终结上报信息,分为初次报告、进展报告和总结报告:(一)初次报告。
初次报告应在知悉事故后2小时内报告,报告的信息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伤亡人数,事故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等,尽可能报告事故的简要经过,直接经济损失估算等。
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f61f342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b2.png)
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一、背景随着幼儿园人数的增加,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也有所增加。
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直接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的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的制定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在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准确地收集、报告和处理事故,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
三、制度具体内容1.事故报告人员幼儿园应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报告和处理食品安全事故。
事故报告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事故报告流程和处理措施。
2.事故报告流程(1)发现事故:一旦发现有与食品相关的异常现象或事件,包括幼儿身体不适、食品变质、食品污染等,应立即向事故报告人员报告。
(2)事故报告记录:事故报告人员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进行详尽的记录,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数、幼儿的症状等。
(3)事故调查:相关部门应对事故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
(4)事故报告:事故报告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呈报,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的情况、处理措施和后续跟进计划等。
3.处理措施(1)紧急处理: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如隔离受影响的食品、停止食用相关食品、疏散幼儿等。
(2)处理结果通知:幼儿园应向幼儿及其家长通报事故处理结果,详细解释事故的原因、情况以及为保证幼儿的安全所采取的措施。
(3)病情处理:对于幼儿受到食品安全事故影响并出现身体不适的,应立即进行相关处理,如送医治疗。
四、报告格式五、食品安全事故报告流程图(插入流程图)六、执行与监督幼儿园应通过培训、督导等方式确保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的有效执行。
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的监督与检查,确保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的全面贯彻。
七、总结食品安全事故对幼儿的生命和健康有着重大影响,制定一套完善的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对幼儿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明确的事故报告流程和处理措施,可以确保在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准确地进行报告和处理,最大限度地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管理制度
![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9a00731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94.png)
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管理制度为了确保幼儿园师生的饮食安全,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幼儿园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应对能力,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事故报告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幼儿园内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和管理。
食品安全事故是指因食品质量问题、食品污染、食品加工不当等原因,导致师生出现不良反应、疾病或其他健康损害的事件。
二、事故报告程序1. 事故发生后,当班教师或工作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停止使用或销售问题食品,对受害师生进行紧急救治,并保护现场,保留相关证据。
2. 当班教师或工作人员应在事故发生后15分钟内向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小组报告。
应急小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前往现场进行调查和处理。
3. 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小组应在事故发生后30分钟内向幼儿园领导报告,幼儿园领导应在事故发生后1小时内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
4. 幼儿园应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及时向家长和社会公布事故信息,并采取措施,减轻事故的影响。
三、事故报告内容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员和食品种类。
2. 事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以及可能的原因。
3. 事故的初步处理措施和效果。
4. 事故可能的影响范围和潜在的威胁。
四、事故处理和调查1. 幼儿园应立即组织人员对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查明事故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和再次发生。
2. 幼儿园应积极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其他相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提供必要的资料和证据。
3. 幼儿园应根据事故的调查结果,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并采取措施,加强食品安全管理,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五、事故报告的培训和演练1. 幼儿园应定期对教职工进行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的培训,提高教职工对食品安全事故的认识和报告能力。
2. 幼儿园应定期组织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演练,检验事故报告制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幼儿园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应对能力。
幼儿园食品安全重大事故信息报告制度
![幼儿园食品安全重大事故信息报告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017ae85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b2.png)
幼儿园食品安全重大事故信息报告制度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严格食品安全重大事故信息工作的管理,确保我园师生的饮食安全,根据《幼儿园重大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报告制度的目的和意义食品安全是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
建立食品安全重大事故信息报告制度,旨在及时发现和处理食品安全问题,防止事故的扩大和蔓延,提高幼儿园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能力,保障师生的饮食安全。
二、报告制度的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幼儿园在食物(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经营、消费等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信息报告。
三、报告制度的组织和职责1. 成立食品安全重大事故信息报告领导小组,由园长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协调食品安全重大事故信息报告工作,制定和实施报告计划,监督和检查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
2.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食品安全重大事故信息报告工作,组织本部门人员学习报告制度,明确报告流程和责任人,确保信息报告的及时、准确和完整。
3. 食品采购员、厨师、保育员等直接涉及食品工作的员工,应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和扩大。
四、报告制度的具体要求1. 报告时限: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发生后,立即报告。
2. 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类型、事故原因、事故影响、事故处理情况等。
3. 报告程序:按照事故发生的时间顺序,逐级报告。
发生重大事故时,可越级报告。
4. 报告方式:口头报告、书面报告、电子邮件报告等。
口头报告应在2小时内补交书面报告。
5. 报告对象:幼儿园食品安全重大事故信息报告领导小组、上级食品卫生部门、医院、公安部门等。
五、报告制度的实施和监督1. 幼儿园食品安全重大事故信息报告领导小组负责监督和检查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对不按照规定报告的部门和个人进行批评教育,对严重违反报告制度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处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篇一:幼儿园食品安全自查报告
杨营镇中心幼儿园食品安全自检报告按照上级部署,我园近期对食堂卫生及安全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幼儿园于XX年9月22日对本园食堂进行全面检查,尤其对食品卫生、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饮用水卫生、环境卫生、传染病防治与管理状况、食堂用电安全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排查。
1. 食品卫生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强化食品卫生安全意识,让每个教职工都意识到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性,做到防患于未然。
2.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给幼儿灌输食品卫生常识,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3. 食堂工作人员做到了“四定”,即定人员、定岗位、定职责、定责任。
4. 各班配有专门消毒餐具的消毒柜,配有专职的消毒人员,对幼儿餐具、用具严格消毒。
做到,一洗、二涮、三冲、四消毒,餐餐洗涮,餐餐消毒,并保证消毒的质量。
5. 消毒后的食具严格管理,分类存放在指定橱柜内,避免与其它杂物混放,防止重复污染,为保证各类食具清洁干净,洗涮彻底,程序合理,定期检查,确保卫生消毒制度
有效落实。
6. 采购员坚决不买腐烂变质的原料,保管员坚决不收腐烂
变质的原料。
7. 食堂工作人员做到“四勤”: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
8. 食品采购、储存、加工的管理。
所有采购的食品都进行严格考察把关,食品储存严格按照分类、分架、隔墙、离地的原则;严格执行生熟隔离、成品与半成品隔离、食品与杂物隔离、食品与自来水隔离。
9. 经常检查食品质量,发现食品变质发霉、生虫等及时处理。
10. 已经全面做好了防鼠、虫、工作。
11. 食堂工作人员每年都进行体格检查,有从业健康证。
12. 食堂中的各种设备已经进行详细的全面检查。
13. 所有食品购物均有索证,严格把关
14. 包干定期大扫除,保持厨房内外整洁
中心幼儿园
XX年9月22日
篇二: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为了保障我园广大教职员工和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并完善应急救援机制,以(来自: 小龙文档网:幼儿园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便在发生重大事故时,能及时、正确、高效地处置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把事件造成的损害降低到最低程度,特制定本预案。
一、情况简述
我园现有教学班10个,在园幼儿280人,教职工30人,食堂2个,安全重点问题是:食物中毒等食品事故。
二、成立食品安全事故领导小组,落实各部门职责
1、成立由园长分管园长助理、保健人员、食品采购员、各班主任、保育员组成的领导小组。
2、园长助理、保健人员协助医疗人员负责救护工作。
3、食堂班长负责保存好食物留样。
三、建立及时逐级报告制度
教职员工和幼儿如发现短时间内出现多例有呕吐、腹痛、腹泻等类似食物中毒症状的病人时,当班老师应立即向园安全领导小组汇报,安全领导小组接报后立即汇报园长,并赶赴现场指挥、协调事件的处理。
园领导则立即向上级食品卫生部门、医院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报告内容有:发生中毒的单位、地点、中毒人数及死亡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等,以利于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
组织抢救,调查分析中毒原因和预防方法。
若怀疑投毒则向公安部门报告。
四、事故处置方法及具体措施
一旦发现有食物中毒的现象,幼儿园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抢救措施。
并在第一时间向有关部门报告。
应急处理程序:
1、一旦发现有食物中毒的现象,事件发现人要立即向安全领导小组汇报。
园领导则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并即时启动应急预案,及时通知有关人员赶赴现场,按照分工开展工作,并立即将中毒人员送医院抢救。
2、食堂人员负责保留好饭样本及餐具,并送往卫生防疫部门进行检验。
期间,严禁无关人员进入食堂。
3、组织由园长助理保健人员、骨干教师组成的陪护队伍,具体负责陪护事宜。
4、稳定幼儿情绪,做好家长工作,保证幼儿园正常的生活秩序和工作秩序。
5、及时向主办单位及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报告有关处理情况。
五、后期处置
发生食物中毒后在向有关部门报告的同时要保护好现场和可疑食物,中毒者吃剩的食物和排泄物(呕吐物、大便),炊事用具,饭菜成品,半成品,留样品等保留待查,
以便卫生部门检验,为确定食物中毒提供可靠的情况。
每天留取食品样本,24小时后,全园一切正常后处理掉。
篇三:幼儿园食品安全制度
幼儿园食堂卫生管理制度
第一章索证制度
第一条幼儿园食堂、生活服务部购置食品时,应向有关供应商索取有关证、单,包括: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卫生许可证等复印件。
第二条在索取有关证件时,应注意查验证件有效期限,防止供应商提供过期、伪造、涂改、借用的证件。
第二章食品采购制度
第三条食品采购必须弄清供货方的名称和地址,查明供货方是否持有有效证件,不得贪便宜、图省事,随便购进“三无食品”。
第四条不得采购冒牌、伪造、掺杂、变质、超过保质期限或非食品原料加工的食品;不得采购《食品卫生法》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第五条采购定型包装食品时,必须仔细查看包装标识或产品说明书是否符合卫生标准。
第六条采购人员必须熟悉本单位所用的各种食品与原料的品种及其相关的卫生标准、卫生管理办法和其他相关法规。
第七条采购人员应掌握必要的感官检查方法,对采购食品进行
检查。
第三章运输卫生制度
第八条使用清洁、无毒、无害的容器盛放食品原料及食品。
用大容器盛装食品,要特别注意容器的洗刷、消毒和保洁,运输时不忘加盖。
第九条食品运输车辆必须专用,保持清洁、卫生、防尘、防蝇。
生熟食品分车运输,易腐食品(肉类及其制品、水产品以及奶制品)应冷藏运输。
第十条装卸食品时不得落地,不得脚踏食品及用手直接接触入口食品。
第十一条尽量缩短食品运输时间。
第十二条运输车辆定期清洗、消毒。
第四章贮藏卫生制度
第十三条食品仓库设专人管理。
第十四条食品入库前必须进行验收、登记、检查感官性状是否正常,是否符合卫生要求。
凡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入库。
第十五条不得存放变质、有异味、污秽不洁、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有毒有害物品(特别是外观与食品相似的有毒有害物品)。
第十六条食品库房内不得存放私人物品,不得存放其它杂物。
第十七条食品贮存须分类、分架、隔墙离地。
易腐食品须冷藏。
第十八条仓库要经常通风,保持清洁、干燥,采取防潮、防霉、防蛀、防蝇、防鼠措施。
第十九条库房食品要挂牌,登记内容包括品名、供货单位、数量、进货日期、保质期限。
出库时必须查验其感官性状和保质期。
第二十条应经常检查仓库内食品是否变质、包装损坏、保质到期等,发现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应及时处理。
第五章切配卫生制度
第二十一条配菜在专用区内进行。
第二十二条检查食品卫生质量,不切配腐败变质和有毒有害食品,原料要新鲜,随用随配,不积压。
第二十三条刀、砧、盘等用具必须专用,配菜结束,应对地面、台面、工作用具清洗干净、定位存放,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第二十四条冰箱专人管理,定期化霜清洗消毒,经常检查食品质量,未成品与原料分开存放。
冰箱内食品不得重叠,开罐的食品应倒入盛器加盖冷藏备用。
第六章
烧煮烹调卫生制度
第二十五条烧煮前检查卫生食品质量,不得烧煮腐败变质的食品。
第二十六条食品必须充分加热,烧熟煮透,防止里生外熟,中心温度不得低于75℃。
第二十七条烹饪后熟制品必须盛放于专用容器内,并在相应的操作台或货架上临时放置。
第二十八条烹饪后的食品应在备餐间存放,食品在烹饪后至出售前一般不超过2小时,若超过2小时存放的,应当在高于65℃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
第二十九条烧煮、出菜流程合理,无主交叉污染;生熟容器有明显标记,不得混用,用后洗净消毒,定位保洁存放。
第三十条外购熟食品须回烧后方能供应;剩饭菜不得再次供食用,剩余食品必须冷藏,冷藏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隔夜、隔餐的食品在确认没有变质的情况下,必须经高温彻底加热后方可供应食用。
第三十一条禁止供应下列食品: (1)毛蚶、泥蚶、魁蚶等水产品;(2)炝虾、醉虾、醉蟹、醉螃蜞等生食水产品;(3)超过保质期的食品;(4)变质、霉变、腐败、虫蛀及有毒有害食品;(5)改刀菜和生拌食品;(6)卫生法律法规规定禁止供应的其他食品。
第三十二条盛装调料的容器要保持清洁卫生,调料内无异物、
无油垢,调料容器定期消毒。
第三十三条不得直接用炒菜勺尝味。
第三十四条工作结束后,调料加罩加盖,对加工场所、工用具等进行全面的清洗。
做到墙壁、顶棚无脱落、无霉斑、无油垢、排烟罩不滴油;灶台、操作台、水池、地面、水沟及沟盖等保持清洁,无蝇、无蟑螂、无老鼠。
第七章菜肴留样制度
第三十五条菜肴留样由专人负责。
第三十六条留样容器必须洗净消毒,定期保洁存放。
第三十七条当日供应的各种菜肴(包括有馅的面制品)应当分别在冰箱内留样48小时,每种菜肴留样量为100—200克,并做好留样记录。
第八章食品保质期限
第三十八条验收入库的食品应进行登记,写明进货日期,货名、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等。
第三十九条食品存放应隔墙离地、分类分架,掛上标牌;
第四十条根据保质期限,掌握先进先出,尽量缩短贮存时间。
第四十一条注意防鼠、防虫、防潮、防霉,通风、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