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预器说明书

空预器说明书
空预器说明书

十一月份培训内容

5.1.4 空气预热器:

#1、#2炉空气预热器采用由上锅供货的2-29.5VI(65°)-2200(2300)正转回转式空气预热器,#3、#4炉空气预热器采用由哈锅供货的30.5-VI(T)-2400-QMR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采用三分仓布置,经济性和可靠性较好,该空气预热器从烟气侧吸收热量,然后通过由特殊形状的金属板组成的连续转动的传热元件把热量传给空气。

高效率传热元件紧密地放在扇形仓,扇形仓在径向分隔着被称为转子的圆柱形外壳内,转子之外装有转子外壳,外壳的两端同连接烟风道相连。预热器装有径向密封和旁路密封,形成预热器的一半流通烟气,另一半流通空气。

预热器设计漏风系数小,径向密封可以跟踪调节,使密封区在任何状况下保持最小平均间隙,为了确保预热器安全,本空预器驱动装置设有二个马达,即主马达和气动马达。当电动马达跳闸或失去电源时,气动马达自动投入,维持转子转动,但气动马达不能长时间带负荷运行。此外,空预器还设有吹灰器、多喷嘴水冲洗装置和消防水装置,以确保空预器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5.2.1空气预热器规范:

表4

项目型号数量

8台空气预热器2-29.5VI(65°)-2200(2300)

正转(#1、#2)

30.5-VI(T)-2400-QMR#3、#4)

减速机12台主电动机D200 B5型(#3、#4)

备用电机D200 B5型(#3、#4)

辅助传动风动马达8台转子支承轴承8个转子导向轴承8个滤油器

热交换器

温度控制器

吹灰器

水清洗装置多喷嘴清洗管

7.4空预器检修:

7.4.1支撑轴承拆卸(参见附图4):

7.4.1.1利用调节装置将高温端扇形板提高约10㎜;

7.4.1.2拆下下部挡水盖,清理检查调换填料;

7.4.1.3拆除进、出口油管及温度计电缆;

7.4.1.4将油放尽;

7.4.1.5拆下轴承箱上罩壳,并做好记号;

7.4.1.6将制动螺栓拆除;

7.4.1.7将底盖拆除并做好记号;

7.4.1.8在耳轴法兰面上用气割割除4根螺帽防松杆;

7.4.1.9拆除耳轴法兰螺丝;

7.4.1.10将千斤顶梁放于耳轴法兰下指定位置,临时固定于中心部分;

7.4.1.11根据转子重量选择千斤顶,将千斤顶平衡地设置在千斤顶梁上,一头

与耳轴法兰平面顶住。设置好后请有关技术人员来现场检查,认为符合

要求时,才能将转子顶高5㎜左右。

7.4.1.12质量标准:

a)轴承滚柱表面应光滑,无斑点、裂纹、剥皮现象;

b)砂架完整无损,滚柱在砂架中转动灵活;

c)调节环固定螺丝不得有损伤;

d)调节环结合平面应平整无纹路;

e)推力轴承外壳合金钢螺丝不得有损伤;

f)轴颈应光洁、平滑,不得有裂纹、凹痕、毛刺等缺陷;

g)主轴法兰平面应平整、无毛刺及较严重的碰伤;

h)主轴法兰螺丝应无损伤现象,各螺丝紧固力距应一致,法兰螺丝紧固后,

两法兰平面应接合严密, 用0.03㎜塞尺检查,塞不进为佳;

i)转子标高应检修前、后一致;

j)转子中心与密封盖偏心不大于0.2㎜;

k)防水密封罩壳装好后,不得有泄漏现象。

7.4.2导向轴承拆卸(参见附图5):

7.4.2.1拆前检查记录;

7.4.2.2拆轴承两侧平台盖板;

7.4.2.3拆除轴承周围及密封筒周围保温;

7.4.2.4在转子周围加固定板固定转子;

7.4.2.5在转子中心筒端板上安放δ=16的钢板,支承导向轴承固定圈装置,使热端扇形板不会下落;

7.4.2.6轴承上方安装好导链;

7.4.2.7轴承箱内油放净,拆下油管路和温度测点,以免妨碍工作;

7.4.2.8拆下轴承箱盖和轴承箱的联接螺栓;

7.4.2.9用起重设备拆下轴承箱盖;

7.4.2.10卸下轴套顶部固定导杆的螺母和垫圈,取下套筒并保管好;

7.4.2.11拆下锁紧螺栓的限位块,该螺栓把止退帽固定在端轴的顶部,拧松螺栓退出10㎜;

7.4.2.12拆下轴端中心管堵,上紧一个压力为34.3MPa~68.7MPa的油泵,用液

压使紧固套筒松动,然后拆下锁紧螺栓和止退帽;

7.4.2.13用起重设备卸下作为一个组装件的紧固套、轴承、外套;

7.4.2.14拆下用螺栓固定在外套上的轴承止动板;

7.4.2.15拆下SKF锁紧板并将锁紧螺母拧退约5㎜;

7.4.2.16用一压力软管接在紧固套端部螺孔上,利用液压使轴承与紧固套之间的配合松动;

7.4.2.17检查轴承保持架是否完整,滚子、滚道有无斑痕、麻点、剥皮现象,不符合标准予以更换;

7.4.2.18将轴承擦干净,拆下密封套筒,更换密封用垫圈。

7.4.2.19质量标准:

a)轴套挡圈与轴承外圈间隙为0.4mm~1㎜;

b)油塞清洁无杂物,径向间隙为:0.27mm~0.36㎜;

c)轴承与上轴套锥面配合处不能有油脂存在,用轻油质油润滑;

d)内圈与上轴套的间隙≤0.5㎜时可认为轴承已装紧,测量在周围方向不少

于6点,并反复进行多次,数据不变才行;

e)密封筒与轴承外壳结合面须涂密封胶。

7.4.3径向密封检查及更换:

7.4.3.1检查径向密封片及扇形板的磨损和变形情况,并做好记录;

7.4.3.2松开紧固螺母,拆下现有的径向密封片、夹紧板条、外端密封板及隔板

密封件等,但不得拆除径向隔板垫片;

7.4.3.3安装新密封片时,应由外端开始,把螺栓插入外端密封板的外侧和内侧

螺栓孔,同时装上垫片和径向隔板密封件,螺栓应插入径向隔板边缘。

安装径向密封件,外端板条和夹紧条,并用螺母和垫圈锁定,但不要拧

得过紧,以备以后调整用;

7.4.3.4重复上述步骤,安装其它扇形仓的径向密封组件;

7.4.3.5安装校正装置,用螺栓把它固定在支撑槽钢上,(支撑槽钢已焊接在冷、

热端连接板的烟气侧或二次风侧);

7.4.3.6缓慢转动转子,使得一个径向隔板的密封片位于扇形板的边缘,使用塞

尺将内侧和外侧的密封调整到规定的间隙并锁紧螺母;

7.4.3.7缓慢转动转子,使带有径向密封片的径向隔板,转至密封板校正装置的下面;

7.4.3.8转动转子,使其余扇形仓的径向密封片位于校正装置的下面,调整密封

片,使其刚好接触校正装置,并固定径向密封片;

7.4.3.9重复上述步骤,逐一调整每一个扇形仓的径向密封。

7.4.3.10 质量标准:

a)径向密封片及径向隔板垫片不应有较严重变形、损坏,如有应更换;

b)安装径向密封片时应特别注意空气预热器的旋向,并上下对应;

c)冷端径向密封间隙:内侧A=0㎜、外侧B=21.5㎜;

d)热端径向密封间隙:由内侧到外侧依次为C=2㎜、D=5㎜、E=7㎜、F=7

㎜、G=5㎜、H=2㎜;

e)内、外侧间隙偏差不得大于±0.5㎜。

7.4.4轴向密封检查及更换:

7.4.4.1打开位于主座架每一侧密封检查孔的盖,检查轴向密封片及轴向密封板

的磨损、变形情况,并测量间隙值,做好记录;

7.4.4.2轴向密封片的更换与调整;

7.4.4.3卸下密封片紧固螺母,拆除应更换的轴向密封片各夹紧条,尽可能不要

拆下螺栓,因为它还固定着模式扇形仓和圆周上的垫片;

7.4.4.4安装轴向密封校正装置,用螺栓将它固定在已焊在靠近轴向密封板的热

端和冷端的转子外壳内侧的槽钢上,并做调整,使其距热端和冷端“T”

型钢径向跳动量最大距离至规定值;

7.4.4.5转动转子,用百分表确定冷端和热端“T”型钢径向跳动最大的点,并

做标记;检查密封校正装置和传动围带法兰之间的间隙,并调整使其在

规定值内;

7.4.4.6安装成型的夹紧条和密封条,并用螺母和垫片固定,但不得拧紧,待最后调整时移动垫片;

7.4.4.7转动转子,使轴向密封片位于轴向密封片校正装置处,调整密封片使其

刚好与校正装置接触,并加以固定;

7.4.4.8按上述过程逐一安装,调整其余各扇形仓的轴向密封片;

7.4.4.9拆除校正装置,妥善保管;

7.4.4.10缓慢转动转子,使轴向密封片在轴向密封板的边缘,在热端和冷端分

别用塞尺检查间隙,通过调整空气预热器主座架外面的调节器,调节轴

向密封板的位置,使密封间隙在允许的范围内;依次确定,其余各密封

板、各密封片的间隙;

7.4.4.11 重新装好轴向密封检查孔的盖。

7.4.4.12 质量标准:

a)轴向密封片及密封板不应有较严重的磨损、变形,间隙值应符合规定;

b)轴向密封矫正装置距热端、冷端“T”型钢径向跳动量最大(向外)点的

距离为4.8㎜;

c)轴向密封片校正装置和传动围带之间的间隙为4.8㎜;

d)冷、热端二侧间隙偏差不得大于±0.5㎜,否则应重新调整轴向密封板;

e)三块轴向密封片在同一块轴向密封板的间隙偏差不得大于0.5㎜,总偏差

不得大于1㎜。

7.4.5旁路密封检查及更换:

7.4.5.1打开空预器侧壳体的检查孔,检查“T”形钢及旁路密封片的变形磨损情况;

7.4.5.2测量“T”型钢的端跳和径跳,找出最高点,并做好标记;

7.4.5.3拆除现有的密封片和夹紧条,必要时可使用火焰切割,或拧断螺栓,保留夹紧条以备使用;

7.4.5.4用螺栓将新的密封片固定在旁路密封角钢上,调整各间隙到规定值,并

注意在安装时密封片和“T”型钢的相对位置应正确,防止运行时越轨;

7.4.5.5封好检查孔。

7.4.5.6质量标准:

a)“T”型钢上下不得有连续线状磨痕,如有则应调整旁路密封间隙或更换旁路密封片;

b)旁路密封片有明显磨损、金属减薄或起卷应考虑更换并重新调整间隙;

c)安装新密封片时,密封片和“T”型钢相对位置要正确,防止运行时跑偏

(不对正)。在热端,密封片的顶部距离T型钢下边缘应为19mm ~25.4

㎜,在冷端,密封片的顶部距离T型钢下边缘应为19mm ~25.4㎜;

d)紧固后,螺母应施点焊防松。

7.4.6转子中心筒密封检查及更换:

7.4.6.1拆除焊接在径向隔板和凸缘上的密封件,并铲平焊缝,检查中心筒密封的磨损情况;

7.4.6.2中心筒密封的更换应确保正确的密封宽度,冷端密封较热端密封为宽;

7.4.6.3测试各密封间隙并调整;

7.4.6.4对好水平密封件,焊好该密封件和凸缘、径向隔板的焊缝。

7.4.6.5质量标准:

a)中心筒密封块磨损超过原厚度的1/3时,应更换并调整转子的水平;

b)安装中心筒密封时,确保该密封和扇形板密封表面之间的间隙:热端为

3.5㎜,冷端为1.5㎜,确保该密封和垂直密封表面之间的间隙为1.5

㎜。

7.4.7传热元件检查:

7.4.7.1在二次风或烟气侧冷、热端分别架设足够亮度的临时照明,用透光目测

法检查传热元件的通透性;

7.4.7.2吊出部分典型热端传热元件盒,检查中间层传热元件;

7.4.7.3检查隔板变形情况及元件盒之间和元件盒与隔板间的间隙;

7.4.7.4检查过程中,应用气动马达缓慢带动预热器旋转,检修人员应有明确的

位置,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7.4.8传热元件盒的修复:

7.4.8.1积灰的元件盒可将其吊起,采用敲击法清除积灰,如有积油垢,则应放

碱池中煮洗至清洁为止;

7.4.8.2部分外型保持铁板、架变形者,应将铁板割开校正后放入模具中用千斤顶压实至标准尺寸

后焊接。

7.4.8.3质量标准:

a)传热元件盒应无大面积堵灰、积油垢现象。如有则应清洗或碱洗,如仍不

能清除则应更换;

b)传热元件盒外侧壁与隔板间隙不应小于3㎜,如隔板严重变形应予以调

整;

c)传热元件盒一侧壁厚腐蚀、磨损不得超过原壁厚的1/3,否则应倒置以增

加使用寿命。

7.4.9传热元件盒的更换:

7.4.9.1冷端扇形仓传热元件的更换:

a) 打开转子外壳上的冷端元件盒装卸门;

b) 用气动马达转动转子,使转子与外壳上的开门对齐;

c) 从转子元件盒装卸门取出装卸盖;

d) 用一根带钩子的长杆或管子,钩住传热元件盒上的豁口,逐一拉出元件盒;

e) 元件盒的回装要注意先后顺序,元件盒的更换要有详细记录;

f) 在盖的内侧涂以密封胶(或密封垫),装到扇形仓上;

g) 按上面步骤逐一检查更换其它扇形仓的传热元件。

7.4.9.2热端和中间层元件盒的更换:

a) 元件盒可由空气预热器二次风出口侧或烟气入口侧吊出,也可同时进行;

b) 根据最大元件盒能拿出来的原则,在烟(风)道上用火焰切割开口,开

孔位置推荐在烟道的长边的中心上;

c) 取下热端径向和旁路密封片,放好;

d) 使用专用吊钩及吊运设备,吊出热端元件盒,运到空气预热器的外部,并用标签做好记录;

e) 顺序吊出中间元件盒,同样做好标记;

f) 按先中间后热端的顺序将新的元件盒装入转子扇形仓内,然后转动转子,

到相邻的扇形仓,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全部元件更换为止;

g) 重新装好径向密封片和旁路密封片,并重新调整间隙至规定值;

h) 拆除吊装器具,恢复烟(风)道上的开孔。

7.4.9.3质量标准:

d)烟风道开孔焊接应满焊;

e)径向密封片回装时应注意正反方向;

f)元件盒焊接时必须满焊,焊缝高度应低于2mm~5㎜。

7.4.10减速箱拆卸及测量:

7.4.10.1拆下电机、液力偶合器;

7.4.10.2打开箱体上盖记录垫子的数据;

7.4.10.3按图测大齿轮各部间隙,退下大齿轮;

7.4.10.4测量扇形齿轮水平度及间隙;

7.4.10.5吊出输出轴;

7.4.10.6拆下小锥齿轮,拆下自锁器;

7.4.10.7轴承箱存油放净,小心取出各传动轴,放到稳妥处;

7.4.10.8清洗各部件及箱体,检查齿轮磨损情况;

7.4.10.9轴承清洗、检查;

7.4.10.10结合面的检查;

7.4.10.11各级齿轮啮合试验;

7.4.10.12回装前仔细清洗齿轮箱内部及上盖;

7.4.10.13按解体的逆过程回装减速机并调整各部间隙;

7.4.10.14结合面涂抹尼龙密封膏,并紧固螺栓;

7.4.10.15依次紧固端盖螺栓,对好各输入轴对轮;

7.4.10.16恢复液力偶合器,紧固地脚螺栓,调整联轴器间隙,上好防护罩。

7.4.10.17质量标准:

a)螺旋锥齿轮的齿间隙:0.21mm~0.4㎜;

b)粗轴的轴向间隙留在下端,间隙为0.1mm~0.2㎜;

c)轴Ⅰ和轴Ⅱ的轴承轴向间隙:留在电机一侧间隙值为0.05mm~0.13㎜;

d)轴Ⅲ的轴承轴向间隙为0.06mm~0.15㎜;

e)其它轴的轴承轴向间隙为0.05mm~0.13㎜;

f)齿轮表面应无锈蚀、断齿、裂纹等缺陷,啮合应良好,无背齿现象;

g)轴承表面应无锈蚀、过热等现象,转动灵活,无异音。

7.4.11气动马达拆卸检查:

7.4.11.1解开气动马达的对轮,检查传动销胶圈的损坏情况;

7.4.11.2松开二个输入轴端盖的螺栓,小心放好;

7.4.11.3松开空气马达的地脚螺栓,移走,小心保管好垫铁;

7.4.11.4松开超越合器端盖螺栓,拿下对轮;

7.4.11.5解体气动马达;

7.4.11.6检查叶片及滑块等部件;

7.4.11.7回装气动马达。

7.4.11.8质量标准:

a) 胶圈如有磨损、老化失去弹性或折断等缺陷,应更换;

b) 超越离合器应无变色、发蓝变黑现象,滑块动作灵活,无阻塞卡涩、脱落、连不上等现象。

7.4.12 吹灰装置拆装:

7.4.12.1检查联轴器对轮上是否有记号,假使没记号,做好记号;

7.4.12.2拆除联轴器螺丝检查橡皮垫圈损坏情况;

7.4.12.3拆除底脚螺丝,将蜗轮箱吊下并将垫片分别保管好;

7.4.12.4拆除油闷头将蜗轮箱内的油放到油桶内;

7.4.12.5将联轴器拉下;

7.4.12.6拆除高速轴上的挡油板及低速轴上的挡油板;

7.4.12.7取下外壳平面法兰上的定位销及连接螺丝。这样就可以将外壳上半部从外壳上取下;

7.4.12.8高速轴连同轴承一起从外壳上取下;

7.4.12.9低速轴连同轴承、轴环一起取下;

7.4.12.10从外壳上拆卸中间轴挡油板;

7.4.12.11拆去靠近中间轴、高速轴侧的锁紧螺母和垫圈;

7.4.12.12拉下蜗轮及轴的定位圈、滚子,中间轴就能从低速轴侧拔出;

7.4.12.13全部解体后进行全面清洗检查损坏情况。如发现部件磨损超过质量标

准,再拉出调换备件,注意在调换备件时,各部尺寸必须进行全面复

核;

7.4.12.14 装复时顺序与解体时相反顺序进行,注意装配时各接合面处涂密封

剂,将定位销敲入后,再紧固接合面螺丝;

7.4.12.15 安装油封时注意不要卷边,另外在油封与轴配合部位应先涂上黄油;

7.4.12.16 全部装复后,测量蜗杆串动并做好技术记录。

7.4.12.17 质量标准:

a)转动管与固定的法兰不得漏气;

b)吹灰管应水平,平衡重量要求正确;

c)喷嘴移动角度为40°、53°,喷嘴管与烟道两侧残留间隙要相等;

d)喷嘴限位开关动作正确;

e)喷嘴与传热元件距离为350㎜;

f)嘴管与支架应完整无缺;

g)喷嘴孔磨损超过原孔径的应修正或更换。

7.4.13设备清扫试运:

7.4.13.1设备试运前应彻底检查转子两端,电机启动前用气动马达盘车使转子旋转一圈;

7.4.13.2检查吹灰装置;

7.4.13.3轴承及油系统进行加油;

7.4.13.4检查辅助空气马达的旋向;

7.4.13.5检查全部转子密封是否有损坏;

7.4.13.6检查运行中轴承的温度;

7.4.13.7检查水冲洗装置;

7.4.13.8检查消防装置。

7.4.13.9质量标准:

a)在空预器内不应有任何杂物,以免妨碍转子的旋转或损坏转子密封;

b)吹灰器喷嘴开口处的长轴应位于喷嘴管中心线上,保证吹灰气流作用在全

部受热面上;

c)确保全部轴承箱、减速箱、传动马达内有足够的油,且油箱内油位不应超

过油标尺上刻的标记;

d)确保气动马达的旋向和转子传动装置上的箭头一致;

e)支承轴承的最高运行温度不超过60℃,导向轴承不应超过71℃;

f)水冲洗装置应保证可以随时投入,且最小压力不应小于0.515Mpa;

g)消防装置入口处的压力不应小于0.49Mpa,每根管流速不应小于150t/h。

序号名称序号名称序号名称

1 推力向心球面滚子轴

2 轴承箱

3 箱盖

附图4:空气预热器支撑轴承

序号名称序号名称序号名称1 回油管 2 紧固管 3 外套4 密封套筒 5 轴承箱 6 导向端轴7 空气密封装置8 热端中心装置9 进油管10 轴承端盖11 双列向心滚子轴承12 吊杆13 扇形板

附图5:空气预热器导向轴承

空冷器使用维护说明书(英文)

Air-water Coolers Installation Operation Maintenance Manual

CONTENTS 1 General 2 Installation and removal of cooler 3 Commissioning 4 Protective film 5 Standstill 6 Service control 6.1 General 6.2 Performance test 7 Cleaning 7.1 General 7.2 Cleaning of the water side 7.2.1 Mechanical cleaning 7.2.2 Hydraulic cleaning 7.2.3 Chemical cleaning 7.2.3.1 Chemical cleaning -Insitu 7.2.3.2 Chemical cleaning-Cooler removed 7.3 Cleaning of the air-side 7.3.1 General 7.3.2 Hydraulic cleaning 7.3.3 Chemical cleaning

1. General The water cooler is a finned tube heat exchanger .The hot air flows through the fins on the outside of the tubes and the cooling fluid flows through the tubes. The heat exchanger surface of the cooler consists of elliptical core tubes with rectangular threaded on fins or round core tubes with either wound-on fins or continuous flat plate fins. The bond between fin and tube is achieved either by mechanical means or by soldering. The core tubes are rolled into the tube sheets at each end of the tubes with roller. Side wall form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cooler and are bolted to tube sheets. Water Headers (Namely connection and Return headers) are provided for water handling. The number of separation baffles conforms to the number of water passes. The headers are bolted to the tube sheets, gaskets interposed to form a seal. Plugs in the header are provided for cooler venting and draining. The materials for headers, tube, sheets and core tubes are chose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pecification of the cooling water to be used and the recommended water velocity in the tubes. 2.Installation and removal of the cooler Read all the maintenance instructions before you begin bundling this product. The cooler should be installed where it is accessible for cleaning, but not where the general public has access to it. Only let trained personnel with profound knowledge of the product and the appropriate safety rules carry out any work on the cooler. Prior to installation of the cooler ,the transport covers of the air side and the blanks on the water connection flanges are to be removed .The air and water side sealing surfaces ,which are protected priot to shipping, must be cleaned by the use of turpentine. The cooler can either be mounted to the engine as a self mounted in the air duct as a cantilever unit. The air side connections are bolted to the air ducts using gaskets or sealing compound provided by the engine builder. The cooling water pipes are bolted to connection flanges on the connection header using gaskets also provided by the engine builder. To avoid deformation and stresses when installing the cooler all connecting surfaces must be parallel and the tolerances should be kept as small as possible. All connections are to be air and water tight. Transport lugs are provided on the side walls for

回转式空预器分部试运作业指导书

目录 1、编制依据 (2) 2、工程概述 (2) 3、主要工程量 (2) 4、作业条件 (2) 5、作业方案 (4) 6.施工工序卡 (4) 6.1、空预器分部试运工序卡 (4) 7、创优质量保证措施 (5) 8、QA检查单 (6) 9、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7) 9.1安全措施 (7) 9.2文明施工措施 (8) 9.3施工安全风险控制计划 (9) 10、绿色施工控制措施 (12) 11、强制性条文施工执行表 (12) 12、反馈单 (14) 13、变更单 (15)

1、编制依据 1.1施工图纸及安装说明书 1.2《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2部分锅炉机组)(DL5190.2-2012) 1.3《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锅炉机组篇)(DL/T5210.2-2009) 1.4《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火力发电厂)DL 5009.1-2002; 1.5《火力发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指南》(2013版); 1.6《绿色施工管理规程》DB11/513-2008; 2、工程概述 XX工程空气预热器由XX锅炉厂制造,型号为XXXX三分仓式空气预热器。其组成主要包括冷端连接板、热端连接板、热端中间梁组合件、冷端中间梁组合件、主支座板、副支座组件、外壳板、中心筒及端轴装配、转子、转子扇形模块、传热元件、支承、导向轴承、润滑系统、传动装置、漏风控制装置和其他附属设备。每台炉配备两台空气预期热,布置在XX位置。 3、主要工程量 4、作业条件

5、作业方案 5.1方案设计 5.2 施工工序流程图 6.施工工序卡 6.1、空预器分部试运工序卡编号:001

空预器间隙控制装置说明书

空预器间隙控制装置说明书

目录 一、概括 1、控制范围 2、系统组织 二、系统各部分的功能 1、间隙测量头 2、控制部分 三、设备 1、现场设备 2、集控室程控盘 3、现场操作箱 四、操作 1、电源 2、手动 3、自动运行 4、联锁保护 五、调整 六、注意

一、概述: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密封间隙测量装置,其作用原理是通过间隙量头把间隙(位移)大小转换成电流信号,再把信号进行加工处理形成控制信号,然后送到驱动部分去提升或下压密封扇形板,使其密封间隙被调整到给定范围内,驱动装置每次动作时间由间隙偏差量决定,动作时间上升最大12秒,下降最大10秒。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是转子旋转的空气预热器,高温烟气自上而下流经转子的一侧(烟气侧),加热转子中的蓄热元件,当已加热的蓄热元件转到另一侧(空气侧)时,空气从下往上流经蓄热元件,把热量带走,达到预热空气的目的。由于转子受热时上下存在温差发生蘑茹状变形,使上部扇形板与转子径各密封间隙增大。见图一。 由于间隙增大,造成空气预热器泄漏增加,使能量损耗加大,如果控制住了泄漏量,就可以在不增加送风机能耗情况下,保证锅炉的总风量供应。本装置就是通过测量调节控制此间隙,减少泄漏量,达到节能的目地,提高整个机组的运行效率。 装在转子外周上的转子法兰为间隙测量的基准面。测量用的测量头装在扇形板上,扇形板下面(即测量头端面)与基准面之间的间隙为测量间隙。由于安装时转子法兰面低于径向密封片,故存在间隙。一般实际间隙值在4mm时设为机械零位,此时测量间隙值为应为4mm。运行中通常给定值设为4mm在测量值与给定值与给定值的差值在-0.2mm~+0.5mm之间时,扇形板不加以调节。一旦测量出间隙差值小于-0.2mm、大于+0.5mm时,扇形板要作提程式或下压的调节动作。这种调节动作,转子每转一周进行一次,最终是要使扇形板转子法兰基准面之间的间隙接近给定值。 1 控制范围 空气预热器密封间隙,测量控制控制能在锅炉负荷稳定及变形等运行状态下,跟踪空气预热器转子的热变形,使转子法兰基准面与扇形板之间的间隙控制在正常值范围内。 2 系统组成

空冷器知识

空冷器管束泄漏的处理方法 1.换热管堵漏 空冷器管束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由于腐蚀等原因造成穿漏,可以采用化学粘补、打卡注胶和堵管等修理方法处理。当换热管泄漏量小时,可在不停车的情况下将管外的翅片除去,然后再进行化学粘补包扎或打卡注胶堵漏;如果不能用上述方法消漏,则应将管束停车吹扫干净,拆开管箱上的丝堵,在换热管两端用角度3°~5°的金属圆台体堵塞,以达到消漏。 2. 换管 当空冷器管束非均匀腐蚀或制造缺陷而泄漏时,可采用换管消漏。首先将要更换的管子拆下,清洗管箱管孔。更换新管时,将管子中间稍拉弯曲,即可从两端管板孔穿入,穿入后进行胀接或焊接。空冷器翅片管的管子材料如何选用? 一般来说,翅片管的基管和翅片可采用各种金属材料进行组合,但在具体选用时既要考虑被冷介质的性质,操作条件,也要考虑材料本身的工艺性能、价格等因素。管子的材料一般用碳钢、不锈钢、铜、铝、钛、镍、铜合金、蒙乃尔合金以及碳钢-不锈钢双金属管,也有在碳钢管内衬一层搪瓷。 应用最多的是无缝钢管。在工作压力和温度较低而对防腐要求又不高的空冷器中,可采用高频焊接的有缝碳钢管,以降低造价。铝和铝合金管子只在低于0.2 MPa和150℃条件下使用。 空冷器风机的叶片制造材料主要有两种: 1.铸铝叶片 强度及耐温性均好,但总量因素使其只能用于薄翼型叶片,空气效率较低。 2.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叶片

●强度好,耐温性差,一般为空腔薄壁结构或泡沫塑料填充,适用于各种叶型截面,制造精度 高,空气效率亦高。 叶片损坏原因: ●叶片安装不当 ●叶片材质缺陷 处理方法: ●重新装配叶片并调整好叶片的角度;每台风机叶片的安装角度应按空冷器单元或组的设计总 装图规定的角度,或按操作工况要求的角度安装。叶片角度误差不得大于±0.5°,安装角度的测量部位在叶片的标线位置(叶片出厂时,一般在叶片上涂有黄色或其他颜色标线位置标记)。 ●更换叶片 空冷器的检修维护 空冷器检修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清扫检查管箱及管束。 ?更换腐蚀严重的管箱丝堵、管箱法兰的联接螺栓及丝堵、法兰垫片。 ?检查修复风筒、百叶窗及喷水设施。 ?处理泄漏的管子。 ?校验安全附件。 ?整体更换管束。 ?对管束进行试压。 ?检查修理轴流风机。 空冷器管束的维护注意事项 1.检查管束各密封面不得有泄漏现象.如有泄漏时,丝堵式管箱可将丝堵适当拧紧,仍无效果时,应停机更换垫圈或换丝堵(凡需更换垫片或螺接紧固件时,应先停机并将介质防空,然后进行). 2.翅片管端泄漏时,允许将管子重胀.重胀次数不得超过2次,并注意不要过胀.无法用胀接修复时应更换翅片管.作为临时措施,也允许用金属塞堵塞. 3.如需到管束表面上检查时,应在翅片管上垫以木板或橡胶板,以免损坏翅片. 4.铝翅片如被碰倒时,应用专用工具(扁口钳)扶直. 5.定期清除翅片上的尘垢以减少空气阻力,保持冷却能力.清除方法用压力水或压缩蒸汽冲刷. 6.检查管束热偿结构工作是否正常,浮动管箱移动必须灵活,不允许有滞卡现象. 7.定期维护时,应用蒸汽及水冲刷管束内部,务必将污垢除净.并应检查腐蚀厚度,其值不应超过规定值(碳钢为3毫米).检查后重新安装时.应更换丝堵垫片及法兰. 8.定期维护时,应在管束外表面(不包括翅片表面)涂一层银粉漆. 空冷器管束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 1.管内介质、温度、压力均应符合设计条件,严禁超压,超温操作. 2.管内升压、升温时,应缓慢逐级递升,以免因冲击驟热而损坏设备. 3.空冷器正常操作时,应先开启风机,再向管束内通入介质.停止操作时,应先停止向管束内通入介质,后停风机. 4.易凝介质于冬季操作时,其程序与3条相反. 5.负压操作的空冷器开机时,应先开启抽气器,管内达到规定的真空度时再启动风机,然后通入管内介质,停机时,按相反程序操作.冬季操作时,开启抽气器达到规定真空度后,先通入管内介质,再启动风机,以免管内冻结无法运行. 6.停车时,应用低压蒸汽吹扫并排净凝液,以免冻结和腐蚀. 7.开车前应将浮动管箱两端的紧定螺钉卸掉,保证浮动管箱在运行过程中可自由移动,以补偿翅片管

回转式空预器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 一. 作用 空予器是利用锅炉尾部烟气热量加热燃烧所需空气的一种热交换装置。空预器可以进一步降低排烟温度,减少排烟热损失;同时提高燃烧所需空气温度,改善燃料着火和燃烧条件,降低各项不完全燃烧损失,提高锅炉机组热效率等。 二. 原理 1.本空气预热器型号LAP8650/1900是根据美国ABB-CE预热器公司的技术进行设 计和制造。这种三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是一种以逆流方式运行的再生式热交换器。转子直径8650毫米,蓄热元件高度自上而下分别为800、800和300毫米,冷段300毫米,蓄热元件为低合金耐腐蚀的考登钢,其余热段蓄热元件为碳钢。预热器左右两半部份分别为烟气和空气通道,空气侧又分为一次风道及二次风道。当烟气流经转子时烟气将热量释放给蓄热元件,烟气温度降低;当受热后的蓄热元件旋转到空气侧时,又将热量释放给空气,空气温度升高。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实现烟气与空气地热交换。 2.装在壳体上地驱动装置通过转子外围地围带,使转子以1.28转/分的转速旋转。 为了防止空气向烟气侧泄漏,在转子的上、下端半径方向,外侧轴线方向以及圆周方向分别设有径向、轴向及旁路密封装置,此密封装置采用双密封结构以减小漏风。此外,预热器上还设有火灾监测消防及清洗系统、吹灰装置、润滑及控制等设备。 三. 空气预热器技术特性见下表 四. 空气预热器主要构件及性能 1.空气预热器为回转再生式三分仓结构,逆流,转动轴垂直,具有气密保温外壳,用以从 烟气流中有效地回收热量。设计时应考虑预热器低温端的防腐问题。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设计应满足二次风和一次风的总需求,以保证在燃烧劣质煤和所有负荷情况下,达到

三分仓容克式空预器说明书

一、空预器概述 空气预热器是利用锅炉尾部烟气热量来加热燃烧所需要空气的一种热交换装置,由于它工作在烟气温度较低的区域,回收了烟气热量,降低了排烟温度,因而提高了锅炉效率。同时由于燃烧空气温度的提高,有利于燃料着火和燃烧,减少了不完全燃烧损失 1.1.1空气预热器的类型及特点 空气预热器按传热方式分可以分为传热式和蓄热式(再生式)两种。前者是将热量连续通过传热面由烟气传给空气,烟气和空气有各自的通道。后者是烟气和空气交替地通过受热面,热量由烟气传给受热面金属,被金属积蓄起来,然后空气通过受热面,将热量传给空气,依靠这样连续不断地循环加热。 随着电厂锅炉蒸汽参数和机组容量的加大,管式空气预热器由于受热面的加大而使体积和高度增加,给锅炉布置带来影响。因此现在大机组都采用结构紧凑、重量轻的回转式空气预热器。 管式空预器和回转式空预器两者相比较各有以下特点: 1)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由于其受热面密度高,因而结构紧凑,占地小,体积为同容量管式预热器的1/10; 2)重量轻。因管式预热器的管子壁厚1.5mm,而回转预热器的蓄热板厚度为0.5-1.25mm,布置相当紧凑,所以回转式预热器金属耗量约为同容量管式预热器的1/3; 3)回转式预热器布置灵活方便,在锅炉本体更容易得到合理的布置; 4)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因受热面金属温度较高,低温腐蚀的危险较管式预热器轻些; 5)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漏风量比较大,一般管式预热器不超过5%,而回转式预热器在状态好时为8%-10%,密封不良时可达20%-30%; 6)回转空气预热器的结构比较复杂,制造工艺要求高,运行维护工作多,检修也较复杂。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有两种布置形式:垂直轴和水平轴布置。垂直轴布置的空气预热器又可分为受热面转动和风罩转动。通常使用的受热面转动的是容克式回转空气预热器,而风罩转动的是罗特缪勒(Rothemuhle)式回转预热器。这两种预热器均被采用,但较多的是受热面转动的回转式空气预热器。 按进风仓的数量分类,容克式空气预热器可以分为二分仓和三分仓两种,由圆筒形的转子和固定的圆筒形外壳、烟风道以及传动装置组成。受热面装在可转动的转子上,转子被分成若干扇形仓格,每个仓格装满了由波浪形金属薄板制成的蓄热板。圆筒形外壳的顶部和底部上下对应分隔成烟气流通区、空气流通区和密封区(过渡区)三部分(如图5-20)。烟气流通区与烟道相连,空气流通区与风道相连,密封区中既不流通烟气,又不流通空气,所以烟气和空气不相混合。装有受热面的转子由电机通过传动装置带动旋转,因此受热面不断地交替通过烟气和空气流通区,从而完成热交换。每转动一周就完成一次热交换过程。另外由于烟气的流通量比较大,故烟气的流通面积大约占转子总截面的50%左右,空气流通面积占30%-40%左右,其余部分为密封区(图5-21)。 二、空预器结构介绍 1.空预器结构图

空冷器检修施工方案

空冷器检修施工方案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附录E 编号: 空冷器检修施工方案 装置名称: 设备名称: 设备位号: 工作令号: 编制: 审核: 会签: 审批: 二○一年月日

目录 一、项目名称、概况 二、检修内容 三、施工验收标准、质量管理程序文件 四、施工组织及HSE、质量控制体系 五、主要施工工器具 六、施工方法和步骤 七、关键质量控制点及质量验收指标 八、人员配备及相关资质要求 九、检验仪器设备清单 十、HSE措施和注意事项 十一、施工网络进度、施工平面图 十二、备品备件表 十三、检修施工危害分析记录表 十四、检修施工作业环境因素表 十五、应急措施

一、项目名称、概况 1、设备简介 (1)设备名称: (2)设备位号: (3)设备型号: (4 2 二、检修内容 1、拆除与旧设备连接的所有管线与法兰。 2、清扫检查管箱、换热管及翅片。 3、更换腐蚀严重的管箱丝堵、管箱法兰的联接螺栓及丝堵、法兰垫片。 4、打开堵头,检查管箱内、管子胀口及管内部腐蚀及结垢。 5、检查修复风筒、百叶窗及喷水设施。 6、处理泄漏的管子。 7、整体更换管束。 8、新空冷器试压消漏。 9、吊车配合新旧空冷器拆装。 10、平台、梯子及钢结构拆装。 11、空冷器接管重新配管安装。 12、空冷器接水槽及接管恢复,重新焊接,试水消漏。 13、各连接阀门及油漆保温等恢复。

三、施工验收标准、质量管理程序文件 1、SHS 01010-2004 《空气冷却器维护检修规程》 2、HG 20201-2000 《工程建设安装工程起重施工规范》 3、SHS 01034-2004 《设备及管道油漆检修规程》 4、GB 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5、SH 3501-2011 《石油化工剧毒、可燃介质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6、GB 50235-2010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7、JGJ 46-2005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8、SH 3505-1999 《石油化工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9、Q/YPMC-M01-2012 《质量手册》 10、Q/YPMC-QP01~33-2012 所有相关程序文件和管理制度 四、施工组织及HSE、质量控制体系 1、施工组织 2、质量保证体系

空预器说明书

空预器 我厂空预器型号为LAP10320/883,为容克式预热器,转子直径10320毫米,蓄热元件高度自上而下为800、800和300毫米,下层300毫米冷端蓄热元件为耐腐蚀钢,其余热段蓄热元件为碳钢,本空预器是三分仓型式。 一、原理 LAP10320/883这种三分仓容克式空气预热器是一种以逆流方式运行的再生热交换器,加工成特殊波纹的金属蓄热元件被紧密地放置在转子扇形隔仓内,转子以 1.14转/分的转速旋转,其左右两半部份分别为烟气和空气通道,空气侧又分一次风道及二次风道,当烟气流经转子时,烟气将热量释放给蓄热元件,烟气温度降低,当蓄热元件旋转到空气侧时,又将热量释放给空气,空气温度升高,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实现烟气与空气的热交换。 转子由置于下梁中心的推力轴承及置于上梁中心的导向轴承支撑,并处在一个九边形的壳体中,上梁、下梁分别与壳体相连,壳体则坐落在钢架上,装在壳体上的驱动装置通过转子外围的围带,使转子以 1.14转/分的转速旋转,为了防止空气向烟气泄露,在转子上、下端半径方向,外侧轴线方向以及圆周方向分别设有径向、轴向及旁路密封装置。 二、主要部件及其性能 1.转子 本预热器转子采用模数仓格式结构,全部蓄热元件分装在24个扇形仓格内(每个仓格为15°),每个模数仓格利用一个定位销和一个固定销与中心筒相连接,由于采用这种结构,大大减少了工地安装工作量,并减少了转子内焊接应力及热应力,中心筒上、下两端分别用M42合金钢螺栓互相连接,外周下部装有一圈传动围带,围带也分成24段。热段蓄热元件由模数仓格顶部装入,冷端蓄热元件由模数仓格外周上所开设的门孔装入。2. 蓄热元件 热段蓄热元件由压制成特殊波形的碳钢板构成,按模数仓格内各小仓格的形状和尺寸,制成各种规格的组件,每一个组件都是由一块具有垂直大波纹和扰动斜波的定位板,与另一块具有同样斜波的波纹板,一块接一块地交替层叠捆扎而成,钢板厚0.6MM。 冷段蓄热元件由1.2MM厚的低合金耐腐蚀钢板构成,也按仓格形状制成各种规格的组件,每一个组件都是由一块具有垂直大波纹的定位板与另一块平板、交替层叠捆扎而成。所有热段和冷段蓄热元件组件均用扁钢,角铁焊接包扎,结构牢固。 3.壳体 预热器壳体呈九边形,由三块主壳体板、二块副壳体板和四块侧壳体板组成,主壳体板内侧设有圆弧形的轴向密封装置,外侧有若干个调节点,可对轴向密封装置的位置进行调整。 副壳体板沿宽度方向分成三段,中间段可以拆去,是安装时吊入模数仓格的大门。 侧壳体板布置在45°和25°方向,每台预热器有4块,其中一块设有安装驱动装置的机座框架,靠炉后外侧设有一块更换冷段蓄热元件的检修门,每一块侧壳体板上都设有508*508的入孔,以便进入预热器对轴向密封及轴向密封装置进行调整和维修。 4.梁、扇形板及烟风道 上梁、下梁与壳体板I、II连接,组成一个封闭的框架,成为支承预热器转动件的主要结构,上梁和下梁分隔了烟气和空气,上不小梁和下部小梁又将空气分隔成一次风和二次

空预器变频说明书

CBK型 空气预热器传动变频控制系统 使用说明书 航天科工哈尔滨风华有限公司 电站设备分公司

目 录 1 主要用途与适用范围 (1) 2 系统组成与功能 (1) 3 主要技术参数 (2) 4 工作原理 (2) 5 安装 (3) 6 使用与操作 (5) 7 维护与保养 (6) 检修空预器时,必须将柜内"运行投入和运行抑制"旋钮切到"运行抑制"。 检测电机绝缘时,必须全部脱开电机与变频器之间的导线。

1 主要用途与适用范围 空气预热器传动变频控制系统是应用变频器对空气预热器的传动进行软启动的控制设备。它具有启动力矩大、设备冲击小、运行可靠、结构简单等优点,是针对空气预热器这类大惯性负载较为理想的控制系统。 空气预热器传动变频控制系统适用于65MW、135MW、300MW、600MW、1000MW等火电机组空气预热器的配套。 2 系统组成与功能 2.1 系统组成 空气预热器传动变频控制系统包括控制柜2台(A、B侧各1台),每台控制柜中配置主、辅两台变频器分别对主、辅电机进行控制;每台控制柜配置1台制动控制箱,用以进行过压保护。系统同时包括转子停转检测装置2套(A、B侧各1套),每套配置3个探头及作用板,对转子停转进行监测。(图1:单侧系统构成示意图)

图1:单侧系统构成示意图 2.2 系统功能 a) 具有高速、低速、调试档,以满足设备运行的不同需要。 b) 具有主、辅电机之间自动切换的功能,当主电机出现变频器故障,电机卡死等故障时,可以自动切换为辅电机运行,反之亦可。 c) 系统具有远方控制和就地操作两种途径,在控制柜内设有切换开关。 d) 系统可以分别给出每台变频器DC 4~20mA的电机运行电流信号。 e) 当变频器故障、电源故障、转子停转时,发出报警信号。 3 主要技术参数 a) 主、辅变频器功率:≥7.5kW b) 供电电源:AC 380V 50Hz 三相四线 两路(厂用、保安) c) 输出继电器负载能力:5A /AC 240V 5A /DC 28V d) 环境温度:-10℃~50℃ e) 相对湿度:<85% 4 工作原理 系统(单侧、以下同)采用两台变频器分别驱动主、辅电机,可使主、辅电机分别具有高速、低速两档驱动电机功能,其中高速档为正常工作档,低速档为清洗空预器时使用。系统还具有调试档,可由用户通过变频器人机接口(HIM)在线设定所需运转速度。系统启动时可先启动主电机,也可以先启动辅电机(建议先启动主电机),电

空冷说明书

操作使用说明书 控制箱温度调节机系列 宝鸡雷博精密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目录 一、适用范围 本机组主要用于对各种电气柜内的空气进行冷却、加热、除湿和净化处理,以保证电气元件在安全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可靠工作,延长其使用寿命。适用于机械、电力、轻工、仪器仪表、纺织等行业对温湿度有较高要求的各类控制箱、配电柜及其它电气装置,也可用于小空间的温度、湿度调节。 二、安装 (一)安装要求 1、机组应垂直安装在通风良好且远离灰尘处,另外应保证其外侧进出风口与墙壁或其它物体间距离在1m以上。 2、机组周围不应存在腐蚀性气体和易燃易爆等危险气体,安装位置附近也不应有高温热源和其它发热物体,并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到机组上。 3、机组可安装在控制箱正面、侧面(LA-□□B/Q型)或顶部(LA-□□C型),加热器组件应安装在控制箱内,具体位置由用户自行确定。安装部位结构件应能充分承受机组重量。

4、用户应按照产品样本规定,预先在控制箱上加工好机组的送回风口和安装孔。送回风口的位置应确保箱内空气流向合理,循环畅通,温度均匀性好。 5、机组应使用专用电路供电,电源线截面积应符合相关规定,并在电路上安装规定容量的空气开关或保险装置及漏电断路器。 6 7401234注:123123

4、加热指示(HEATER):冷热双制型机组进入加热状态时,该指示灯(绿色)亮。 5、设定/显示(SET/ENT):当揿一下该按键,数码管闪烁,表示需要设定温度,温度设 定图5控制面板 后具有掉电保护功能。设定温度最高为35℃,最低为25℃(具体见附录参数表)。温度设定后再按一下该按键,数码管重新显示箱内实测温度。 6、增量(△):调节设定温度,揿一下增加1℃,最高为35℃。 7、减量(▽):调节设定温度,揿一下减少1℃,最低为25℃。 (二)温控条件 (三)独立除湿条件(带独立除湿功能机型) 在高湿度条件下,当机组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的箱内空气相对湿度RH≥75%,并且箱内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压缩机和风机周期性运转,对箱内空气进行除湿。 四、试运转 (一)运转前检查 确认机组固定牢靠,全部安装工作正确无误,供电电源符合要求,控制箱密封情况良好。 注:若因供电体制原因无法提供零线、需用地线代替零线时,地线的接地电阻应符合要求并可靠接地,但此时不得使用漏电保护开关。 (二)通电运转 1、向机组供电,机组控制面板显示正常,箱内侧风机工作,箱内空气开始循环。 2、调整箱内设定温度: (1)按下SET/ENT按键,数码管闪烁,显示设定温度; (2)若设定温度需要修改时,揿增量按键(△)或减量按键(▽),使设定值改变为所需要的值; (3)再按一下SET/ENT按键,显示箱内实际温度,同时保存设定值。 3、按操作说明要求,确认机组运行正常,电器部件工作可靠,无其它异常声音和现象。 4、在机组正常制冷运行20min后,控制箱内侧送回风口温差应达到5~8℃。 五、注意事项及维护保养

空预器器扇形板自动调节说明书

空预器漏风控制系统说明书 一、概述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是指转子旋转而风罩固定的一种空气预热器自锅炉炉膛排出的高温烟气自上而下流经预热器转子一侧时,加热转子中的蓄热元件。当已加热的蓄热元件随转子转到另一侧(空气侧)时,冷空气从下往上流经蓄热元件,把热量带走,从而达到预热冷空气的目的。由于转子受热时上下存在温差,发生蘑菇状变形,使上部扇形板与转子径向密圭寸片间的间隙增大。(见图一) 图一 由于密封间隙增大,造成空气预热器的泄漏量增加,使能量损耗增大。如果控制住了漏风量,就可以在不增加送风机能耗的情况下,保证锅炉的总风量供应。空气预热器漏风间隙调整控制系统,就是通过测量并调节上部扇形板与转子径向密封片之间的间隙,以保证在任何运行工况下,该部的间隙保持最小,从而减少了漏风量,达到节能降耗,提高整个机组效率的目的。 本系统同时可以检测多路故障(如转子停转、传感器异常、电机过载等)并进行故障处理和报警。 ?本系统适用于河北定曲发电厂三分仓式空气预热器 1.使用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应满足:相对湿度:<85%RH 大气压力L:86—

106Kpa 无爆炸和破坏绝缘的介质 ※ 建议将控制柜安装在远离热源的地方 2.安全应将控制柜、动力柜、现场信号变送箱可靠地固定在平台上,并保持良好的接地。 二、设备描述每台锅炉有两台空气预热器,每台预热器热端有三块扇形板,每块扇形板对应有一套高温间隙传感器和一台提升机构。 本系统由高温间隙传感器、扇形板提升机构、转子停转检测开关和控制柜、动力柜五部分组成,具体如下:高温间隙传感器探头六个(含安装板)现场信号变送箱六个(内有接线盒、电缆及信号变送器)扇形板提升机构六台控制柜一台 动力柜一台转子停转检测开关两个(含安装支架) 1. 高温间隙传感器本传感器属电涡流式传感器,它可以连续测量密封扇形板下表面与转子法兰上表面之间的间隙,并把间隙值转化为电信号,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较宽的线性范围,可以在烟气腐蚀及多粉尘的环境中工作。 a)组成高温间隙传感器由间隙测量探头、高频接线盒、信号变送器以及高频连接电缆组成。其中高频接线盒、信号变送器、高频连接电缆安装在现场信号变送箱中。如图二所示:

空预器操作说明

空预器变频器柜操作说明 一、柜内空开作用 1QF 空预器主电机总电源; 2QF 空预器副电机总电源; 1QF1 空预器油泵主电机侧回路总电源; 2QF1 空预器油泵副电机侧回路总电源; 1QF2空预器主电机回路控制总电源; 2QF2空预器副电机回路控制总电源; 二、CRT空预器按钮说明 主副电机均设置: 远方/就地 自动/手动投入自动后,运行电机故障跳闸(失电、电机过载、变频器故障)后,电气硬接线回路联启备用侧油泵、电机。手动则无此功能。 联备投入/退出联备投入后,运行电机故障跳闸后,DCS发出联启指令,联启备用侧油泵、电机。 三、运行说明 1、启动前,先就地启动油泵,然后启动同侧电机。注:只能启动同侧。另一侧也启不起来。 2、正常运行时,备用电机须投入“远方、自动、联备投入”按钮。运行电机故障时,能实现硬接线及DCS双重联锁备用启动。 3、正常运行中,可以由慢速档切至快速档;但不得由快速档切回慢速档。 3、空预器备用电机联启过程中,不得远方或就地操作跳闸电机的“启动”按钮。否则会造成联启失败。若联启失败,须按照正常启动进行。 4、空预器停运优先。因此正常运行中,不得操作就地或CRT的“停运”按钮。 5、空预器停运时,先停运电机,然后才能停油泵。若运行中直接将油泵停运,电机则跳闸。 5、运行中若出现“事故停机报警”,必须到就地按主、副电机“故障复位”复位,两台电机均复位后,才能重启。 6、若按“事故急停”造成的停运,除进行步骤5外,还须将“事故急停”按钮复位,方可重启。 7、空气马达分别取自主、副电机控制电源,正常一路工作,一路备用。空气马达电磁阀失电供气启动。两台电机均发生故障停运后或油泵过载后,遇上油泵已停运,空气马达联启。空预器正常停运不联启。正常需要空气马达运行时需要先停运油泵,然后就地手启。空气马达停运在就地柜操作。 8、空预器两台电机均停电前,必须关闭空气马达气源。

空冷器检修施工方案

附录E 编号: 空冷器检修施工方案 装置名称: 设备名称: 设备位号: 工作令号: 编制: 审核: 会签: 审批: 二○一年月日

目录 一、项目名称、概况 二、检修内容 三、施工验收标准、质量管理程序文件 四、施工组织及HSE、质量控制体系 五、主要施工工器具 六、施工方法和步骤 七、关键质量控制点及质量验收指标 八、人员配备及相关资质要求 九、检验仪器设备清单 十、HSE措施和注意事项 十一、施工网络进度、施工平面图 十二、备品备件表 十三、检修施工危害分析记录表 十四、检修施工作业环境因素表 十五、应急措施

一、项目名称、概况 1、设备简介 (1)设备名称: (2)设备位号: (3)设备型号: (4)设备参数: 2、概况 二、检修内容 1、拆除与旧设备连接的所有管线与法兰。 2、清扫检查管箱、换热管及翅片。 3、更换腐蚀严重的管箱丝堵、管箱法兰的联接螺栓及丝堵、法兰垫片。 4、打开堵头,检查管箱内、管子胀口及管内部腐蚀及结垢。 5、检查修复风筒、百叶窗及喷水设施。 6、处理泄漏的管子。 7、整体更换管束。 8、新空冷器试压消漏。 9、吊车配合新旧空冷器拆装。 10、平台、梯子及钢结构拆装。 11、空冷器接管重新配管安装。 12、空冷器接水槽及接管恢复,重新焊接,试水消漏。 13、各连接阀门及油漆保温等恢复。 三、施工验收标准、质量管理程序文件 1、SHS 01010-2004 《空气冷却器维护检修规程》 2、HG 20201-2000 《工程建设安装工程起重施工规范》 3、SHS 01034-2004 《设备及管道油漆检修规程》 4、GB 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5、SH 3501-2011 《石油化工剧毒、可燃介质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6、GB 50235-2010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7、JGJ 46-2005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8、SH 3505-1999 《石油化工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9、Q/YPMC-M01-2012 《质量手册》

直接空冷凝汽器 空冷岛运行维护手册 HAC_S-D01.1

直接空冷凝汽器空冷岛运行维护手册HAC/S-D01.1 哈尔滨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部分:总的安全措施 一.一般性说明 二.运行、检查和修理时的安全措施 三.启动时的安全措施 四.持续运行时的安全措施 五.停机时的安全措施 六.不遵守安全措施的危险 七.ACC 平台下的变压器(如有) 一.一般性说明: 本手册包括了关于ACC系统的运行、检查、维护的基本说明。有关操作人员必须遵守。该设备的功能为蒸汽冷凝器,必须由合格人员进行操作和检查,操作员应在开始使用前完整地学习本手册。严禁雇用不合格的员工,操作员必须明白所有安全措施。本手册适用于指定的运行工况,对于极端运行工况,应有特殊考虑。特殊运行工况要求操作员要更多的加以注意,对于本手册没有预计到的工况或问题,请及时与哈尔滨空调股份有限公司联系。 对于由于自然原因造成业主的全部或部分损失,由于业主的代理或雇员没有严格遵守本手册的每一个过程,指导和注意事项而造成业主的全部或部分损失,及擅自改动本手册而造成的业主的全部或部分损失,哈尔滨空调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不承担责任。任何此类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也将免去哈尔滨空调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对受影响的工作部分的保障。 二.运行、检查和修理时的安全措施: 进行任何工作时都应遵守安全措施及事故预防措施。任何工作开始前,所有设备应断电,并采取措施防止设备重新启动的事故。电机、风机、泵、执行机构应静止、断电,并从主控制室进行闭锁,防止发生误动。注意事故预防措施, 风机齿轮箱输出端和电机的轴承可在设备运行时从风机梁步道上给予加注润滑液,不可在风机运行时给齿轮箱换油。 警告:电厂内人员应戴安全帽、穿防护鞋。 要特别注意下列各项工作时,必须做好有关安装措施: 1.对风机采取任何操作前,必须关掉电机,切断电源并锁止。在电机梁上工作

石化空冷器

空气冷却器技术及设备 空气冷却器是以环境空气作为冷却介质,对管内高温流体进行冷却或冷凝的设备,它具有不需要水源,适用于高温、高压的工艺条件,使用寿命长,运转费用低等优点。随着水资源和能源的匮乏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节水、节能、无污染的空气冷却器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一、空冷器的应用 与水作为冷却介质的传统工业冷却系统相比,空冷的优缺点如表1和表2所示。由表可见,在缺水地区(如沙漠地带)或水冷结垢和腐蚀严重的地区,适合采用空冷器。一般在下述条件下采用空冷比较有利。 (1) 热流体出口温度与空气进口温度之差>15℃。 (2) 热流体出口温度>60℃,其允许波动范围>5℃。 (3) 空气的设计气温<38℃。 (4) 有效对数平均温度差≥40℃。 (5) 管内热流体的给热系数<2300 W/(m2 *℃)。 (6) 热流体的凝固点<0℃。 (7) 管侧热流体的允许压降>10kPa,设计压力>100kPa。

二、空冷器的型式 空冷器由管束、风机、构架三个基本部分和百叶窗、风筒、喷淋装置、梯子、平台等辅助部分组成,每个管束有若干排三角形排列的管子,该管子一般是翅片管,也可以是光管。介质的流向通常是逆流,热流体从管束顶端流入,底部流出,空气由下向上流动,冷却热的工艺介质。另外还有风机、百叶窗、构架和风箱等部件,风机驱动空气流过管束,百叶窗通过调节进入空冷器的空气量来改善空冷器的调节和适应性能,构架是支撑管束、风机,百叶窗以及其它附属件的钢结构,风箱用于导流空气。空冷器按管束布置方式可分为水平式和斜顶式;按通风方式可分为鼓风式和引风式;按冷却方式可分为干式、湿式和干湿联合式。 2.1 管束 表3管束的型式与代号

热管式空预器使用说明

热管式余热节能交换器 (热管式空气预热器)安装使用说明书 上海蕲黄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概述 1、热管简介 热管是一种具有高传热性能元件,它通过密闭真空管壳内工作介质的相变潜热来传递能量,其传热性能类似于超导体性能,因此它具有传热能力大,传热效率高的特点。 典型的重力热管如又图所示,在密闭的管内先抽成 1~2×10PA的负压,在此状态下充入适量工质。在热管的下端(受热段)加热,工质吸收热量汽化为蒸汽,在微小的压差下,上升到热管上端(放热段),并向外界放出热量,且凝结为液体。冷凝液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热管内壁返回到受热段,并再次受热汽化,如此循环往复,连续不断的将热量从一端传向另一端。由于是相变传热,因此热管内阻很小,所以能以较小的温差获得较大的传热率,且结构简单,具有单向导热的特点,特别是由于热管的特有机理,例冷热流体之间的热交换在管外进行,并可以方便的进行强化传热。 热管这种传热元件可以单根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根据用户现场的条件,配以相应的流通结构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换热器,热管换热器具有传热效率高,阻力损失小,结构紧凑、工作可靠和维护费用小等多种优点,它在空间技术、电子、冶金、动力、石油、化工等各种行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结构特点 热管空气预热器由箱体、热管管束、中隔板组成。箱体分为两侧:一侧流体为烟气,一侧流体为空气。 特点: 1、烟气和空气由中隔板隔开,热管腰环与中隔板密封良好,两侧流体不串流。 2、烟气和空气通过管件外表面换热,换热面积易于扩展。 3、可调节管件表面翅片和翅片距,控制管壁温度避免烟气侧堵灰和酸腐蚀。 4、少数管件的漏穿不会造成烟气和空气的串流。

空冷器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参考

空冷器管束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 1.管内介质、温度、压力均应符合设计条件,严禁超压,超温操作. 2.管内升压、升温时,应缓慢逐级递升,以免因冲击驟热而损坏设备. 3.空冷器正常操作时,应先开启风机,再向管束内通入介质.停止操作时,应先停止向管束内通入介质,后停风机. 4.易凝介质于冬季操作时,其程序与3条相反. 5.负压操作的空冷器开机时,应先开启抽气器,管内达到规定的真空度时再启动风机,然后通入管内介质,停机时,按相反程序操作.冬季操作时,开启抽气器达到规定真空度后,先通入管内介质,再启动风机,以免管内冻结无法运行. 6.停车时,应用低压蒸汽吹扫并排净凝液,以免冻结和腐蚀. 7.开车前应将浮动管箱两端的紧定螺钉卸掉,保证浮动管箱在运行过程中可自由移动,以补偿翅片管热胀冷说的变形量. 空冷风机系统的维护保养及使用注意事项 1、日常巡检 运行中有无异常性声音和振动. 回转部件有无过热、松动. 2、定期维护保养 每三个月通过注油嘴加注锂基润滑油. 定期调整三角带的松紧度,并检查三角带胶带的磨损程度,磨损严重的应及时予以更换. 全面检查各零、部件的紧固状态一年一次.

风筒与叶轮的径向间隙检查一年一次. 叶片角度及叶片沿风机轴向跳动应每年检查、调整一次. 清除风机叶片表面油污,检查叶片损坏,半年一次. 3、使用注意事项 风机使用角度不得超过规定的调角范围以防电机过载. 加注黄油不应超过油腔的2/3,以免轴承过热. 每次检修和更换电机时,必须注意接线相应,应保证风机叶轮俯视顺时针方向旋转. 皮带传动机构的皮带应保持一定的张紧力。如过于松弛,则电机的动力无法有效的传递至风机,风机效率下降,甚至造成皮带飞出的事故。 如皮带过紧,摩擦阻力增大,容易造成电机超负荷,长时间运行还会造成电机,风机轴弯曲,轴承松动,致使振动,噪音增大,影响设备运行。 定期检查更换风机的皮带,确保风机使用正常。 兰州长征机械有限公司 2015年1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