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预器说明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一月份培训内容
5.1.4 空气预热器:
#1、#2炉空气预热器采用由上锅供货的2-29.5VI(65°)-2200(2300)正转回转式空气预热器,#3、#4炉空气预热器采用由哈锅供货的30.5-VI(T)-2400-QMR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采用三分仓布置,经济性和可靠性较好,该空气预热器从烟气侧吸收热量,然后通过由特殊形状的金属板组成的连续转动的传热元件把热量传给空气。
高效率传热元件紧密地放在扇形仓,扇形仓在径向分隔着被称为转子的圆柱形外壳内,转子之外装有转子外壳,外壳的两端同连接烟风道相连。
预热器装有径向密封和旁路密封,形成预热器的一半流通烟气,另一半流通空气。
预热器设计漏风系数小,径向密封可以跟踪调节,使密封区在任何状况下保持最小平均间隙,为了确保预热器安全,本空预器驱动装置设有二个马达,即主马达和气动马达。
当电动马达跳闸或失去电源时,气动马达自动投入,维持转子转动,但气动马达不能长时间带负荷运行。
此外,空预器还设有吹灰器、多喷嘴水冲洗装置和消防水装置,以确保空预器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5.2.1空气预热器规范:
7.4.1支撑轴承拆卸(参见附图4):
7.4.1.1利用调节装置将高温端扇形板提高约10㎜;
7.4.1.2拆下下部挡水盖,清理检查调换填料;
7.4.1.3拆除进、出口油管及温度计电缆;
7.4.1.4将油放尽;
7.4.1.5拆下轴承箱上罩壳,并做好记号;
7.4.1.6将制动螺栓拆除;
7.4.1.7将底盖拆除并做好记号;
7.4.1.8在耳轴法兰面上用气割割除4根螺帽防松杆;
7.4.1.9拆除耳轴法兰螺丝;
7.4.1.10将千斤顶梁放于耳轴法兰下指定位置,临时固定于中心部分;
7.4.1.11根据转子重量选择千斤顶,将千斤顶平衡地设置在千斤顶梁上,一头
与耳轴法兰平面顶住。
设置好后请有关技术人员来现场检查,认为符合
要求时,才能将转子顶高5㎜左右。
7.4.1.12质量标准:
a)轴承滚柱表面应光滑,无斑点、裂纹、剥皮现象;
b)砂架完整无损,滚柱在砂架中转动灵活;
c)调节环固定螺丝不得有损伤;
d)调节环结合平面应平整无纹路;
e)推力轴承外壳合金钢螺丝不得有损伤;
f)轴颈应光洁、平滑,不得有裂纹、凹痕、毛刺等缺陷;
g)主轴法兰平面应平整、无毛刺及较严重的碰伤;
h)主轴法兰螺丝应无损伤现象,各螺丝紧固力距应一致,法兰螺丝紧固后,
两法兰平面应接合严密, 用0.03㎜塞尺检查,塞不进为佳;
i)转子标高应检修前、后一致;
j)转子中心与密封盖偏心不大于0.2㎜;
k)防水密封罩壳装好后,不得有泄漏现象。
7.4.2导向轴承拆卸(参见附图5):
7.4.2.1拆前检查记录;
7.4.2.2拆轴承两侧平台盖板;
7.4.2.3拆除轴承周围及密封筒周围保温;
7.4.2.4在转子周围加固定板固定转子;
7.4.2.5在转子中心筒端板上安放δ=16的钢板,支承导向轴承固定圈装置,使热端扇形板不会下落;
7.4.2.6轴承上方安装好导链;
7.4.2.7轴承箱内油放净,拆下油管路和温度测点,以免妨碍工作;
7.4.2.8拆下轴承箱盖和轴承箱的联接螺栓;
7.4.2.9用起重设备拆下轴承箱盖;
7.4.2.10卸下轴套顶部固定导杆的螺母和垫圈,取下套筒并保管好;
7.4.2.11拆下锁紧螺栓的限位块,该螺栓把止退帽固定在端轴的顶部,拧松螺栓退出10㎜;
7.4.2.12拆下轴端中心管堵,上紧一个压力为34.3MPa~68.7MPa的油泵,用液
压使紧固套筒松动,然后拆下锁紧螺栓和止退帽;
7.4.2.13用起重设备卸下作为一个组装件的紧固套、轴承、外套;
7.4.2.14拆下用螺栓固定在外套上的轴承止动板;
7.4.2.15拆下SKF锁紧板并将锁紧螺母拧退约5㎜;
7.4.2.16用一压力软管接在紧固套端部螺孔上,利用液压使轴承与紧固套之间的配合松动;
7.4.2.17检查轴承保持架是否完整,滚子、滚道有无斑痕、麻点、剥皮现象,不符合标准予以更换;
7.4.2.18将轴承擦干净,拆下密封套筒,更换密封用垫圈。
7.4.2.19质量标准:
a)轴套挡圈与轴承外圈间隙为0.4mm~1㎜;
b)油塞清洁无杂物,径向间隙为:0.27mm~0.36㎜;
c)轴承与上轴套锥面配合处不能有油脂存在,用轻油质油润滑;
d)内圈与上轴套的间隙≤0.5㎜时可认为轴承已装紧,测量在周围方向不少
于6点,并反复进行多次,数据不变才行;
e)密封筒与轴承外壳结合面须涂密封胶。
7.4.3径向密封检查及更换:
7.4.3.1检查径向密封片及扇形板的磨损和变形情况,并做好记录;
7.4.3.2松开紧固螺母,拆下现有的径向密封片、夹紧板条、外端密封板及隔板
密封件等,但不得拆除径向隔板垫片;
7.4.3.3安装新密封片时,应由外端开始,把螺栓插入外端密封板的外侧和内侧
螺栓孔,同时装上垫片和径向隔板密封件,螺栓应插入径向隔板边缘。
安装径向密封件,外端板条和夹紧条,并用螺母和垫圈锁定,但不要拧
得过紧,以备以后调整用;
7.4.3.4重复上述步骤,安装其它扇形仓的径向密封组件;
7.4.3.5安装校正装置,用螺栓把它固定在支撑槽钢上,(支撑槽钢已焊接在冷、
热端连接板的烟气侧或二次风侧);
7.4.3.6缓慢转动转子,使得一个径向隔板的密封片位于扇形板的边缘,使用塞
尺将内侧和外侧的密封调整到规定的间隙并锁紧螺母;
7.4.3.7缓慢转动转子,使带有径向密封片的径向隔板,转至密封板校正装置的下面;
7.4.3.8转动转子,使其余扇形仓的径向密封片位于校正装置的下面,调整密封
片,使其刚好接触校正装置,并固定径向密封片;
7.4.3.9重复上述步骤,逐一调整每一个扇形仓的径向密封。
7.4.3.10 质量标准:
a)径向密封片及径向隔板垫片不应有较严重变形、损坏,如有应更换;
b)安装径向密封片时应特别注意空气预热器的旋向,并上下对应;
c)冷端径向密封间隙:内侧A=0㎜、外侧B=21.5㎜;
d)热端径向密封间隙:由内侧到外侧依次为C=2㎜、D=5㎜、E=7㎜、F=7
㎜、G=5㎜、H=2㎜;
e)内、外侧间隙偏差不得大于±0.5㎜。
7.4.4轴向密封检查及更换:
7.4.4.1打开位于主座架每一侧密封检查孔的盖,检查轴向密封片及轴向密封板
的磨损、变形情况,并测量间隙值,做好记录;
7.4.4.2轴向密封片的更换与调整;
7.4.4.3卸下密封片紧固螺母,拆除应更换的轴向密封片各夹紧条,尽可能不要
拆下螺栓,因为它还固定着模式扇形仓和圆周上的垫片;
7.4.4.4安装轴向密封校正装置,用螺栓将它固定在已焊在靠近轴向密封板的热
端和冷端的转子外壳内侧的槽钢上,并做调整,使其距热端和冷端“T”
型钢径向跳动量最大距离至规定值;
7.4.4.5转动转子,用百分表确定冷端和热端“T”型钢径向跳动最大的点,并
做标记;检查密封校正装置和传动围带法兰之间的间隙,并调整使其在
规定值内;
7.4.4.6安装成型的夹紧条和密封条,并用螺母和垫片固定,但不得拧紧,待最后调整时移动垫片;
7.4.4.7转动转子,使轴向密封片位于轴向密封片校正装置处,调整密封片使其
刚好与校正装置接触,并加以固定;
7.4.4.8按上述过程逐一安装,调整其余各扇形仓的轴向密封片;
7.4.4.9拆除校正装置,妥善保管;
7.4.4.10缓慢转动转子,使轴向密封片在轴向密封板的边缘,在热端和冷端分
别用塞尺检查间隙,通过调整空气预热器主座架外面的调节器,调节轴
向密封板的位置,使密封间隙在允许的范围内;依次确定,其余各密封
板、各密封片的间隙;
7.4.4.11 重新装好轴向密封检查孔的盖。
7.4.4.12 质量标准:
a)轴向密封片及密封板不应有较严重的磨损、变形,间隙值应符合规定;
b)轴向密封矫正装置距热端、冷端“T”型钢径向跳动量最大(向外)点的
距离为4.8㎜;
c)轴向密封片校正装置和传动围带之间的间隙为4.8㎜;
d)冷、热端二侧间隙偏差不得大于±0.5㎜,否则应重新调整轴向密封板;
e)三块轴向密封片在同一块轴向密封板的间隙偏差不得大于0.5㎜,总偏差
不得大于1㎜。
7.4.5旁路密封检查及更换:
7.4.5.1打开空预器侧壳体的检查孔,检查“T”形钢及旁路密封片的变形磨损情况;
7.4.5.2测量“T”型钢的端跳和径跳,找出最高点,并做好标记;
7.4.5.3拆除现有的密封片和夹紧条,必要时可使用火焰切割,或拧断螺栓,保留夹紧条以备使用;
7.4.5.4用螺栓将新的密封片固定在旁路密封角钢上,调整各间隙到规定值,并
注意在安装时密封片和“T”型钢的相对位置应正确,防止运行时越轨;
7.4.5.5封好检查孔。
7.4.5.6质量标准:
a)“T”型钢上下不得有连续线状磨痕,如有则应调整旁路密封间隙或更换旁路密封片;
b)旁路密封片有明显磨损、金属减薄或起卷应考虑更换并重新调整间隙;
c)安装新密封片时,密封片和“T”型钢相对位置要正确,防止运行时跑偏
(不对正)。
在热端,密封片的顶部距离T型钢下边缘应为19mm ~25.4
㎜,在冷端,密封片的顶部距离T型钢下边缘应为19mm ~25.4㎜;
d)紧固后,螺母应施点焊防松。
7.4.6转子中心筒密封检查及更换:
7.4.6.1拆除焊接在径向隔板和凸缘上的密封件,并铲平焊缝,检查中心筒密封的磨损情况;
7.4.6.2中心筒密封的更换应确保正确的密封宽度,冷端密封较热端密封为宽;
7.4.6.3测试各密封间隙并调整;
7.4.6.4对好水平密封件,焊好该密封件和凸缘、径向隔板的焊缝。
7.4.6.5质量标准:
a)中心筒密封块磨损超过原厚度的1/3时,应更换并调整转子的水平;
b)安装中心筒密封时,确保该密封和扇形板密封表面之间的间隙:热端为
3.5㎜,冷端为1.5㎜,确保该密封和垂直密封表面之间的间隙为1.5
㎜。
7.4.7传热元件检查:
7.4.7.1在二次风或烟气侧冷、热端分别架设足够亮度的临时照明,用透光目测
法检查传热元件的通透性;
7.4.7.2吊出部分典型热端传热元件盒,检查中间层传热元件;
7.4.7.3检查隔板变形情况及元件盒之间和元件盒与隔板间的间隙;
7.4.7.4检查过程中,应用气动马达缓慢带动预热器旋转,检修人员应有明确的
位置,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7.4.8传热元件盒的修复:
7.4.8.1积灰的元件盒可将其吊起,采用敲击法清除积灰,如有积油垢,则应放
碱池中煮洗至清洁为止;
7.4.8.2部分外型保持铁板、架变形者,应将铁板割开校正后放入模具中用千斤顶压实至标准尺寸
后焊接。
7.4.8.3质量标准:
a)传热元件盒应无大面积堵灰、积油垢现象。
如有则应清洗或碱洗,如仍不
能清除则应更换;
b)传热元件盒外侧壁与隔板间隙不应小于3㎜,如隔板严重变形应予以调
整;
c)传热元件盒一侧壁厚腐蚀、磨损不得超过原壁厚的1/3,否则应倒置以增
加使用寿命。
7.4.9传热元件盒的更换:
7.4.9.1冷端扇形仓传热元件的更换:
a) 打开转子外壳上的冷端元件盒装卸门;
b) 用气动马达转动转子,使转子与外壳上的开门对齐;
c) 从转子元件盒装卸门取出装卸盖;
d) 用一根带钩子的长杆或管子,钩住传热元件盒上的豁口,逐一拉出元件盒;
e) 元件盒的回装要注意先后顺序,元件盒的更换要有详细记录;
f) 在盖的内侧涂以密封胶(或密封垫),装到扇形仓上;
g) 按上面步骤逐一检查更换其它扇形仓的传热元件。
7.4.9.2热端和中间层元件盒的更换:
a) 元件盒可由空气预热器二次风出口侧或烟气入口侧吊出,也可同时进行;
b) 根据最大元件盒能拿出来的原则,在烟(风)道上用火焰切割开口,开
孔位置推荐在烟道的长边的中心上;
c) 取下热端径向和旁路密封片,放好;
d) 使用专用吊钩及吊运设备,吊出热端元件盒,运到空气预热器的外部,并用标签做好记录;
e) 顺序吊出中间元件盒,同样做好标记;
f) 按先中间后热端的顺序将新的元件盒装入转子扇形仓内,然后转动转子,
到相邻的扇形仓,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全部元件更换为止;
g) 重新装好径向密封片和旁路密封片,并重新调整间隙至规定值;
h) 拆除吊装器具,恢复烟(风)道上的开孔。
7.4.9.3质量标准:
d)烟风道开孔焊接应满焊;
e)径向密封片回装时应注意正反方向;
f)元件盒焊接时必须满焊,焊缝高度应低于2mm~5㎜。
7.4.10减速箱拆卸及测量:
7.4.10.1拆下电机、液力偶合器;
7.4.10.2打开箱体上盖记录垫子的数据;
7.4.10.3按图测大齿轮各部间隙,退下大齿轮;
7.4.10.4测量扇形齿轮水平度及间隙;
7.4.10.5吊出输出轴;
7.4.10.6拆下小锥齿轮,拆下自锁器;
7.4.10.7轴承箱存油放净,小心取出各传动轴,放到稳妥处;
7.4.10.8清洗各部件及箱体,检查齿轮磨损情况;
7.4.10.9轴承清洗、检查;
7.4.10.10结合面的检查;
7.4.10.11各级齿轮啮合试验;
7.4.10.12回装前仔细清洗齿轮箱内部及上盖;
7.4.10.13按解体的逆过程回装减速机并调整各部间隙;
7.4.10.14结合面涂抹尼龙密封膏,并紧固螺栓;
7.4.10.15依次紧固端盖螺栓,对好各输入轴对轮;
7.4.10.16恢复液力偶合器,紧固地脚螺栓,调整联轴器间隙,上好防护罩。
7.4.10.17质量标准:
a)螺旋锥齿轮的齿间隙:0.21mm~0.4㎜;
b)粗轴的轴向间隙留在下端,间隙为0.1mm~0.2㎜;
c)轴Ⅰ和轴Ⅱ的轴承轴向间隙:留在电机一侧间隙值为0.05mm~0.13㎜;
d)轴Ⅲ的轴承轴向间隙为0.06mm~0.15㎜;
e)其它轴的轴承轴向间隙为0.05mm~0.13㎜;
f)齿轮表面应无锈蚀、断齿、裂纹等缺陷,啮合应良好,无背齿现象;
g)轴承表面应无锈蚀、过热等现象,转动灵活,无异音。
7.4.11气动马达拆卸检查:
7.4.11.1解开气动马达的对轮,检查传动销胶圈的损坏情况;
7.4.11.2松开二个输入轴端盖的螺栓,小心放好;
7.4.11.3松开空气马达的地脚螺栓,移走,小心保管好垫铁;
7.4.11.4松开超越合器端盖螺栓,拿下对轮;
7.4.11.5解体气动马达;
7.4.11.6检查叶片及滑块等部件;
7.4.11.7回装气动马达。
7.4.11.8质量标准:
a) 胶圈如有磨损、老化失去弹性或折断等缺陷,应更换;
b) 超越离合器应无变色、发蓝变黑现象,滑块动作灵活,无阻塞卡涩、脱落、连不上等现象。
7.4.12 吹灰装置拆装:
7.4.12.1检查联轴器对轮上是否有记号,假使没记号,做好记号;
7.4.12.2拆除联轴器螺丝检查橡皮垫圈损坏情况;
7.4.12.3拆除底脚螺丝,将蜗轮箱吊下并将垫片分别保管好;
7.4.12.4拆除油闷头将蜗轮箱内的油放到油桶内;
7.4.12.5将联轴器拉下;
7.4.12.6拆除高速轴上的挡油板及低速轴上的挡油板;
7.4.12.7取下外壳平面法兰上的定位销及连接螺丝。
这样就可以将外壳上半部从外壳上取下;
7.4.12.8高速轴连同轴承一起从外壳上取下;
7.4.12.9低速轴连同轴承、轴环一起取下;
7.4.12.10从外壳上拆卸中间轴挡油板;
7.4.12.11拆去靠近中间轴、高速轴侧的锁紧螺母和垫圈;
7.4.12.12拉下蜗轮及轴的定位圈、滚子,中间轴就能从低速轴侧拔出;
7.4.12.13全部解体后进行全面清洗检查损坏情况。
如发现部件磨损超过质量标
准,再拉出调换备件,注意在调换备件时,各部尺寸必须进行全面复
核;
7.4.12.14 装复时顺序与解体时相反顺序进行,注意装配时各接合面处涂密封
剂,将定位销敲入后,再紧固接合面螺丝;
7.4.12.15 安装油封时注意不要卷边,另外在油封与轴配合部位应先涂上黄油;
7.4.12.16 全部装复后,测量蜗杆串动并做好技术记录。
7.4.12.17 质量标准:
a)转动管与固定的法兰不得漏气;
b)吹灰管应水平,平衡重量要求正确;
c)喷嘴移动角度为40°、53°,喷嘴管与烟道两侧残留间隙要相等;
d)喷嘴限位开关动作正确;
e)喷嘴与传热元件距离为350㎜;
f)嘴管与支架应完整无缺;
g)喷嘴孔磨损超过原孔径的应修正或更换。
7.4.13设备清扫试运:
7.4.13.1设备试运前应彻底检查转子两端,电机启动前用气动马达盘车使转子旋转一圈;
7.4.13.2检查吹灰装置;
7.4.13.3轴承及油系统进行加油;
7.4.13.4检查辅助空气马达的旋向;
7.4.13.5检查全部转子密封是否有损坏;
7.4.13.6检查运行中轴承的温度;
7.4.13.7检查水冲洗装置;
7.4.13.8检查消防装置。
7.4.13.9质量标准:
a)在空预器内不应有任何杂物,以免妨碍转子的旋转或损坏转子密封;
b)吹灰器喷嘴开口处的长轴应位于喷嘴管中心线上,保证吹灰气流作用在全
部受热面上;
c)确保全部轴承箱、减速箱、传动马达内有足够的油,且油箱内油位不应超
过油标尺上刻的标记;
d)确保气动马达的旋向和转子传动装置上的箭头一致;
e)支承轴承的最高运行温度不超过60℃,导向轴承不应超过71℃;
f)水冲洗装置应保证可以随时投入,且最小压力不应小于0.515Mpa;
g)消防装置入口处的压力不应小于0.49Mpa,每根管流速不应小于150t/h。
附图4:空气预热器支撑轴承
附图5:空气预热器导向轴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