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复习材料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实用、造型、表情、综合、语言艺术(文学)
狭义:语言艺术以外的其他艺术种类
艺术活动分:1、艺术创造;2:艺术传播;3:艺术鉴赏;
19世纪末德国费德勒“艺术学之父”
德国格罗赛《艺术的起源》
第一章艺术的活动
第一节艺术活动的构成:
一、艺术活动分四环节:1、客体世界 2、艺术的创造制作3、艺术作品4、艺术传播与接受
A、客体世界:指艺术活动所反映和表现的客观社会和自然界,具有审美价值的客体世界是艺术创造的主要对象。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老舍《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
B、艺术创造与制作:从审美意象到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的创造性活动{1、意象
2、形象
3、意境}
特点:集中体现为“创造性”活动,艺术家的创造是原创的,不可复制的。

制作与创作相比较-----制作具有“以物质性制作为主”的特点,制作依靠物质。

C、艺术作品:即创作与制作的成果,是由艺术主体创造的审美意识物态化的表现形式,是物态化的成型的东西。

D艺术传播:即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和作品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

艺术接受:在传播的基础上,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鉴赏者为主体。

没有传播就无所谓接受。

接受与传播紧密相连,先有传播后有接受,接受以传播为基础,艺术接受包括对艺术作品的消费、鉴赏和批评,艺术活动的终点是接受,起点是客体世界。

第二节艺术活动的发生和发展:(简答学说代表人物)
(一)摹仿说:起源与人类对A、自然B、现实生活(摹仿对象)它是艺术起源最古老的理论观点(古希腊)代表人物: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
(二)游戏说: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
a、过剩的精力
b、将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功利性的活动中
代表人物:德国的席勒(18世纪)《美育书简》、
英国斯宾塞(19世纪)最早提出德国的谷鲁勒
动物的“游戏”---过剩精力的发泄
人的“游戏”---为了满足精神的需要
(三)表情说:a、人类情感表现b、交流---两者的需要
舞蹈是原始社会中最重要的艺术;
神化常被当作是文学最早的源头
原始人在从事雕刻、绘画、舞蹈时,并不是为了审美,但同样具有实用与功利的目的---- 艺术产生于非艺术,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

代表人物: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最早提出
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所谓“真正的艺术”
美国学者:苏珊朗格------《艺术符号学美学》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19世纪后期,艺术的起源“表现”的学说,在西方文艺具有较大的影响。

(四)巫术说: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仪式活动,在近代西方学术界有较大的影响
兴起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代表人物:英国学者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最早
英国学者詹姆斯?弗雷泽----《金枝》
(五)劳动说:实践活动。

代表人物:俄国普列汉诺夫《论艺术》?别名《没有地址的信》
(六)社会活动说(多因说)(多原说):艺术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必然产物。

总体上说: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为历史的发展过程,其中掺透了人类摹仿的本能,表现的欲望和游戏的冲动,艺术的起源应当是多因的,而不是单因的,但艺术起源的原因是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艺术发展的继承与创新:
(一)发展的根本原因:
A、马克思主义理论-----人类社会结构分为两大部分:
a、经济基础:与一定物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由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现实物质基础
b、上层建筑:是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受经济基础影响和制约的政治法律制度、机构和社会意识形态(包括哲学思想、艺术、宗教、道德观念)的总和;
艺术既属于意识形态,又具有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特征
B、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以生产劳动为中心,以此推动;
C、经济对于艺术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并非直接的;
D、艺术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

(二)、艺术发展的继承与创新:(简答题)
A、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后一时代是艺术注定要在前一时代的基础上得以发展;--------------
B、艺术的历史继承权,是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取与接受,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对象:本民族与其他民族。

具体表现在:a、希腊神话是以口头文化的形式[最早]
b、至公元前9-8世纪时被荷马收集和进行加工《荷马史书》成为希腊戏剧和雕塑取之不尽的题材与来源。

C、希腊三大悲剧诗人所创作的悲剧大多取材于希腊神话:
1、埃斯库罗斯《普罗米修斯》三部曲
2、索福克勒斯《俄底普斯王》
3、欧里庇德斯《美狄王》
基督教《圣经》成为中世纪艺术及文艺复兴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来源
文艺复兴?4世纪----16世纪----美术代表人物: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写实流派:米开郎基罗---《大卫》《创世纪》
{大多取材于圣经}
发端于希腊的欧洲传统的古典艺术,以“真”与“美”作为艺术的最高理想,强调“摹仿”自然,以写实为主导倾向的艺术,中国艺术把“传神”放首位,重视
(三)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与意识形态的统一
三、艺术活动的基本性质:即艺术活动是以特有的语言体系为媒介,以形象与情境创造为旨归的审美的意识形态。

第四节:艺术活动的功能
一:艺术活动的功能:1、审美认知功能 2、审美教育功能3、审美娱乐功能
1、审美认识功能:深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代表: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列夫?托尔斯泰小说看成“俄国革命的镜子”
2、审美教育作用: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潜移默化地使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引导人们正确的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它是以审美价值为基础的,是“以情感人”---艺术作品总是灌注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潜移默化”---使欣赏者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寓教于乐”的教育---教育功能是融合在艺术审美娱乐之中;(三点是----审美教育的特点)。

代表:先秦孔子---“礼乐相济” 柏拉图强调美育与德育的结合(荷马的老师)
3、审美娱乐功能:使人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总体来说:艺术的审美教育要做到“以情感人”和“潜移默化”就必须通过“寓教于乐”来激动人、感染人。

二、艺术教育
(一)美育与艺术教育
美育:审美教育,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

代表:孔子柏拉图德国?席勒首次提出美育《美育书简》
中国:近代最早清末学者王国维蔡元培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二)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艺术教育主要通过知道人们进行“艺术创作”、“艺术鉴赏”
第三章艺术种类
第一节:艺术分类的方法:
(如中国古代文论《毛诗序》把中国古典艺术分为诗、歌、舞三种不同艺术种类)1、以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为依据: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空间艺术(绘画、雕塑);时空艺术(戏剧、影视)
2以对作品的感知方式为依据:听觉艺术(音乐);视觉艺术(绘画、雕塑)
视听艺术(戏剧、影视)
3、艺术作品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方式为依据:再现艺术(绘画、雕塑、小说)
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筑等);再现表现艺术(戏剧、影视)4、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
视等)静态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
5、从本质上说:艺术作品就是以物态化的方式,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应当把艺术形态的物质方式与审美意识物态话的内容特征做为根本依据,将艺术分为五大类:
1、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书法)
2、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
3、表情艺术(音乐、舞蹈)
4、语言(文学)艺术(诗歌、散文、小说)
5、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
第二节:造型艺术(讲述两种艺术的门类)
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的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
一、绘画:运用线条、色彩、块面
绘画艺术的种类:
1、中国画:国画,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笔墨”是中国画技法和理论中的重要术语
中国画提倡“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提倡“传神”“神似”
2、油画:古希腊、罗马 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
代表人物:雕塑家乔托-----欧洲绘画之父和现实主义画派的鼻祖;
画坛三杰:米开朗基罗《创世纪》《大卫像》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3、版画:凸版,凹板,平版
4、水彩画:18世纪英国
5、水粉画:油画的厚重感和水彩画明朗轻快的透明感。

印象派画家梵?高的静物画《向日葵》高更《我们从哪里来》
二、雕塑:运用雕刻或塑造的方法,在三度空间(立体)中创造出具有实体形象艺术作品的艺术分为圆雕与浮雕。

代表:米开朗基罗《大卫像》 19世纪下半叶出现的罗丹《思想者》《巴尔扎克像》
三、摄影:通过画面来反映生活;---------摄影特别注重纪实性,画面构图、光线和影调是它的独特的造型手段
影调是指黑白照片上所表现的明暗层次;色调是指彩色照片上的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四、书法:以线条的组合,进行造型和表现主题的审美情操
“颜筋柳骨”唐代颜真卿柳公权“天下第一书”魏晋王羲之《兰亭集序》
二、实用艺术
所谓实用艺术,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等。

实用艺术是最古老的艺术种类之一,它是所有艺术种类中最普及、最常见的一种,与人们的衣、食、住、用等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

它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实用原则与美观原则相结合,注重表现艺术家的审美理想或美学追求,它不强调再现性,而强调表现性。

(一)建筑艺术
它是实用与审美相结合,以形体、线条、色彩、质感、装饰、空间组合等为语言,建构成实体形象的造型与空间艺术。

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相互民族性和时代感。

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建筑的三条原则”:实用、坚固、美观。

实用性是建筑的艺术性的基础:空间组合是建筑的基本形式要素;
建筑根据社会需要可氛围民用建筑、公共建筑,根据人们的审美要求可分为园林建筑、
纪念性建筑等。

(二)园林艺术
园林的两大因素: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A、东方园林以中国园林为代表(明代造圆家高计成《圆冶》)
B、欧洲园林以法国园林为代表,(法国园林在17世纪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C、阿拉伯园林发端于古代巴比伦和波斯。

{康熙帝亲笔题名为“月色江声”是取意于苏轼《赤壁赋》}
三、表情艺术
通过一事实上的物质媒介(音响、人体)来直接表现人的情感,间接反映社会生活,主要指音乐、舞蹈;表情艺术最基本的美学特征就是抒情性和表现性,音乐和舞蹈这两门艺术又总是需要通过表演这一个二度创造的过程,它们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一)音乐音乐是以人声和乐器声音为材料;音乐可分两大类:声乐与器乐。

(二)舞蹈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姿体语言)
舞蹈的品种:民族舞、民间舞、古典舞、现代舞;
按出厂人数可分: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

四、语言艺术(文学艺术)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等是构成文学艺术的主要体裁分支。

文学是以语言或其文学符号作为物态化手段的一种艺术形式。

文学语言指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学语言。

A、诗歌(最早的),诗歌与音乐、舞蹈三者常常融为一体,中国古代曾把不合乐者称为诗,合乐者称为歌;我国最早的一不诗歌总集《诗经》,春秋时代汇编而成,《诗经》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离骚》是古代最早的一篇长抒情诗“屈原”,《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

西方流传至今最早的放学作品,是诞生于公元前8世纪左右的古希腊荷马史特《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北朝民歌《木兰诗》。

美国19世纪诗人惠特曼是自由诗,代表作《草叶集》。

B、散文:广义:散文后来被专门用作泛指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化体裁。

狭义:专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相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代表人物:朱自清《荷塘月色》、冰心《往事》
康代柳宗无的山水游记《小石潭记》和《钴姆潭小丘记》、
东晋桃渊明的《桃花源记》、现代朱自清《背影》
A、小说,是一种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大基本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人物在小说中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创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历来是小说的首要任务。

传统小说的情节具有完整性、复杂性和多样性。

B、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
影视剧本特征:1、视觉性和画面性,2、蒙太奇(剪辑)的表达方式,3、人物对
话应少而精。

《青春之歌》----林道静
二、文学艺术的基本特征〈简答题〉
A、间接性:文学形象是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不能直接感觉的,它需要凭借读者
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文化修养,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通过积极活跃的联想和想象,在自己的头脑中呈现出活生生的形象画面来,这就是构成了语言艺术形象的间接性,因而人们所文学又称作“想象的艺术”
B、广阔性(丰富、多样性);有语言来表现现实生活,能够突破客观时空实现时间和空间的自由延伸,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

长篇小说《百年孤独》采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
法国19世纪著名文学家司汤达《红与黑》
C、情感性:科林伍德;任何文学作品都包含着作家的主观情感
小说和报告文学等,同样蕴藏着作家炽热的情感,只不过在这类作品中一般不常出作者出面来直接抒情,而是往往将作者的主观情感深深蕴藏在文学形象中,通过形象描绘来传达情感---------中国第一部报告文学《包身工》夏衍
五、综合艺术
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的总称,吸取了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的长处(一)戏剧与戏曲
戏剧以舞台演出的存在形式,以演员的动作和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戏剧的分类,按性质的不同分:悲剧、喜剧和正剧;
按容量多少与大小分:多幕剧、独幕剧;
按表现手段的不同分:话剧、歌剧、舞剧;
戏剧从狭义上理解也指话剧;??鲁迅“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唱、念、做、打为主要手段,程式化、虚拟化是戏曲的主要审美特征:最具有代表性的京剧、昆曲、豫剧、越剧、黄梅剧等。

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浦的《西厢记》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曹禺的《雷雨》、《日出》
(二)电影与电视
电影是将艺术与科学结合而成的一门综合艺术,以画面为元素,声音、色彩为基本语言和媒介,画面、声音、蒙太奇(剪辑)为主要艺术语言和表现方法。

按内容分为四大类别:故事片、美术片、记录片、科教片等。

第四章艺术创造
第一节艺术创造主体
(一)艺术家
A、艺术家的概念
艺术创造主体??艺术家,是人类审美活动体验者和实践者,是审美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和生产者,艺术家生命在于创造!????艺术世界是由艺术家、艺术作品和观众三者共同构成的一个整体。

????美国作家海明威《老人与海》。

B、艺术家的特征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分析,将人类生产活动分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

(二)、艺术家的修养和能力(简答题)
A、艺术家的概念
艺术创造主体??艺术家,是人类审美活动体验者和实践者,是审美精神产品的创造者和生产者,艺术家生命在于创造!????艺术世界是由艺术家、艺术作品和观众三者共同构成的一个整体。

????美国作家海明威《老人与海》。

B、艺术家的修养(四方面)
1、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倾向:世界观是人对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等基
本观点的总和;审美观是指人在审美活动中所形成的对美、审美和美的创造;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钱绍武的雕塑作品《李大钊》梵高油画作品《农夫的鞋》
2、广博的知识:要成为艺术家,首先要在生活和实践中不断地学习、积累各方面的知识;知识包括两方面: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

3、深邃的思想:艺术家要创作具有意境的优秀作品,就必须具有深邃的思想。

4、丰富的情感和独立的人格:首先需要培养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情感,培养健康的生
活情感,培养自尊、自爱、有理想、有道德的人格。

C、艺术家的审美创造能力(三方面)1、敏锐的感知能力:感知的创作的前提,艺术家总是能在常人所不在意的普通的事物中发现生活与自然的内涵(找出生活的本质)
2丰富的想象能力;想象是用心眼看到不在眼前的事物;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牡丹亭》---法国小说家福楼拜《包法力夫人》
3精湛的艺术技能:艺术家应当具有艺术表现的技巧和艺术传达的能力;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眼中之竹”(感知)、“胸中之竹”(构思)“手中之竹”(表现)
(三)、艺术创造和艺术创造相关联的客体
A、与艺术创作相关的客体:是包括社会生活、自然界和人在内的客体世界;艺术创造客体是主体参照、实践和创造的对象,它包括自然事物和社会生活,艺术创造客体与主体相对应而存在;1、感知与被感知的关系2、体验与被体验的关系3、理解与被理解的关系4、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艺术创造的主体与客体的相互运动(双向的)与相互作用,是艺术活动的核心
第二节艺术创造过程(简答、论述)
---------A、体验 B、构思 C、表现
(一)、艺术体验:是艺术创造的准备阶段(感知阶段、起始阶段)
分两种:平时的审美体验、集中审美体验。

徐悲鸿---马齐白---虾黄永欲---猴
艺术体验具体分为三个方面:
A、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
1、材料的储备是指生活素材的积累,没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和生活素材的积累,是不可能有成功的艺术创造活动的。

[雨果法国《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2、审美经验是指在生活中对事物的审美感受、审美经验的积累;
3、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包括自己的亲生经历、耳闻目睹的生活故事和场景,还包括间接的生活体验-----读书----直接与间接的关系。

B、艺术的体验和审美发现
艺术的体验和审美发现是指为了一定创造目的而进行的集中的艺术体验(发现美、发现生活的本质)
C、创造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成
艺术家在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必然有大量的所见、所闻、所知、所感,它们的艺术家脑海里积累得越来越多,艺术家的创作激情就回喷涌而出。

(二)、艺术构思
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式、提炼、组合、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

A、构思的方式及动作
1、整合
2、变形
3、移情
4、意蕴的凝结
B、艺术意象的形成 ---------形象与情境--------
是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审美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语言为媒介,所形成存在于主体观念中的艺术形象与情境。

(三)、艺术表现
C、艺术意象的物态化与表现,是艺术家将自己的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态化形式得以显现,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情境或形象体系的过程。

D、艺术内涵的深化
1、主体物化的表现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审美倾向;
2、主体在物化的过程中应不断进行艺术语言的锤炼;
3、艺术意蕴将在物化过程中获得提升;(升华与提升)
4、艺术内涵深化表征是形象(叙事)、意境(抒情)或典型(小说)的生成。

第三节:艺术创造的心理机智与艺术思维
一、艺术创造的心理要素(1、感知 2、想象3、情感 4、理解------简述)
1、审美感知:感知包括感觉和知觉---感觉是指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映像,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综合的整体的把握,审美知觉的对象是事物的审美属性。

感觉是我们进入审美世界的第一个台阶,美感活动始终不能离开感觉活动,一切较高级的,较复杂的心理机能如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都是以感觉为基础的,人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在人类审美活动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视觉和听觉。

2、审美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审美想象是艺术家从事创造过动以及获得审美经验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分两种:再造性想象(知觉想象)和创造性想象,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主要依靠创造性想象。

再造性想象就是根据语言描述、图象、音响的示意等再造出相应的过程,而创造性想象则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性想像与再造性想象都必须以表象为材料。

想象的特征:1、审美想象离不开表象记忆;2、审美想象是积极的、能动的和创造性的; 3、审美想象要符合生活的逻辑和情感的逻辑。

2、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是审美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

创作主体的审美情感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多层次、多类型的,同时具有很强的个性色彩。

3、审美理解:审美理解是和感知、情感、想象等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的。

二、艺术思维
(一)形象思维:是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从发现和体验生活,到进行艺术构思、形成艺术意象,采取一种主要的思维方式;形象思维具有具象性、情感性、创造性、整体性等特点。

形象思维有几个基本特点:五个特点:1、形象思维: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主要思维方式;2、具象性:艺术创作的全过程始终离不开具体可感的形象;
3、情感性:艺术创作的全过程始终依赖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
4、整体性:艺术创作的全过程始终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5、创造性:形象思维的基本特点符合艺术创作的需要,形象思维是艺术创作基本的和主要的思维方式。

(二)抽象思维:1、是运用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思维方法;
2、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可以相互交叉和转化。

(三)形象思维与灵感:灵感是指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

灵感的特征:突发性、超常性、易逝性;形象思维与灵感可以交互作用,灵感是形象思维的深度表现。

第五章艺术作品
第一节:艺术作品的构成
从艺术作品横向的角度来看,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可以被看作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论述与简答)
内容包括客体世界和人的主观世界,内容主要指题材、主题、人物、环境、情节等诸多因素的总和;1、艺术作品的内容来自主客观的统一;2、艺术作品的内容是艺术家在意识中创造出来的;3、艺术作品的内容不是抽象的,作品的内容只要由题材和主题构成;
主题的产生有两个基本的条件,1、作品的题材2、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艺术作品的形式
要素:1、结构 2、语言、 3、手法 4、体裁
结构:指艺术作品内在的组织和构造;结构在造型艺术中主要是指构图和形体设计,在叙事艺术中主要是指情节的安排,在抒情艺术中主要是指情感节奏的安排等等;结构的共同特点是强调剪裁和布局,也就是注重题材的取舍和内容的安排。

(三)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和不可分割的有机体
内容常常起到主导的作用,形式的选择应以是否适应内容的需要为原则;形式又呈现相对的独立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