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有效沟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重要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有效沟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语粹

●当某些阶层、群体及个体的利益诉求不能实现时,一些失落、怀疑、嫉妒、怨恨等不良情绪就会产生,如果不能及时沟通和化解,就会越积越重,演化为不稳定因素

●沟通不畅,既有不同阶层、群体之间难以沟通的问题,也有基层组织功能弱化、阻碍沟通的问题

●市场经济既要有商品的流通,也需要思想的沟通;既要有资本的增值,也需要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增进

●有沟通才有活水,有活水才有活力。“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只能是死水一潭,不会有充满活力的和谐局面

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深刻社会变革和多样化的新趋势,我们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多层次、多渠道的信息交流、人文关怀和心灵的契合。有效沟通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思想和方式,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中,把深化政务公开、通达社情民意、及时发布公共信息、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和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作为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建设和谐文化、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

学习贯彻《决定》,必须进一步健全沟通的机制,拓宽沟通的渠道,疏导思想、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整合社会关系,激发创造力、增强凝聚力,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建设。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一中医学上的理论同样深刻揭示了有效沟通在社会学上的意义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有联系就需要沟通。沟通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联结、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贯通的体现,也是矛盾转化的必要条件。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部实践活动中,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干群关系等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无处不在,沟通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思想、情感、知识、信息在人群中传递和交换的过程。从各级政府、各类组织到公民个体之间无处、无人不需要沟通,没有沟通,整个社会生活就无法运行。

“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国语·周语上》)进行有效沟通,就是在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以及群众与群众之间进行民主的、平等的、相互的交流,进而达成共识,树立起利益共享基础上的目标和追求。马克思有句名言,“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构建和谐社会,整合社会关系,必须使“一切社会关系”的主体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促进。人类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有效沟通是协调和处理不同的社会利益和矛盾的重要途径,是构建稳定、和谐、有序社会的基础和保证。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需要有效沟通,沟通则情通、理通、心通。没有相互沟通就没有相互理解,没有相互理解就没有相互信任,没有相互信任就没有相互协调,没有相互协调就没有事业的成功。“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一中医学上的理论同样深刻揭示了有效沟通在社会学上的意义。不同层次社会成员间思想认识上的差距、心理上的不平衡状态、情感上的排斥倾向,都与沟通不畅不顺有关。

当今,世界上有作为的政党越来越重视依靠各级基层组织,深入到社会各个层面,多渠道收集民众的意愿,宣传所主张的纲领、政策,保持对社情民意的敏感性。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十分重视多层次、多渠道、组织化、制度化的沟通,并将其作为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妥善处理和化解社会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和谐有序环境的重要举措。

和谐社会是团结和睦、充满活力的生命体,沟通是人际交往的血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

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在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及个体之间真正实现了诚信沟通、有序沟通、广泛沟通、充分沟通,才能有对民族、对国家、对道路、对事业的认同,知民心,知党心,心心相通,心心相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才能不断迈向更高的理想境界。

在改革中进行沟通,在沟通中推进改革

目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期,国内外的经验都表明,在社会变革过程中,各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普遍有参与政治生活、表达自身意愿的热情,人们迫切希望了解各级政府、机关、组织的方针、政策、意图和工作部署,社会各方面的人们也需要相互了解和沟通,领导机关也希望听到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在改革中进行沟通,在沟通中推进改革,这是社会变革的客观要求,也是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重要方面。

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根据世界各国现代发展的经验,人均GDP 达到1000美元之后,社会就可能进入矛盾凸显期。

从经济层面看,由于区位优势、资源条件、改革开放程度的不同,地区之间发展速度、富裕程度的差距加大;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不同利益群体、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成员间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利益摩擦愈来愈突出。特别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在迅速壮大的同时,内部的组织构成、利益关系变化尤为突出。在普通工人与经营管理层、业主与雇员之间,在退休人员与在岗人员、临时工与固定工、下岗失业人员与就业人员之间,在国有、民营、三资企业的人员之间,在个体户、私营业主、自由职业人员之间,在高收入群体与低收入群体、体制内与体制外人员之间,由于社会地位、收入分配、养老医疗、居住条件、子女入学和生活水平等诸多方面的差距,形成大量不同的利益诉求和心理状态,产生多种关系的碰撞和多种思想的交锋,相互间的沟通难度加大,相互间不理解的成分增多。当某些阶层、群体及个体的利益诉求不能实现时,一些失落、怀疑、嫉妒、怨恨等不良情绪就会产生,如果不能及时沟通和化解,就会越积越重,演化为不稳定因素,丧失解决问题的时机,以至发生集体上访、聚众请愿、暴力冲突事件等。有资料介绍,由利益引起的人民内部矛盾占社会矛盾的70%—80%。

从思想层面看,由于市场竞争的结果常常是优胜劣汰,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和劣势的群体和个体,对产权制度改革、主辅分流、竞争上岗、工效挂钩,对先富与后富、效率与公平、民主与法治关系等,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看法,有许多政策问题需要通过有效沟通来完善和调整,有许多思想疑虑和不健康情绪需要通过有效沟通来疏导和化解,有许多实际困难需要集中民智和民力去克服;由于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渠道增多,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差异性增强,不同年龄层段、不同学历、不同经历、不同职业的人之间也需要思想上的沟通和包容,求同存异,避免因文化背景、思想认识、情感心理的差异引发冲突和对立。

沟通不畅,原因何在

当前,社会生活中沟通不畅,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影响社会和谐的现象是大量的。既有不同阶层、群体之间难以沟通的问题,也有基层组织功能弱化、阻碍沟通的问题;既有群众诉求难以实现,无效沟通的问题,也有缺乏群众工作经验、不善于沟通的问题。有的领导干部官僚主义,作风飘浮,习惯于行政命令,听不得不同意见,不习惯与群众面对面沟通;有的基层党组织认为经济上无职无权,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索性不去沟通;有的企业经营者只重视物质上奖惩,单纯用市场机制调节劳资关系,忽视与员工进行思想、感情和心灵上的沟通;有的城里人对进城务工农民抱有戒备、防范、鄙视心理,双方难以有真诚的沟通;在庞大的流动人口中,有相当多的人无组织、无单位,处于一种“边缘化”状态,少有反映诉求的渠道和能力。

实践表明,任何一项改革都会带来各种各样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的多元、多样、多变,决定了有效沟通的广泛性、包容性和深刻性。改革越是深入,越是要做好沟通疏导工作。市场经济既要有商品的流通,也需要思想的沟通;既要有资本的增值,也需要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增进。沟通就是让思想观念不断获得解放,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人与人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