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腧穴学(全套课件367P)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
肉骨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外周连 属部分,能约束骨骼,以利于关节的 屈伸,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正 如《素问 · 痿论》所说:“宗筋主束 骨而利机关也。”其分布有一定的规 律,与十二经络相联系。全身筋肉按 十二经脉分布划分为十二组肌肉群, 以手足三阴三阳名之为十二经筋。
经络腧穴学
概 念
经络腧穴学:是经络学和腧穴学的总称,经络学主要研 究经络理论及其应用,主要阐述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 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对临床的指导;腧穴学是研究腧穴 理论和应用,主要阐述腧穴的名称,定位,分类和临床应 用。
第一章 经络总论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指人体运行 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 通路。 经:有路径的含义,为直行的主干。 络:有网络的含义,为经所分出的支脉。
他反应点作为针灸的部位。又称天应穴、 不定穴、压痛点。首见于《千金要方》。
四、腧穴的命名 解剖部位:腕旁的腕骨,乳下的乳根
穴位作用:治母疾的睛明、光明、治面瘫的牵正。
天体地貌:日月、太乙、大陵、丘墟、太溪、涌 泉。
动植物:伏兔、鱼际、犊鼻、鹤顶 建筑居处:天井、屋翳、膺窗、库房、梁门。 中医学理论:阴陵泉、阳陵泉、三阴交、气海。
(1)十二经脉的命名 手足、阴阳、脏腑
手足:根据循行部位
阴阳:根据循行部位的阴阳属性; 三阴 阴气最盛 阴气其次 太阴 少阴 三阳 阳气最盛 阳气其次 阳明 太阳
阴气最少
厥阴
阳气最少
少阳
脏腑:根据所属脏腑
(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左右对称 阴经在阴 阳经在阳 立正姿势下:拇指在前,小指在后,将上下肢内 外侧分为前、中、后三个区域。
腧穴数目的发展 《内经》:160个
《针灸甲乙经》:349个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354个
《针灸大成》:359个
《针灸逢源》:361个
三、腧穴的分类
十四经穴:有固定名称和定位,且归属于
十二经脉和任、督脉的腧穴。
奇穴:有固定名称和定位,但未归入十四
经的腧穴。
阿是穴:无固定名称和定位,以压痛或其
部位 前
阳经 阳明
阴经 太阴
内踝8寸下 厥阴
中
后
少阳
太阳
厥阴
少阴
太阴
(3)十二经脉表里络属关系
阴经属脏主里、阳经属腑主表、一脏配 一腑、一阴配一阳,形成脏腑、阴阳、表 里的属络关系。
肺经、大肠
膀胱、肾
脾、胃
心包、三焦
心、小肠
肝、胆
结果:生理上密切联系,病理上互相影响, 治疗上互相为用。
6、十二皮部:是指体表的皮肤按经络循行
分布部位的分区。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 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 散布的所在。所以各经皮部就是该经在皮 肤表面的反应区和该经濡养的皮肤区域。 其分布区域,是以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 分布范围为依据的。由于二十皮部居于人 体最外层,又与经络气血相通,故是机体 的卫外屏障,起着保卫机体、抵御外邪和 反映病证的作用。
一、经络系统(经脉、络脉、连属部分)
经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 络脉:十五络脉、孙络、浮络 连属部分: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第二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和概况
1、十二经脉(十二正经) 手三阴: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手三阳: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三阳: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三阴: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经络的概念:
第一节
经络概念的产生和理论的形成
一、概念的产生:
1、古代医家对气血运行现象的认识及长期医疗实 践;
《论语》:
少年时
血气未定
及其壮
血气方刚
及其老
血气即衰
二、经络理论的形成
1、针灸推拿等感传现象的观察 2、气功的行气 3、腧穴主治功效的总结 4、体表病理现象推理 5、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
6、阴阳五行及天人相应思想的影响
(1)诊断方面:经络辩证,经络诊法 (2)治疗方面:循经取穴,药物归经
一、腧穴的定义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的 特殊部位,既是疾病的反应点,也是 针灸治疗的刺激点。又名“节”“会 ” 、“气穴”、“气府”、“骨空”。
二、腧穴的发展
无定位、无命名阶段;
定位、定名阶段;
定位、定名、归经阶段
(4)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和交接规律
循行走向:手三阴从胸走手,手三 阳从手走头,足三阳从头走足,足三 阴从足走腹(胸)。 交接规律:相表里的阴经于阳经在 四肢末端交接;同名的阳经于阳经在 头面部交接,相互衔接的阴经于阴经 在胸中交接。
(5)十二经脉的循环流注
2、奇经八脉
因其别道奇行,故称奇经八脉。 督脉 任脉 冲脉 带脉 阴维脉 阳维脉 阴跷脉 阳跷脉 特点:既无表里关系,亦不隶属十二脏腑。但于 奇恒之腑联系密切。 一源三岐:任督冲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而异行。 阴脉之海:任脉调节全身阴经经气。 阳脉之海:督脉总督起全身阳经经气。 十二脉之海:可涵蓄调节十二经气血,又称血海。
3、十二经别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 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 支脉。它加强了十二经脉的内外联系 及在体深内的脏腑之间表里关系,补 充了十二经脉在体内外循行的不足。
4、十五络脉 是经络系统重要组成组成 部份。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 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共计 15 条, 分别以十五络所发出的腧穴命名。
第二节 腧穴的作用和主治规律
一、腧穴的治疗作用
近治作用:指腧穴均具有治疗其所在部位局部及 邻近组织、器官病症的作用。这是一切腧穴主治 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特点。 远治作用:是指腧穴具有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 组织器官病症的作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经穴, 远治作用尤为突出。如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 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第四节 经络的作用及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1、经络的作用 《灵枢》经脉篇:经脉者 ,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 调虚实,不可不通。 (1)沟通内外,网络全身 (2)运行气血,调和阴阳 (3)抗御病邪,反应症候 (4)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2、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分为诊Baidu Nhomakorabea和治疗两个方面: