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创新问题
吉林省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选择与制度创新
济模 式 中 , 人们 高 强度 地提 取物 质和 能源 .
对资 源 的利 用是一 次性 的 ,然后 又把 污 染
和废 物 向外排 放 ,通过 大量 的 资源 消耗 来
吉林 省 发展 循环 经济 的 有利 条件 是 :
1生态 省建 设 为循 环 经 济发 展 奠定 了 .
3 十一 五” . “ 期间 循环 经 济 优先 重 点建 设项 目总 体进 展顺 利 O按照 有关 规定 , 十 “
理 率达 到 1 0 0 %等 目标 。这 将使 循 环 经 济 在推 进生 态省 建设 、促进 经 济增 长方 式转
变和 提高 经济 发展 质量 等方 面发 挥 更大 的
路 。必须 改变 过去 那种 以 高开 采 、 利 用 、 低
高 排放 为特征 的 “ 资源 一 品一 产 污染 排 放 ” 单 向流动 的线 性经 济发 展 模式 。在 这种 经
规 划纲要 》 目前 , 林 生态 省建 设 第一 阶 。 吉
段 任务 基本 完成 ,初 步建 立起 生态环 保 型 效 益经 济基本 框 架 ,为发展 循环 经 济 奠定 了 良好 的基 础 。 2 0 年 全省 新增 绿 色名 到 05 牌产 品 5 0个 .绿 色 产 业 增 加 值 占全 省 G P比 重 达 到 1 % ; 要污 染 物排 放 总 量 D 2 主 比 20 0 0年减 少 1 %;0 0 5 %的城 市 空气 环境 质 量达 到二 级标准 ; 市污 水处 理 率 、 业 城 工 固体废 物 综合 处理 率 分别 达 到 4 %、5 0 6 %; 城 镇清 洁 能源 使 用 率每 年增 加 3 . 百 分 4个
维普资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吉林省
以绿色制度创新促循环经济发展
企 业 在 其 生 产 经 营 过 程 中 , 以 可 持 续 发 展 作 为 应 自身 的 行 为 准 则 , 立 绿 色 经 营 理 念 , 行 绿 色 生 产 , 树 推 开 展 绿 色 营 销 , 养 绿 色 企 业 文 化 , 极 开 发 和 利 用 培 积
发展循 环经济 不仅 意味 着经 济形态 的转 变 , 意 更 味着一 场深刻 的经 济 、 会 和文化变 革 。它要 求 人类 社
门对 发展 循 环经 济 的 重要 战 略意 义 和 紧迫 性认 识 不
足 , 致 在 实 践 中重 经 济 增 长 , 环 境 保 护 , 实 科 学 导 轻 落 发展 观不力 , 面追求政 绩 。 片
第 二 , 制 度 及 实 施 机 制 方 面 。现 有 的 国民 经 济 核 在 算 体 系 、 格 体 系 、 收 体 系 、 政 金 融 规 制 等基 本 经 济 价 税 财
生产 、 活 、 生 组织 方式 和价 值 观念发 生根本 转 变 , 将 并
对 政 治 、 济 、 化 、 会 产 生 革 命 性 影 响 。因 此 , 展 经 文 社 发
。
常 永 莲 (9 9 , , 津 工 程 师 范 学 院 社 科 部 副教 授 。 邮 编 :0 2 2 15 一)女 天 30 2
开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开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法律法规及技术支撑体系滞后。
当前,从总体上看,我国还没有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框架,关于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健全,存在法律空白,如针对可再生资源、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还没有专项的法律,发展循环经济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
另外,目前关于循环经济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还相对落后,源头控制的清洁生产技术和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等末端处理技术,还无法满足全面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
(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主体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当前除大中型工业企业外,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尤其是规模小、资金有限、科技投入少的中小微企业,没有技术研发,只是纯碎的加工制造车间,不具备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和能力,企业主体地位很难充分发挥。
另外,目前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激励政策,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不高。
(三)高层次人才短缺。
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构建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人力支撑体系,但目前多数企业既缺乏科技研发人才,又缺乏技能型人才,人才资源与产业结构匹配性不强,在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上的各环节常出现人才断链的现象,复合型人才短缺问题更加突出。
同时,由于企业缺乏灵活多样的引才机制和市场化的利益分配制度,加之受地域所限生活环境不佳、工资待遇不高、人才成长和发展空间小,高层次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
针对以上问题,基层建议:一是加快循环经济方面的立法,健全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是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制定激励政策,支持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发展循环经济。
三是依托企业重大科研项目、建设工程和产业基地建设,坚持引才与引智相结合,切实加大各类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增强企业的人才集聚效应。
制造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与制度创新
理 ;有 的企业 由技术 部主要负责公 司的能 源管理 ,以及节 能、减排 、降耗等 方面 的
环保工作。
(四 )管 理 手 段 和 工 具 趋 于 先 进 和 现
代 化
同时又是科学循环经济文 明的起点。
管理组织领 导问题 。调 研 中发现 ,有 的企 业关于循环经济核算 的具体 工作是 由 各部 门分 工合作完成 , 而各 部 门之 间却缺
管理观念 问题 。制造企业对循环经济 尚未形成 统一的认识 ,如 :有 的企业能够 深刻认识到发展循 环经济的长远意义 ,积 极主动地 行动 起来 ;有的企业则 因投入导 经 营、财务 、人事等方面 的管理。近些年 来 ,企 业管理制度 中出现 了关于环境管理 监 控的内容 , 如环保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 环 保 设备 管理制度 ,废水 生化处理 岗位责任
不少制造企业 已有较强 的环境保护意 识, 环境治理 出现 了由“ 末端治理 ” 转向 “ 末
和连 续性 ;有的企 业虽然设 有相 关岗位 , 但是没 有相应的 岗位 说 明书,责 、权 、利 不 明确 ,奖惩 无法落 实 ,导致管理制 度贯 彻执行 力度相 当不足 ,领导 、控制 工作不
比较 原则化 ,可操作性不强 ;有 的制 度比 较 陈I ,十多年来未作任何修订 ,不 合理 E l
处明显可见。
发展 。可 以说 ,这场危机是人类过度 消费 和经济线性增长模式的必然结果 。 目前经
济形势下 ,关键是要转 变人类现 有经 济增 长模式 , 绿色产业是人类未来 的巨大需 求,
国制 造 业 信 息 化 工 程 重 点 城 市 :一 批 制 造
企业成 为了典 范 ,带动了全市制造业信息 化工作 的发展 。“ 十一五”期 间 , 门制造 厦 业信息化科技 工程 ,将为推动更 多制造企 业实施循环经济搭建 良好平 台。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一、循环经济的内涵所谓循环经济,是指按照生态规律运行、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的经济形态。
它不仅要求经济活动遵循一般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而且要求遵循生态规律,把经济活动纳入生态系统的运行轨道,力求在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建立一种协调、和谐的关系。
因此,循环经济也称为生态经济。
循环经济包括三方面(即3R):reduce(减量),要求尽量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和能源;reuse (再利用),要求尽可能多次利用或以多种方式利用资源和物品;recycle (循环往复),要求尽可能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
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等概念不同,“循环经济”这一概念主要是根据资源利用方式的特征来划分经济形态,强调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
▲▲二、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循环理念认识不到位。
对我国资源和环境的形势理解不深刻,缺乏对循环经济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在发展思路上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习惯于传统的粗放经营,没有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工作重点。
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不强,循环经济规划建设工作滞后,破坏资源、浪费资源现象在一定范围内还大量存在。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2、产业结构不合理。
优化的产业结构可以推动经济发展,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却制约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处于急速变动中,虽然经济起飞时期重化工业比重超过轻工业的现象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比例失调的高能耗、高投入、高污染的重化工行业会对循环经济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我国正面临工业化快速推进时期,重化工业比重在不断提高,象交通、冶金、能源、建材等产业均处于大发展阶段。
中国的工业用能占到能源总消耗的很大比例,而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及电力蒸汽热水供应这四大重工行业能源消耗之和占工业能源总消费的一半以上。
长三角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传统的政府政绩考 核与循 环经济进 程 向相一致 ,降低 制度实施 的成 本。 目前 长 护其收 益权 ,那么长江 三角洲地 区 的环境
之间 的矛盾 。 目前 ,对各级 地方政府 的考 江三 角洲地 区的环 境保护 、资源再生 制度 就会 有所改善 ,资源 就可 以循 环利用 。不 核 ,主要 看其辖 区 内 GD P增 长 幅度 的大 规定 ,环 境部 门收 取的排污 费 中按一定 比 同的制度设计 对环境所 起到 的效果是 大相
力的经济板块 之一 。而 同时 ,长三角地 区 及公务 员个人也好 。目标仍然是 要把考核 身就 是 低 效 率 的 。 相对 于僵 化 的 行政 命 也 已成为 中国新的生态环境 脆弱带 ,包 括 任务超额 完成 以取得 上级政府或 有关组织 令 ,经济 激励 能够 有效 保 达到 保护 环境 、 水利环 境 、地 下水 超采 引起 地面沉 降 、 水 的肯定 。客观现实是 现代化进程 中所反 映 资源再 生的 目的。例如 要保护 野生动物 大 质浸染 ,以及 由此 而 引起 的质量 型缺 水 、 的公共管 理内容 已经悄然变化 ,而政府政 象 ,许 多国家 明 文规 定禁 止 象牙 贸易 , 而 大气 酸 雨 、 固体 污 染物 堆 积等 一 系 列 问 绩的考核 主要 内容还 要求人们把 传统 的政 在津 巴布韦和博 茨瓦纳 。却规 定象牙贸 易 题 ,都错综复 杂地 交织在一起 循环经济 问 府管理职 能作 为行 政管理立本 ,这种表 面 是合法 的 。这 一规定 不但没有 导致大象数 题向公众敲 响了警钟。影 响现代循环经 济 上看起 来无关 大局 的现象 ,实际上掩盖 了 量的 减少 , 而 以 5 的速度猛 增 , 因就 反 % 原 发展的重要原 因之一 ,是 由于制度设计 的 现代公共 管理改革 的本 质 。其结 果是管理 在于 当地 人保护 象群 、防范偷猎 有着 巨大 不当 ,只 有对现存 的部分资 源环境制度 进 过程 与管 理 目标之 间出现 了裂 痕。 行改 革 ,规 划长三 角经 济运 行 的秩序 , 保 的经济 利益 ,在津 巴布 韦 ,象 牙和兽皮 的
《循环经济发展与技术革新》
《循环经济发展与技术革新》当今,我国正处在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推进阶段,在循环经济理论研究不断发展的同时,也要努力做好循环经济的实践工作。
我国循环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尤其是技术方面的障碍,这是因为循环经济发展必须有一定的技术条件作为支撑。
当今许多企业面临的环境污染重、能源消耗高、资源浪费大等问题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技术落后、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经济科技含量低、企业技术装备与工艺落后。
技术已成为许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障碍,实施技术创新迫在眉睫。
1.我国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时中存在的技术创新问题1.1创新体系建设滞后、主体不明确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阶段,企业并不是技术创新主体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不是技术创新的利益分配主体。
在我国由于技术创新方面的利益分配不明确,使一些企业存在这样的想法:技术创新形成的效益与资产都属于国家,而企业则承担风险与债务,企业的经营班子要承担责任,因此对技术创新没有积极性。
第二,企业没有成为风险主体,这就使得企业缺乏足够压力,只有将技术创新与“风险”挂钩,才会迫使企业兢兢业业进行技术创新;反之,没有人对企业的呆坏帐、亏损技术、创新投资效果等负责,搞好技术创新工作就无从谈起。
1.2科技人员少,创新人才不足当今许多企业对循环经济研究的人才支持不足,科技人员结构不合理、占企业总人数的比例明显偏低等现象非常明显。
更为严重的是,越来越多的高水平科技人尤其是一些实践能力很强的技术骨干,由原先的科技岗位转向管理岗位,或者跳槽到其它收入更高的行业。
这种科技人才的流失,不只是技术上的流失,而且还会导致原企业的市场份额流失,对企业造成不小的损失;而且这些技术人才的离开,会对其它科技人员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
1.3缺乏创新活力,目标定位不科学许多企业对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目标定位不是废弃物资源化与减少排放,而是末端治理与废弃物处理,这就导致企业只“利他”而不“利己”,虽然投资大,但始终经济效益差。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分析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分析一、循环经济发展的意义与目标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利用中,尽可能地减少污染和废弃物的产生,并在废弃物的利用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的发展能够带来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的多重效益,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国家制定的循环经济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循环经济系统建设基本完善、初步形成循环经济产业体系,重点行业和地区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资源环境约束能力显著增强,循环经济体系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合。
二、循环经济的政策支持和法规保障为了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法规保障。
例如,循环经济促进法、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等法律法规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财政投入,出台了有关税收和金融服务的政策,对循环经济领域的企业进行了资金的扶持和鼓励。
三、重点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重点行业包括能源、建筑、交通、钢铁、电子、纺织等领域。
这些行业的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量较大,也是能否实施循环经济的重要领域。
以钢铁行业为例,在钢铁生产的过程中,由于炼钢需要高温,导致钢铁行业的能源消耗较大。
而且钢铁生产过程中还存在大量的废渣、废渣等废弃物,这些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程度仍然不足。
因此,对于重点行业的循环经济发展,需要加大技术研发和政策支持,实现能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区域循环经济是以地域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由多个企业和产业链组成的循环经济体系。
在我国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中,一些地方的循环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等;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如废弃物管理比较混乱、循环经济产业链不够完善等。
因此,政府需要加强对地方循环经济发展的规划和管理,鼓励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着重解决废弃物回收和资源再利用问题。
五、循环经济创新实践与经验分享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多方面。
循环经济所面临的困境和应对措施
循环经济所面临的困境和应对措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中国在制定绿色发展战略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一项基础性的环保措施是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短缺的必要手段。
然而,随着循环经济的发展,也面临多种困境和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循环经济所面临的困境和应对措施。
一、循环经济发展困境1.资金短缺循环经济需要大量的投资,资金的短缺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由于循环经济产业链长,投入的时间长,想要获得盈利需要很长时间。
因此,很难吸引更多的资金参与其中。
同时,循环经济还面临政府扶持不足的问题,目前国内很多循环经济企业都在力争政策的支持,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技术难点循环经济产业链涉及复杂的技术和工艺,针对废弃物的前处理和后处理也面临着技术难点。
例如,污水处理、废物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在国内还有待提高。
一些企业虽然在技术上具有先进性,但是实际操作时需要面对废物种类不同,处理难度逐步升级的问题,因此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
3.市场环境不友好当前,市场环境并不十分友好。
由于循环经济产业链长,需要协作的企业和机构很多,市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不足,所以企业间的竞争方式还没有形成。
此外,市场环境中还缺乏标准化标准,国家对废弃物的处理也缺乏相应的法规。
4.监管制度不健全由于循环经济的风险和合规审查属于技术性方面,所以很难得到清晰的标准规范。
目前国内的管理制度也还非常混乱,不同部门或地区管理规定不一样,没有统一的标准。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也可能因此受到压力和障碍。
二、循环经济应对措施1.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当前,循环经济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因此,政府需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其中,提供更多的投资和资金支持。
同时,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资力度,加强政策的宣传力度,刺激社会资本的投资。
2.推动技术创新当前,在循环经济产业的技术链中,需要不断提高的难点依然是很多的。
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难点与促进途径
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难点与促进途径一、引言循环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被广泛认可和应用。
然而,在实践中,循环经济的推广与发展面临着一些难点与挑战。
本文将探讨循环经济发展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促进途径。
二、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难点1. 制度约束不足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缺乏有力的法规和政策支持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现有的产业政策和法规仍未完全适应循环经济模式的需求,没有形成明确而稳定的政策框架。
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执法机制,部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违反环境保护法规,导致资源损耗和环境问题。
2. 技术创新与转化困难技术创新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然而,在实践中,存在着技术创新与转化困难这一普遍问题。
一方面,循环经济涉及多个领域的技术创新,需要跨学科和跨部门的协调与合作。
另一方面,由于投资成本高、周期长等原因,企业对新技术的接受和应用存在着一定的障碍。
3. 意识观念转变困难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还需要大力加强公众意识和观念转变。
在传统生产和消费模式下,很多人仍然习惯于“用完即丢”和“低价追求”的思维方式。
这种观念上的难以改变,会影响到人们对于回收再利用和资源节约的认知与行动。
三、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途径1. 完善法规政策支持为了提供制度保障,政府应加强立法工作,出台有针对性的法规政策来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在制定法规政策时,要充分考虑现实情况,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同时,加强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监管机制,确保企业按照循环经济原则进行生产与运营。
2. 鼓励技术创新与转化政府应加大对循环经济相关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
建立起跨学科和跨部门的合作机制,促进科研机构、企业和高校之间的紧密配合。
同时,为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与转化,可以通过财政支持、减税等方式提供更多的激励措施。
3. 加强公众教育与引导公众教育是推动意识观念转变的重要方式。
政府应积极倡导循环经济理念,开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宣传活动。
此外,可以通过在学校开设相关课程、举办知识竞赛等形式,培养广大年轻一代对于循环经济理念的认知和接受度。
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
制度 体 系 。以期 为 循环经 济 的发展 奠定 经
济学 理论基 础 。
一
物 多。 这 “ 而 二多 ” 必然 导 致 : 自然 资源 的稀 缺性 不断加 剧 :生态 环 境容 纳 力愈 来愈 成 为稀 缺性 资源 。 由于传 统 单 向流动 的经 济 行 为所产 生 的潜 在废弃 物 和 前端废 弃物 多 。自然 资源
端废弃 物 的大量 产 生及末 端废 弃物 污染物 的无 度排放 。
其次 , 即使 废弃物 资源 存在 市场 。 市场
产 权经 济学认 为 .市场 机制 正常 作 用 的基本 条件 是 明确而 专一 的 ,且可转 让和
实行 的产权 。 权是 有效 利 用 、 产 交换 、 保存 、 管 理 资源和 对 资源 进行 投 资的先 决 条件 。
首先 ,许 多废弃 物 资源 市场还 根本 没 有发 育起 来 , 根本 不存在 , 废 旧电池 回 或 如 收后 无处送 ;有 些废 弃物 资源 市场 虽然 存 在 , 价格 不合 理 . 回收 资源 市场 价格 高 但 如 于 自然资源 价格 。由于 自然 资源价 格只 反 映 了劳动 和资本 成本 ,没 有 反映经 济活 动 中 自然资源 消耗 的机 会成 本 ,造成 了 自然 资源 的大量 耗 用和 浪费 ,也造 成潜在 和 前
生态环 境 容纳 力成 为 更加 稀缺 的资源 。 = 、 双失 灵” 导致 废 弃物 资源 的配 置 “
失效
废弃 物资源 的 有效配 置 问题 。 于此 , 基 本文 以 界定废弃物 是 以资 源 为前提 ,从 微观 经 济学 角度 。通过探 讨 废弃 物资 源有 效配 置 机 制 ,透析 当今 资源 短缺 和环 境恶 化 的制
有效推进制度创新的关键因素与障碍分析
有效推进制度创新的关键因素与障碍分析制度创新一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方向和目标,也是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2023年,我们可以预见,制度创新仍将持续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力量。
那么,如何有效推进制度创新呢?本文将探索制度创新的关键因素和障碍。
一、关键因素1. 政府主导与市场导向相结合政府主导是推进制度创新的关键驱动力量。
政府应该积极调控经济活动,并关注人民的生活,使优秀企业有更好的发展机遇。
同时,政府还应支持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机构,激发创新创业的热情。
但是,政府主导不应影响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
市场导向则是引导制度创新的重要因素。
市场机制可以调动社会资源,创新机制应以市场为主导,使制度更具活力。
2. 促进公平竞争实现公平竞争是推进制度创新的关键因素。
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优胜劣汰的规律可以激发市场的活力。
在新的大环境下,制度创新必须注重促进公平竞争。
在实现公平竞争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各类企业和机构之间的正当权益,同时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正的市场秩序。
3. 创新发展与环保创新发展与环保是目前社会发展的重要矛盾。
制度创新必须能够促进环保和创新发展的平衡。
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应该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制度创新的基本目标,鼓励可持续利用环境资源。
同时,要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绿色发展,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障碍分析:1. 重思路而轻实践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成果。
但是,我们需要承认的是,很多改革措施并没有全面推广和执行。
制度创新需要从实际问题出发,把理论落实在实际生产生活当中,并且进行跟踪和监督。
2. 制度执行不到位许多新制定的制度并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缺少有效执行制度的措施,将束缚有关方面的发展空间,导致制度运行中出现许多问题。
应该加强跟踪检查,把制度的正确执行与制度的实践相结合。
3. 重视领导层的负责任领导层应该具备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要重视领导层的人才培养和选拔,在人才培养中加强创新意识和执行力的培养,从而增强企业和机构的创新能力。
探讨循环经济意义及机制运行的创新方法
探讨循环经济意义及机制运行的创新方法单艳丽(本钢南芬选矿厂,辽宁本溪I17014)经济管理[}商要】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逢径。
深入研究循环经济的理论和大力推进相关机制的建立健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任务。
该文分析了发最循环经济的重要意叉,并结合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发辰循环经济的基衣措施歪机制运行的创新方法。
bc d建'i a]循环经济;机制远行;创新方法,一、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循环经济,就人们是对物质循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本质上是一种生态型经济。
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使所有的原料和能源在这一持续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利用,在这里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而没有真正的废弃物,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范围之内。
循环经济的意义就是,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是缓解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E减轻环境污染、保持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旄:发展循环经济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迫切需要:发展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二、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科学的发展观和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自身的独立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循环是指在一定系统内的运动过程,循环经济的系统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
循环经济的系统观要求人们在发展经济时要置身于这一大系统之内,将人自身作为这个大系统的—部分来研究;传统工业经济主要强调了资本、劳动力的循环,而没有考虑到自然资源的循环使用,循环经济的经济观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
不仅要考虑经济发展能力,还要考虑生态承载能力。
技术、制度创新与循环经济
3 、实现可持续发展 ,构建 和谐社会 的现实选择 传 统经济增 长方式 ,单纯追 求经济增 长 ,忽视生 态 环境保护 , 采取掠夺式资源开采方式 , 势必造成生态破坏 、 环境污染 。 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 , 注重人 与 自 然的和谐发展 , 注重经济增 长与环境保护 的协调发展。 同 H ,及 展 1自帅 强 价 , 阵 J 消耗 , 提高产品 际竞争能 力, 更有利于经济增长 话, 发展循 环经济有利 于促 进人 口、资源 、环境 、 的全 面 、协调 可持续 发展 。
技术 、制度创新 与循环经济
■张君 军
摘 要
山西省 晋城 煤业 集 团运 销处
循环 经济是我 国走向全 面、协 调、 可持 续发 展社会 的现 实选择 ,是 当前经济研 究的热点 问题 。分析 了发展循环 经济
制度 创 新 技 术创新 循 环 经 济
的必要性 ,阐明技术创新是发展循 环经济关键 ,而制度创 新是循环 经济的保 障。
一
重金属污染 、 土地荒漠化 、 各种持久性有机 污染等现象严
重。 全国 “ 两控 区” 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 区 ) ( 面临 巨大压力 , 原定 目 难以完成 。 标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 推行
三 、制 度创新与循环经 济
清洁生产 , 可将 经济社会活动对 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 境的影 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 根本上缓解经济发展 与环境 从
关键 词
【 文献标 识码】 A 源自【 文章 编号】1 7 — 6 02 0 )2 0 0 — 2 6 2 4 9 (0 90 — 0 4 0
一
、
发展 循环经济是 实现可持续发展 的现实选择
二、技术创新与循环 经济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难题与解决途径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难题与解决途径工业园区是现代化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就业增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工业园区的运行过程中,随着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需要引入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经济模式,如循环经济。
虽然循环经济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难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1.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不充分。
在许多工业园区,废弃物和副产品并没有被充分回收和循环利用。
这主要是因为回收技术的不完善和资金投入的不足。
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推广和应用较为成熟的回收技术,加强技术研发和资金投入,提高回收利用的效率和质量。
2.生态保护不够。
在工业园区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
但许多工业园区存在着环境问题,如大量废水排放、土地沙化等。
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加强环境管理和监督,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制定环保税收等经济政策,引导企业实行绿色制造。
3.园区产业结构不平衡。
循环经济需要产业联动和协同发展,但许多园区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缺乏产业协同和深度融合。
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制定政策吸引不同产业加入园区发展,创新模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4.不同企业合作意愿不足。
在循环经济实践中需要不同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但企业合作意愿不足,存在信任度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加强经验交流和合作平台建设,鼓励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共享资源,同时建立信用体系和风险管理机制。
5.循环经济监管机制不健全。
对于工业园区企业的循环经济实践,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和惩戒措施,导致少数企业可能会存在违法操作。
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建立相应的监管体系,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加强企业之间的相互监督。
总之,循环经济在工业园区中的实施面临众多困难和挑战,需要政府和企业加大投入,创新模式,优化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加强产业联动和企业合作,在循环经济的建设和运行中,探索出适合自身的创新路径,推动可持续发展。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创新思考王世菊
第9卷第3期2012年3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Mar.2012Vol.9No.3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而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着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约束等问题,此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与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了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要求。
虽然技术创新和发展对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而实现从粗放式经济增长转向集约式经济增长方面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制度重构和制度创新在其中却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一、制度安排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新制度经济代表人物诺斯认为制度就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秩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其主旨在于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
合理的制度能够降低由专业化和分工的发展所带来的交易成本,减少个人收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差异,激励个人和组织从事生产性活动,最终导致经济增长。
由此可以看出,制度是制约人的行为的一种准则。
我国的资源浪费严重,环境不断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缺少一种制度制约人们的行为。
而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涉及到的不仅有经济问题,还有生态问题,更有关系到所有社会主体及后代子孙持续生存发展的社会问题。
这种经济模式的运行必然需要构建区别于传统经济发展的新的市场运行模式和赢利模式,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来使企业进行的循环生产有一定的收益预期,以此来规范和引导这种新型的经济运行模式。
因此本文试图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入手去思考现阶段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问题。
“循环经济”需要机制的创新与变革
环 经 济 可 以 在 两个 环 节产 生 效 益 , 是 废 弃 物 转 化 为 商 品 的 效 益 , 是 减 少 废 弃 和 排 污 费 用 。 一 二
但在我 国 方 面的效益都 难 以实现 。相反 企业
实施 循环 生产还 需新增投 入 , 承担 新的市场风 险 , 加之 再生技 术发展 的滞后 , 些都会 导致 这
企 业 观 望止 步 。
目前 , 何 防止 循 环 经 济 流 于 形 式 和 口 号 。首 先 要 进 一 步 强化 政 府 资 源 节 约 、 境 保 护 如 环
等公共 管理职 能,改进各 级政府 评价机制和 指标 , 快制 定具体 的 、可操作 的发展规 划;其 尽
次 必 须 通 过 制 度 的 创 新 构 建 新 的 盈 利 模 式 , 市 场 条件 下 的 循 环 生 产 有 利 可 图 , 成 循 环 经 使 形
维普资讯
★ 环 境经济观 察
很 高 ,大 多数 企 业 均 处 于被 动 观 望 的 状 态 , 仅 仅 是 嘴 上 说 一 说 。企 业 之 所 以 会 对 循 环 经 济 或
缺乏 更高的 积极 . 主要还 是市 场机制选择 的结 果。当前循环 经 济在 基层确 实存 在 资金投 入 , 不足 ,缺 乏技 术 支撑 ,法律和 政 策不适应 等问题 。对 企业来说 “ 循环 ” 了就 不 “ 经济 ” ,或
重庆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与对策研究
全国 平均 水平为 2 5 . 万吨标准煤,重庆为 3 8 0 . 万吨标准煤; 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2
・
9 ・ 5
维普资讯
国家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20 5 0 7.
调 一 与 思 考
个区县 ( , 口近 30 万; “ 市) 人 20 东部现象”与 “ 西部现象”
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 从根
叠加,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 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 出一条生产发 走 面临着老工业基地振兴、三峡库区百万大移民、长江流域唯 展、生活富裕、库区腹地和东、西 源——产品——废弃物排放”的单向开环式经济流程,转变 部的连接地带,是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特殊的市情以及 为 “ 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再资源化”的闭环式 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支撑地位,决定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经济流程。循环经济理论突破了把经济和环境系统人为割裂 的进程,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大力培育和发展循环经济 , 传统经济发展理论的弊端,要求把经济发展建立在 自然生态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不仅对于缓解重庆资 规律的基础上,要求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整个过 源与环境的双重压力 ,加快构建和谐重庆,促进重庆经济社 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 的废物,从而使经济活动像 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促进西 生态系统那样,自我调节控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不断提
“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它是针
对传统的线型经济增长模式而言的。作为一种新的技术范式 影响的里程碑式的产业革命。作为一种新的技术范式和新的
和可 持续发展的 生态经济范式, 循环经济要求按照 自 然生态 生产力发展方式,循环经济彻底改变经济社会发展理念,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创新问题
摘要经济系统是一个包含制度的复杂系统,发展经济并不仅仅只需要考虑资本、劳动、技术等要素,更需要一系列制度支持。
本文通过对发展循环经开的制度问题进行探计,提出制度创新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循环经济;制度创新;理论分
中图分类号f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1)03-0206-01
前言
循环经济是指按照生态规律运行,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的经济形态,力求在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建立一种协调、和谐的关系。
循环经济是缓解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资源严重稀缺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节约型社会、发展绿色经济的背景下,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发展循环经济,这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同时,为确保循环经济的良性发展,需要制度建设的保障。
制度是经济发展中一项不可忽视的要素,甚至是最重要的要素,它决定了人类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分配和利益分配形式。
经济系统是一个包含制度的复杂系统,发展循环经济并不仅仅只需要考虑资本、劳动、技术等要素,更需要一系列制度支持。
因此,研究循环经济发展制度创新问题,对于建立健全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相适应的支持体系、保障循环经济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循环经济制度问题相关研究
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制度创新问题国内进行了一些基础的研究,并对我国循环经济的制度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了我国循环经济的制度建设尚不够完善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地区、企业对制度建设的热情不高,以至于我国循环经济制度建设推进缓慢,并在此基础上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创新进行了探索;关于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中,李杰在其发表在《江苏农村经济》上的《长三角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中指出,
“缺乏制度保障是阻碍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云虹发表在《财会研究》的《西部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障碍及创新》中说
“制度是经济发展中一项不可忽视的要素,甚至是最重要的要素”。
刘晓萌发表在《中国商贸》的《河北省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中说
“制度创新是促使制度更好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
冉春艳发表在《未来与发展》的《基于pest分析法的湖北省发展循环经济机制创新研究》中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机制创新策略,对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总体上,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的已有研究既为我们的实际工作提供了指导,也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但是,已有研究也还存在一些不足的方面。
比如,各省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差异还比较大,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创新途径是否具有普适性问题是值得思考和进一步研究的。
毫无疑问,即使已有研究所提出的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创新途
径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但要达到最优化,仍然需要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
因此,结合地区实际研究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创新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二、江西发展循环经济制度创新模式选择
在我国大力发展经济的促进下,江西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在江西某些基础薄弱,资金短缺的地区采用粗放型经济增长为主的发展模式,并以资源的大量消耗和浪费为代价,资源利用不尽合理,浪费严重。
由于管理和工艺技术水平不高,许多生产要素的投入被浪费掉,而且大量有用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低,这种依靠外延的经济增长方式对江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提高单位资源的使用效率,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其最大的效能,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则正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措施。
与其他形式的经济一样,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
江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依靠新的经济模式,鉴于循环经济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种经济形式的特征,与之相关的制度也将是不同于以往的经济制度。
为了确保江西循环经济良性发展,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能力,通过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建立健全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相适应的支持体系。
我们要从政策法规创新、经济制度创新、社会文化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方面探索江西省发展循环经济相关体制
创新框架,力求对已有框架有所突破,并提高经济制度保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理论上提出符合江西实际的循环经济制度创新体系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江西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制度建设实践提
供有益的动力。
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政府发挥要一定的宏观控制能力,江西循环经济的制度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尚不够完善,如有效制度供给不足导致越来越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制度供给不均衡会导致制度变迁不均衡、制度效率较低导致循环经济发展中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发展绩效比较低、制度强制力弱导致不能保证有效地贯彻实施,等等。
江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依靠新的经济模式,为了确保江西循环经济良性发展,我们要通过调查江西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制度障碍和相关具体问题,针对江西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不注重保护,使得自然资源的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等问题日见突出,特别是近几年生态恶化的情况严重,从政策法规创新、经济制度创新、社会文化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方面针对性的探索符合江西省循环经济发展实际的制度创新体系,并借鉴国内外立法经验,建立针对性强和实效性高的循环经济制度保障模式,从而提出江西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
结语
循环经济制度创新最基本的组成要素是法律制度的创新,要尽快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比如明确消费者、企业与各级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义务和责任,避免法律制度与实际情况脱节的问题,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同时,要进行领导和监管制度的创新,成立循环经济领导专门部门,避免多头管理或管理空缺,保障循环经济始终在良性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