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理及病理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脉血管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血小板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疾病(AT)总论

病理特点及血小板关键作用
临床表现
治疗简介及抗血小板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AT事件
特点?
AT事件显著缩短预期寿命

60 岁 时 平 均 预 期 寿 命
20 18 16 14 12 10
Time is muscle
抗血小板治疗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不同部位血栓及治疗要点
动脉血栓:血流速度快,更依赖血小板的作用, 因此治疗以抗血小板为主
静脉血栓:血流速度慢,对血小板作用依赖性低,因此治疗以抗凝血因子 为主。 附壁血栓:(心房心室中)血栓较大比较复杂,未形成血栓时危险度低, 以预防为主,治疗以抗血小板为主.已形成血栓时危险度高,治疗以抗凝血 因子为主要措施。
血细胞
红细胞
血小板 白细胞
90% 水
脂类、 电解质 氨基酸 葡萄糖 、等
血管和血液
血液成分
血管和血液
血小板结构
血小板是由骨髓巨核细胞 脱下来的胞质碎片。 血小板内有两种颗粒: α颗粒、致密颗粒:含有不同的化学物质,协助血小 板在血块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
血管和血液
血小板激活
正常血小板在血液循环中呈圆盘状,沿着血流轴心的边缘流动,不与内 皮组织粘附,自身也不形成聚集体
病理特点及血小板关键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纤维帽 残 留 的 血 管 腔
斑 块
病理特点及血小板关键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血栓 血栓
薄的纤维帽破裂
薄的纤维帽破裂
病理特点及血小板关键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破裂的斑块常有较大的脂 核,较薄的帽盖,巨噬细 胞核和平滑肌细胞
破裂多发生在斑块与动脉 壁交界处
破裂时,血液从动脉进入 脂核,内皮下组织中的物 质(如胶原)则暴露出来, 启动血栓形成过程
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血栓后的症状
基底动脉
基底动脉
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栓: 可表现为眩晕、耳鸣、 眼震、复视、共济失调、 交叉性瘫痪或感觉障碍、 四肢瘫痪、闭锁综合征 等。因脑血栓而致死亡 者,以椎-基底动脉血 栓最常见。
主要内容
人体循环系统


心脏及冠状动脉
脑及脑动脉
血管血液

动脉血管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血小板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寿

1
-7.4 岁
-9.2 岁
-12 岁
8
6 4 2 0
Years
健康男性
任冠脉疾病史
急性心梗史
卒中史
1. Peeters et al. Eur Heart J 2002; 23: 458–466 Analysis of data from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 N=5070
多种因素促发血小板活化: 血管内皮损伤 血液高切变应力
炎症、免疫机制
药物 高血压、高胆固醇、
吸烟、糖尿病
基因多态性
周玉杰, 葛均波, 韩雅玲. 防栓抗栓现代治疗策略.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Badimón L, Vilahur G, PadróT. Rev Esp Cardiol. 2009;62(10):1161-78. Boarder MR, Hourani SM. Trends Pharmacol Sci. 1998;19(3):99-107.
血管和血液
血小板的生理性止血过程 止血过程:
血管收缩
可长达30min,足以完成血小板团块 形成和血液凝固的发生
血小板团块形成(初级止血)
黏附(黏附在血管壁损伤处) 活化(激活) 聚集(通过纤维蛋白原相互连接)
血液凝固(次级止血)
血凝块形成
血管和血液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 外源性凝血途径
临床表现
治疗简介及抗血小板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AT各阶段的治疗方案不同
无症状 一级预防 急性期 (MI, IS) 稳定的CAD PAD 二级预防
Libby P. Circ 2001;104:365,
1. 2. 3. 4.
改善生活方式 控制危险因素 ASA 他汀类
1. 2. 3. 4. 5. 6. 7.
AT事件特点及防治
特点
突发性 不可预测性 ---
防治
紧急性! 必要性!
全身性
致死性
---
全面性!
重要性!
进行性
--
持续性!
主要内容
人体循环系统


心脏及冠状动脉
脑及脑动脉
血管血液

动脉血管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血小板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疾病(AT)总论

病理特点及血小板关键作用
心外膜( Epicardium) 心脏的外层壁结 构, 即心包浆膜的脏层。
心肌细胞因缺血受损后,心肌酶的改变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心肌细胞缺血 心肌细胞坏死 血液中肌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 肌钙蛋白、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 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增高
主要内容
人体循环系统
病理特点及血小板关键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展过程
Age Youth 25 35 45 55 Elderly
正常动脉
脂质条纹
Atherosclerosis
纤维斑块 复杂病灶 (粥样硬化斑块)
Thrombosis
Risk factors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Adapted from Stary HC et al. Circulation. 1995;92:1355-1374 and Fuster V. Vasc Med. 1998;3:231-239.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疾病(AT)总论

病理特点及血小板关键作用
临床表现
治疗简介及抗血小板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血管和血液
动脉血管的结构
特定的血管疾病: 如动脉粥样硬化(AS)、 心绞痛、心肌梗死、卒中
和外周动脉疾病主要累及
动脉 物理性屏障 化学性屏障
血管和血液
血液成分
血浆成分
血浆蛋白 7%
目前常用的抗血栓药
COX抑制剂
阿司匹林 噻氯吡啶 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 双嘧达莫 西洛他唑
抗凝药
ADP受体抑制 剂
抗血栓药物
抗血小板药
磷酸二酯酶抑 制剂
GPⅡb/Ⅲa受 体抑制剂
溶栓药
替罗非班
THANK YOU


心脏及冠状动脉
脑及脑动脉
血管血液

动脉血管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血小板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疾病(AT)总论

病理特点及血小板关键作用
临床表现
治疗简介及抗血小板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脑部的结构和功能
脑部的结构和功能
脑的动脉系统
前循环
颈内动脉 系统
大 脑 前 动 脉 大 脑 中 动 脉
通常有一处以上动脉血管床存在AT
脑血管疾病
7.4%
24.7%
3.3% 3.8% 19.2%
冠状动脉疾病
29.9% 11.8%
外周动脉疾病
26% 的患者有一处以上 的动 脉血管床发 现 动脉 粥 样 硬 化 血 栓 形 成
*资料来自 CAPRIE 研究 (n=19,185) 1. Coccheri S. Eur Heart J 1998; 19(suppl): P1268.
右冠状动脉保证右室、右房、左室
部分后壁、窦房结、房室结血供。
心壁的结构
心内膜(Endocardium) 为血液流经心脏时提供了一个光滑连续 的界面。
心肌膜(Myocardium) 肌束间有较多的结缔组织和丰富的毛细 血管,构成了心脏的主体部分, 心肌层细胞称为心肌细胞 , 心梗或心脏 病发作时死亡的就是心肌细胞。
病理特点及血小板关键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年龄 性别 种族 家族史 遗传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吸烟/缺乏锻炼 高血压 高血脂 糖尿病、代谢综合征与肥胖 炎症/感染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主要内容
人体循环系统


心脏及冠状动脉
脑及脑动脉
血管血液

即使从第一次事件中幸存下来,患者 仍处于再发事件的高风险中
与普通人群相比风险增高(倍)
心肌梗死 卒中
缺血性卒中
2–3倍 5–7倍3
9倍2 3–4倍1
2–3倍 2
心肌梗死
外周动脉疾病
(仅包括致死性心梗和其他冠心病死亡)
4倍 * 4
*Sudden death defined as death documented within 1 hour and attributed to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Includes only fatal MI and other CHD death; does not include non-fatal MI 1. Kannel WB. J Cardiovasc Risk 1994; 1: 333–339. 2. Wilterdink JI, Easton JD. Arch Neurol 1992; 49: 857–863. 3. Adult Treatment Panel II. Circulation 1994; 89:1333–1363. 4. Criqui MH et al. N Engl J Med 1992; 326: 381–386.
XIa
激活
VIIa
组织因子
激活
IXa
激活 激活
VIIIa
Xa
激活
Va
血小板
IIa
纤维蛋白原 可溶 纤维蛋白
激活
不溶
主要内容
人体循环系统


心脏及冠状动脉
脑及脑动脉
血管血液

动脉血管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血小板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疾病(AT)总论

病理特点及血小板关键作用
生理及病理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人体循环系统


心脏及冠状动脉
脑及脑动脉
血管血液

动脉血管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血小板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疾病(AT)总论

病理特点及血小板关键作用
临床表现
治疗简介及抗血小板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人体循环系统
动 脉
右心房
右心室 左心房 左心室
介入治疗 溶栓治疗 ASA 氯吡格雷 肝素/LMWH GP IIb/IIIa 拮抗剂 Beta受体阻滞剂
1. 2. 3. 4. 5. 6.
控制危险因素 ASA 氯吡格雷 Beta受体阻滞剂 ACEI 他汀类
AT事件急性期治疗方法
再灌注疗法 (如PCI/CABG/溶栓) 抗缺血治疗(如-阻滞剂) 抗凝治疗 (如低分子肝素)
后循环
椎-基底动脉 系统
大脑后动脉
Willis环(大脑动脉环)
Willis环是脑循环的一个特征,当一侧的颈内动脉或椎动脉堵塞时 Willis环也可保证所有脑内动脉血流的连续性
颈内动脉系统发生血栓后的症状
颈内动脉系统血栓: 出现对侧中枢性瘫痪、 面瘫、舌瘫和对侧感觉 减退。如优势半球损害, 尚可出现失语。
临床表现
治疗简介及抗血小板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病理特点及血小板关键作用
认识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T)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突发的,不可预测
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损,导致血小板活化、血栓
形成,是引起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及血管性死亡
Baidu Nhomakorabea
的病理基础,是全球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病理特点及血小板关键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静 脉
微 静 脉 毛细血管
微 动 脉
人体循环系统
小动脉
小静脉
心脏的结构
上腔静脉 主动脉 生命的全程中,

静 脉 右心房
肺动脉
左心房
心脏都在不断地推
动血液循环流动。 在其厚厚的心 壁内,每一个细胞
右心室
左心室
也需要及时和充分 的供血。
下腔静脉
营养心壁的血管
从主动脉根部分支出左冠状动脉和 右冠状动脉; 左冠状动脉保证心脏前壁和侧壁的 血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