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内容
我们批评错误的家庭教育方法。提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
1、为什么溺爱型教育害莫大焉?
我每天接送儿子上学放学,这样比较安全。早上他可以晚一点起,路上我们可以聊天,给他买点吃的。现在都说: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啊。可是,看来您不太同意我的做法?
世上的父母都疼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从父母处各得一半基因,所以孩子是自己的好。但疼爱要讲究方式,不是每天给他好吃好喝,接送他上学就是对他好了。我们注重的是他的未来。很多事情孩子是完全可以胜任的,而家长的不放心反而阻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过度的照顾使孩子品德、智力和身体发育停滞不前。家长可以给予孩子生命,却无法担负孩子的一生,孩子迟早要独自面对他自己的事情。
教育部官员朱慕菊女士说了一句极为发人深省的话:“家庭可能会包容骄横的孩子,社会却不会容忍成年‘皇帝’游走。”
有一位“大款”家长,当孩子受到司法机关的处罚后,他不但没有教育孩子改过自新,反而认为孩子受了委屈。孩子放出来后,他把孩子带到大饭店,接风压惊。孩子就此错误地认为:“我们家有钱,有钱好办事,就是出了事也不怕,我爸能‘捞’我”。以后他就更加肆无忌惮,再次犯罪,结果被法院判处了有期徒刑。
一个家庭如果缺乏母爱,会使孩子心理上没有稳定感,产生情绪上的障碍;一个家庭如果缺乏父爱,母爱就容易向溺爱发展;而如果父亲也溺爱孩子,孩子所受的损害就是双倍的。溺,是沉迷不悟和过分的意思。溺爱就是过多的爱,糊涂的爱。任何东西过于多了,人的感觉就会钝化,就有害,爱也是。
采用溺爱型家庭教育方法的家长对孩子操心过度,包办代替,有求必应,经常表扬,降低难度,从不批评,“你真棒”不离口,孩子不遵守规范说是有创新精神,孩子不努力学习仍旧夸奖有独立意识,孩子打人说是自我保护能力强,孩子骂人说是语言能力强,为孩子提供无微不至的帮助和保护。
由于过分娇宠,使孩子养成极大的依赖性,会形成自私、任性、放肆、骄傲、易发脾气、不遵守规则、没有公德、没有真才实学的品行和状况。溺爱的结果造成,孩子一点挫折也不能忍受。孩子学习能力很差,一再要求家长提供帮助,最后必然对家长非常不满。在这种教育方式中培养出来的孩子只能是温室里的花朵,一遇到风雪立即凋零,一走上社会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肯定失败。
有人提倡“无批评教育”,认为批评会使孩子产生自卑,不利于健康。这种观点似是而非。首先,批评不一定导致自卑;其次,自卑不一定导致消极。阿德勒认为;自卑是把双刃剑,有时它是沉沦丧志的毒剂,有时则是使人产生超越命运、超越自身巨大动力的兴奋剂。那些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即阿德勒所说的“宠坏的孩子”,一旦接触现实,往往产生强烈的自卑,认为社会恶待了他,常常怀着敌意和仇恨向社会攻击。
16岁的许可是在父母的畸形溺爱下长大的,家境虽不十分充裕,但在吃喝花销上,家里尽可能地满足他。上中学后,家里承担不起他越来越大的花费,许可竟然干起了抢劫小同学的勾当,被法院判处缓刑。糊涂的父母到这时还没有反省自己教育的失误,反而让他辍学在家,依旧宠爱有加。甚至默许他与一个同龄少女非法同居,还大言不惭地说什么“让女孩子拴住他,省得出去惹事”,结果,许
可再次走上了犯罪之路。
承认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一个人越是躲着问题,问题越会揪住他不放。我们发现:目前家庭教育中采用溺爱方式的比例非常高,危害特别大。
一些中小学生是如此“挑战”家长权威的:我要维权、我要出走、我去当和尚。你打我,我就告你。你要向我道歉。你再敢说我不好,我就跳楼。而学校留作业更不对,教育部都减负了,老师不执行,我就不完成作业。
溺爱型家庭教育方法的一个后果是,孩子的竞争性不足或是被扭曲。竞争性是人格中的一个重要维度,竞争性的有无和强弱决定了一个人的交往方式、行为习惯,乃至身心健康。一定程度的竞争性是现代社会中个体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竞争性过低的个体可能无法取得与其能力相符的成功,进而还可能导致退缩,焦虑,神经症等不良症状的发生;而竞争性太强又可能在社会交往中过于咄咄逼人或产生某些过激行为而导致人际关系不协调,也有可能形成所谓的“A型性格”,使心身疾病的发作率大大提高。所以竞争性要保持一定的度,只有正常的竞争性才是良好的人格品质。公平竞争是现代社会公认的原则。
家长的溺爱会给孩子带来不健康心理,甚至精神疾患。北京安定医院两年中对北京的2000多名儿童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孩子的社会适应问题发生率为23%,主要表现为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行为怪异;不能控制食欲;在活动中不守秩序,别人不按自己希望的方式玩就大吵大闹;不考虑别人;不能与别人分享成果。这些均与家长的溺爱和过度保护有关。溺爱型家教方式培养出的孩子,经常是:想入非非而眼高手低,志大才疏并心猿意马,稍遇坎坷必一蹶不振,只图虚荣却华而不实。
爱孩子并不难,正如高尔基所说,这事连母鸡都会。家长要把对孩子的爱化为适当的教育。例如,学会拒绝,即怎样对孩子说不。举例说明,孩子晚上要看电影,家长拒绝,可以这样表达:
——承认孩子的愿望。“你今天晚上想看电影?”
——明确表示这愿望能许可的范围。“我们家有个规矩,上学日子的晚上,不能看电影,你记得吗?”
——表示这个愿望能够有条件地实现。“你星期六晚上可以看。”
——给孩子表达生气或失望的机会。“等你长大了,我们一起来改变这个规矩,争取每天晚上都能看电影好吗?”
我们知道,世界上的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是不一样的。食草动物总体上能力差、不合作、无责任心;食肉动物则正好相反。其实,对人也可以如是观:艰难困苦会使人迸发出惊人的智慧、狡诈、勇气和创造;饱食终日却会让人变得昏昏沉沉,无所事事。这其实是极其浅显的道理,然而,人们最容易忘记也最容易忽视的就是浅显的道理。古人说:“以不慈为慈”。此话有深意,值得我们的家长朋友深思与牢记。
2、棍棒出孝子吗?
我的孩子犯错后,我就要打他。孩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还反了他了。马戏团的驯兽师手里也得拿棍子。俗话说:“棍棒出孝子”,您说对不对?
采用棍棒型教育方式的家长强调孩子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孩子稍有不听从就进行批评和惩罚。他们以严代爱,严而无格,严而无度,严而无方,严而无恒,一严就厉,喜怒无常。高兴时拿孩子当玩具,不高兴时拿孩子当出气筒。
这些家长对孩子严加监视,控制孩子的一切行为。父母为孩子制定计划,发号施令,把自己看作是家庭中唯一的积极力量。而孩子是被动的接受教育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